藝術村與鄉村旅遊規劃
① 鄉村旅遊規劃中容易出現哪些問題
縱觀全國,我們會發現近年來在鄉村旅遊熱潮的推動下,涌現了一批又一批的鄉村旅遊項目,如浙江田園東方、浙江莫干山、西安袁家村、烏鎮烏村等等,這些鄉村旅遊項目讓鄉村旅遊投資變得炙手可熱,大量的社會資本紛紛湧入鄉村旅遊。但是,發展如此迅速的鄉村旅遊也面臨著諸多困擾。銘智旅遊策劃總結了以下幾點:
照抄照搬導致項目嚴重同質化
對於大多數旅遊項目來說,產品同質化其實都是其困擾所在,鄉村旅遊可能更為嚴重。一個地方火了,其他地方緊跟著模仿,這點可以舉袁家村的例子。
袁家村的高收益引發了眾多的追隨者。這些追隨者相繼投運,雖然在建設風貌、旅遊內容、經營方式上都類似,但在區位、文化、環境上都比不上袁家村,最終以經營慘淡告終。
鄉村旅遊從根本上是滿足周邊城市的需求,從市場飽和度的角度來看,同類型的鄉村旅遊項目都是在競爭同一批遊客市場,當市場處於飢餓狀態時,即便是同類型的項目都能獲得成功,但當市場基本被瓜分殆盡後,後進入者如果不能在產品和服務上提供差異化,往往容易造成視覺疲勞,最終以慘淡收場。
產業鏈斷裂
很多鄉村旅遊區發展鄉村旅遊往往還存在一個誤區,就是把人吸引過來就好了,至於村落如何可持續發展,思考不深入,在發展鄉村旅遊的時候往往鄙棄了一些傳統的農業產業,如畜牧業、養殖業、手工業、苗木產業等等。
除非當地本身具有發展旅遊十分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否則對旅遊產業過分樂觀,盲目崇拜是不可取的,且單一的產業結構都是十分危險的。
一般來說,每個鄉村旅遊點從事餐飲、住宿、土特產品的農戶,不能超過總戶數的40%,否則,將會形成產業鏈條中斷。
餘下的60%農戶可以從事養殖、種植、加工、手工藝品製作等工作,尤其是本地生態型餐飲原料的供應,一般一個農戶需要8~10個供應戶,產業鏈還可以以合同形式由本村延伸到周邊從事鄉村旅遊的村寨。
傳統文化與時尚創意之間的處理不當
現在很多旅遊項目往往在保持傳統文化和迎合現代時尚生活關繫上處理不當,容易犯兩類極端的錯誤:完全保留傳統,不迎合現代時尚,守舊如舊;過分迎合現代化的時尚和生活,喪失原本鄉村具有的文化氛圍和內涵。這兩種觀念都不可取,好的鄉村旅遊開發一定是能在兩者之間尋求平衡,把握分寸。
以袁家村為例,當關中特色建築、民俗小吃街模式被遍地移植時,袁家村早早發現其產業單一、體驗性不強的弊端,開始布局精品客棧、酒吧、藝術長廊等業態,充分將民俗與時尚創意結合在一起,從業態結構上更為豐富,從體驗上也迎合了現代文化青年的需求,基本做到了傳統與現代結合。
從消費需求看,鄉村旅遊的消費主體是大中城市中青年人群,這一群體消費能力較強,同時文化素養、審美品位也較高,更加偏重旅遊的文化感知、氛圍體驗。因此,鄉村旅遊在保留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也應進行適當改良,傳統與時尚創意應該完美融合,而不是絕對的鄙棄。
② 鄉村旅遊的開發思路有哪些
鄉村旅遊是到鄉村去了解一些鄉村民情、禮儀風俗等。也可以觀賞當時種植的一些鄉村土產(水稻、玉米、高粱、小麥等)、果樹、小溪、小橋及了解它們故事。旅遊者可在鄉村(通常是偏遠地區的傳統鄉村)及其附近逗留、學習、體驗鄉村生活模式的活動。該村莊也可以作為旅遊者探索附近地區的基地。
(一)增強鄉村旅遊的文化內涵
在鄉村旅遊開發中,要通過系統規劃,有機整合鄉村旅遊資源,認真科學地策劃好旅遊開發項目。同時還要加強文化內涵建設,以鄉土文化為核心,提高鄉村旅遊產品的品味和檔次。加強鄉村旅遊的文化內涵挖掘有利於改變目前中國鄉村旅遊產品結構雷同、檔次低的狀況。在鄉村旅遊產品項目的開發和設計中,要在鄉村民俗、民族風情和鄉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使鄉村旅遊產品具有較高的文化品味和較高的藝術格調。
(二)保持本色,突出特色
對鄉村旅遊的開發,要注意保持鄉土本色,突出田園特色,避免城市化傾向。鄉村旅遊的投資商在開發中要注重對原汁原味的鄉村本色進行保護。因而對鄉村旅遊開發要加強科學引導和專業指導,強化經營的特色和差異性,突出農村的天然、純朴、綠色、清新的環境氛圍,強調天然、閑情和野趣,努力展現鄉村旅遊的魅力。
(三)政府主導,聯合經營,共樹品牌
目前全國各地城市近郊都在花大力氣發展鄉村旅遊,爭奪客源的競爭非常激烈。鄉村旅遊要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實現聯合經營,以群體的力量形成規模效應,創立品牌,增加市場競爭力,走規模化和產業化的道路,實現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
