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度假旅遊文獻
1. 鄉村振興:如何做好鄉村旅遊
在鄉村旅遊的生態環路中,涉及到農場農庄、特色餐飲、手作民藝、親子見學、精品酒店、客棧民宿、有機農業、生鮮電商、新媒體、NGO等多重元素。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民宿的發展,為以鄉村旅遊為主導的鄉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過去發展鄉村旅遊,由於沒有好的住宿設施,遊客很難在鄉村停留太長時間,同時也不會在鄉村留下多少消費,所謂的鄉村旅遊基本上是以觀光旅遊和低層次的鄉村度假為主,「旺丁不旺財」的情況非常突出。
一些地方,也藉助鄉村民宿的勃興,實現旅遊業的創新發展。像浙江麗水的松陽,沒有名山大川,但以鄉村精品民宿建設為突破口,以傳統村落「活態保護」為支撐,建立起田園型旅遊目的地的市場形象,在強手環伺的長三角旅遊市場中異軍突起;像北京的延慶縣,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以「八達嶺長城」為主要賣點,近年來以建設新型「北方民宿」為方向,推出了一批精品民宿,進而改變了延慶整個縣旅遊業發展的格局和路徑,初步實現了延慶旅遊業的轉型發展。
除此之外,鄉村旅遊的發展離不開人才。在一號文件中,專門對強化鄉村振興的人才支撐進行了全面闡釋。目前在旅遊部門的推動下,開展了一些針對鄉村旅遊的專項培訓,但是對鄉村人才的建設基本上還處於部門之間「各自為戰」的局面,鑒於鄉村旅遊對鄉村振興的重要牽動作用,有必要建立起勞動人事、農業、旅遊等部門聯動的工作機制,並加大對鄉村旅遊人才建設的支持力度。
2. 農場小鎮之鄉村度假游戲進度保存在哪
游戲雲端000000000000000
3. 哪位大哥大姐幫個忙,幫我構建個文獻綜述框架,旅遊欠發達地區鄉村旅遊發展研究——以鹽城為例
鹽城鄉村旅遊基本情況及發展思路
我市是農業大市,農業歷史悠久,資源豐富,是全國的商品棉、商品糧基地之一。自2004年通過創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工作以來,鄉村旅遊工作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發展基礎,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體系逐步形成,產業實力明顯增強,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不斷完善,市場認知度和品牌效應不斷提升,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安置農村勞動動力、促進城鄉和諧和推進城鎮化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我市鄉村旅遊基本情況
目前,我市擁有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5家、省四星級鄉村旅遊區(點)2家,還有特色各異的農庄、農戶型休閑觀光點等。隨著農業投入的不斷增加,以及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近幾年來我市鄉村旅遊發展呈現出經營業態豐富、投資形式多元、市場亮點鮮明、經濟效益明顯等特點。我省鄉村旅遊的類型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
一是現代新農村之旅:以新農村建設為引領,傾心打造寓教於游的經典產品,重點展現農村富裕景象。形成了以鹽東鎮東南村等為代表新農村建設典型系列的特色產品。
二是高新科技農業之旅:整合農業科技資源,傾心打造展示農業科技進步的專項產品。形成了以東台仙湖現代農業示範園、大豐豐收大地等為代表的現代農業科普旅遊產品系列。
三是鄉村生態環境之旅:崇尚環保綠色理念,傾心打造適應城市居民休閑消費的體驗產品。形成了以江蘇桃花源生態農庄等為代表的生態綠色旅遊產品系列。
四是古村落風情之旅:傳承文化經典,傾心打造展現深厚歷史文化的古村落旅遊產品。形成了以東台安豐鎮等為代表的村落旅遊產品。
五是農俗節慶活動:挖掘鄉土文化資源,傾心打造展現農俗風情的節慶旅遊產品。形成了阜寧桃花節、響水荷花節等為代表的鄉村節慶旅遊產品。
六是鄉村休閑農園:藉助城市近郊優勢,傾心打造展現鄉村度假休閑的旅遊產品。形成了以鹽城現代科技農業示範園、亭湖現代農業示範園等為代表的休閑康健旅遊產品。
除此之外,各地還積極整合開發了多種多樣農業主題公園、水產養殖、農(漁)家樂等鄉村旅遊產品,受到城市居民的普遍歡迎。
二、發展鄉村旅遊的工作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新農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發展為依託,堅持「以旅促農」、「以旅助農」、「以旅富農」的原則,以規劃為引領,以資源整合為載體,以項目建設為重點,以創新發展模式為手段,實現鄉村旅遊向集中、集約、標准化、品牌化、現代化方向發展,不斷壯大鄉村旅遊產業,提升鄉村旅遊的品位和檔次,促進城鄉旅遊協調發展,為全市新農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二)發展目標
