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鄉旅遊 » 寧夏中部乾旱帶鄉村旅遊

寧夏中部乾旱帶鄉村旅遊

發布時間: 2021-03-07 09:43:52

❶ 中衛的城市特產

【品牌一】紅枸杞
枸杞因其具有滋陰補腎、益壽養顏之特效,被譽為「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位居寧夏五寶之首的中寧枸杞種植面積已達43.3萬畝,佔全國的七分之一;枸杞乾果年產量達5萬噸,佔全國的25%。中寧縣開發生產的枸杞果酒、枸杞籽油、枸杞花蜜、枸杞芽茶等枸杞相關產品有六大類30多個,「寧夏紅」「早康」「杞芽」等自主品牌產品遠銷五大洲及港、澳、台地區,年出口量4000至6000噸。中衛被譽為「世界枸杞之都」。
【品牌二】硒砂瓜
硒砂瓜,寧夏中部乾旱帶上創造的人類奇跡,石頭縫里長出的西瓜珍品。這種西瓜富含硒和鋅等微量元素,有延年益壽、抗衰老作用,耐儲運,易運輸。中衛硒砂瓜以獨特的生產方式以及卓越的品質受到全國各地客商和消費者的青睞,銷往北京、重慶、成都、上海、福州等全國大中城市,並已成功打入日本、新加坡、香港、台灣等市場,被認定為首屆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50強、中國馳名商標,曾獲得綠色有機食品認證並成功進入北京奧運會餐桌和上海世博會。硒砂瓜產業使寧夏中部乾旱帶上20個鎮鄉141個行政村的27.7萬群眾脫貧致富,中衛被譽為「中國硒砂瓜之鄉」。
【品牌三】宣和牌雞蛋
宣和鎮建成佔地3500㎡西部最大的宣和禽蛋專業批發市場1處,年交易額達到2.2億元;組建禽蛋流通公司21家,形成了100餘戶600餘人參加的專業流通隊伍;完成了雞蛋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宣和」牌禽蛋在2006年榮獲寧夏和全國的名牌農產品;以「宣和禽蛋」品牌為主的鮮蛋類產品銷往蘭州、西寧、烏魯木齊、格爾木、銀川、重慶等30多個西部大中城市;新開發了「宣和」牌無公害貼標散裝雞蛋、無公害精選8枚和10枚塑料盒包裝雞蛋,8枚保鮮膜包裝,5斤果籃包裝等系列鮮蛋產品,進入30多個大中城市的超市銷售。
【品牌四】馬鈴薯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市馬鈴薯產業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種植面積穩定在110萬畝,形成了以海原的樹台、關庄、紅羊為主的南部35萬畝和以海城、史店、賈塘為主的中北部50萬畝馬鈴薯產業帶。馬鈴薯脫毒種薯三級繁育體系、銷售網路和薯製品加工體系建設迅速發展,馬鈴薯產業脫毒化、機械化、標准化、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已成為我市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發展的支柱產業。
【品牌五】小茴香
小茴香種植面積12.3萬畝,不但拓寬小茴香發展空間,而且還樹立起了海原縣「綠色無公害小茴香」的牌子,贏得海內外客商的進一步認可。
【品牌六】清真牛羊肉
全市牛、羊飼養量達到26.4萬頭和148.6萬只,形成了海原縣、中寧縣、沙坡頭區山區生態建設、種草養畜基地和以引黃灌區、揚黃灌區、庫灌區為主農作物秸稈養畜區。寧夏夏華清真肉食品有限公司是中衛市清真肉食品加工龍頭企業,年屠宰肉牛5.2萬頭、肉羊31.6萬只,加工銷售肉品1.2萬噸,實現產值2.8億元。

❷ 寧夏羅山啥時候開始有人居住的

很久以前。羅山坐落在寧夏中部,地處吳忠市同心縣和紅寺堡區境內,保護區總面積內33710公頃,最高海拔2624.5米。從高空容俯視,羅山像一座被「旱海」包圍的綠島,故有「旱海明珠,荒漠翡翠」的美稱,它涵養水源、防風固沙,為寧夏中部乾旱帶撐起一把生態「保護傘」