(四)鄉村旅遊的開發要做好幾個結合
1.鄉村旅遊開發要與其它旅遊開發相結合
鄉村旅遊不能理解為是一種純粹的農業資源開發,而要與區域內其它旅遊資源和旅遊景點的開發結合起來,藉助已有旅遊景點的吸引力,爭取客源,以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格局。
2. 與農村扶貧相結合
據估算中國農村目前大約有1.5億剩餘勞動力,到2010年還將至少新增勞動力6350萬人左右。從中短期看,中國的就業壓力有增無減,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開發鄉村旅遊可增加旅遊就業機會,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問題,緩解農村剩餘勞動力對城市的壓力。
3. 鄉村旅遊開發要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
2001年中國的小城鎮已突破2萬個,城鎮化率達37.66%,最近10年期間,中國平均每年新增小城鎮約800個,10年中有1億農村人口落戶小城鎮。鄉村旅遊開發可能牽涉到移民問題,小城鎮是比較理想的接納場所。鄉村旅遊開發要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小城鎮的建設要按旅遊城鎮的風貌進行控制,使小城鎮本身就成為旅遊吸引物之一,也可以依託小城鎮發展鄉鎮企業、旅遊商業,如農副產品的深加工、旅遊紀念品的生產等。
4.與資源保護和打造生態個性相結合
在鄉村旅遊開發中要注意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的問題,防止旅遊開發造成環境污染和資源破壞,加強與生態資源的有機結合,堅持在旅遊資源開發中「保護第一,開發第二」的原則,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五)給予長期的政策、經濟和技術支持
國家要對鄉村旅遊業長期的政策、經濟和技術支持是非常必要的。許多研究表明一般鄉村旅遊很難帶來高收益,因此國家除給鄉村旅遊開發長期的經濟和技術上的支持外,還要制定對鄉村旅遊開發傾向性的政策,並將鄉村旅遊的開發納入到各級旅遊總體開發規劃中。
(六)加強社區參與和對農民的培訓引導
鄉村旅遊開發要將農業、農民和鄉村發展高度結合起來,使旅遊業成為鄉村社區重要的產業。在鄉村旅遊開發中農民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要把鄉村旅遊做活、做大、做好,就得加大社區參與力度,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和引導工作,激發農民辦旅遊的積極性和提高農民辦旅遊的能力,努力開拓鄉村旅遊的本土特色,增加旅遊收益,使廣大農民真正受益。 總之發展鄉村旅遊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保護鄉村的自然生態環境為重點,維護鄉村性和地方特色,走特色化、規范化、規模化和品牌化一體化的道路,實現鄉村旅遊產業化的基本目標,最終實現鄉村旅遊業可持續發展。
③ 鄉村旅遊規劃設計怎麼營造氛圍
伴隨著休閑時代的到來,鄉村旅遊正呈現井噴式的發展態勢。大量資本和主體的注入,很多不合理的旅遊模式,復制了很多有形無魂的鄉村。怎樣營造氛圍讓鄉村有自己的靈魂呢?銘智旅遊策劃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把農業文化推陳出新
農業文化,是鄉村生活、生產的基礎,也是千百年來文人墨客遁世思想的源頭。目前,鄉村旅遊中體現出的農業文化主要體現在:一是各種農業節慶,二是各種的農業文化景觀。
在美好鄉村旅遊規劃設計中鄉村旅遊需要構建中國式的農業文化。中國式的農業文化需要兩個極端化的發展模式:一是回到先賢理想化的小農世界;一是組建後世科幻式的農業王國。
二、讓鄉村信仰回歸
信仰是鄉村文化的核心,它是千百年來中國人臆造出來的受人敬仰的「萬物之神」,也是現代工業社會所缺乏的文化元素。村落信仰的復興重建有助於給美好鄉村旅遊規劃找尋一條新的出路,從此鄉村旅遊也許找到新的文化立足點和產業支撐點。
三、讓鄉村藝術充滿活力
「氛圍的營造離不開鄉村藝術,鄉村藝術是鄉村旅遊的基本素材。在當下的鄉村旅遊中,民間藝術被塑造成旅遊產品、紀念品和裝飾品是遠遠不夠的。把一個村落當成小社會來規劃,姓氏、宗族、財富、文化層次的差異會以對於相同藝術的不同理解而出現,在「大同中構建小不同」既是藝術發展的需求又為鄉村旅遊帶來新的活力。」
