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沙鄉村旅遊
『壹』 對新農村建設的調查與研究
關注一下農村吧 這樣的論文寫得比較少 算是冷門
山區新農村建設的調查與研究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黨和國家根據時代發展要求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這為根本解決「三農」問題指明了前進方向。然而在縣級層面上,尤其是在古藺這樣的貧困山區,如何因地制宜,扎實有效貫徹落實這一戰略決策,使山區農村真正逐步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注意新農村的目標要求,是當前亟待各部門進行認真調研和積極探索的重大課題。據此,我們先後到古藺鎮、德耀、龍山、觀文、馬蹄、建新6個鄉16個村與上百名基層幹部及群眾座談調研。調研結果表明:發展縣域經濟是新農村建設的載體,而推進新農村建設又是縣域經濟的拓展與升華,只有把二者緊密聯系和有機結合起來,古藺的新農村建設才能更加扎實有效。現將干群的建議與意見進行綜合,供各級領導決策實施參考。
認清縣情更新觀念是發展縣域經濟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前提
以中共十五屆五中全會為標志,我國農村進入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發展的新階段。古藺既是資源富縣和環境潔縣,又是經濟窮縣和災害重縣。全縣3182平方公里幅員面積,29個鄉鎮,269個村(原為614個村),16個社區,80萬人口,45萬個勞力。古藺有優質無煙煤儲量37億噸,硫鐵儲量16.6億噸,古海玉及古生物化石為全國少有,石灰石可開采萬年;黃荊原始森林為地球同緯度僅有,其間的金花茶,桫欏植物為全國稀有,紅龍湖和八節風光秀麗迷人;貯藏郎酒的「天、地寶洞」及「美酒河」摩岩石刻進入了吉尼斯大全;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的「二,四渡口」就在古藺『古藺郎酒系國家名酒,烤煙、茶葉、甜橙、蠶絲、中葯材、丫叉豬、馬頭羊、黃牛在全省榜上有名。全縣除郎酒廠、水泥廠外、在無大中型企業,更無污染企業;森林覆蓋率達31%。古藺經濟社會發展滯後的主要因素有三:一是地理位置因素。古藺地處蜀南黔北,遠離大中城市,東南北三方均被赤水河包圍,歷史上漢稱夷地,唐置藺州,清末建縣。解放近60年來,既無鐵路過境,亦無高速公路察邊,唯一的公路交通基本上是級外泥石路。二是自然災害因素。古藺的自然災害極為頻繁,尤以旱災為甚。1957至1988的32年間,共發生旱災84次,年均2.6次,旱期最長為186天,最短為22天。低山河谷區的年均降雨量僅為757mm。三是人文素質因素。古藺由於偏居一隅,國民科技文化素質底下,創新發展意識不強。據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全縣6歲以上城鄉居民受教育程度分別是:未上過學的佔7.6%,掃盲初識字的佔2.1%,小學佔65.47%,初中佔20.43%,高中佔2.6%,中專佔1.1%,專科佔0.5%,本科以上的佔0.083%。2005年,全縣的人均國民總值僅為全國的三分之一,全省的二分之一,全市的三分之二。為盡快將潛在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經濟優勢,廣大幹群,尤其是各級領導幹部應樹立和增強四個觀念:一是以人為本觀念。所謂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本。在古藺80萬人民中,農民就有74萬,他們絕大數仍在發展上徘徊,相當部分尚在生存線上掙扎。在發展縣域經濟,推進新農村建設中,無論是規劃定位與思路決策,還是制定政策與具體實施,都應有利於激發廣大群眾的聰明才智,切實做到發展為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惠及人民。二是改革開放觀念。改革開放既是強國之路,更始活縣之舉。在古藺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有著較強的現實意義。三是市場競爭觀念。在國際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科技信息化、貿易自由化和國內城鄉一體化、農業產業化、農村工業化、農民城鎮化的新世紀,我們不僅應了解國內外市場動態,而且要分析國內外市場走勢;不僅要適應國內外市場需求,而且要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四是科學發展觀念。要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並重,人文價值與生態價值並舉,切實做到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盡快使古藺的山青起來,水秀起來,地沃起來,業興起來,民富起來。
