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鄉旅遊 » 山林鄉村旅遊規劃

山林鄉村旅遊規劃

發布時間: 2021-03-06 22:02:07

① 森林生態旅遊的基本原則

1、森林生態旅遊以生態經濟和旅遊經濟理論為指導,以保護為前提,遵循開發與保護相結合的原則。在森林生態旅遊的同時,應重點保護好森林生態環境。2、森林生態旅遊規劃應以森林旅遊資源為基礎,以旅遊客源市場為導向,其建設規模必須與遊客規模相適應。應充分利用原有設施,進行適度建設,切實注重實效。3、森林生態旅遊規劃應以森林生態環境為主體,突出自然野趣和保健等多種功能,因地制宜,發揮自身優勢,形成獨特風格和地方特色。4、統一布局,統籌安排建設項目,做好宏觀控制;建設項目的具體實施應突出重點、先易後難、可視條件安排分步實施。5、森林生態旅遊規劃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專業技術標准、規范的規定。 我國森林生態旅遊所面臨的問題
生態旅遊的開展,不僅提高了人們走進自然的興致,也提高了自然旅遊在旅遊業中的地位和賺取外匯的份額。目前國內生態旅遊已近2500萬人次,每年旅遊收入近1.2億元,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由於我國的旅遊業開發時間較短,人們對旅遊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尚缺乏科學理解,那種「旅遊業是無煙工業」的觀念還較流行,森林生態旅遊的發展大多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強調對旅遊資源的開發而忽視了旅遊本身對環境的影響和資源的破壞,使我國森林生態旅遊業面臨一系列問題。 旅遊交通和服務設施建設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
在某種意義上說,一個旅遊者就是一個污染源,旅遊設施密度越大,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有的自然風景區出於經濟目的,熱衷於旅店、餐館的建設,盲目擴大旅遊區、修建旅遊設施, 使遊客空間分布不均,導致景觀和生態的破壞,違反了生態旅遊最大限度保護自然狀態的開發原則,導致旅遊資源退化。隨著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熱的掀起,保護區內脆弱的生態系統也遭到致命的打擊。以長江為例,上游大量興建旅遊設施,致使原始森林和天然生態林遭受濫砍濫伐,覆蓋面積減少,造成山體滑坡、水土流失、江河污染嚴重,影響下游的水質,遊客很難看到「山清水秀」、「碧波盪漾」的美麗景色。
遊客時空分布不均所引發的生態環境問題
由於受氣候,節假日等原因的影響,遊客具有季節性波動的特點。如黃山1992~1997年客流量中,旺季(4~10)中89.92%,淡季(1~3月和11、12月)僅佔10.08%;極旺月(5月)客流量(17.73%)是極淡月(1月)客流量(0.38%)的46.66倍。由於遊客時空分布不均和遊人不良行為所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遊客增多,旅遊活動的頻繁和分布的過於集中必然引起一些物質和生態資源的變化,特別是由於遊客的不良行為會影響樹木的更新能力甚至致死;
第二、旅遊旺季遊人遺棄在風景區的食物改善了動物的生存環境,促其取食無慮,繁殖加快,而到了旅遊淡季,因遊人減少,靠遊人遺棄食物難以為繼的動物只好啃食樹皮度日,對植物產生危害;
第三、由於游覽步道寬度難以滿足超載時段遊人的需要,大批遊人踐踏步道兩側地面,不僅影響土壤結構和土壤發育,降低土壤水分滲透力,進而加劇了土壤的侵蝕速率。 景區環境污染嚴重
由於我國人口眾多,旅遊業發展迅速,而又缺乏規劃和管理,國民的生態意識較差,可以說旅遊到哪裡,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也就到哪裡,景區內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廢渣、廢物劇增。如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內,每年接納的生活污水達304. 56萬t;作為「五嶽獨秀」的南嶽衡山,景區內每年約有6000t經營垃圾、2000t旅遊垃圾、25萬t污水,生活區內水體大腸桿菌超標15倍,細菌總數超標22倍,而景區內每年燃放的鞭炮則多達2億多響。甚至喜瑪拉雅山上也有各類垃圾,旅遊部門不得不花巨資處理這些廢棄物。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專業旅遊人才缺乏,服務質量不高
旅遊人才培養不受重視,培養機制不健全,人才匱乏。而缺乏管理與經營的人才,缺乏科學知識與技能,真正的生態旅遊則難以開展。由於從事森林旅遊業的人主要是過去林業局、場、站的人而過渡的,加之起步較晚,導致專業旅遊人才缺乏,2000年11月份,甘肅省林業廳組織了首屆森林公園導游培訓班,參加的49名學員中僅有5人有導游證,還不足10%,整體素質不高。部分森林公園至今無一名專職導游,遊客來了只是簡單象徵性的介紹,致使旅遊景點不能引起遊客的興趣,有乘興而來,敗興而歸的感覺,其餘從業人員整體服務意識不濃,服務質量不高,違約經營,坑蒙欺騙遊客的現象時有發生。
由此可見,在發展旅遊與保護環境之間存在著相互矛盾的關系。那種把生態消費擺在首位,不惜以生態資源的消耗為代價來獲取利潤的作法,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走出生態旅遊的認識誤區已經成為我國旅遊業開展生態旅遊首先應解決的問題。 森林生態旅遊可持續發展對策
1998年5月23日《光明日報》發表了題為《生態旅遊豈能破壞生態》的署名文章,文中引用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提供的一份調查顯示「中國已有22%的自然保護區由於開展生態旅遊而造成保護對象的破壞,11%出現環境資源退化」。森林生態旅遊要持續發展,應是一種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與自然環境相和諧的旅遊模式,必須把握適度的開發速度,控制接待人數,增強環境意識,否則,太多的遊客會對目的地的環境造成過大的壓力,破壞了生態旅遊賴以生存的環境,生態旅遊也就不可能持續發展。
樹立可持續利用資源的新思維
強化生態文化建設和生態教育
