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的環境問題與對策
『壹』 鄉村旅遊的優勢和劣勢
旅遊的優勢應該就是鄉村旅遊的話比較有特色吧,就是讓人們能夠融入到農村的一個牢,做好就是能夠吃到一些就是比較純天然的食品。
類似的話存在不足應該是昭通不方便的,就是過道那邊可能比較遠。
『貳』 農家生態旅遊中面臨哪些方面的污染
(1)水體的污染。水污染的危害在於,旅遊生活用水水源受到威脅,影響人體健康,版同時影響以水體為主權的旅遊景點的觀賞。
(2)大氣環境的污染。遊人進入旅遊區,汽車排放的尾氣、揚起的煙塵,農家、飯店等生活鍋爐排放的廢氣,造成嚴重的大氣污染。
(3)固體廢物污染。當旅遊活動活躍起來,廢棄物的產生量增加,超過自然界的自凈能力,就會對旅遊區游覽環境和生態環境造成多方面的影響和危害:影響旅遊區美觀,污染土壤、影響草木花卉生長,污染水體、破壞水景,污染大氣,影響旅遊區環境衛生,滋生病原微生物和病媒昆蟲,傳播疾病。
(4)雜訊污染。旅遊區雜訊的污染源多種多樣,來往機動車輛的停靠聲、鳴笛聲,汽車、摩托車行駛的聲音,導游手持擴音器召集遊客的聲音,不文明遊客的高聲喧嘩,以及旅遊區內商販的大喊大叫等,都給原來相對寧靜的鄉村農家社區帶來了巨大影響。
『叄』 解決鄉村旅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所採取的措施有哪些
1.挖掘文化內涵,開發特色化產品
()、樹立鮮明的鄉村意象,保持獨特的鄉土氣息
鄉村意向是鄉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在人們頭腦里所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圖像」,其主要表現為鄉村景觀意象和鄉村文化意象。遠景設計院指出鮮明的鄉村意象是鄉村旅遊得以發展的巨大財富,是一項對城市旅遊者具有巨大吸引力的無形旅遊資源。鄉村意象強調的是一種整體氛圍,而這種整體氛圍的體現,必須靠對內營造和對外宣傳兩方面結合才能夠完成。因此,在鄉村旅遊開發中,一方面必須有意識在鄉村營造一種「可印象性」的整體氛圍,另一方面又必須通過宣傳把它推向市場,形成鮮明的鄉村意象。如淮北平原的「綠洲仙境」----小張庄,江蘇「江南農村」----周庄等都是靠這種方式樹立起鮮明的鄉村意象,並進而推動鄉村旅遊發展的。
(2)、挖掘鄉村資源的文化內涵,開發特色化產品
我國地大物博,鄉村資源的文化內涵豐富,有著反映人與自然的依存和延續、形態獨特的鄉村聚落;有著反映我國數千年的傳統文化、宗教理念、社會組織形式和家庭關系、古樸典雅的鄉村建築;有著濃厚文化底蘊的鄉村節慶、農作方式、生活習慣、趣聞傳說。將這種文化內涵挖掘出來,深層次、多方位開發設計適銷對路、具有鄉村特色的產品,才能增強鄉村旅遊產品吸引力,提高市場競爭能力。當前,我國鄉村旅遊地應加強休閑娛樂、民俗風情及「綠色產品」等特色產品的開發,努力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鄉村旅遊才不流於淺層次的觀光游覽,不局限於旅遊資源的表面現象,才能更富於觀念和感情的溝通與體驗,更鍾情於表象下文化底蘊的體驗,更具有民間文化的獨特魅力。這也才能解決文化含量不夠的問題。
(3)、注重產品參與性和知識含量,提高產品的安全性
提高旅遊活動的參與性和知識含量是吸引遊客的重要手段,也是留住遊客、延長其逗留時間的最好方法。鄉村旅遊經營者要充分利用當地特有的農家氣氛及農事活動,使旅遊項目貼近農家生活,營造出一種真正的「農家樂」。如可讓旅遊者與漁民一起隨船撒網捕魚,和農民一起防線織布,製作工藝品、綠色食品,一起參加民族節慶活動;可以根據季節的推移、經濟作物成熟期的不同,推出具有知識性和樂趣性的、新的農家旅遊項目,如舉行採茶節、竹筍宴、桃花節、楊梅節、百合宴等。通過提煉民俗文化和農耕文化,讓旅遊者體驗返璞歸真和鄉野的樂趣,通過收獲勞動成果使旅遊者從中獲取一定的知識,滿足旅遊者寓教於樂的需要。
