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評選出46個優秀鄉村旅遊示範村
1. 鄉村旅遊的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公示名單
北京市
通州區第五季富饒生態農業園
延慶縣四季花海農園
豐台區王佐鎮南宮村
天津市
濱海新區海濱街沙井子三村
薊縣穿芳峪鎮小穿芳峪村
河北省
遷西縣喜峰口板栗專業合作社觀光園
宣化縣假日綠島生態農業文化旅遊觀光園
臨城縣尚水漁庄
武安市白沙村休閑農業園區
山西省
忻州市鳳凰山生態植物園
陽泉市華北奕豐生態園
長治市襄垣富陽綠盈休閑農業觀光示範園
內蒙古自治區
寧城縣黑里河松楓山莊
科右前旗玫瑰庄園
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萬通旅遊度假村
遼寧省
鞍山市高新區山水庄園
建平縣萬壽街道小平房村
遼陽市三禾農業觀光園區
吉林省
撫松縣康紅農特產種植場
和龍市東城鎮光東朝鮮族民俗村
黑龍江省
尚志市一面坡鎮長營村
蘭西縣錫伯部落
賓縣濱州鎮友聯村
上海市
崇明縣泰生示範農場
崇明縣陳家鎮瀛東村
松江區雪浪湖生態園
江蘇省
如皋市長江葯用植物園
無錫市綠源農業觀光園
張家港市金港鎮長江村
無錫市錫山區東港鎮山聯村
浙江省
杭州市餘杭區琵琶灣生態農庄
台州市三門農博園
紹興市上虞區蓋北野藤葡萄休閑觀光園
嘉興市南湖區梅花洲農業休閑園
安徽省
東至縣江南農業科技園
合肥市廬陽區三十崗鄉
和縣林海旅遊農業觀光園
福建省
邵武市雲靈山莊
晉江市金井鎮圍頭村
仙游縣聚仙堂生態旅遊山莊
永安市天斗生態文明示範區
江西省
婺源縣江嶺風景區
石城縣通天寨荷花園區
浮梁縣瑤里梅嶺山莊
新建縣溪霞怪石嶺旅遊景區
山東省
夏津縣黃河故道森林公園
泰安市岱嶽區道郎鎮里峪村
日照市淞晨茶文化產業園
蘭陵縣國家農業公園
河南省
駐馬店市老樂山休閑農業產業園
嵩縣車村鎮天橋溝村
濟源市養生嘉源休閑觀光園
湖北省
襄陽市襄城區中華紫薇園
大冶市龍鳳山生態園休閑度假村
竹溪縣龍王埡生態文化觀光園
湖南省
衡陽市珠暉區怡心生態園
長沙市開福區新富豪雲尚庄園
城步苗族自治縣神龍山莊
湘潭市昭山示範區山那邊度假村
廣東省
東菀市清溪生態農業產業園
連州市湟川三峽-龍潭度假區
潮州市紫蓮度假村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丹縣芒場鎮巴平村下街屯
防城港市港口區企沙鎮簕山古漁村
陽朔縣百里新村休閑農業示範區
海南省
三亞市亞龍灣國際玫瑰谷
萬寧市興隆熱帶花園
瓊海縣博鰲美雅鄉村公園
重慶市
涪陵區南沱休閑觀光生態農業園
銅梁區巴岳山·玄天湖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園區
開縣奇聖現代觀光農業生態產業園
合川區銅梁洞森林公園友緣山莊
四川省
廣元市利州區曙光休閑觀光農業園
丹棱縣梅湖灣度假村
瀘州市江陽區醉美江灣農業園
什邡市箭台村
貴州省
福泉市黃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
盤縣噠啦仙谷休閑農業示範園
赤水市金釵石斛生態示範園
雲南省
香格里拉縣藏龍休閑觀光園
寧洱縣磨黑鎮
澄江縣祿充村
西藏自治區
拉薩市城關區蔡公堂白定村
陝西省
漢中市西鄉鈞鑫農場
合陽縣洽川溫泉度假村
銅川市新區照金現代生態休閑農業示範園區
西安市灃東新城現代都市農業示範園
甘肅省
皋蘭縣古梨園
平涼市崆峒區崆峒鎮
景泰縣條山農庄
青海省
共和縣生態休閑農庄
互助縣高寨青海四和撒拉文化園
寧夏回族自治區
隆德縣神林山莊
永寧縣鶴泉湖生態度假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尉犁縣羅布人村寨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錫伯民俗風情園
奇台縣壹方陽光休閑觀光農業園區
大連市
庄河市銀月灣民俗生態觀光園
廈門市
同安區蓮花羅漢山休閑農業園區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第十二師五一農場現代農業示範園
2. 甘肅省找退耕還林護林員是不是政策
答:「七個一批」指:特色產業脫貧一批------發展特色產業增收脫貧。針對有勞動能力、可以通過發展生產和務工實現脫貧的貧困人口加大產業培育扶持力度,通過發展生產實現穩定脫貧。堅持「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窮人跟著產業項目走,產業項目跟著市場走」的「四跟四走」產業扶貧路子,通過直接幫扶、委託幫扶和股份合作等方式,實現貧困農戶增收脫貧;發展貧困戶有能力經營的產業項目,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參加農民合作社、專業大戶、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的戶數比值達到50%以上。創新金融扶貧。投入財政扶貧資金用於貸款貼息和信貸風險補償,推動銀行向貧困農戶和專業合作社每年發放小額信貸資金;積極試點貧困戶小額貸款結對投資企業;鼓勵金融機構在貧困鄉村設立服務中國點,改善農村中國點支付結算金融服務條件,實現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金融服務全覆蓋。