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村鄉村旅遊
⑴ 哪裡可以鄉村旅遊
鄉村旅遊的景點有很多,可以找個能讓你共鳴的地方就行。或者是找個離你近點的。一般江西婺源、安徽宏村、黃姚古鎮等,都有著濃濃的鄉村氣息。
⑵ 鄉村旅遊的相關研究
古村鎮旅遊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包括其未來可能出現的一些弊端,其根源在於以下幾個未解難題。限於篇幅,本文無法對其一一深入分析,謹此提出,供有識者思考。
1、保護對象、保護資金與保護機制
(1)民居建築的保護
古建築是古村鎮價值的突出表現,也是重要的保護對象。古村鎮中大部分古民居都屬於私人財產:宏村全村134幢古民居中126幢都是村民的私人財產;周庄古鎮內商鋪中公有的(集體所有)占總房產的40%左右,私有的佔60%左右,住宅中公有的(集體所有)占總房產的30%左右,私有的占總房產的70%左右。眾所周知,古建的維修、養護費用頗高,而擁有產權的居民往往缺乏充足的資金和動力來保護、維修這些古建築,各級政府的保護資金數量和發放范圍、方式極其有限(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對對私有文物建築的修繕原則上不安排財政經費補助,各級政府發放的保護資金數量有限,且僅針對已經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建築),因此在很多地方出現了古民居失修倒塌的現象。
長期以來,對於眾多古村鎮中的古民居來說,保護資金的來源以及保護機制的確立都是個難題。一些地方探索了各種方式,如古村鎮比較集中的黃山市]先後實行了不同的分類保護方式:區塊和村落整體保護(如西遞、宏村、南屏等);散落古建築易地集中保護(如潛口民居、休寧古城岩);社會贊助(如日本豐田財團贊助屯溪老街);公益性認領等。2007年還出台了《皖南古民居認領保護辦法》,首批推出106個古村落,海內外個人可認領保護古村落民居並獲一定時限的居住權(所有權不變),以期解決作為百姓私有住宅而非國家文物保護對象的古民居的保護問題。然而據悉該方案推出以來,響應者寥寥。
對於大量列入以及未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古民居來說,保護資金何來?到底是政府主導保護,還是居民自主保護,甚或社會資助保護?如何鼓勵不同社會主體參與到古民居的保護之中?什麼樣的保護制度、機制能夠解決現實問題,並長期有效?如何在法律上為不同保護方式確立合理的依據?這些都需要研究者和政府有關部門盡快做出回答。
(2)文化空間的保護
如前所述,保護古村鎮的最終目的是要保護一個文化空間,一個活的文化肌體。人們更多地關注物質文化載體(從強調保護單體古建而忽視整個古村落風貌的保護到同時保護文物遺跡、街巷空間、村落形態、鄉土建築與田園環境的轉變),但對鄉村文化、鄰里關系、村鎮特性、行為景觀、風物習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不僅缺乏重視,沒有相關法律,而且也沒有專門的機構以及相應的機制。相對於有形文物的保護而言,文化空間的保護更是任重道遠,困難重重。
2、產權歸屬與相關制度安排
古村落和傳統民居的所有權問題比較復雜,其中還夾雜了難以理清的歷史因素。即使是產權清晰的古建築,如古民居,也缺乏相關制度安排。一方面多古民居屬於私產,另一方面對於成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古村落民居,則其業主在享有所有權的同時,必須依照文物法對其進行保護。也就是說,作為文物的古民居來說,其產權歸屬以及相關的制度安排,既不能像一般國有資產一樣,也不能簡單當作私人財產處置。對於此類資產的所有權、處置權、分配權、經營權,在法律上如何規定,相關的制度安排如何確定?這些都是影響古村鎮保護和旅遊開發的根本問題。
3、管理模式與利益分配機制
如前所述,各地形成了不同的古村鎮開發管理模式和利益分配格局,不管是村民自治,還是政府主導,甚或企業主營,各種模式都存在一定的優缺點。在這里,關鍵的問題是,作為古村鎮旅遊開發中最核心的幾個利益相關者,其各自應該履行哪些職責,分別擁有哪些權益?其職責和權益,應該根據什麼來確定——產權、投資額、資產額、行政權還是其他?哪種開發管理模式在法律、制度上是合理的,在現實運行中是可行的?什麼樣的利益分配機制才能夠實現古村鎮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對此,恐怕不能用「存在就是合理」這樣簡單的邏輯來判斷,而應該提出有說服力的依據,並從制度建設的角度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4、遺產保護與新農村建設