可持續利用是一種全新的自然觀和世界觀,它主張人與自然的和諧,主張資源的公平分配,主張在保護自然生態系統基礎上的經濟持增長。開發和保護是融為一體的,保護是開發的前提,開發是保護的進一步發展。資源環境是開發的基礎和物質的載體,社會文化是資源的精神內涵,而經濟是保護的動力,三者是個相輔相成的統一體。必須樹立這種新思維,堅持對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增值並重,將環境和資源的開發、利用、增值、保護目標納入森林生態旅遊事業的發展計劃,並進行統一核算。通過綜合開發,促進產業發展,改善生態環境,使綠色企事業三大效益同步增長。同時,發展森林生態旅遊必須與宣傳教育相結合。充分利用旅遊這一生動活潑的大學校,使生態旅遊的全過程成為生態教育和生態道德教育的全過程,使旅遊者在大自然中喚起綠色的激情,綠色的愉悅,綠色的思考,體驗大自然的和諧,有序,體會「天人合一」的傳統文化,達到熱愛自然、師法自然,啟迪人生的目的。生態教育也要使旅遊「利益相關者」,如開發商、景區居民等都認識到環境對旅遊業的重要性,使它們明白生態旅遊資源和環境是他們獲得經濟效益的基礎。
制定法律、法規、強化法制觀念
鑒於旅遊作為一種產業對環境的特殊影響和累計性的破壞,生態旅遊必須有切實可行的法規作保障,「以法興游」、「以法治游」是旅遊業長期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政府及各級主管部門要制定合理的政策,強化行業管理,盡快出台相應的法律法規,完善森林生態旅遊這一產業的相關系統。政府必須用立法來加強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加強對森林生態系統的保護,加強對森林生態旅遊資源開發的指導和管理,做到依法管理,依法保護,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同時,充分發揮執法機構(如質檢所)對旅遊業實行法制化管理和必要的監督。並通過法律杠桿來整頓市場秩序,逐步建立統一規范的服務標准、完善的旅遊市場競爭規則,通過這些管理條例使旅遊各方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從而達到規范旅遊市場的目的。
加強森林生態旅遊管理,保護景區環境
首先,對森林生態旅遊區進行有效地保護生態環境、加強森林生態旅遊管理是保證生態旅遊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應把我國自然保護區劃分為非旅遊區和旅遊區兩部分,少數具有重要影響的國家及世界級自然保護區應劃分為非旅遊區,禁止任何商業性旅遊,以保護其自然景觀及生物多樣性。在允許旅遊的自然保護區內,應採用同心圓式的利用模式,將保護區從里到外分成核心保護區、遊憩緩沖區和密集遊憩區。針對不同的旅遊區,確定環境容納量,並以此控制客流量,可通過提高門票價格來平衡環保與經濟收入之間地矛盾。其次,要控制污染,森林生態旅遊區應普及太陽能、沼氣、冷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利用,日常生活用品以可降解材料為主,在滿足旅客基本的食宿需求外,應盡量減少對空調、汽車、飯店等奢侈消費的需求,對生活污水及垃圾的處理應採用生態工程技術,做到物質的循環利用。
統一規劃、有序開發
我國已加入WTO,旅遊業也將全面融入到世界旅遊業發展之中,公平參與競爭。要想使森林生態旅遊真正服務於森林生態旅遊區及其周邊社區,必須進行生態旅遊認證。森林生態旅遊開發的特殊性需要各方面專家學者(包括旅遊地理專家、經濟學者、市場分析人員、法律顧問等)組成的評估機構進行客觀、公正、全面的調查評估,在此基礎上完成可行性論證,提交給政府。政府再從全局考慮是否進行生態旅遊開發。堅決制止一哄而上和無規則開發。貫徹資源和環境保護的思想,做好旅遊開發規劃。森林生態旅遊規劃是開展森林生態旅遊重要的基礎工作,科學的規劃應把旅遊區和旅遊項目的規劃納入社會經濟發展總體規劃,統一部署,科學行事。規劃設計應以森林生態為主線,多業並舉,拓展和深化森林生態旅遊的內涵,同時規劃設計要有創意,實現旅遊產品的差異化,旅遊項目要有新意和吸引力。在規劃設計時,應反映人們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追求和願望,並加強配套建設,配備相應的食、住、行、游、購、娛等服務設施,積極開發森林生態旅遊項目和產品。在自然生態環境好的地方,要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條件,統籌規劃,重點安排,精心設計和打造,將其建成森林生態旅遊的典型區、精品區,為發展森林生態旅遊探索出一種切實可行的經營和發展模式。
培養和引進人才
森林生態旅遊健康發展的關鍵是人才,是旅遊行業的隊伍素質。因此,人才的引進、培養和提高至關重要。森林生態旅遊涉及林業、旅遊、環保、生物、地理、歷史等眾多學科,要進行科學的規劃和經營管理以及開發高品位、高檔次的森林生態旅遊項目和產品,需要有一批環保、管理、旅遊、服務等方面的人才。要實現優質服務與國際接軌,提高綜合效益就必須有一大批專業技術人員與之相配套,所以在培養專業人才方面應加大力度,在服務配套設施方面提升檔次。 為此要加快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一方面可吸收綜合素質高的專業技術人才壯大隊伍;另一方面可採取「請進來,走出去」、「內外結合,長短結合」的辦法,加強對在崗人員的培訓、輪訓,實行高素質的規范化管理,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服務質量。
推出生態旅遊產品,加強遊客教育
生態旅遊是高層次的旅遊,要求旅遊者有較高的欣賞層次和較強的環境意識。為此,必須加強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並規定旅遊途中的允許操作行為,使其旅遊行為與資源、環境相協調,以有利於環境優化和生物多樣性的發展及文化保護。要貫徹生態意識,開發生態旅遊產品。如餐飲結合本地物產,以地域產品特別是當地的綠色食品為主。住宿設施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具有地方特色,有條件的地方,可就地取材,如建造「樹上旅館」。景區內盡可能限制現代化的交通工具,而以較原始的交通工具為主,如步行,馬車,自行車及利用自然能(風力、水力等)的交通工具,既體現生態旅遊活動的自然特色,又可以避免對生態環境的污染。購物方面提倡購買不影響當地自然的土特產品。按照市場導向原則,開發森林景觀資源,制定森林生態旅遊產品開發戰略,調整森林生態旅遊產品結構,改變觀光旅遊單一產品結構的局面,使森林生態旅遊活動內容多樣化。
綜上所述,有政府的參與扶持,有社會公眾的廣泛支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法制保證,森林生態旅遊業一定會朝著健康的方面持續發展,也一定會受到世界越來越多國家的關注和重視。