旅遊安全是旅遊者決定出遊要考慮的首要問題。除了一般旅遊共有的安全問題外,鄉村旅遊安全還應注意以下兩點。一是農事方面的操作性安全問題。由於鄉村旅遊參與性強,而遊客又不熟悉農村的農事操作,所以很容易由於操作不當而出現安全問題。二是農葯、肥料、植物花粉造成的皮膚過敏問題。如遊客可能因為農田中的肥料、殘余農葯等引起皮膚騷癢,在果園中活動也可能因某種植物花粉引起皮膚不適等等。所以對遊客參與性項目要加強監導,以保證鄉村旅遊活動的安全。
2.政府主導、健全相應管理體制、實施規范化管理
要解決鄉村旅遊產生的沒有建立科學的管理體制與方法,必須採用政府主導,行政、經濟、法律等相配套的宏觀調整、監督、指導和管理手段和方法。 鄉村旅遊地政府要把鄉村旅遊的管理納入政府的行政管理職能,各級政府職能部門要明確責任,制定出鄉村旅遊相關管理辦法或條例,對鄉村旅遊的規劃審批、經營管理、安全管理、環境衛生等方面進行規范與監督,引導其逐步走向行業協會自律管理。鄉村旅遊在內部由一家一戶分散經營,自負盈虧。但對遊客市場和社會來講,一個地方的鄉村旅遊地是一個整體,有著整體的形象和全局的利益。這就需要當地政府和職能管理部門為廣大遊客的利益、當地經營戶的利益、旅遊地健康發展的長遠利益積極引導,進行規范管理。如,成都龍泉驛區把鄉村旅遊納入該區旅遊局管理的工作范圍,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部門的作用,堅持「政府主導、各方支持、發揮優勢、大辦旅遊」的方針,把爭創國家級花果山風景名勝區作為鄉村旅遊發展的未來目標,大大提升了鄉村旅遊地的地位。
制定相關法令法規,使鄉村旅遊的經營運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鄉村旅遊地向法制化、規范化健康發展的關鍵。在政府職能部門的指導下,應可成立鄉村旅遊協會,制定有關的章程,對鄉村旅遊活動進行指導和監督。為確實保護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鄉村旅遊資源,要制定有效的保護措施,避免對生態環境和景觀開發性的破壞。
3 完善相關設施設備條件,實行規模化經營
完善相關設施設備條件,全方位、綜合性的開發各種鄉村旅遊項目,實施一體化、聯合化經營是實行規模化經營的基礎。
在設施設備條件的建設上,要加強鄉村旅遊地公共設施與食宿設施的建設。要解決好交通、通信、廁所等問題。應與交通部門合作,開辟旅遊專線,為城市市民遊客出遊提供方便。在食宿設施建設上,要注意旅遊環境和接待設施的衛生標准。由於鄉村旅遊地的旅遊者大多來自都市,他們習慣於都市生活的清潔和環境衛生標准,這就要求鄉村旅遊經營者在食宿設施建設上要重視廚房、餐具、卧室、浴室、廁所、水池及公共娛樂場所的衛生標准,並定期進行殺菌消毒處理。
在全方位、綜合性的開發各種鄉村旅遊項目方面,要大力發展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互相配合的項目,在「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住農家房」的鄉村旅遊活動項目中把各種鄉村民間娛樂藝術如舞獅、龍燈、高橋、吹打樂、花鼓、民歌對唱及各種民俗表演納入鄉村旅遊產品中,形成系列和規模,延長遊客的停留時間,產生規模經濟效益。
4 合理規劃、精心設計、靈活營銷、打造品牌
鄉村旅遊地要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全面規劃,合理布局,打造自己的品牌。鄉村旅遊資源的開發應對旅遊地的區位條件、資源特色、生態環境、社會經濟及客源市場等進行認真和詳實的調查與評價,並以區域旅遊經濟開發及系統生態學理論為指導進行合理規劃和科學開發。通過科學規劃、精心設計,開發具有區域特色、與鄉村環境相協調、具有品牌效應的鄉村旅遊目的地。