❸ 求問寧夏區政府為什麼要搬遷海原縣城

海原縣位於寧夏南部六盤山區, 2004 年由固原市劃歸新成立的中衛市管轄。縣域面積 6899 平方公里,現有 4 鎮 14 鄉 165 個村委會 1099 個自然村。 2006 年人口 39.43 萬,其中農業人口 36.1 萬,回族人口 27.93 萬(占總人口的 70.8% )。縣城設在海城鎮,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2007 年的海原縣政府工作報告說:全縣呈現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環境優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新局面。 海原是一個古老的大縣,九百多年前,宋朝就在天都山(今稱西華山)下建有西安州。縣城所在地為北宋的天都寨、西夏的東牟會;元代稱海喇都城,意為美麗的高原城堡;明代封為楚王牧地,在此設王府承奉司,簡稱海城。清順治三年( 1646 )置鹽茶廳,百廢待興,廳署只好設在固原州城內,遙控海城;地方無官府官員長達百年,廳民跋山涉水,奔走於海固之間,苦不堪言。乾隆十三年( 1748 ),經海城父老鄉親多次呼籲萬般請求,朝廷順應民情,遂將設在固原州城內的鹽茶廳署搬遷到海城。萬民歡欣,奔走相告,積極參與衙署城池的修建。當時的舉人劉統欣然命筆,寫了一篇《鹽茶廳署落成記》,贊頌這一盛況。自設鹽茶廳至今,已三百六十多年了;自在海喇都城內建廳署,距今也已二百六十年了。同治十三年( 1874 )撤廳設為海城縣,民國三年( 1914 )改名海原縣。風雨滄桑,歷經劫難,海原縣城從未搬遷過,即使 1920 年毀滅性的 8.5 級大地震,海原人民也沒有倒下,民國政府還是撥款修復了海原縣城。 海原縣城坐落在雄偉壯麗的南華山下,這里古稱灑水坪,冬天溫暖,夏天涼爽。古城背山面水,後靠北坪梁,前有五橋溝的泉水自西南順沙河繞過東北,牌樓山(古龍崗)形如卧龍,蜿蜒於城東。從風水學的角度看,古人獨具慧眼,在此選址建縣城是最好的地理位置。數百年來,這座縣城見證了海原自強不息的發展歷史,承載著海原人民悲歡離合的一切情感。 解放後,黨和政府對海原關懷備至。作為少數民族地區,近六十年來,國家向海原投入了巨大的財力物力。特別是近些年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使海原縣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區所有中小學校、衛生醫療機構、黨政機關部門及下屬單位全都拆舊建新,到處是寬敞整潔的庭院,嶄新高聳的大樓。住宅小區方興未艾,幹部職工借錢貸款,傾其所有購買樓房或自建宅院。大街小巷已被拓寬延伸,新的商業樓堂館所布滿街道兩旁。美麗的海喇都廣場已成為縣城居民的休閑場所,牌樓山公園正在建設中,新汽車站即將竣工……擁有五萬多人口海原縣城,社會安定,百業興旺,回漢群眾和睦相處,安居樂業。這座煥然一新的縣城傾注了海原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無限熱情,寄託著海原人盼望幸福未來的一切夢想。 突然晴天一聲霹靂,有人隨心所欲,獨斷專行,要強行搬遷海原縣城於固原市原州區的黑城子。消息傳來,人心震恐,群情悲憤,上訪呼告,怨聲載道。 黑城子是何須寶地?竟能讓力主搬遷者如此動心,要將好端端的海原縣城遷移至此。黑城子位於海原東南邊界,地處清水河西岸,是原州區北部的一個鄉。這里現有鐵路、高速公路通過,還有揚黃灌溉農業。而海原縣城的新址卻選在莧麻河口外南邊的山坡下,即背靠連綿起伏的西峰嶺。南望 40 多公里處就是古代重鎮今固原市,北望 60 多公里處就是發展勢頭強勁的同心縣。就這么一條河川,海原的新縣城從中插入,命運難卜,前景渺茫。 為此,海原民眾強烈抗議,大聲疾呼,質問:搬遷縣城到底為了什麼?!官方的回答是:地震、缺水、交通不便、工業不發達等等。欲加之罪,何患無詞。地理環境的優劣另當別論,現在就讓我們看看這些所謂的理由能不能成立。一、地震之說 搬遷者認為海原縣城處在地震帶上,故非搬不可。