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城市化鄉愁缺失論文
㈠ 怎麼寫《鄉愁》 議論文
餘光中和席慕容都寫過《鄉愁》詩,可以引用一下,說下感慨……然後用中國古代文人的例子,古代思鄉詩很多,挑幾個,化用古詩描寫下情景、渲染下意境……自己再抒情抒情,排比比喻擬人都用上……選幾篇文章給你看下,多醞釀醞釀
那一段鄉愁
中華文化浸染著兩岸的炎黃子孫。我們共同吟誦著曹操的「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賀知章的「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舒蘭的「三十年前/你從柳樹梢頭望我/我正年少/你圓/人也圓/三十年後/我從椰樹林望你/你是一杯鄉色酒/你滿/鄉愁也滿。」……
這一首首哀怨的思鄉情曲,深深灼痛了海峽兩岸所有互相凝望的眼睛,這一段段濃濃的鄉愁,牽引著對祖國故土夢牽魂繞的無盡思念。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據說,台灣產的相思豆比大陸的相思豆個大,質地更堅硬,而且台灣相思豆內緣有心型紋路,被人們稱做「心心相印」。每一顆相思豆都分黑紅兩色,紅色的一端代表赤子之心,黑色的一端象徵著黑土地。或許這相思豆正是相思積累成的而用以寄託相思的吧!
一顆紅豆,帶來濃情似酒,愁腸怎生禁受?
或許鄉愁就是這樣的觸景生情,就是讓我們的心泛起漣漪,跳躍著永不枯竭的悸動,揮灑著無邊無際的情傷。
這一依帶水的小島寄託了我們幾代人的多少情思。無論是在遠古時代因地殼運動而導致的台灣大陸忍痛分離,還是近代因人為因素而致的兩岸同胞隔海相望,都割不斷那份一脈相承的血系,都阻擋不了歷史的進程,阻擋不了統一團圓的共同心願。
黃山、泰山連著阿里山,黃河、長江映著日月潭。我們有個共同的家,他的名字叫中華。我們無限感慨憂傷的過去,更有理由憧憬美好的未來,台灣思鄉的人啊,將不再是只有空嘆一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而是與大陸親人共同撥奏一曲江南絲竹《花好月圓》。
濃濃鄉愁
她是我生命里的一棵長青樹,任憑風吹雨打依然在我的生命中蓬勃向上。她是我生命里的一株水仙花,風吹日曬仍舊在我的心裡香氣盎然。她是我生命里的一處別院,歷經風霜還在為我守侯。她占滿我不眠夜晚的思緒,填滿我寂寞無助的心房,浸透我透明淚珠的纏綿。她就是那一絲一縷的鄉愁,不舍晝夜的鄉愁。
青澀的少年時光在古香古色的小鎮灑落,我踏著長著青苔的石板路來回奔跑,從懂事起一直跑到十八歲。她是流淌的河水,流經我的身旁悄然無息,我從懵懂走向成熟,歲月像是不眠的沙漏,一點點地漏掉我的思緒,無法逆轉。屬於我的一方安樂土,就是我心心依戀的家鄉。這里的山清水秀滋養我負荷的心靈,這里的鳥語花香舒緩我憔悴的身軀,這里的魚蝦滿江沉澱我不安的慌亂。我在這兒生長。她告訴我真善美的世界,這兒勤勞朴實的人們,真切的關懷,貼心的問候,好似黎明的朝陽,充滿了希望。我被家鄉的水土滋潤得一塵不染,我快樂地成長著。
但是,這一切卻沒能阻止我對外面世界的嚮往。
這一天,我拿起行囊,決定離開。
在我離開的那一刻,我端詳著這古老小鎮,我才第一次發現她的破舊不堪,這里封存著我成長的記憶,我在心裡盪漾起了絲絲漣漪。有些不舍,但終究還是要走的,我太年輕,我擁有我不停歇的夢想。
於是我帶著行囊,像穿越漫漫沙漠的駱駝。一身的落魄沒有掩埋我內心的自信。我整裝待發,我嘗試著讓自己融入外面的社會,他的流光溢彩,燈紅酒綠,都曾經讓我好奇嚮往。我試著讓自己流連忘返。每一步我小心翼翼,我瞻前顧後,生怕一不小心就粉身碎骨。漸漸的,我開始失望。我發現,他們的笑容不夠真實,他們的話語沒有肺腑。
我開始想念我的家鄉,想念她的純凈,她的清澈。
我懷念在她襁褓中感受到的溫暖。