從理論上講,新農村建設與文化遺產保護沒有必然矛盾,但在現實中,很多地方把新農村建設理解為新村建設,大拆大建,拆除了一些珍貴的傳統鄉土建築。同時由於鄉鎮撤並,人口向中心鄉鎮遷移,古村落衰落不可避免。如何處理新與舊、傳統與現代、拆除與保留、文物保護與利用開發、特色保護與新農村建設標准等之間的關系,如何在「千村整治、萬村示範」活動中避免千村一面,既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又繼承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和文化傳統?如何避免中國城市化建設中曾經發生的錯誤在農村重演?這些都是考驗基層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難題。 第一, 結合襄汾城市開發與旅遊規劃發展的兩大線索及戰略分析,我們針對丁村文化鄉村旅遊區提出「大丁村」的開發戰略構想,尊重並跳出丁村民居與丁村人遺址兩大國寶單位的空間開發局限,分別以丁村民居為核心的丁村明清古村落、以及以丁村人遺址為核心的丁村國家遺址主題公園兩大核心驅動項目,推動周圍地區包括溫泉旅遊村(新丁村)、丁村溫泉休閑度假區、汾河古人文生態農業休閑帶、丁村人博覽園等其他旅遊主題區的建設,共同構築以文化生態旅遊、服務接待為特色的旅遊景區版塊——丁村文化休閑旅遊區,並為旅遊規劃包括遊客服務中心、停車場等服務的專屬功能門區。
第二, 為對接襄汾城市空間發展、產業調整、以及文化挖掘等多方面訴求,我們繼續放大「大丁村」的空間整合力,提出在丁村文化休閑旅遊區的東部,也即旅遊公路靠近大運路的位置,以現有道路兩側的建設用地為基礎,推動城市文化新區——丁村文化創意產業園的建設,形成包括:晉南明清傢具城、丁村國際會議交流中心、晉南民間工藝教育基地、中葯材交易市場、晉南美食基地、以及居住社區等大項目的對外招商體系,在「大丁村」的品牌之下,增加地方投資熱點,推動地方經濟及城市發展。考慮此區良好的區位優勢,在鄰近大運路一側規劃有形象門區,包括形象大門、停車場以及可提供大型活動聚會的多功能文化廣場等,可同為丁村文化休閑旅遊區和丁村文化創意旅遊策劃產業園服務。
第三, 為加強未來本片區與外部的交通聯系,並提供可持續的空間發展框架,我們提出在現有旅遊公路基礎之上建設文化創意休閑景觀綠廊,並規劃建設溫泉旅遊村(新丁村)其與108國道連接的專屬道路,配合以溫泉休閑、中葯養生等為特色的溫泉休閑度假區規模性建設,遠期逐漸將此道路打造為特色休閑娛樂景觀綠廊。由此,以上兩條景觀綠廊可成為未來進入丁村文化旅遊區的主要旅遊通道,作為「大丁村」開發戰略的重要支撐。
第四, 考慮到丁村文化休閑旅遊區有「雙國寶」的保護需求,所以我們規劃了農林景觀生態緩沖區,與汾河古人文生態農業休閑帶共同營造其所需的鄉村田園生態環境氛圍,防止未來丁村文化創意產業園作為城市新區的過度擴張。
第五, 針對核心鄉村旅遊項目——以丁村民居為核心的丁村明清古村落的旅遊開發,提出「活丁村」的開發戰略構想。一方面,以丁村民居為載體,以丁村的民間藝術和民俗文化為填充內容,以動態表演、遊客參與等方式活化內部產品,為展示內容注入生機。另一方面,以尊重歷史、保護遺產為前提,避免硬性、強制性的政府整體拆遷和統一改造,以功能區塊的劃分確立並引導各區塊的發展方向,合理的保留村落內自然機理的生命力、活生生的人文集團和村落的靈魂,通過自下而上的民間保護,不是自上而下的政府改造,從而實現丁村真正意義上的保護,實現丁村的自我更新。通過這兩方面的有機結合,共同展現五百年「活丁村」生氣勃勃的魅力。 府君山位於薊縣城關鎮以北,作為城市公園和城市的生態景觀設計背景,是薊縣城市旅遊建設的重點區域旅遊規劃和城市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府君山明代以前叫崆峒山,「崆峒積雪」為古漁陽八景之一,明嘉靖、清康熙、道光、民國時期的《薊州志》和《欽定盤山志》等對此山都有著述,並都有黃帝登此山問道廣成子的記載。明代以後,山上建有崔府君廟,故改稱為府君山。
府君山作為薊縣城區重要的鄉村旅遊資源,具有較好的生態環境基礎,並且交通便利,其最主要的旅遊資源特色在於道教文化底蘊,以及作為薊縣國家地質公園「窗口」和「門戶」的地位,另外,府君山北麓的西井峪鄉村旅遊也較有特色。華夏人文初祖軒轅黃帝問道的典故流傳甚廣。《莊子》中記載,黃帝當上天子的第十九年,到崆峒山拜見道教始祖廣成子,求治國修身之道。第一次碰了壁,受到廣成子的譏諷,黃帝回去後,捐棄天下,築起一間別室,閑居默想三個月之後,再去求見廣成子,廣成子接見了他。
府君山又名無終山、崆峒山,據考證,廣成子即修煉於此地,也是其得道成仙的福地,而黃帝問道廣成子也發生於此。歷史上,府君山有廣成子廟、府君塔等道教建築,可以說,府君山是中國道教名山之一,而廣成子作為道教始祖,道教又是中國文化的根源之一,因此也可以說,府君山是中國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旅遊規劃專家李樹平博士分析: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幾乎涵蓋了薊縣地文旅遊規劃景觀的所有內容,它是我國惟一記錄有中上元古界地球演化地質歷史的國家地質公園,其范圍北起九山頂,南至府君山,東至八仙山,西至盤山,面積348平方公里。它保存著大量的極其珍貴的地質遺跡和地質景觀,以典型、完整、系統、稀有、科學的內涵,記錄了地球的地質歷史、地質事件和形成過程,向世人展示了博大精深的自然魅力,記錄了地球的地質歷史、地質事件和形成過程,是不可多得的珍貴的自然遺產。
府君山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稱為「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府君山地質構造遺跡景區」。同時,府君山以山下的國家地質公園廣場為代表,也是薊縣國家地質公園面向外界市場的第一門戶和重要窗口。