眾所周知,西海固位於阿拉善、青藏高原、鄂爾多斯三大地塊的交接部位,即烏鞘嶺 ------ 六盤山弧形構造帶,和全寧夏一樣都屬大陸斷裂地震帶,而海原活動斷裂帶亦非一縣一城所能定論的。 1920 年的海原大地震,震中在西華山西北麓,西距縣城 30 公里左右。這次地震烈度達 9 度以上的地區面積就有 2 萬平方公里,重災區有 9 縣,破壞區有 152 市縣。試問:假如海原再次發生大地震,鄰近的黑城子能夠逢凶化吉、遇難呈祥嗎?具有喜劇意味的是,鹽茶廳官署從固原遷建海城的那一年,黑城子就發生了 5.5 級地震。再說為了防震,只搬走縣城的機關單位,是領導幹部的生命太高貴了嗎?海原 18 個鄉鎮 1099 個自然村 40 萬回漢人民的生命就那麼低賤嗎?拙劣之舉,令人寒心。這種官貴民賤的決策,真讓海原的老百姓大失所望。政府不積極進行抗震防災,而一味地選擇逃避,這難道是關注民生、以人為本的做法嗎?全球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有許多國家,莫非他們都將首都遷移了嗎?中國本土也有很多地震區,莫非都要花巨資搬遷城市嗎?二、缺水之說 海原地處寧夏中部乾旱帶,十年九旱,天人共知。但乾旱缺水是寧夏山區各縣共有的難題,並非一個海原叫人擔憂。解放以來,在歷屆縣委、政府的領導下,海原人民力戰旱魔,艱苦創業,大興農田水利建設,度過了一個個大旱之年。至於說縣城缺水,也不盡然。明清以來,五橋溝的泉水滿足了這里的居民需要。今天,隨著人口的增加及工商業的發展,城市供水日見不足,但還不至於發生水荒。面對這一問題,政府不思長久之計,反倒一走了之,丟下數萬百姓,於心何忍! 據說新縣城的建設需耗費幾十億人民幣,決策者咋就不能轉變思路,把這些錢用在揚黃引水上,灌溉興仁盆地 --- 西安盆地 --- 高台塬地 --- (縣城用水) --- 史家大川 --- 賈塘 --- 曹窪等百萬畝田地。倘能如此,鄉村富庶,縣城繁榮;一舉兩得,百年受益。政府何苦不為?非要揮霍巨資搬到黑城子,只為喝一口那裡並不充足的揚黃水嗎?全國缺水的城市很多,難道都得搬遷到有豐富水源的地方嗎?三、交通不便之說 海原是山區大縣,大自然造就的地理環境非人力所能徹底改變。丘陵起伏,溝壑縱橫,這是黃土高原共有的特徵。作為山區,道路崎嶇,交通自會不便,這是婦孺皆知的常理。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國家的全力支援和社會各界的慷慨扶助下,海原縣鄉村三級公路網已經形成。以縣城為中心的柏油路四通八達,群眾出行已很方便。中靜公路、海同公路、海固公路、海靖公路還有縣境北部的 109 高速國道、東部的銀平高速省道。美中不足的是目前還沒有高速路經過縣城,這就成了某些領導要搬遷海原縣城的借口。從全國交通圖看,不通高速路的縣城何至海原一個。難道沒有高速路的縣城都該廢棄嗎?追求高速,無可厚非。但海原人(以縣城為中心)若北走銀川,與其向東南跑 40 多公里到黑城子上高速路再掉頭向北走 70 公里才能過同心縣,何不直接向北走 60 多公里到同心上高速路?若西走蘭州可至靖遠上高速路,則比黑城子更為便捷。若向西北走中衛市,雖無高速路,但里程要比黑城子短。在黑城子重建海原縣城,交通上最大的好處是方便了官員往來,他們從此不再受山路的搖轉顛簸了。但人們不禁要問:難道官員的高級轎車只配在高速路上行駛?難道沒有高速路就真的「不方便」了嗎?難道各級領導因不通高速路而不再到大山深處體察民情了嗎?黑城子有高速路,這對異地做官的人來說頗具誘惑力,也的確能為當地官員提供方便。因為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在近 300 公里外的銀川市購置了住宅樓,每逢周末,歸心似箭,紛紛駕著單位為自己配置的高級轎車呼嘯而去,兩天後又悠然打道回府,何等的瀟灑,多麼的快活。試問:黑城子那段高速路能給海原 40 萬人民帶來多大利益?如果非要有高速路以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形勢,何不把大興土木、勞民傷財改建新縣城的巨大代價花在為本縣專修一條高速路上呢?