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的困惑與對策
Ⅰ 鄉村旅遊需要解決哪些方面問題
一、一些地方發展鄉村旅遊不考慮客觀實際,對投資開發項目不作科學論證和規劃。投資項目沒有成為財富反而變成了包袱。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發展鄉村旅遊是有前提的,要有交通條件、食宿條件、景觀條件、參與條件、購物條件等。鄉村旅遊的發展一定要與交通基礎建設、城鎮化建設、村容村貌建設、民俗文化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結合起來進行,要根據客源市場的需求和旅遊資源的整合優勢來發展。鄉村旅遊的生命力在於鄉村旅遊文化的特色,在於遊客與景區服務的互動。
二、發展鄉村旅遊的資金不能單一地依靠政府財政,一定要多元化籌措資金。個人資金、集體資金、資本市場資金應成為投資主體。在資源配置要由市場來決定的時期,鄉村旅遊市場是否能在所要投資的鄉村形成和發育,是決定開發商投入與否的根本依據。資本市場的資金和個人資金的投入是要有回報的,財政資金應該是引導性、支持性的投入。
Ⅱ 解決鄉村旅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所採取的措施有哪些
1.挖掘文化內涵,開發特色化產品
()、樹立鮮明的鄉村意象,保持獨特的鄉土氣息
鄉村意向是鄉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在人們頭腦里所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圖像」,其主要表現為鄉村景觀意象和鄉村文化意象。遠景設計院指出鮮明的鄉村意象是鄉村旅遊得以發展的巨大財富,是一項對城市旅遊者具有巨大吸引力的無形旅遊資源。鄉村意象強調的是一種整體氛圍,而這種整體氛圍的體現,必須靠對內營造和對外宣傳兩方面結合才能夠完成。因此,在鄉村旅遊開發中,一方面必須有意識在鄉村營造一種「可印象性」的整體氛圍,另一方面又必須通過宣傳把它推向市場,形成鮮明的鄉村意象。如淮北平原的「綠洲仙境」----小張庄,江蘇「江南農村」----周庄等都是靠這種方式樹立起鮮明的鄉村意象,並進而推動鄉村旅遊發展的。
(2)、挖掘鄉村資源的文化內涵,開發特色化產品
我國地大物博,鄉村資源的文化內涵豐富,有著反映人與自然的依存和延續、形態獨特的鄉村聚落;有著反映我國數千年的傳統文化、宗教理念、社會組織形式和家庭關系、古樸典雅的鄉村建築;有著濃厚文化底蘊的鄉村節慶、農作方式、生活習慣、趣聞傳說。將這種文化內涵挖掘出來,深層次、多方位開發設計適銷對路、具有鄉村特色的產品,才能增強鄉村旅遊產品吸引力,提高市場競爭能力。當前,我國鄉村旅遊地應加強休閑娛樂、民俗風情及「綠色產品」等特色產品的開發,努力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鄉村旅遊才不流於淺層次的觀光游覽,不局限於旅遊資源的表面現象,才能更富於觀念和感情的溝通與體驗,更鍾情於表象下文化底蘊的體驗,更具有民間文化的獨特魅力。這也才能解決文化含量不夠的問題。
(3)、注重產品參與性和知識含量,提高產品的安全性
提高旅遊活動的參與性和知識含量是吸引遊客的重要手段,也是留住遊客、延長其逗留時間的最好方法。鄉村旅遊經營者要充分利用當地特有的農家氣氛及農事活動,使旅遊項目貼近農家生活,營造出一種真正的「農家樂」。如可讓旅遊者與漁民一起隨船撒網捕魚,和農民一起防線織布,製作工藝品、綠色食品,一起參加民族節慶活動;可以根據季節的推移、經濟作物成熟期的不同,推出具有知識性和樂趣性的、新的農家旅遊項目,如舉行採茶節、竹筍宴、桃花節、楊梅節、百合宴等。通過提煉民俗文化和農耕文化,讓旅遊者體驗返璞歸真和鄉野的樂趣,通過收獲勞動成果使旅遊者從中獲取一定的知識,滿足旅遊者寓教於樂的需要。
旅遊安全是旅遊者決定出遊要考慮的首要問題。除了一般旅遊共有的安全問題外,鄉村旅遊安全還應注意以下兩點。一是農事方面的操作性安全問題。由於鄉村旅遊參與性強,而遊客又不熟悉農村的農事操作,所以很容易由於操作不當而出現安全問題。二是農葯、肥料、植物花粉造成的皮膚過敏問題。如遊客可能因為農田中的肥料、殘余農葯等引起皮膚騷癢,在果園中活動也可能因某種植物花粉引起皮膚不適等等。所以對遊客參與性項目要加強監導,以保證鄉村旅遊活動的安全。