府君山東北麓的西井峪具有一定的建築特色,村落有石頭院、石頭屋、石頭胡同、石頭路,周圍有梯田石壩、懸崖溝壑、裸石陡坡、象形山峰等,開發鄉村旅遊旅遊規劃已初獲成效,作為攝影及影視拍攝選景地,被稱作民俗攝影村。西井峪規劃打造為特色的藝術創作基地和民俗旅遊勝地,成為薊縣鄉村旅遊點的重要代表。
除上述旅遊規劃特色外,府君山還有中國古代蒙學教材《三字經》中傳頌的「五子登科」的竇氏遺跡。《三字經》中寫道「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講的即是五代時期竇禹鈞教子有方的故事。竇禹鈞又稱竇燕山,漁陽縣人,即薊縣人,官至右諫議大夫。其教子有方,五個兒子都是朝廷命官,時人贊竇家五子為「竇氏五龍」。明朝文學家馮夢龍《醒世恆言》中,也講述了竇禹鈞拾黃金三十兩、白銀二百兩而不昧的故事。薊縣還保存著竇禹鈞的兩處墓葬,一處即在府君山。 在農村改革中,土地制度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一、土地流轉政策探討
農村土地使用權主要表現為土地承包經營權,土地流轉是指在農戶與集體間的承包關系不發生變化的前提下,承包者把有限的使用權轉讓給他人並收取一定轉讓費的行為。
1、農村土地改革發展歷程
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村土地實行過三次比較大的改革:第一次是建國初期的農村土地改革,將土地分配給農民所有,使農民第一次真正擁有了土地的產權,形成了分散經營、小規模生產的基本格局;第二次是人民公社化時期的農村土地集體所有階段。這期間農村土地又收歸農村集體所有,土地實現了從分散耕作到集中經營的過渡,形成了規模化經營的雛形;第三次是農村土地的家庭承包經營制度階段。這種經營方式符合當時中國農村的客觀實際,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使得農業生產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農村經濟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農民生活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
2、農村土地流轉的必要性
當前的家庭承包經營制經營模式已經實行了30來年,30年來農村地區的生活水平、經濟基礎、人口與耕地數量已發生很大的變化。在促進農業生產力提高的同時,家庭承包經營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業規模化經營的進程,客觀上抑制了農村土地的適時調整和合理化的流動。新時期的土地流轉政策,是在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基礎上,對土地經營權的調整,是農村勞動力轉移和保障農民利益的需要,關系國計民生。
二、土地改革與鄉村旅遊發展
1、當前我國鄉村旅遊發展狀況
20年多年來,我國的鄉村旅遊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處於初步發展階段。總體來說就是我國鄉村旅遊還未形成產業規模,還沒有得到深化發展。主要原因體現在以下幾點:
(1)由於農村受土地分散的影響,鄉村旅遊的產業化和規模化發展受到限制,鄉村旅遊的深化發展受到了土地制度的瓶頸制約。
(2)當前我國鄉村旅遊缺乏全省和全市區域范圍的整體規劃和空間控制,很多地區都是盲目性開發或者重復性開發,造成一哄而上,產品重復的局面。這不僅造成資源、財力、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費,而且由於缺少全域的統一規劃,差異性小,降低了對遊客的吸引力。
(3)產品單一,缺少創新,大多數鄉村旅遊經營戶只為了經濟利益而不顧產品的特色和文化品位,開發出來的產品千篇一律。而且品牌意識也不強,銷售不成體系,沒有一套完整的預定和銷售系統。加上缺乏旅遊策劃、管理、經營、營銷、規劃設計等方面的專業人才,產品難以形成持久的吸引力。
2、土地改革為鄉村旅遊產業化發展帶來契機(1)鄉村旅遊規模化
土地流轉政策實行後,土地經營由零散變為集中,土地資源形成連片專業規模經營。依託於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鄉村旅遊資源可以由當前的小塊分割結構聚集起來變成大塊結構,資源與生產要素的聚集有利於大資金的投入,使得鄉村旅遊向規模化方向發展。規模化鄉村旅遊開發,將可以形成鄉村旅遊目的地,帶動區域鄉村發展,形成對新農村建設的全面推動。同時規模化基礎的形成,為國內旅遊產業資本、房地產業資本、工業資本、國際投資資本等進入我國農村,提供了基礎。
(2)鄉村旅遊資源資本化
當前我國的旅遊資源並不具備資本屬性。土地流轉政策實行後,其承包經營權就可以流轉,那麼資本的價值就可以衡量,並形成土地承包經營權資本由個體人身依附轉化為可聚集、可流轉、可抵押的新形態。依託於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鄉村旅遊資源,也就轉化為一種可聚集、可流轉、可抵押的資本。旅遊資源的資本化,對投資界會產生極大的吸引力。
(3)鄉村休閑產業的壯大
土地流轉政策出台後,農村宅基地就可以集中,為鄉村休閑產業的發展帶來最大機遇。鄉村旅遊的深度體驗,城市人對鄉村環境空間的回購,城市人居住在鄉村,就成為現實,這必將帶來產業的轉型發展和升級,帶來鄉村休閑產業的壯大.