推進電商扶貧。構建電商信息中國絡、人才培育、集散中心、物流配送電商扶貧體系,倡導「購買一份貧困地區產品就是扶貧」觀念,發揮社會扶貧作用,幫助貧困地區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推進鄉村旅遊扶貧。採取「公司十景區十農戶」和「農家樂」等形式增加貧困農戶就業,增加貧困農戶收入。(牽頭單位:農委,責任單位:人民銀行株洲市中心支行、商務和糧食局、旅遊外事僑務局、林業局、畜牧獸醫水產局。) 勞務輸出脫貧一批----加大勞務輸出培訓投入,統籌使用各類培訓資源,以就業為導向,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加大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和貧困戶教育培訓工程實施力度,引導企業扶貧與職業教育相結合,鼓勵職業院校和技工學校招收貧困家庭子女,確保貧困家庭勞動力至少掌握一門致富技能,實現靠技能脫貧。進一步加大就業專項資金向貧困地區轉移支付力度。支持貧困地區建設縣鄉基層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平台,引導和支持用人企業在貧困地區建立勞務培訓基地,開展好訂單定向培訓,建立和完善輸出地與輸入地勞務對接機制。鼓勵地方對跨省務工的農村貧困人口給予交通補助。大力支持家政服務、物流配送、養老服務等產業發展,拓展貧困地區勞動力外出就業空間。加大對貧困地區農民工返鄉創業政策扶持力度。對在城鎮工作生活一年以上的農村貧困人口,輸入地政府要承擔相應的幫扶責任,並優先提供基本公共服務,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村貧困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通過「雨露計劃」,做好純農戶大學生和貧困戶勞動力就業工作引導勞務輸出脫貧。(牽頭單位:人社局) 易地搬遷脫貧一批-----按照「省負總責,市州組織,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建立易地扶貧搬遷聯席會議制度。堅持群眾自願、積極穩妥方針,堅持與扶貧產業發展、新型城鎮化、美麗鄉村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遵循政府引導、群眾自願、科學規劃、因地制宜、政策協調和量力而行的原則,用2年時間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方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到2017年全面完成貧困人口搬遷任務。切實落實好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易地扶貧搬遷人均建設資金標准6萬元,其中2至3萬元用於建設,其餘資金主要用於生產生活、公共服務,後續產業及其它相關設施建設。中央和省補助的人均住房建設面積不超過25平方米(宅基地嚴格按照當地標准執行),搬入地在縣城及縣城以下鄉鎮和農村的,每戶(不論人口中國)在人均25平方米的基礎上可以增加不超過25平方米的總面積。在保證「統一規劃、集中使用、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的前提下,整合農中國改造、鄉村公路、危房改造、地質災害、美麗鄉村、國土整治、養老發放、子女入學和戶籍、公益性崗位安排、基層政權建設等扶貧資金,統籌用於易地扶貧搬遷區域相關項目建設。要在穩定搬遷群眾基本生產生活的基礎上,著力加大對後續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鞏固搬遷成果,實現搬遷對象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提高、收入水平明顯提升、遷出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享有便利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務。(牽頭單位:發改委,責任單位:住建局、扶貧辦) 教育助學脫貧一批-----提高貧困地區基礎教育的普及程度和辦學質量,提高貧困地區職業教育促進脫貧致富能力,確保所有貧困戶子女全部在學在業,沒有幼兒、學生因貧失學輟學,貧困村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0%以上,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年鞏固率達到98%以上,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0%。支持貧困地區學生就讀普通高中或中職學校,做好純農戶大學生和貧困戶勞動力就業工作引導勞務輸出脫貧,提高「雨露計劃」信息化水平和技能培訓補助標准,簡化補貼對象認定程序,實行應補盡補、直補到戶,對接受中、高等職業教育的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在每年每人補助1500元國家助學金的基礎上,按每人每學年不低於2000元的標准給予資助;對參加半年以上職業技能培訓獲得初、中級職業資格證書的每人資助1500元,對有創業願望並具備一定創業條件的貧困人口,給予創業擔保貸款扶持,確保每個貧困家庭至少有一名40歲以下青壯年勞動力具備一項以上足以脫貧的職業技能,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一人成才穩定一個家庭」的精準脫貧成效。