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鄉村旅遊
Ⅰ 農家生態旅遊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1)從事農家生態旅遊的農戶:利潤獲取與社會責任。參與農家生態旅遊的農民一般文化層次較低,環境意識較差。雖然獲取利潤是旅遊業的基本法則,作為農家生態旅遊服務的提供者若缺乏經營的連續性,就無法生存下去,如果全部從業者都具備環境保護意識和專業技能,既是服務者也是保護者、教育者,主動接受當地人民和管理部門的監督,農民之間的博弈將朝著有利於農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前行。
(2)不參與農家生態旅遊的農戶:基本生活與共同富裕。農家生態旅遊依存的不僅是農村的田園風光,還有呈現的農村特有的生活方式,鋤草、耕種、飼養家畜等農事活動,這些活動不能在農家樂旅遊中直接受益,但是這種生機勃勃的農村性,是支持農家生態旅遊發展的基礎,而且農家生態旅遊業的發展或多或少都要破壞環境,影響其他農民的生活,所以不參與農家生態旅遊的農戶理應接受利益的再分配。
(3)農家生態旅遊者:旅遊滿足與行為約束。旅遊者在一個環境優美農村,其行為自然會受到一定的感染,但是旅遊者更多的還是需要行為的約束。從一味強調自利的、短期的感官滿足,提高到具有責任感的、長期的、文化的滿足。旅遊者在旅遊地由於已經支付了金錢、時間、體力等成本,如若不能使其得到應有的旅遊滿足,就不能使其很好地遵循嚴格的行為規范和自我約束。
(4)農家生態旅遊地的地方政府:經濟發展與環境束縛。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地進行,全國大環境下的農村發展無疑給各個地方政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經濟超前發展無疑對環境的影響是嚴重的。通過以上的博弈分析可以看出,政府既是政策的制定者也是實施者,既有很大的主動性,也有不少的盲目性,所以對於地方政府也要加強監督管理,促使其充分發揮主動性。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現在還是相互矛盾的過程,根據目前發展的形式看,有限的污染與經濟的快速發展才是勉強可以實施的政策。
(5)農家生態旅遊地的上級政府:資金支持與積極引導。目前農村共同存在的問題,如布局混亂、基礎設施差需要上級政府加大資金的支持。與此同時,上級政府還擔負著對地方政府的監督和鼓勵教育的重擔,提高地方政府的環保意識,從而加強規劃布局的合理性、提升進入農村企業的環保門檻和減少地方政府在環境管理中的時效性。總之,由於地方政府的惰性,地方的環保工作仍需要上級政府的積極引導。
Ⅱ 在發展農家生態旅遊的同時,應怎樣做好環境保護工作
很多時候農家生態旅遊的經營者為了利益往往犧牲了生態環境,破壞了原有的生態,更造成了環境污染。這樣做並不利於農家生態旅遊的可持續發展,所以在發展旅遊的同時更應該保護生態環境。政府必須在農家生態旅遊開發中發揮主導作用,做好農家生態旅遊發展規劃。一是要把農村旅遊資源的開發納入區域開發的大系統中,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充分考慮到當地旅遊市場的需求、規模和發展趨勢,量力而行,避免盲目投資與開發,保護好農村特有的農業生態環境,使自然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二是要在農家生態旅遊開發前期,以及開發、經營過程中做好環境影響評價和環境監測工作。環境影響評價的重點是鄉村旅遊對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的影響評價,特別是生態承載力和旅遊容量的評價。旅遊業雖被稱為「無煙產業」,但其經營同樣可以造成污染。農家生態旅遊區內的生態環境更加脆弱,遊人、旅遊設施大批涌現,污染物增多更易破壞生態平衡。對大氣、水體、土壤進行長期的環境監測,以判斷鄉村環境質量是否符合有關規定。
Ⅲ 鄉村生態旅遊是什麼