打造一批特色旅遊鄉鎮、特色旅遊村,培育較為成熟的鄉村旅遊產品系列,建立較為科學合理的鄉村旅遊發展標准,形成較為完善的鄉村旅遊發展指導體系,初步構建具有 我市特色的鄉村旅遊新格局。通過3—5年努力,全市力爭創建全國特色旅遊縣1—2個,創建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2—3個,創建省等級鄉村旅遊區10—20個,發展農家樂、漁家樂類型的鄉村旅遊專業戶100個,打造鄉村旅遊品牌線路10條以上,建設較大規模的鄉村休閑、度假、體驗等鄉村旅遊項目10個以上。
(三)發展思路
今後,要把鄉村旅遊當作新農村建設的新型產業,現代化農業產業鏈上的創意產業,鄉村服務業的先導產業,農村居民增加收入的富民產業,城鄉居民友善交往的和諧產業來打造,以此全力推動我市鄉村旅遊的發展。
一是科學規劃求發展。近幾年全國鄉村旅遊自發成長的速度都很快,農民的勤勞加上市場的機遇造就了許多鄉村旅遊點的出現。但令人擔憂的是,缺乏科學規劃、產品品質低已逐步成為鄉村旅遊進一步發展的制約因素。借鑒國內外鄉村旅遊發展的成功經驗,鄉村旅遊一定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本著科學保護、合理開發與有續利用的原則,堅持自然生態、人文生態和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相統一的原則,結合當地自然資源、歷史文化、特色農產品生產、新農村建設、區域環境、經濟狀況、客源市場狀況以及旅遊業相關產業發展情況等綜合因素,按照城鄉發展總體規劃,科學合理地編制鄉村旅遊發展規劃,從城鄉經濟、社會和環境承載力等方面,確定鄉村旅遊持續發展的潛力,使鄉村旅遊發展規劃與當地村莊建設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和資源環境保護規劃有機銜接,確保規劃的前瞻性、整體性和延續性。
二是開拓創新促發展。創新是發展的靈魂,是促進鄉村旅遊邁向新目標的動力。
1、要處理好政府主導與市場驅動的關系,在充分發揮政府在政策規劃制定、環境優化、市場監管、形象宣傳、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配套、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組織、領導、協調、推動作用的同時,更要充分發揮市場主體在產業投資、市場開發、產品營銷、經營服務等方面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發揮企業在產業發展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只有這樣才能使鄉村旅遊健康發展。
2、要正確處理好提升產業素質和擴大產業規模的關系。規模是產業發展的基礎,素質是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在數量擴張的同時要注重品質和效益的提升。要著力推動我省鄉村旅遊由粗放型向集約化方向轉變,由注重經濟功能向發揮綜合功能轉變,由單一依靠投入拉動向依靠資源整合、體制創新和內涵提升轉變。
3、要促進鄉村旅遊形式和產業功能的多元化,在滿足遊客需求、延長逗留時間和提高人均消費上做足文章。推進鄉村體制機制的創新,關鍵點應放在激活鄉村旅遊發展的內在活力上。
4、要培育壯大鄉村旅遊龍頭企業,引導旅遊企業以農民參與等方式形成新的產業優勢,改變「大產業、小景點」的現狀。
5、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引進外投資開發商的資金、品牌、管理、技術和專業化經營管理團隊。
6、要加強對鄉村旅遊宣傳營銷規律性的研究,針對旅行商和旅遊者的不同需求,不斷改進和完善鄉村旅遊的宣傳營銷形式、手段和方法,採取多樣的而非單一的、立體的而非平面的、系統的而非零碎的方式,持續不斷地做好鄉村旅遊宣傳營銷工作。要充分利用現代傳媒、民間傳播渠道,加大和主流媒體的合作,擴大宣傳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力求宣傳效應最大化。
三是齊心協力抓發展。在新一輪鄉村旅遊發展的轉型升級期,推進鄉村旅遊發展,必須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遵循旅遊產業的發展規律。鄉村旅遊不單單是旅遊部門一家的事,而是一項綜合性的社會工程,要把工作方式創新的著力點放在促進相關產業共同發展與繁榮上,不孤立地就旅遊講旅遊,而是始終把鄉村旅遊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中去謀劃,有效整合自然資源、文化資源、社會資源和行政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鄉村旅遊的綜合效應。充分發揮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省級鄉村旅遊區(點)的帶動作用,樹立鄉村旅遊的良好形象。
三、發展鄉村旅遊工作重點
1、加快編制鄉村旅遊發展規劃。
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重點發展」原則,把鄉村旅遊業納入我市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把鄉村旅遊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內容,明確發展的重點區域和重點產品,並將鄉村旅遊建設與城鎮及村級規劃建設統籌考慮,指導和引導農民、開發業主發展鄉村旅遊,提高鄉村旅遊開發的檔次和水平,推動全市鄉村旅遊協調、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2、完善鄉村旅遊配套設施。
