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鄉旅遊 » 鄉村旅遊授信

鄉村旅遊授信

發布時間: 2021-03-07 13:02:05

㈠ 關於農村合作金融專業的問題

本文就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如何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金融服務進行了論述,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一、農民專業合作社存在問題與發展趨勢
(一)存在的問題
1、合作社發展不平衡。現有的合作社主要分布在種植業和畜牧業,水產、農機、鄉村旅遊等專業分布較少,有的還是空白。農民對建立合作社的目的、意義和要求的認識比較模糊,不同程度存在隨大流思想。
2、普遍存在人才、技術、資金短缺的突出問題。合作社生產程度比較低,生產地規模比較小,與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要求差距還比較大。
3、內部管理和運行機制不完善。尤其是財務會計制度不健全,生產管理手段落後,品牌意識不強,市場信息不靈,生產的盲目性、隨意性比較大。
4、存在產銷渠道不暢通的情況。由於農超對接的門坎比較高,合作社生產的未經加工產品或沒有商標的產品不能進入超市,只能廉價賣給小商販,嚴重挫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二)發展趨勢
(一)深化農村信用社體制改革,完善其內部管理體制
要按合作制原則完成農村信用社的規范化改造,再按自下而上控股的原則,建立縣級合作銀行。同時明確法人責任制,完善合作銀行核算制度和內部管理體制。根據所處地域、資產質量、人員素質等因素,合理確定各部門的考核指標,實行分類考核,以充分調動各部門的積極性。然後再實施中國農業銀行控股,建立全國農村統一的合作金融組織體系,提高整體抗風險能力。建議將從上到下都有的農村金融體制改革領導小組改組成人民銀行的農村金融監管部門,只從事農村金融的監管工作,不再從事信貸活動。原有的資金如果是縣級信用合作聯社的則劃回到縣級合作銀行,剩餘資產劃撥到中國農業銀行,用於對縣級合作銀行的控股,同時各市級農業銀行還可根據自身業務發展的需要,增加控股投資,並對縣級合作銀行進行業務指導與滲透。
(二)加快發展直接服務「三農」的金融組織
一是要繼續深化農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引導其針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特點,創新信貸產品,改進服務方式,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有差別的個性化服務,使之真正成為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主力軍。二是要規范民間金融,引導其發展成為新型農民合作金融組織,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提供便利化的金融服務。三是擴大農村金融市場的對內開放,積極創造環境和條件,探索在農村設立小型商業金融機構,發揮小型商業金融機構在服務農民合作組織方面的信息優勢、區位優勢、組織結構優勢和適應性優勢,滿足農民專業合作社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三)強化管理,逐步提高農村信用社的資產質量
在成立縣級合作銀行後,應設立專門的信貸管理部門,對基層信用社進行業務指導與管理,加強對小額農戶貸款的管理,努力盤活農村信用社的資產。積極拓展服務領域,增加服務項目和品種,積極改變農村信用社資產單一化狀況。
(四)大力發展農業保險,建立覆蓋農村生產、生活多個領域的農村保險體系
增強金融機構對農民合作組織貸款的信心,為農民合作組織融資提供保障。一是完善農村金融體系。重點是深化農信社產權改革,加快縣聯社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的步伐,建立獎懲分明、充滿活力的新機制,使其真正成為縣域金融服務的主力軍;二是合理調整授權授信制度,適當擴大縣市支行及農村金融機構的貸款審批許可權,向經營管理水平高、不良貸款比例較低的縣級支行及農村金融機構下放一定額度的貸款審批許可權;三是建立激勵約束兼容的獎懲制度,以貸款營銷額確定信貸人員工資獎金並提高獎勵標准,激勵信貸業務人員主動尋找市場、挖掘客戶。發揮財政杠桿作用,促進農業保險發展。農業保險的開展,需要建立在農民組織化基礎上。通過農村信貸促進農民合作社發展,通過合作社組織成員開展互助保險與擔保業務,在國家財政政策支持下,農村商業保險才能與互助保險結合起來。建立國家、社會、合作成員與農戶多主體分擔農業風險體制與機制,促進農村金融體系建立。

㈡ 我想搞個鄉村游項目國家有補貼嗎

漁業柴油補貼政策
漁業油價補助是黨中央、國務院出台的一項重要的支漁惠漁政策,也是目前國家對漁業最大的一項扶持政策。2015年國家繼續實施漁業油價補貼政策,並對補貼方式和方法進行調整完善,使漁業油價補貼政策與漁業資源保護和產業結構調整等產業政策相協調,促進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海洋漁船更新改造補助政策
中央投資按每艘船總投資的30%上限補助,且原則上不超過漁船投資補助上限。中央補助投資採取先建後補的方式,按照建造進度分批撥付,不得用於償還拖欠款等。國家不再批准建造底拖網、帆張網和單船大型有囊燈光圍網等對資源破壞強度大的作業船型。享受國家更新改造補助政策的遠洋漁船不得轉回國內作業;除因船東患病致殘、死亡等特殊情況外,享受更新補助政策的海洋漁船十年內不得買賣,賣出的按國家補助比例歸還國家。2015年該項目繼續實施。

農產品產地初加工支持政策
2015年,中央財政繼續安排6億元轉移支付資金,採取「先建後補」方式,按照不超過單個設施平均建設造價30%的標准實行全國統一定額補助,扶持農戶和農民合作社建設馬鈴薯貯藏窖、果蔬貯藏庫和烘乾房等三大類18種規格的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設施。實施區域為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福建、河南、湖南、四川、雲南、陝西、甘肅、寧夏、新疆等13個省(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開展農業資源休養生息試點政策
一是開展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推動全國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普查與分級管理,設置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監測國控點,開展動態監測預警,建立農產品產地安全管理的長效機制。在我國南方6省區啟動水稻產區稻米重金屬污染狀況一對一協同監測,以南方酸性水稻土產區為重點區域,開展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修復示範,對中輕度污染耕地實行邊生產、邊修復,在重污染區域,開展禁止生產區劃分試點,同時對試點示範農戶進行合理補償。開展湖南重金屬污染耕地及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試點工作。二是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建立完善全國農業面源污染國控監測網路,加強太湖、洱海、巢湖和三峽庫區等重點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示範區建設,在農業面源污染嚴重或對環境敏感的湖泊、流域,力爭實施一批綜合治理工程。在養殖、地膜、秸稈等污染問題突出區域,實施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水產健康養殖、全生物可降解膜示範、農田殘膜回收與再生、秸稈綜合利用示範等。三是積極探索農業生態補償機制構建。進一步加強在重點流域的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生態補償試點工作,對採用化肥農葯減施、農葯殘留降解等環境友好型技術和應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葯和生物農葯的農戶進行補貼,鼓勵農戶採用清潔生產方式,從源頭上控制農業面源污染的發生。

開展村莊人居環境整治政策
推進新一輪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重點治理農村垃圾和污水。推行縣域農村垃圾和污水治理的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有條件的地方推進城鎮垃圾污水設施和服務向農村延伸。建立村莊保潔制度,推行垃圾就地分類減量和資源回收利用。大力開展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整鄉整村推進農村河道綜合治理。推進規模化畜禽養殖區和居民生活區的科學分離,引導養殖業規模化發展,支持規模化養殖場畜禽糞污綜合治理與利用。逐步建立農村死亡動物無害化收集和處理系統,加快無害化處理場所建設。合理處置農田殘膜、農葯包裝物等廢棄物,加快廢棄物回收設施建設。推動農村家庭改廁,全面完成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任務。適應種養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化生產的需求,統籌建設晾曬場、農機棚等生產性公用設施,整治佔用鄉村道路晾曬、堆放等現象。大力推進農村土地整治,節約集約使用土地。