我想回家,想離開這里的嘈雜和虛假,想回到屬於我的家。我不想經歷「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心酸,不想經歷「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無奈,不想經歷「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悲哀,我只想回到她的懷抱,柔情似水的懷抱。
鄉愁,我「小橋流水人家」的鄉愁,濃濃的鄉愁。
鄉愁
當我寫下你的時候,筆尖在顫抖,那是因為心兒馱著你,飄走了。
於是,便有了黃土地上父輩們的身影。崔健的聲嘶力竭的狂吼,永遠也不能讓父輩們跟著去欣賞。「太陽最紅……」卻能唱出他們當年的夢想。父輩們辛勤地拉著他們的生命之車在人生路上遠行。勤勤懇懇,踏踏實實。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可憐天下父母心」是他們對孩子的期望。
我總是這樣輕輕地想。
昏黃的燈光下,父親趴在桌上認真地給我寫信。寫好了,母親就把它交給一位探親的老鄉,讓他順便給我捎來。不敢撕開那一紙深情,怕就怕,自己碌碌無為的青春讓父親殷殷的期望如山丹丹調零。捧起父母的叮嚀與牽掛,方知,石山的深沉與凝重。慚愧,在這雨季里潛滋暗長。
昔日依依別故鄉,最後一眼望見的就是你——故鄉的炊煙。伴著落日的余暉裊裊地升起,像井繩一樣,父親的白發,母親的皺紋,再一次在盈滿的淚眼中閃現,啊,炊煙!你可是媽媽臉上慈祥的笑意?
煙夢似的鄉愁,斬不斷,揮不去,卻如初春里的野草般瘋長。
㈡ 如何回歸鄉村旅遊中的鄉愁
這首詩用「郵票」表達對母親的思念,用「墳墓」表達對母親的懷念回,這是濃烈的親情答;用「船票」表達對新婚妻子的想念,這是熱烈的愛情;而「海峽」則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祖國的眷念,這是深深的愛國之情。這首詩用「郵票」表達對母親的思念,用「墳墓」表達對母親的懷念,這是濃烈的親情;用「船票」表達對新婚妻子的想念,這是熱烈的愛情;而「海峽」則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祖國的眷念,這是深深的愛國之情。這幾組形象構成了鄉愁的豐富內涵,使鄉愁有了更明顯的寄託。感情有淡漸濃,主題有淺入深。
㈢ 什麼是鄉村旅遊的靈魂
「鄉愁」是鄉村旅遊的靈魂,前瞻產業研究院專家指出,鄉村旅遊是以鄉村為依託,以農村為主體,以鄉村獨特的自然環境、田園風光、生產形態、民俗風情、農耕文化、鄉村聚落等為主要吸引物,滿足旅遊者觀光、休閑、度假、體驗、健身、娛樂、餐飲和購物等目的的一種旅遊方式。鄉村旅遊不僅僅是吃農家飯、住農家院、干農家活,還有最吸引遊客的鄉村游的文化基因——鄉愁。
旅遊的靈魂是文化,鄉村旅遊的靈魂是鄉愁。鄉愁也是文化,而且是最具地方特色的一種文化。沒有鄉愁的鄉村旅遊將變得黯然失色。留住鄉愁就是留住記憶,留住情感,留住個性,進而才能留住遊客。在鄉村旅遊的開發建設中,要以鄉愁作為資源整合的主線,挖掘特色鄉愁,把鄉愁留在景區景點的每一處細節上。
㈣ 幫忙!寫一篇高中800字的議論文,題目為鄉愁!急!在線等!
那一段鄉愁
中華文化浸染著兩岸的炎黃子孫。我們共同吟誦著曹操的「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賀知章的「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舒蘭的「三十年前/你從柳樹梢頭望我/我正年少/你圓/人也圓/三十年後/我從椰樹林望你/你是一杯鄉色酒/你滿/鄉愁也滿。」……
這一首首哀怨的思鄉情曲,深深灼痛了海峽兩岸所有互相凝望的眼睛,這一段段濃濃的鄉愁,牽引著對祖國故土夢牽魂繞的無盡思念。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據說,台灣產的相思豆比大陸的相思豆個大,質地更堅硬,而且台灣相思豆內緣有心型紋路,被人們稱做「心心相印」。每一顆相思豆都分黑紅兩色,紅色的一端代表赤子之心,黑色的一端象徵著黑土地。或許這相思豆正是相思積累成的而用以寄託相思的吧!