所謂鄉村生抄態旅遊是指發生在鄉村區域的,以農業產業為支撐的、以鄉村環境和典型的鄉村生態旅遊資源為吸引物而展開的一種以生態旅遊為理念的鄉村旅遊活動。鄉村生態旅遊以田園風光、農事參與、民俗體驗為主要形式,融觀光體驗、認知與旅遊活動為一體,以農業支撐、以人為本、生態保護、社區參與、收入反饋、生態家園建設等為鄉村旅遊發展的主要原則。目前,在我國鄉村生態旅遊很多還是停留在「農家樂」(以住農家院、吃農家飯、摘農家果為主要活動)這一內容比較單一、投入比較粗放的組織形式上。這一形式最早是發展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興起於我國大中城市的周邊。我就是一個農村孩子,雖然我家那裡沒有開展鄉村旅遊,但周邊的一些地方還是有的。當然如果有條件的話你可以嘗試一下鄉村生態旅遊,去農莊裡面推薦的鄉村生態旅遊都還不錯。
Ⅳ 鄉村旅遊怎麼搞
挖掘鄉村自然生態資源和傳統文化內涵,突出鄉村優勢。與繁華大都市相比,鄉村旅遊的優勢就在於歸園田居、採菊東籬的詩意風光,在於農耕放牧、春播秋收的農業文明。鄉村旅遊開發中,應揚長避短,突出鄉村文化與城市文化的差異性。要保留地方特色鄉村建築,保持淳樸的鄉村自然風貌,營造濃郁的鄉土文化氣息,盡量避免「大而全」的規模建設。要深挖鄉村旅遊人文內涵,要鼓勵和支持旅遊扶貧村開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演藝、農事體驗、節事節慶活動,保持鄉村旅遊景區特有的「農味」、「土味」和「野味」。
創建鄉村旅遊對接機制和收益共享機制,突出農民利益。鄉村有旅遊的優勢,但還需要現代化的旅遊理念和資本來開發。創建開放的鄉村旅遊對接機制和收益共享機制,把鄉村的山水、農民的資源和現代化的旅遊理念、資本對接,促進優勢互補,帶動貧困人口致富。要支持和鼓勵專業化旅遊企業參與旅遊開發,給予優惠配套政策,充分發揮其專業優勢,帶動貧困人口參與旅遊發展。積極推進各類旅遊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與旅遊扶貧村「結對子」,在勞動用工、農副產品采購、產品開發、宣傳推廣等方面加強對口幫扶。創新農民財產入股參與扶貧開發的新路徑,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房屋財產權以及農民集體資源和資產都可以入股合作旅遊開發。建立鄉村旅遊收益共享機制,鄉村旅遊開發不能把群眾排斥在外,要著眼於貧困人口受益、貧困戶脫貧摘帽,讓貧困農民分享旅遊開發的長期收益。
拓展鄉村旅遊路線和產業價值鏈,突出農業價值。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要拓展鄉村旅遊價值鏈,讓貧困農民旅遊收入多元化。深入挖掘鄉村優質土特產和傳統手工藝品,充分發揮鄉村旅遊的帶動輻射作用,打造地域特色農產品、小吃、餐飲、手工藝品品牌,實現產品標准化。要整體開發鄉村旅遊線路,形成鄉村旅遊合力。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定點扶貧的河北省大名縣為例,鄉村旅遊和農業資源正在進行統一整合,組團開發,科學規劃推出鄉村游線路。打造集生態農業旅遊、運河文化、回族文化、名人文化、小吃文化、紅色文化六大主題於一體的鄉村文化旅遊品牌。形成兼具人文、自然、民俗、休閑、娛樂、教育六大功能的鄉村旅遊產業模式,提供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區域鄉村旅遊體驗,增強旅遊的整體吸引力。
建立鄉村旅遊協同管理與服務機制,突出政府職能。發展鄉村旅遊,實施旅遊扶貧,涉及的點多面廣,需要上下聯動、協同推進。要加強統籌、齊抓共管。建立由旅遊、農業、文化、交通、規劃、國土、環保、財政、發展改革等部門的鄉村旅遊協同管理與服務機制。統籌解決旅遊扶貧工作中的規劃對接、用地保障、行政審批和資金整合使用等問題,將鄉村旅遊工作有機融入扶貧攻堅大局,共同推動鄉村旅遊業快速發展。要抓好頂層設計、做好規劃方案。積極探索「多規合一」,將鄉村旅遊扶貧規劃與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易地扶貧搬遷規劃、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交通建設規劃等專項規劃有效銜接,科學編制鄉村旅遊扶貧專項規劃。
強化客源市場定位與營銷推廣,突出市場作用。目前,營銷仍然是鄉村旅遊的一個薄弱環節。要准確定位目標客源,主動開拓客源市場。把周邊大中城市作為一級客源市場,組織鄉村景區對周邊主要客源地進行宣傳推介,與當地旅行社進行業務合作。由本地人游帶動外地人游,先起步,再做大,後做強,示範帶動,造勢旅遊扶貧。要廣開鄉村旅遊營銷渠道,主動作為,積極謀劃,把鄉村旅遊產品、特色小吃、特色農產品進行集中展示、捆綁營銷、聯合推介。可以利用網路新媒體營銷,支持推動互聯網企業深度參與旅遊扶貧宣傳營銷工作,充分利用網路媒體開展旅遊資源和產品的宣傳、營銷。