2.政府主導、健全相應管理體制、實施規范化管理
要解決鄉村旅遊產生的沒有建立科學的管理體制與方法,必須採用政府主導,行政、經濟、法律等相配套的宏觀調整、監督、指導和管理手段和方法。 鄉村旅遊地政府要把鄉村旅遊的管理納入政府的行政管理職能,各級政府職能部門要明確責任,制定出鄉村旅遊相關管理辦法或條例,對鄉村旅遊的規劃審批、經營管理、安全管理、環境衛生等方面進行規范與監督,引導其逐步走向行業協會自律管理。鄉村旅遊在內部由一家一戶分散經營,自負盈虧。但對遊客市場和社會來講,一個地方的鄉村旅遊地是一個整體,有著整體的形象和全局的利益。這就需要當地政府和職能管理部門為廣大遊客的利益、當地經營戶的利益、旅遊地健康發展的長遠利益積極引導,進行規范管理。如,成都龍泉驛區把鄉村旅遊納入該區旅遊局管理的工作范圍,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部門的作用,堅持「政府主導、各方支持、發揮優勢、大辦旅遊」的方針,把爭創國家級花果山風景名勝區作為鄉村旅遊發展的未來目標,大大提升了鄉村旅遊地的地位。
制定相關法令法規,使鄉村旅遊的經營運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鄉村旅遊地向法制化、規范化健康發展的關鍵。在政府職能部門的指導下,應可成立鄉村旅遊協會,制定有關的章程,對鄉村旅遊活動進行指導和監督。為確實保護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鄉村旅遊資源,要制定有效的保護措施,避免對生態環境和景觀開發性的破壞。
3 完善相關設施設備條件,實行規模化經營
完善相關設施設備條件,全方位、綜合性的開發各種鄉村旅遊項目,實施一體化、聯合化經營是實行規模化經營的基礎。
在設施設備條件的建設上,要加強鄉村旅遊地公共設施與食宿設施的建設。要解決好交通、通信、廁所等問題。應與交通部門合作,開辟旅遊專線,為城市市民遊客出遊提供方便。在食宿設施建設上,要注意旅遊環境和接待設施的衛生標准。由於鄉村旅遊地的旅遊者大多來自都市,他們習慣於都市生活的清潔和環境衛生標准,這就要求鄉村旅遊經營者在食宿設施建設上要重視廚房、餐具、卧室、浴室、廁所、水池及公共娛樂場所的衛生標准,並定期進行殺菌消毒處理。
在全方位、綜合性的開發各種鄉村旅遊項目方面,要大力發展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互相配合的項目,在「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住農家房」的鄉村旅遊活動項目中把各種鄉村民間娛樂藝術如舞獅、龍燈、高橋、吹打樂、花鼓、民歌對唱及各種民俗表演納入鄉村旅遊產品中,形成系列和規模,延長遊客的停留時間,產生規模經濟效益。
4 合理規劃、精心設計、靈活營銷、打造品牌
鄉村旅遊地要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全面規劃,合理布局,打造自己的品牌。鄉村旅遊資源的開發應對旅遊地的區位條件、資源特色、生態環境、社會經濟及客源市場等進行認真和詳實的調查與評價,並以區域旅遊經濟開發及系統生態學理論為指導進行合理規劃和科學開發。通過科學規劃、精心設計,開發具有區域特色、與鄉村環境相協調、具有品牌效應的鄉村旅遊目的地。
Ⅲ 鄉村旅遊營銷存在哪些問題及解決措施
鄉村旅遊是指以鄉土觀光、鄉野休閑、鄉俗體驗、鄉居度假為目的,以農業生產、農村風貌、農民生活為基本載體的旅遊活動。鄉村旅遊的發展已經成為了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鄉村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可以說,幾乎包含了所有的類型。就鄉村旅遊開發的角度看,我們應該首先去除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等等已經由國家直接控制的成型的景區。因此,鄉村旅遊,更多的是著眼於景觀農業及鄉村休閑。