如此,官員方便,百姓方便,兩全其美,何苦不為?四、工業不發達之說全國有 2800 多個縣,是否都有發達的工業,我們不得而知。但有一個道理誰都明白,這就是:根據縣情制定規劃,確立發展方向。農、林、牧、漁、工、商、旅遊等等,因地制宜,各取所長。每個縣都會根據當地資源優勢,揚長避短,發展縣域經濟。就象一個體育運動員,在強手如林的競爭中,定會亮出自己最好的招牌,展示實力,挑戰極限。海原曾經也創辦過許多工廠,如毛紡廠、膠囊廠等等,但運行不久,紛紛破產倒閉,國家和地方的巨額投資血本無歸。究其原因,正是邯鄲學步,盲目冒進的結果。但海原的工業並不是一片空白,據 2007 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本縣有石膏、馬鈴薯澱粉、草畜產品等加工企業 11 家,香水橋皮毛加工初具規模,興仁建材產業正在形成。預計實現工業增加值 6000 萬元。以交通運輸、商貿流通、餐飲服務等為主的第三產業發展加快,預計實現三產增加值 6.4 億元。在工業、商貿流通等領域累計招商 64 個項目,到位資金 1.7 億元。 那麼,將縣城搬遷到黑城子,藉助揚黃水、鐵路和高速路,會誕生何等輝煌的大型企業?未來還是一個迷夢。因為有水有路的地方並不都是工業發達的縣城。海原縣的產業重點在清朝乾隆年間才由畜牧轉向農業,解放後一直是農牧並重,副業協助的生產生活格局。我們的優勢是土地資源雄厚,旱作農業前景廣闊。馬鈴薯、硒砂瓜、苜蓿、茴香、蔥韭蒜及小秋雜糧芸芥、蕎麥、莜麥等,這些特色產品足可讓我們打出自己的品牌,邁上適合自己前進的道路。 不可否認,海原需要工業,海原人民也盼望能有發達的工業促使地方經濟騰飛。同樣是依託本地資源,南與海原一山之隔的西吉縣建有亞洲最大的澱粉企業,北與海原一水之隔的同心縣,其羊絨羊毛羊皮產業如火如荼。他們當年創業並非全依賴水路之功,而海原工業的薄弱,也不該全歸咎於地震、缺水、交通不便。企業的倒閉,政府難辭其咎,任人不當,監管不力,多好的工廠也會跨掉。不要說在黑城子,就是到銀川市辦廠也難逃破產的厄運。以上所述,正確與否,留待世人評說。 海原是民族地區,將古老的縣城從海原的中心位置趕到境外東南角,咋看咋不順眼,違背了行政建置區劃的准則。為了掩人耳目,杜民口舌,寧夏別出心裁,劃出海原北部的興仁、蒿川給中衛,徐套給中寧,興隆給同心;又劃入原州區的黑城子、七營、炭山給海原。天下本無事,庸官自擾之。如此劃進劃出,兩邊百姓都有怨氣,因為這在民情民俗、戶籍就業、親戚往來等方面造成諸多不便。將來能否和睦相處,只能聽天由命了。海原,是 40 萬回漢人民的海原;縣城,就是 40 萬海原回漢人民的精神家園。搬遷縣城,拔的是千百年孕育成的海原文化之根,傷的是勤勞善良的海原人的心。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窮。海原雖然是貧困落後縣,但這里土脈深厚,人力精強,海原人有信心也有能力脫貧致富,走進小康社會。 一座剛剛除舊布新、欣欣向榮的縣城即將被廢棄,在此投資的海原人及外地客商,他們的心血將一錢不值,他們的希望將化為泡影。傾家盪產,背井離鄉,辛辛苦苦,省吃儉用,一切又得從頭做起。善財難舍,誰不悲憤?試問:誰來償還他們投資的血汗錢?誰來保護他們的實際利益?有人說:舍小家顧大家。可公私兩家都將被廢棄,怎不令人痛心?據估算,為建設這座縣城,國家已花費了 60 多億。又有人說:現在國家富了,有的是錢,扔掉幾十億無所謂。這是氣話。和歐美比,我國還不富強;和東南省市比,寧夏還很貧窮。一分一厘,都是民脂民膏;一舉一動,關乎國計民生。如果全國地理環境不優良的城市都象海原一樣,喜新厭舊,欺上瞞下,巧立名目,中飽私囊,你搬他遷,揮金如土,必將使地方經濟損失慘重,給國家造成沉重負擔。助長此風,後患無窮。不要以為有些領導的主意就是真理,歷史上曾經有過的一些「英明決策」,違背人心,踐踏民意,到頭來卻使國家蒙難,百姓遭殃。 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懇切盼望各級官員能夠察民情,順民意,真正為人民排憂解難謀福祉。願 2008 是海原 40 萬回漢人民的祥和之年。