三、鄉村旅遊產業化發展道路
隨著旅遊者對鄉村旅遊品種的多樣性、內容的豐富性和體驗的差異性要求的提高,鄉村旅遊也要隨之而變,提質升級,在「新農村、新旅遊、新體驗、新風尚」思路的引領下,鄉村旅遊應走上產業化發展的道路。鄉村旅遊也具有勞動密集性高、關聯帶動性強、就業門檻低、就業方式靈活等特徵,特別是土地流轉政策的出台,使得鄉村旅遊具備了產業化發展的條件。在具體實施產業化發展道路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內容:
1、抓住機遇、提高認識是前提條件國家經濟和旅遊業的蓬勃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城鄉統籌的發展政策的實施、土地流轉政策的出台等,都使得當前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機遇比以前任何時候都要好。與此同時還應該提高對鄉村旅遊產業化重要性的認識,只有將鄉村旅遊「做大、做活、做強」,才能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2、加強科學規劃與管理機制是關鍵
要擴大鄉村旅遊發展規模,從資金的投入、鄉村旅遊標準的建立、基礎設施的建設到從業人員的培訓等各個方面都離不開科學的規劃和健全的管理機制,對鄉村旅遊進行合理的統籌、科學的規劃,可減少鄉村旅遊的投資浪費,避免無序開發和重復建設;健全的管理機制又可以促進鄉村旅遊的健康、穩定發展。
3、採取合作發展模式是保證
政府、企業、農民等主體在參與發展鄉村旅遊的過程中,必然會結成了一定的利益關系,經濟利益是其追求的共同目標。政府、企業、農民聯合起來走合作發展道路,採用農業產業化實踐中出現的諸如合同制、股份制、利潤返還等多種利益分配方式,可以使各主體形成利益共同體,有利於鄉村旅遊產業化發展。與此同時,鄉村旅遊還應與農業、工業、服務業聯合起來,建立產業發展鏈,發揮鄉村旅遊的乘數效應和拉動功能,加快產業化進程。 第一, 從資源本底[1]看,黃山市鄉村間存在如下共性:本底支撐要素基本相同——都以優美的生態環境為宏大背景,以天人合一的村落選址與布局為重要基礎,以特色鮮明的徽派建築符號為重要顯性載體,以極富魅力的徽州文化為重要隱性載體及靈魂。其差異性則體現在細部層面,如:各地的民風民俗、土特產、特色鄉村美食、村落周邊具體環境(比如,依山為主?傍水為主?翠竹環繞?農庄環繞?)、田園景觀、村落布局、人文背景等。
第二,從鄉村旅遊產品層面看,主題村落的共性在於:都具有旅遊目的地的基本功能(如,住宿接待功能、觀光游覽功能、餐飲服務功能),只是配比不同、側重點不同。其個性在於:結合鄉村現實情況基礎上提煉出的不同主題。通過個性主題有效擺脫同質化競爭,成為黃山市開展深度鄉村旅遊、通過鄉村旅遊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依託。
第三,重點梳理、挖掘村落富有開發潛力的個性元素,結合市場需求,深度包裝、強化個性賣點,突出村落的鮮明主題與產品個性,從而形成能夠被旅行批發商(中間商)及終端消費者——遊客所廣泛理解接受的、並能成功激起市場消費慾望的、個性化的鄉村主題旅遊產品集群,使理性的項目成為便於市場消費的鄉村旅遊產品體系。由此塑造黃山市的鄉村旅遊總體品牌,構築各類產品交匯融合、多元化產品組合、更具有個性化的旅遊時空連續體。
⑶ 哪裡的鄉村旅遊體驗感最好
內蒙古。內蒙地域遼闊,心情不好的時候去內蒙古,感受一望無垠的草原,吃牧民家裡的羊湯,感覺生活沒有什麼是過不去的。
⑷ 黃山市包括哪幾個縣
黃山轄4個縣,分別為歙、休寧、祁門、黟4縣。
1987年11月,國務院發出《關於安徽省調整徽州地區行政區劃的批復》,撤銷徽州地區、屯溪市和縣級黃山市,設立地級黃山市。原屬徽州地區的石台縣劃屬池州地區,績溪、旌德2縣劃屬宣城地區。
1988年4月,地級黃山市正式成立,轄屯溪、黃山、徽州3區和歙、休寧、祁門、黟4縣。1988年4月,地級黃山市正式成立,轄屯溪、黃山、徽州3區和歙、休寧、祁門、黟4縣。沿用至今。
根據黃山市2018年8月分區縣主要經濟指標統計,歙縣是四個縣當中經濟最好的。
(4)宏村鄉村旅遊擴展閱讀:
黃山市,安徽省省轄地級市,古稱新安、歙州、徽州,地處皖浙贛三省交界處,被稱為「三省通衢」
。
西南與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梁縣、上饒市婺源縣交界,東南與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杭州市淳安縣、臨安區為鄰,東北與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旌德縣、涇縣接壤,西北與池州市青陽縣、石台縣、東至縣毗鄰。
1987年撤銷徽州地區,以境內山嶽「黃山」之名設立地級黃山市。
黃山古稱徽州,既是徽商故里,又是徽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新安畫派、新安醫學、徽派建築、徽州四雕、徽派盆景等影響深遠,徽劇是京劇的前身,徽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黃山市境內的黃山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為世界文化遺產。
參考資料:黃山市人民政府-2018年8月分區縣主要經濟指標
⑸ 皖南古村落開發的 意義
皖南古村落旅遊的深度開發研究
黃成林
(安徽師范大學 國土資源與旅遊學院 安徽蕪湖 241000)