完善相應設施設備,全方位、綜合性地開發各種鄉村旅遊項目,實施一體化、聯合化、規模化經營管理。一要解決交通、通信、廁所、污水處理等基礎公共設施問題。二要推進旅遊路網和鄉村旅遊交通網路建設,提高景區的可進入性;規范完善鄉村旅遊景區景點遊客接待、信息咨詢、標識系統、停車場、汽車營地、風貌整治等配套服務設施建設,三要大力發展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互相配合的項目,積極扶持有關單位和縣(市、區)開辦地方土特產旅遊購物中心,形成系列化規模,延長遊客停留時間。積極扶持有關單位和縣、區開辦地方土特產旅遊購物中心。三是要統一規劃和建設。通過大旅遊的規劃和建設,實現城鄉之間資源和產品優勢互補,平衡淡旺季,共享市場,形成循環順暢、功能增強、競爭力強、綜合效益高的鄉村旅遊系統。同時,可以利用城市的資金、技術等優勢條件,加大投入,推進鄉村的健康發展。
3、開發特色鄉村旅遊產品。
鄉村旅遊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需要深層次、多方位開發設計適銷對路、具有鄉村特色的產品,才能增強鄉村旅遊產品的吸引力。一要科學有序推進。有條件的縣(市、區)在整合旅遊要素的基礎上,針對地理形態、地形走向,對鄉村旅遊資源進行整體規劃,科學確定鄉村旅遊產業定位、產業布局、功能分區,策劃設計一批特色旅遊項目、景觀和品牌節慶活動。並將鄉村旅遊建設與城鎮及村級規劃建設統籌考慮,指導和引導農民、開發業主發展鄉村旅遊。二要突出鄉村自然景觀的優勢,開展具有特色的鄉村生態旅遊,滿足遊客旅遊審美的需求。三要突出鄉村的傳統文化優勢,充分挖掘文化內涵,滿足遊客物質和精神享受的需求。四要突出體現地方特色,在鄉村旅遊的規劃和設計等方面,盡可能體現出當地的風貌、風情、習俗等特色,增強鄉村旅遊的吸引力。五要重視旅遊產品的參與性。要充分利用當地特有的農家氣氛及農事活動,使旅遊項目貼近農家生活,營造出一種真正的「農家樂」氛圍。如讓遊客一起製作工藝品、綠色食品,一起參與節慶活動;也可根據經濟農作物成熟期的不同,推出具有知識性和樂趣性的農家旅遊活動項目,如舉行水果採摘節等。通過提煉民俗文化和農耕文化,讓遊客體驗返樸歸真和鄉野的樂趣,通過收獲勞動成果使遊客從中收獲一定的知識,滿足遊客寓教於樂的需求。
4、加強鄉村旅遊宣傳推介。
鄉村旅遊要產生效益,關鍵是要通過營銷來擴大市場,聚集人氣。一要創新宣傳營銷方式。要充分發揮旅遊部門在宣傳營銷中的協調作用,大力舉辦鄉村旅遊節會活動,有效整合促銷活動,針對活動主題,實行統一包裝,整體宣傳營銷。二要加強宣傳營銷的針對性。根據客源市場和旅遊活動的變化情況,特別是結合「假日旅遊」的規律和特點,找准目標市場,推出不同的鄉村旅遊線路,重點進行宣傳促銷;四要拓寬宣傳營銷渠道。要充分藉助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新聞媒體和現代信息技術,加大宣傳促銷的深度、廣度和力度,不斷提高鄉村旅遊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5、加強鄉村旅遊人才培訓。
發展鄉村旅遊不僅要著力於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同時也要著眼於廣大農民素質的提高。一要做好鄉村旅遊服務從業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啟動學習和培訓工程。針對經營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分別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分級、分批、分類實施鄉村旅遊就業培訓。開展以推動農村的產業重構、農民就地轉化、旅遊經營、服務技能等方面的鄉村旅遊從業培訓,為促進農村富餘人口充分就業做出積極的產業貢獻。二要立足於長遠發展,有計劃、有重點地加快廣大村民的文化教育和文明素質的提高,增強村民的文明意識和開放意識,培養文明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促進鄉村精神文明的建設,營造文明、和諧、有序的旅遊環境。
四、主要保障措施
1、招引項目,加大投入。
加快鄉村旅遊發展,涉及到多種產業政策的銜接,中央和省、市出台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三農」等一系列政策,涉及到農村道路建設、村鎮規模建設、現代農業開發、農村環境整治、生態環境保護、農村人才培養和扶貧脫貧等多個方面,這些政策措施不僅促進了農村生產發展,改善了農村生活條件,同時也為發展鄉村旅遊奠定了基礎。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更有效的鄉村旅遊發展政策,對鄉村旅遊重點項目實施整體包裝,多形式開展招商引資、引智,拓寬鄉村旅遊發展的資本投入渠道,引進先進的開發方式、管理方式和服務方式。還要實施以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農民為主、社會參與的發展投入模式,集聚吸納,加大投入,提高投資效率,改善鄉村旅遊硬體設施,鼓勵農戶開展鄉村旅遊經營活動。積極爭取上級有關鄉村旅遊發展專項資金。建議各級財政加大對鄉村旅遊發展的支持力度,設立鄉村旅遊發展專項資金,對列入全市鄉村旅遊重點項目的鄉村旅遊項目的基礎設施和功能設施建設等,實施政府貼息或以獎代補。
2、制訂標准,規范管理。