② 什麼是觀光農業(森林生態旅遊

可供觀賞、休閑、度假、旅遊等,地方特色的農林、園藝,生產經營區域,至少應當接近生態這個范疇的場所。我是這樣的理解,供參考

③ 美麗鄉村規劃包括哪些內容

美麗鄉村規劃包括平房改造都改成樓房,然後建大量的廁所。因為瑞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④ 寫森林旅遊材料確定什麼名稱合適

1、森林生態旅遊以生態經濟和旅遊經濟理論為指導,以保護為前提,遵循開發與保護相結合的原則。在森林生態旅遊的同時,應重點保護好森林生態環境。2、森林生態旅遊規劃應以森林旅遊資源為基礎,以旅遊客源市場為導向,其建設規模必須與遊客規模相適應。應充分利用原有設施,進行適度建設,切實注重實效。3、森林生態旅遊規劃應以森林生態環境為主體,突出自然野趣和保健等多種功能,因地制宜,發揮自身優勢,形成獨特風格和地方特色。4、統一布局,統籌安排建設項目,做好宏觀控制;建設項目的具體實施應突出重點、先易後難、可視條件安排分步實施。5、森林生態旅遊規劃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專業技術標准、規范的規定。 我國森林生態旅遊所面臨的問題
生態旅遊的開展,不僅提高了人們走進自然的興致,也提高了自然旅遊在旅遊業中的地位和賺取外匯的份額。目前國內生態旅遊已近2500萬人次,每年旅遊收入近1.2億元,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由於我國的旅遊業開發時間較短,人們對旅遊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尚缺乏科學理解,那種「旅遊業是無煙工業」的觀念還較流行,森林生態旅遊的發展大多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強調對旅遊資源的開發而忽視了旅遊本身對環境的影響和資源的破壞,使我國森林生態旅遊業面臨一系列問題。 旅遊交通和服務設施建設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
在某種意義上說,一個旅遊者就是一個污染源,旅遊設施密度越大,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有的自然風景區出於經濟目的,熱衷於旅店、餐館的建設,盲目擴大旅遊區、修建旅遊設施, 使遊客空間分布不均,導致景觀和生態的破壞,違反了生態旅遊最大限度保護自然狀態的開發原則,導致旅遊資源退化。隨著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熱的掀起,保護區內脆弱的生態系統也遭到致命的打擊。以長江為例,上游大量興建旅遊設施,致使原始森林和天然生態林遭受濫砍濫伐,覆蓋面積減少,造成山體滑坡、水土流失、江河污染嚴重,影響下游的水質,遊客很難看到「山清水秀」、「碧波盪漾」的美麗景色。
遊客時空分布不均所引發的生態環境問題
由於受氣候,節假日等原因的影響,遊客具有季節性波動的特點。如黃山1992~1997年客流量中,旺季(4~10)中89.92%,淡季(1~3月和11、12月)僅佔10.08%;極旺月(5月)客流量(17.73%)是極淡月(1月)客流量(0.38%)的46.66倍。由於遊客時空分布不均和遊人不良行為所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遊客增多,旅遊活動的頻繁和分布的過於集中必然引起一些物質和生態資源的變化,特別是由於遊客的不良行為會影響樹木的更新能力甚至致死;
第二、旅遊旺季遊人遺棄在風景區的食物改善了動物的生存環境,促其取食無慮,繁殖加快,而到了旅遊淡季,因遊人減少,靠遊人遺棄食物難以為繼的動物只好啃食樹皮度日,對植物產生危害;
第三、由於游覽步道寬度難以滿足超載時段遊人的需要,大批遊人踐踏步道兩側地面,不僅影響土壤結構和土壤發育,降低土壤水分滲透力,進而加劇了土壤的侵蝕速率。 景區環境污染嚴重
由於我國人口眾多,旅遊業發展迅速,而又缺乏規劃和管理,國民的生態意識較差,可以說旅遊到哪裡,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也就到哪裡,景區內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廢渣、廢物劇增。如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內,每年接納的生活污水達304. 56萬t;作為「五嶽獨秀」的南嶽衡山,景區內每年約有6000t經營垃圾、2000t旅遊垃圾、25萬t污水,生活區內水體大腸桿菌超標15倍,細菌總數超標22倍,而景區內每年燃放的鞭炮則多達2億多響。甚至喜瑪拉雅山上也有各類垃圾,旅遊部門不得不花巨資處理這些廢棄物。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專業旅遊人才缺乏,服務質量不高
