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鄉旅遊 » 鄉村旅遊重復建設

鄉村旅遊重復建設

發布時間: 2021-03-03 05:15:22

A. 如何堅持旅遊景區、旅遊產品的鄉村性

一、建立鄉村旅遊產業賴以生存的政策環境。
1.要從產業政策、稅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營造有利於鄉村旅遊發展的外部條件, 鄉村旅遊的農業性質完全可以充分利用上述農業產業政策、農業稅收政策、農業金融政策的優 惠,引導扶持當地農民深度參與生態旅遊項目開發;
2.要吸引發達企業、發達地區企業、甚至外資企業開辦生態旅遊實體;
3.對現有的鄉村旅遊項目,要減輕經營者的負擔,取消一切不合理的收費,營造法制化的有序的經營環境;
4.應當將鄉村旅遊納入當地整體旅遊規劃和管理的范疇,加強分類指導。通過整體旅遊規劃的制訂,把鄉村旅遊的發展納入到科學化、規范化的框架下,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能夠大大提高投資的效率。
5.必須發揮依靠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避免政府在其中大包大攬,要充分調動市場各主體的積極性,使鄉村旅遊在經營上更加靈活多樣,在機制上更加充滿活力,在服務上更加貼近市場需求。
二、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兼顧生態、人文、經濟、社會發展等多方面的效益。
從事鄉村旅遊的開發和經營:
1.要正確處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關系,按照均衡兼顧的原則,對開發和經營行為進行規范,努力形成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互相促進的良性發展格局。
2.正確處理旅遊開發與耕地保護的關系,優先發展不佔或少佔耕地的休閑農業項目,要在節約、集約上下工夫,要充分利用我市現代農業園區、現代設施農業示範區等集中型農業園區開發農業旅遊項目,利用大型設施農業發展休閑旅遊農業。努力走出一條既促進鄉村旅遊發展,又節約資源的發展道路。
3.要正確處理農民主體與社會參與的關系,堅持以農為本、農民主體的基本原則,建立健全保護農民利益的機制體制。突出農民主體地位,拓寬社會參與、支持的途徑和方式,培育或者引進新型農民群體,引導人才、資金、土地等要素流向休閑農業,實現鄉村旅遊上水平、上層次、上規模和可持續發展。

B. 現階段農家生態旅遊存在哪些不足之處

(1)對農家生態旅遊的內涵認識不足。許多經營者誤以為農家旅遊就是到農村觀光,因而不珍惜寶貴的自然資源和農村特色,大興土木,甚至變更土地用途,建園造景。開發經營者過分重視了經濟發展,忽視了文化層面,開發前缺少可行性研究和合理的規劃,造成鄉村旅遊地逐漸城鎮化,不重視對農村文化內涵的深入挖掘,使農村特色大打折扣。

(2)開發模式單一,缺乏特色。經營者對農家生態旅遊的理解過於狹隘。部分的農家生態旅遊只是以餐飲為主,大多數遊客只進行玩牌、卡拉OK、聊天等,缺乏體驗、休閑項目;還有部分農家生態旅遊僅僅停留在觀光、採摘和垂釣等項目上,以滿足遊客的物質需求為主,缺乏精神需求和氛圍。這些都沒有體現出農家生態旅遊的內涵。

(3)缺乏科學合理的農家生態旅遊發展規劃(盲目開發)。一些地方在發展農家生態旅遊時,沒有將農村旅遊資源的開發納入區域旅遊開發的大系統,進行統籌安排,全面規劃。而是任由經營者進行盲目的投資與開發,個別地方甚至出現了遍地開花和重復建設的現象,導致資源開發的形式單一、水平不高、檔次低下、特色不強,從而缺乏對客源市場的吸引力,難以形成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

(4)基礎設施不健全,衛生條件差。部分農村的建設基本上停留在自然的狀態,缺乏統一規劃和要求,因此街道、道路標識牌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導致旅遊者在有些地區因看不到路標而找不到目的地,也有些地方駕車行走艱難。其次,鄉村的客房衛生條件差,尤其是廚房和廁所的衛生條件與國家標准相差甚遠。

(5)快速發展與環境保護不同步。在利益面前,經營者往往忽視了旅遊業對資源與環境造成的惡性破壞,忽視了對資源與環境的保護。農家生態旅遊的快速發展帶來了較大的污染源,又加上環保措施不健全,區域環境問題日趨嚴重。

(6)管理人才欠缺。農家生態旅遊接待點的管理隊伍水平參差不齊,缺乏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和經營人才,一般從業人員也因為缺乏培訓而服務不規范、不到位,標准不統一,相關部門對行業的管理指導還沒有完全到位。

(7)開發深度不夠。目前,農家生態旅遊產品普遍偏重外部條件的建設,從而忽視對農家樂村野文化內涵的挖掘,導致了「農」韻和「野」味不足。

C. 鄉村旅遊規劃編制的要求有哪些

鄉村旅遊規劃編制要以國家和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為依據,以旅遊業發展方針專、政策及法規為屬基礎,與鄉村的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相適應,與其他相關規劃相協調;根據國民經濟形勢,對上述規劃提出改進的要求。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鄉村旅遊規劃編制的要求如下:
1. 鄉村旅遊規劃編制要堅持以旅遊市場為導向,以旅遊資源為基礎,以旅遊產品為主體,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方針。
2. 鄉村旅遊規劃編制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區域協同,強調空間一體化發展,避免近距離不合理重復建設,加強對旅遊資源的保護,減少對旅遊資源的浪費。
3. 鄉村旅遊規劃編制鼓勵採用先進方法和技術。編制過程中應當進行多方案的比較,並徵求各有關行政管理部門的意見,尤其是當地居民的意見。
4. 鄉村旅遊規劃編制工作所採用的勘察、測量方法與圖件、資料,要符合相關國家標准和技術規范。
5. 鄉村旅遊規劃技術指標,應當適應旅遊業發展的長遠需要,具有適度超前性。
6. 鄉村旅遊規劃編制人員應有比較廣泛的專業構成,如旅遊、經濟、資源、環境、城市規劃、建築等方面。