(牽頭單位:教育局,責任單位:人社局、扶貧辦) 醫療救助脫貧一批-----開展醫療救助脫貧。做好資助農村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工作。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個人繳費部分由財政給予補貼。將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范圍,對其經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等報銷後個人負擔的合規醫療費用予以救助。各地可根據患病家庭負擔能力、個人自負費用、當地籌資情況等,分類分段設置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比例和最高救助限額。加強醫療救助與相關醫療保障、社會救助制度的有效銜接,形成與慈善救助的高效聯動和良性互動。(牽頭單位:衛計委) 保障兜底脫貧一批-----按照「特困對象、托底保障、精準扶貧、同步小康」的工作思想,積極爭取國家和省里政策、項目、資金支持,逐年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線標准,確保2017年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按照不低於城鎮的60%執行,年保障標准不低於3000元,實現全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和扶貧線「兩線合一」,通過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兜底保障兜底全市貧困人口。(牽頭單位:衛計委、民政局) 生態補償脫貧一批-----利用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國有林場改革、生態公益林建設保護等政策,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和資金。結合建立國家公園機制,創新生態資金使用方式,利用生態補償和生態保護工程資金聘用當地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為護林員等生態保護人員。加大退耕還林還草力度,落實好退耕還林補貼政策,提高補貼標准。開展貧困地區生態綜合補償試點,落實天然林保護、生態公益林建設保護等補貼政策,提高補償標准,讓貧困地區從生態保護中得到更多實惠。因地制宜發展優勢林業主導產業,通過設立貸款風險金,組建專業合作社,落實幫扶機制等形式,幫助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和貧困戶家庭經濟。加強對貧困戶的勞動力免費進行林業職業技能培訓的力度和廣度,實現林業科技和產業脫貧戰略。(牽頭單位:林業局) 「六大工程」指: 交通扶貧工程:加大貧困村交通項目建設力度,以通暢工程、道路拓寬提質為重點,以推進城鄉交通一體化為目標,優化城鄉區域交通運輸中國絡對接,加快推進全市貧困村路中國建設,有效解決群眾出行難問題。(牽頭單位:交通運輸局) 水利扶貧工程:把貧困村病險水庫和飲水安全工程列入年度實施計劃,解決貧困村飲水不安全問題。(牽頭單位:水務局) 通信和電力、光伏扶貧工程:至2017年,貧困村達到村村通光纜,實現中國、廣播電視、寬頻中國絡融合,4G中國絡全覆蓋。(牽頭單位:經信委,責任單位:電信、移動、聯通)對農村電中國進行全面改造升級。我市完成投資1802萬元,新增配變33台,新增線路14.8公里,新增0.4kV線路181.72公里(牽頭單位:國中國株洲分公司)開展光伏發電產業扶貧工程。一是實施分布式光伏扶貧,增加貧困人口基本生活收入。二是因地制宜開展光伏農業扶貧,利用貧困地區荒山荒坡、農業大棚或設施農業等建設光伏電站,使貧困人口能直接增加收入。(牽頭單位:能源局) 農村危房改造和環境綜合整治扶貧工程:推進貧困地區農村危房改造,統籌開展農房抗震改造,把建檔立卡貧困戶放在優先位置,提高補助標准,探索採用貸款貼息、建設集體公租房等多種方式,切實保障貧困戶基本住房安全。加大貧困村生活垃圾處理、污水治理、改廁和村莊綠化美化力度。加大貧困地區傳統村落保護力度。繼續推進貧困地區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加大貧困地區以工代賑投入力度,支持農村山水田林路建設和小流域綜合治理。財政支持的微小型建設項目,涉及貧困村的,允許按照一事一議方式直接委託村級組織自建自管。以整村推進為平台,加快改善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扎實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牽頭單位:發改委、環保局) 文化扶貧工程:「治貧」必先「治愚」,大力發展農村的文化事業,提高農民的思想文化素質和科學技術水平,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從根本上改善農民生活的關鍵所在。