近些年來,以都市居民為主要市場的古村落旅遊蓬勃發展,以江蘇周庄、同里,安徽宏村、西遞,浙江烏鎮、西鎮,上海朱家角,江西流坑,湖南張谷英村等為代表的古村落,已經成為江南最重要的古村落旅遊目的地。
皖南旅遊區是安徽七大旅遊區中最重要的旅遊區,包括黃山、池州、宣城三市,雖然其面積僅占安徽的22.2%,人口占安徽的9.1%,但其旅遊接待要佔全省的25%左右,旅遊收入要佔全省的35%左右。皖南旅遊區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工業經濟不發達,林地的主要功能已由過去的經濟目的轉向如今的水土保持和生態目的,種植業因山多平地少受到限制,發展以古村落為主體的鄉村旅遊,對於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改善農村就業結構,優化農村經濟結構,改善農民生活和居區環境,有著重要意義。
皖南旅遊區古村落開發始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目前已開發古村落旅遊地近20處,主要集中在黟縣、歙縣、徽州區、績溪縣、旌德縣、祁門縣(表1)。從旅遊資源影響力來看,皖南旅遊區最重要的旅遊資源是以黃山、太平湖、新安江為主體的山水風光,其次是以西遞–宏村為代表的古村落景觀,第三是以九華山佛教文化、齊雲山道教文化為代表的宗教文化景觀。但是,按旅遊目的地數量,古村落已經成為皖南旅遊區山水之外第二大類旅遊目的地;按旅遊接待規模,古村落已成為皖南旅遊區僅次於山水觀光的第二大旅遊目的地和超過宗教文化旅遊地的第一大文化旅遊目的地;按旅遊品牌影響力,皖南古村落旅遊已經成為安徽第二張王牌旅遊產品。
表1 皖南主要古村落旅遊地基本情況
村名 代表性資源品質特徵及名稱 營銷主題形象 公路里程(km)
宏村 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宏村 世界文化遺產 至屯溪65,至黃山55
西遞 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遞 世界文化遺產 至屯溪55,至黃山37
南屏 祠堂群,《菊豆》等電影外景地 至屯溪62,至黃山52
關麓 聯幢民居群 至屯溪63,至黃山55
歷溪 水口園林、祠堂、目連戲、陵園、懸棺葬 至屯溪105,至黃山150
江村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溥公祠、父子進士坊 偉人故里,千年古村 至黃山50
唐模 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唐模村 中國江南園林的故鄉 至屯溪28,至黃山61
呈坎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呈坎村、羅東舒祠 至屯溪32,至黃山55
潛口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潛口民宅 至屯溪24,至黃山57
棠樾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棠樾石牌坊群 至屯溪27,至黃山77
蜀源 古牌坊,古民居,古祠堂,古橋,古井 養生休閑 至屯溪32,至黃山65
漁梁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漁梁壩 徽商之源 至屯溪32,至黃山80
一、開發條件分析
(一)深厚的文化底蘊
皖南古村落是以明清時期徽商資本為經濟基礎,以宗族觀念為社會基礎,在徽州文化熏陶下造就出來的具有典型地方文化特色的村落。皖南古村落的家族性、布局的整體性、民居的藝術性、建築的歷史性、景觀的獨特性,早已為專家學者所認同,為影視界作為影視的外景地。
皖南是徽商的發源地。徽商是我國明清時期10大商幫之一,形成於明成化、弘治年間,興盛於明嘉靖至清嘉慶年間,衰落於清末。皖南也是我國清代最鼎盛的三大學術中心之一[1],讀書入仕博取功名厚祿者為數很多。如清代,僅徽州(大體包括今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黟縣、歙縣、徽州區、屯溪區和宣城市的績溪縣,江西省婺源縣)就考取進士516人,其中狀元18人,略次於蘇州,居全國第二,若以縣計,休寧縣狀元13人,居全國第一[2],由此還出現了「連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兄弟九進士、四尚書」、「同胞翰林」、「同胞狀元」等佳仕途奇跡。由於雄厚的經濟基礎,加上受「聚族而居」、「葉落歸根」、「榮歸故里」及風水說的影響,這些因經商或仕途功成名就者往往回家鄉大興土木,「遍察山水形勝」,辟基拓產,營造鱗次櫛比且十分講究的民居,並且資助家族修建祠堂、水口園林、書院、牌坊等公用設施和紀念性建築。由於民居乃至整個村落建築質量非常高,雖然年代久遠,這些古村落還基本完整的保留了下來,以至20世紀80年代以來紛紛成為旅遊開發的對象。
皖南古村落主要由水口園林、牌坊、祠堂、學堂、民居、古橋、古井等景觀單元組成。
水口園林位於村落流水出口之處(即村口),集保瑞、避邪、屏障、導向、觀賞、界定、美化等功能於一體,類似於村民共享的鄉村公園,主要由古樹名木、小橋流水、風雨亭、魁星樓、石質牌坊、石板大道、宗教祭祀建築等部分組成。遊人尚未進村,即被水口園林巧妙的構思和精湛的建築所折服:「隨山采形,就水取勢,隱僻清奇,閑雅質朴,巧如因借,無中生有」,與蘇州、揚州園林明顯不同。