『肆』 發展鄉村旅遊的對策有哪些
我國鄉村地域遼闊,自然類型多樣,有歷史悠久的農耕文化、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隨著農村交通條件和生活基本設施的改善,以及城市居民消費觀念的轉變,我們相信鄉村旅遊發展前景廣闊。但目前國內鄉村旅遊開發仍存在著重現代元素輕傳統元素、重經濟效益輕社會效益、重規范標准輕特色個性、重縱向管理輕橫向聯合等誤區。為此,我們需要從發展戰略高度作更多的思考,提出發展鄉村旅遊的對策。
1、 政府重視,加大投入,把發展鄉村旅遊作為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和解決「三農」問題的戰略措施
縱觀國際鄉村旅遊發展得比較好的國家,各級政府都對鄉村旅遊發展給予了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因此,發展鄉村旅遊首先需要政府從戰略上思考有關問題,有條件的地區要聯合有關部門,成立鄉村旅遊工作領導小組,把發展鄉村旅遊與農業產業化結合起來,把發展鄉村旅遊與實施農村扶貧結合起來,把發展鄉村旅遊與推進小村鎮建設結合起來,把發展鄉村旅遊與發展其他旅遊結合起來,把發展鄉村旅遊與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結合起來。具體來說,有三點:一是要針對不同的地區制定不同的扶持政策,著力改善農村的交通條件和基礎設施,同時限制對農村地區經濟乘數效應低的產品如城裡人的第二居所等,以讓鄉村旅遊真正成為多數人受益,而不是少數人受益的行動。二是頒布一些管理辦法和標准,以促進鄉村旅遊的持續發展,如《鄉村旅遊促進計劃》、《鄉村環境保護條例》以及符合當地風格的建築和維護的最低標准等。三是搭建城市和鄉村結對子的平台,加強部門服務,給鄉村旅遊經營者更多的指導和幫助,促進城鄉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2、 統籌規劃,突出特色,少開發、多利用,確保鄉村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由於我國鄉村旅遊仍處於起步階段,加之各地區經濟基礎和市場條件很不平衡,因此發展鄉村旅遊要統籌規劃,因地制宜,不宜全面開花,可優先選擇旅遊資源質量高、交通進入條件好、靠近旅遊熱點和經濟大都市的鄉村加速發展。由於旅遊發展永遠有階段性的局限,以及鄉村資源的基礎比較薄弱,所以發展鄉村旅遊要少開發、多利用。尤其是對於那些經濟欠發達地區而言,一定要整體規劃謀發展,先因陋就簡,整合資源,避免盲目開發建設。
3、 成立中國鄉村旅遊協會,實施聯合營銷,打造鄉村旅遊品牌
在法國、西班牙、愛爾蘭、澳大利亞、紐西蘭等鄉村旅遊發達國家,國家、地區(省)、市(縣)、鄉鎮都成立有鄉村旅遊協會,其主要職能是制定標准和進行質量評估、通過網路開展聯合推廣和人員培訓等工作。這條經驗值得我國借鑒和推廣,因為鄉村旅遊個體的實力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我國應加快成立各級鄉村旅遊協會,建立規范統一的鄉村旅遊網,以推進鄉村旅遊縱向和橫向的聯合,共同塑造鄉村旅遊整體形象,打造鄉村旅遊品牌。
另外,目前我國對鄉村旅遊的普遍認識是價廉物美,其實,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鄉村旅遊並不是一種低價旅遊,鄉村旅遊者也不是廉價的旅遊者,他們在鄉村的花費往往比城市觀光還要高,因為他們所要尋求的是一種不同於城市的生活方式,這是他們在其它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所以發展鄉村旅遊也要轉變觀念,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和品牌意識,要知道,那種低檔次低價格的發展模式是不可能長久的。