金融支持農業規模化生產與集約化經營政策
去年下半年,國家有關部門發布了金融支持農業規模化生產和集約化經營的指導意見,主要內容包括:加大對農業規模化生產和集約化經營的信貸投入。將各類農業規模經營主體納入信用評定范圍,建立信用檔案,提高授信額度,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依法通過兼並、重組、收購、控股等方式組建大型農業企業集團,合理運用銀團貸款方式,滿足農業規模經營主體大額資金需求。在產業項目方面,重點支持農業科技、現代種業、農機裝備製造、設施農業、農業產業化、農產品精深加工等現代農業項目。在農業基礎設施方面,重點支持耕地整理、農田水利、商品糧棉生產基地和農村民生工程建設。在農產品流通領域,重點支持批發市場、零售市場和倉儲物流設施建設。

扶持家庭農場發展政策
2015年,國家有關部門將採取一系列措施引導支持家庭農場健康穩定發展,主要包括:開展示範家庭農場創建活動,推動落實涉農建設項目、財政補貼、稅收優惠、信貸支持、抵押擔保、農業保險、設施用地等相關政策,加大對家庭農場經營者的培訓力度,鼓勵中高等學校特別是農業職業院校畢業生、新型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務工經商返鄉人員等興辦家庭農場。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立家庭農場登記制度,明確認定標准、登記辦法、扶持政策。探索開展家庭農場統計和家庭農場經營者培訓工作。推動相關部門採取獎勵補助等多種辦法,扶持家庭農場健康發展。

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政策
2014年,中央選擇山東、四川、安徽3個整省和其他省共27個整縣開展試點,其他省份結合實際,穩步擴大試點范圍。據統計,截至2014年底,全國1988個縣(市、區)開展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按照中央安排部署,2015年繼續擴大試點范圍,再選擇江蘇、江西、湖北、湖南、甘肅、寧夏、吉林、貴州、河南等9個省(區)開展整省試點,其他省(區、市)根據本地情況,擴大開展以縣為單位的整體試點,加大宣傳指導力度,不斷健全完善政策制度,抓緊抓實抓好此項工作。