鄉村旅遊正邁向繁盛之時,美好鄉村規劃設計先做好怎麼營造獨特氛圍,大家才不會迷失在投資建設的浪潮中。
④ 鄉村旅遊規劃怎麼突出優勢,增加吸引力
總得來說,鄉來村的旅遊規劃想要突出自優勢,必須得深挖自己有特色的東西,這樣才能體現你自己的優勢,廣州智匯旅遊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突出優勢:
1、豐富多彩的鄉村風俗民情
2、各具特色的鄉村自然風光
3、充滿情趣的鄉土文化藝術
4、風格迥異鄉村民居建築
5、富有特色的鄉村傳統勞作
⑤ 應該如何發展鄉村旅遊
鄉村旅遊以鄉村社區為旅遊場所,通過鄉村獨特的生產形式、生活風情和田園風光,將鄉村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三者合為一體。遠景設計研究院鄉村旅遊規劃專家解釋到:通過生產文化、民俗文化、村落和民居文化、田園風光等的合理開發,滿足旅遊者觀光、休閑、度假需求。鄉村旅遊和農業統籌規劃可以從休閑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等形式入手,開展鄉村旅遊利於新農村的建設,推進農村生態環境建設。
⑥ 鄉村旅遊建設應把重點放在哪些方面
1.科學編制規劃 准確定位
「旅遊大發展,規劃要先行。」各級政府要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市委市政府旅遊興市戰略,按照大力推進、全面提升鄉村旅遊整體形象和精品民宿建設質量總要求,對鄉村旅遊的功能進行科學定位;邀請省內外著名的旅遊規劃編制單位,根據本溪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高標准、高起點實施本轄區鄉村旅遊規劃的編制工作,把重點鄉村旅遊資源納入旅遊業總體發展布局,予以重點保護、重點建設,並出台鄉村旅遊的中長期規劃和近期發展規劃,確保每個鄉村都有自己的「個性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規劃;做到先規劃後開發,堅決避免低水平開發、重復性建設、同質化競爭問題。同時,要統籌和對接其他相關規劃,如土地利用規劃、各項農業產業規劃等,做到相互協調、相互支撐,不能相互沖突。
2.加大投入力度 鼓勵建設
鄉村旅遊產業發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導,地方政府要統一部署,多措並舉,綜合協調,把有限的扶持資金重點放在體現特色、打造品牌、增加效益、拉動經濟、保護環境等方面,加大前期性、導向性資金投入力度。要設立用於鄉村旅遊示範區獎勵、基礎設施建設補助、投資貸款貼息、旅遊產品開發營銷等專項旅遊發展資金,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和杠桿作用。有條件的縣區要鼓勵企業投資開發建設一些公園,如休閑廣場、健身樂園、森林公園等。要鼓勵盤活農村房產資源,按照誰投資、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鼓勵農民採取合資、合夥等形式參與建設,鼓勵他們出租或自辦農家樂和民宿,吸引更多的人到農村體驗生活,拉動更多的人參與就業。要充分發揮當地酒店、賓館、娛樂場等服務業經營公司的優勢,鼓勵他們參與創建農家樂、民宿、庄園等鄉村一線旅遊服務設施建設,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乃至跨界經營等,為星級農家樂、精品民宿的提檔升級奠定堅實基礎。要深入研究國家、省市在發展交通、水利、環保等民生工程方面的政策,把鄉鎮景區公路、停車場、旅遊廁所建設、河道改造、污水處理站、畜禽集中養殖場、垃圾集中收集點等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國家、省市建設的「大盤子」,提升建設標准,借力推進發展。
3.積極協同推進 形成合力