堅持邊發展、邊規范的原則,各級旅遊管理部門切實加強鄉村旅遊區(點)的管理,制定和健全鄉村旅遊專項接待和服務質量標准,落實旅遊服務質量監督制度。引導鄉村旅遊區(點)做到「方便、熱情、周到」的優質服務,切實提升鄉村旅遊經營管理水平。實施「百名鄉村旅遊人才」培訓工程,重點培訓旅遊型鎮村幹部,鄉村旅遊景點經營、從業人員,提高經營管理人員的旅遊業務能力和服務意識。招聘、選調一批業務強、鑽勁足、能吃苦的專業人才充實鄉村旅遊發展隊伍。組織相關旅遊企業負責人外出考察、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發展經驗。
3、加強領導,部門聯動。
各級旅遊部門要加強協調,建立有關部門聯動,共同推進的工作機制。有條件的成立鄉村旅遊聯席會議制度,充分發揮各部門職能作用,積極開展各項工作,加強協作配合,加大工作力度,切實為發展鄉村旅遊做出應有的貢獻。要引導有基礎、有特色的鎮、村設立「旅遊辦公室」,直接參與當地鄉村旅遊發展項目的規劃、建設、管理等,形成我市鄉村旅遊大發展的合力。
4、明確責任,強化考核。
各相關部門要明確責任,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對鄉村旅遊的規劃審批、經營管理、安全管理、環境衛生等方面進行規范與監督。要切實加強對鄉村環境整治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努力營造整潔的村容村貌,良好的鄉風文明氛圍,為旅遊者提供愉悅、舒適、安全的旅遊環境。要引導建立新型鄉村旅遊管理經濟組織,對鄉村旅遊實行統一經營,分類管理,發揮鄉村旅遊的行業自律經營管理作用。建議市委、市政府把鄉村旅遊工作納入每年的全市現代農業現場會的觀摩點,並作為現代農業、生態農業、林業產業的增效和農民增收的有力抓手,進一步加大對督查考核力度。
鹽城市觀光休閑農業情況匯報
鹽城市農業委員會
一、發展現狀
全市已初步形成里下河、204國道沿線和沿海灘塗三大觀光農業帶,建設了27個觀光農業景點。概括起來,主要有五種類型和特點:
1.水鄉自然風光型。以鹽都大縱湖、建湖九龍口、阜寧馬家盪、亭湖大洋灣等湖盪風景區為典型代表,將休閑觀光與荷藕、慈姑種植和螃蟹等水產養殖相結合,水鄉自然風光特色明顯。
2.觀光與采購結合型。以鹽都區華都森林公園等為代表,栽植桃、梨、蘋果等多種果樹。春季可以踏青賞花,夏秋季節既能旅遊觀光,又能親自體驗農事活動,採摘購買果品,集休閑與購物消費於一體。
3.農業科技教育型。以重點農業科技示範區為代表,集中示範新品種、新技術,成為青少年科普教育的示範基地,發揮了園區的示範教育功能。
4.生態環保型。以大豐糜鹿自然保護區、射陽丹頂鶴自然保護區為代表,觀光沿海原始灘塗濕地,欣賞幾百種珍稀動植物,將農業觀光休閑與生態保護相結合,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5.綜合開發型。以大豐斗龍庄園、東台永豐林農業生態園和射陽洋馬十里菊香園為代表,以「三資」開發為主體,實行企業化運作,集農業生產、農事、體驗、觀光、休閑和娛樂購物為一體,實施綜合開發,放大了農業功能,提升了農業效益。
二、發展思路與目標定位
我市發展觀光農業總的指導思想是,以全市總體規劃為依據,以觀光農業市場需要為導向,以農業旅遊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和保護為基礎,把觀光農業作為新的增長點加以培育,促進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總體目標是,以204國道沿線及沿海農業風光帶為主線,以規劃建設鹽城濕地生態國家公園為重點,以景點建設為突破口,突出濕地生態旅遊,在全市建成「一園」(濕地生態國家公園)、「三湖」(大縱湖、大洋灣、九龍口)、「五景」(射陽蘇東自然農園、東台西溪風景區、東台永豐森林農業生態園、華都森林公園、黃河古道暨紅色精典生態文化景區)、「十帶」(沿海、鹽高速、沿鐵路、沿省道建設10條現代農業觀光帶)、「百園」(百個以上現代農業示範觀光園)的農業觀光旅遊新格局,盡快把我市融入長三角旅遊經濟圈,建設成為世界知名、中國東部沿海濕地生態旅遊首選城市。
(三)關鍵措施
1.發揮優勢,把觀光農業作為我市旅遊的特色品牌來培植。我市豐富的特色農產品和廣闊的濕地生態資源是我市的兩大特色,是發展觀光農業的優勢資源,也是我市發展旅遊的獨特資源,為打造旅遊精品奠定了基礎。射陽縣洋馬鎮大面積種植葯材已有40多年歷史,常年種植葯材7萬多畝,60種近300個,年產量近3萬噸以上,其中菊花和丹參的規模、產量均居全國之首,是全省最大的中葯材基地,全國最大的白菊花基地。該鎮充分挖掘和放大葯材生產優勢,開發旅遊資源,形成中葯材生產、加工、銷售、觀賞於一體的特色產業,成為遠近聞名的觀光農業基地。
2.明確管理機構,加強管理和服務工作。組建觀光農業管理機構,負責全市觀光農業發展的管理、協調、指導、服務等工作。各縣(市、區)要在全市總體規劃指導下,密切結合本地區的實際和特點,做好本縣(市、區)的觀光農業發展規劃,並切實按照規劃進行建設和發展。
3.切實加強環境保護。觀光農業項目因要興建一些旅遊接待設施,可能會產生新的環境污染,行業管理部門要會同環境保護部門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和措施,搞好觀光農業項目的環境治理、保護和美化,把觀光農業區建成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示範區。
4.鼓勵投資,加快觀光農業的啟動步伐。觀光農業項目按照市場經濟形式和現代企業制度來運作。鼓勵社會各種投資者,包括企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個人以及外商參與興辦觀光農業項目,政府在各項政策上都一視同仁,給予扶持。十二五期間,在穩妥推進鹽城濕地生態國家公園項目的同時,重點實施五個觀光農業項目。