明晰思路科學規劃是發展縣域經濟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先導
規劃既是先導和准則,也是動力和形象。根據中央「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結合古藺山區農村實際,明晰全縣長中短期發展建設的基本思路,對各級各地指定科學合理規劃有著指導意義。2006至2010年的短期發展建設思路是:以扶貧開發為中心,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為重點,提高農民就業技能為根本,保持農村社會穩定為前提,用好用活國家扶貧開發政策,鞏固和發展扶貧越溫成果,穩定解決農民溫飽問題。2011至2020年的中期發展建設思路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縣域經濟為載體,加快城鎮為依託,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提高農民素質為根本,有效實施農業穩縣、工業強縣、商貿活縣、科教興縣戰略,實現基礎設施基本穩固、工業體系基本構成、城鎮建設初具規模、縣域經濟基本形成、城鄉文化基本繁榮、人民生活基本改善。2021至2050年的遠期發展建設思路是: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生態作為第一追求,科技作為第一動力,二三產業作為第一重點,促進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協調發展。根據上述基本思路,規劃中應處理好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的關系,長遠目標與短期實踐的關系,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關系,專家論證與群眾路線的關系。無論哪一級規劃都應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突出重點、各顯特色。
強化科教提高素質是發展縣域經濟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根本。
農民素質的高低事關縣域經濟的強弱,也是事關新農村建設的成敗,為使我縣農民逐步成為「有志氣、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農民,必須把教育培訓作為根本任務抓緊抓好抓實。第一,加強農民的政策法制教育。事業要成,教育要先;工作有效,輿論開導。要充分發揮各種宣傳媒體作用,對廣大農民深入持久地開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國家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使之不斷成為「四有」新人。第二,鞏固和發展「普九」教育。當前,我縣邊遠鄉村九年制義務教育尚存在不少問題。這主要是學校設備簡陋,合格教師缺乏,教學質量不高,干群意見較大。據此,應增加財政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其次是要建立激勵機制,鼓勵和支持城鎮中青年教師和新分配教師到邊遠山區支教礪煉,這應成為一項制度。第三,穩步推進高中教育。我縣現有高中,尤其是縣城的兩所高中,要不斷挖掘辦學潛力,擴大教育規模,完善教學管理,晉升教學檔次,提高教學質量,為高等學校輸送更多合格新生。第四,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要在鞏固和壯大現有職業高中,尤其是古藺職高的前提下,力爭2010年內再新辦2-3所職業高中,實現年在校職高生達5000人,努力為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的技能型人才。第五,初中生增設職業技術課程。應根據古藺新農村建設的現有和後續支柱產業及縣外勞務市場需求,在現有在校初中生中增設職業技術課程,並列為畢業必考科目,為不能升學者提供就業技術支撐。第六,鼓勵和支持社會辦學。要按照《民辦教育促進法》的規定,積極鼓勵和支持社會各類辦學,尤其是鼓勵支持民辦職業教育。第七,加強農民使用技術培訓。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及企業,應根據本地產業發展及縣外勞務市場的需要,對現有中青年農民開展短期實用技術培訓,努力為農民增收提供信息技術服務。