㈢ 萬州知名度旅行社有那幾家

關於把萬州建成三峽庫區旅遊樞紐港口 和三峽生態旅遊核心區的思考 旅遊業是戰略性產業,它資源消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近年來,萬州旅遊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取得了長足發展。「十一五」期間,從2005年接待國內外遊客324.54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4.9億元,到2009年接待國內外遊客703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9.1億元,分別同比增加兩倍多。尤其是國家六部委聯合編制的《長江三峽區域旅遊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把萬州作為「三峽庫區旅遊樞紐港口」和「三峽生態文化核心區」建設,使萬州旅遊業盡快形成支柱產業。為此,就如何抓機遇,加快萬州旅遊樞紐港和三峽生態旅遊核心區的建設,推動萬州旅遊業的發展,提出以下建議及對策。 一、萬州將旅遊業培育成支柱產業具有較好的區位優勢 萬州地處三峽庫區腹心黃金旅遊帶,是我國中部通向西部的橋頭堡,臨近我國地勢第二階梯向第三階梯過渡地帶旅遊資源高密區,隨著三峽工程蓄水、通航以及萬州立體交通網路的形成,萬州在區域旅遊格局中的地位發生顯著變化,即將成為海內外旅遊重要的集散中心,成為三峽庫區腹地的旅遊中心城市。其主要優勢是: (一)萬州是三峽旅遊的新起點 在傳統的三峽旅遊中,重慶、宜昌是起始點和集散城市。由於三峽旅遊區的精華部分都集中在宜昌至夔、巫角一段,近年來,隨著三峽蓄水,航運通航能力大大提高,在萬州水陸空立體交通網路形成後,相當部分旅遊者選擇了從萬州順江而下,游三峽或逆江而上游三峽至萬州中轉、離散,萬州已成為三峽旅遊區第三個中心集散城市。尤其是近年來,自助游的客人增多,給萬州旅遊增添了活力。 (二)萬州是渝湘鄂旅遊圈的西大門 渝湘鄂旅遊圈是指由長江三峽、神龍架、武當山、張家界構成的旅遊大區,該區旅遊資源品位之優,集中程度之高在全國絕無僅有。隨著萬宜鐵路的開通,萬州將成為該圈西面的立體交通樞紐,是我國西部地區,特別是成渝一線出入圈最便捷的通道。 (三)萬州是三國旅遊東西線的結點 三國旅遊在國內和漢文化輻射內的日本、韓國、東南西地區有良好的市場基礎,客源規模較大。其東線、西線分別是湖北、四川的拳頭產品之一。成都至萬州,萬州至宜昌到上海將會形成萬宜三峽精華線,會把三國旅遊西線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整體的三國旅遊產品。同時,三峽沿線有眾多已開發和待開發的三國遺跡。因此,萬州又將是三國旅遊東西線,三國與三峽線的共同結點。 (四)萬州是經渝東南至張家界旅遊線的中心城市 萬州—石柱—烏江畫廊—黔江—張家界旅遊線,是三峽庫區生態經濟區中規劃的兩條旅遊線之一,萬州為中轉城市和服務中心,連接西安、張家界兩大旅遊熱點,輻射和帶動資源密集的渝東南地區。加之,規劃中的渝鄭高速鐵路建成後,融入國家四縱四橫鐵路網,萬州將會成為長江三峽黃金水道的重要節點,一定會更加發揮作用,推動旅遊業大發展。 (五)萬州是三峽庫區最具移民特色的城市 三峽工程建設舉世矚目,120萬移民遷建安置,庫區的發展,會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因此,萬州是三峽庫區最具移民特色的城市,它的移民佔有量是整個三峽庫區的五分之一,重慶市的四分之一,移民將是未來萬州旅遊新的亮點和看點。隨著近期三峽移民紀念館的建設,南北濱江路建成,四方井古民居、青龍瀑布群5A級旅遊景區和錦綉三峽、天子城等重點旅遊項目開工建設,更會凸顯移民特色和旅遊觀展亮點。特別是國家旅遊局、國務院三峽辦、國家發展委、國務院西部開發辦、交通部、水利部聯合編制的《長江三峽庫區域旅遊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萬州為「三峽庫區旅遊樞紐港口」、「三峽生態文化旅遊核心區」,從國家旅遊規劃上,將萬州旅遊業發展成為支柱產業定了位。可以預見,萬州利用三峽黃金水道的優勢資源和移民特色人文旅遊資源,旅遊的春天即將到來。 二、把萬州建成三峽庫區旅遊樞紐港和生態核心區的對策 最近,國務院制定了《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國發〔2009〕41號),從總體要求、主要任務、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加快發展旅遊業的具體要求,明確了長江三峽為國家旅遊的重點,促進了區域旅遊協調發展。國家六部委聯合編制了《長江三峽區域旅遊發展規劃綱要》,重慶市副市長譚棲偉鼓勵萬州建設三峽旅遊重要目的地,積極支持,加速推進建設三峽移民紀念館,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的青龍瀑布旅遊區,重慶市十大鄉村旅遊重點項目「綿綉三峽」等重點旅遊項目。因此,建議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我區的旅遊工作,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調整旅遊規劃,把握好時機,真正把旅遊當作支柱產業來抓,早日把萬州建成「三峽庫區旅遊樞紐港口」和「三峽生態文化旅遊核心區」。 (一)高度重視,強化旅遊市場推廣宣傳 區委、政府要高度重視旅遊工作,進一步提高旅遊朝陽產業的認識,真正把旅遊工作當作產業來抓,改變過去沒有一個鮮明旅遊主題,住在三峽庫區黃金段,看到遊船不上岸望而生嘆,遊客多數是過境游的尷尬局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三峽黃金旅遊發生了巨大變化,萬州旅遊宣傳工作顯得特別緊迫和重要。因此,宣傳的重點應突出「新三峽的新起點」和「世界最大移民城」兩大主題形象。一是要主辦一次大規模外聯會。邀請相關地區旅遊行政部門率團,旅行社、航空公司、鐵路局、海外知名旅遊商參會,推介萬州到三峽和中轉周邊的旅遊線路,立推「萬—宜」線,爭取旅遊商和航空公司把這條線路納入旅遊產品推廣計劃。二是加強新聞媒體宣傳。邀請有關主流新聞媒體的旅遊專欄作家、記者到萬,由萬州到三峽和周邊旅遊,宣傳萬州新貌和移民帶來的巨大變化。爭取主流媒體連續報道,推薦萬州旅遊。三是精心設計製作萬州旅遊形象標識物、旅遊畫冊、VCD光碟宣傳品,利用各種對外交往聯系的機會,廣為宣傳。四是建立萬州旅遊信息網點。在三峽之窗、重慶旅遊網或其它重要網站建立萬州旅遊網頁、發布信息、推廣線路、推進旅遊電子商務。五是在交易會、博覽會等經貿活動中,選擇特色的目標市場召開萬州旅遊產品推介會,進行有針對性的宣傳。六是區政府每年要召開一次旅遊工作會,促進我區旅遊工作健康發展,適時舉辦「萬州三峽移民旅遊節」,擴大萬州的知名度。 (二)整合資源,增強旅遊市場的競爭力 目前,萬州有近20家旅行社,旅遊新的招徠、組團、外聯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萬州旅遊中心城市的形成時間和規模,抓好旅行社,特別是提高其外聯能力是目前我區旅遊工作的重點。第一,把萬州目前綜合實力最強的唯一國際旅行社—重慶三峽國際旅行社作為區級重點企業,象抓工業企業一樣抓。第二,引導現有近20家旅行社在保持萬州岸接團和組織本地居民出遊的傳統業務的基礎上,重點轉向經營在萬州中轉線,從萬州開始出入三峽精華線。第三,加速培育、引進高素質人才和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加快培育一批旅遊高級人才、市場營銷人才以及業務尖子,加快對相關旅遊業的改制改革,著力培訓城市萬州旅遊行業龍頭企業。同時,要大力引進旅遊專業人才和知名企業,創立高效率的用人機制和發展空間,達到引進先進管理模式和經營理念的目的。第四,將萬州的過境游培育為過夜遊。隨著萬州立體交通的形成,尤其是今年萬宜鐵路通車,萬州的人流、物流還要增大,如何將遊客留在萬州,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新課題,對於遊客看什麼?游什麼?住什麼?吃什麼?都應認真研究,努力挖掘旅遊的潛力,促進萬州旅遊客源市場的增長。 (三)加大投入,抓好旅遊基礎設施建設 要把旅遊業培育成為我區的支柱產業,就必須加大財力的投入,否則,沒有投入,支柱產業就難形成。據有關資料顯示,旅遊業1元,相關產業就能增加4.3元,旅遊業每增加1個就業人員,社會就增加5個就業機會。因此,建議區委、區政府在《關於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決定》的基礎上,明確培育旅遊支柱產業的管理機制,加大財政投入,每年從三峽產業發展基金拿出十分之一的份額來培育發展旅遊業,使其成為支柱產業。為實現這一目標,必須下大力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三峽移民紀念館、國家5A級旅遊景區青龍瀑布群、「錦綉三峽」、重慶十大鄉村游項目、「中國死海·三峽鹽湖」等重大旅遊項目建設。二是加快四方井古民居、城區南、北濱路和長江大橋、長江二橋公園、游園建設,不斷推出新看點。起動五星級賓館建設。三是依託城市肺葉歇風山、貝殼山、王二包、烏龍池、潭獐峽等市級風景區發展生態旅遊、森林旅遊。四是實施鄉村旅遊富民工程,開展各具特色的農業觀光和體驗性旅遊活動,在妥善保護自然生態,原居環境和歷史文化遺存的條件下,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鎮,建設特色景觀旅遊村鎮,規范發展「農家樂」休閑農庄旅遊產品。五是合理利用周邊資源。與臨近區縣合作,打通到相關景區的快速交通線,使石寶寨、張飛廟、雙桂堂、黃水公園、騰龍洞等在萬州的半日游或一日游,做到資源共享。六是加快完善城區旅遊設施。重點建設旅遊道路、景區停車場、遊客服務中心、遊客安全以及資源環境保護等設施。實施旅遊廁所改擴建工程,加強主要景區連接交通干線的旅遊公路建設,完善旅遊標識,加強城市遊客集散中心建設。七是提高旅遊服務水平。以遊客滿意度為基準,全面實施《旅遊服務質量提升綱要》,提升從業人員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以標准化為手段,健全旅遊標准體系,抓緊制定並實施旅遊環境衛生、旅遊安全,節能環保標准,重點保障餐飲、住宿、廁所的衛生質量。以信息化為主要途徑,提高旅遊服務效率。八是努力創造條件把過境游培育過夜遊,開發旅遊商品,發展遊艇經濟,拉動旅遊消費。 (四)加快發展,早日建成庫區旅遊中心 國務院3號文件和41號文件把長江三峽作為國家黃金旅遊帶,國家六部委把萬州作為「三峽庫區旅遊樞紐港口」和「三峽生態文化核心區」作為明確定位,加之三峽後續工作規劃編制也把庫區旅遊作為產業發展來培育,因此,必須高度重視,搶抓機遇,加快旅遊業的發展,早日把萬州建成三峽庫區的旅遊中心。一是區委、區政府必須把旅遊業作為支柱產業來抓,真正把旅遊當作「朝陽產業」、「無煙工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各部門要聯動,共同培育發展壯大旅遊產業,加強宣傳、計劃、財政、交通、城建、國土、金融、工商、公安、環保、教育、移民、衛生、民宗僑等部門的協作,齊心協力為萬州旅遊超常規發展營造良好環境。二是制定完善優惠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對符合旅遊市場准入條件、信貸原則和旅遊企業的旅遊項目,要加大多種形式的融資授信支持,合理確定貸款期限和貸款利率,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可享受中小企業貸款優惠政策。對有資源優勢和市場潛力但暫時經營困難的旅遊企業,金融機構要按規定積極給予信貸支持。積極推進金融機構和旅遊企業開展多種方式的業務合作,探索開發適合旅遊消費需要的金融產品,增強銀行卡的旅遊服務功能。三是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落實賓館、飯店與一般工業企業同等的用水、用電、用氣價政策,允許旅行社參與政府采購和服務外包。旅行社按營業收入繳納的各種收費,計征基數應扣除各類代收服務費。要研究適當降低對賓館飯店的收費標准,年度土地供應要適當安排增加旅遊業發展用地。積極支持利用荒山、荒坡、荒灘和可以開發利用的石漠化土地開發旅遊項目,支持企事業單位利用存量房產、土地資源興辦旅遊業。四是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發展旅遊業。區旅遊局作為旅遊業的主管部門,應向上級積極爭取旅遊資金,服務於旅遊企業,協調區級各相關部門,齊心協力,把萬州區的旅遊業培育成支柱產業。 (萬州區人大常委會城環移民工委 王倫利 文) 《重慶人大調研》2010年第2期