樹立「一盤棋」思想,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相關部門要結合職責,制定並推進鄉村旅遊和精品民宿發展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宣傳部門要發揮中心城市營造旅遊氛圍的優勢,利用電視、網路、報刊、微信、宣傳標語、雕塑小品等各種形式,打造統一的鄉村旅遊和精品民宿形象,讓遊客產生深刻的認同感。文化旅遊部門要結合當地的民族風情、神話故事、歷史傳說、紅色文化等資源,支持各地定期舉辦一些民間藝術節、文化節和休閑體育、旅遊論壇等節慶活動;在大型商場、賓館酒店、火車站、高速公路出口等人流集聚區設立旅遊咨詢中心,方便服務遊客,提升鄉村旅遊文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美譽度。發改經貿部門要積極走出去、請進來,引導社會各類資本投資鄉村旅遊和精品民宿建設。國土交通部門要深入研究多方式供應鄉村旅遊項目的用地政策,在道路改造、交通指示牌設立等方面,充分兼顧鄉村旅遊發展需求。公安消防部門要出台適合鄉村旅遊和精品民宿經營的治安管理辦法和消防安全標准。農委部門要在培育家庭農場、種養大戶、合作社等新型主體方面,推行土地入股、土地流轉、土地託管、聯耕聯種等多種經營方式,提高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水平,在「三化」「三農」建設方面向鄉村旅遊給予傾斜。
4.抓好典型示範 建立標准
當前,我市各縣區的鄉村旅遊呈現出散、小、低狀態,難以產生大的影響力和持久的顧客群。破解這個難題,一是要確立一批鄉村旅遊發展示範典型,利用重點旅遊資源打造好龍頭示範景區,以龍頭帶動全域鄉村旅遊發展;二是要充分發揮桓仁縣、南芬區等「全域旅遊示範縣(區)」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三是要結合各村獨特產品優勢,重點打造農業觀光園、農產品產業基地、休閑體驗園等特色主題品牌項目,使之成為地方鄉村旅遊的代表性景點,並利用節慶造勢,重點塑造一些具有代表鄉村旅遊節事品牌的民間民俗文化旅遊產品;四是要建成科學合理的鄉村旅遊線路,按照全域旅遊的發展理念,科學布局景區、景點,科學規劃適合自駕游的旅遊線路;五是要出台鄉村旅遊住宿、餐飲、娛樂、購物等環節的服務規范和安全標准,提升鄉村旅遊的品質和檔次,滿足不同類別遊客的消費需求;六是規范鄉村旅遊和精品民宿數據統計,要在統計范圍、指標口徑、測算方法以及數據反饋等方面建立一整套機制,夯實鄉村旅遊和精品民宿建設工作的基礎。
5.打造「特色小鎮」 建設帶動發展
特色小鎮不但具備與鄉村聯系緊密,在地理空間上一體化、在經濟關繫上資源互補、在產業鏈上相互協作的功能優勢,而且其優越的生活設施、優美的生態環境、完善的公共服務,更容易跨界融合產生新興產業,吸引更多資金、技術和人才。因此,要充分發揮我市合鄉並鎮後的整體優勢,藉助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豐富的綠色產品資源,打造一批集農業產業、休閑、觀光、度假於一體的特色生態小鎮。一是以本地區滿族、回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手工加工為重點,做強手工藝術特色小鎮;二是利用地方現有花卉品種基地,以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農產品加工業為依託,帶動其他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做好農產品特色小鎮;三是利用現代農業觀光示範園,著重打造農業生態旅遊和農業科普觀光、青少年教育實踐基地;四是充分發揮特色小鎮的跨界融合發展平台作用,在現有鄉村自然資源豐富、旅遊業取得初步發展的基礎上,大力推動旅遊業與教育、醫療、養老、金融等產業的跨界融合發展,盡快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新興特色小鎮。
6.壯大隊伍 調動農民參與熱情
農民是國家推動全面脫貧致富、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的受益人,是繁榮農村文化、推動產業興旺的建設者,更是發展鄉村旅遊、提高農村幸福指數的生力軍。調動我市廣大農民參與鄉村旅遊建設的積極性,一是要加快出台支持農民參與鄉村旅遊創業創新的扶持政策,鼓勵農民立足當地旅遊產業實際,不斷挖掘、拓展新領域,對符合政策條件的新型旅遊經營主體給予相應的土地、資金等要素保障方面的扶持。二是要搭建孵化平台,按照就地就近和個人自願原則,充分依託現有閑置土地、廠房、校舍、科技孵化平台等存量資源,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整合創建一批農家樂、民宿、休閑農園、採摘園等旅遊園區,為農民提供經營場所、創業服務、拉動就業等支持。