幾乎皖南每個古村落都有牌坊,一個村落多座牌坊並非鮮見。如歙縣棠樾村有7座牌坊,稠墅有4座牌坊,高約10m的石質牌坊,或矗立村口,或矗立村中,龍鳳牌上或「聖旨」,或「恩榮」,或「敕建」,無聲地記載著村落的輝煌、坊主的榮耀、家族的光榮,具有啟迪、教化作用。雖然不少牌坊飽含著封建禮教犧牲品——婦女的斑斑血淚,具有封建的一面,但其將建築造型藝術與雕刻藝術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集匾額、楹聯、書法於一身,有的古村落還數座牌坊成群分布,無不令人嘆為觀止。
主要用於祭宗祀祖、正規教化、族長議事之所的祠堂,寬通面大進深,雕梁畫棟,形制恢弘。遍布古村的「粉牆黛瓦馬頭牆」的徽派民居平面和立面結構蘊涵著吉祥,室內陳設充滿著儒雅。由於建築是古村落的主體,因此作為裝飾構件的木雕、磚雕、石雕遍布民居、祠堂、牌坊之中,每一個雕件都寄託著主人的心願或期盼。明清時期,皖南盛行風水說,以致每個村落、每幢民居在選址、布局、朝向上都慎之又慎,村落形態或牛形,或船形,或棋盤形,或龍形,或塔形,都有其特定的趨吉、景觀、宗教、宗族和環境意象[3]。
皖南古村落的歷史一般在1000年左右,鼎盛時期千人之村不在少數,村落中現存古建築最早為明代。由於年代久遠等原因,我國元代及以前的保存完好的古村落非常罕見,明清兩代保存完好的古村落也非常少。在我國28處世界遺產中,西遞–宏村是唯一的古村落類世界遺產。在我國126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屬於古村落的只有20處,皖南的西遞、宏村、呈坎、潛口、查濟均屬其中。千年古村實質上是明清時期皖南人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見證,是凝固的史書或「活化石」。
皖南古村落的科學價值,特別反映在聚落規劃、村落防火、人居環境、文化生態、文化景觀、文化整合等方面[4]。如傳統古村落通常是「滾雪球」式的發展,即隨著村莊的擴大,道路、水系無序狀態非常突出,而皖南不少古村落的發展具有明顯的規劃性,道路縱橫有序,水系來去有常。從文化生態角度看,皖南古村落與皖南自然環境具有制約、適應、再現和選擇關系。從文化景觀角度看,皖南古村落觀照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向型氣質、和諧型風格和倫理型內核。從文化整合角度看,皖南古村落是徽商經濟實力和徽人思想觀念的外在表現。
由於皖南古村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科學價值、歷史價值、藝術價值、旅遊價值非常高,以致有的古村落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如西遞–宏村;有的古村落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西遞、宏村、呈坎、潛口、查濟;有的古村落被列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如唐模、許村、湖村、陳村等;更多的是古村落的某一建築物被列為全國或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皖南古村落以文化景觀為主,與皖南山嶽型旅遊地旅遊資源優勢互補。
(二)優美的自然環境
皖南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丘陵、山地和山間盆地交錯分布。總體上,皖南古村落大都依山建屋,傍水結村,遠山近村,粉牆黛瓦,藍天白雲,白牆黑窗,與大自然高度和諧統一,無一不是最佳的人居環境,「山深人不覺,同在畫中居」[5]。
(三)較好的市場區位
皖南是旅遊資源高度富集區和資源型旅遊地,擁有世界遺產項目2項,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4處,4A級旅遊地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處,省級風景名勝區7處,省級歷史文化名城4座,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9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2處。旅遊資源高度富集,有利於形成景觀群以吸引旅遊者。遊人以皖南為旅遊目的地可選景點多,單點交通成本低,對皖南古村落旅遊開發具有積極意義。
長江三角洲是我國三大客源市場和旅遊目的地之一,也是皖南最大的客源地。雖然皖南臨近長江三角洲,由於客源地本身的古村落(如同里、烏鎮、朱家角等)的「截流」作用和替代性競爭,僅憑皖南古村落難以成為皖南中遠程國內市場的首選旅遊目的地。但是,皖南古村落旅遊地大都拱衛在皖南旅遊區最具有市場引力的黃山周圍,或者臨近皖南最主要的遊客集散地屯溪,或者位於遊人進出黃山必經干線公路旁,這是皖南古村落發展旅遊最主要的區位優勢。如「偉人故里,千年古村」江村位於距南京、蕪湖至黃山必經的主幹公路205國道1km處,漁梁、雄村、棠樾位於杭州至黃山必經的主幹公路104省道附近,潛口、唐模、呈坎地處屯溪經或岩寺至黃山主幹公路205國道旁。世界文化遺產西遞–宏村雖不位居旅遊者進出黃山的必經之地,但本身有便捷的公路與黃山、屯溪相通。大體上,按照時間距離計算,除了龍川、湖村、歷溪古村落以外,其他已經開發的古村落旅遊地距黃山均在1~1.5小時車程以內,符合旅遊者理想的旅行/游覽時間比要求。