旅遊人才培養不受重視,培養機制不健全,人才匱乏。而缺乏管理與經營的人才,缺乏科學知識與技能,真正的生態旅遊則難以開展。由於從事森林旅遊業的人主要是過去林業局、場、站的人而過渡的,加之起步較晚,導致專業旅遊人才缺乏,2000年11月份,甘肅省林業廳組織了首屆森林公園導游培訓班,參加的49名學員中僅有5人有導游證,還不足10%,整體素質不高。部分森林公園至今無一名專職導游,遊客來了只是簡單象徵性的介紹,致使旅遊景點不能引起遊客的興趣,有乘興而來,敗興而歸的感覺,其餘從業人員整體服務意識不濃,服務質量不高,違約經營,坑蒙欺騙遊客的現象時有發生。
由此可見,在發展旅遊與保護環境之間存在著相互矛盾的關系。那種把生態消費擺在首位,不惜以生態資源的消耗為代價來獲取利潤的作法,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走出生態旅遊的認識誤區已經成為我國旅遊業開展生態旅遊首先應解決的問題。 森林生態旅遊可持續發展對策
1998年5月23日《光明日報》發表了題為《生態旅遊豈能破壞生態》的署名文章,文中引用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提供的一份調查顯示「中國已有22%的自然保護區由於開展生態旅遊而造成保護對象的破壞,11%出現環境資源退化」。森林生態旅遊要持續發展,應是一種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與自然環境相和諧的旅遊模式,必須把握適度的開發速度,控制接待人數,增強環境意識,否則,太多的遊客會對目的地的環境造成過大的壓力,破壞了生態旅遊賴以生存的環境,生態旅遊也就不可能持續發展。
樹立可持續利用資源的新思維
強化生態文化建設和生態教育
可持續利用是一種全新的自然觀和世界觀,它主張人與自然的和諧,主張資源的公平分配,主張在保護自然生態系統基礎上的經濟持增長。開發和保護是融為一體的,保護是開發的前提,開發是保護的進一步發展。資源環境是開發的基礎和物質的載體,社會文化是資源的精神內涵,而經濟是保護的動力,三者是個相輔相成的統一體。必須樹立這種新思維,堅持對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增值並重,將環境和資源的開發、利用、增值、保護目標納入森林生態旅遊事業的發展計劃,並進行統一核算。通過綜合開發,促進產業發展,改善生態環境,使綠色企事業三大效益同步增長。同時,發展森林生態旅遊必須與宣傳教育相結合。充分利用旅遊這一生動活潑的大學校,使生態旅遊的全過程成為生態教育和生態道德教育的全過程,使旅遊者在大自然中喚起綠色的激情,綠色的愉悅,綠色的思考,體驗大自然的和諧,有序,體會「天人合一」的傳統文化,達到熱愛自然、師法自然,啟迪人生的目的。生態教育也要使旅遊「利益相關者」,如開發商、景區居民等都認識到環境對旅遊業的重要性,使它們明白生態旅遊資源和環境是他們獲得經濟效益的基礎。
制定法律、法規、強化法制觀念
鑒於旅遊作為一種產業對環境的特殊影響和累計性的破壞,生態旅遊必須有切實可行的法規作保障,「以法興游」、「以法治游」是旅遊業長期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政府及各級主管部門要制定合理的政策,強化行業管理,盡快出台相應的法律法規,完善森林生態旅遊這一產業的相關系統。政府必須用立法來加強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加強對森林生態系統的保護,加強對森林生態旅遊資源開發的指導和管理,做到依法管理,依法保護,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同時,充分發揮執法機構(如質檢所)對旅遊業實行法制化管理和必要的監督。並通過法律杠桿來整頓市場秩序,逐步建立統一規范的服務標准、完善的旅遊市場競爭規則,通過這些管理條例使旅遊各方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從而達到規范旅遊市場的目的。
加強森林生態旅遊管理,保護景區環境