基於以上認識,我們把鄉村旅遊資源分為五大類:
山水環境資源以山嶽、河流、溪谷等等地質、地貌、水文等等自然環境的獨特觀賞價值為基礎,形成了山水景觀基礎,是「山水型旅遊新農村」。
生態環境資源以綠色植被為依託,形成的鬱郁蔥蔥的環境,特別是較好的森林覆蓋,成為氧吧,形成了生態環境基礎,是「生態型旅遊新農村」。
田園環境資源以鄉村田園的農耕風貌為特色,形成一幅優美的鄉村田園農耕景緻,形成了田園景觀基礎,是「田園型旅遊新農村」。
村落環境資源以古村落、古街、古巷、古民居、特色民居、特色村莊建築、新型特色村落建築、民俗風俗習慣等等文化為基礎,構成獨特的村落景觀,形成了村落景觀基礎,是「村落型旅遊新農村」。
經濟產出資源以果林、花卉、大棚、葯材、牛羊牲畜、魚塘、簡單副食品加工等等農作物、經濟作物、農副產品加工、畜牧業、漁業等等為依託,形成獨特的景觀環境和經濟產出基礎,是「新農產業型旅遊新農村」。
對於不同的資源類型,應該有完全不一樣的旅遊開發模式和營銷手法,也因此對新農村的效果及示範推廣價值產生不通的影響。我們應該選擇在一個區域有代表性的、可推廣的、易於成功開發的類型,進行試點。
Ⅳ 如何解決鄉村旅遊業配套不足問題
如何解決鄉村旅遊配套設施不足的問題,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關鍵在於突破回土地政策瓶答頸,對此前瞻建議將鄉村旅遊納入該市產業整體規劃,綜合考慮當前產業發展情況、相隔城市遠近程度、生態資源特色等,盡可能將鄉村旅遊產業布局在保留村落或者純農業區域,適度做好增量和留白,這樣有利於減少規劃間的沖突。
同時,建議確定經營性用地配置原則,可以按照總量規模可控,近期從嚴控制,遠期按需配給。土地供需可落實到各區層面,劃定鄉村旅遊用地方向和項目區域,通過總量平衡、增減掛鉤,聚焦於近期及重點項目建設。根據項目規模和經營水平按一定比例供給土地指標;根據項目成熟度和項目前景,系統規劃本市鄉村旅遊的設施布局,靈活運用國有建設用地劃撥、招標拍賣掛牌等多種土地利用形式。
Ⅳ 發展鄉村旅遊的對策有哪些
我國鄉村地域遼闊,自然類型多樣,有歷史悠久的農耕文化、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隨著農村交通條件和生活基本設施的改善,以及城市居民消費觀念的轉變,我們相信鄉村旅遊發展前景廣闊。但目前國內鄉村旅遊開發仍存在著重現代元素輕傳統元素、重經濟效益輕社會效益、重規范標准輕特色個性、重縱向管理輕橫向聯合等誤區。為此,我們需要從發展戰略高度作更多的思考,提出發展鄉村旅遊的對策。
1、 政府重視,加大投入,把發展鄉村旅遊作為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和解決「三農」問題的戰略措施
縱觀國際鄉村旅遊發展得比較好的國家,各級政府都對鄉村旅遊發展給予了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因此,發展鄉村旅遊首先需要政府從戰略上思考有關問題,有條件的地區要聯合有關部門,成立鄉村旅遊工作領導小組,把發展鄉村旅遊與農業產業化結合起來,把發展鄉村旅遊與實施農村扶貧結合起來,把發展鄉村旅遊與推進小村鎮建設結合起來,把發展鄉村旅遊與發展其他旅遊結合起來,把發展鄉村旅遊與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結合起來。具體來說,有三點:一是要針對不同的地區制定不同的扶持政策,著力改善農村的交通條件和基礎設施,同時限制對農村地區經濟乘數效應低的產品如城裡人的第二居所等,以讓鄉村旅遊真正成為多數人受益,而不是少數人受益的行動。二是頒布一些管理辦法和標准,以促進鄉村旅遊的持續發展,如《鄉村旅遊促進計劃》、《鄉村環境保護條例》以及符合當地風格的建築和維護的最低標准等。三是搭建城市和鄉村結對子的平台,加強部門服務,給鄉村旅遊經營者更多的指導和幫助,促進城鄉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2、 統籌規劃,突出特色,少開發、多利用,確保鄉村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由於我國鄉村旅遊仍處於起步階段,加之各地區經濟基礎和市場條件很不平衡,因此發展鄉村旅遊要統籌規劃,因地制宜,不宜全面開花,可優先選擇旅遊資源質量高、交通進入條件好、靠近旅遊熱點和經濟大都市的鄉村加速發展。由於旅遊發展永遠有階段性的局限,以及鄉村資源的基礎比較薄弱,所以發展鄉村旅遊要少開發、多利用。尤其是對於那些經濟欠發達地區而言,一定要整體規劃謀發展,先因陋就簡,整合資源,避免盲目開發建設。