在古村落旅遊開發的初期,黃山、屯溪為古村落旅遊開發提供了機會市場,古村落旅遊地以黃山、屯溪為依託,「借客出海」。今天,黃山依然是皖南旅遊區中遠程市場的首選旅遊目的地,至少30%的黃山旅遊者游覽黃山前後要游覽1~2個古村落。古村落已經成為近程市場首選旅遊目的地之一。
二、所有制形式與經營模式
(一)所有制形式
從所有制形式看,皖南古村落景觀的物質載體有的是國家所有,如潛口民宅、龍川胡氏宗祠;有的歸集體所有,如古村落中的祠堂、牌坊、水口園林、水系、道路和土地改革時劃歸集體的大戶人家的房產等;有的屬於私有財產,如古村落中絕大多數民居;有的屬於企業所有,如旅遊股份制企業恢復的人文景觀等。總體上,古村落景觀的物質載體以集體所有和私有財產為主體。
所有制形式不同,權益關系不同。皖南古村落景觀的物質載體相當一部分屬於私有,古村落旅遊開發者妥善處理好村民利益尤為重要。
(二)經營模式
皖南古村落旅遊企業主要是內資企業,目前經營模式大體分為四類。在不同經營模式中,資產所有者的地位不同,收益方式也存在很大差異。
租賃經營。租賃經營者有的是國有上市公司或集團公司,有的是民營企業,大都以利潤或稅收包干加提成的形式租賃古村落最精華的古建築作為景點以吸引遊人。游覽戶和全體村民雖然都不同程度上享有古村落旅遊開發帶來的經濟收益,但村民參與旅遊經營活動受到一定的限制。由於租賃經營者,特別是國有上市公司或企業,本身有發達健全的營銷網路體系,資金雄厚,開發力度大,能夠迅速提高古村落的知名度,形成接待規模。
股份制經營。村集體或村民一方以有形旅遊吸引物入股,另一方以資金入股。由於雙方利益共享、風險共擔,股東之間容易形成合力,促進古村落的開發。
集體經營。這種經營模式一般由村辦旅遊開發公司負責開發、經營、保護,古村落旅遊收入是村集體收入的一部分,游覽戶和全體村民都能充分享受旅遊開發所帶來的收益。根據需要和能力,一部分村民直接在古村落從事旅遊經營活動。
國營。潛口民宅系文物部門採取原拆原建的方法,將散落在潛口周圍不便保護的10座明代典型建築集中建於一處而形成的村落型的明代山莊。文物部門將其辟為游覽點,收入所得主要用於彌補文物保護和從事旅遊經營活動所需相關開支。
三、古村落旅遊開發必須注意解決的問題
(一)同類景點過於密集,主題基本相同,市場競爭激烈
旅遊者選擇旅遊地首先考慮的是景點的知名度和特色。皖南古村落旅遊地類型相同, 水口園林、牌坊、祠堂是古村落的共性特徵,雖然有個性特徵,如棠樾以牌坊群見長,唐模以水口水街聞名,宏村以「牛形」村落突出,呈坎以祠堂和「八卦形」村落出眾,但總體上個性特徵不足以彌蓋共性特徵,同時,眾多古村落彼此之間相距很近(最近者不足5 km),都在擠觀光旅遊獨木橋,客源市場的替代競爭不可避免,以致位於相對區位劣勢的古村落進退兩難,每年只接待旅遊者1~2萬人次,停滯不前。
要從激烈的客源競爭中脫穎而出,除了部分因資源特別出眾、名流政要到訪率高而成為最著名的古村落景點外,如西遞、宏村、棠樾,其他古村落應該以古村落為基本依託,走自己的路,推出其他形式的旅遊產品,出奇制勝,以互補競爭代替替代競爭。如徽州區蜀源村,以古村落為基本依託,結合青山綠水、山野田園風光、無污染食品、經濟住房、古樸民風,推出了「休閑養生」旅遊。由於遊人逗留時間長,重遊率高,每位旅遊者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是過去觀光游覽的10倍。又如徽州區唐模村,在一般古村落游覽的基礎上,增加自助拓片、吃農家飯、看徽州民俗表演等很受旅遊者歡迎的參與性項目,還將村幼兒園高年級班辦在水口園林中的學堂里,不時傳來著古裝的幼童習誦《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的朗朗聲,給古村落增添了幾分古韻。
(二)交通通而不暢,有路無車
以黃山、屯溪為結點,以黃山至屯溪的205國道或103省道為界,皖南古村落旅遊地大體上分為東、西兩大片。西片主要包括宏村、西遞、南屏、關麓、盧村等古村落。東片主要包括棠樾、唐模、潛口、呈坎、蜀源、槐塘、許村、雄村、漁梁等古村落。這些古村落大多數離國道、省道不超過5km。目前的交通狀況是通而不暢,有路無車,即古村落至交通干線的公路等級不高,沒有通達古村落景點的固定旅遊專線班車,散客想到古村落旅遊,要麼臨時成團跟旅行社團隊走,要麼包車,要麼幾經輾轉,非常不方便。2001年,皖南旅遊區國內旅遊者抽樣調查表明,散客佔全部客流58.79%。有路無車,等於主動放棄了已經到達村口的古村落潛在旅遊者。
必須以黃山、屯溪為結點,通過種種優惠措施,引導客運戶開行東片和西片連接主要古村落旅遊點的環行旅遊專線客車,為散客前往古村落旅遊提供便利條件。
(三)正確處理保護與利用的關系
無論是世界文化遺產,還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保護區,聯合國機構和中國政府設立它們的目的都是為了保護不可多得的文化遺存。利用古村落發展旅遊,可以為保護文化遺存籌集資金,改變為保護而保護的傳統保護觀念,但若處理不好保護與利用的關系,有可能竭澤而漁。
古村落,一是古,二是村落,如果古氣、古風、古韻、古樸、古貌不存,商賈遍地,古村落則變成了新集鎮。少數古村落里的新景觀,如充滿現代氣息的樓房,穿街過巷的電線,為了吸引旅遊者新建的「古建築」,雜亂無章的攤販等,已經讓人感到古村落的風韻正在漫漫消失。
要樹立「保護第一」、「保護就是資源」的觀念,保護與利用有機結合,旅遊與環境協調發展。必須按照「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指導思想和「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工作方針,結合運用行政、法律、科技手段,加大保護力度,制訂科學合理的保護方案和保護性、搶救性維修方案。