一顆紅豆,帶來濃情似酒,愁腸怎生禁受?
或許鄉愁就是這樣的觸景生情,就是讓我們的心泛起漣漪,跳躍著永不枯竭的悸動,揮灑著無邊無際的情傷。
這一依帶水的小島寄託了我們幾代人的多少情思。無論是在遠古時代因地殼運動而導致的台灣大陸忍痛分離,還是近代因人為因素而致的兩岸同胞隔海相望,都割不斷那份一脈相承的血系,都阻擋不了歷史的進程,阻擋不了統一團圓的共同心願。
黃山、泰山連著阿里山,黃河、長江映著日月潭。我們有個共同的家,他的名字叫中華。我們無限感慨憂傷的過去,更有理由憧憬美好的未來,台灣思鄉的人啊,將不再是只有空嘆一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而是與大陸親人共同撥奏一曲江南絲竹《花好月圓》。
濃濃鄉愁
她是我生命里的一棵長青樹,任憑風吹雨打依然在我的生命中蓬勃向上。她是我生命里的一株水仙花,風吹日曬仍舊在我的心裡香氣盎然。她是我生命里的一處別院,歷經風霜還在為我守侯。她占滿我不眠夜晚的思緒,填滿我寂寞無助的心房,浸透我透明淚珠的纏綿。她就是那一絲一縷的鄉愁,不舍晝夜的鄉愁。
青澀的少年時光在古香古色的小鎮灑落,我踏著長著青苔的石板路來回奔跑,從懂事起一直跑到十八歲。她是流淌的河水,流經我的身旁悄然無息,我從懵懂走向成熟,歲月像是不眠的沙漏,一點點地漏掉我的思緒,無法逆轉。屬於我的一方安樂土,就是我心心依戀的家鄉。這里的山清水秀滋養我負荷的心靈,這里的鳥語花香舒緩我憔悴的身軀,這里的魚蝦滿江沉澱我不安的慌亂。我在這兒生長。她告訴我真善美的世界,這兒勤勞朴實的人們,真切的關懷,貼心的問候,好似黎明的朝陽,充滿了希望。我被家鄉的水土滋潤得一塵不染,我快樂地成長著。
但是,這一切卻沒能阻止我對外面世界的嚮往。
這一天,我拿起行囊,決定離開。
在我離開的那一刻,我端詳著這古老小鎮,我才第一次發現她的破舊不堪,這里封存著我成長的記憶,我在心裡盪漾起了絲絲漣漪。有些不舍,但終究還是要走的,我太年輕,我擁有我不停歇的夢想。
於是我帶著行囊,像穿越漫漫沙漠的駱駝。一身的落魄沒有掩埋我內心的自信。我整裝待發,我嘗試著讓自己融入外面的社會,他的流光溢彩,燈紅酒綠,都曾經讓我好奇嚮往。我試著讓自己流連忘返。每一步我小心翼翼,我瞻前顧後,生怕一不小心就粉身碎骨。漸漸的,我開始失望。我發現,他們的笑容不夠真實,他們的話語沒有肺腑。
我開始想念我的家鄉,想念她的純凈,她的清澈。
我懷念在她襁褓中感受到的溫暖。
我想回家,想離開這里的嘈雜和虛假,想回到屬於我的家。我不想經歷「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心酸,不想經歷「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無奈,不想經歷「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悲哀,我只想回到她的懷抱,柔情似水的懷抱。
鄉愁,我「小橋流水人家」的鄉愁,濃濃的鄉愁。
鄉愁
當我寫下你的時候,筆尖在顫抖,那是因為心兒馱著你,飄走了。
於是,便有了黃土地上父輩們的身影。崔健的聲嘶力竭的狂吼,永遠也不能讓父輩們跟著去欣賞。「太陽最紅……」卻能唱出他們當年的夢想。父輩們辛勤地拉著他們的生命之車在人生路上遠行。勤勤懇懇,踏踏實實。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可憐天下父母心」是他們對孩子的期望。
我總是這樣輕輕地想。
昏黃的燈光下,父親趴在桌上認真地給我寫信。寫好了,母親就把它交給一位探親的老鄉,讓他順便給我捎來。不敢撕開那一紙深情,怕就怕,自己碌碌無為的青春讓父親殷殷的期望如山丹丹調零。捧起父母的叮嚀與牽掛,方知,石山的深沉與凝重。慚愧,在這雨季里潛滋暗長。
昔日依依別故鄉,最後一眼望見的就是你——故鄉的炊煙。伴著落日的余暉裊裊地升起,像井繩一樣,父親的白發,母親的皺紋,再一次在盈滿的淚眼中閃現,啊,炊煙!你可是媽媽臉上慈祥的笑意?