首先,對森林生態旅遊區進行有效地保護生態環境、加強森林生態旅遊管理是保證生態旅遊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應把我國自然保護區劃分為非旅遊區和旅遊區兩部分,少數具有重要影響的國家及世界級自然保護區應劃分為非旅遊區,禁止任何商業性旅遊,以保護其自然景觀及生物多樣性。在允許旅遊的自然保護區內,應採用同心圓式的利用模式,將保護區從里到外分成核心保護區、遊憩緩沖區和密集遊憩區。針對不同的旅遊區,確定環境容納量,並以此控制客流量,可通過提高門票價格來平衡環保與經濟收入之間地矛盾。其次,要控制污染,森林生態旅遊區應普及太陽能、沼氣、冷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利用,日常生活用品以可降解材料為主,在滿足旅客基本的食宿需求外,應盡量減少對空調、汽車、飯店等奢侈消費的需求,對生活污水及垃圾的處理應採用生態工程技術,做到物質的循環利用。
統一規劃、有序開發
我國已加入WTO,旅遊業也將全面融入到世界旅遊業發展之中,公平參與競爭。要想使森林生態旅遊真正服務於森林生態旅遊區及其周邊社區,必須進行生態旅遊認證。森林生態旅遊開發的特殊性需要各方面專家學者(包括旅遊地理專家、經濟學者、市場分析人員、法律顧問等)組成的評估機構進行客觀、公正、全面的調查評估,在此基礎上完成可行性論證,提交給政府。政府再從全局考慮是否進行生態旅遊開發。堅決制止一哄而上和無規則開發。貫徹資源和環境保護的思想,做好旅遊開發規劃。森林生態旅遊規劃是開展森林生態旅遊重要的基礎工作,科學的規劃應把旅遊區和旅遊項目的規劃納入社會經濟發展總體規劃,統一部署,科學行事。規劃設計應以森林生態為主線,多業並舉,拓展和深化森林生態旅遊的內涵,同時規劃設計要有創意,實現旅遊產品的差異化,旅遊項目要有新意和吸引力。在規劃設計時,應反映人們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追求和願望,並加強配套建設,配備相應的食、住、行、游、購、娛等服務設施,積極開發森林生態旅遊項目和產品。在自然生態環境好的地方,要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條件,統籌規劃,重點安排,精心設計和打造,將其建成森林生態旅遊的典型區、精品區,為發展森林生態旅遊探索出一種切實可行的經營和發展模式。
培養和引進人才
森林生態旅遊健康發展的關鍵是人才,是旅遊行業的隊伍素質。因此,人才的引進、培養和提高至關重要。森林生態旅遊涉及林業、旅遊、環保、生物、地理、歷史等眾多學科,要進行科學的規劃和經營管理以及開發高品位、高檔次的森林生態旅遊項目和產品,需要有一批環保、管理、旅遊、服務等方面的人才。要實現優質服務與國際接軌,提高綜合效益就必須有一大批專業技術人員與之相配套,所以在培養專業人才方面應加大力度,在服務配套設施方面提升檔次。 為此要加快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一方面可吸收綜合素質高的專業技術人才壯大隊伍;另一方面可採取「請進來,走出去」、「內外結合,長短結合」的辦法,加強對在崗人員的培訓、輪訓,實行高素質的規范化管理,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服務質量。
推出生態旅遊產品,加強遊客教育
生態旅遊是高層次的旅遊,要求旅遊者有較高的欣賞層次和較強的環境意識。為此,必須加強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並規定旅遊途中的允許操作行為,使其旅遊行為與資源、環境相協調,以有利於環境優化和生物多樣性的發展及文化保護。要貫徹生態意識,開發生態旅遊產品。如餐飲結合本地物產,以地域產品特別是當地的綠色食品為主。住宿設施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具有地方特色,有條件的地方,可就地取材,如建造「樹上旅館」。景區內盡可能限制現代化的交通工具,而以較原始的交通工具為主,如步行,馬車,自行車及利用自然能(風力、水力等)的交通工具,既體現生態旅遊活動的自然特色,又可以避免對生態環境的污染。購物方面提倡購買不影響當地自然的土特產品。按照市場導向原則,開發森林景觀資源,制定森林生態旅遊產品開發戰略,調整森林生態旅遊產品結構,改變觀光旅遊單一產品結構的局面,使森林生態旅遊活動內容多樣化。
綜上所述,有政府的參與扶持,有社會公眾的廣泛支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法制保證,森林生態旅遊業一定會朝著健康的方面持續發展,也一定會受到世界越來越多國家的關注和重視。

