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灣國際旅遊度假區核心城市
① 泛北部灣經濟開發區有哪些城市,總面積多大國家投入多少資金
以下資料會對你有所幫助
泛北部灣無疑是世界港口富集區,區域內東盟國家共有各類港口100多個,其中印尼40多個,馬來西亞33個,越南43個,菲律賓24個,以北部灣和南海連成的海域為中心呈馬蹄型分布,其中越南的胡志明港、海防港、錦普港,馬來西亞的巴生港、民都魯港、柔佛港、檳城港,印尼的丹戎普瑞克港,菲律賓的馬尼拉港、新加坡港等,都是年吞吐量超過千萬噸的大港,新加坡港更是世界四大港口之一。
泛北部灣中國區域港口涉及廣西、廣東、海南以及香港等地,包括廣西的防城港、欽州港、北海港;廣東的廣州港、深圳港、珠海港、湛江港;海南的海口港、洋浦港、八所港等;香港是區域內最重要的港口,躋身世界前三名。
如此眾多的海港,加上大量內河港,作為泛北部灣地區經濟通道的重要節點、產業基地和產品配送中心,對亞太經濟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支撐作用。但同時,數量繁多的港口之間,存在著多層面的競爭,為爭當所在地區的航運中心或經濟樞紐,這種競爭甚至呈現白熱化狀態。
競爭的最低層面為局部范圍的港口之爭。最突出的莫過於多年來廣西北部灣防城港、欽州港和北海港。由於共同具備「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的地域特點,為爭奪貨源一直明爭暗鬥。鐵礦石一直是北部灣港口的大宗貨源,防城港以30元/噸的價格承接業務時,其他兩港甚至以這一價格的一半與貨主簽訂合作,搶攬貨源。這種競爭直接影響到港口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功能定位,從而波及沿海產業布局。為爭集裝箱,上馬集裝箱碼頭,為了不讓散貨流失,興建散貨碼頭,各個港口變成典型的「小而全」,這種功能混雜的港口設施雖然缺乏專業服務性,卻成為各地對外招商的「優勢」,使得產業布局混亂,不能按照地方特色和資源稟賦發展。
競爭同樣也存在於省際之間。廣西三港內部惡斗,同時三港與毗鄰的湛江港也存在角逐,由於貨源地雷同,服務對象一樣,廣西北部灣港口與湛江港的公開競爭從來沒有停止過。防城港工作人員說,每年在西南各地聯系貨源,廣西廣東的人常常碰到一塊,互相間「躲躲閃閃」。廣西「三港合一」的消息傳出時,在湛江港一些人員眼裡,成了一種「聯手」對付湛江港的對策。
更高層次的競爭出現在國家之間。由於泛北部灣地區港口距離不遠,相鄰國家的港口往往就成為競爭對手。面對新加坡港口的繁榮,隔海的馬來西亞就大興土木建設巴生港,希望將到新加坡港卸貨的馬來西亞貨輪拉回本國港口。
這種競爭,在一定階段,無疑對促進港口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管理水平提高、服務能力增強,但到了一定程度後,其負面效益越來越突出。特別是在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下,世界變得扁平,產業格局、供應鏈的架構重組,對港口通過能力以及港口對資源的配置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專業化的港口服務成為全球航運越來越強的需要,那種以我為主,各自為政的港口發展顯然與之不相適應,已成為對經濟發展的阻礙。馬來西亞的巴生港作為東盟國家第二大港,與新加坡港的角逐更加激烈。
——多種因素制約泛北部灣港口合作
專家認為,泛北部灣港口可劃分為北部灣港口群、馬六甲海峽港口群、菲律賓沿岸港口群。三個港口群目前主要功能各不相同:廣西北部灣港、廣東湛江港、海南的港口和越南海防港、硯港、胡志明港等呈「S」型分布的北部灣港口群,以大宗散貨吞吐為主,集裝箱比例逐年上升;新加坡港和馬來西亞、印尼的部分港口呈帶狀分布,形成馬六甲海峽港口,是傳統的集裝箱大港聚集區域,以集裝箱運輸為主;菲律賓沿岸港口群基本呈帶狀分布,與馬六甲海峽港口群呈平行分布,港闊水深,但內陸交通系統不夠完善。
與世界其他大洋海岸的港口「步調一致」相比,泛北部灣港口的整合遠為復雜。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經濟發展起步相對較晚,使得港口資源作為國家經濟重要支柱的基礎優勢未能得到充分發揮,除了新加坡、香港等少數港口,到目前大部分仍然屬於中小型的港口。
在東盟10國中,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狀況十分突出,既有發達的新加坡、馬來西亞、汶萊和相對較好的泰國、菲律賓、印尼,還有正在崛起中的越南,而緬甸、柬埔寨、寮國則明顯滯後。經驗表明,處於經濟不平衡狀態的地區,先行者為了保持優勢,後來者為了迎頭趕上,使得競爭往往大於合作,在港口建設上著眼於「求全」而不是「求專」,參與合作分工往往讓位於短期競爭的需要,幾成必然。