D. 鄉村旅遊的相關研究

古村鎮旅遊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包括其未來可能出現的一些弊端,其根源在於以下幾個未解難題。限於篇幅,本文無法對其一一深入分析,謹此提出,供有識者思考。
1、保護對象、保護資金與保護機制
(1)民居建築的保護
古建築是古村鎮價值的突出表現,也是重要的保護對象。古村鎮中大部分古民居都屬於私人財產:宏村全村134幢古民居中126幢都是村民的私人財產;周庄古鎮內商鋪中公有的(集體所有)占總房產的40%左右,私有的佔60%左右,住宅中公有的(集體所有)占總房產的30%左右,私有的占總房產的70%左右。眾所周知,古建的維修、養護費用頗高,而擁有產權的居民往往缺乏充足的資金和動力來保護、維修這些古建築,各級政府的保護資金數量和發放范圍、方式極其有限(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對對私有文物建築的修繕原則上不安排財政經費補助,各級政府發放的保護資金數量有限,且僅針對已經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建築),因此在很多地方出現了古民居失修倒塌的現象。
長期以來,對於眾多古村鎮中的古民居來說,保護資金的來源以及保護機制的確立都是個難題。一些地方探索了各種方式,如古村鎮比較集中的黃山市]先後實行了不同的分類保護方式:區塊和村落整體保護(如西遞、宏村、南屏等);散落古建築易地集中保護(如潛口民居、休寧古城岩);社會贊助(如日本豐田財團贊助屯溪老街);公益性認領等。2007年還出台了《皖南古民居認領保護辦法》,首批推出106個古村落,海內外個人可認領保護古村落民居並獲一定時限的居住權(所有權不變),以期解決作為百姓私有住宅而非國家文物保護對象的古民居的保護問題。然而據悉該方案推出以來,響應者寥寥。
對於大量列入以及未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古民居來說,保護資金何來?到底是政府主導保護,還是居民自主保護,甚或社會資助保護?如何鼓勵不同社會主體參與到古民居的保護之中?什麼樣的保護制度、機制能夠解決現實問題,並長期有效?如何在法律上為不同保護方式確立合理的依據?這些都需要研究者和政府有關部門盡快做出回答。
(2)文化空間的保護
如前所述,保護古村鎮的最終目的是要保護一個文化空間,一個活的文化肌體。人們更多地關注物質文化載體(從強調保護單體古建而忽視整個古村落風貌的保護到同時保護文物遺跡、街巷空間、村落形態、鄉土建築與田園環境的轉變),但對鄉村文化、鄰里關系、村鎮特性、行為景觀、風物習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不僅缺乏重視,沒有相關法律,而且也沒有專門的機構以及相應的機制。相對於有形文物的保護而言,文化空間的保護更是任重道遠,困難重重。
2、產權歸屬與相關制度安排
古村落和傳統民居的所有權問題比較復雜,其中還夾雜了難以理清的歷史因素。即使是產權清晰的古建築,如古民居,也缺乏相關制度安排。一方面多古民居屬於私產,另一方面對於成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古村落民居,則其業主在享有所有權的同時,必須依照文物法對其進行保護。也就是說,作為文物的古民居來說,其產權歸屬以及相關的制度安排,既不能像一般國有資產一樣,也不能簡單當作私人財產處置。對於此類資產的所有權、處置權、分配權、經營權,在法律上如何規定,相關的制度安排如何確定?這些都是影響古村鎮保護和旅遊開發的根本問題。
3、管理模式與利益分配機制
如前所述,各地形成了不同的古村鎮開發管理模式和利益分配格局,不管是村民自治,還是政府主導,甚或企業主營,各種模式都存在一定的優缺點。在這里,關鍵的問題是,作為古村鎮旅遊開發中最核心的幾個利益相關者,其各自應該履行哪些職責,分別擁有哪些權益?其職責和權益,應該根據什麼來確定——產權、投資額、資產額、行政權還是其他?哪種開發管理模式在法律、制度上是合理的,在現實運行中是可行的?什麼樣的利益分配機制才能夠實現古村鎮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對此,恐怕不能用「存在就是合理」這樣簡單的邏輯來判斷,而應該提出有說服力的依據,並從制度建設的角度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4、遺產保護與新農村建設
從理論上講,新農村建設與文化遺產保護沒有必然矛盾,但在現實中,很多地方把新農村建設理解為新村建設,大拆大建,拆除了一些珍貴的傳統鄉土建築。同時由於鄉鎮撤並,人口向中心鄉鎮遷移,古村落衰落不可避免。如何處理新與舊、傳統與現代、拆除與保留、文物保護與利用開發、特色保護與新農村建設標准等之間的關系,如何在「千村整治、萬村示範」活動中避免千村一面,既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又繼承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和文化傳統?如何避免中國城市化建設中曾經發生的錯誤在農村重演?這些都是考驗基層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難題。 第一, 結合襄汾城市開發與旅遊規劃發展的兩大線索及戰略分析,我們針對丁村文化鄉村旅遊區提出「大丁村」的開發戰略構想,尊重並跳出丁村民居與丁村人遺址兩大國寶單位的空間開發局限,分別以丁村民居為核心的丁村明清古村落、以及以丁村人遺址為核心的丁村國家遺址主題公園兩大核心驅動項目,推動周圍地區包括溫泉旅遊村(新丁村)、丁村溫泉休閑度假區、汾河古人文生態農業休閑帶、丁村人博覽園等其他旅遊主題區的建設,共同構築以文化生態旅遊、服務接待為特色的旅遊景區版塊——丁村文化休閑旅遊區,並為旅遊規劃包括遊客服務中心、停車場等服務的專屬功能門區。
第二, 為對接襄汾城市空間發展、產業調整、以及文化挖掘等多方面訴求,我們繼續放大「大丁村」的空間整合力,提出在丁村文化休閑旅遊區的東部,也即旅遊公路靠近大運路的位置,以現有道路兩側的建設用地為基礎,推動城市文化新區——丁村文化創意產業園的建設,形成包括:晉南明清傢具城、丁村國際會議交流中心、晉南民間工藝教育基地、中葯材交易市場、晉南美食基地、以及居住社區等大項目的對外招商體系,在「大丁村」的品牌之下,增加地方投資熱點,推動地方經濟及城市發展。考慮此區良好的區位優勢,在鄰近大運路一側規劃有形象門區,包括形象大門、停車場以及可提供大型活動聚會的多功能文化廣場等,可同為丁村文化休閑旅遊區和丁村文化創意旅遊策劃產業園服務。
