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近期行動計劃
Ⅰ 鄉村旅遊發展
元月18日至21日,我就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問題進行了調研。採取參觀現場、個別走訪、召開座談會等形式,與當地基層幹部和農民群眾就新農村建設問題進行了廣泛交流和探討。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當前基層幹部群眾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認識及心態
(一)總體認識。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後,立即引起廣大基層幹部群眾的強烈反響。他們認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提出,既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又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第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實現國家戰略轉軌,推動我國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的歷史抉擇。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在轉軌變型的關鍵時期,黨中央高瞻遠矚,借鑒一些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以及少數國家因戰略調整滯後造成發展緩慢的慘痛教訓,適時地作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部署。這對於構建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長效機制,保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推動我國向城鄉一體化的現代化目標邁進,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第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擴大內需,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現實需要。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一方面,我國工業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已經步入了工業化中期階段,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能力日益增強;另一方面,近些年城鄉差距的拉大,已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障礙。同時,由於農村經濟發展十分緩慢、農村購買力不強,已直接影響到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快速增長。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確立「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必然從根本上解決長期困擾我們的「三農」問題,從根本上打破長期存在的城鄉分割的二元經濟社會結構,從根本上搞活農村市場,從而拉動經濟快速增長、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第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本質要求。樹立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在認識上的重要升華。其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實現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正好從理論和實踐上體現了兩者的本質要求。從理論上講,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反映一定時期農村社會以經濟發展為基礎、以社會全面進步為標志的社會狀態;從實踐上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個系統工程,既包括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方方面面,也體現了城鄉一體的長遠發展目標與近期目標的統一。新農村之「新」,正是體現在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上、體現在建設和諧社會目標上、體現在統籌城鄉發展格局上。總之,廣大農村基層幹部群眾認為,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完全符合農村實際,非常鼓舞人心。他們堅信,隨著城鄉一體化的推進,通過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農民致富、農業發展、農村進步的目標必將實現。
在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解上,基層幹部群眾普遍認為:這次與五十年代提出的「新農村」概念主要有三個不一樣:一是提出的背景不一樣。目前國家已具備了一定的經濟實力,人均GDP過1000美元,總體上進入了「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歷史新階段。就仙桃市而言,2005年,全市總人口148萬,其中農業人口104萬,全市生產總值達153.02億元,其中工業增加值達到38億元,農林牧漁總產值55.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17億元,完全具備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物質基礎。二是內涵不一樣。這次的新農村建設內涵更豐富,內容更全面。五句話,20個字,緊扣科學發展觀的時代命題,包含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政治文明等多方面的內容。三是目標和要求不一樣,這次的目標更明確、更具體。他們認為新農村建設主要體現「五新」上,即:產業發展要形成新格局、農民生活水平要實現新提高、鄉風民俗要倡導新風尚、鄉村面貌要呈現新變化、鄉村治理要健全新機制。