除了經濟不平衡,泛北部灣地區的港口合作,還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一是歷史上國與國之間存在的領土、領海爭端;二是民族、文化、宗教的沖突;三是作為資源富集地,外部政治、軍事勢力的介入,這些因素在不斷變動的國際政治格局中,容易造成局部不穩定;四是一些國家內部政治矛盾激化,影響對外合作。
東盟各國在政策和法律的制訂和具體實施管理中,存在較大差異。而對於提供貨物集散服務的港口而言,流暢的物流鏈,恰恰在信息、技術標准及海事、保險、司法等服務上要求相互緊密銜接。一些專家預測,世界經濟持續增長,海事貿易在2020年的規模將是現在的三倍。技術的發展、貿易的模式、戰略、航運議程、路線,對於港口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戰。調整港口結構,進行合理定位,實現功能互補和協調發展,促進港口大型化、專業化、現代化,成為泛北部灣港口的共同要求。
——以新模式推動「港口一體化」
隨著競爭加劇,泛北部灣區域各港口正在尋求制訂共同的「游戲規則」,同時,大型船舶增加,港口信息化服務發展,為港口合作也提供了條件。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促進區域內貿易發展,成為各港口的共同要求。
泛北部灣港口群目前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礎。首先是政治秩序比較穩定,「和平與發展」成為主流意識形態,泛北部灣各方高層交往頻繁,政治互信進一步增強,中國-東盟關系不斷發展,經濟聯系日益緊密,在應對公共安全、維護地區穩定和促進區域合作等方面達成了廣泛共識,合作領域日趨廣泛,合作機制日臻完善。
區域內經濟快速發展,成為推動合作的動力之源。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推進,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快速增長,2006年達1608億美元,預計將提前於2008年實現2000億美元目標。區域內各方合作願望增強,在連續四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企業界人士普遍希望彼此市場更加開放,實現產業的對接。
區域內的局部地區已經看到了合作的趨勢。廣西今年將沿海三港組建國際港務集團,對港口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經營管理。廣西港口加強與深圳鹽田港的合作,加強與包括越南海防港在內的信息交流。一些港口通過互相參與基礎設施建設,成為雙邊協調機構,加強了港口相關業務的合作。
專家認為,歐盟、北美兩大自由貿易區以及西北歐的丹麥-瑞典,都為跨國的港口合作提供了經驗。政府主導是實現區域內資源共享的基本保障,市場運作是港口發展的基本模式;加強宏觀調控是促進港口持續協調發展的重要條件。實現港口一體化,有利於減少資源浪費,避免重復建設,防止惡性競爭,提高區域整體效益。
專家認為,泛北部灣港口群合作的重點領域應放在五個方面:一是港口基礎設施建設,二是港口物流與海運安全,三是臨港產業開發,四是與海運相關的海洋環境保護,五是港口與海運安全。
對於政府主導,應成立區域性的港口協調機構,如泛北部灣港口群合作委員會,制訂區域內港口發展總體規劃,擬定具體合作政策,規劃合作項目,統籌各方利益,各國政府對於港口公共基礎在資金和政策上給予支持,鼓勵企業資產經營聯合,推進區域內港口多形式多渠道合作。特別是推進檢驗檢疫、海關、海事、邊防之間的相互聯合、協作,逐步制訂區域內統一的標准,簡化區域內貨物流動手續,提高效率。
在尋求泛北部灣港口合作中,探索新模式尤其重要,如自由港、國民待遇、統一關稅等制度。各國可以在重要港口劃出一定范圍,實行自由港政策;可以參照歐盟方式,在相互投資和人員就業方面給予國民待遇;還可以在業務合作中,採取一次進關,一次出關,不重復辦理報關手續;此外還可以建立關稅聯盟,相互結算,避免雙重征稅,減輕企業負擔
② 盤點北部灣這幾座城市,哪一個潛力更大
北部灣
③ 北部灣哪個城市最有發展
設想中目標遠大、啟動時熱火朝天,5年後卻演變成增進友誼的「喝茶會」。環北部灣廣東、廣西、海南部分城市為主結盟成立的「北部灣經濟合作組織」卻日趨式微。