第三, 為加強未來本片區與外部的交通聯系,並提供可持續的空間發展框架,我們提出在現有旅遊公路基礎之上建設文化創意休閑景觀綠廊,並規劃建設溫泉旅遊村(新丁村)其與108國道連接的專屬道路,配合以溫泉休閑、中葯養生等為特色的溫泉休閑度假區規模性建設,遠期逐漸將此道路打造為特色休閑娛樂景觀綠廊。由此,以上兩條景觀綠廊可成為未來進入丁村文化旅遊區的主要旅遊通道,作為「大丁村」開發戰略的重要支撐。
第四, 考慮到丁村文化休閑旅遊區有「雙國寶」的保護需求,所以我們規劃了農林景觀生態緩沖區,與汾河古人文生態農業休閑帶共同營造其所需的鄉村田園生態環境氛圍,防止未來丁村文化創意產業園作為城市新區的過度擴張。
第五, 針對核心鄉村旅遊項目——以丁村民居為核心的丁村明清古村落的旅遊開發,提出「活丁村」的開發戰略構想。一方面,以丁村民居為載體,以丁村的民間藝術和民俗文化為填充內容,以動態表演、遊客參與等方式活化內部產品,為展示內容注入生機。另一方面,以尊重歷史、保護遺產為前提,避免硬性、強制性的政府整體拆遷和統一改造,以功能區塊的劃分確立並引導各區塊的發展方向,合理的保留村落內自然機理的生命力、活生生的人文集團和村落的靈魂,通過自下而上的民間保護,不是自上而下的政府改造,從而實現丁村真正意義上的保護,實現丁村的自我更新。通過這兩方面的有機結合,共同展現五百年「活丁村」生氣勃勃的魅力。 府君山位於薊縣城關鎮以北,作為城市公園和城市的生態景觀設計背景,是薊縣城市旅遊建設的重點區域旅遊規劃和城市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府君山明代以前叫崆峒山,「崆峒積雪」為古漁陽八景之一,明嘉靖、清康熙、道光、民國時期的《薊州志》和《欽定盤山志》等對此山都有著述,並都有黃帝登此山問道廣成子的記載。明代以後,山上建有崔府君廟,故改稱為府君山。
府君山作為薊縣城區重要的鄉村旅遊資源,具有較好的生態環境基礎,並且交通便利,其最主要的旅遊資源特色在於道教文化底蘊,以及作為薊縣國家地質公園「窗口」和「門戶」的地位,另外,府君山北麓的西井峪鄉村旅遊也較有特色。華夏人文初祖軒轅黃帝問道的典故流傳甚廣。《莊子》中記載,黃帝當上天子的第十九年,到崆峒山拜見道教始祖廣成子,求治國修身之道。第一次碰了壁,受到廣成子的譏諷,黃帝回去後,捐棄天下,築起一間別室,閑居默想三個月之後,再去求見廣成子,廣成子接見了他。
府君山又名無終山、崆峒山,據考證,廣成子即修煉於此地,也是其得道成仙的福地,而黃帝問道廣成子也發生於此。歷史上,府君山有廣成子廟、府君塔等道教建築,可以說,府君山是中國道教名山之一,而廣成子作為道教始祖,道教又是中國文化的根源之一,因此也可以說,府君山是中國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旅遊規劃專家李樹平博士分析: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幾乎涵蓋了薊縣地文旅遊規劃景觀的所有內容,它是我國惟一記錄有中上元古界地球演化地質歷史的國家地質公園,其范圍北起九山頂,南至府君山,東至八仙山,西至盤山,面積348平方公里。它保存著大量的極其珍貴的地質遺跡和地質景觀,以典型、完整、系統、稀有、科學的內涵,記錄了地球的地質歷史、地質事件和形成過程,向世人展示了博大精深的自然魅力,記錄了地球的地質歷史、地質事件和形成過程,是不可多得的珍貴的自然遺產。
府君山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稱為「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府君山地質構造遺跡景區」。同時,府君山以山下的國家地質公園廣場為代表,也是薊縣國家地質公園面向外界市場的第一門戶和重要窗口。
府君山東北麓的西井峪具有一定的建築特色,村落有石頭院、石頭屋、石頭胡同、石頭路,周圍有梯田石壩、懸崖溝壑、裸石陡坡、象形山峰等,開發鄉村旅遊旅遊規劃已初獲成效,作為攝影及影視拍攝選景地,被稱作民俗攝影村。西井峪規劃打造為特色的藝術創作基地和民俗旅遊勝地,成為薊縣鄉村旅遊點的重要代表。
除上述旅遊規劃特色外,府君山還有中國古代蒙學教材《三字經》中傳頌的「五子登科」的竇氏遺跡。《三字經》中寫道「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講的即是五代時期竇禹鈞教子有方的故事。竇禹鈞又稱竇燕山,漁陽縣人,即薊縣人,官至右諫議大夫。其教子有方,五個兒子都是朝廷命官,時人贊竇家五子為「竇氏五龍」。明朝文學家馮夢龍《醒世恆言》中,也講述了竇禹鈞拾黃金三十兩、白銀二百兩而不昧的故事。薊縣還保存著竇禹鈞的兩處墓葬,一處即在府君山。 在農村改革中,土地制度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一、土地流轉政策探討
農村土地使用權主要表現為土地承包經營權,土地流轉是指在農戶與集體間的承包關系不發生變化的前提下,承包者把有限的使用權轉讓給他人並收取一定轉讓費的行為。
1、農村土地改革發展歷程
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村土地實行過三次比較大的改革:第一次是建國初期的農村土地改革,將土地分配給農民所有,使農民第一次真正擁有了土地的產權,形成了分散經營、小規模生產的基本格局;第二次是人民公社化時期的農村土地集體所有階段。這期間農村土地又收歸農村集體所有,土地實現了從分散耕作到集中經營的過渡,形成了規模化經營的雛形;第三次是農村土地的家庭承包經營制度階段。這種經營方式符合當時中國農村的客觀實際,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使得農業生產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農村經濟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農民生活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
2、農村土地流轉的必要性