❹ 什麼是吊庄移民什麼是易地生態移民現階段中部乾旱帶縣內生態移民又如何解釋謝謝!

吊庄移民復:將自然環境惡劣,生存困制難的偏遠地區的村民「整體」搬遷到條件比較好的城鎮周圍。
易地移民:自然環境比較惡劣地區村民「部分」搬遷到適合生存的其它地區。區別不一定要搬遷到城鎮周圍。
縣內移民:自然條件有好有壞的縣,在本縣內條件比較好的地方就地安置。

❺ 寧夏,分為哪三大板塊,是怎樣進行劃分的呢

熟悉寧夏的朋友,或許都知道,寧夏,是一個很特殊的地區,這種特殊,不僅表現在風俗習慣上,還表現在地域差別上。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按照地形來區分,一般來說,寧夏,分為3大板塊,這3大板塊,共同構成了寧夏。

其實,如果你細細研究寧夏,你會發現,寧夏還是很有特色的。

❻ 寧夏「三大示範區」、十大農業重點項目是哪些

寧夏省按照自然地理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將全區劃分為北部引黃灌區、中部乾旱內帶和南部山容區三大板塊進行統籌。引黃灌區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光熱資源豐富,是全國四大自流灌區之一。中部乾旱帶土地廣袤,草原遼闊,日照充足,晝夜溫差較大,農產品絕少污染。南部山區氣候溫和涼爽,雨熱同步,物種多樣,環境潔凈。根據三大板塊各自條件特徵,科學規劃北部引黃灌區現代農業示範區、中部乾旱帶旱作節水農業示範區、南部山區生態農業示範區「三大示範區」建設,形成特色化、有差別、非均衡、跨越式發展格局,全面提升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十大現代農業重點產業集群:優質糧食產業集群;特色果品(枸杞、紅棗、蘋果)產業集群;清真牛羊肉產業集群;黃河金岸乳品生產加工產業集群;綠色有機蔬菜產業集群;黃河金岸生態漁業產業集群;黃河金岸休閑觀光農業產業集群;賀蘭山東麓葡萄產業集群;六盤山馬鈴薯產業集群;中葯材及生物制葯產業集群。

❼ 寧夏有哪些有名的特產

  1. 寧夏枸杞 地理標志產品

杞屬茄科,落葉小灌木。莖叢生,有短刺。葉卵狀披針形。夏秋開花,淡紫色。漿果卵圓形,紅色,是一種名貴的滋補葯材。枸寧夏栽培枸杞已有四、五百年歷史,這里的自然條件適宜枸杞生長,所產枸杞粒大、肉厚、籽少、味正、質優,富含人體所必需的多種營養物質,具有潤肺、……

2.靈武長棗 地理標志產品

靈武長棗,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特有品種,栽培歷史悠久,品種優良,所產鮮食果味鮮美,質地酥脆,汁液多,果肉白綠色,可食率和營養價值高。靈武長棗又名「馬牙棗」,本地優良品種,樹勢強壯,樹姿直立,發枝力強,易萌發棗頭。果實中大,長橢圓形。平均單果重18.1……