位於中越之間的北部灣,面積近13萬平方公里,北面是廣西沿海諸港口,東面是廣東的湛江市和海南省。由於種種原因,北部灣地區發展遠遠落後於我國其他沿海區域,成為沿海經濟的「窪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期,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我國加入世貿組織,面向 東南亞、背靠大西南的北部灣地區戰略地位大大提升,沿海的湛江、海口、防城、北海等港口既是滇、黔、滇、蜀等西部腹地省區出海的便捷通道,又是我國距東南亞各國最近的口岸,北部灣作為中國東西部、中國與東盟兩個「 結合部」的地緣優勢被普遍看好。
抓機遇謀發展的沖動,催生了「北部灣經濟合作組織」 :2000年11月,湛江、北海、海口3市發起,「北部灣經濟合作組織」在湛江宣告成立,成員還包括了廣西的欽州市、防城港市,海南的東方市、儋州市、洋浦經濟開發區和臨高縣,以及湛江港務局、柳州鐵路局、海南海航集團公司3個經濟實體,形成「9+3」的格局。
5年前的「北部灣經濟合作組織」,操作之規范、影響之廣泛即使放在今天也絕不遜色:在民政部門正式注冊,設立常設機構,制定詳細的組織章程、管理辦法,設計有會徽,參加成立大會的成員單位「一把手」發表了《北部灣經濟合作組織千年宣言》,這一宣言還立石銘碑安放在成立地湛江。當時策劃並參與北部灣合作組織成立大會的一位官員對記者感慨地說,「當時的場面絕對可以用『盛大』來形容,成立大會採用的是國際慣例的圓桌會議形式,從中央到地方的媒體都給予很高的評價。」
但熱熱鬧鬧的開場戲後僅兩三年,這一被普遍看好的機構就成了明日黃花。一年一度的年會,參加的領導級別越來越低,內容越來越務虛,在成員單位眼裡,成了一塊不折不扣的「雞肋」。記者采訪各成員單位,綜合各方面的看法,大致有三個原因導致了北部灣合作組織的沒落:
一,互不相讓的「老大」心態。成立「北部灣經濟合作組織」初衷之一是藉助「北部灣區域」概念的沖擊力,以聯合艦隊的方式參與國際競爭,為此有兩個設想:一是打北部灣的牌子到國際上招商;二是到北京舉辦一個北部灣區域經濟研討會。在無法解決「誰牽頭」的情況下,國際招商未能成行,擬在北京舉辦的研討會也不幸擱淺。
二,缺乏共同關注的議題。「北部灣經濟合作組織」 成立後,曾確定了旅遊合作、廣播電視節目互動、打擊車匪路霸保障人員貨物流通安全等議題,但「9+3」成員中,經濟實力不一,各自當務之急不同,任何一個議題都很難成為普遍共識。到2003年,有的成員每年5000元的會費也不交了。
三,人事變動興趣轉移。幾年來,湛江、北海、防城港、欽州、海口等主要成員單位一把手均變動,繼任領導興趣不同,參與熱情大不如前。除了湛江市仍保留編制、設有辦公室外,其他成員單位基本沒有專人負責有關事務,一年一度的年會,隨便派個人「應卯」,由最早的市長親自參加到現在一般由副秘書長帶隊,級別越來越低,而且失去了連貫性,落入了「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境地。
北部灣城市「龍頭」之爭加劇競爭戰火
區域合作組織徒有其名,區域內交通互不銜接,港口間爭奪貨源,招商引資「讓利比拼」,行政藩籬使「金三角」陷入競爭「泥潭」
「誰牽頭」看似小事,卻成了整合資源、加強協作的極大障礙。湛江市一位官員說,北部灣各城市的「龍頭」 之爭從未停止過,這個宣稱自己是北部灣中心城市,那個說我是最大的出海通道,不樂意分出個座次來,爭當「老大」的心態使合作只是停留在口號上。
北部灣是西南腹地最便捷的出海口,盡管成立了區域合作組織,但各城市間卻暗中較勁,互不相讓,紛紛提出要建設「北部灣中心城市」的口號,「不讓他人」的心態,使湛江、防城港和海口市形成的「金三角」城市港口群陷入了競爭泥潭。
人們常說,「兩省交界處的路最難走」,這句話在北部灣地區再次得到驗證。廣西4年前就把渝湛高速公路修到了與廣東湛江市高橋鎮接壤的北海市山口鎮,但廣東迄今沒有將由桂入粵後到湛江路段修通,山口鎮成為渝湛高速公路西部進入東部的卡點。貴州、雲南、四川、廣西和河南、江西等內陸省份開往廣東或海南的貨車途經此地,運輸的貨物以水果、蔬菜居多,從山口出高速公路進入廣東湛江境內,跑的仍是瀝青路面的325老國道。來自貴州的一位卡車司機向記者抱怨:「北海和湛江各自都與省內的高速公路網連接,偏偏運輸最繁忙的兩廣交界處是『 斷頭路』,『環北部灣』根本『環』不起來。」
港口之間惡性競爭戰火不息。目前,湛江港、防城港、北海港、欽州港都提出要打造大西南面向東盟市場最便捷的出海口,各個港口都想盡辦法爭取貨源。湛江港港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業務部副部長李國新說,鐵礦石是北部灣各港口吞吐量最大的貨物。為了獲得貨源,各港口大打價格戰,裝卸費從每噸40多元降低到20多元,一些小型碼頭甚至降到10多元,惡性競爭導致北部灣港口群陷入 「吞吐量大,利潤率低」的怪圈。2005年湛江港港口集團完成貨物吞吐量首次突破3000萬噸大關,達到3124萬噸,同比增長30.6%,增幅高於全國沿海港口平均水平,但是,湛江港港口集團的年度利潤卻只有1000多萬元。