㈣ 有關旅遊業的法規

色的演藝、節慶等文化旅遊產品。充分利用博物館、紀念館、體育場館等設施,開展多種形式的文體旅遊活動。集中力量塑造中國國家旅遊整體形象,提升文化軟實力。

(十二)推進節能環保。實施旅遊節能節水減排工程。支持賓館飯店、景區景點、鄉村旅遊經營戶和其他旅遊經營單位積極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廣泛運用節能節水減排技術,實行合同能源管理,實施高效照明改造,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創建綠色環保企業。五年內將星級飯店、A級景區用水用電量降低20%。合理確定景區遊客容量,嚴格執行旅遊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加強水資源保護和水土保持。倡導低碳旅遊方式。

(十三)促進區域旅遊協調發展。中西部和邊疆民族地區要利用自然、人文旅遊資源,培育特色優勢產業。東部發達地區、東北等老工業基地要通過經濟結構調整,提升旅遊發展水平。有序推進香格里拉、絲綢之路、長江三峽、青藏鐵路沿線和東北老工業基地、環渤海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黃河中下游地區、泛珠三角地區、海峽西岸、北部灣地區等區域旅遊業發展,完善旅遊交通、信息和服務網路。積極推動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繼續促進內地居民赴香港、澳門旅遊。加強海峽兩岸旅遊交流與合作。

三、保障措施

(十四)加強規劃和法制建設。制定全國旅遊業發展規劃。旅遊基礎設施和重點旅遊項目建設要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編制和調整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海洋功能區劃、基礎設施規劃、村鎮規劃要充分考慮旅遊業發展需要。制定國民旅遊休閑綱要。設立「中國旅遊日」。落實帶薪休假制度。抓緊旅遊綜合立法,加快制定旅遊市場監管、資源保護、從業規范等專項法規,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十五)加強旅遊市場監管和誠信建設。落實地方政府、經營主體、相關部門的監管責任。健全旅遊監管體系,完善旅遊質量監管機構,加強旅遊服務質量監督管理和旅遊投訴處理。旅遊、工商、公安、商務、衛生、質檢、價格等部門要加強聯合執法,開展打擊非法從事旅遊經營活動,整治「零負團費」、虛假廣告、強迫或變相強迫消費等欺詐行為,維護遊客合法權益。加強旅遊誠信體系建設,開展誠信旅遊創建活動,制訂旅遊從業人員誠信服務准則,建立旅行社、旅遊購物店信用等級制度。發揮旅遊行業協會的作用,提高行業自律水平。

(十六)加強旅遊從業人員素質建設。整合旅遊教育資源,加強學科建設,優化專業設置,深化專業教學改革,大力發展旅遊職業教育,提高旅遊教育水平。建立和完善旅遊職業資格和職稱制度,健全職業技能鑒定體系,培育職業經理人市場。抓緊改革完善導游等級制度,提高導遊人員專業素質和能力,鼓勵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離退休老專家、老教師從事導游工作。實施全國旅遊培訓計劃,加強對紅色旅遊、鄉村旅遊和文化遺產旅遊從業人員培訓,五年內完成對旅遊企業全部中高級管理人員和導遊人員的分級分類培訓。

(十七)加強旅遊安全保障體系建設。以旅遊交通、旅遊設施、旅遊餐飲安全為重點,嚴格安全標准,完善安全設施,加強安全檢查,落實安全責任,消除安全隱患,建立健全旅遊安全保障機制。嚴格執行安全事故報告制度和重大責任追究制度。完善旅遊安全提示預警制度,重點旅遊地區要建立旅遊專業氣象、地質災害、生態環境等監測和預報預警系統。防止重大突發疫情通過旅行途徑擴散。推動建立旅遊緊急救援體系,完善應急處置機制,健全出境遊客緊急救助機制,增強應急處置能力。搞好旅遊保險服務,增加保險品種,擴大投保范圍,提高理賠效率。

(十八)加大政府投入。地方各級政府要加大對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各級財政要加大對旅遊宣傳推廣、人才培訓、公共服務的支持力度。中央政府投資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重點景區、紅色旅遊、鄉村旅遊等的基礎設施建設。國家旅遊發展基金重點用於國家旅遊形象宣傳、規劃編制、人才培訓、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等。安排中央財政促進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外貿發展基金以及節能減排專項資金時,要對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給予支持。要把旅遊促進就業納入就業發展規劃和職業培訓計劃,落實好相關扶持政策。完善「家電下鄉」政策,支持從事「農家樂」等鄉村旅遊的農民批量購買家電產品和汽車摩托車。

(十九)加大金融支持。對符合旅遊市場准入條件和信貸原則的旅遊企業和旅遊項目,要加大多種形式的融資授信支持,合理確定貸款期限和貸款利率。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可享受中小企業貸款優惠政策。對有資源優勢和市場潛力但暫時經營困難的旅遊企業,金融機構要按規定積極給予信貸支持。進一步完善旅遊企業融資擔保等信用增強體系,加大各類信用擔保機構對旅遊企業和旅遊項目的擔保力度。拓寬旅遊企業融資渠道,金融機構對商業性開發景區可以開辦依託景區經營權和門票收入等質押貸款業務。鼓勵中小旅遊企業和鄉村旅遊經營戶以互助聯保方式實現小額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企業債券和中期票據,積極鼓勵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在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上市融資。鼓勵消費金融公司在試點過程中積極提供旅遊消費信貸服務。積極推進金融機構和旅遊企業開展多種方式的業務合作,探索開發適合旅遊消費需要的金融產品,增強銀行卡的旅遊服務功能。

(二十)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落實賓館飯店與一般工業企業同等的用水、用電、用氣價格政策。允許旅行社參與政府采購和服務外包。旅行社按營業收入繳納的各種收費,計征基數應扣除各類代收服務費。排放污染物達到國家標准或地方標准並已進入城市污水處理管網的旅遊企業,繳納污水處理費後,免徵排污費。旅遊企業用於宣傳促銷的費用依法納入企業經營成本。鼓勵銀行卡收費對旅行社、景區售票商戶參照超市和加油站檔次進行計費,進一步研究適當降低對賓館飯店的收費標准。年度土地供應要適當增加旅遊業發展用地。積極支持利用荒地、荒坡、荒灘、垃圾場、廢棄礦山、邊遠海島和可以開發利用的石漠化土地等開發旅遊項目。支持企事業單位利用存量房產、土地資源興辦旅遊業。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提高對加快發展旅遊業重要意義的認識,強化大旅遊和綜合性產業觀念,把旅遊業作為新興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加以培育、重點扶持,切實抓好本意見的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綜合協調,國家旅遊局會同有關部門進行業務指導並對本意見的貫徹執行情況開展督促檢查。各級旅遊行政管理及相關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加強協調配合,推動旅遊業又好又快發展。

國務院

二○○九年十二月一日

上一頁 [1] [2]

㈤ 求國發【2009】41號文件原文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

國發〔2009〕4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旅遊業是戰略性產業,資源消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旅遊業快速發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體系日趨完善。當前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日益增長的大眾化、多樣化消費需求為旅遊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為充分發揮旅遊業在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現就加快發展旅遊業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開放,加強統籌協調,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發展質量,把旅遊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

(二)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破除體制機制性障礙,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實現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寓管理於服務之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旅遊消費需求;堅持以國內旅遊為重點,積極發展入境旅遊,有序發展出境旅遊;堅持因地制宜,突出優勢,推動各地旅遊業特色化發展;堅持節能環保,合理利用資源,實現旅遊業可持續發展。