⑤ 森林生態旅遊項目和產品怎樣設計

你可以找專業的設計平台做,因為更專業

⑥ 秦皇島開發山區打造北部鄉村游休閑基地是真的嗎

秦皇島依託風景秀麗的山水資源,以祖山和北部新片區為發展重點,以長城文化和田園文化為主題,充分挖掘「長城古韻文化游」「田園風景休閑游」「鄉村生態精品游」和「山林古寺文化游」等特色旅遊資源,圍繞文化體驗開拓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休閑活動項目,發展集游、賞、娛、購、吃、住於一體且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和田園風光的綜合性鄉村游休閑基地。

據悉,今年1月至7月,秦皇島市共接待遊客2411萬人次,旅遊總收入281億元,與去年同比分別增長20%和31%。

⑦ 我國鄉村旅遊開發都有哪些主要模式

1、森林公園模式。對於那些區位條件好,地形多邊,山巒起伏,溪流交錯,森林茂密,景色秀麗,環境優良,氣候舒適,面積較大的森林地段可開發為森林公署使之成為人們回歸自然,休閑、度假、野營、避暑、科考和驚醒森林浴的理想場所。

2、度假區(村)模式。是指在自然風景優美、氣候舒適宜人、生態環境優良的景觀地帶建成的,以滿足旅遊者度假、休閑為主要目的場所。

3、野營地模式。野營是一種戶外遊憩活動,是暫時性離開都市或人口密集的地方,利用帳篷、高架帳篷床、睡袋、汽車旅館、小木屋等在郊外過夜、享受大自然的野趣生態環境提供的保健功能,欣賞優美的自然風光並參與其它休閑娛樂活動的一項旅遊活動項目。森林野營地要求離城市30-160㏎左右,交通比較方便,但必須離開公路干線,具有良好的森林環境,氣候好,空氣潔凈,環境比較幽靜,有水源,避風,面積較森林公園小,但應大於公頃。在靠近水源的地方選擇地勢較平坦或有一些小起伏的地方建設野營地。也有人將野營地建在農荒地、草原、甚至沙漠邊緣。