北部灣沿岸城市都把重化能源工業當作未來的發展重點,在新一輪激烈的招商引資競爭中,相同的城市定位造成港口資源的浪費。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湛江的東海島、防城港的企沙工業區、北海的鐵山港正瞄準我國鋼鐵、石油化工、電力等重化工業加快向沿海港口轉移的趨勢,紛紛提出要建立「國內外重化工業轉移基地」。廣西社科院副研究員吳堅指出,新一輪招商引資的熱潮正在北部灣地區興起,政府主導下的招商引資,使本應在成本導向下的企業投資行為與追求地方利益的政府行為合而為一,扭曲了市場信號,如聽任這種現象持續下去,不僅損失地方財政,而且導致港口資源和土地資源的巨大浪費。
④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核心區域、邊緣區域、過渡區域分別是什麼
2008年1月16日,國家批准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國家發改委通知強調指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是我國西部大開發和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重點地區,對於國家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具有重要意義。要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設成為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製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為帶動、支撐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和開放度高、輻射力強、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的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以下簡稱「北部灣經濟區」)地處我國沿海西南端,由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四市所轄行政區域組成,陸地國土面積4.25萬平方公里,2006年末總人口1255萬人。
戰略定位和功能定位
[編輯本段]
北部灣經濟區的戰略定位是:建設成為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
北部灣經濟區的功能定位是:立足北部灣、服務「三南」(西南、華南和中南)、溝通東中西、面向東南亞,充分發揮連接多區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橋梁和合作平台作用,以開放合作促開發建設,努力建成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製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為帶動、支撐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和開放度高、輻射力強、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的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
發展目標和任務
[編輯本段]
北部灣經濟區的發展目標是:經過10到15年的努力,建設成為我國沿海重要經濟增長區域,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
北部灣經濟區的主要任務是:建設成為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製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功能組團
[編輯本段]
根據空間布局和岸線分區,規劃建設5個功能組團。
南寧組團。主要包括南寧市區及周邊重點開發區,發揮首府中心城市作用,重點發展高技術產業、加工製造業、商貿業和金融、會展、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建設保稅物流中心,成為面向中國與東盟合作的區域性國際城市、綜合交通樞紐和信息交流中心。