(三)發展目標。到2015年,旅遊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國內旅遊人數達33億人次,年均增長10%;入境過夜遊客人數達9000萬人次,年均增長8%;出境旅遊人數達8300萬人次,年均增長9%。旅遊消費穩步增長,城鄉居民年均出遊超過2次,旅遊消費相當於居民消費總量的10%。經濟社會效益更加明顯,旅遊業總收入年均增長12%以上,旅遊業增加值佔全國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12%。每年新增旅遊就業50萬人。旅遊服務質量明顯提高,市場秩序明顯好轉,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力爭到2020年我國旅遊產業規模、質量、效益基本達到世界旅遊強國水平。

二、主要任務

(四)深化旅遊業改革開放。放寬旅遊市場准入,打破行業、地區壁壘,簡化審批手續,鼓勵社會資本公平參與旅遊業發展,鼓勵各種所有制企業依法投資旅遊產業。推進國有旅遊企業改組改制,支持民營和中小旅遊企業發展,支持各類企業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兼並重組,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大型旅遊企業集團。積極引進外資旅遊企業。在試點的基礎上,逐步對外商投資旅行社開放經營中國公民出境旅遊業務。支持有條件的旅遊企業「走出去」。要按照統籌協調、形成合力的要求,創新體制機制,推進旅遊管理體制改革。支持各地開展旅遊綜合改革和專項改革試點,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旅遊資源一體化管理。旅遊行政管理及相關部門要加快職能轉變,把應當由企業、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承擔的職能和機構轉移出去。五年內,各級各類旅遊行業協會的人員和財務關系要與旅遊行政管理等部門脫鉤。

(五)優化旅遊消費環境。逐步建立以遊客評價為主的旅遊目的地評價機制。景區門票價格調整要提前半年向社會公布,所有旅遊收費均應按規定向社會公示。全面落實旅遊景區對老年人和學生等特殊人群門票優惠政策。增加旅遊目的地與主要客源地間的航線航班、旅遊列車,完善旅客列車車票的預售和異地購票辦法。城市公交服務網路要逐步延伸到周邊主要景區和鄉村旅遊點,公路服務區要拓展旅遊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自駕車旅遊服務體系。規范引導自發性旅遊活動。博物館、金融服務網點、郵政服務網點等在旅遊旺季應適當延長開放和服務時間。各類經營場所的公用廁所要對遊客開放。建立健全旅遊信息服務平台,促進旅遊信息資源共享。廣播、電視、報刊、網站等公共媒體要積極開設旅遊欄目,加大旅遊公益宣傳力度。

(六)倡導文明健康的旅遊方式。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健康旅遊、文明旅遊、綠色旅遊,使城鄉居民在旅遊活動中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景區景點、賓館飯店和旅行社等旅遊企業要通過多種形式,引導每一位旅遊者自覺按照《中國公民國內旅遊文明行為公約》和《中國公民出境旅遊文明行為指南》文明出行、文明消費。旅遊者要尊重自然,尊重當地文化,尊重服務者,抵制不良風氣,摒棄不文明行為。出境旅遊者要維護良好的對外形象,做傳播中華文明的使者。

(七)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建設旅遊道路、景區停車場、遊客服務中心、旅遊安全以及資源環境保護等基礎設施。實施旅遊廁所改擴建工程。加強主要景區連接交通干線的旅遊公路建設。規劃建設水路客運碼頭要充分考慮旅遊業發展需求。加快推進中西部支線機場建設,完善旅遊航線網路。確保景區和交通沿線通信順暢。加強重點城市遊客集散中心建設。力爭通過五年努力,全國所有A級景區旅遊交通基本暢通,旅遊標識系統基本完善,旅遊廁所基本達標,景區停車場基本滿足需要。

(八)推動旅遊產品多樣化發展。實施鄉村旅遊富民工程。開展各具特色的農業觀光和體驗性旅遊活動。在妥善保護自然生態、原居環境和歷史文化遺存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鎮,建設特色景觀旅遊村鎮,規范發展「農家樂」、休閑農庄等旅遊產品。依託國家級文化、自然遺產地,打造有代表性的精品景區。積極發展休閑度假旅遊,引導城市周邊休閑度假帶建設。有序推進國家旅遊度假區發展。規范發展高爾夫球場、大型主題公園等。繼續發展紅色旅遊。

(九)培育新的旅遊消費熱點。大力推進旅遊與文化、體育、農業、工業、林業、商業、水利、地質、海洋、環保、氣象等相關產業和行業的融合發展。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發展生態旅遊、森林旅遊、商務旅遊、體育旅遊、工業旅遊、醫療健康旅遊、郵輪遊艇旅遊。把旅遊房車、郵輪遊艇、景區索道、游樂設施和數字導覽設施等旅遊裝備製造業納入國家鼓勵類產業目錄,大力培育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休閑、登山、滑雪、潛水、露營、探險、高爾夫等各類戶外活動用品及賓館飯店專用產品。大力發展旅遊購物,提高旅遊商品、旅遊紀念品在旅遊消費中的比重。以大型國際展會、重要文化活動和體育賽事為平台,培育新的旅遊消費熱點,特別要抓住舉辦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的機遇,擴大旅遊消費。

(十)提高旅遊服務水平。以遊客滿意度為基準,全面實施《旅遊服務質量提升綱要》。以人性化服務為方向,提升從業人員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以品牌化為導向,鼓勵專業化旅遊管理公司推進品牌連鎖,促進旅遊服務創新。以標准化為手段,健全旅遊標准體系,抓緊制定並實施旅遊環境衛生、旅遊安全、節能環保等標准,重點保障餐飲、住宿、廁所的衛生質量。以信息化為主要途徑,提高旅遊服務效率。積極開展旅遊在線服務、網路營銷、網路預訂和網上支付,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構建旅遊數據中心、呼叫中心,全面提升旅遊企業、景區和重點旅遊城市的旅遊信息化服務水平。

(十一)豐富旅遊文化內涵。把提升文化內涵貫穿到吃住行游購娛各環節和旅遊業發展全過程。旅遊開發建設要加強自然文化遺產保護,深挖文化內涵,普及科學知識。旅遊商品要提高文化創意水平,旅遊餐飲要突出文化特色,旅遊經營服務要體現人文特質。要發揮文化資源優勢,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演藝、節慶等文化旅遊產品。充分利用博物館、紀念館、體育場館等設施,開展多種形式的文體旅遊活動。集中力量塑造中國國家旅遊整體形象,提升文化軟實力。

(十二)推進節能環保。實施旅遊節能節水減排工程。支持賓館飯店、景區景點、鄉村旅遊經營戶和其他旅遊經營單位積極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廣泛運用節能節水減排技術,實行合同能源管理,實施高效照明改造,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創建綠色環保企業。五年內將星級飯店、A級景區用水用電量降低20%。合理確定景區遊客容量,嚴格執行旅遊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加強水資源保護和水土保持。倡導低碳旅遊方式。

(十三)促進區域旅遊協調發展。中西部和邊疆民族地區要利用自然、人文旅遊資源,培育特色優勢產業。東部發達地區、東北等老工業基地要通過經濟結構調整,提升旅遊發展水平。有序推進香格里拉、絲綢之路、長江三峽、青藏鐵路沿線和東北老工業基地、環渤海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黃河中下游地區、泛珠三角地區、海峽西岸、北部灣地區等區域旅遊業發展,完善旅遊交通、信息和服務網路。積極推動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繼續促進內地居民赴香港、澳門旅遊。加強海峽兩岸旅遊交流與合作。