4、 加強培訓,不斷提高鄉村旅遊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專業研究不深入,專業化人才缺乏是導致目前我國鄉村旅遊發展問題眾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培訓應成為鄉村旅遊發展中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只有大力加強培訓,全面提升從業人員素質才能確保我國鄉村旅遊的持續、健康發展。銘智旅遊對旅遊人次進行全方位的專業培訓。培訓可以採取理論講解與案例討論相結合、課堂學習與實地考察相結合、東部經驗與西部實情相結合、國際與國內相結合的學習形式展開。
『伍』 淺談鄉村旅遊發展現狀及策略
鄉村休閑旅遊業是農業功能拓展、鄉村價值發掘、業態類型創新的新產業,橫版跨一二三產業、兼權容生產生活生態、融通工農城鄉,發展前景廣闊。
1、聚焦重點區域
依據自然風貌、人文環境、鄉土文化等資源稟賦,建設特色鮮明、功能完備、內涵豐富的鄉村休閑旅遊重點區。建設城市周邊鄉村休閑旅遊區。
2、注重品質提升
鄉村休閑旅遊要堅持個性化、特色化發展方向,以農耕文化為魂、美麗田園為韻、生態農業為基、古樸村落為形、創新創意為徑,開發形式多樣、獨具特色、個性突出的鄉村休閑旅遊業態和產品。
3、打造精品工程
實施鄉村休閑旅遊精品工程,加強引導,加大投入,建設一批休閑旅遊精品景點。
4、提升服務水平
促進鄉村休閑旅遊高質量發展,要規范化管理、標准化服務,讓消費者玩得開心、吃得放心、買得舒心。
『陸』 目前我國農家生態旅遊發展中存在哪些問題
(1)經營理念落後,產品缺乏品牌特色和文化內涵。農家生態旅遊的經營者文化素質普遍偏低,經營理念相對落後。目前,農家生態旅遊的經營主體是農民,因其文化素質不高,加之小農思想影響,使得農民的思維特徵偏於實用理性,只注重自身經濟效益,卻無視社會經濟效益,對於農家生態旅遊的發展缺乏全局和長遠的考慮。
特色和品牌是吸引遊客的關鍵因素,農家生態旅遊開發的初衷,就是為了給城市居民提供一種變換城市生活方式的環境,提供一個認識農村的機會。而事實上,現在農家生態旅遊經營農戶的經營理念雷同化的傾向嚴重,品牌意識淡薄,旅遊產品文化含量低。提供的休閑旅遊產品內容單調,僅限於麻將、棋牌、卡拉OK等娛樂產品,缺乏品位和個性化色彩;對生態文化、鄉土文化、鄉村民俗等文化內涵沒有深入挖掘。遊客在旅遊活動中缺少健康的娛樂休閑項目和健身的參與性活動及文化的學習性活動。這就忽視了當代遊客的多元娛樂需求和追求健康雅緻型消費方式的潛在需要,導致遊客消費方式呈現快進快出的淺層旅遊狀態,重遊率低,不能適應現代旅遊市場的需求。
(2)經營資金缺乏,缺少統一規劃。現階段我國的農家生態旅遊經營大多以家庭為單位開展經營活動,所以在資金投入方面有一定難度。由於業主前期投資較大,資金回收緩慢,而遊客品位要求越來越高,加之經營項目無特色,再投入乏力,久無變化,部分生意萎縮,甚至難以維持經營。
由於缺乏對地理位置、自身資源、本地政策、市場需求、基礎設施、鄉村民俗的調研,及對環境承載力的評估,導致經營農戶盲目投資上項目,所開發的旅遊產品沒有進行科學的可行性論證。有些地方在開發建設上脫離了樸素、自然、協調的基本原則,片面追求規模大和現代化,不僅脫離了農家生態旅遊的內涵,而且破壞了環境和諧,從而降低了旅遊吸引力。
(3)管理體制不健全,服務水平參差不齊。目前,農家生態旅遊尚未納入旅遊或工商部門的正式管理范圍之內,也未向稅收部門納稅,其開業、停業都較隨意,有些農戶為節約成本,找幾個「親戚」就開始經營,還有些根本不具備經營條件也就地開張。因此,一些農家生態旅遊存在「宰客」現象,嚴重影響了農家生態旅遊的形象。