(四)主題形象問題
因為皖南旅遊區以山地丘陵為主,在人們的心目中,皖南古村落肯定是一個山環水繞的山村,一派「小橋流水人家」、「桃花源里人家」的韻味。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有的古村落已經失去往日風采,山無往日濃郁,水無往日長流。恢復「山深人不覺,同在畫中居」的山鄉古村風貌迫在眉睫。也只有恢復山鄉古村風貌,打「山鄉古村」牌,做活「小橋流水人家」、「桃花源里人家」,才能與江浙等地的「水鄉古鎮」相區別。恢復「山鄉古村」、「小橋流水人家」、「桃花源里人家」,必須從長計議,從眼前做起,搞好規劃,加強綠化,注意美化,做到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四季流水潺潺。
皖南古村落之所以出名,一是古建築,二是名人。皖南古村落藏龍卧虎,人才輩出。如清代醫學家、「人痘接種法」發明者江希舜,民國北京市特別市長、代總理江朝宗,著名數學家江澤涵均是旌德江村人,革命烈士江上青祖籍旌德江村。名村得名人而活,名人使名村以傳。如何依託古村落,打「名」字牌,如「名村」、「名人」、「名祠」、「名坊」牌,依託古建築,打「祠堂之鄉」、「牌坊之鄉」牌,依託鄉村名產,打「祁紅之鄉」、「枇杷之鄉」牌,增加古村落的文化含量,推出明確的主題,是皖南古村落深度開發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
(五)村民利益問題
無論租賃經營或國營,還是股份制或集體經營,不論村民的民居是否是遊人參觀點,生活在古村落里的村民以及由村民日常生產、生活所構成的場景,是古村落旅遊必不可少的環境,古村落的每個村民及其活動已經成為古村落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古村落旅遊的靈魂之一。是否允許村民參與古村落旅遊,村民對自己的家園發展旅遊持何種態度,能否從旅遊中獲得合理收益,是旅遊經營者必須認真考慮並切實加以解決的問題。沒有廣大村民的積極支持和熱情參與,不妥善解決村民切實利益問題,不給村民因發展旅遊而付出的代價(如古民居的翻修擴建和作為參觀點的民居內部現代化改造等都受到限制,村民維修古民居希望外觀整舊如新,而事實上旅遊經營部門只允許其修舊如舊等)予以補償,古村落旅遊氛圍將大打折扣,終究會危及古村落旅遊開發。
⑹ 急需鄉村旅遊方面的論文和相關的參考文獻,注意參考文獻要在論文中出現章節附註哦。
內詳,復制網址地址下載。
參與式鄉村旅遊開發模式探討 鄭群明, 鍾林生 - 旅遊學刊, 2004
http://www.qq8521.cn/lwzzImg/1156726925092.PDF
關於鄉村旅遊, 農業旅遊與民俗旅遊的幾點辨析 劉德謙 - 旅遊學刊, 2006
http://www.huiw.com/Upload/Files/NewsAttatches/2/%E5%85%B3%E4%BA%8E%E4%B9%A1%E6%9D%91%E6%97%85%E6%B8%B8%E3%80%81%E5%86%9C%E4%B8%9A%E6%97%85%E6%B8%B8%E4%B8%8E%E6%B0%91%E4%BF%97%E6%97%85%E6%B8%B8%E7%9A%84%E5%87%A0%E7%82%B9%E8%BE%A8%E6%9E%90.-.20071113151920.pdf
中國鄉村旅遊發展模式研究 鄒統釺 - 旅遊學刊, 2005
http://www.huiw.com/Upload/Files/NewsAttatches/2/%E4%B8%AD%E5%9B%BD%E4%B9%A1%E6%9D%91%E6%97%85%E6%B8%B8%E5%8F%91%E5%B1%95%E6%A8%A1%E5%BC%8F%E7%A0%94%E7%A9%B6%E2%80%94%E2%80%94%E6%88%90%E9%83%BD%E5%86%9C%E5%AE%B6%E4%B9%90%E4%B8%8E%E5%8C%97%E4%BA%AC%E6%B0%91%E4%BF%97%E6%9D%91%E7%9A%84%E6%AF%94%E8%BE%83%E4%B8%8E%E5%AF%B9%E7%AD%96%E5%88%86%E6%9E%90.-.2008117162649.pdf
⑺ 淺析鄉村旅遊與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內容大怎麼寫
遠的可以參照安徽西遞宏村案例,新的可以真人秀綜藝節目比如《爸爸去哪兒》對鄉村旅遊的影響,然後展開,在當地旅遊網站上都會有大標題宣傳的,獲得可得性數據後就好繪圖直觀分析了,關於內容主體是有你的文章性質決定的,可以側重鄉村旅遊發展縱觀,也可以側重發展鄉村旅遊的影響。
⑻ 揚州鄉村旅遊哪裡好玩
鄉村旅遊的景點有很多,可以找個能讓你共鳴的地方就行。或者是找個離你近點的。
一般江西婺源、安徽宏村、黃姚古鎮等,都有著濃濃的鄉村氣息。
⑼ 國家旅遊局擬定哪10大鄉村旅遊目的地
北京延慶區,延慶區地處北京市西北部,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生態環境優良,是首都西北重要的生態屏障。其歷史久遠,名山勝水,鍾靈毓秀。有巍峨壯觀的八達嶺長城、有離現代大都市最近的松山原始森林自然保護區,還有經一億四千萬年進化形成的硅化木國家地質公園。風景眾多,美不勝覽。
農民不只是種地的收入,還加上了旅遊的收入,這樣的旅遊景點能更多一點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