改善鄉村旅遊的基礎設施和衛生環境,突出需求品味。發展鄉村旅遊不僅要做到「推開門看大自然」,更要求「關上門是現代化」。政府要統一規劃引導,改善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加大對貧困地區交通、通訊、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推進景點景區到干線公路的連接路建設,確保每個重點村建好停車場、旅遊廁所、垃圾集中收集站、醫療急救站、農副土特產品商店和旅遊標識標牌。加快完善鄉村寬頻信息基礎設施,提升改善旅遊接待條件。加大鄉村環境整治力度,積極實施改廚、改廁、改房、整理院落為主要內容的「三改一整」工程,打造干凈衛生、舒適整潔的居住環境。
更多關於鄉村旅遊的問題請關注51找地網。
Ⅳ 如何通過美麗鄉村建設來發展鄉村旅遊
一、發展鄉村旅遊對建設美麗鄉村的推動作用。
一是有利於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鄉村旅遊能夠有效促進當地農業的產業化經營、產業鏈的延伸,帶動農副產品、交通運輸、房地產等相關產業發展。如鄉村旅遊特色鎮尤溪依託江南大峽谷景區的鄉村旅遊,帶動了當地特色的傳統手工業和生態農業,磨豆腐、做年糕、搗麻糍、釀米酒等傳統產業重新興起,蔬菜、水果、禽蛋、肉類這些農副產品實現了就地生產、就地銷售。目前我市已建成湧泉柑橘、羊岩茶葉、嶺景葡萄、括蒼大白桃等各類遊客嚮往的特色農業觀光園。
二是有利於促進農民增收。鄉村旅遊使許多農民成為旅遊從業者,農民既可以通過辦旅館、擺小攤、開餐館、加工紀念品等方式增收,還可以通過參與鄉村旅遊項目的入股分紅增收。如尤溪鎮指岩村的李彩女,她原來在江蘇打工,見老家發展旅遊業就回來在江南大峽谷景區擺了個小攤,專賣紅糖薑茶,2元一杯,生意出奇的好,每天凈賺好幾百元,相當於她在外地打工10天左右的報酬。一些在家無事的老人到山上挖蕨菜、野菜、摘蕃薯梗,或到農家樂幫忙做鍾點工,每天也能收入四五十元。
三是有利於促進鄉風文明建設。鄉村旅遊帶來的許多新信息、新理念,對農民素質和鄉風民俗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文化、學技術成了一些農民的自覺行動,全面提升了農民素質。如小芝、括蒼等鎮的大批農民自辦了旅遊服務館店,還通過互聯網做起生意,住房、用餐均實現網上預訂。
四是有利於促進環境保護。鄉鎮通過開發和保護旅遊資源,使廣大農民兄弟有了很強的環保意識,促進了當地生態資源和文化資源的保護,增強了農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如尤溪下漲村,有了軍事探險漂流項目後,村裡除了建起大型停車場、公園等,還將村民的房前屋後都進行了綠化,以往垃圾亂扔的現象已一去不復返。
五是有利於推進基層管理民主。鄉村旅遊具有現代服務業的特性,它的發展為農村引入了現代管理理念。一些農村在基層組織的引導下,農村管理、決策更民主了;一些農村還成立了各種協會,民主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如尤溪鎮率先在台州市成立了鎮級農家樂協會,協會定期舉辦經營戶經驗交流、培訓、考察等活動,實現了農家樂的自我管理、和諧發展。
二、發展鄉村旅遊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
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部門間的密切配合和社會各方力量的大力支持。當前,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具體表現為:
一是項目規劃過程中沒有很好地考慮旅遊元素。小流域治理、新村建設等項目在規劃時欠考慮旅遊元素,尤其是原先具有比較豐富的旅遊資源的村鎮,等項目實施完畢後想到旅遊又去重新建設,造成投資浪費。
二是村莊整治過程中沒有很好地保護古村古建築。村莊整治按照建設部門的政策要求,農村建房必須「拆老屋、建新屋」,一戶只允許有一處住宅。因此,一幢幢水泥樓房拔地而起,而一大批有歷史價值的古建築被拆除,目前老房子已為數不多。有些村莊因人口稀少或地處偏辟,向中心村、中心鎮進行整體搬遷,更是全村拆除。