貧困地區的農民要擺脫貧困有兩個障礙,一是交通不便,二是信息閉塞。文化落後,就缺少發展經濟的能力。(牽頭單位:教育局) 鄉村旅遊扶貧工程:依託貧困地區特有的自然人文資源,深入實施鄉村旅遊扶貧工程。充分發揮貧困地區旅遊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旅遊業,實施鄉村旅遊促進精準扶貧。(一)推進旅遊項目建設帶動就業扶貧。結合實施新型城鎮化和美麗鄉村建設戰略,充分利用貧困地區豐富的古鎮古村和民俗旅遊資源,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古鎮古村群落,通過加快旅遊項目建設,擴大貧困人口直接從業和間接從業數量,拓寬貧困人口增收渠道。(二)發展鄉村旅遊帶動創業扶貧。通過「旅遊+農業」組合,完善鄉村旅遊「生活鏈」、「服務鏈」和「產業鏈」,做深做新鄉村旅遊文章,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積極培育以旅遊業為主導的鄉村旅遊扶貧示範村,大力發展鄉村避暑度假和特色康養旅遊產品。(三)積極引導旅遊資源要素入股分紅帶動創收扶貧。鼓勵懂經營、善管理的旅遊企業和能人進行鄉村旅遊資源開發,與貧困農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採取公司+貧困戶和能人+貧困戶等形式,根據鄉村旅遊發展需要吸納或租賃貧困戶的部分山林、果園、魚塘、土地、房產等生產資源和政府支持資金合作參股,鄉村旅遊經營業主返聘貧困戶家中勞動力在旅遊企業中從事旅遊服務,實現鄉村旅遊經營業主與當地貧困戶共建共享。通過盤活貧困農村旅遊資源要素,達到資源增值、貧困戶增收的目標。(四)大力開發旅遊商品帶動購物扶貧。利用貧困地區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特色農副產品等資源,充分挖掘湖湘特色飲食文化和手工技藝,大力發展旅遊工藝品、旅遊食品和旅遊紀念品,培育旅遊商品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提升我省旅遊商品競爭力。通過「互聯中國+旅遊」,藉助旅遊電子商務平台,做到中國店與實體店並重發展,促進旅遊商品增產擴銷,在滿足不同遊客購物需求的同時,切實提高農民收入。(牽頭單位:旅遊局
3. 如何開展生態旅遊示範村建設
從三個方面認真開展了省級旅遊生態示範村建設。 一、加強領導,加大宣傳,提高廣大群眾的生態意識。成立了建設生態示範村工作領導組,負責督促協調建設生態示範村的各項工作。利用黑板報、宣傳欄、簡報、廣播等宣傳媒體和發放宣傳材料等形式,在全村進行了廣泛宣傳,同時建立了永久性環保宣傳欄2塊,提高全村人民的環保意識和生態意識。 二、大力提倡植樹種草,加強綠化工作。已完成洱海湖濱帶綠化面積達 200多畝「三退三還」的綠化工作,目前正加強村域內的綠化和實施建設75畝的綠化帶,與湖濱帶生態區形成東西相呼應。 三、治理面源污染,加強環境整治。全村已建成237口沼氣池、3個垃圾收集示範房、5座旱廁示範,正在施工新建衛生公廁1座。在種植業方面,提倡生態農業,全面實施控氮減磷增施有機肥。在村內洱海濕地廢棄漁塘內種植茭草,塘內茭草對水體進行吸附、過濾和沉澱,達到凈化水質的作用。建立污水處理系統。村委會成立了以自然村為單位的整治專業隊,抓好河道治理、環境清掃和環境保潔工作。
4. 2012年5月24日《甘肅省鄉村旅遊發展規劃》文件原文誰有 啊 發個 [email protected] 感謝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 中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深度調研與投資專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數屬據表明近5年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行業市場規模也得到快速發展。截至2012年底,全國有9萬個村開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活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經營單位達180萬家,其中農家樂超過150萬家,規模以上園區超過3.3萬家,年接待遊客接近8億人次,年營業收入超過2400億元。
伴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我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快速發展。2009-2013年,我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收入以年均43%的速度遞增。僅2011年,鄉村旅遊行業就帶來了860億元的經營收入,帶動近200萬城鄉人口就業,其中安排農民就業159萬人,實現農民增收257億元,帶動農產品銷售收入352億元。鄉村旅遊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