當前的家庭承包經營制經營模式已經實行了30來年,30年來農村地區的生活水平、經濟基礎、人口與耕地數量已發生很大的變化。在促進農業生產力提高的同時,家庭承包經營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業規模化經營的進程,客觀上抑制了農村土地的適時調整和合理化的流動。新時期的土地流轉政策,是在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基礎上,對土地經營權的調整,是農村勞動力轉移和保障農民利益的需要,關系國計民生。
二、土地改革與鄉村旅遊發展
1、當前我國鄉村旅遊發展狀況
20年多年來,我國的鄉村旅遊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處於初步發展階段。總體來說就是我國鄉村旅遊還未形成產業規模,還沒有得到深化發展。主要原因體現在以下幾點:
(1)由於農村受土地分散的影響,鄉村旅遊的產業化和規模化發展受到限制,鄉村旅遊的深化發展受到了土地制度的瓶頸制約。
(2)當前我國鄉村旅遊缺乏全省和全市區域范圍的整體規劃和空間控制,很多地區都是盲目性開發或者重復性開發,造成一哄而上,產品重復的局面。這不僅造成資源、財力、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費,而且由於缺少全域的統一規劃,差異性小,降低了對遊客的吸引力。
(3)產品單一,缺少創新,大多數鄉村旅遊經營戶只為了經濟利益而不顧產品的特色和文化品位,開發出來的產品千篇一律。而且品牌意識也不強,銷售不成體系,沒有一套完整的預定和銷售系統。加上缺乏旅遊策劃、管理、經營、營銷、規劃設計等方面的專業人才,產品難以形成持久的吸引力。
2、土地改革為鄉村旅遊產業化發展帶來契機(1)鄉村旅遊規模化
土地流轉政策實行後,土地經營由零散變為集中,土地資源形成連片專業規模經營。依託於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鄉村旅遊資源可以由當前的小塊分割結構聚集起來變成大塊結構,資源與生產要素的聚集有利於大資金的投入,使得鄉村旅遊向規模化方向發展。規模化鄉村旅遊開發,將可以形成鄉村旅遊目的地,帶動區域鄉村發展,形成對新農村建設的全面推動。同時規模化基礎的形成,為國內旅遊產業資本、房地產業資本、工業資本、國際投資資本等進入我國農村,提供了基礎。
(2)鄉村旅遊資源資本化
當前我國的旅遊資源並不具備資本屬性。土地流轉政策實行後,其承包經營權就可以流轉,那麼資本的價值就可以衡量,並形成土地承包經營權資本由個體人身依附轉化為可聚集、可流轉、可抵押的新形態。依託於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鄉村旅遊資源,也就轉化為一種可聚集、可流轉、可抵押的資本。旅遊資源的資本化,對投資界會產生極大的吸引力。
(3)鄉村休閑產業的壯大
土地流轉政策出台後,農村宅基地就可以集中,為鄉村休閑產業的發展帶來最大機遇。鄉村旅遊的深度體驗,城市人對鄉村環境空間的回購,城市人居住在鄉村,就成為現實,這必將帶來產業的轉型發展和升級,帶來鄉村休閑產業的壯大.
三、鄉村旅遊產業化發展道路
隨著旅遊者對鄉村旅遊品種的多樣性、內容的豐富性和體驗的差異性要求的提高,鄉村旅遊也要隨之而變,提質升級,在「新農村、新旅遊、新體驗、新風尚」思路的引領下,鄉村旅遊應走上產業化發展的道路。鄉村旅遊也具有勞動密集性高、關聯帶動性強、就業門檻低、就業方式靈活等特徵,特別是土地流轉政策的出台,使得鄉村旅遊具備了產業化發展的條件。在具體實施產業化發展道路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內容:
1、抓住機遇、提高認識是前提條件國家經濟和旅遊業的蓬勃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城鄉統籌的發展政策的實施、土地流轉政策的出台等,都使得當前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機遇比以前任何時候都要好。與此同時還應該提高對鄉村旅遊產業化重要性的認識,只有將鄉村旅遊「做大、做活、做強」,才能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2、加強科學規劃與管理機制是關鍵
要擴大鄉村旅遊發展規模,從資金的投入、鄉村旅遊標準的建立、基礎設施的建設到從業人員的培訓等各個方面都離不開科學的規劃和健全的管理機制,對鄉村旅遊進行合理的統籌、科學的規劃,可減少鄉村旅遊的投資浪費,避免無序開發和重復建設;健全的管理機制又可以促進鄉村旅遊的健康、穩定發展。
3、採取合作發展模式是保證
政府、企業、農民等主體在參與發展鄉村旅遊的過程中,必然會結成了一定的利益關系,經濟利益是其追求的共同目標。政府、企業、農民聯合起來走合作發展道路,採用農業產業化實踐中出現的諸如合同制、股份制、利潤返還等多種利益分配方式,可以使各主體形成利益共同體,有利於鄉村旅遊產業化發展。與此同時,鄉村旅遊還應與農業、工業、服務業聯合起來,建立產業發展鏈,發揮鄉村旅遊的乘數效應和拉動功能,加快產業化進程。 第一, 從資源本底[1]看,黃山市鄉村間存在如下共性:本底支撐要素基本相同——都以優美的生態環境為宏大背景,以天人合一的村落選址與布局為重要基礎,以特色鮮明的徽派建築符號為重要顯性載體,以極富魅力的徽州文化為重要隱性載體及靈魂。其差異性則體現在細部層面,如:各地的民風民俗、土特產、特色鄉村美食、村落周邊具體環境(比如,依山為主?傍水為主?翠竹環繞?農庄環繞?)、田園景觀、村落布局、人文背景等。
第二,從鄉村旅遊產品層面看,主題村落的共性在於:都具有旅遊目的地的基本功能(如,住宿接待功能、觀光游覽功能、餐飲服務功能),只是配比不同、側重點不同。其個性在於:結合鄉村現實情況基礎上提煉出的不同主題。通過個性主題有效擺脫同質化競爭,成為黃山市開展深度鄉村旅遊、通過鄉村旅遊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依託。
第三,重點梳理、挖掘村落富有開發潛力的個性元素,結合市場需求,深度包裝、強化個性賣點,突出村落的鮮明主題與產品個性,從而形成能夠被旅行批發商(中間商)及終端消費者——遊客所廣泛理解接受的、並能成功激起市場消費慾望的、個性化的鄉村主題旅遊產品集群,使理性的項目成為便於市場消費的鄉村旅遊產品體系。由此塑造黃山市的鄉村旅遊總體品牌,構築各類產品交匯融合、多元化產品組合、更具有個性化的旅遊時空連續體。