農家生態旅遊的開辦者大多是當地的農民,文化水平相對較低,他們沒有經過專門的業務培訓,服務意識和服務質量較差,整體接待水平較低。而遊客旅遊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在娛樂的同時享受優質的服務,遊客在需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滿足時必然會對農家生態旅遊大打折扣,從而不利於農家生態旅遊的長遠發展。農家生態旅遊雖然數量不少,但規模小,大多處於無序狀態,每個農家生態旅遊各自為戰,沒有統一服務標准和服務理念,很難做大、做好、做強。
(4)基礎設施不完善,環境衛生質量不達標。農家生態旅遊開展地區一般是市郊和農村地區,很多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影響了旅遊的開發。首先,交通問題突出。通往農舍的道路較差,交通不太方便。由於外地遊客對當地地理環境不熟悉,而又缺少明顯的指示牌,可進入性差。其次,休閑設施欠缺。很多農家生態旅遊休閑設施過於簡陋,缺少可供遊人舒適停留的設施,如樹蔭下的涼亭、坐椅、茶室等。再次,配套設施不齊全。醫療保健站、葯店、小超市、理發店等配套設施都還不健全。此外,供水、供電不足、排污不暢、垃圾和生活污水隨意排放,這些都影響了農家生態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由於長期以來不良的衛生習慣及衛生基礎條件欠缺等原因,農家生態旅遊的衛生狀況不達標現象嚴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大部分的農家生態旅遊沒有衛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從業人員沒有健康證,住宿和飲食環境衛生、安全存在嚴重的隱患。2004年廣西桂林農家生態旅遊中出現的80多名遊客群體中毒事件就是一個例子。
近幾年,一些地方對農家生態旅遊給予保護的政策,大量發展,特別是在連點成片地方的農家生態旅遊地區,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大,帶來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以幾年前火爆一時的松華壩片區農家生態旅遊為例,這里地處昆明市飲用水源區,但是很多農家生態旅遊產生的垃圾仍用火燒,生活污水也隨意排放,成為松華壩水質惡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對農家生態旅遊的衛生、環保狀況進行嚴格的監督管理勢在必行。
(5)宣傳力度不夠,促銷意識不強。大多數農家生態旅遊經營者市場促銷意識不強,缺乏主動宣傳和參加集體促銷的積極性。加之經營規模小而分散,與旅行社等服務機構聯系不密切,沒有形成較完整的宣傳營銷網路體系,導致其資源和產品的知名度難以擴展,品牌效應難以形成。
『柒』 鄉村旅遊營銷存在哪些問題及解決措施
鄉村旅遊是指以鄉土觀光、鄉野休閑、鄉俗體驗、鄉居度假為目的,以農業生產、農村風貌、農民生活為基本載體的旅遊活動。鄉村旅遊的發展已經成為了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鄉村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可以說,幾乎包含了所有的類型。就鄉村旅遊開發的角度看,我們應該首先去除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等等已經由國家直接控制的成型的景區。因此,鄉村旅遊,更多的是著眼於景觀農業及鄉村休閑。
基於以上認識,我們把鄉村旅遊資源分為五大類:
山水環境資源以山嶽、河流、溪谷等等地質、地貌、水文等等自然環境的獨特觀賞價值為基礎,形成了山水景觀基礎,是「山水型旅遊新農村」。
生態環境資源以綠色植被為依託,形成的鬱郁蔥蔥的環境,特別是較好的森林覆蓋,成為氧吧,形成了生態環境基礎,是「生態型旅遊新農村」。