(1)大縱湖旅遊度假區二期工程。重點建設休閑度假、水生蔬菜觀光園、垂釣、娛樂、餐飲等設施。
(2)東台永豐林農業生態園。續建農業生態、休閑娛樂、度假等項目。
(3)華都森林公園。規劃建設農林果園生態民俗文化、生態觀光、休閑等項目。
(4)射陽洋馬十里菊香景點。新建農業生態、休閑娛樂、度假等項目。
(5)亭湖區張庄觀光農業園。新建農業觀光、濕地生態、度假、休閑項目。
鹽城市打造1小時環城鄉村度假圈2012-03-17 09:55:00 來源:鹽城新聞網 【大字 中字 小字】 【列印預覽】 【復制鏈接】
「目前,鹽城市鄉村旅遊資源相對分散,相互之間缺少關聯性。部分旅遊景點景區規模小、層次低、資金投入不足。」談到鹽城鄉村旅遊的現狀,市旅遊局規劃發展處處長高金林這樣總結。但是,作為此次總體規劃制定的參與者,高金林對未來鹽城鄉村旅遊的發展卻充滿了信心,「從今年起到總體規劃末期,也就是2020年,鹽城鄉村旅遊將逐步呈現出一派新的景象。」
高金林說,此次發布的總體規劃,提出了「一圈、兩帶、五組團」的空間布局規劃思路。「一圈」即環城鄉村休閑度假圈;「兩帶」為通榆路沿線鄉村旅遊發展帶、臨海高等級公路鄉村旅遊發展帶;「五組團」是指古黃淮風情文化發展組團、湖盪濕地田園發展組團、鶴祥鄉村休閑養生組團、懷舊歲月鄉村風情發展組團、西溪風情古村體驗組團。
環城鄉村休閑度假圈,以市中心城區為中心,包括鹽都區和亭湖區,形成環城市中心駕車1小時休閑度假圈,為市區居民提供一體化鄉村旅遊服務。鹽都區將以華都森林公園和S331西段現代化農業發展區為核心,打造生態農業園與溫泉度假休閑經濟帶。亭湖區有東南村驛龍灣、千鶴灣、鹽東鎮生態農業示範區等鄉村特色景區,這些為構建沿S331東段的生態休閑度假走廊,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做足鄉村旅遊「金絲線」
「通榆路沿線鄉村旅遊發展帶,將打造國家級最美鄉村景觀走廊。」高金林說。通榆路從南向北將我市鄉村田園景觀、自然景觀、濕地景觀串聯起來。「打個比方,通榆路就是鹽城鄉村旅遊發展格局中的一條『金絲線』。」
據高金林介紹,通榆路沿線各景區將考慮旅遊配套設施的需求,新建停車場、加油站等,完善道路標識,統一規劃、統一設置鄉村旅遊標識系統,形成完整的鄉村旅遊交通標識網,讓通榆路這條旅遊「金絲線」,發揮更大的作用,推動鹽城鄉村旅遊的快速發展。
我市沿海有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沿海灘塗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眾多鄉村特色旅遊景點。沿海高等級公路鄉村旅遊發展帶,就是以沿海高等級公路為軸線,發展集海濱度假、漁家體驗、養生休閑、濕地觀光為一體的海濱旅遊度假帶。據了解,沿途的響水縣、濱海縣、射陽縣、亭湖區、大豐市、東台市將各自設立一個自駕車旅遊基地,為遊客提供全面的自駕車旅遊服務。
五個組團各具特色
高金林說,總體規劃中,響水縣、濱海縣和阜寧縣北部地區,以漁農家休閑、文化體驗、濱海度假等為發展方向。
湖盪濕地田園發展組團集中在阜寧縣中南部、建湖縣和鹽都區西南部地區,以水鄉濕地觀光和鄉村風情體驗為主題。
鶴祥鄉村休閑養生組團主要位於射陽縣境內,主打文化休閑和養生度假兩張牌。圍繞「長壽、吉祥,中葯養生、禪宗養生、運動養生」主題,突出射陽旅遊的中葯文化和宗教文化特點,將鶴祥鄉村養生組團打造成鄉村休閑養生的好去處。
懷舊歲月鄉村風情發展組團,充分挖掘大豐海鹽文化和知青歷史。該組團將建造鹽運古村,再現鹽民生活場景;而大豐知青紀念館是上海遊客懷舊體驗之旅必去的地方。
西溪風情古村體驗組團,古村風情游、鄉村愛情游、賢孝文化游三種發展思路,緊貼「天仙配」發源地西溪古鎮,打造休閑旅遊中心。
4. 鄉村度假的特點都有哪些
鄉村度假旅遊有別於其他度假形式的核心特徵在於其「鄉村性」,具體而言就是內原生的鄉村環境容。因此,具有鄉村特徵的環境是發展鄉村度假旅遊的先決條件。優美的田園風光,濃郁的鄉村風情,原生的自然環境,這既是開發鄉村度假的旅遊背景,也是構建鄉村度假村活動的主體資源——環境的自然性、原生性和優美度是鄉村度假旅遊的核心吸引力之一。
5. 鄉村旅遊概念最早是由誰提出的
1.鄉村旅遊的起源
西班牙學者Rosa Marý´a Yagu¨e Perales (2001)將鄉村旅遊分為傳統鄉村旅遊(Homecoming or Traditional Rural Tourism)和現代鄉村旅遊(Modern Rural Tourism)兩種。 傳統的鄉村旅遊出現在工業革命以後,主要源於一些來自農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現。雖然傳統的鄉村旅遊對當地會產生一些有價值的經濟影響,並增加了城鄉交流機會,但它與現代鄉村旅遊有很大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傳統鄉村旅遊活動主要在假日進行;沒有有效地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沒有給當地增加就業機會和改善當地的金融環境。實際上,傳統的鄉村旅遊在世界許多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目前都廣泛存在,在中國常常把這種傳統的鄉村旅遊歸類於探親旅遊。 現代鄉村旅遊是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在農村區域的一種新型的旅遊模式,尤其是在20世紀90年代以後發展迅速,旅遊者的旅遊動機明顯區別於回老家的傳統旅遊者。現代鄉村旅遊的特徵主要表現為:旅遊的時間不僅僅局限於假期;現代鄉村旅遊者充分利用農村區域的優美景觀、自然環境和建築、文化等資源;現代鄉村旅遊對農村經濟的貢獻不僅僅表現在給當地增加了財政收入,還表現在給當地創造了就業機會,同時還給當地衰弱的傳統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現代鄉村旅遊對農村的經濟發展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隨著具有現代人特色旅遊者迅速增加,現代鄉村旅遊已成為發展農村經濟的有效手段。因此非常有必要分清這種「回老家」的旅遊或者傳統的鄉村旅遊與現代鄉村旅遊的區別。目前我們談論的鄉村旅遊是指現代鄉村旅遊。