欽(州)防(城港)組團。主要包括欽州、防城港市區和臨海工業區及沿海相關地區,發揮深水大港優勢,建設保稅港區,發展臨海重化工業和港口物流,成為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加工製造基地和物流基地。
北海組團。主要包括北海市區、合浦縣城區及周邊重點開發區,發揮亞熱帶濱海旅遊資源優勢,開發濱海旅遊和跨國旅遊業,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生物制葯、海洋開發等高技術產業和出口加工業,拓展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功能,保護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居環境優美舒適的海濱城市。
鐵山港(龍潭)組團。主要包括北海市鐵山港區、玉林市龍潭鎮,充分發揮深水岸線和緊靠廣東的區位優勢,重點建設鐵山港大能力泊位和深水航道,承接產業轉移,發展臨港型產業,建設海峽兩岸(玉林)農業合作試驗區。
東興(憑祥)組團。主要包括防城港東興市、崇左憑祥市城區和邊境經濟合作區及周邊重點開發區,發揮通向東盟陸海大通道的門戶作用,發展邊境出口加工、商貿物流和邊境旅遊,拓展憑祥經濟技術合作區功能,建立憑祥邊境綜合保稅區。
國家給與的政策支持
[編輯本段]
國家大力支持北部灣經濟區開放發展,明確給予五大方面的政策支持:
(一)是綜合配套改革方面的政策支持。國家支持推進行政管理體制、市場體系、土地管理制度等綜合配套改革。
(二)是重大項目布局方面的政策支持。國家在有關規劃、重大項目布局及項目審批、核准、備案等方面給予支持。
(三)是在保稅物流體系方面的政策支持。國家支持北部灣經濟區在符合條件的地區設立保稅港區、綜合保稅區和保稅物流中心,拓展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功能。
(四)是在金融改革方面的政策支持。國家支持在北部灣地區設立地方性銀行,探索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企業,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規模,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企業債券。
(五)是在開放合作方面的政策支持。國家支持北部灣經濟區發揮開放合作示範作用,推動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成為中國-東盟合作框架下新的次區域合作,建立和完善開放合作機制,加快實施合作項目。
戰略意義
[編輯本段]
加快推進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既關繫到廣西自身發展,也關繫到國家整體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加快推進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有利於推動廣西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從整體上帶動和提升民族地區發展水平,振興民族經濟,鞏固民族團結,保障邊疆穩定;有利於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增強西南出海大通道功能,促進西南地區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形成帶動和支撐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有利於完善我國沿海沿邊經濟布局,使東中西部發展更加協調,聯系更加緊密,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注入新的強大動力;有利於加快建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深化中國與東盟面向繁榮與和平的戰略夥伴關系。
⑤ 北部灣具體指哪些地區
北部灣覆蓋來范圍包括源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北海市、欽州市、防城港市、玉林市、崇左市,廣東省湛江市、茂名市、陽江市和海南省海口市、儋州市、東方市、澄邁縣、臨高縣、昌江縣。