內外聯動多元化投入是發展縣域經濟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關鍵
資金、人才、技術的投入問題,既是古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點問題,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問題。實行上下內外聯動,整合資金、人才與技術,是我縣縣域經濟和新農村建設多元投入啟動的積極有效途徑。這就是實行「以農民投入為主,銀行貸款為輔,政府以獎代補,對外招商合股」。農民投入為主,就是要教育和啟發農民,充分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用活自己的錢,出足自己的力,創建自己的業,辦好自己的事」,使廣大農民真正成為投入和建設的主體。銀行貸款為輔,就是金融部門應根據國家產業發展扶持政策,積極探索和實踐農民信貸抵押擔保方式,自覺為縣域經濟和新農村建設提供放得出去,收得回來的優質信貸服務。政府以獎代補,就是各級財政應家大對縣域經濟和新農村建設的投入力度,逐年增加農村基礎設施、教育科技、社會保障的財政轉移支付額度,保證這些投入有穩定來源。政府投入應實行以獎代補方式,從而激勵和調動農民主體投入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對外招商合股,就是政府應創造寬松投資環境,提供優質高效服務,有效吸引外地資金、技術和人才來我縣投資合股創業。對引進資金、技術、人才的有功人員應予以獎賞和重用。
改革體制創新機制是發展縣域經濟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動力
其一是用地體制改革。農民依法承包的土地應有明確所有權,穩定承包權的基礎上,放活經營權。一是各級政府征地應嚴格依法進行補償,在城鎮建設中,被整村整社征地的應隨之進行村改居,將被征地的農民轉為城鎮居民。如古藺的映月村和二郎鎮的黃荊村就應實行村改居。二是國家批準的企業用地,被佔地農民既可用土地投資入股分紅,也可由企業安置就業或按規定補償。三是村社公路、學校用地應參照國家征地標准進行補償,補償資金來源實行誰受益誰負擔。四是業主發展規模種養業的臨時用地,應實行依法、自願、有償轉讓,其二是流通體制改革。搞活農副產品流通是激勵農民生產增收的有效途徑,一是要加強對外聯系。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要積極為農民提供市場信息服務,引導農民有目的的生產。如縣農業局積極與順德晨光有限責任公司聯系,批量發展藺州香米。二是要積極發展訂單農業,如縣糧食部門和有的種籽企業,頭年或年初就與農民簽訂生產收購合同,並指導農民按技術規程進行生產。三是培育發展營銷人才隊伍。各級政府要支持扶植轄區內有志之士發現、培養、組織營銷人才隊伍,依法有序組織農副產品外銷。四是要提供優質服務。行政執法服務機構,要積極為我縣農副產品營銷縣外市場提供便捷優質服務。其三是行管體制改革。這主要應突出三個方面:一是調整行政區劃。無論村社還是鄉鎮的區劃調整,總的應是基本穩定,個別調整。調整的基本原則是尊循歷史沿革及經濟流向,促進經濟發展,減少財政開支,方便群眾辦事。該合並的應合並,該取消的應取消,對行管人員該調整的應科學有序調整,該分流的應科學有序分流。三是要激活用人機制。各級選拔和使用幹部,都應堅持「德材兼備,群眾擁護和老中青結合」的原則。實行能者上,庸者讓,不稱職者下,違法違紀者撤的激勵約束機制。其四是農科服務體制改革。一是合理設置機構和人員。各鄉鎮原來的所謂「七站八所」應根據其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設置配人。做到該加強的加強,該收縮的收縮。二是進行科學有序管理。縣級行業下伸機構應實行縣上管理為主,鄉鎮管理為輔。三是實行技物結合服務。如農機站可以經營種子農葯,農機站可以經營農機及配件,畜牧獸醫站可以經營獸葯飼料等。四是政府應加大農技服務資金投入,主要用於農技培訓及推廣。五是要積極發展專業合作組織。要根據各地產業發展的需要,積極發展農村各類專業合作組織,引導農民在發展農村經濟中專業合作化道路。