6. 論文《新農村建設與鄉村旅遊發展》該怎麼寫
作為鄉村旅遊設計與鄉村度假開發的專業機構,山合水易已形成新農村旅遊、新農村民居、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國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十七屆三中全會後鄉村旅遊發展、休閑漁業旅遊、國內外鄉村旅遊發展經驗研究、古村古鎮古村落、郊野度假屋等多個專項研究報告,並已經結合2010年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旅遊業發展若干意見的最新精神,為北京、貴州、雲南、廣西、福建、湖南等地的多個鄉村旅遊項目提供了咨詢與規劃設計指導工作。
發展鄉村旅遊是新農村建設的有效載體和手段
大部分偏僻的農村從自然和區位的角度也無法走工業化致富的路子。走農業產業化和集約化生產的發展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設想,但依然有許多制約因素。歸納起來主要是農村的生產資料使用權分散,現代生產技術技能掌握程度低,農村農民發展經濟存在融資難,農民無法完成原始積累。事實上,許多農村地區,由於自然條件的限制,無論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有多快,對該類地區無實質性影響。政府在現階段也無能為力實施人口的戰略轉移,農民從整體上分析大都缺乏轉移的經濟能力和技能。
大部分的農村地區就城市化而言應實行錯位發展。城鄉之間有一個「圍城現象」,城裡人想出去,因為有了經濟基礎,城裡人空餘時間要返樸歸真,要領略大自然的風光,回味田園風光;而鄉下人則希望進城,城裡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城裡有豐富多彩燈紅酒綠的生活。這么一個生產和生活方式的互換,為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豐富的農村提供了極大的商機,就是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城裡人到鄉下消費,為鄉下人帶去滾滾財源。這兩年一些所謂「農家樂」項目被制止,實質上並非發展「農家樂」旅遊政策有誤,而是投資者的誤讀。一是改變了土地的使用性質,二是手續不齊備,三是背離了「農家樂」的本義。
關於鄉村旅遊應該如何發展,山合水易的專家們給出了幾個觀點:
一、發展鄉村旅遊的意義
發展鄉村旅遊應注意自然生態。 地方特色文化眾多、民族民俗風情濃郁、優質農副產品、淡水產品眾多的實際。 發展鄉村旅遊對解決「三農」問題,增加村集體和農民收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改善農村落後面貌都十分有利。
無論從經濟社會和文化層面。 大多數農民依舊無法擺脫對土地和農業的依存。農業由於其天然的弱質性(抗風險能力低,農產品收益不高),農民由於生產資料不足(受教育程度低,缺乏有效金融支持,人多地少),現行的農村生產模式無法參與市場競爭。
鄉村旅遊的發展和成功。 一定會拉動農村按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自然生態,管理民主」的方向發展,推進農村在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層面的全面協調發展。換一句話說,鄉村游項目如果沒有這些前提,註定也不會成功。
另外,從整體而言,我市大部分農村地區和農民在比較長的時間內依然會處於「溫飽有餘,富裕不足」的狀態。大量的青壯勞動力外出務工雖然帶回可觀的收入,但造成了農村的空心化。青年一代不會也不屑於農耕技術,這個文化不高、城市謀生技能不足的群體,受城市文化浸染較深,但又不能在真正融入城市,不願意生活在物質文化匱乏的農村,變成了城鄉之間的游離人,失去了對家鄉的熱忱,農村也失去了發展的活力。大力發展好鄉村旅遊,可以給這一群體提供很好的創業空間,還可以為農村的中壯年富餘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離土不離鄉,增加農民收入。
從深層次意義上看,鄉村旅遊可以使原本封閉的農村提高聲望,增加原住民的社會交往,拓展生存和發展空間,喚起農民建設家鄉的勁頭、愛護家鄉、保護環境的熱情和責任,並可招引人才和資本流入,使農村的自然資源、人力資源、人文資源乃至生產資源得到充分整合,產生綜合經濟效益,提高勞動和產品的附加值。
鄉村旅遊是我市主線旅遊產品很好的補綴,也是自然風光、民俗文化、鄉土人情、特色美食展現的有效載體,十分符合周邊城市人口的周末休閑需求,通過消費,讓城市的財富流向農村,形成城市反哺農村的一種很好的財富再分配機制。
二、鄉村旅遊發展的指導思想
鄉村旅遊的發展,要以政府主導+公司帶動+集體、農戶參與的模式進行,鄉村旅遊的發展要注重以原住民為主體,形成三方共贏的格局。