北部灣與瓊州海峽和中國南海相連,被中越兩國陸地與中國海南島所環抱。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臨岸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北海市、欽州市,防城港市、玉林市、崇左市組成了北部灣經濟區,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北部灣開發是國家一帶一路的重要戰略。
(5)北部灣國際旅遊度假區核心城市擴展閱讀
北部灣經濟區區位優勢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處於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和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是中國大陸東、中、西三大地帶交匯點,東臨粵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沿海、沿邊、沿江,是中國西部唯一沿海的地區,是中國對外開放、走向東盟、走向世界的重要門戶和前沿,在中國與東盟、泛北部灣、泛珠三角、西南六省區協作等國內外區域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和作用。
⑥ 北部灣到底是哪裡
北部灣(Beibu Gulf,舊稱東京灣)位於中國南海的西北部,是一個半封閉的海灣。
東臨中國廣東雷州半島和海南島,北臨廣西壯族自治區,西臨越南,與瓊州海峽和中國南海相連,被中越兩國陸地與中國海南島所環抱。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臨岸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北海市、欽州市,防城港市、玉林市、崇左市組成了北部灣經濟區。
北部灣三面為陸地環抱,水深在10-60米,海底比較單純,從灣頂向灣口逐漸下降,海底較平坦,從陸地帶來的泥沙沉積在上面。
(6)北部灣國際旅遊度假區核心城市擴展閱讀
北部灣城市群規劃:2030年向國家級城市群躍升
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規劃17日在廣西南寧公開發布,城市群將大力發展交通基礎設施,培育一批有特色優勢的產業集聚區,夯實產業基礎,建設面向東盟、服務西南中南華南、宜居宜業的藍色海灣城市群,力爭到2030年,實現向國家級城市群的戰略性躍升。
北部灣城市群包括粵桂瓊三省(區)的22座城市,陸域面積11.66萬平方公里,海岸線4234公里。
背靠祖國大西南、毗鄰粵港澳、面向東南亞,位於全國「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中沿海縱軸最南端,是我國沿海沿邊開放的交匯地區,在我國與東盟開放合作大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城鎮化處處長相偉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北部灣城市群仍處於培育發展階段,2015年末常住人口4141萬人,地區生產總值16295億元,分別佔全國的3.01%和2.25%,無論經濟總量還是發展水平都還有很大潛力。
廣西、廣東、海南三省區的發改委負責人分別就本省(區)實際情況對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規劃的實施介紹了初步方案。
根據規劃,北部灣城市群將打造空海航運體系,提升南寧、海口機場的國際化水平,實現與東盟國家主要城市航線全覆蓋,優化沿海港口布局和分工協作,避免惡性競爭和重復建設。
突出海口港和北海港的客運功能,突出湛江港、欽防港群的貨運樞紐港功能,突出茂名港和洋浦港的貨運功能,強化港口集疏運體系規劃建設,提高多式聯運水平。
⑦ 北部灣指那幾個城市
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統稱北部灣
⑧ 北部灣屬於那個城市都說北部灣好現在那開發的怎麼樣
北部灣來一般指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自更大的概念是環北部灣經濟區,包括廣西沿海、粵西沿海、海南省、越南等地區。
北部灣好不好這個問題。其實說老實話目前為止北部灣還不能算是特別發達的地區,不過照目前的趨勢來看,五年後可能能發展成比較牛叉的中國的經濟增長點。
但是如果你是搞金融的,可以來。因為東盟自貿區在試點人民幣作國際貨幣。
⑨ 北部灣有幾個城市組成