(二)當前的心態。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後,基層幹部群眾是「既喜且憂」。基層幹部喜的是新農村建設使「三農」工作有了新抓手;憂的是縣市以下地方政府的配套建設資金難以落實,擔心重走「普九」的老路,同時擔心政績考核難以過關。基層群眾喜的是農民有了新盼頭,政府會有新舉措,農村會有新變化。沙嘴辦事處杜柳村村民王順軍喜笑顏開地對調研組人員說:新農村建設是「政府出力,群眾受益」。憂的是公益事業要自己掏腰包,農民負擔可能借機反彈。怕的是盲目鋪攤子,搞面子工程,形成新的債務。還有少數農民群眾則存在「急、怨、冷」的心態:一是「急」。期望值過高,恨不得馬上建成新農村,過上城市人的生活;二是「怨」。有的地方群眾看到電視上和周邊村莊發展建設得比自己村好,埋怨本村幹部爭取不到政策資金扶持,沒有找到致富門路;三是「冷」。有的村基礎條件較差,沒有致富門路,群眾對新農村建設漠不關心,冷眼相看。
二、仙桃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工作思路和打算
(一)仙桃市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仙桃市現有國土面積253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4.33萬畝,下轄15個建制鎮、3個市屬街道辦事處、6個農牧漁場、653個行政村、4703個村民小組。全市總人口148萬,其中農業人口104萬,農業戶22.01萬戶,農村勞動力62.67萬人,其中,外出打工勞動力11.5萬人。2005年,全市生產總值達153.02億元,其中農林牧漁總產值55.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17元。全市現有農村職業學校8所,在校生4900人,教職員工487人,2005年共培訓各類職業技術人才1.5萬人,有圖書館1個、鄉鎮文化站18個、影劇院19個、各類文藝演出團體198個;現有鄉鎮衛生院19所、醫務人員359名。現有農村敬老院28所,五保戶4040戶,其中集中供養戶3236戶;應享受最低收入保障人數達到3.1萬人,農村社會化服務組織107個,其中種植業類18個、養殖業類23個、流通業類76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力度大,2005年在全市范圍內實行村委會主任海選,共選村主任653名,農村的「雙代管」率達到100%。
(二)仙桃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情況
1、見事早,行動快。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才短短的3個多月時間,仙桃市就已做到了「四有」,即有專班、有試點、有規劃、有初步成效。五個試點,可以說是鎮鎮有亮點,村村有特色。2005年12月底仙桃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市委書記馬清明任第一組長,市長陳吉學任組長,市發改委、財政、農委、水利、農業、林業、建設、民政、衛生、教育等十多個市直部門為成員單位,辦公室設在市農委。目前市委市政府重點抓了五個鄉鎮的五個試點村,即陳場鎮的園藝場、三伏潭鎮的栗林嘴村、張溝鎮的先鋒村、沙嘴辦事處的杜柳村、彭場鎮的挖溝村。五個鎮中有四個鎮及五個村都制定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詳細規劃。規劃中既有發展目標,又有實施步驟;既有長計劃,又有短安排;既有物質文明建設,又有精神文明建設;既有產業發展規劃,又有生活居住環境的改善;既有點的重點建設,又有以點帶面的輻射帶動。總之,仙桃市認識早,行動早,領導重視程度高,農民參與積極性高,已取得初步成效。
2、典型特色突出,推廣性強。目前仙桃市新農村建設根據「以點帶面、引爆一片」的要求,推出的幾種模式,其規劃藍圖宏偉,產業特色突出,群眾基礎扎實,推進穩步有序,具有較強的推廣價值。
一是張溝鎮先鋒村模式(支部+協會+農戶模式)。先鋒村位於張溝鎮東南一隅,全村9個小組、419戶、1890人、耕地3530畝,過去以種植水稻為主,是一個封閉落後的水鄉。1998年開始發展養鱔業,養鱔面積2500畝。2003年,由村支部發起,正式成立村養鱔協會,全村420多戶養鱔戶全部加入成為會員,協會為會員提供農資采購、養鱔技術、資金融通、市場銷售等社會化服務。目前已形成了「支部+協會+農戶」的模式。這種模式提高了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加快了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進程。2004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曾慶紅視察先鋒村時,予以了高度肯定,並稱其為「支部加協會,農民得實惠」。2005年,先鋒村人均純收入超過6000元,戶平3萬元。村民陳水兵前幾年是貧困戶,早年父母雙亡,留下兩千元外債和一間破瓦房,如今靠養鱔致了富,建起了兩層漂亮歐式樓,用上了太陽能,媳婦也娶進了門。村裡的水、電、路、渠等基礎設施基本配套。通村水泥路已修了3.5公里,有線電視、自來水戶戶通,電話安裝了380戶,擁有手機1200多部。從2004年5月開始的村莊改造建設目前已改造民居250戶,計劃3年內改造完畢。產業的支撐,為建設新農村提供了堅實基礎。他們規劃把鱔魚交易市場輻射到全國和東南亞。現在村裡劃了40多畝地,准備由一個外地老闆投資400多萬建成一個大的多功能的鱔魚交易市場。
二是三伏潭鎮栗林嘴村模式(公司+基地+農戶模式)。栗林嘴村有12個組,3257人,752戶,4463畝耕地,養殖水面1200畝,種植面積3263畝。以前村級債務曾高達68萬多。近幾年該村大力調整農業結構,於2004年底引進朗德鵝深加工企業—盛勝鵝業,形成這種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推動了鵝產業規模化養殖、規范化生產。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2005年三伏潭鎮發展朗德鵝8萬只,養殖戶達200戶,其中養鵝專業戶126戶,為農民增加純收入近100萬元。栗林嘴村農戶養鵝近3萬只,村裡不僅還清了債務,而且每年還有27萬元的純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650元。目前已完成水改任務,全村農民吃上了自來水。有線電視已安裝200多戶。固定電話安裝了585戶,擁有手機272部。修建通村公路2.7公里,不少農戶門前也通了公共汽車,一天有8趟到市區。村裡開展了大規模的「一建三改」,目前已改廁300戶,建沼氣池100口左右,計劃今年內全部完成改建任務。為美化環境,根治血吸蟲病,保障村民的健康,村裡投資對洛家河進行改道建設,長達2.7公里的改道工程完工後,還將對兩岸進行綠化和美化。村衛生室已達標。全村有2835人參加了市衛生局的大病統籌,每人出10元,可享受門診報銷15%、住院報銷兩千元的待遇。全村有50人享受最低收入保障,每人每年200元。為活躍村民的文體生活,下一步村裡打算利用閑置地修建一個長100米、寬30米的娛樂休閑健身廣場。