3、 成立中國鄉村旅遊協會,實施聯合營銷,打造鄉村旅遊品牌
在法國、西班牙、愛爾蘭、澳大利亞、紐西蘭等鄉村旅遊發達國家,國家、地區(省)、市(縣)、鄉鎮都成立有鄉村旅遊協會,其主要職能是制定標准和進行質量評估、通過網路開展聯合推廣和人員培訓等工作。這條經驗值得我國借鑒和推廣,因為鄉村旅遊個體的實力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我國應加快成立各級鄉村旅遊協會,建立規范統一的鄉村旅遊網,以推進鄉村旅遊縱向和橫向的聯合,共同塑造鄉村旅遊整體形象,打造鄉村旅遊品牌。
另外,目前我國對鄉村旅遊的普遍認識是價廉物美,其實,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鄉村旅遊並不是一種低價旅遊,鄉村旅遊者也不是廉價的旅遊者,他們在鄉村的花費往往比城市觀光還要高,因為他們所要尋求的是一種不同於城市的生活方式,這是他們在其它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所以發展鄉村旅遊也要轉變觀念,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和品牌意識,要知道,那種低檔次低價格的發展模式是不可能長久的。
4、 加強培訓,不斷提高鄉村旅遊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專業研究不深入,專業化人才缺乏是導致目前我國鄉村旅遊發展問題眾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培訓應成為鄉村旅遊發展中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只有大力加強培訓,全面提升從業人員素質才能確保我國鄉村旅遊的持續、健康發展。銘智旅遊對旅遊人次進行全方位的專業培訓。培訓可以採取理論講解與案例討論相結合、課堂學習與實地考察相結合、東部經驗與西部實情相結合、國際與國內相結合的學習形式展開。
Ⅵ 在鄉村旅遊規劃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問題
在鄉村旅遊規劃中,規劃專家遇到的問題就多了去了,根據不同項目,會遇到不同問題,比如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規劃的周檯子村曬外鄉村旅遊規劃項目,出現的問題有:資源單一、產業單一、功能結構單一、配套不足等問題,但山合水易鄉村旅遊規劃專家都給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Ⅶ 我國鄉村旅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是
(1)開發經營者的思想認識不足。鄉村旅遊業是一種農業和旅遊業相交叉的產業,受我國城市化進程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人們對鄉村旅遊業的認識產生了兩種誤區:一是只注重其旅遊功能,未以生產為核心,無農業經營收入,僅靠旅遊收入維持其發展;二是農業經營者只專注於土地本身的大耕作農業單一經營思想,認為旅遊業可有可無,如有些地方對旅遊者的接待,要視自家房屋的空餘而定。因此如何使農業和旅遊業得以交融,互為補充,形成特色產業,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2)在景點建設和項目開發上缺乏科學的規劃,產品檔次較低