規劃覆蓋范圍包括廣復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制市、北海市、欽州市、防城港市、玉林市、崇左市,廣東省湛江市、茂名市、陽江市和海南省海口市、儋州市、東方市、澄邁縣、臨高縣、昌江縣。
北部灣位於北部灣畔的我國港口城市有廣東的湛江、廣西的北海、欽州、防城港等,都是重要的港口城市。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處於北部灣頂端的中心位置,主要包括南寧市、北海市、欽州市、防城港市所轄區域范圍,同時包括內陸城市玉林市、崇左市的交通和物流。
(9)北部灣國際旅遊度假區核心城市擴展閱讀
發展定位:
建設面向東盟、服務「三南」(西南中南華南)、宜居宜業的藍色海灣城市群。
在優化提升城市規模結構上,恢復梅菉市(民國初期經濟特區)管轄湛茂陽北,創一線城市制高點;做大做強南寧、海口兩省會城市;做強做優北海、欽州、防城港、玉林、崇左、儋州等重要節點城市,做多做精中小城市和特色鎮。
做強做優重要節點城市,將強化北海、防城港、欽州、儋州(洋浦)對藍色宜居灣區建設的支撐作用,強化茂名、陽江與珠三角城市群的聯系,強化玉林帶動粵桂交界地區發展和崇左帶動沿邊城鎮開發開放的能力。
⑩ 北部灣哪個城市最有發展大家對北部灣的未來是如何看待的
設想中目標遠大、啟動時熱火朝天,5年後卻演變成增進友誼的「喝茶會」。環北部灣廣東、廣西、海南部分城市為主結盟成立的「北部灣經濟合作組織」卻日趨式微。
位於中越之間的北部灣,面積近13萬平方公里,北面是廣西沿海諸港口,東面是廣東的湛江市和海南省。由於種種原因,北部灣地區發展遠遠落後於我國其他沿海區域,成為沿海經濟的「窪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期,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我國加入世貿組織,面向 東南亞、背靠大西南的北部灣地區戰略地位大大提升,沿海的湛江、海口、防城、北海等港口既是滇、黔、滇、蜀等西部腹地省區出海的便捷通道,又是我國距東南亞各國最近的口岸,北部灣作為中國東西部、中國與東盟兩個「 結合部」的地緣優勢被普遍看好。
抓機遇謀發展的沖動,催生了「北部灣經濟合作組織」 :2000年11月,湛江、北海、海口3市發起,「北部灣經濟合作組織」在湛江宣告成立,成員還包括了廣西的欽州市、防城港市,海南的東方市、儋州市、洋浦經濟開發區和臨高縣,以及湛江港務局、柳州鐵路局、海南海航集團公司3個經濟實體,形成「9+3」的格局。
5年前的「北部灣經濟合作組織」,操作之規范、影響之廣泛即使放在今天也絕不遜色:在民政部門正式注冊,設立常設機構,制定詳細的組織章程、管理辦法,設計有會徽,參加成立大會的成員單位「一把手」發表了《北部灣經濟合作組織千年宣言》,這一宣言還立石銘碑安放在成立地湛江。當時策劃並參與北部灣合作組織成立大會的一位官員對記者感慨地說,「當時的場面絕對可以用『盛大』來形容,成立大會採用的是國際慣例的圓桌會議形式,從中央到地方的媒體都給予很高的評價。」
但熱熱鬧鬧的開場戲後僅兩三年,這一被普遍看好的機構就成了明日黃花。一年一度的年會,參加的領導級別越來越低,內容越來越務虛,在成員單位眼裡,成了一塊不折不扣的「雞肋」。記者采訪各成員單位,綜合各方面的看法,大致有三個原因導致了北部灣合作組織的沒落:
一,互不相讓的「老大」心態。成立「北部灣經濟合作組織」初衷之一是藉助「北部灣區域」概念的沖擊力,以聯合艦隊的方式參與國際競爭,為此有兩個設想:一是打北部灣的牌子到國際上招商;二是到北京舉辦一個北部灣區域經濟研討會。在無法解決「誰牽頭」的情況下,國際招商未能成行,擬在北京舉辦的研討會也不幸擱淺。
二,缺乏共同關注的議題。「北部灣經濟合作組織」 成立後,曾確定了旅遊合作、廣播電視節目互動、打擊車匪路霸保障人員貨物流通安全等議題,但「9+3」成員中,經濟實力不一,各自當務之急不同,任何一個議題都很難成為普遍共識。到2003年,有的成員每年5000元的會費也不交了。
三,人事變動興趣轉移。幾年來,湛江、北海、防城港、欽州、海口等主要成員單位一把手均變動,繼任領導興趣不同,參與熱情大不如前。除了湛江市仍保留編制、設有辦公室外,其他成員單位基本沒有專人負責有關事務,一年一度的年會,隨便派個人「應卯」,由最早的市長親自參加到現在一般由副秘書長帶隊,級別越來越低,而且失去了連貫性,落入了「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境地。
北部灣城市「龍頭」之爭加劇競爭戰火
區域合作組織徒有其名,區域內交通互不銜接,港口間爭奪貨源,招商引資「讓利比拼」,行政藩籬使「金三角」陷入競爭「泥潭」
「誰牽頭」看似小事,卻成了整合資源、加強協作的極大障礙。湛江市一位官員說,北部灣各城市的「龍頭」 之爭從未停止過,這個宣稱自己是北部灣中心城市,那個說我是最大的出海通道,不樂意分出個座次來,爭當「老大」的心態使合作只是停留在口號上。