三是城鄉一體化推進過程中沒有很好地保留農村韻味。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是新農村建設的方向。但在推進過程中,不能搞千篇一律。目前,各村村莊改造沒有很好體現本地文化特色,建築風格大同小異,「走過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鎮;走過一鎮又一鎮,鎮鎮像農村」。此外,鄉村旅遊帶來的商業氣息使農村原有的「農韻」逐漸消失,如很多農家樂辦得像城市酒店,還專門聘請廚師掌勺,農家菜成了點綴。
三、以發展鄉村旅遊來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幾點建議。
旅遊具有「興一業,旺百業」的作用,在建設美麗鄉村過程中,有條件的村鎮要把發展鄉村旅遊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美麗鄉村建設推進的同時,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
一是強化規劃引領,注意各規劃銜接。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宜認真調研分析本地旅遊資源,結合行政村調整,明確域內空間布局,形成縣城、中心鎮、一般鄉鎮、中心村、一般村、特色村相結合的「重點突出、梯次合理、特色鮮明、相互銜接」的村莊布局規劃體系,要避免無潛力可挖的地方人為造景和有潛力可挖的地方卻視而不見,要強調對一些有歷史和人文底蘊的古村落的保護和修復。且市內各規劃在制定時要相互銜接,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突出地域特色,體現差異性和多元化。鄉村之美,固然在於鄉村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田園野趣,但是,如果千村一面,則也會缺乏生機和活力,容易引起審美疲勞。因此,美麗鄉村建設必須因地制宜,尊重生態,培育地域特色和個性。對旅遊資源較豐富的地區,可把一個市當作一個大景區來規劃,把一個鎮當作一個功能區塊來建設,把一個村當作一個景點來設計,把一戶農家當作一個小品來改造。要善於挖掘當地的生態資源與人文資源,利用當地的歷史古跡、風土人情,給鄉村建設注入人文內涵,展現獨特的魅力,既提升和展現鄉村的文化品位,也讓綿延的地方歷史文脈得以有效傳承。此外,還可從產業發展、景觀改造等方面入手,實現「一村一景」「一村一品」,充分彰顯鄉村的特色和韻味。
三是加大資金投入,做好各渠道項目建設的整合。建設美麗鄉村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發展鄉村旅遊前期的基礎設施投入同樣需要資金投入。兩者在資金投入時,尤其是基礎設施投入上可以共享。各村鎮在建設項目包裝上報時,要積極爭取上級立項支持。各級職能部門也要多為村鎮出謀劃策,幫助爭取資金支持。村鎮一級也要發揮主動性,多方籌措資金,不能「等、靠、要」。
四是突出農民主體,注重調動農民參與積極性。要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做好引導,通過讓農民得實惠,從內心來激發農民共建美麗鄉村的主動性。同時,充分挖掘農村現有的自然、人文和產業等資源,串點聯線,推進鄉村旅遊常態化發展。如積極落實旅遊惠民工程,創新推出鄉村趕集游活動,把鄉村旅遊與農村集市日有機結合,鄉村趕集游擴大了旅遊惠民的覆蓋面和受益面,各農家樂經營戶、土特產購買點、種養基地,乃至各小商小販,均能從中得益,農民得到實惠了,他們的積極性自然而然就調動起來了。
Ⅵ 現階段農家生態旅遊存在哪些不足之處
(1)對農家生態旅遊的內涵認識不足。許多經營者誤以為農家旅遊就是到農村觀光,因而不珍惜寶貴的自然資源和農村特色,大興土木,甚至變更土地用途,建園造景。開發經營者過分重視了經濟發展,忽視了文化層面,開發前缺少可行性研究和合理的規劃,造成鄉村旅遊地逐漸城鎮化,不重視對農村文化內涵的深入挖掘,使農村特色大打折扣。
(2)開發模式單一,缺乏特色。經營者對農家生態旅遊的理解過於狹隘。部分的農家生態旅遊只是以餐飲為主,大多數遊客只進行玩牌、卡拉OK、聊天等,缺乏體驗、休閑項目;還有部分農家生態旅遊僅僅停留在觀光、採摘和垂釣等項目上,以滿足遊客的物質需求為主,缺乏精神需求和氛圍。這些都沒有體現出農家生態旅遊的內涵。