扶貧開發夯實基礎是發展縣域經濟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點
古藺既是上世紀的國定貧困縣,也是新世紀的國扶工作重點縣。抓好扶貧開發,強化基礎設施,既是近期內古藺經濟建設的重點,也是發展縣域經濟和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2006至2010年,我們應舉全縣人民之力,集全縣干群之智,突出實施好新村扶貧、勞務扶貧、教育扶貧、衛生扶貧和移民扶貧工程,著力改善貧困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穩定解決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這主要應強化五個方面的建設:第一是強化水利設施建設。首先是要搞好微型水利建設。古藺相當部分農村,特別是赤水河沿岸農村的人畜飲水極為困難。今年4月底止,馬蹄、建新已有70%農戶人畜飲水困難。對這些地區應採取提引、建窖、移民等多種有效途徑,使85%以上農戶的人畜飲水問題得得到基本解決。如馬蹄鄉的馬蟥溝人飲工程,能輻射5個村1000餘戶,此類工程應優先實施。其次是對原有的水庫塘池進行維修政治。要通過清淤除障,排險加固,使原建水庫塘池發揮其應有作用,復次是對原有渠堰或石河堰。力爭堰渠防漏節水灌溉有較大突破。如古藺鎮的新橋、馬蹄鄉的果山、建新鄉的三岔、白沙河、龍山鎮的胡月溝大堰等應得到改造。此外,有條件的地方應推行噴灌和滴灌。第二是強化中低產田土改造。為培肥地力,御旱增收,要力爭用5年時間全縣實現坡改梯、薄改厚、瘦改肥田土25萬畝。第三是強化交通通訊建設。其基本思路:一似乎全面完成赤水河北岸公路建設,打通古藺到金沙的出口通道。二是縣城至29個鄉鎮的主幹道全部硬化。三是原614個行政村主幹線建為通達工程。四是村到社毛路基本溝通。五是為隆納高速公路及隆敘鐵路南延古藺作好前期准備工作。六是村社廣播電視、程式控制、行動電話全部開通,農戶佔有電話率達30%。第四是強化能源建設。其基本目標是全縣農網改造基本結束。全縣電網連為一體,城市農村實行同網同價。全縣建沼氣池5萬口。力爭三分之一農戶用上沼氣能源。第五是強化生態建設。實行保護生態與建設生態並重。要在實施好「天保工程」的同時,將全縣30度以上的耕地全部退耕還林(草),使我縣有林覆蓋面積達到35%左右。
優化結構做強產業是發展縣域經濟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支撐
建設新農村,產業是支撐。這是整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客觀必然規律,也是發展縣域經濟的著眼點和落腳點。我們應發揮資源優勢,優化產業結構,逐步實現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其 思路是穩定和優化農業,突出發展工業,放活第三產業。穩定和優化農業,就是要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做到宜糧則糧,宜經則經,宜林則林,宜牧則牧。要以項目為支撐,科技為推動,特色為牽引,努力更新品種,良種良法,提高品質,增加效益。突出發展工業,舊似乎要立足資源優勢,搞好論證包裝,強化對外宣傳,突出招商引資,創造寬松環境,提供優質服務。放活第三產業就是要在突出發展工業的基礎上,鼓勵和支持農民進入流通服務領域,為古藺的豐富資源和特色產品尋求市場。在今後10年內,古藺優化經濟結構,做強特色產業的基本思路是:優化提高糧食、烤煙、畜牧、勞務、釀酒、採煤六個產業的基礎上,著力培育和發展經果、中葯材、煤化工、旅遊、建材及農副產品加工六個產業。通過上述產業的發展和支撐,穩步扎實地推進我縣城鄉一體化、農業產業化、農村工業化和農民城鎮化進程。
建設城鎮轉移農民是發展縣域經濟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依託