北部灣是西南腹地最便捷的出海口,盡管成立了區域合作組織,但各城市間卻暗中較勁,互不相讓,紛紛提出要建設「北部灣中心城市」的口號,「不讓他人」的心態,使湛江、防城港和海口市形成的「金三角」城市港口群陷入了競爭泥潭。
人們常說,「兩省交界處的路最難走」,這句話在北部灣地區再次得到驗證。廣西4年前就把渝湛高速公路修到了與廣東湛江市高橋鎮接壤的北海市山口鎮,但廣東迄今沒有將由桂入粵後到湛江路段修通,山口鎮成為渝湛高速公路西部進入東部的卡點。貴州、雲南、四川、廣西和河南、江西等內陸省份開往廣東或海南的貨車途經此地,運輸的貨物以水果、蔬菜居多,從山口出高速公路進入廣東湛江境內,跑的仍是瀝青路面的325老國道。來自貴州的一位卡車司機向記者抱怨:「北海和湛江各自都與省內的高速公路網連接,偏偏運輸最繁忙的兩廣交界處是『 斷頭路』,『環北部灣』根本『環』不起來。」
港口之間惡性競爭戰火不息。目前,湛江港、防城港、北海港、欽州港都提出要打造大西南面向東盟市場最便捷的出海口,各個港口都想盡辦法爭取貨源。湛江港港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業務部副部長李國新說,鐵礦石是北部灣各港口吞吐量最大的貨物。為了獲得貨源,各港口大打價格戰,裝卸費從每噸40多元降低到20多元,一些小型碼頭甚至降到10多元,惡性競爭導致北部灣港口群陷入 「吞吐量大,利潤率低」的怪圈。2005年湛江港港口集團完成貨物吞吐量首次突破3000萬噸大關,達到3124萬噸,同比增長30.6%,增幅高於全國沿海港口平均水平,但是,湛江港港口集團的年度利潤卻只有1000多萬元。
北部灣沿岸城市都把重化能源工業當作未來的發展重點,在新一輪激烈的招商引資競爭中,相同的城市定位造成港口資源的浪費。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湛江的東海島、防城港的企沙工業區、北海的鐵山港正瞄準我國鋼鐵、石油化工、電力等重化工業加快向沿海港口轉移的趨勢,紛紛提出要建立「國內外重化工業轉移基地」。廣西社科院副研究員吳堅指出,新一輪招商引資的熱潮正在北部灣地區興起,政府主導下的招商引資,使本應在成本導向下的企業投資行為與追求地方利益的政府行為合而為一,扭曲了市場信號,如聽任這種現象持續下去,不僅損失地方財政,而且導致港口資源和土地資源的巨大浪費。
區域合作組織不是謀求地方利益的工具
GDP崇拜、畫地為牢的行政區劃,將自然、歷史形成的經濟區域割裂開來,區域合作組織成為謀求地方利益的「另類」工具。
廣東省委黨校副校長、區域經濟專家陳鴻宇分析認為,表面上看,許多區域合作組織走向沒落的原因是「龍頭」 之爭,是貧富差異等問題,但問題的根本卻在於「畫地為牢」的行政區劃觀念。行政區劃把自然、歷史形成的經濟區域割裂開來,每個行政區劃都有自認為應該選擇的行政目標,出於自我確定的這種目標,彼此不是以鄰為友,而是以鄰為禍,認為自己要做大做強,才能在競爭中占據優勢壓跨對方。參加區域合作組織的行政官員不是從區域統籌發展的角度考慮問題,而是奔著「政績」而去,希望利用這個組織來壯大自己。
陳鴻宇說,從經濟區域的形成來看,有三個層次的網路需求,最基本的層面是各成員方之間市場要素流通的網路;二是相對穩定的市場聯系,各成員方各有自己的市場定位,有需求、有供給,互補互利;三是由自發的、豐富多彩的各種市場構成的自覺的經濟組織形式,由民間或官方牽頭成立一個經濟組織,可能是一種協議,如CEPA,如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協議,也可能是鬆散走向緊密的一種經濟組織。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框架協議也可以看作是一個經濟組織的初級階段。
經濟區域合作組織的形成是必然的,從我國區域合作的現狀看,一個大的經濟區域往往橫跨很多行政區劃。而目前在省級、各地級市、縣域經濟中,強化行政區劃的觀念都強烈地存在著。為了留住企業,可以出台地方政策進行補貼,挖來別人的企業可以由財政給予高額獎勵,富裕地區一方面抱怨自己的土地資源不足,呼籲擴大行政區域,另一方面又想方設法「留住企業」,以行政的手段扭曲價格機制和產業轉移的市場需求。
陳鴻宇認為,如果GDP崇拜不改、官員的考核任命體制不變,在區域發展中就很難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理念,區域合作組織很容易流於形式。讓科學發展觀真正轉化為地方領導的觀念,落實到區域協調發展中,才是根本上醫治區域合作組織「作秀病」的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