三、保障措施

(十四)加強規劃和法制建設。制定全國旅遊業發展規劃。旅遊基礎設施和重點旅遊項目建設要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編制和調整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海洋功能區劃、基礎設施規劃、村鎮規劃要充分考慮旅遊業發展需要。制定國民旅遊休閑綱要。設立「中國旅遊日」。落實帶薪休假制度。抓緊旅遊綜合立法,加快制定旅遊市場監管、資源保護、從業規范等專項法規,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十五)加強旅遊市場監管和誠信建設。落實地方政府、經營主體、相關部門的監管責任。健全旅遊監管體系,完善旅遊質量監管機構,加強旅遊服務質量監督管理和旅遊投訴處理。旅遊、工商、公安、商務、衛生、質檢、價格等部門要加強聯合執法,開展打擊非法從事旅遊經營活動,整治「零負團費」、虛假廣告、強迫或變相強迫消費等欺詐行為,維護遊客合法權益。加強旅遊誠信體系建設,開展誠信旅遊創建活動,制訂旅遊從業人員誠信服務准則,建立旅行社、旅遊購物店信用等級制度。發揮旅遊行業協會的作用,提高行業自律水平。

(十六)加強旅遊從業人員素質建設。整合旅遊教育資源,加強學科建設,優化專業設置,深化專業教學改革,大力發展旅遊職業教育,提高旅遊教育水平。建立和完善旅遊職業資格和職稱制度,健全職業技能鑒定體系,培育職業經理人市場。抓緊改革完善導游等級制度,提高導遊人員專業素質和能力,鼓勵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離退休老專家、老教師從事導游工作。實施全國旅遊培訓計劃,加強對紅色旅遊、鄉村旅遊和文化遺產旅遊從業人員培訓,五年內完成對旅遊企業全部中高級管理人員和導遊人員的分級分類培訓。

(十七)加強旅遊安全保障體系建設。以旅遊交通、旅遊設施、旅遊餐飲安全為重點,嚴格安全標准,完善安全設施,加強安全檢查,落實安全責任,消除安全隱患,建立健全旅遊安全保障機制。嚴格執行安全事故報告制度和重大責任追究制度。完善旅遊安全提示預警制度,重點旅遊地區要建立旅遊專業氣象、地質災害、生態環境等監測和預報預警系統。防止重大突發疫情通過旅行途徑擴散。推動建立旅遊緊急救援體系,完善應急處置機制,健全出境遊客緊急救助機制,增強應急處置能力。搞好旅遊保險服務,增加保險品種,擴大投保范圍,提高理賠效率。

(十八)加大政府投入。地方各級政府要加大對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各級財政要加大對旅遊宣傳推廣、人才培訓、公共服務的支持力度。中央政府投資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重點景區、紅色旅遊、鄉村旅遊等的基礎設施建設。國家旅遊發展基金重點用於國家旅遊形象宣傳、規劃編制、人才培訓、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等。安排中央財政促進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外貿發展基金以及節能減排專項資金時,要對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給予支持。要把旅遊促進就業納入就業發展規劃和職業培訓計劃,落實好相關扶持政策。完善「家電下鄉」政策,支持從事「農家樂」等鄉村旅遊的農民批量購買家電產品和汽車摩托車。

(十九)加大金融支持。對符合旅遊市場准入條件和信貸原則的旅遊企業和旅遊項目,要加大多種形式的融資授信支持,合理確定貸款期限和貸款利率。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可享受中小企業貸款優惠政策。對有資源優勢和市場潛力但暫時經營困難的旅遊企業,金融機構要按規定積極給予信貸支持。進一步完善旅遊企業融資擔保等信用增強體系,加大各類信用擔保機構對旅遊企業和旅遊項目的擔保力度。拓寬旅遊企業融資渠道,金融機構對商業性開發景區可以開辦依託景區經營權和門票收入等質押貸款業務。鼓勵中小旅遊企業和鄉村旅遊經營戶以互助聯保方式實現小額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企業債券和中期票據,積極鼓勵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在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上市融資。鼓勵消費金融公司在試點過程中積極提供旅遊消費信貸服務。積極推進金融機構和旅遊企業開展多種方式的業務合作,探索開發適合旅遊消費需要的金融產品,增強銀行卡的旅遊服務功能。

(二十)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落實賓館飯店與一般工業企業同等的用水、用電、用氣價格政策。允許旅行社參與政府采購和服務外包。旅行社按營業收入繳納的各種收費,計征基數應扣除各類代收服務費。排放污染物達到國家標准或地方標准並已進入城市污水處理管網的旅遊企業,繳納污水處理費後,免徵排污費。旅遊企業用於宣傳促銷的費用依法納入企業經營成本。鼓勵銀行卡收費對旅行社、景區售票商戶參照超市和加油站檔次進行計費,進一步研究適當降低對賓館飯店的收費標准。年度土地供應要適當增加旅遊業發展用地。積極支持利用荒地、荒坡、荒灘、垃圾場、廢棄礦山、邊遠海島和可以開發利用的石漠化土地等開發旅遊項目。支持企事業單位利用存量房產、土地資源興辦旅遊業。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提高對加快發展旅遊業重要意義的認識,強化大旅遊和綜合性產業觀念,把旅遊業作為新興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加以培育、重點扶持,切實抓好本意見的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綜合協調,國家旅遊局會同有關部門進行業務指導並對本意見的貫徹執行情況開展督促檢查。各級旅遊行政管理及相關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加強協調配合,推動旅遊業又好又快發展。