E. 怎樣促進鄉村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

隨喔全觸點,讓旅行更完美。
一、建立鄉村旅遊產業賴以生存的政策環境。
1.要從產業政策、稅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營造有利於鄉村旅遊發展的外部條件, 鄉村旅遊的農業性質完全可以充分利用上述農業產業政策、農業稅收政策、農業金融政策的優 惠,引導扶持當地農民深度參與生態旅遊項目開發;
2.要吸引發達企業、發達地區企業、甚至外資企業開辦生態旅遊實體;
3.對現有的鄉村旅遊項目,要減輕經營者的負擔,取消一切不合理的收費,營造法制化的有序的經營環境;
4.應當將鄉村旅遊納入當地整體旅遊規劃和管理的范疇,加強分類指導。通過整體旅遊規劃的制訂,把鄉村旅遊的發展納入到科學化、規范化的框架下,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能夠大大提高投資的效率。
5.必須發揮依靠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避免政府在其中大包大攬,要充分調動市場各主體的積極性,使鄉村旅遊在經營上更加靈活多樣,在機制上更加充滿活力,在服務上更加貼近市場需求。
二、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兼顧生態、人文、經濟、社會發展等多方面的效益。
從事鄉村旅遊的開發和經營:
1.要正確處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關系,按照均衡兼顧的原則,對開發和經營行為進行規范,努力形成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互相促進的良性發展格局。
2.正確處理旅遊開發與耕地保護的關系,優先發展不佔或少佔耕地的休閑農業項目,要在節約、集約上下工夫,要充分利用我市現代農業園區、現代設施農業示範區等集中型農業園區開發農業旅遊項目,利用大型設施農業發展休閑旅遊農業。努力走出一條既促進鄉村旅遊發展,又節約資源的發展道路。
3.要正確處理農民主體與社會參與的關系,堅持以農為本、農民主體的基本原則,建立健全保護農民利益的機制體制。突出農民主體地位,拓寬社會參與、支持的途徑和方式,培育或者引進新型農民群體,引導人才、資金、土地等要素流向休閑農業,實現鄉村旅遊上水平、上層次、上規模和可持續發展。
三、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循序漸進地推進鄉村旅遊發展。在具體實踐中:
1.堅持特色化的發展道路,要在生態和人文的結合上下工夫,把自然資源與風土人情和民俗文化整合起來,走出一條一園一品、一區一景的差異化發展道路,太倉市的地方特產、地方文化、民間故事都可以作為單獨的特色元素融入到各個園區景點。
2.必須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農業旅遊概念應該先農後游,以「農、林、牧、漁、種、養」帶動「食、住、行、游、購、娛」,先完善農業項目而後植入旅遊休閑項目,各元素均衡發展、相互匹配才能使消費者產生滿意的體驗。
3.大型園區發展休閑旅遊農業,要加強社區參與,可以考慮設立農業社區、成立合作社,加強管理、協調與監督。
四、加快建立健全鄉村旅遊產業各類人才的教育培訓體系。
農業休閑旅遊產業是典型的服務業,對從業者的要求遠高於傳統農業。通過發展鄉村旅遊產業,必將促進我市農民的綜合素質發生一次質的飛躍。可以考慮:
1.吸引鄉村旅遊的規劃、管理、經營等方面的高級人才;
2.選擇農業、旅遊、管理等培訓機構,大力開展鄉村旅遊管理和服務人員培訓,加大對普通從業人員培訓投入力度,擴大培訓規模;
3.運用現代傳媒技術在培訓方面的優勢,做好遠程培訓,充分發揮出信息化對鄉村旅遊發展的支撐和促進作用。
五、著力推進鄉村農業休閑旅遊轉型升級。
1.吸收和引進國外的成功經驗。
國內目前以民俗村、採摘園、觀光農園、漁家樂、農家樂等為主的鄉村旅遊形式,僅僅滿足了消費者最基本的感官需求,未來可以吸收和引進國外的成功經驗,向休閑、參與、康體、娛樂等更高層的體驗消費轉型,有氧運動基地、瑜伽館、SPA會所的引進都屬於這一類型。
2.申報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先行區,開始合理的規劃和部署的工作。
六、著力推進農業休閑旅遊的創新。
1.投資開發模式可以做創新性嘗試
目前傳統的農業休閑旅遊的投資主體主要是當地政府,消費也主要是政府購買,缺乏市場機制活力,一旦政府扶持期結束,農業休閑旅遊園區就面臨全面虧損。
2.經營理念的創新
傳統鄉村旅遊的農業休閑園區是靠旅遊人士的購買、外帶和將產出的農產品外運進行銷售和推廣。