⑧ 未來農場,鄉村旅遊怎麼樣

1鄉村價值的解讀與重塑
旅遊導向下的鄉村規劃,以發現和重塑鄉村價值為根本出發點,在全面解讀鄉村文化價值、生態價值、產業價值、美學價值的基礎上,尋找和探索鄉村復興的核心戰略與獨特路徑。
文化價值:鄉村中保存的老宅大院與歷史遺址,鄉村中流傳的美麗傳說、鄉村中獨特的手工技藝和傳承手藝的老藝人、鄉村中豐富的農耕文化、飲食文化和民俗活動,都是體現鄉村文化價值的重要載體。
生態價值:鄉村的生態價值在於原生的鄉土自然,由村落中及村落周邊的古樹池塘、水系濕地、田園山林等共同構築的鄉土生態系統。
產業價值:鄉村中出產的有機綠色農產品、林果、茶,製作精美的竹編、草編工藝品等手工藝品,是鄉村產業價值的重要體現,也是鄉村旅遊業發展重要依託資源。
美學價值:和諧有序的鄉土肌理、依法自然的民居格局、與山水和諧的鄉村色彩、精美講究的民居建造工藝,是蘊含著中國傳統生活藝術的鄉村美學空間。

2微創式的鄉村空間整理改造
旅遊導向下的鄉村規劃,一般不採取「大拆大建」鄉村建設模式,而是倡導通過「微創式」的鄉村空間整理與改造,在保留傳統格局與肌理的基礎上,重新構建民居院落空間、文化景觀空間、公共服務空間、休閑遊憩空間等多元化的鄉村空間體系,實現居游共享的鄉村格局再造。
民居院落空間:注重對典型傳統民居的整體保護,同時新民居建設延續傳統民居風格,色彩、建材的選擇與整體村落協調一致;強調閑置民居院落的旅遊化、度假化利用。
文化景觀空間:注重對村落內的宗祠、古井、戲台等傳統文化空間的修復整理,並重新賦予文化景觀與文化活動功能。
公共服務空間:嵌入鄉村肌理之中,服務於旅遊發展的小型公共服務空間,包括停車場、休閑商業區、遊客集散區等。
休閑遊憩空間:依託田園、山地、林場、濕地、河流等自然空間,打造的休閑農場、自然學堂、鄉村營地等具有休閑體驗功能的新型空間。

3尊重傳統,又獨具設計感的產品與體驗轉化
旅遊導向下的鄉村規劃,強調對傳統本真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的同時,也注重通過設計、導入,實現鄉村傳統資源的創意轉化,衍生鄉村民宿、鄉村度假酒店、鄉村藝術沙龍、休閑農場、鄉村營地等多種業態,將傳統村落空間變成一個有趣而時尚的創意聚落。

4旅遊業為核心的鄉村產業全面升級
旅遊導向下的鄉村規劃,注重通過鄉村旅遊發展,聯動傳統農業、漁業、林果業、特色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等鄉村多種產業,一方面,衍生和孵化新型產業業態,促進鄉村產業整體升級;另一方面,通過包裝設計,開發高端創意農產品,提升傳統農產品附加值,增加鄉村產業效益。

5圍繞旅遊服務業的精準扶貧方式構建
旅遊導向下的鄉村旅遊規劃,注重以旅遊開發為切入點,創新扶貧方式,並對不同層次、不同能力的村民群體進行細致研究,制定精準旅遊扶貧策略,發揮鄉村旅遊富民惠民功能。

⑨ 4.0時代鄉村旅遊怎麼搞

1鄉村價值的解讀與重塑
旅遊導向下的鄉村規劃,以發現和重塑鄉村價值為根本出發點,在全面解讀鄉村文化價值、生態價值、產業價值、美學價值的基礎上,尋找和探索鄉村復興的核心戰略與獨特路徑。
文化價值:鄉村中保存的老宅大院與歷史遺址,鄉村中流傳的美麗傳說、鄉村中獨特的手工技藝和傳承手藝的老藝人、鄉村中豐富的農耕文化、飲食文化和民俗活動,都是體現鄉村文化價值的重要載體。
生態價值:鄉村的生態價值在於原生的鄉土自然,由村落中及村落周邊的古樹池塘、水系濕地、田園山林等共同構築的鄉土生態系統。
產業價值:鄉村中出產的有機綠色農產品、林果、茶,製作精美的竹編、草編工藝品等手工藝品,是鄉村產業價值的重要體現,也是鄉村旅遊業發展重要依託資源。
美學價值:和諧有序的鄉土肌理、依法自然的民居格局、與山水和諧的鄉村色彩、精美講究的民居建造工藝,是蘊含著中國傳統生活藝術的鄉村美學空間。