加快城鎮建設,既是發展縣域經濟和推進新農村建設的趨勢和要求,也是轉移農民就業的載體和依託。工業化是城鎮化的支撐,城鎮化是工業化的體現。工業化和城鎮化既是一個地區文明進步的象徵,也是改革開放形象的體現。要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現代農村,培育現代農民,就必須加快城鎮建設,推進城鎮化進程,較快形成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工農聯動、城鄉互動的發展格局。加快古藺城鎮建設主要分三個層次:首先是加快縣城建設。古藺縣城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我們不僅要做到規劃高標准,而且應做到建設高速度。為使古藺縣城在10年內達到10萬人規模,既要創造寬松環境,吸引外商開發,更要注重實際,支持和鼓勵縣內居民職工籌資合作建房。只有實行內外商家聯動,居民職工互動,縣城建設步伐才能加快。二是加快鄉鎮政府所在地集鎮建設。鄉鎮集鎮建設要注意准確定位,尤其要激勵有經濟實力的農民到集鎮建房辦企業。通過激勵措施的落實,力爭到2015年,雙沙、二郎集鎮規模各達1萬人。德耀、太平、永樂、大村、龍山、觀文、石寶、丹桂集鎮規模各達5000人,箭竹、水口、土城、護家、椒園、馬嘶、馬蹄集鎮規模各達3000人。三是加快中心村建設。中心村建設應以現已撤消的鄉政府所在地為基礎,交通渡口要道為補充(如馬蹄、建新交界的白沙河口,白泥、椒園交界的大田凹口,觀文的荒田,大村的桑木壩等),力爭到2015年中心村規模達到300-500人規模。通過三個層次的集鎮建設,爭取10年後我縣集鎮工商企業有效大發展,居民規模達20萬人以上。
選點示範探索模式是發展縣域經濟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開端
為使古藺的新農村建設能穩步推進、扎實有效、選點示範、探索模式,是當前的首要任務。「十一五」期間,縣鄉兩極政府應選擇基礎條件較好、產業支撐較強、人文素質較高、生態環境優良的極少數村組進行實驗示範。其基本思路是:以強村擴組前的村組為單位,縣上選擇2-3個村進行試點,各鄉鎮選擇1個村或1個組進行試點。通過試點,在取得經驗和成效的基礎上,2010年後再擴大推開。古藺新農村建設應因地制宜,創新模式。這有五種基本模式可供選擇和參考:一是集鎮工商型。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有經濟實力的農民先轉移到集鎮發展工商業。二是礦區服務型。隨著「古敘煤田」等礦產資源的深度開發,必將吸引農民到礦廠周邊提供各種服務。三是路旁交通型。隨著村社交通條件的改善,必將刺激農民遷移到公路兩旁,尤其是三岔路口和十字路口發展規模種養業及農副產品加工業。四是河邊口岸型。隨著交通的發達和橋梁的增多,部分農民將向河邊渡口、碼頭、橋頭聚集發展。五是村寨庭院型。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必將激勵農民向村、社中心及宜居環境轉移,形成大小不等的村寨、庄園和庭院。無論何重模式,只要有利於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各級都應予以積極引導和大力扶持,不斷促進我縣農村向產業園區化、居民社區化、生產規模化、組織合作化、環境生態化方向發展。應引導農戶盡快做到五個一:既人平培植一畝高產穩產田土,成年人學懂一門實用技術,有個一固定收入的經營項目,一個明白人和一個找錢人。實現五個好:既一幢好房子,一個好壩子,一口好池子,一套好圈舍及一個好環境。要通過各種有效途徑的探索與建設,力爭10年內的試點村社基本實現產業優化、道路硬化、荒山綠化、村莊亮化、環境美化,為全縣的新農村建設樹立新概念、新氣象、新風尚和新亮點。
加強領導狠抓落實是發展縣域經濟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保證
天下大事,貴在於實;說千道萬,重在於干。發展縣域經濟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既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戰略任務,也是時代的中心和主題。各級黨政應高度重視、形成共識,以講政治、抓落實、辦實事的求真務實精神,既謀劃長遠,又狠抓當前;急全面統籌,又突出重點;既運籌帷幄,又身先士卒。只有實行一級抓一級,一級促一級,上級示範下級看,幹部帶著群眾干,古藺的縣域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才有合力和成效。所謂加強領導,狠抓落實,就是要在其各個發展建設階段中,做到思想落實,規劃落實,項目落實、資金落實、質量落實和監管落實。只有層層抓落實,上下求實效,這項「尊重農民意願,維護農民權益、增進農民福祉」的民心德政工程才有保證。
建議你刪減一些