F. 鄉村旅遊的特點是什麼如何開發鄉村旅遊

鄉村旅遊的特點
1、獨特的活動對象
我國鄉村地域廣大遼闊,種類多樣,加上受工業化影響較小,多數地區仍保持自然風貌,風格各異的風土人情、鄉風民俗,鄉村旅遊活動對象具有獨特性特點,古樸的村莊作坊,原始的勞作形態,真實的民風民俗,土生的農副產品。這種在特定地域所形成的「古、始、真、土」,具有城鎮無可比擬的貼近自然的優勢,為遊客回歸自然、返璞歸真提供了優越條件。
2、分散的時空結構
中國的鄉村旅遊資源,上下五千年,十里不同俗,且大多以自然風貌、勞作形態、農家生活和傳統習俗為主,受季節和氣候的影響較大。因此鄉村旅遊時間的可變性、地域的分散性,可以滿足遊客多方面的需求。
3、參與的主體行為
鄉村旅遊不僅指單一的觀光游覽項目和活動,還包括觀光、娛樂、康療、民俗、科考、訪祖等在內的多功能、復合型旅遊活動。鄉村旅遊的復合型導致遊客在主體行為上具有很大程度的參與性。鄉村旅遊能夠讓遊客體驗鄉村民風民俗、農家生活和勞作形式,在勞動的歡快之餘,購得滿意的農副產品和民間工藝品。
4、高品位的文化層次
鄉村文化屬於民間文化,我國鄉村絢麗多彩的民間文化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富內涵,致使鄉村旅遊在文化層次上具有高品位的特點。鄉村的各種民俗節慶、工藝美術、民間建築、民間文藝、婚俗禁忌、趣事傳說等,賦予深厚的文化底蘊。由於鄉村社區的這種「濃厚的區域本位主義和家鄉觀念特色的非規范性」,使民間文化具有深刻的淳樸性和詭秘性,對於城市遊客來說,具有極大的誘惑力和吸引力。
5、可持續的旅遊發展
由於現代鄉村旅遊融鄉村自然意象、文化意象和現代科技於一體,旅遊發展與農業生產於一體和城市旅遊與鄉村旅遊於一體,因而是可持續旅遊。

如何開發鄉村旅遊
第一,需求量很大。旅遊者尋求差旱。隨著國內旅遊的興盛,鄉村游的市場需求逐步增長。城裡人希望擺脫高樓峽谷、水泥森林,緩解工作高負荷的壓力,蔭足懷舊和對自然的嚮往的需求。

第二,與休閑度假旅遊具有類似的特點。注重休閑和娛樂、健康身心等需求,同時,鄉村游很大程度上也存在重復消費的特點。

第三,與一般性的度假旅遊有不同之處。一般認為,休閑度假旅遊是較觀光游更為成熟的旅遊類型。一些休閑度假者的可支配收入水平較高,對休閑度假的價格不太敏感,而且度假旅遊者偏向於距離較遠、時間較長的度假。相比一般性的度假旅遊,鄉村游具有如下特點:鄉村游針對的主要是周邊的城鎮市場,因此旅行的距離較短,不同於一般性的中長線休閑度假;鄉村游的旅遊者對旅遊的價格比較敏感(相對於散客游和家庭游,單位集體出遊的對價格敏感度相對較低),這一點可能與現在鄉村游市場還不是太成熟,沒有形成旅遊者可信賴的品牌效應有關;鄉村游一般距離近,旅遊時間短。魏小安在《中國三農旅遊的發展》一文中認為,鄉村游的市場層次比較分明:市民活動和農民活動基本是大眾化的旅遊,屬於比較低檔的消費;部門活動屬於中檔消費;企業活動層次較高,屬於高檔消費。因此可以說,鄉村游的需求市場是一個差異化的市場。

且採取這兩種形式的旅遊者不在少數。旅行社應關注這兩種形式的市場開發,在一定意義上需要旅行社轉變角色,適應市場需求。

具體地講,針對鄉村游散客,旅行社需要在產品設計、代理服務、咨詢服務等方面做出相應的調整,來滿足鄉村游散客的需求。比如,進一步提高產品組合的靈活度,為遊客提供專業的線路設計的意見;提供一些代理服務,而不一定是包價旅行服務;提供方便快捷的專業化咨詢服務等等。針對單位團體鄉村游,則應該加強與單位的聯系,完善客戶管理,根據單位情況量身定做產品,並且通過優質服務吸引回頭客。