田園環境資源以鄉村田園的農耕風貌為特色,形成一幅優美的鄉村田園農耕景緻,形成了田園景觀基礎,是「田園型旅遊新農村」。
村落環境資源以古村落、古街、古巷、古民居、特色民居、特色村莊建築、新型特色村落建築、民俗風俗習慣等等文化為基礎,構成獨特的村落景觀,形成了村落景觀基礎,是「村落型旅遊新農村」。
經濟產出資源以果林、花卉、大棚、葯材、牛羊牲畜、魚塘、簡單副食品加工等等農作物、經濟作物、農副產品加工、畜牧業、漁業等等為依託,形成獨特的景觀環境和經濟產出基礎,是「新農產業型旅遊新農村」。
對於不同的資源類型,應該有完全不一樣的旅遊開發模式和營銷手法,也因此對新農村的效果及示範推廣價值產生不通的影響。我們應該選擇在一個區域有代表性的、可推廣的、易於成功開發的類型,進行試點。
『捌』 解決目前我國農家生態旅遊環境教育問題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對策
(1)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規調控約束機制。在《生態旅遊認證標准》、《旅遊規劃通則》、《星級飯店評定標准》、《旅行社星級評定標准》等具有政策法規性質的文件中,增加有關環境教育設施建設及環境教育活動的內容,對環境教育指標及權重做出剛性的規定,並制訂詳細的實施細則,強制性地運用於各項評定和評審工作中。如,對於旅遊規劃評審,可在條件成熟時制訂專門的《生態旅遊規劃通則》,規定農家生態旅遊環境教育專項規劃的製作範式並要求編制該專項規劃。通過政策導向和制度安排等政府行為來加強對農家生態旅遊環境教育工作的調控和監管,使相關行為主體在法定或約定義務的驅使下,提高對農家生態旅遊環境教育投入的積極性並提高相關工作的效率。
(2)提供多元化的經費保障。上述政策法規調控約束機制的建立和完善確立了環境教育的法律地位,可在一定程度上為農家生態旅遊環境教育的經費來源提供保障。同時,為拓寬經費來源的渠道,建立和完善環境教育稅徵收機制和民間環境教育慈善捐贈機制也不失為一良策。可以預見,民間對環境教育的慈善捐贈一旦成為新的社會風尚,便可為生態旅遊環境教育經費短缺的緩解開辟新的途徑。
(3)對環境教育內容和形式進行系統規劃。首先,在農家生態旅遊環境教育內容的確定上,可參考國際上農家生態旅遊環境教育內容安排的通行做法,吸收國內外學者相關的研究成果,並注重結合中國特色和農家生態旅遊區的環境問題特點、資源和生態系統特色以及傳統生態文化特色,在多方論證和廣泛聽證的基礎上,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選擇安排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環境教育內容。其次,在教育形式上,要完善農家生態旅遊環境解說系統。
(4)對生態旅遊者環境行為實施監控和獎懲。環境教育應與環境行為高度關聯,以生態化環境行為之付出為行為目標。為達此目標,有必要建立對旅遊者環境行為的監控和獎懲機制。一方面,根據景區環境特點和遊客的行為特點,設立必要的監控點,配置必要的監控設施,安排必要的監控人員,對旅遊者的環境行為進行及時的提醒和勸阻,防止危害行為的發生。另一方面,對旅遊者的環境行為進行評比,對環境友好型行為主體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問題行為主體給予批評和罰款,通過正強化和負強化使旅遊者的環境行為得到優化,生態意識得到增強。
(5)鼓勵多元教育主體的聯動並吸引其他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農家生態旅遊環境教育是個系統工程。廣義的生態旅遊環境教育包括「游前」教育、「游中」教育和「游後」教育。當然,一般以旅遊區和經營者的「游中」教育為主。