三是陳場鎮園藝場模式(農場+市場+農戶模式)。陳場鎮園藝場始建於1992年,由原陳場村劃組而治,現轄兩個分場。通過十多年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桔橙和水產優勢不斷鞏固提高,全場現有柑桔、臍橙面積1000畝,精養漁池面積800畝。園藝場是江漢平原果樹種植示範基地,桔橙平均畝產達4000公斤,創產值6000餘元。「陳場蜜桔」被有關部門納入全國無公害食品評選規劃,倍受客商青睞,銷售商主動上門收購,產品供不應求。全場農民人均年收入達5000元。在生產發展、村民生活富裕的基礎上,支部開始謀劃村莊改造、道路硬化、改水改廁、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以及醫療衛生等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目前完成了新農村建設的整體規劃,並在逐步實施。完成了2.5公里的通戶公路建設,有樓房戶達80%。村容整潔,村民對新農村建設充滿信心。
四是沙嘴辦事處杜柳村模式(項目+業主+農戶(農家樂)模式)。這種模式是以農家樂項目為載體,吸引外來業主投資創業,帶動當地農民共同致富。杜柳村位於沙嘴辦事處西部,仙桃城區宜黃高速公路出入口處,是仙桃城區南大門。地理位置優越,基礎設施較好,村民住房規劃有序,村級道路四通八達,且全是水泥路面,給排水設施齊全,有「仙桃臉面」之稱。2005年底,仙桃市委市政府在學習借鑒成都、長沙城郊「農家樂」的基礎上,決定在杜柳村發展該項目。杜柳農家樂園依託「兩近」(離城區近,離高速公路出入口近)的區位優勢,利用庭院、堰塘、苗圃、菜地等自然資源和鄉村文化資源優勢,吸引消費者,為消費者提供觀光、娛樂、運動、住宿、餐飲、購物等服務。改造後的民居參與農家樂園的經營活動,採取自營和租賃經營相結合的辦法,農民既可以家庭為單位經營,也可依託宅基地的區位優勢,將房屋租賃經營。據預測,杜柳農家樂首期工程完工後,年接待能力可達150萬人次,解決富餘勞動力1000多人就業,戶平可增收1萬元。二期工程完工後,年接待能力可突破300萬人次,旅遊收入可達6000多萬元,戶平增收5萬元。「農家樂」作為一種新型的產業形態,己在全國各地逐步興起,特別是在城鄉結合部,更呈興旺繁榮之勢。「農家樂」的興起,既為城裡人找到了休閑娛樂、回歸自然的好去處,又可為村民增加收入,使農民融入城市的新生活;既可改善農村生活居住環境,又可提高農民文明程度。
3、思路清晰,措施可行。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第一年。仙桃市將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要求,把新農村建設作為「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堅持「四個一起抓」,即堅持完善基礎設施與發展特色農業一起抓、整體規劃與試點先行一起抓、村莊改造與提高農民素質一起抓,積極爭取上級政策扶持與調動群眾積極性一起抓,力求在新農村建設方面邁出堅實的步伐。重點是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培育特色產業,壯大板塊經濟。具體來講就是抓好「六個一」:一條魚、一頭豬、一隻雞、一棚鴨、一隻鵝、一棵樹,即以張溝為核心區,建設網箱養鱔特色園區;以鄭場、毛嘴為中心,建設科技型養豬示範核心區;以郭河、陳場、等地為重點,建設家禽養殖產業帶;以三伏潭、楊林尾、沙原為重點發展養鵝專業戶;以沙嘴辦事處等城郊區為重點發展「農家樂」和花木板塊建設。二是壯大龍頭企業。全力支持金威麥芽、外婆家水產、萬荷堂蓮業等龍頭企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三是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新農村的突破口來抓。大力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向農村延伸,重點抓好張溝先鋒村、沙嘴杜柳村、三伏潭雷家垸、陳場園藝場等4個核心區改造試點。四是廣泛開展科技下鄉活動,提高農民科技素質。五是繼續落實「一免」「三補」政策,確保農民負擔不反彈。
三、當前影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制約因素
總的看,仙桃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了較好的群眾基礎、物質基礎、實踐基礎。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制約因素。
(一)認識上的制約。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還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比如,有的認為建新農村就是蓋新樓房,建新農村就是修新馬路,忽視了全面發展,忽視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還有的認為建新農村,是中央提出來的,我們這里經濟困難,群眾溫飽勉強解決,沒有能力建設新農村,應該由上面拿錢解決,忽視了新農村建設要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還有的認為建新農村,就要馬上將現有的自然村落拆遷,進行統一建設,忽視了新農村建設要立足各地實際,循序漸進,不能急躁冒進。
(二)資金上的制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然需要大量的投入,尤其是資金的投入。但從調查的情況分析,資金上的短缺將嚴重製約新農村建設。一是村級債務嚴重,化解難。仙桃653個村中,負債的村就有573個,到2005年底止,累計負債3.6億元,其中負債200萬元以上的村34個、100萬元以上的村177個。二是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來源有限。據測算,仙桃市村平「一事一議」籌資僅為2.3萬元,遠遠不能滿足農村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對資金的需要。如結合新農村建設,仙桃市計劃2006年完成通村公路200公里,按每公里25萬元左右概算,需投資5500萬元左右,國家政策性補助、地方政府投入和社會資金投入只能解決2500萬元,資金缺口3000萬元。三是地方配套的壓力大。2006年仙桃市落實中央、省相關扶持政策,配套資金總額比2005年增加近6700萬元,遠遠超過了市財政每年增長的可用財力。由於財力有限,部分支持新農村建設的好政策很有可能因為拿不出配套建設資金而無法實施,進而影響整個新農村建設的進度。