三是要把營造包容、和諧、創新、平等、競爭的人才成長環境,列為與發現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同樣重要的工作議程;結合農民創業創收的特點需求,實行免費的旅遊職業技能培訓和旅遊產業創新培訓,進行技術幫扶指導。四是引導成果轉化。要鼓勵和支持當地旅遊龍頭企業、領軍企業,以及有返鄉創業意願的外在成功人士建立市場化的新型旅遊產業平台,幫助開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實現企業拓展與科技創新的有序對接和聯動發展。五是要結合各鄉村社團和行業協會改建擴建「鄉村村史館、企業榮譽室、廣場閱覽板」等工作規劃設計專欄,心懷崇敬、濃墨重彩地記錄各類鄉村旅遊經營戶、企業帶頭人和能工巧匠傳承人的典型事跡。各縣區政府部門要利用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網路微信等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大力褒獎他們的先進做法、成功經驗;要樹立用人導向,結合鄉村換屆,破格選拔使用一批優秀人才充實到各鄉村幹部隊伍中來,激發農民熱情,吸引更多農民加入到推動鄉村旅遊產業興旺、繁榮農村經濟文化建設的隊伍中來。
⑦ 怎麼才能更好的打造鄉村旅遊
旅遊規劃項目組設計了生態旅遊規劃項目的開發建設,集中在旅遊規劃區內進行商務度假、療養、峰會、演出,均將在這個區域內進行。旅遊規劃專家陳元夫教授認為:「建立開放街區不僅僅是作為一個景區的入口來考慮,還要使之成為貴陽的一個高端的休閑場所。縱觀貴陽的休閑消費市場,沒有什麼場所可供周末或晚上消費。所以在該景區建設一個開放的商務度假區既滿足了區域內人群的休閑消費,又滿足了貴陽的城市生活。」
本旅遊規劃項目根據其主體定位與自身的地形情況,將整個區域劃分為七個功能分區,分別為風情走廊區,溫泉產業示範,景觀房產區,商務度假區,開放街區,商務辦公區,預留土地區。良好的自然環境,精緻的人文景觀,將成為一些企業的辦公首選地。建設商務辦公區用來滿足烏當區一些居民工作的場所,在建設的前期,可以將預留區栽植大量的喬木,用於育林,後期待到土地區域升值時,在做適當的開發建設。
在鄉村旅遊開發設計中,遠景設計院總結出一下幾點:一、增強鄉村旅遊的文化內涵,在開發鄉村旅遊中,要通過系統規劃,有機整合鄉村旅遊資源,認真科學地策劃好旅遊開發項目。同時還要加強文化內涵建設,以鄉土文化委核心,提高鄉村旅遊產品的品味和檔次。加強鄉村旅遊的文化內涵挖掘有利於改變目前我國鄉村旅遊產品結構雷同、檔次低的狀況。在開發鄉村旅遊產品項目和設計中,要在鄉村民俗、民族風情和鄉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使鄉村旅遊產品具有較高的文化品位和較高的藝術格調。二、保持本色,突出特色,對於開發鄉村旅遊,要注意保持鄉土特色,突出田園特色,避免城市化傾向。三、樹立品牌。四、開發鄉村旅遊要做好:開發鄉村旅遊要與其它旅遊開發相結合,與農村扶貧相結合,開發鄉村旅遊要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與資源保護和主打生態個性相結合。(五)加強社區參與和對農民的培訓引導。開發鄉村旅遊要將農業、農民和鄉村發展高度結合起來,使旅遊業成為鄉村社區重要的產業。在開發鄉村旅遊中農民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要把開發鄉村旅遊做活、做大、做好,就得加大社區參與力度,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和引導工作,激發農民辦旅遊的積極性和提高農民辦旅遊的能力,努力開拓鄉村旅遊的本土特色增強旅遊收益,是廣大農民真正受益。
⑧ 怎樣提高鄉村旅遊規劃質量
規劃是各行各業發展建設的必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規劃是項目建設的「早知道」,其質量的優劣左右著項目實施價值的高低,鄉村旅遊規劃也如此。從實際情況看,鄉村旅遊規劃總體情況欠佳且良莠不齊,嚼之無味而難容樂觀。在文本製作上,色彩愈來愈精美,紙張愈來愈厚重,在實際內容上,圖片大施拳腳,文字表述粗淺。
歸結起來,問題有三:一是似曾相識,雷同相似;二是規范有餘,創意不足;三是可信度、可行性缺乏支撐。花了代價的規劃文本,每每被戲謔為隔靴搔癢的「普通話」。
各規劃單位出的文本,在文字體裁、內容、大小條款、排序先後等規范方面無需贅述,此事小;而因為一個趕字,忽略了准備階段的必要性與重要性,此事大。「磨刀不誤砍柴工」、「一千房屋八百基」,要提高規劃質量,啟動前有幾門功課必須做好。