煙夢似的鄉愁,斬不斷,揮不去,卻如初春里的野草般瘋長。
㈤ 鄉村旅遊如何讓人找到鄉愁
「鄉愁」之「鄉」,不僅僅指農村,它是家鄉、故鄉、原鄉的泛稱,它包括了城市,是城鄉的統稱。「鄉愁」,不僅是鄉下人的情結,只要離開家鄉的遊子,包括城裡人都會有。那麼,我們在做鄉村旅遊規劃開發時,怎樣才能找到鄉愁?前瞻產業研究院總結出以下四個要點。
1.要做到「四個尊重」:①尊重自然少破壞、②尊重原貌少拆舊、③尊重歷史少發揮、④尊重個性少共性。
搞旅遊開發,建景區景點,就要抓住這些能夠引發人們「鄉愁」,引起遊客共鳴,撥動人們心弦的個性化的東西,少搞不搞千篇一律、「大家都有」的東西。
2.要堅持「三去三存」:①是「去偽存真」、②是「去繁存簡」、③是「去形存神」。要挖掘文化,做足文化,深邃內涵,靠文化引發人們的思考,用故事撥動人們的心弦,使產品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㈥ 地名鄉愁議論文800字
論點是議論文的靈魂,分論點是支撐起這個靈魂的骨架,而論據是議論文的血肉。一個人要豐滿多彩,光有靈魂和骨架,沒有血肉是不可想像的。同樣一篇議論文只有中心論點和分論點是不能稱為文章的,它還必須有典型而鮮活的論據。
㈦ 以鄉愁為話題的議論文八百字
鄉愁是什麼?餘光中說「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問姐姐,鄉愁是什麼?她淡淡一笑,是櫻花。好特別的比喻。坐在她身邊,看著她拿著畫筆,在紙上畫著。畫室好靜,我漸漸地睡著了,夢中有一片櫻花林,我徜徉在鋪滿花瓣的小徑上,靜靜地聽著花朵綻放的聲音,又偶見一片花瓣落下,在我的額頭或鼻尖上跳躍著,輕輕的。夕陽的余暉懶懶地灑在我的身上,與這柔柔的畫面諧和成一幅圖畫。當我醒來時,一片櫻花林呈現於眼前,與夢中的景象驚人地相似,姐姐一邊收拾畫具,一邊側臉問:「什麼樣的感覺?」「快樂。」對,快樂就是櫻花的花語,而快樂就是我的鄉愁。「什麼?」「故鄉有我的親人與朋友,那裡灑下我多少歡笑,細品那些歡笑,從中不能體味出快樂嗎?」原來鄉愁不是只有惆悵與悲苦,還有快樂。我問母親,鄉愁是什麼?她略忖一下說:是雨。「為什麼?」我問。她說:「小時候,總愛打著那把小花傘去看雨,聽雨,感受雨,一些小雨點總是出其不意地打在我的臉上,涼涼的。她們像小仙女似的,在我的傘上輕快地跳著華爾茲,我的心也隨之不停地旋轉。「好美啊!我嘆道。因為我也出生在一個秋季的雨天,並且讀過的有關雨的趣事、軼聞、詩、畫,不勝枚舉。「下雨天,留客天……」「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等等。還有餘光中的那首詩:「看看那冷雨,聽聽那冷雨,嗅嗅那冷雨,舔舔那冷雨。」寫得多麼生動。所以我愛雨,但從未去真正體味雨,體味她的那般柔情。「您感覺雨的柔情是鄉愁嗎?」不,我愛雨恣情席捲樹上僅剩的枯葉時的果斷。當在我落入塵世的喧囂中,想想故鄉清冷的雨,她會將我帶出泥淖,清白做人。原來,鄉愁不僅是快樂,還是警示。我問外婆,鄉愁是什麼?是石磨。外婆看著我微笑。「小時候的記憶就是在那石磨邊,用磨成的麵粉做成一塊塊精巧的年糕,用它換回我的學費。」「您感覺忙碌是鄉愁嗎?」「不,鄉愁是一種鞭策,它告訴我,只有自食其力才會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幸福與祥和。」原來,鄉愁不僅是警示,還是鼓舞。如果問我鄉愁是什麼?我以為:鄉愁既是惆悵,也是快樂,更是警示與鼓舞。鄉愁是你用心中的一片凈土小心翼翼保護起來的一顆璀璨的寶珠。那裡有最真實的你、最柔情的你與最堅強的你。鄉愁,永遠都是你心靈的家園,從古至今都是。古有王維的「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杜甫的「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遊子們啊,回去看看吧,那裡有你的根,那裡有你魂牽夢縈的親人。記住,故鄉永遠在遠方等你。