(三)體制上的制約。分割的城鄉二元經濟社會結構,致使農村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農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仍處於空白,這些都將嚴重製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尤其是農村的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等制度的缺位,直接影響農民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熱情。
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對策與建議
通過這次調研,我們認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認識是前提,規劃是龍頭,產業是支撐,投入是基礎,制度是保障,農民是主體,領導是關鍵。現根據我們調查的情況,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一)加強領導,發動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切實加強領導。各級都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建議將農村小康建設領導小組歸並到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具體制定新農村建設的規劃、協調各部門的力量、組織推進實施新農村建設。要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仙桃市的幾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的實踐說明,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尤其是村支部書記作用的發揮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因此,要選好、配強農村支部書記,並充分發揮好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要放手發動群眾,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群眾的意願,鼓勵群眾勇於創新,積極改革,大膽實踐,調動他們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要加強教育引導,進一步提高廣大農村幹部群眾對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艱巨性、長期性的認識,防止出現片面性、盲目性和急躁情緒。
(二)制定標准,科學規劃。中央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內涵相當豐富,對全國各地具有普遍指導意義。我省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必須結合湖北的實際,制定相應的實施標准。從某種意義上講,全面小康的目標基本體現了中央對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建議省委、省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在全面小康建設的實踐基礎上進一步補充完善,盡快制定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階段性標准。在此基礎上,根據農村人口變動、土地整理、生產生活發展、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小城鎮建設等實際進行科學規劃。制定規劃時應重點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則,要求各地依據當地實際,突出產業特色,以主導產業的壯大,帶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二是堅持城鄉聯動、統籌發展的原則。要按照「立足農村抓農村、跳出農村抓農村」的思路,把城市發展與農村建設結合起來進行謀劃。正確處理好新農村建設與小城鎮建設的關系,將新農村建設與「百鎮千村」計劃相結合;正確處理好新農村建設與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關系,將新農村建設與「陽光工程」相結合;正確處理好新農村建設與縣域經濟發展的關系,將新農村建設目標與縣域經濟發展目標相結合。尤其要注意將農村區域調整中心城鎮建設、工業園區建設、以及水利、電力、交通通信、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統籌起來進行規劃,這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堅持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的原則。一方面要充分體現當地政府「主政一方、造福一方」的工作思路,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尊重農民的意願,調動農民的積極性、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防止單獨的政府行為、幹部行為。四是要堅持分類指導、循序漸進的原則。新農村建設,既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個延及子孫的持久工程,決不能單兵突進,急於求成;要將農村的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等結合在一起統籌規劃、分階段規劃,循序漸進地實施。