『貳』 2011年古藺財政收入在四川省排名是多少
古藺縣完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0108萬元,增長59.66%,一般預算支出25.64億元,增長42.27%。
酒類稅收強勁,優化收入質量
2011年是古藺縣克難奮進、滿載收獲的一年,全縣戰勝了歷史罕見特大旱災,實現縣域經濟最好最快發展,財政收入再創新高。
年初以來,古藺縣以建設「精細、節儉、民生、和諧」財政為主線,以「城鄉建設年」為抓手,加強財源建設,深化財稅改革,規范財政管理,提高資金績效,著力構建公共財政框架,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財政收入持續增長,財政支出保障有力,圓滿完成了各項財政工作任務。
此次古藺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跨入10億元行列,財政收入質量的得到優化,稅收比重提高到了79.18%;特別是古藺傳統產業---酒類產業的快速發展,使得酒類稅收「一枝獨秀」,主體稅種再上新台階,酒業稅收對財政總收入的貢獻率達到58.3%。
找准創收載體,增強發展後勁
為抓好全年的財政增收工作,古藺縣堅持優勢優先,強化產業支撐,通過狠抓項目建設、加快工業園區發展、強化稅收征管等舉措,建立財源建設基金,促進縣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去年3月,郎酒集團在郎酒經銷商大會上提出了新一輪戰略---「123」工程,即2012年實現郎酒銷售收入100億元,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200億元,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300億元。可喜的是,郎酒銷售收入突破100億元大關在2011年提前實現。
古藺縣結合郎酒發展實際,「借郎升空」,快速推進二郎名酒名鎮建設,快速推進郎酒「123」工程和仙潭5000噸醬酒基地,加速酒業集群擴張,打造「赤水河醬香酒谷」,傾力打造「醬酒航母」。
以原煤開采、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為主攻方向,加快煤炭企業擴能技改,延伸煤炭產業,增加科技含量的附加值,特別是加快古敘煤田開發,石屏一礦成功試產,成為拉動其他礦業和工業園區加速建設的「引擎」,促進古藺能源綜合利用基地快速建設,為財政收入持續增收提供「源泉」。
旅遊是古藺縣第三產業的一塊「招牌」,全縣把精品旅遊當成戰略來抓,打造黃荊、太平4A級景區、箭竹2A級景區;加速推進縣城酒街、「中國西部第一營」、太平古鎮修復等基礎設施建設,黃荊老林英雄會、雙沙菜花節、箭竹苗家風情節等鄉村旅遊節慶活動的舉辦,「美麗古藺?郎酒之鄉」品牌影響力和景區整體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同時,科學有效的統籌資金,保證基建項目進度撥款與稅收同步,不斷培植和挖掘經濟增長點,現代農業、商貿物流、房地產、醫葯、化工等產業健康發展,增強財政持續增收的後勁。
強化目標管理,先保民生需求
「定任務、分目標、綜合考評不放鬆。」大災之年,古藺縣狠抓財政收入目標考核,縣政府目標辦牽頭,財政統籌,加大對征管部門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的督查,推行目標任務完成倒計時制,每周匯總通報進度和完成情況。對完成進度差的單位,由征管部門書面向縣領導報告滯後原因及整改措施,強化獎懲措施,力促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為查找不足,古藺縣建立了每月和季度財政收入分析座談會會議制度,深化推進「金稅」、「金財」工程,把目標考核擺在重要地位,調動縣鄉兩級增收節支促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財政收支結構、指標比重上,做到預案在先,有的放矢,不斷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
古藺縣財政支出有力保證民政優撫、殘疾人事業、救災救濟、城鄉低保、醫療救助等社會保障資金需求,優先支持教育發展,提高民生質量。同時,加強上爭外引資金的力度,規范審批程序,強化惠農補貼工作,積極開展了財政監督檢查和「小金庫」專項治理工作,狠抓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