㈧ 鄉愁文化,你真知道該如何規劃挖掘嗎
鄉愁文化是最具地方特色的一種文化,做好這方面的文章,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鄉村旅遊出現同質化競爭,形成各自的特色,用特色來佔領鄉村旅遊市場。這些說著容易,實施難。那麼又該如何挖掘呢?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主要應該做好這幾個方面:
1、鄉村旅遊主題的確定
主題是鄉村旅遊規劃的靈魂,主題既要體現鄉村旅遊的特色,也要成為鄉村旅遊吸引力的核心內容。隨著遊客對鄉村旅遊需求的日益多樣化,鄉村旅遊的類型也在日益增多,通過鄉村旅遊的主題規劃,可以形成鄉村旅遊鮮明的個性,形成以主題為核心的鄉村旅遊特色活動。
2、鄉村旅遊產品規劃
(1)鄉村物質文化的體驗
鄉村物質文化屬於鄉村靜態文化,是鄉村文化外在的實體表現,處於鄉村文化的基礎層,是廣大遊客對鄉村「他文化」的直觀感受。
(2)鄉村制度文化的參與
鄉村制度文化屬於鄉村的動態文化,是鄉村文化中間層,是參與性很強的鄉村文化旅遊資源,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強烈的文化感染力。
(3)鄉村精神文化的感知
鄉村精神文化屬於抽象的文化層次,處於鄉村文化旅遊資源的最高層,蘊含在鄉村其它文化資源載體的後面,是鄉村文化的精髓,除了用來滿足遊客正常觀光、休閑度假需求外,也是構成鄉村專題旅遊的資源素材。
3、鄉村意向的營造
鄉村意象是鄉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在人們腦海里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圖像」,主要表現為鄉村的景觀意象和鄉村的文化意象,其本身可以說是一種極為重要的鄉村旅遊資源,是表達和維護鄉村旅遊主題的重要載體,是鄉村旅遊開展的背景。
㈨ 鄉愁的高中800字議論文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是什麼樣的樂聲,會有如 此大的力量,
可以讓所有的徵人徹夜未眠?是什麼樣
的感情有如此大 的感召力,直達所有
人的心底?是鄉愁,是心靈深處對家鄉
的思念。
小時候,我一直不懂,不是每個人都
擁有家、擁有自己的親人嗎? 為何還要
在尋找家的途中如此惆悵?長大以後,
我才明白生活的無 奈—擁有有時也只
是一種奢望。
總想起蘇軾在中秋之夜不能與弟弟團
圓的情形。一個人獨飲美酒, 觀望明
月,尋找家人的影子,最終吟出「但
願人長久,千里共撣娟」的 千古絕唱。
總想起老捨去倫敦、住巴黎的情形,
他在街上走著,尋找著 北京城的喧鬧;
與人交談,尋找著如北京一樣的厚重
的人情味,卻始終 不能如願。他於是
盼望著回國,盼望著去重新擁有那份
只屬於家鄉的溫 暖。總想起,蕭乾的
好友在美國旅居的情形,將庭院裝扮
得如故土一 般,更像個孩子似的問友
人要一顆棗核兒,只為擁有家鄉的感覺。
他們都因離開了故土而擁有了一份深
深的鄉愁,而又都因為這份鄉愁去四
處尋找。尋找家鄉的味道,家鄉的氣息,
無怨無悔。
記得在林清玄先生的一篇散文里,曾
講到這樣一件事情,一位中 年男子得
知林先生是自己的老鄉時激動萬分,
當即在台北的街頭唱起 了鄉歌。可憐一
個壯年男子唱著唱著就嚎陶大哭。這是
一個早年被抓 來打仗的壯丁,從那時起,
他就失去了妻子兒女。我知道,那淚眼朦
朧中飄灑著多少對家鄉的酸楚的記憶呀!