(三)重點突破,試點先行。針對我省實際,當前要抓好以下五個「突破口」,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是要以產業扶持為突破口。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根本,離開了發展,新農村建設就成為無源之水。因此,要因地制宜,進行產業扶持,以保證新農村建設穩步、持續推進。二是要以「一建三改」為突破口。建沼氣池,改水、改廁,改圈,是農村實現循環經濟、改善村容環境、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途徑。三是要以提升農民素質為突破口。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力量是農民,要加強對農民綜合素質的培訓,培養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型農民。四是要以化解農村債務為突破口。村級債務是推進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攔路虎。必須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進行化解。五是要以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圍繞改善農村生產和農民生活條件,實施「村村通」等為契機,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加強農村文化衛生體育等設施建設。同時,要採取典型引路,整體推進的辦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要依據平原湖區、丘陵、山區;城郊、偏遠鄉村;經濟相對發達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等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特點,分別選擇不同的典型,進行重點扶持,總結經驗後,在全省推廣。
(四)完善政策,優化環境。溫總理在最近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財政性建設資金要向農村傾斜,要下決心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特別是調整國家建設資金的投向和結構,由以城市建設為主向更多地支持農村建設轉變。這是今後幾年經濟工作上的一個大動作,一個戰略性舉措」。這充分表明中央對新農村建設的高度重視。從我們在仙桃市調查的情況看,他們要求中央和省兩級要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一是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的扶持力度。要求中央和省兩級財政增加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資金,重點扶持一批主導產業、龍頭企業和名牌產品的發展壯大。要通過創新信貸擔保手段和擔保辦法,切實解決龍頭企業收購農產品資金不足的問題。要建立有利於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信貸、財稅和登記等制度。出台相關政策,扶持農產品精深加工業的發展。二是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扶持。要求國家加大對中部地區「村村通」公路的扶持力度,將現在每公里補助7萬元,提高到每公里補助10萬元;同時要加大對中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的投入。三是加大對鄉村人居環境治理方面的投入。重點加大對農村「一建三改」的扶持力度,要求國家在減少「一建三改」項目的審批環節、提高審批效率的同時,加大對我省的資金扶持力度,將戶用沼氣池的補助標准由現在的1000元,提高到1500元。四是加大對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的扶持力度。要加快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加大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力度;加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國家要求在2008年全面推進新型合作醫療,希望中央支持我省提前完成全面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目標;要深化農村文化體制改革,將我省開展的基層組織陣地建設與村級文化室的建設一並進行,讓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益;五是加快探索農村保障體系建設的步伐。在農村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等方面盡快試點,積累經驗 ,逐步推廣。建議國家盡快實施農村保障體系試點,並將我省列入農村保障體系試點省份。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社會的事業,需要動員各方面力量廣泛參與。要建立全社會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激勵機制,引導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各界人士對鄉村進行結對幫扶。要加強輿論宣傳,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良好環境和氛圍。
Ⅱ 湖北省多少個村進入 國家旅遊局鄉村旅遊扶貧工程行動方案
2016年8月11日,《關於印發鄉村旅遊扶貧工程行動方案的通知》(旅發〔2016〕121號)
1798個村
Ⅲ 發展鄉村旅遊的對策有哪些
我國鄉村地域遼闊,自然類型多樣,有歷史悠久的農耕文化、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隨著農村交通條件和生活基本設施的改善,以及城市居民消費觀念的轉變,我們相信鄉村旅遊發展前景廣闊。但目前國內鄉村旅遊開發仍存在著重現代元素輕傳統元素、重經濟效益輕社會效益、重規范標准輕特色個性、重縱向管理輕橫向聯合等誤區。為此,我們需要從發展戰略高度作更多的思考,提出發展鄉村旅遊的對策。
1、 政府重視,加大投入,把發展鄉村旅遊作為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和解決「三農」問題的戰略措施