3.中寧枸杞 地理標志產品

中寧縣是枸杞的原產地,也是中國枸杞主產區和新品種選育、新科技研究推廣開發區,有600餘年的枸杞栽種歷史。近年來,全縣各級政府和農戶共同努力,以民營企業深加工為載體,充分挖掘中寧枸杞的品牌優勢、產品數量的比較優勢、加工轉化的潛在優勢和產業發展的綜合優勢……

4.鹽池灘羊 地理標志產品

灘羊是一種多用途的尤以生產輕裘皮著稱的地方優良綿羊品種,2000年被農業部列入國家級保護的我國獨特的綿羊品種。寧夏鹽池縣地處寧夏中部乾旱帶,有適於灘羊生長特定自然條件。日照長,熱量資源豐富,夏季炎熱,冬季不太冷,晝夜溫差大,有利於牧草營養物質積累。

❽ 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質環境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成效典型材料

寧夏回族自治區國土資源廳

近年來,在國土資源部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寧夏地質環境管理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把以人為本、服務民生作為首要任務,有效地開展了自治區地質環境管理與地下水調查等工作,並取得了一定成效,為地方經濟發展和區域環境的改善提供了服務和支持。

一、寧夏石嘴山惠農採煤沉陷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

石嘴山市地處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轄區共有6個礦區,礦區面積560餘平方千米,是國家「一五」時期布局建設的十大煤炭基地之一。隨著時間的推移,煤炭資源日益枯竭,采礦造成的地質環境問題也嚴重製約了石嘴山市的經濟社會發展。自2007年以來,石嘴山市先後被列為全國第二批循環經濟試點城市、全國首批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寧夏統籌城鄉發展試點。

惠農採煤沉陷區是石嘴山市目前礦山地質環境問題較為嚴重的地區之一。該礦區面積56.8平方千米,採煤沉陷區面積達43平方千米,嚴重沉陷區域面積達9.1平方千米,平均沉陷深度為8~10米,最大沉陷深度為24.39米,地表裂縫140餘條,土地、植被遭受嚴重破壞,地質災害頻發,對礦區居民構成了嚴重威脅,近2萬戶約5萬人的生產生活受到採煤沉陷的影響。

為從根本上解決沉陷區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在國土資源部、財政部的大力支持下,自2004年以來,中央財政連續7年累計投入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資金2.16億元,地方政府統籌資金1.2億元,目前已治理面積達18.3平方千米。

惠農採煤沉陷區經過連續7年的綜合治理,較大地改善了因采礦活動造成的地質環境問題,對促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高當地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和深遠影響,對加快城市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生態建設,提高了森林覆蓋率,改善了城區氣候條件,美化了城市環境,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憩娛樂場所,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動了旅遊產業、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具體成效體現在5個方面:一是由當地政府組織搬遷了沉陷區內的1.83萬戶居民,改善了他們的生產生活條件,保證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二是著力消除了沉陷區內6.35平方千米的嚴重地質災害隱患,保證了周邊企業和居民正常生產和生活;三是充分挖掘和展示礦山工業文化的內涵及外延,著力打造石嘴山國家礦山公園,進一步提升了惠農區的城市品位;四是充分利用廢棄土地,有效提高了沉陷土地的利用率,增加生態綠化面積18.3平方千米,切實保護和改善了生態環境,據統計,從2004年到2011年,惠農區綠地面積共增加2430公頃,其中沉陷區綠化面積1830公頃,惠農城區公園面積共增加1080公頃,其中沉陷區國家礦山公園佔地面積910公頃;五是通過實施沉陷區治理項目,增加可建設城市基礎設施用地0.8平方千米,為惠農區經濟社會發展拓寬了用地空間。通過實施礦山環境治理、恢復和保護工程,礦區變綠了,城市變靚了,土地變活了,這些成效,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惠農採煤沉陷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不僅挽救了一座礦山,更挽救了一座城市」。

二、寧夏地下水資源勘查

寧夏中南部嚴重缺水地區包括寧夏中部乾旱帶和南部山區,涉及西吉縣、海原縣、原州區、同心縣、彭陽縣及隆德縣等10個縣(區)、105個鄉鎮,總面積約2.5萬平方千米,佔全區總面積的25%左右。該地區乾旱少雨,十年九旱,水資源十分缺乏,苦鹹水分布面積大,水文地質條件極為復雜,造成人畜飲水極度困難,該區252.73萬人口中仍有115.6萬人的飲水安全無法保障。