國務院

二○○九年十二月一日

㈥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的意見內容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旅遊業是戰略性產業,資源消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旅遊業快速發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體系日趨完善。當前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日益增長的大眾化、多樣化消費需求為旅遊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為充分發揮旅遊業在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現就加快發展旅遊業提出如下意見:一、總體要求(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開放,加強統籌協調,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發展質量,把旅遊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二)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破除體制機制性障礙,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實現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寓管理於服務之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旅遊消費需求;堅持以國內旅遊為重點,積極發展入境旅遊,有序發展出境旅遊;堅持因地制宜,突出優勢,推動各地旅遊業特色化發展;堅持節能環保,合理利用資源,實現旅遊業可持續發展。(三)發展目標。到2015年,旅遊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國內旅遊人數達33億人次,年均增長10%;入境過夜遊客人數達9000萬人次,年均增長8%;出境旅遊人數達8300萬人次,年均增長9%。旅遊消費穩步增長,城鄉居民年均出遊超過2次,旅遊消費相當於居民消費總量的10%。經濟社會效益更加明顯,旅遊業總收入年均增長12%以上,旅遊業增加值佔全國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12%。每年新增旅遊就業50萬人。旅遊服務質量明顯提高,市場秩序明顯好轉,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力爭到2020年我國旅遊產業規模、質量、效益基本達到世界旅遊強國水平。二、主要任務(四)深化旅遊業改革開放。放寬旅遊市場准入,打破行業、地區壁壘,簡化審批手續,鼓勵社會資本公平參與旅遊業發展,鼓勵各種所有制企業依法投資旅遊產業。推進國有旅遊企業改組改制,支持民營和中小旅遊企業發展,支持各類企業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兼並重組,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大型旅遊企業集團。積極引進外資旅遊企業。在試點的基礎上,逐步對外商投資旅行社開放經營中國公民出境旅遊業務。支持有條件的旅遊企業「走出去」。要按照統籌協調、形成合力的要求,創新體制機制,推進旅遊管理體制改革。支持各地開展旅遊綜合改革和專項改革試點,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旅遊資源一體化管理。旅遊行政管理及相關部門要加快職能轉變,把應當由企業、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承擔的職能和機構轉移出去。五年內,各級各類旅遊行業協會的人員和財務關系要與旅遊行政管理等部門脫鉤。(五)優化旅遊消費環境。逐步建立以遊客評價為主的旅遊目的地評價機制。景區門票價格調整要提前半年向社會公布,所有旅遊收費均應按規定向社會公示。全面落實旅遊景區對老年人和學生等特殊人群門票優惠政策。增加旅遊目的地與主要客源地間的航線航班、旅遊列車,完善旅客列車車票的預售和異地購票辦法。城市公交服務網路要逐步延伸到周邊主要景區和鄉村旅遊點,公路服務區要拓展旅遊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自駕車旅遊服務體系。規范引導自發性旅遊活動。博物館、金融服務網點、郵政服務網點等在旅遊旺季應適當延長開放和服務時間。各類經營場所的公用廁所要對遊客開放。建立健全旅遊信息服務平台,促進旅遊信息資源共享。廣播、電視、報刊、網站等公共媒體要積極開設旅遊欄目,加大旅遊公益宣傳力度。(六)倡導文明健康的旅遊方式。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健康旅遊、文明旅遊、綠色旅遊,使城鄉居民在旅遊活動中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景區景點、賓館飯店和旅行社等旅遊企業要通過多種形式,引導每一位旅遊者自覺按照《中國公民國內旅遊文明行為公約》和《中國公民出境旅遊文明行為指南》文明出行、文明消費。旅遊者要尊重自然,尊重當地文化,尊重服務者,抵制不良風氣,摒棄不文明行為。出境旅遊者要維護良好的對外形象,做傳播中華文明的使者。(七)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建設旅遊道路、景區停車場、遊客服務中心、旅遊安全以及資源環境保護等基礎設施。實施旅遊廁所改擴建工程。加強主要景區連接交通干線的旅遊公路建設。規劃建設水路客運碼頭要充分考慮旅遊業發展需求。加快推進中西部支線機場建設,完善旅遊航線網路。確保景區和交通沿線通信順暢。加強重點城市遊客集散中心建設。力爭通過五年努力,全國所有A級景區旅遊交通基本暢通,旅遊標識系統基本完善,旅遊廁所基本達標,景區停車場基本滿足需要。(八)推動旅遊產品多樣化發展。實施鄉村旅遊富民工程。開展各具特色的農業觀光和體驗性旅遊活動。在妥善保護自然生態、原居環境和歷史文化遺存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鎮,建設特色景觀旅遊村鎮,規范發展「農家樂」、休閑農庄等旅遊產品。依託國家級文化、自然遺產地,打造有代表性的精品景區。積極發展休閑度假旅遊,引導城市周邊休閑度假帶建設。有序推進國家旅遊度假區發展。規范發展高爾夫球場、大型主題公園等。繼續發展紅色旅遊。(九)培育新的旅遊消費熱點。大力推進旅遊與文化、體育、農業、工業、林業、商業、水利、地質、海洋、環保、氣象等相關產業和行業的融合發展。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發展生態旅遊、森林旅遊、商務旅遊、體育旅遊、工業旅遊、醫療健康旅遊、郵輪遊艇旅遊。把旅遊房車、郵輪遊艇、景區索道、游樂設施和數字導覽設施等旅遊裝備製造業納入國家鼓勵類產業目錄,大力培育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休閑、登山、滑雪、潛水、露營、探險、高爾夫等各類戶外活動用品及賓館飯店專用產品。大力發展旅遊購物,提高旅遊商品、旅遊紀念品在旅遊消費中的比重。以大型國際展會、重要文化活動和體育賽事為平台,培育新的旅遊消費熱點,特別要抓住舉辦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的機遇,擴大旅遊消費。(十)提高旅遊服務水平。以遊客滿意度為基準,全面實施《旅遊服務質量提升綱要》。以人性化服務為方向,提升從業人員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以品牌化為導向,鼓勵專業化旅遊管理公司推進品牌連鎖,促進旅遊服務創新。以標准化為手段,健全旅遊標准體系,抓緊制定並實施旅遊環境衛生、旅遊安全、節能環保等標准,重點保障餐飲、住宿、廁所的衛生質量。以信息化為主要途徑,提高旅遊服務效率。積極開展旅遊在線服務、網路營銷、網路預訂和網上支付,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構建旅遊數據中心、呼叫中心,全面提升旅遊企業、景區和重點旅遊城市的旅遊信息化服務水平。(十一)豐富旅遊文化內涵。把提升文化內涵貫穿到吃住行游購娛各環節和旅遊業發展全過程。旅遊開發建設要加強自然文化遺產保護,深挖文化內涵,普及科學知識。旅遊商品要提高文化創意水平,旅遊餐飲要突出文化特色,旅遊經營服務要體現人文特質。要發揮文化資源優勢,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演藝、節慶等文化旅遊產品。充分利用博物館、紀念館、體育場館等設施,開展多種形式的文體旅遊活動。集中力量塑造中國國家旅遊整體形象,提升文化軟實力。(十二)推進節能環保。實施旅遊節能節水減排工程。支持賓館飯店、景區景點、鄉村旅遊經營戶和其他旅遊經營單位積極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廣泛運用節能節水減排技術,實行合同能源管理,實施高效照明改造,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創建綠色環保企業。五年內將星級飯店、A級景區用水用電量降低20%。合理確定景區遊客容量,嚴格執行旅遊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加強水資源保護和水土保持。倡導低碳旅遊方式。(十三)促進區域旅遊協調發展。中西部和邊疆民族地區要利用自然、人文旅遊資源,培育特色優勢產業。東部發達地區、東北等老工業基地要通過經濟結構調整,提升旅遊發展水平。有序推進香格里拉、絲綢之路、長江三峽、青藏鐵路沿線和東北老工業基地、環渤海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黃河中下游地區、泛珠三角地區、海峽西岸、北部灣地區等區域旅遊業發展,完善旅遊交通、信息和服務網路。積極推動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繼續促進內地居民赴香港、澳門旅遊。加強海峽兩岸旅遊交流與合作。三、保障措施(十四)加強規劃和法制建設。制定全國旅遊業發展規劃。旅遊基礎設施和重點旅遊項目建設要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編制和調整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海洋功能區劃、基礎設施規劃、村鎮規劃要充分考慮旅遊業發展需要。制定國民旅遊休閑綱要。設立「中國旅遊日」。落實帶薪休假制度。抓緊旅遊綜合立法,加快制定旅遊市場監管、資源保護、從業規范等專項法規,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十五)加強旅遊市場監管和誠信建設。落實地方政府、經營主體、相關部門的監管責任。健全旅遊監管體系,完善旅遊質量監管機構,加強旅遊服務質量監督管理和旅遊投訴處理。旅遊、工商、公安、商務、衛生、質檢、價格等部門要加強聯合執法,開展打擊非法從事旅遊經營活動,整治「零負團費」、虛假廣告、強迫或變相強迫消費等欺詐行為,維護遊客合法權益。加強旅遊誠信體系建設,開展誠信旅遊創建活動,制訂旅遊從業人員誠信服務准則,建立旅行社、旅遊購物店信用等級制度。發揮旅遊行業協會的作用,提高行業自律水平。(十六)加強旅遊從業人員素質建設。整合旅遊教育資源,加強學科建設,優化專業設置,深化專業教學改革,大力發展旅遊職業教育,提高旅遊教育水平。建立和完善旅遊職業資格和職稱制度,健全職業技能鑒定體系,培育職業經理人市場。抓緊改革完善導游等級制度,提高導遊人員專業素質和能力,鼓勵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離退休老專家、老教師從事導游工作。實施全國旅遊培訓計劃,加強對紅色旅遊、鄉村旅遊和文化遺產旅遊從業人員培訓,五年內完成對旅遊企業全部中高級管理人員和導遊人員的分級分類培訓。(十七)加強旅遊安全保障體系建設。以旅遊交通、旅遊設施、旅遊餐飲安全為重點,嚴格安全標准,完善安全設施,加強安全檢查,落實安全責任,消除安全隱患,建立健全旅遊安全保障機制。嚴格執行安全事故報告制度和重大責任追究制度。完善旅遊安全提示預警制度,重點旅遊地區要建立旅遊專業氣象、地質災害、生態環境等監測和預報預警系統。防止重大突發疫情通過旅行途徑擴散。推動建立旅遊緊急救援體系,完善應急處置機制,健全出境遊客緊急救助機制,增強應急處置能力。搞好旅遊保險服務,增加保險品種,擴大投保范圍,提高理賠效率。(十八)加大政府投入。地方各級政府要加大對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各級財政要加大對旅遊宣傳推廣、人才培訓、公共服務的支持力度。中央政府投資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重點景區、紅色旅遊、鄉村旅遊等的基礎設施建設。國家旅遊發展基金重點用於國家旅遊形象宣傳、規劃編制、人才培訓、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等。安排中央財政促進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外貿發展基金以及節能減排專項資金時,要對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給予支持。要把旅遊促進就業納入就業發展規劃和職業培訓計劃,落實好相關扶持政策。完善「家電下鄉」政策,支持從事「農家樂」等鄉村旅遊的農民批量購買家電產品和汽車摩托車。(十九)加大金融支持。對符合旅遊市場准入條件和信貸原則的旅遊企業和旅遊項目,要加大多種形式的融資授信支持,合理確定貸款期限和貸款利率。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可享受中小企業貸款優惠政策。對有資源優勢和市場潛力但暫時經營困難的旅遊企業,金融機構要按規定積極給予信貸支持。進一步完善旅遊企業融資擔保等信用增強體系,加大各類信用擔保機構對旅遊企業和旅遊項目的擔保力度。拓寬旅遊企業融資渠道,金融機構對商業性開發景區可以開辦依託景區經營權和門票收入等質押貸款業務。鼓勵中小旅遊企業和鄉村旅遊經營戶以互助聯保方式實現小額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企業債券和中期票據,積極鼓勵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在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上市融資。鼓勵消費金融公司在試點過程中積極提供旅遊消費信貸服務。積極推進金融機構和旅遊企業開展多種方式的業務合作,探索開發適合旅遊消費需要的金融產品,增強銀行卡的旅遊服務功能。(二十)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落實賓館飯店與一般工業企業同等的用水、用電、用氣價格政策。允許旅行社參與政府采購和服務外包。旅行社按營業收入繳納的各種收費,計征基數應扣除各類代收服務費。排放污染物達到國家標准或地方標准並已進入城市污水處理管網的旅遊企業,繳納污水處理費後,免徵排污費。旅遊企業用於宣傳促銷的費用依法納入企業經營成本。鼓勵銀行卡收費對旅行社、景區售票商戶參照超市和加油站檔次進行計費,進一步研究適當降低對賓館飯店的收費標准。年度土地供應要適當增加旅遊業發展用地。積極支持利用荒地、荒坡、荒灘、垃圾場、廢棄礦山、邊遠海島和可以開發利用的石漠化土地等開發旅遊項目。支持企事業單位利用存量房產、土地資源興辦旅遊業。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提高對加快發展旅遊業重要意義的認識,強化大旅遊和綜合性產業觀念,把旅遊業作為新興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加以培育、重點扶持,切實抓好本意見的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綜合協調,國家旅遊局會同有關部門進行業務指導並對本意見的貫徹執行情況開展督促檢查。各級旅遊行政管理及相關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加強協調配合,推動旅遊業又好又快發展。