縱觀國際鄉村旅遊發展得比較好的國家,各級政府都對鄉村旅遊發展給予了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因此,發展鄉村旅遊首先需要政府從戰略上思考有關問題,有條件的地區要聯合有關部門,成立鄉村旅遊工作領導小組,把發展鄉村旅遊與農業產業化結合起來,把發展鄉村旅遊與實施農村扶貧結合起來,把發展鄉村旅遊與推進小村鎮建設結合起來,把發展鄉村旅遊與發展其他旅遊結合起來,把發展鄉村旅遊與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結合起來。具體來說,有三點:一是要針對不同的地區制定不同的扶持政策,著力改善農村的交通條件和基礎設施,同時限制對農村地區經濟乘數效應低的產品如城裡人的第二居所等,以讓鄉村旅遊真正成為多數人受益,而不是少數人受益的行動。二是頒布一些管理辦法和標准,以促進鄉村旅遊的持續發展,如《鄉村旅遊促進計劃》、《鄉村環境保護條例》以及符合當地風格的建築和維護的最低標准等。三是搭建城市和鄉村結對子的平台,加強部門服務,給鄉村旅遊經營者更多的指導和幫助,促進城鄉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2、 統籌規劃,突出特色,少開發、多利用,確保鄉村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由於我國鄉村旅遊仍處於起步階段,加之各地區經濟基礎和市場條件很不平衡,因此發展鄉村旅遊要統籌規劃,因地制宜,不宜全面開花,可優先選擇旅遊資源質量高、交通進入條件好、靠近旅遊熱點和經濟大都市的鄉村加速發展。由於旅遊發展永遠有階段性的局限,以及鄉村資源的基礎比較薄弱,所以發展鄉村旅遊要少開發、多利用。尤其是對於那些經濟欠發達地區而言,一定要整體規劃謀發展,先因陋就簡,整合資源,避免盲目開發建設。
3、 成立中國鄉村旅遊協會,實施聯合營銷,打造鄉村旅遊品牌
在法國、西班牙、愛爾蘭、澳大利亞、紐西蘭等鄉村旅遊發達國家,國家、地區(省)、市(縣)、鄉鎮都成立有鄉村旅遊協會,其主要職能是制定標准和進行質量評估、通過網路開展聯合推廣和人員培訓等工作。這條經驗值得我國借鑒和推廣,因為鄉村旅遊個體的實力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我國應加快成立各級鄉村旅遊協會,建立規范統一的鄉村旅遊網,以推進鄉村旅遊縱向和橫向的聯合,共同塑造鄉村旅遊整體形象,打造鄉村旅遊品牌。
另外,目前我國對鄉村旅遊的普遍認識是價廉物美,其實,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鄉村旅遊並不是一種低價旅遊,鄉村旅遊者也不是廉價的旅遊者,他們在鄉村的花費往往比城市觀光還要高,因為他們所要尋求的是一種不同於城市的生活方式,這是他們在其它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所以發展鄉村旅遊也要轉變觀念,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和品牌意識,要知道,那種低檔次低價格的發展模式是不可能長久的。
4、 加強培訓,不斷提高鄉村旅遊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專業研究不深入,專業化人才缺乏是導致目前我國鄉村旅遊發展問題眾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培訓應成為鄉村旅遊發展中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只有大力加強培訓,全面提升從業人員素質才能確保我國鄉村旅遊的持續、健康發展。銘智旅遊對旅遊人次進行全方位的專業培訓。培訓可以採取理論講解與案例討論相結合、課堂學習與實地考察相結合、東部經驗與西部實情相結合、國際與國內相結合的學習形式展開。
Ⅳ 雲南省鄉村旅遊扶貧工程行動方案,雲南省有哪些村
Ⅳ 國外農家生態旅遊發展有什麼有效措施
國外的農家生態旅遊,在短時間內能夠得到高速的發展,其中相當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於,各個發達國家都意識到農家生態旅遊的重要性,相關部門制定了一系列有利於農家生態旅遊發展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1)政府對農家生態旅遊的干涉,制定相關政策有效輔助政策。國外農家生態旅遊出現後很長一段時間,由於對鄉村地區旅遊、研究計劃、政府政策和行動缺乏關注,農家生態旅遊業發展制度和相關政策工具都較為缺乏。直到近幾年,政府逐漸對農家生態旅遊有了最直接的關注,並通過開發政策、土地和水資源管理計劃、提供人力和財力管理三種方式干涉鄉村的旅遊業發展。如,德國在1919年就制定了《市民農園法》,確立了市民農園的模式,並於1983年進行了修訂。法國在1941年首次制定了《工人農園法》,在1946年做了修訂;1952年又制定了《家庭農園法》,在1976年進行修訂並一直沿用至今。日本政府對鄉村「民宿」的發展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財力,希望通過「民宿」的發展帶動鄉村的經濟,振興農業。
(2)農家生態旅遊參與區域結構調整。為了解決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歐盟對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1975年設置「歐洲區域發展基金」;1992年與Maostricht簽署的自主協議中第一次正式引入旅遊業;1999年「單一市場和經濟與貨幣聯盟」成立,並將推動滯後地區的發展和結構調整、轉變受產業滑坡影響較大地區的格局、減輕鄉村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苦難、推動人口密度較低地區的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作為四項重點工作,其中農家生態旅遊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3)農家生態旅遊與鄉村社區的調整。1991年,美國國家旅遊局的調查表明,60%的州正在大力發展鄉村旅遊,50個州中有30個有具體的目標和發展計劃,70%以上的美國居民參與了鄉村旅遊。1993年,英國每天接待鄉村旅遊者的人數為90000人,有84%的人每年至少進行一次鄉村旅遊。農家生態旅遊正在全世界范圍內升溫,成為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受到人們的關注,其中最重要的發展趨勢就是旅遊從風景名勝區滲透到各種鄉村區域,深入小村鎮,變得更加鄉村化。然而,農家生態旅遊的廣泛化並不意味著所有的人都平等地享有參與的機會和權利。以英國為例,約有25%的英國人經常到鄉村參與鄉村旅遊,50%的人偶爾在假日去鄉村度假,剩下的25%的人根本沒到過鄉村旅遊。沒去過的人很可能是因為不具備私人交通工具,而居住地附近又沒有農家生態旅遊的村莊。在農家生態旅遊與社區發展的關系中,人們逐步意識到如果鄉村旅遊政策是以提高鄉村居民生活質量為目標,那麼就更應該關注在公共政策中統一社會經濟目標,合理地制定各個利益相關群體的分配機制和分配辦法。
(4)農家生態旅遊的統一合作。在美國西部,聯邦土地是重要的旅遊與遊憩資源。1992年,美國土地管理局、魚類與野生動物管理局、國家森林公園中心、森林委員會、國防部、美國旅行與旅遊管理局的「備忘錄」(MOU)形成了地方、區域、州政府在推進聯邦土地發展旅遊業中共同合作的框架。1993年亞利桑那州共同簽署了聯邦理解備忘錄,包括了所有州聯邦機構的代表、亞利桑那州旅遊局、競賽與魚類管理局、州公園、土地、商業、交通、美國農業部、土壤保護委員會、印第安人事物管理局等多個部門。「鄉村旅遊發展計劃宣言」稱共同的目標是喚醒國內和國際公眾在聯邦土地上開發旅遊的意識,通過營銷鄉村旅遊機會,重點支撐鄉村社區的發展,在環境敏感的地區以獨特的方式取得經濟、教育和游樂等方面的利益。亞利桑那州旅遊促進委員會正在執行州鄉村旅遊發展計劃,通過統一機構支持鄉村社區發展旅遊。美國農業部運用該計劃作為農業部「經濟轉型中非常重要」的政策保障。