同時,景區和旅行社也可嘗試將「業內環境教育」前置為「社區環境教育」,進行「游前」教育,即組織人員到學校、社區對潛在的農家生態旅遊者(包括已從事過農家生態旅遊活動的人員)提前進行環境教育,以培育農家生態旅遊客源市場。此外,社會參與色彩濃厚的「游前」教育和「游後」教育,更需要旅遊政策的制定者、旅遊法規的執行者、旅遊科學的研究者、旅遊用品的提供者、大眾傳播媒體、非政府組織、志願者等多元主體的參與和聯動。
(6)為農家生態旅遊環境教育提供堅實的科研保障。生態旅遊環境教育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生態旅遊環境教育的實踐活動有賴於相關理論研究的推動和指導。因此,必須通過政府鼓勵、學科建設、學術研討、企業支持、社會贊助等多種渠道,推動生態旅遊環境教育的科研保障機制的建立。要組織多學科背景的研究人員就生態旅遊環境教育的理論問題進行系統的研究。現階段,要重點加強對旅遊區所在地域傳統環境倫理文化的挖掘和外化、生態旅遊環境教育與學校環境教育的對接以及生態旅遊環境教育與其他社會環境教育對接等問題的研究,以指導當前的農家生態旅遊環境教育實踐,提高環境教育的科學性和實效性,減少盲目性。
『玖』 農家生態旅遊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1)從事農家生態旅遊的農戶:利潤獲取與社會責任。參與農家生態旅遊的農民一般文化層次較低,環境意識較差。雖然獲取利潤是旅遊業的基本法則,作為農家生態旅遊服務的提供者若缺乏經營的連續性,就無法生存下去,如果全部從業者都具備環境保護意識和專業技能,既是服務者也是保護者、教育者,主動接受當地人民和管理部門的監督,農民之間的博弈將朝著有利於農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前行。
(2)不參與農家生態旅遊的農戶:基本生活與共同富裕。農家生態旅遊依存的不僅是農村的田園風光,還有呈現的農村特有的生活方式,鋤草、耕種、飼養家畜等農事活動,這些活動不能在農家樂旅遊中直接受益,但是這種生機勃勃的農村性,是支持農家生態旅遊發展的基礎,而且農家生態旅遊業的發展或多或少都要破壞環境,影響其他農民的生活,所以不參與農家生態旅遊的農戶理應接受利益的再分配。
(3)農家生態旅遊者:旅遊滿足與行為約束。旅遊者在一個環境優美農村,其行為自然會受到一定的感染,但是旅遊者更多的還是需要行為的約束。從一味強調自利的、短期的感官滿足,提高到具有責任感的、長期的、文化的滿足。旅遊者在旅遊地由於已經支付了金錢、時間、體力等成本,如若不能使其得到應有的旅遊滿足,就不能使其很好地遵循嚴格的行為規范和自我約束。
(4)農家生態旅遊地的地方政府:經濟發展與環境束縛。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地進行,全國大環境下的農村發展無疑給各個地方政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經濟超前發展無疑對環境的影響是嚴重的。通過以上的博弈分析可以看出,政府既是政策的制定者也是實施者,既有很大的主動性,也有不少的盲目性,所以對於地方政府也要加強監督管理,促使其充分發揮主動性。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現在還是相互矛盾的過程,根據目前發展的形式看,有限的污染與經濟的快速發展才是勉強可以實施的政策。
(5)農家生態旅遊地的上級政府:資金支持與積極引導。目前農村共同存在的問題,如布局混亂、基礎設施差需要上級政府加大資金的支持。與此同時,上級政府還擔負著對地方政府的監督和鼓勵教育的重擔,提高地方政府的環保意識,從而加強規劃布局的合理性、提升進入農村企業的環保門檻和減少地方政府在環境管理中的時效性。總之,由於地方政府的惰性,地方的環保工作仍需要上級政府的積極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