(3)缺乏科學合理的農家生態旅遊發展規劃(盲目開發)。一些地方在發展農家生態旅遊時,沒有將農村旅遊資源的開發納入區域旅遊開發的大系統,進行統籌安排,全面規劃。而是任由經營者進行盲目的投資與開發,個別地方甚至出現了遍地開花和重復建設的現象,導致資源開發的形式單一、水平不高、檔次低下、特色不強,從而缺乏對客源市場的吸引力,難以形成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
(4)基礎設施不健全,衛生條件差。部分農村的建設基本上停留在自然的狀態,缺乏統一規劃和要求,因此街道、道路標識牌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導致旅遊者在有些地區因看不到路標而找不到目的地,也有些地方駕車行走艱難。其次,鄉村的客房衛生條件差,尤其是廚房和廁所的衛生條件與國家標准相差甚遠。
(5)快速發展與環境保護不同步。在利益面前,經營者往往忽視了旅遊業對資源與環境造成的惡性破壞,忽視了對資源與環境的保護。農家生態旅遊的快速發展帶來了較大的污染源,又加上環保措施不健全,區域環境問題日趨嚴重。
(6)管理人才欠缺。農家生態旅遊接待點的管理隊伍水平參差不齊,缺乏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和經營人才,一般從業人員也因為缺乏培訓而服務不規范、不到位,標准不統一,相關部門對行業的管理指導還沒有完全到位。
(7)開發深度不夠。目前,農家生態旅遊產品普遍偏重外部條件的建設,從而忽視對農家樂村野文化內涵的挖掘,導致了「農」韻和「野」味不足。
Ⅶ 低碳旅遊與鄉村旅遊怎麼結合
目前我國鄉村旅遊正處於重要的發展階段,呈現多樣化、多元化和特色化的發展趨勢,鄉村旅遊逐漸成為融觀光、考察、學習、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產品,鄉村旅遊的產業規模較大,增長速度快,市場潛力大,發展前景好,但總體發展水平還不高。
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 低碳經濟受到世人廣泛的關注和認同。低碳旅遊借用了低碳經濟的理念,
是一種以低能耗、低污染為核心的新的旅遊方式。在低碳經濟時代背景下, 為響應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 鑒於我國國情和鄉村旅遊自身發展的需要,
以低能耗、低污染為核心的低碳旅遊成為其不二的選擇。因此低碳經濟觀和低碳生活觀與政府、企業、景區、社區、旅遊者的行為有機結合起來, 肩負起各自的環保責任,
形成合力共同構建我國鄉村旅遊低碳化發展的路徑保障, 在食、住、行、游、購、娛等六個環節中實現低碳旅遊規劃發展行為方式的轉變。
1) 一是轉變現有旅遊模式,倡導公共交通和混合動力汽車、電動車、自行車等低碳或無碳方式,同時也豐富旅遊生活,增加旅遊規劃項目。
2) 二是扭轉奢華之風,強化方便、舒適的功能性,提升文化的品牌性。
3) 三是加強旅遊規劃發展的智能化,提高運行效率,同時及時全面引進節能減排技術,降低碳消耗,最終形成全產業鏈的循環經濟模式。
Ⅷ 為什麼近年來的鄉村旅遊為何越來越火
為什麼近年來的鄉村旅遊為何越來越火?
都說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在這個全民提倡環保的年代,青山綠水已經成了大自然留給人類最珍貴的禮物。窯里村作為善璉鎮的一員,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鄉,村內流水潺潺,四周青山環繞,彷彿來到了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現階段的青年,社會壓力過大,工作生活基本都是在大城市裡,見多識廣,卻依然還是心心念念那個最原始的洗滌心靈的狀態,回歸鄉村,看看那些與世無爭的世界,看看那可愛懵懂的少年的自己,也是一種放鬆和自我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所以現在很多旅遊發展到回歸鄉村,更加自然和淳樸的生活狀態,是大家都嚮往和追求的。
來到窯里村,必不可少的便是來到窯文化館體驗制陶工藝,看著孩子們開心的玩著泥巴,自己也忍不住捯飭了一番,看著這些千奇百怪的成果,實在讓人忍俊不禁。如果玩泥巴玩累了,還可以來這里的蠶咖啡吧坐坐,細細品味這里的特色農產品,同樣別是一番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