2微創式的鄉村空間整理改造
旅遊導向下的鄉村規劃,一般不採取「大拆大建」鄉村建設模式,而是倡導通過「微創式」的鄉村空間整理與改造,在保留傳統格局與肌理的基礎上,重新構建民居院落空間、文化景觀空間、公共服務空間、休閑遊憩空間等多元化的鄉村空間體系,實現居游共享的鄉村格局再造。
民居院落空間:注重對典型傳統民居的整體保護,同時新民居建設延續傳統民居風格,色彩、建材的選擇與整體村落協調一致;強調閑置民居院落的旅遊化、度假化利用。
文化景觀空間:注重對村落內的宗祠、古井、戲台等傳統文化空間的修復整理,並重新賦予文化景觀與文化活動功能。
公共服務空間:嵌入鄉村肌理之中,服務於旅遊發展的小型公共服務空間,包括停車場、休閑商業區、遊客集散區等。
休閑遊憩空間:依託田園、山地、林場、濕地、河流等自然空間,打造的休閑農場、自然學堂、鄉村營地等具有休閑體驗功能的新型空間。

3尊重傳統,又獨具設計感的產品與體驗轉化
旅遊導向下的鄉村規劃,強調對傳統本真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的同時,也注重通過設計、導入,實現鄉村傳統資源的創意轉化,衍生鄉村民宿、鄉村度假酒店、鄉村藝術沙龍、休閑農場、鄉村營地等多種業態,將傳統村落空間變成一個有趣而時尚的創意聚落。

4旅遊業為核心的鄉村產業全面升級
旅遊導向下的鄉村規劃,注重通過鄉村旅遊發展,聯動傳統農業、漁業、林果業、特色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等鄉村多種產業,一方面,衍生和孵化新型產業業態,促進鄉村產業整體升級;另一方面,通過包裝設計,開發高端創意農產品品牌,提升傳統農產品附加值,增加鄉村產業效益。

5圍繞旅遊服務業的精準扶貧方式構建
旅遊導向下的鄉村旅遊規劃,注重以旅遊開發為切入點,創新扶貧方式,並對不同層次、不同能力的村民群體進行細致研究,制定精準旅遊扶貧策略,發揮鄉村旅遊富民惠民功能。

⑩ 森林生態旅遊畢業設計怎麼選題

旅遊畢業論文選題要求及題目
所選題目只要結合旅遊產業和現象均可,鼓勵根據所掌握資料自擬題目。題目方向及關鍵詞如下:
方向一:旅遊產業
產業發展、假日經濟、鄉村旅遊促進新農村建設、中西部旅遊發展、西部大開發、旅遊信息化、電子商務、區域旅遊合作、南京都市圈、江蘇省休閑產業帶,產業結構優化、網路經濟、旅遊扶貧、銀色(老年)旅遊、自駕車、高爾夫、探險旅遊、紅色旅遊、女性旅遊、旅遊紀念品開發、會展節慶、團隊與散客、旅遊企業品牌創新、人力資源、信息系統、服務質量、產品細分與創新、營銷銷售、禮儀禮貌、職業道德、消費心理、消費者權益保護、旅遊傳媒、出入境旅遊、旅遊服務貿易、體育經濟、行業誠信、旅遊發展史、旅遊經濟與統計、旅遊會計與財務、國際產業交流與合作、旅遊安全與預警、會展節慶、學生旅遊、老年人旅遊、工業旅遊等等;
方向一:郵輪、郵輪產業與郵輪經濟
郵輪發展、郵輪服務、人才培養、郵輪專業建設與發展、郵輪港口、郵輪旅遊目的地、郵輪公司、郵輪安全、郵輪政策、郵輪經濟等等;
方向二:酒店及餐飲企業
產權酒店、分時度假、經濟型酒店、酒店集團、管理藝術與方法、服務質量、員工技能、團隊精神、企業文化、人才培養、員工流失、餐飲服務、會議旅遊、酒店康樂設施等等;
方向三:旅行社與導游
導游管理、導游服務、旅行社管理、網路化、規模化、產業結構、職業素質等等;
方向四:旅遊資源與文化
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宗教文化、生態旅遊、文物古跡、景區開發與建設、民俗旅遊、濕地旅遊、沙漠旅遊、沿海度假旅遊、皇家陵寢資源、森林公園等等;
題目參考格式:
1、XXXX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建議)
2、XXXX的對策研究
3、淺析XXXX
4、試論XXXX
注意:
1、所選題目必須具有分析議論成分,避免出現「導游員應具有的素質和能力」等缺乏分析性的題目,寫成的論文類似教材一樣。
2、題目不宜過大,如「我國旅遊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3、針對特定的企業進行分析時,可以加上副標題「——以XX市XX企業為例」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