第一,恪守職業道德,防止好高騖遠。
為了顯示發展雄心,也為了審批程序的順利進行,在規劃中將目標度拔高,將可行性擴大,是委託方的共同點。規劃者應當恪守職業道德,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規劃方案既要目標前瞻,敢於開拓,又要腳踏實地,切實可行。
第二,對接目標市場,防止無的放矢。
總體上看,鄉村旅遊的市場主要在城鎮,要以該鄉村旅遊項目為依據,負責任地分析,認真地判斷。一則避免對目標市場不切實際的空泛圈畫、拔高預測,二則防止項目設計中出現貶值的「洋為中用」、離譜的張冠李戴,讓規劃出來的主題、創意出來的項目有的放矢。
第三,伏身了解鄉村,潛心細讀山水。
鄉村天地廣闊,資源千差萬別。深入鄉村,解讀鄉村,是提高鄉村旅遊規劃質量的一個特殊規律、必要環節。銘智旅遊策劃認為:提高鄉村旅遊規劃質量需要貼近鄉村生活。因而,事前走出電腦房,深入鄉村生活現場,收集挖掘資源信息,理當成為規劃者的自覺行動。
1.鄉村資源千姿百態
生態環境優越的鄉村,旅遊規劃是「錦上添花」的藝術。在自然資源上精心「添花」而不隨意「添足」,是一件易會難精、頗具功力的事情,少有捷徑,得行正道。首先須克服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式的考察,花費時間沉下心,對「錦」的面貌進行全面的調查、細致的了解。包括高山流水、村舍小路、田園果林、動物植被等,還包括春夏秋冬的色彩更迭、日月朝夕的鄉間情韻、陰晴雨雪的氣象變幻等。
2.鄉土文化各有千秋
鄉土文化是鄉村旅遊得以立足的重要內涵,因為她是外來遊客喜聞樂見的內容。要將鄉土文化多多益善地聽懂、摸清、弄明白,收集、整理、再提煉,是需要花費時間與精力的。
3.有益於鄉村特點的內容堅持發揚
4.有利於鄉村特色的提煉選取
講特色業已成為旅遊項目規劃開發的基本原則。看細了,聽細了,分析細了,才更能清楚該鄉村在同地域中的位置與價值。既然大同小異,那就存大同求小異。不僅用好大同的優點,而且突出小異的價值,讓細分的特色特點成為亮點賣點。
⑨ 美麗鄉村規劃設計有好的參考方案嗎
已經有很多地方開展了鄉村規劃,如浙江安吉縣每個村都做了很好的設計,農業部也推出了美麗鄉村的建設樣板和模式,可以參考,另外也可參考一些書,到網上搜索下
農業部發布美麗鄉村創建的「十大模式」
每種美麗鄉村建設模式,分別代表了某一類型鄉村在各自的自然資源稟賦、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發展特點以及民俗文化傳承等條件下建設美麗鄉村的成功路徑和有益啟示。
1.產業發展型模式
主要在東部沿海等經濟相對發達地區,其特點是產業優勢和特色明顯,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發展基礎好,產業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實現了農業生產聚集、農業規模經營,農業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產業帶動效果明顯。典型:江蘇省張家港市南豐鎮永聯村。
2.生態保護型模式
主要是在生態優美、環境污染少的地區,其特點是自然條件優越,水資源和森林資源豐富,具有傳統的田園風光和鄉村特色,生態環境優勢明顯,把生態環境優勢變為經濟優勢的潛力大,適宜發展生態旅遊。典型:浙江省安吉縣山川鄉高家堂村。
3.城郊集約型模式
主要是在大中城市郊區,其特點是經濟條件較好,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較為完善,交通便捷,農業集約化、規模化經營水平高,土地產出率高,農民收入水平相對較高,是大中城市重要的「菜籃子」基地。典型:上海市松江區泖港鎮。
4.社會綜治型模式
主要在人數較多,規模較大,居住較集中的村鎮,其特點是區位條件好,經濟基礎強,帶動作用大,基礎設施相對完善。典型: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弓棚子鎮廣發村。
5.文化傳承型模式
是在具有特殊人文景觀,包括古村落、古建築、古民居以及傳統文化的地區,其特點是鄉村文化資源豐富,具有優秀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質文化,文化展示和傳承的潛力大。典型: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平樂鎮平樂村。
6.漁業開發型模式