芬蘭在1995年成立了鄉村政策委員會,包括了從政府部門到非政府機構的所有部門,委員會的工作任務包括協調鄉村發展尺度,推進鄉村資源的有效配置。委員會為了促進鄉村的農家生態旅遊發展,在其下設立了鄉村旅遊主題工作小組。工作小組的任務主要有:制定鄉村旅遊發展戰略和合作行動計劃;收集、分析區域層面上的鄉村旅遊發展項目的統計資料;制定鄉村旅遊的國家產品開發和發展規劃;在國家鄉村計劃中編輯和收集歐盟發展計劃;促進國內和國際鄉村旅遊市場的合作並促進形成鄉村旅遊的出口市場;與發展中國家農家生態旅遊交流學習;為鄉村旅遊發展提出建議、主動解決影響鄉村旅遊的問題。
Ⅵ 鄉村旅遊景區在規劃中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視場地特殊性有所差別,但一般而言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項目背景研究
2、項目發展戰略選擇及主題定位
3、重點項目體系(景區內的幾大引擎項目、品牌項目等)
4、產品體系規劃(食住行游購娛)
5、產業層面的規劃(產業要素、旅遊+農業、旅遊+鄉村手工藝等)
6、內部交通游線組織(風景道、驛站等)
7、營銷規劃(營銷口號、營銷策略、營銷活動)
8、實施保障計劃(項目建設分期、行動計劃等)
Ⅶ 「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提到鄉村旅遊有哪些
「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是未來五年我國旅遊業發展的行動綱領和基本遵循。勇先創景專發現屬,「十三五」期間,在我國旅遊業實現的四大目標中,鄉村旅遊放在了推動發展八項之一,與精品景區、紅色旅遊等並列其中。而在優化空間布局時,古村落旅遊目的地和民俗風情旅遊目的地也列在推進八大類特色旅遊目的地的建設之內。從中可以體味國家對鄉村旅遊的重點關注。提到鄉村旅遊的主要有:1. 實施鄉村旅遊後備箱工程,推進農副土特產品通過旅遊渠道銷售,增加農民收入;2. 實施鄉村旅遊創客行動計劃,推出一批鄉村旅遊創客基地和以鄉情教育為特色的研學旅行示範基地;3. 開發連接旅遊景區、運動基地、特色小鎮的低空旅遊線路,等等。
Ⅷ 世界級鄉村旅遊目的地是怎樣煉成的
世界級鄉村旅遊目的地是怎樣煉成的
林語堂曾說,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國的鄉村。說起英國鄉村,那可真是太多了!!!經常有人說英國除了倫敦全是村......然而,在這眾多的鄉村之間,有個村不僅脫穎而出,還被譽為「英國最美村落」,這個村子就是科茨沃爾德。
科茨沃爾德地屬英格蘭,位於斯坦福德鎮 (莎士比亞之鄉)的南面。作為英格蘭和威爾士最大的傑出自然風景區(2011年官方面積增加到2038平方公里),科茨沃爾德地區覆蓋六個郡兩百多個古典村莊、小鎮。
科茨沃爾德僅有200萬居民,每年卻有超過2600萬遊客到訪,並創造了超過40億英鎊的經濟收入。擁有1070家旅遊企業,占傑出自然風景區總企業數的11.3%。旅遊從業人員6720人,占傑出自然風景區就業總人數的12.3%,超過了同年英國旅遊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9.4%的比例。
在遊客滿意度方面,科茨沃爾德在度假與文化體驗方面高於英國平均水平,但由於村落分布較散,在可達性和區域交通方面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科茨沃爾德,自然天成於數百年前,「童顏常駐」於工業革命帶來的快速城市化中,經久不衰於城市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將靈魂安放於鄉村的英國人,是如何創造出這個世界級的鄉村旅遊目的地?
將可持續發展作為第一戰略
科茨沃爾德地區的旅遊管理權在2013年從格洛斯特郡縣官方機構轉交給當地聯盟組織LEP。LEP是一個由科茨沃爾德地區所在的郡、村鎮政府任命的管理團隊(約37名成員)和300名付費會員(自願協管員)組成的、經國會批准成立的組織。該組織成立後便簽署了《可持續旅遊發展協議》,致力於推動科茨沃爾德地區的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協調當地居民、旅遊企業及多方利益主體的關系,制定和推動科茨沃爾德地區作為傑出自然風景區的發展戰略與行動。
如組織「可持續旅遊倡議會」,號召旅遊企業和當地居民樹立歷史使命感;對綠色旅遊企業實施分級培育與獎勵措施、推出綠色周末「可持續旅遊卡」、建設多類型慢行游線等。他們堅定的認為「一個高質量的自然與人文環境」是旅遊經濟發展的根基。
平台戰略推動多利益主體協調共融
為了避免造成重復勞動和資源的無效利用,由LEP牽頭推動「共塑未來」平台合夥戰略。公共和私營部門組織、旅遊企業和當地社區團體通力合作,共同謀劃和推動科茨沃爾德旅遊未來的發展。同時,組織利用獲得的外部融資、國家營銷活動支持、平台合夥機制為旅遊企業提供資金、客源、管理等多方支持。
把遊客體驗放在第一
科茨沃爾德地區的旅遊主管機構在其旅遊發展行動計劃中提出高度重視遊客體驗的理念,認為遊客體驗越好,其推薦和重遊的可能性就越大。他們將通過創新產品價值,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和難忘的旅行體驗來確保其旅遊市場份額的提升。
近年來,隨著該地區知名度的不斷攀升,遊客量急劇增長,科茨沃爾德熱點村落也曾出現國內景區人擠人、道路擁堵的景象,遊客與當地居民間的矛盾與抱怨也相繼產生。鑒於此,管理機構提出了把「遊客體驗放在第一「的發展理念,通過開拓非熱點區域的多樣性景點(如農場公園、徒步中心、騎術學校、大篷車公園)、開發多層次的徒步與騎行道路體系、豐富的娛樂活動(水上運動、熱氣球、滑翔、高爾夫、騎馬)等,實現度假遊客與觀光遊客的疏散、分流和延長度假遊客的停留時間。
高度重視節慶活動
活動和節日是促進當地文化傳承和弘揚的一個好途徑,既促進當地人民增收又能幫助創造全年全季目的地和提升地區品牌形象。科茨沃爾德制定了全年不同時期的大量節慶活動。如滾乳酪節、國際紡織節、馬球節、馬術比賽、音樂節、藝術節、綿羊賽跑節、庭院節等豐富多彩的、適合大眾遊客廣泛參與的趣味節慶。相比之下,我們國內的大部分節慶都過於官方,缺乏民眾參與性。
注重生活方式培育
不斷強化、培育當地居民和外來遊客的「綠色生活」理念。如鼓勵居民和遊客使用綠色能源、回歸鄉土生活本質,推廣當地綠色食品、建設可再生能源社區等。
綠草如茵的平原,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蜿蜒流淌的清泉,時隱時現的叢林綠籬,用花草精心裝飾的鄉間小屋……在太陽即將升起的薄霧中,願我們早些跨過起伏的山丘,走出矯情的鄉愁、走向中國鄉村真實美好的明天…….