人們對家鄉的思念與找尋是何等的迫切,
何等的執著。這其中包 含的決不是徐志摩「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淡然,而是不得
不 在乎的鄉土情結。
因為曾經擁有過,所以我們了解家鄉的溫暖,
於是就有了對家的 依戀。一張張親人的臉龐
是我們心靈最好的慰藉。因為離開,於是我
們又開始尋找。在尋找的過程中,我們又擁
有了另一份情感—鄉愁。 一葉鄉愁,牽著我
們苦苦尋找。或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生
命就是 不斷擁有和尋找的過程」。
離家越遠,其實離家卻近。不再擁有,卻找
到了對家的最深處的思 念。「羈鳥戀舊林,
池魚思故淵。」物猶如此,人何以堪!而當有
一天, 我們真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時,
請不要放棄尋找的信念,將那鄉愁寄 予明月,
㈩ 公務員考試有關農村題材申論
2016年公務員考試關於鄉村旅遊的申論範文
留住鄉土本色 發展鄉村旅遊
隨著旅遊需求的多元,寧靜致遠,田園丹青的鄉村旅遊因其特有的魅力成為人們新的選擇。但受到經濟發展至上和城市文化的影響,鄉村生態正在遭受人為的破壞,文化遺存日漸消失,鄉村旅遊正越發的遠離「鄉愁」。「鄉土性是鄉村的本色」,這里的「土」是生態的美麗,文化的魅力和人性的活力,要想讓鄉村旅遊成為強民富民的關鍵一招,挖掘鄉村的「鄉土性」勢在必行。
美麗的鄉村生態景觀是鄉村旅遊的底色。鄉村生態是「梧桐樹」,遊客是「金鳳凰」,正所謂「家有梧桐樹,引來金鳳凰」,也可說鄉村生態是「巢」,鄉村旅遊是「鳳」,鄉村生態建設之於鄉村旅遊發展是「築巢引鳳」。由於農葯、化肥、農膜的大量使用以及隨意處置生活垃圾、焚燒秸稈等,鄉村的水體、上壤、大氣等污染較嚴重,直接影響菜籃子、米袋子和水缸子的安全。而一旦失去了鄉村清新的空氣、干凈的水質、安全的食品,鄉村旅遊就失去了遊客的青睞,就失去了永續利用的戰略資源,發展難以可持續,因此說,自然生態是鄉村旅遊的依託。
以人為本的農民參與是鄉村旅遊的畫師。當前,很多鄉村旅遊被盲目、過度、高速開發,導致很多旅遊景區存在重開發,輕管理,重名聲宣傳,輕內容設置等問題。究其根源,在於鄉村居民話語權、資金、信息、制度及組織形式的缺失,也在於政府缺乏合理性規劃,和外來資本對於利益的獨占,使原本作為鄉村旅遊的主人在鄉村旅遊開發中日益被邊緣化,使鄉村原始居民成為旅遊受益中的弱勢群體,還不得不承擔鄉村旅遊所帶來負外部性的後果。顯然,這種情況的惡化導致農民在鄉村旅遊發展中缺乏積極性,主動性,必將影響鄉村旅遊的可持續性。只有以人為本,調動村民積極性才是鄉村旅遊的重要法寶。
鄉土文化的保護是鄉村旅遊的色彩感情。鄉村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源頭,也是鄉村旅遊發展的根基和依託。無論是農耕文化的男耕女織、民間建築的巧奪天工,還是生活習慣的熟人社會、民間文藝的源遠流長,均承載著中國寶貴的文化遺產,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信息,體現著對人的生命價值的關懷。更重要的是,鄉村文化喚起人們情感上的共鳴,產生「歸屬感」、「認同感」,這是吸引人們前往鄉村進行旅遊活動的核心驅動力。要建設「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城鎮化,不能以農村空殼化為代價,只有保護、傳承和弘揚鄉村傳統文化,才能增強鄉村的特色魅力和發展動力。
鄉村旅遊是地方文化的「重塑」與「再生」的機會,而不是破壞與拋棄。用自然之美給鄉村民眾一個富足的生活條件,用文化之美給城市遊客一個身心休憩的家園,用主體參與讓鄉村旅遊的發展生機勃勃,這是旅遊事業的最高境界,也是用「鄉土性」這根畫筆在農村的畫板上留下最靚麗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