政府的職責是政策引導,主要基礎設施(交通、電力供應)的建設、適度的財政激勵機制、融資配套、有力的監管和完善的服務體系的建立。要對鄉村旅遊進行全面的規劃,按自然風光、人文特色、物產特色、客源預測分類布局,規模發展。要提供鄉村旅遊項目的建設風格、風景設計、民俗節目藝術等的指導,使人文景觀、自然景觀、農業生產景觀得到最好的演繹效果。政府最為重要和關鍵的作用是要對發展鄉村旅遊進行全面有力的監管和服務,要提供包括法律師、政策、稅務、項目管理、價格標准、定價原則、融資計劃、補貼申領到公共安全,水資源管理、餐飲衛生、食品安全、鄉村公共保潔、投訴等方面的咨詢和協調。
公司的作用主要是在鄉村旅遊規模發展的區域打造起核心作用的主線旅遊項目,起到聚集功能和資源市場化配置優化功能,以及產業的行業服務功能。
村集體和農戶是鄉村旅遊發展中的主體,並不是說等待政府和開發商把肉送到嘴裡,而是要主動積極地參與建設和投入。遵守鄉村旅遊游戲規則的村集體和農戶,一是可以獲得政府的各項政策支持,二是通過開發商的投資拉動,可以在存量擁有的資源中獲得可觀的增量收入。家鄉的山水、田林果自留地、承包地、河流、草地、蔬菜、家禽、農副產品、水產品、村裡保留的民間民俗活動和傳統技藝,都可以通過參與勞動或資金投入,獲得大幅的增值,大批中壯年富餘勞動力非常適合鄉村旅遊及後勤服務工作,並可在家門口獲得就業機會。
三、鄉村旅遊的內容構成
鄉村旅遊的產品,應是賦有純正本土文化和鄉土氣息,有豐富多彩的傳統民俗活動觀賞,生產生活和娛樂結合的田園牧歌景觀,略帶野趣風韻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悠閑自得的旅遊方式。不能說鄉村游會成為主流,但絕對是觀看了古人的鬼斧神工、大自然的天物造化、領略了漂流的刺激、享受了溫泉的舒適和異域外族風情後的最佳補綴。甚至有半天之閑的城裡人,以換口味的心理,鄉村游也不失一項極受歡迎的內容。
鄉村旅遊原則上是以原有古村落、民俗風情、自然景觀為依託,配以農業生產的季節性風景,本地產的優質綠色農副水產品和配套的現代娛樂生活設施。鄉村旅遊產品的結構有若干層次的結構,適應不同規模的投資和對象。1、戶外旅館。選擇交通便利,在優美的鄉村環境,視野開闊和綠樹竹林茂密的地方建設,周邊有可以發展主線旅遊產品的人文資源或自然資源。建築風格最好與族群文化的村莊一致,和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建設標准不低於三星級,招商開發。村集體可以採用土地調整,開墾荒坡地置換成集中面積,以土地入股或一次性收取使用權流轉金,由村集體用作其他項目配套開發,這種旅館適合周邊有大型主線旅遊產品的地方,單位對口的公務接待和外地遊客。
可由村集體通過宅基地置換和拆取舊民房的面積置換土地,統一規劃建設「農家樂」餐廳,表演傳統工藝的作坊,可讓遊客互動的鄉間民俗表演等場地,以本地特色的農副產品烹制鮮美的農家菜招徠遊客,為遊客提供餐飲服務和娛樂服務。2、旅遊宿營地。旅遊宿營地適於在離城市不要太遠的地方建設,最好選擇有山有水,視野開闊的有連片耕地的地點,營地內設置青年旅館式的低層農舍式建築或顏色明快的板房和帳篷區,宿營地內利用坡地旱地植草,開展高爾夫練習、騎術、草地網球、小型足球、燈光籃球場、劃船、垂釣,參與性強的民俗節目,燒烤場篝火晚會等適合集體活動的娛樂項目。發展好鄉村旅遊,為農民提供了增收的渠道,促發農民建設的積極性,有利於農村的社會發展和進步,有利於民間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有利於農民積累向城市轉移的經濟積累和城市生存生活技能技術的掌握,更有利於農村的長治久安,無論從任何角度看,鄉村旅遊值得各級政府大力去推進。推進鄉村體制機制的創新,關鍵點應放在激活鄉村旅遊發展的內在活力上。要培育壯大鄉村旅遊龍頭企業,引導旅遊企業以農民參與等方式形成新的產業優勢,改變「大產業、小景點」的現狀。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引進市內外投資開發商的資金、品牌、管理、技術和專業化經營管理團隊。
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多年專注於休閑產品設計與度假項目開發,積累了大量業界的知名專家、專業團隊與專業技術合作夥伴,形成了項目總體實施、專業資源整合以及後續服務跟進的實戰項目理念。以旅遊產品休閑化升級、度假區規劃設計、鄉土景觀與生態建築設計為核心競爭力。
7. 鄉村旅遊的簡介
西班牙學者Rosa Marý´a Yagu¨e Perales(2001)將鄉村旅遊分為傳統鄉村旅遊(Homecoming or Traditional Rural Tourism)和現代鄉村旅遊(Modern Rural Tourism)兩種。
傳統的鄉村旅遊出現在工業革命以後,主要源於一些來自農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現。雖然傳統的鄉村旅遊對當地會產生一些有價值的經濟影響,並增加了城鄉交流機會,但它與現代鄉村旅遊有很大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傳統鄉村旅遊活動主要在假日進行;沒有有效地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沒有給當地增加就業機會和改善當地的金融環境。實際上,傳統的鄉村旅遊在世界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廣泛存在,在中國常常把這種傳統的鄉村旅遊歸類於探親旅遊。