主要在沿海和水網地區的傳統漁區,其特點是產業以漁業為主,通過發展漁業促進就業,增加漁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漁業在農業產業中佔主導地位。典型: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橫瀝鎮馮馬三村。
7.草原牧場型模式
主要在我國牧區半牧區縣(旗、市),佔全國國土面積的40%以上。其特點是草原畜牧業是牧區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是牧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典型: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浩勒圖高勒鎮腦干哈達嘎查。
8.環境整治型模式
主要在農村臟亂差問題突出的地區,其特點是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環境污染問題,當地農民群眾對環境整治的呼聲高、反應強烈。典型:廣西壯族自治區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鎮紅岩村。
9.休閑旅遊型模式
休閑旅遊型美麗鄉村模式主要是在適宜發展鄉村旅遊的地區,其特點是旅遊資源豐富,住宿、餐飲、休閑娛樂設施完善齊備,交通便捷,距離城市較近,適合休閑度假,發展鄉村旅遊潛力大。典型:江西省婺源縣江灣鎮。
10.高效農業型模式
主要在我國的農業主產區,其特點是以發展農業作物生產為主,農田水利等農業基礎設施相對完善,農產品商品化率和農業機械化水平高,人均耕地資源豐富,農作物秸稈產量大。典型: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三坪村。
農業部「美麗鄉村」創建目標體系
為指導和規范「美麗鄉村」創建工作,依據《農業部辦公廳關於開展「美麗鄉村」創建活動的意見》精神,特製定本目標體系。
一、總體目標
按照生產、生活、生態和諧發展的要求,堅持「科學規劃、目標引導、試點先行、注重實效」的原則,以政策、人才、科技、組織為支撐,以發展農業生產、改善人居環境、傳承生態文化、培育文明新風為途徑,構建與資源環境相協調的農村生產生活方式,打造「生態宜居、生產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諧」的示範典型,形成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發展模式,進一步豐富和提升新農村建設內涵,全面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和農村社會管理。
二、分類目標
(一)產業發展
1.產業形態。主導產業明晰,產業集中度高,每個鄉村有1~2個主導產業;當地農民(不含外出務工人員)從主導產業中獲得的收入占總收入的80%以上;形成從生產、貯運、加工到流通的產業鏈條並逐步拓展延伸;產業發展和農民收入增速在本縣域處於領先水平;注重培育和推廣「三品一標」,無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
2.生產方式。按照「增產增效並重、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生產生態協調」的要求,穩步推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實現農業基礎設施配套完善,標准化生產技術普及率達到90%;土地等自然資源適度規模經營穩步推進;適宜機械化操作的地區(或產業)機械化綜合作業率達到90%以上。
3.資源利用。資源利用集約高效,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土地產出率、農業水資源利用率、農葯化肥利用率和農膜回收率高於本縣域平均水平;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農業投入品包裝回收率達到95%以上,人畜糞便處理利用率達到95%以上,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率達到
100%。