Ⅸ 如何把握十三五發展鄉村旅遊業重大機遇
「十三五規劃」是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後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意義重大。旅遊產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成為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新增長點,即穩增長的重要引擎,調結構的重要突破口,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十三五規劃」重點在於改革和創新,亮點很多,比如互聯網+、精準扶貧、一帶一路等都對旅遊發展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十三五」規劃亮點:實施網路強國戰略,實施「互聯網+ 」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 戰略。
旅遊解讀:在旅遊方面,這次十三五規劃強調了大數據與互聯網,預示著「互聯網+文化」將成為我國在「十三五」階段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會為線上線下文化旅遊帶來了廣闊的發展機會。
「十三五」規劃亮點: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分類扶持貧困家庭,探索對貧困人口實行資產收益扶持制度。
旅遊解讀:國務院辦公廳2015年8月11日印發的《關於進一步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將扶持6000個旅遊扶貧重點村開展鄉村旅遊,實現每個重點鄉村旅遊年經營收入達到100萬元,力爭到2020年實現全國每年通過鄉村旅遊帶動200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十三五」規劃亮點: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推進同有關國家和地區多領域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
旅遊解讀:從市場上分析,關於一帶一路的戰略, 「十三五」時期多項舉措有望落實,構築了全球統一的大市場。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將帶動文化的進一步交流、旅遊業進一步雙向發展,有助於東西部經濟平衡發展。
「十三五」規劃亮點: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旅遊解讀:今年上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旅遊局下發通知,要求各省開展生態旅遊調研工作,標志國家正式啟動「十三五」生態旅遊發展規劃編制。通知要求各省對各自的生態旅遊資源進行全面摸底,對目前的生態旅遊發展情況進行綜合評估,梳理出需要國家層面統籌支持的事項,提出「十三五」期間擬打造的重點旅遊線路、生態旅遊區設想和全省生態旅遊發展的總體布局、生態旅遊方面人才發展計劃、旅遊者教育培訓體系和解說服務系統方案等。待規劃編制完成,國家將安排資金專項支持生態旅遊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可以預見,在未來五年,生態旅遊將大放異彩。
趨勢:未來旅遊業的發展方向
1、中西部地區旅遊基礎持續改善,旅遊投資潛力逐漸顯現
根據《2014年中國旅遊業投資報告》,盡管2014年東部地區仍然以4056億元的投資,繼續穩居東中西部投資規模之首。但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旅遊投資增速分別達到77.8%、62.9%,遠超東部地區21.3%的增速。隨著國家對中西部旅遊重視的不斷加強,「十三五」期間中西部旅遊投資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投資潛力逐漸顯現。
2、旅遊參與主體逐漸多元,民營資本成為主體
近年來國際資本、國內民營資本紛紛加大旅遊投資力度。根據《2014年中國旅遊業投資報告》,全國旅遊投資呈現民營資本為主,政府、國企和外商投資為輔的多元化投資格局。其中民營和外商資本投資重點在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投資方向集中在休閑度假類旅遊產品;政府和國有企業對西部地區旅遊投入的比重最高,投資重點集中在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項目,以及景區提升改造等觀光類項目。
3、融合成為旅遊業發展常態,鄉村旅遊作為眾多國家戰略交匯點,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隨著我國旅遊產業快速發展,旅遊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不斷向縱深發展。旅遊與農業現代化、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和城鎮化等相結合,既拓展了旅遊發展空間,又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發展。而旅遊與農業現代化相結合的鄉村旅遊,作為解決「三農」問題最直接而有效的途徑,在《關於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國民旅遊休閑綱要(2013-2020年)》、《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等多個國家政策文件中被涉及,成為眾多國家戰略的交匯點,迎來重大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