現代鄉村旅遊是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在農村區域的一種新型的旅遊模式,尤其是在20世紀90年代以後發展迅速,旅遊者的旅遊動機明顯區別於回老家的傳統旅遊者。現代鄉村旅遊的特徵主要表現為:旅遊的時間不僅僅局限於假期;現代鄉村旅遊者充分利用農村區域的優美景觀、自然環境和建築、文化等資源;現代鄉村旅遊對農村經濟的貢獻不僅僅表現在給當地增加了財政收入,還表現在給當地創造了就業機會,同時還給當地衰弱的傳統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現代鄉村旅遊對農村的經濟發展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隨著具有現代人特色旅遊者迅速增加,現代鄉村旅遊已成為發展農村經濟的有效手段。因此非常有必要分清這種「回老家」的旅遊或者傳統的鄉村旅遊與現代鄉村旅遊的區別。我們談論的鄉村旅遊是指現代鄉村旅遊 鄉村旅遊以具有鄉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體為旅遊吸引物,依託農村區域的優美景觀、自然環境、建築和文化等資源,在傳統農村休閑游和農業體驗游的基礎上,拓展開發會務度假、休閑娛樂等項目的新興旅遊方式。
國內外學術界對鄉村旅遊還沒有完全統一的定義,主要有以下觀點:
西班牙學者Gilbert and Tung(1990)認為:鄉村旅遊(Rural tourism)就是農戶為旅遊者提供食宿等條件,使其在農場、牧場等典型的鄉村環境中從事各種休閑活動的一種旅遊形式。
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委員會(OECD,1994,P.15)定義為:在鄉村開展的旅遊,田園風味(rurality)是鄉村旅遊的中心和獨特的賣點
以色列的Arie Reichel與Oded Lowengart和美國的Ady Milman(1999)簡明扼要的說:鄉村旅遊就是位於農村區域的旅遊。具有農村區域的特牲,如旅遊企業規模要小、區域要開闊和具有可持續發展性等特點。
英國的Bramwell and Lane (1994)認為:鄉村旅遊不僅是基於農業的旅遊活動,而是一個多層面的旅遊活動,它除了包括基於農業的假日旅遊外,還包括特殊興趣的自然旅遊,生態旅遊,在假日步行、登山和騎馬等活動,探險、運動和健康旅遊,打獵和釣魚,教育性的旅遊,文化與傳統旅遊,以及一些區域的民俗旅遊活動。
國內有關鄉村旅遊的定義較多,何景明和李立華認為狹義的鄉村旅遊是指在鄉村地區,以具有鄉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體為旅遊吸引物的旅遊活動。鄉村旅遊的概念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是發生在鄉村地區,二是以鄉村性作為旅遊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8. 求鄉村旅遊度假村開發策劃案樣本
鄉村旅遊度假村策劃案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是專業的旅遊規劃策劃機構。一般鄉村旅遊度假村開發策劃案應該包括:
1. 總論:立項背景,開發意義,策劃依據,策劃區域范圍和建設期限等;
2. 資源條件現狀和社會經濟基礎評價: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交通條件、農業生物資源、農村文化資源、產業基礎等評價和SWOT分析與問題診斷等;
3. 客源市場分析與市場開發策劃:市場需求,客源現狀,市場分析與定位,市場開發思路與方案;
4. 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發展方向(功能定位,形象定位,主題定位),產業鏈動力結構,發展目標和階段目標;
5. 功能分區和空間布局:功能分區(附分區布局圖),各功能區定位(功能定位、形象定位、主題定位),各功能區建設項目(單體),各功能區農業產業或農村人文景觀配置;
6. 重點觀光休閑項目:重點建設項目,農業產業或人文節點配景項目,標志性單體的形象設計和功能策劃(標志性單體最好要附效果圖);
7. 旅遊要素策劃:交通策劃,導游隊伍策劃,住宿業策劃,餐飲業策劃,娛樂策劃,旅遊商品和農產品購物策劃;
8. 建設分期和動態開發:總體建設期限,各功能區和重點項目建設步驟和開放時間、功能區間、重點項目間的時間銜接方案;
9. 觀光休閑線路設計:內部觀光休閑游線及交通方式,附近城鄉居民入園觀光休閑游線及交通方案,本觀光休閑農業項目與其他觀光休閑農業項目、旅遊項目和旅遊線路的銜接方案;
10. 營銷策略與促銷方案:品牌策劃、宣傳策劃、促銷策劃;
11. 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建設資金、流動資金估測(附分區、分項目投資概算表),資金籌措方案,招商策劃;
12. 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預測:直接經濟效益(附按功能區、按贏利項目的效益預測表)
9. 鄉村旅遊規劃案例怎麼做比較經典
鄉村旅遊規劃案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會比較經典:
1、首先要明確鄉村旅遊可開發的景點的特別之處。
在規劃案中要重點說明這一點,並確定好主題,規劃一定要在這個大主題之下進行。
2、其次要集自然風光與度假旅遊為一體。
鄉村旅遊就勝在風光獨好,若再開發幾個可遊玩的項目就可大量吸引人氣。
3、最後規劃時,要考慮多方面,最好將吃、住、玩、賞、娛、購都結合起來,做成綜合性的景區。
(1)吃特色農家美食。
(2)住五星級別墅。
(3)玩特色樂園。
(4)賞農家表演。
(5)娛鄉村度假村原始部落等。
(6)購特色購物一條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