第一、項目單一,缺乏內涵和特色。遠景設計院談到由於忽視了農業旅遊資源的綜合開發,使觀光農業旅遊項目功能、內容單一,如觀光果園只供遊人觀光、採摘果實,民俗旅遊產品多限於民俗文化村、民俗節慶活動項目、民俗博物館等,開發的廣度、深度不夠,許多具有開發價值的資源未得到很好的利用,無法跟上現代旅遊市場需求多樣化、個性化的發展趨勢。
第二、項目模式雷同,重復建設。我國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旅遊項目尚不多見,各地開發模式雷同。在民俗文化旅遊開發過程中,許多地區一哄而上,既無市場考察,也無自身的民俗旅遊資源條件分析,結果形成了民俗資源開發無序,民俗村重復建設。如僅北京一地,以民俗風情為題材的便有三處:朝陽的中華民族風情園、懷柔的中國民族文化城、大興的中國第一文化村。
第三、人工傾向化、城市化嚴重。部分開發經營者追求短期的經濟效益,不顧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過分依賴非自然的技術手段,大興土木,破壞了自然生態系統,也使其失去了濃郁的鄉土氣息。
(3)產業規模小,基礎設施、服務設施不完善。受農村土地分散,小規模經營方式的制約,我國鄉村旅遊的項目存在著總體規模狹小的特點,尚未形成參觀、購物、旅遊一條龍服務的產業體系。在經濟較落後的地區,休憩服務設施不足,缺少必要的休息、娛樂、餐飲等設備,尤其是在貧困地區,交通成為制約其發展的一大因素。
(4)管理與經營體制不健全。一是大多數民營資本進入後,採用家族式管理,用人制度極不完善,任人惟親的現象普遍存在,造成內部管理混亂;二是立法機制幾乎空白,因項目雷同,爭奪資金等而導致的無序競爭和惡性競爭等的市場營銷行為得不到應有的規制;三是在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的體制方面有很大欠缺,由於執法渠道不暢,執法手段不嚴,而使環境和資源遭到破壞的現象時有發生,出現了「旅遊開發到哪裡,環境破壞到哪裡」的局面。
Ⅷ 目前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還存在哪些問題
機遇與挑戰同在。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作為新型產業形態和消費業態,在快速發展過程中,還存在思想准備不足、基礎設施滯後、服務質量有待提高等問題。整體發展方式還比較粗放,與爆發式增長的市場需求不相適應。越是面對火爆的市場、高漲的積極性,越是要從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產業長遠發展出發,加快產業提檔升級,有序發展、健康發展、持續發展,真正把農民勞動生活、農村風情風貌、農業產業特色體現出來,努力把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打造成農民就業增收的新增長極。
「十三五」時期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要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滿足居民休閑消費需求、建設美麗鄉村為目標,加快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讓更多的農民參與進來,從中受益。力爭到2020年,產業規模年均增長10%以上,產業發展質量效益不斷提高,從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的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成為拓展農業、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產業。
返鄉的青年、中年、企業家,鄉村歡迎你們回村,父母親等待你們回家,「返鄉互助」助你一臂之力。你們回家了,鄉村才有希望!返鄉創業看起來美做起來難。怎麼辦? 關注"返鄉互助「微信公眾平台
Ⅸ 鄉村旅遊規劃過程容易出現哪些問題
隨著鄉村旅遊規劃不斷走向成熟的同時,也有一些鄉村規劃呈畸形發展,銘智旅遊策劃總結了一些常見的問題:
1、盲目投資,粗放式經營
目前,我國鄉村旅遊項目的投資極為盲目。一發現某地有資源可以利用,便仿效別處進行盲目投資,在開發經營時,為了節省開支而採取粗放式經營,在當地資源吸引力減弱時便轉移目標,形成「打一個搶換一個地方的短期投資」。一些己建的鄉村旅遊點,沒有考慮旅遊功能和分區,修路造房、重復建設、低層次開發、環境破壞現象嚴重,而且旅遊項目單一,缺乏內涵和特色,完全還處於一種自發狀態。
2、貪大求洋,竭澤而漁
先說"貪大"。很多鄉村游從一開始就是以掙錢為目的,因此,本來比較適合小型化發展的鄉村游,也急功近利地採取大規模經營。本來鄉村的資源是有限的,比如說人們津津樂道的土雞、土蛋,因為鄉村游的規模變"大"了,這些帶著"土"字的東西就相對變少了,一些不法經營者便以假充真,有時候乾脆從大商場里買東西供給遊客。
再說"求洋"。一些鄉村游的經營者,為了掙錢對遊客百般迎合,甚至大拆大建,令鄉村越來越城鎮化。
3、原汁原味不可復制
鄉村游要在挖掘鄉村的特色上下工夫,真正讓鄉村游保持原汁原味。鄉村游,游的就是一種鄉土文化,享受的是一種鄉土樂趣。可如今,"土"的越來越少了,鄉村游名義上是游鄉村,實質上卻在自覺不自覺地"游城市"。
Ⅹ 鄉村旅遊規劃中容易出現哪些問題
縱觀全國,我們會發現近年來在鄉村旅遊熱潮的推動下,涌現了一批又一批的鄉村旅遊項目,如浙江田園東方、浙江莫干山、西安袁家村、烏鎮烏村等等,這些鄉村旅遊項目讓鄉村旅遊投資變得炙手可熱,大量的社會資本紛紛湧入鄉村旅遊。但是,發展如此迅速的鄉村旅遊也面臨著諸多困擾。銘智旅遊策劃總結了以下幾點:
照抄照搬導致項目嚴重同質化
對於大多數旅遊項目來說,產品同質化其實都是其困擾所在,鄉村旅遊可能更為嚴重。一個地方火了,其他地方緊跟著模仿,這點可以舉袁家村的例子。
袁家村的高收益引發了眾多的追隨者。這些追隨者相繼投運,雖然在建設風貌、旅遊內容、經營方式上都類似,但在區位、文化、環境上都比不上袁家村,最終以經營慘淡告終。
鄉村旅遊從根本上是滿足周邊城市的需求,從市場飽和度的角度來看,同類型的鄉村旅遊項目都是在競爭同一批遊客市場,當市場處於飢餓狀態時,即便是同類型的項目都能獲得成功,但當市場基本被瓜分殆盡後,後進入者如果不能在產品和服務上提供差異化,往往容易造成視覺疲勞,最終以慘淡收場。
產業鏈斷裂
很多鄉村旅遊區發展鄉村旅遊往往還存在一個誤區,就是把人吸引過來就好了,至於村落如何可持續發展,思考不深入,在發展鄉村旅遊的時候往往鄙棄了一些傳統的農業產業,如畜牧業、養殖業、手工業、苗木產業等等。
除非當地本身具有發展旅遊十分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否則對旅遊產業過分樂觀,盲目崇拜是不可取的,且單一的產業結構都是十分危險的。
一般來說,每個鄉村旅遊點從事餐飲、住宿、土特產品的農戶,不能超過總戶數的40%,否則,將會形成產業鏈條中斷。
餘下的60%農戶可以從事養殖、種植、加工、手工藝品製作等工作,尤其是本地生態型餐飲原料的供應,一般一個農戶需要8~10個供應戶,產業鏈還可以以合同形式由本村延伸到周邊從事鄉村旅遊的村寨。
傳統文化與時尚創意之間的處理不當
現在很多旅遊項目往往在保持傳統文化和迎合現代時尚生活關繫上處理不當,容易犯兩類極端的錯誤:完全保留傳統,不迎合現代時尚,守舊如舊;過分迎合現代化的時尚和生活,喪失原本鄉村具有的文化氛圍和內涵。這兩種觀念都不可取,好的鄉村旅遊開發一定是能在兩者之間尋求平衡,把握分寸。
以袁家村為例,當關中特色建築、民俗小吃街模式被遍地移植時,袁家村早早發現其產業單一、體驗性不強的弊端,開始布局精品客棧、酒吧、藝術長廊等業態,充分將民俗與時尚創意結合在一起,從業態結構上更為豐富,從體驗上也迎合了現代文化青年的需求,基本做到了傳統與現代結合。
從消費需求看,鄉村旅遊的消費主體是大中城市中青年人群,這一群體消費能力較強,同時文化素養、審美品位也較高,更加偏重旅遊的文化感知、氛圍體驗。因此,鄉村旅遊在保留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也應進行適當改良,傳統與時尚創意應該完美融合,而不是絕對的鄙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