幾年來,我們以解決民生問題為出發點,積極創新勘察找水新思路,積極協調相關部門,認真落實自治區「十二五」規劃中關於生態移民重大舉措。目前,由國土資源廳、財政廳牽頭組織,寧夏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具體實施的生態移民安置區勘察找水項目前期工作已經開展,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效。

1.基本情況

「5·13」省部合作協議的簽署,為自治區地下水勘查奠定了基礎。2011年8月啟動的爭先創優「4+1」活動又將自治區地下水勘查工作推向了高潮。當前「寧夏中南部乾旱帶嚴重缺水地區地下水勘查」、「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水文地質及環境地質調查評價」、「寧夏沿黃經濟區水工環地質調查評價項目」以及固原鹽化基地水資源勘查等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並取得了新突破。

2.進展情況

寧夏中南部嚴重缺水地區地下水勘查與供水示範項目項目實施年限為2010~2012年,計劃投資6000萬元。截至目前,共投入2550萬元。截至2011年8月前,已完成年度1:5萬水文地質專項調查面積3100平方千米,2011年共設計鑽探工作量2200米/9孔,現已完成鑽孔1800米/6孔(年內可全部完成),除鑽探任務外,其他工作也基本完成。

寧東能源基地地下水勘查項目項目實施年限為2010~2012年,計劃投資3000萬元。截至目前共投入2000萬元。2011年度任務書下達工作量已全部完成。

寧夏沿黃經濟區水工環地質調查評價項目截至2011年10月,「寧夏沿黃經濟區(黃河金岸)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評價」項目,目前已完成1:5萬水、環地質調查面積2216平方千米,水文地質鑽探356.18米/3孔,完成豐水期水位統測,野外抽水試驗已結束。

2011年以來,我們還利用自治區地質勘查基金項目開展了以下工作:

寧南寧東地下水勘查項目探采結合井配套工程截至2011年9月底,寧南、寧東共完成探采結合井配套共計24口,總投資646.56萬元,其中寧南探采結合井配套8口(含2口改水),寧東探采結合井配套16口,鑽探總進尺6066米,共計出水量23967米3/日,移交後預計可解決17萬人的生活飲水問題。

固原鹽化基地水資源勘查項目固原鹽化工基地地下水勘查項目設計總投資987.7萬元,目前主要工作已基本完成。完成鑽探總進尺3994.48米/15孔。其中,10口探采結合井移交當地政府使用,總出水量7600米3/日,預計移交後可解決周圍5萬人的生活飲水問題。

生態移民打井工程完成了「寧夏生態移民安置區打井工程方案」並列入自治區地勘基金項目,計劃投資1500萬元,2011年內完成11口井的施工任務,投資750萬元。

根據創先爭優「9+1聯創齊爭」活動方案的要求,寧夏地礦局依編制完成了「創先爭優『9+1聯創齊爭』活動固原市地下水勘查與開發工作方案」,項目確定成井100眼,改水20處,輻射井10眼,配套100眼,投資8820萬元。

近年來,我們通過勘查找水工作,對地下水賦存規律有了新的認識與發現,創新開展探采結合井與成井配套供水相結合,勘查找水與苦鹹水改水相結合,科學研究與服務民生相結合,加快了寧南缺水區群眾飲水安全問題的解決。一是在羅山西麓、香山東麓、海原縣麻春堡、關橋地區發現蓄水構造及富水地段,有望成為集中供水水源地,向周邊缺水區及生態移民安置區供水;二是發現了固原市原州區河川鄉富水地區,為解決固原市原州區東南部及彭陽縣西北部嚴重缺水地區飲水困難提供了依據,在河川鄉政府所在地以東地區具有良好的開發前景,特別是深部灰岩岩溶水,裂隙、溶洞更為發育,富水性更強;三是查明了海原縣地下水特徵、人畜飲水情況,並提出了地下水開發利用方向;四是苦鹹水改造示範取得成功,為寧夏中南部苦鹹水改造開發利用積累了經驗。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