(五)適度關注鄉村游的延伸性項目

鄉村游不只局限於農業旅遊,還可以開發一些拓展性項目。比如林業旅遊,觀賞林業;漁業旅遊,海上魚類養殖的觀光,鄉村池塘、溪流的垂釣等等,這些都可以作為鄉村游的延伸性項目融入旅行社的產品中去,豐富產品的內容,增強趣味性。

(六)鄉村氣息、旅遊體驗與城市生活方式相結合

鄉村氣息要突出,如天然的山水,原汁原味的農村風情等。再加入一些體驗性元素,讓旅遊者深入體驗鄉村氣息,體驗濃濃的鄉情。但是,在一些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旅遊基礎設施等方面,則需要與城市生活相吻合,而不可一味求「土」。比如衛生間的設施,基本的住宿條件,以及目的地的衛生狀況等等,使遊客可保持城市生活方式。

(二)產品供給的特點

第一,資源特點。鄉村游本身是一個比較廣泛的概念,可以利用的資源種類較多而豐富。比如鄉村美麗的自然風光,良好的生態環境,深厚的文化積淀,淳樸的民風等。

第二,產品特點。目的地產品同質化、近距離重復建設的現象比較嚴重,市場發展不夠

G. 我國鄉村旅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是

(1)開發經營者的思想認識不足。鄉村旅遊業是一種農業和旅遊業相交叉的產業,受我國城市化進程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人們對鄉村旅遊業的認識產生了兩種誤區:一是只注重其旅遊功能,未以生產為核心,無農業經營收入,僅靠旅遊收入維持其發展;二是農業經營者只專注於土地本身的大耕作農業單一經營思想,認為旅遊業可有可無,如有些地方對旅遊者的接待,要視自家房屋的空餘而定。因此如何使農業和旅遊業得以交融,互為補充,形成特色產業,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2)在景點建設和項目開發上缺乏科學的規劃,產品檔次較低
第一、項目單一,缺乏內涵和特色。遠景設計院談到由於忽視了農業旅遊資源的綜合開發,使觀光農業旅遊項目功能、內容單一,如觀光果園只供遊人觀光、採摘果實,民俗旅遊產品多限於民俗文化村、民俗節慶活動項目、民俗博物館等,開發的廣度、深度不夠,許多具有開發價值的資源未得到很好的利用,無法跟上現代旅遊市場需求多樣化、個性化的發展趨勢。
第二、項目模式雷同,重復建設。我國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旅遊項目尚不多見,各地開發模式雷同。在民俗文化旅遊開發過程中,許多地區一哄而上,既無市場考察,也無自身的民俗旅遊資源條件分析,結果形成了民俗資源開發無序,民俗村重復建設。如僅北京一地,以民俗風情為題材的便有三處:朝陽的中華民族風情園、懷柔的中國民族文化城、大興的中國第一文化村。
第三、人工傾向化、城市化嚴重。部分開發經營者追求短期的經濟效益,不顧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過分依賴非自然的技術手段,大興土木,破壞了自然生態系統,也使其失去了濃郁的鄉土氣息。
(3)產業規模小,基礎設施、服務設施不完善。受農村土地分散,小規模經營方式的制約,我國鄉村旅遊的項目存在著總體規模狹小的特點,尚未形成參觀、購物、旅遊一條龍服務的產業體系。在經濟較落後的地區,休憩服務設施不足,缺少必要的休息、娛樂、餐飲等設備,尤其是在貧困地區,交通成為制約其發展的一大因素。
(4)管理與經營體制不健全。一是大多數民營資本進入後,採用家族式管理,用人制度極不完善,任人惟親的現象普遍存在,造成內部管理混亂;二是立法機制幾乎空白,因項目雷同,爭奪資金等而導致的無序競爭和惡性競爭等的市場營銷行為得不到應有的規制;三是在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的體制方面有很大欠缺,由於執法渠道不暢,執法手段不嚴,而使環境和資源遭到破壞的現象時有發生,出現了「旅遊開發到哪裡,環境破壞到哪裡」的局面。