4.經營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逐步成為生產經營活動的骨幹力量;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比較健全,農民合作社、專業服務公司、專業技術協會、涉農企業等經營性服務組織作用明顯;農業生產經營活動所需的政策、農資、科技、金融、市場信息等服務到位。
(二)生活舒適
5.經濟寬裕。集體經濟條件良好,一村一品或一鎮一業發展良好,農民收入水平在本縣域內高於平均水平,改善生產、生活的願望強烈且具備一定的投入能力。
6.生活環境。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完善、布局合理、功能配套,鄉村景觀設計科學,村容村貌整潔有序,河塘溝渠得到綜合治理;生產生活實現分區,主要道路硬化;人畜飲水設施完善、安全達標;生活垃圾、污水處理利用設施完善,處理利用率達到95%以上。
7.居住條件。住宅美觀舒適,大力推廣應用農村節能建築;清潔能源普及,農村沼氣、太陽能、小風電、微水電等可再生能源在適宜地區得到普遍推廣應用;省柴節煤爐灶炕等生活節能產品廣泛使用;環境衛生設施配套,改廚、改廁全面完成。
8.綜合服務。交通出行便利快捷,商業服務能滿足日常生活需要,用水、用電、用氣和通信等生活服務設施齊全,維護到位,村民滿意度高。
(三)民生和諧
9.權益維護。創新集體經濟有效發展形式,增強集體經濟組織實力和服務能力,保障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經濟收益分配權等財產性權利。
10.安全保障。遵紀守法形成風氣,社會治安良好有序;無刑事犯罪和群體性事件,無生產和火災安全隱患,防災減災措施到位,居民安全感強。
11.基礎教育。教育設施齊全,義務教育普及,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學前教育能滿足需求。
12.醫療養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普及,農村衛生醫療設施健全,基本衛生服務到位;養老保險全覆蓋,老弱病殘貧等得到妥善救濟和安置,農民無後顧之憂。
(四)文化傳承
13.鄉風民俗。民風朴實、文明和諧,崇尚科學、反對迷信,明理誠信、尊老愛幼,勤勞節儉、奉獻社會。
14.農耕文化。傳統建築、民族服飾、農民藝術、民間傳說、農諺民謠、生產生活習俗、農業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和傳承。
15.文體活動。文化體育活動經常性開展,有計劃、有投入、有組織、有設施,群眾參與度高、幸福感強。
16.鄉村休閑。自然景觀和人文景點等旅遊資源得到保護性挖掘,民間傳統手工藝得到發揚光大,特色飲食得到傳承和發展,農家樂等鄉村旅遊和休閑娛樂得到健康發展。
(五)支撐保障
17.規劃編制。試點鄉村要按照「美麗鄉村」創建工作總體要求,在當地政府指導下,根據自身特點和實際需要,編制詳細、明確、可行的建設規劃,在產業發展、村莊整治、農民素質、文化建設等方面明確相應的目標和措施。
18.組織建設。基層組織健全、班子團結、領導有力,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充分發揮;土地承包管理、集體資產管理、農民負擔管理、公益事業建設和村務公開、民主選舉等制度得到有效落實。
19.科技支撐。農業生產、農村生活的新技術、新成果得到廣泛應用,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到位,村有農民技術員和科技示範戶,農民學科技、用科技的熱情高。
20.職業培訓。新型農民培訓全覆蓋,培育一批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農民科學文化素養得到提升。
⑩ 鄉村旅遊規劃包括哪些內容
鄉村旅遊規劃包括,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旅遊開發策劃、規劃與設計經驗,對行業動態和相關政策法規,對鄉村旅遊產業發展模式、鄉村特色休閑及景觀建築設計、鄉村游樂項目策劃、農家樂升級、民俗村度假開發、古村落文化休閑開發、農業生態園打造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休閑農業園區策劃、特色農業觀光主題園區、休閑農業博覽園、特色採摘度假區、新農村整體規劃設計、新農村風貌設計、鄉村旅遊景區規劃、鄉村主題度假區規劃、鄉村會所、溫室建築設計等等。艾肯認為,做好規劃選對團隊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