㈦ 如何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促進傳統農業產業發展

電子商務的優點主要表現在降低交易成本、減少庫存、縮短生產周期、增加商業機會、減輕對實物基礎設施依賴的24小時無間隔的商業運作等,因此能夠有效地克服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的不利因素,對我國農業產業化進程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具體表現為:
一、減少生產的盲目性。農業電子商務能夠減少乃至消除農業市場的信息不對稱現象,為農戶和企業及時地提供全方位的市場信息,有利於企業和農戶准確地把握市場需求,使農業的生產行為變得智能、快捷。
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農業產業化中導入電子商務,企業通過網路發布信息、處理訂單、安排生產、分配資源,供應鏈中的所有組織幾乎可以在「第一時間」內從互聯網上獲得所需信息,減少了中間商環節,縮短了小農戶與大市場之間的距離,降低了買賣雙方的搜尋費用。
三、打破區域和時間的限制。農業電子商務使農業企業沖破條塊分割的市場格局,擺脫區域性市場的限制,進入跨地區乃至跨國的網路銷售,有利於形成統一有序的大市場,使交易雙方的選擇性擴展到最大。
四、實現農產品流通的規模化。在農業電子商務中採用網路交易平台,能夠將少量的、單獨的農產品交易規模化、組織化。農民將農產品委託給配送中心而由其統一組織銷售,交易的一方是農民群體,另一方是企業,雙方的地位平等,各自的利益都能夠得到充分保證。
五、方便對農民的教育與培訓。農業電子商務將使對農民的教育和培訓變得更為快捷、方便,更具有針對性,能夠讓農戶了解最新農業生產技術和社會發展動態,不斷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有利於促進農業新技術在農村的迅速傳播,有利於農業產業化不斷推向深入。
「淘寶村」興起為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提供借鑒。2009年以來,國內淘寶村的發展呈現雨後春筍之勢。據阿里巴巴調查顯示,截止到2013年底,全國已經發現各類淘寶村20個,涵蓋的網店總數約為1.5萬家。淘寶村正在經歷從點到面的跨越,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農村新經濟浪潮。為了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促進傳統農業產業發展,筆者建議:一是加大力度改善農村地區的交通、物流、電信、電力等基礎設施;二是研究制定稅收優惠政策。寬松的稅收政策,是鼓勵相關企業快速發展的重要政策之一;三是鼓勵以淘寶村為代表的自下而上的農村電子商務模式,鼓勵推廣先進典型,引導農民網商走集約化、品牌化、生態化的發展道路,避免惡性競爭;四是堅持農民在淘寶村發展和農村電子商務中的主導地位,政府採取因勢利導、有為而治的策略,不幹預不強勢,做好服務,做好支持。

㈧ 安徽將空閑農房發展鄉村旅遊嗎

據報道,安徽省近日印發《關於支持利用空閑農房發展鄉村旅遊的意見》,提出支內持農民利用容自有住宅經營鄉村旅遊,或將空閑房屋長期委託第三方統一經營,並對利用空閑農房發展鄉村旅遊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投資主體給予獎勵。

據了解,安徽省接下來將結合房地一體農村宅基地綜合發證工作,組織開展全省空閑房屋基本情況調查,摸清空閑房屋數量、分布、權屬、建築結構、面積等基本情況,建立基本信息資料庫,為盤活空閑農房發展鄉村旅遊打下基礎。

希望此舉可以促進農村的經濟發展!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