H. 旅行社如何開發鄉村旅遊市場的潛力

魏正懷:第一,需求量很大。旅遊者尋求差旱。隨著國內旅遊的興盛,鄉村游的市場需求逐步增長。城裡人希望擺脫高樓峽谷、水泥森林,緩解工作高負荷的壓力,蔭足懷舊和對自然的嚮往的需求。 第二,與休閑度假旅遊具有類似的特點。注重休閑和娛樂、健康身心等需求,同時,鄉村游很大程度上也存在重復消費的特點。 第三,與一般性的度假旅遊有不同之處。一般認為,休閑度假旅遊是較觀光游更為成熟的旅遊類型。一些休閑度假者的可支配收入水平較高,對休閑度假的價格不太敏感,而且度假旅遊者偏向於距離較遠、時間較長的度假。相比一般性的度假旅遊,鄉村游具有如下特點:鄉村游針對的主要是周邊的城鎮市場,因此旅行的距離較短,不同於一般性的中長線休閑度假;鄉村游的旅遊者對旅遊的價格比較敏感(相對於散客游和家庭游,單位集體出遊的對價格敏感度相對較低),這一點可能與現在鄉村游市場還不是太成熟,沒有形成旅遊者可信賴的品牌效應有關;鄉村游一般距離近,旅遊時間短。魏小安在《中國三農旅遊的發展》一文中認為,鄉村游的市場層次比較分明:市民活動和農民活動基本是大眾化的旅遊,屬於比較低檔的消費;部門活動屬於中檔消費;企業活動層次較高,屬於高檔消費。因此可以說,鄉村游的需求市場是一個差異化的市場。 且採取這兩種形式的旅遊者不在少數。旅行社應關注這兩種形式的市場開發,在一定意義上需要旅行社轉變角色,適應市場需求。 具體地講,針對鄉村游散客,旅行社需要在產品設計、代理服務、咨詢服務等方面做出相應的調整,來滿足鄉村游散客的需求。比如,進一步提高產品組合的靈活度,為遊客提供專業的線路設計的意見;提供一些代理服務,而不一定是包價旅行服務;提供方便快捷的專業化咨詢服務等等。針對單位團體鄉村游,則應該加強與單位的聯系,完善客戶管理,根據單位情況量身定做產品,並且通過優質服務吸引回頭客。 (五)適度關注鄉村游的延伸性項目 鄉村游不只局限於農業旅遊,還可以開發一些拓展性項目。比如林業旅遊,觀賞林業;漁業旅遊,海上魚類養殖的觀光,鄉村池塘、溪流的垂釣等等,這些都可以作為鄉村游的延伸性項目融入旅行社的產品中去,豐富產品的內容,增強趣味性。 (六)鄉村氣息、旅遊體驗與城市生活方式相結合 鄉村氣息要突出,如天然的山水,原汁原味的農村風情等。再加入一些體驗性元素,讓旅遊者深入體驗鄉村氣息,體驗濃濃的鄉情。但是,在一些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旅遊基礎設施等方面,則需要與城市生活相吻合,而不可一味求「土」。比如衛生間的設施,基本的住宿條件,以及目的地的衛生狀況等等,使遊客可保持城市生活方式。 (二)產品供給的特點 第一,資源特點。鄉村游本身是一個比較廣泛的概念,可以利用的資源種類較多而豐富。比如鄉村美麗的自然風光,良好的生態環境,深厚的文化積淀,淳樸的民風等。 第二,產品特點。目的地產品同質化、近距離重復建設的現象比較嚴重,市場發展不夠成熟,加上很多地區脫貧致富的心情比較急切,不少企業急功近利,不同的目的地,提供的產品不同。

I. 想從事鄉村旅遊行業需要加強哪些政策知識類別就可以了,謝謝

1.要從產業政策、稅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營造有利於鄉村旅遊

應當將鄉村旅遊納入當地整體旅遊規劃和管理的范疇,加強分類指導。通過整體旅遊規劃的制訂,把鄉村旅遊的發展納入到科學化、規范化的框架下,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能夠大大提高投資的效率。
5.必須發揮依靠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避免政府在其中大包大攬,要充分調動市場各主體的積極性,使鄉村旅遊在經營上更加靈活多樣,在機制上更加充滿活力,在服務上更加貼近市場需求。
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兼顧生態、人文、經濟、社會發展等多方面的效益。
從事鄉村旅遊的開發和經營:
1.要正確處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關系,按照均衡兼顧的原則,對開發和經營行為進行規范,努力形成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互相促進的良性發展格局。
2.正確處理旅遊開發與耕地保護的關系,優先發展不佔或少佔耕地的休閑農業項目,要在節約、集約上下工夫,要充分利用我市現代農業園區、現代設施農業示範區等集中型農業園區開發農業旅遊項目,利用大型設施農業發展休閑旅遊農業。努力走出一條既促進鄉村旅遊發展,又節約資源的發展道路。
3.要正確處理農民主體與社會參與的關系,堅持以農為本、農民主體的基本原則,建立健全保護農民利益的機制體制。突出農民主體地位,拓寬社會參與、支持的途徑和方式,培育或者引進新型農民群體,引導人才、資金、土地等要素流向休閑農業,實現鄉村旅遊上水平、上層次、上規模和可持續發展。

J. 鄉村旅遊規劃過程容易出現哪些問題

隨著鄉村旅遊規劃不斷走向成熟的同時,也有一些鄉村規劃呈畸形發展,銘智旅遊策劃總結了一些常見的問題:
1、盲目投資,粗放式經營
目前,我國鄉村旅遊項目的投資極為盲目。一發現某地有資源可以利用,便仿效別處進行盲目投資,在開發經營時,為了節省開支而採取粗放式經營,在當地資源吸引力減弱時便轉移目標,形成「打一個搶換一個地方的短期投資」。一些己建的鄉村旅遊點,沒有考慮旅遊功能和分區,修路造房、重復建設、低層次開發、環境破壞現象嚴重,而且旅遊項目單一,缺乏內涵和特色,完全還處於一種自發狀態。
2、貪大求洋,竭澤而漁
先說"貪大"。很多鄉村游從一開始就是以掙錢為目的,因此,本來比較適合小型化發展的鄉村游,也急功近利地採取大規模經營。本來鄉村的資源是有限的,比如說人們津津樂道的土雞、土蛋,因為鄉村游的規模變"大"了,這些帶著"土"字的東西就相對變少了,一些不法經營者便以假充真,有時候乾脆從大商場里買東西供給遊客。
再說"求洋"。一些鄉村游的經營者,為了掙錢對遊客百般迎合,甚至大拆大建,令鄉村越來越城鎮化。
3、原汁原味不可復制
鄉村游要在挖掘鄉村的特色上下工夫,真正讓鄉村游保持原汁原味。鄉村游,游的就是一種鄉土文化,享受的是一種鄉土樂趣。可如今,"土"的越來越少了,鄉村游名義上是游鄉村,實質上卻在自覺不自覺地"游城市"。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