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變與鄉村旅遊
⑴ 低碳旅遊與鄉村旅遊怎麼結合
目前我國鄉村旅遊正處於重要的發展階段,呈現多樣化、多元化和特色化的發展趨勢,鄉村旅遊逐漸成為融觀光、考察、學習、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產品,鄉村旅遊的產業規模較大,增長速度快,市場潛力大,發展前景好,但總體發展水平還不高。
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 低碳經濟受到世人廣泛的關注和認同。低碳旅遊借用了低碳經濟的理念,
是一種以低能耗、低污染為核心的新的旅遊方式。在低碳經濟時代背景下, 為響應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 鑒於我國國情和鄉村旅遊自身發展的需要,
以低能耗、低污染為核心的低碳旅遊成為其不二的選擇。因此低碳經濟觀和低碳生活觀與政府、企業、景區、社區、旅遊者的行為有機結合起來, 肩負起各自的環保責任,
形成合力共同構建我國鄉村旅遊低碳化發展的路徑保障, 在食、住、行、游、購、娛等六個環節中實現低碳旅遊規劃發展行為方式的轉變。
1) 一是轉變現有旅遊模式,倡導公共交通和混合動力汽車、電動車、自行車等低碳或無碳方式,同時也豐富旅遊生活,增加旅遊規劃項目。
2) 二是扭轉奢華之風,強化方便、舒適的功能性,提升文化的品牌性。
3) 三是加強旅遊規劃發展的智能化,提高運行效率,同時及時全面引進節能減排技術,降低碳消耗,最終形成全產業鏈的循環經濟模式。
⑵ 如何推動傳統文化與鄉村旅遊發展
傳統文化是鄉村旅遊的靈魂。要深入挖掘鄉村特色文化,不斷提升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旅遊吸引力,推進鄉村傳統文化的產品化,變文化優勢和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同時,注重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在實踐中摸索繼承和發揚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新路子,使鄉村旅遊成為弘揚優秀鄉村傳統文化的重要渠道,防止將優秀的傳統鄉村文化庸俗化。
(一)制定鄉村旅遊的總體發展規劃
鄉村旅遊的消費者更多追求一種休閑情趣,他們大多有較豐富的旅遊經驗,追求是原汁原味的鄉村韻味,而不是工業文明的復製品。鄉村旅遊開發要以鄉村文化為核心,提高鄉村旅遊產品的品位和檔次,避免鄉村旅遊產品結構雷同,提高產品競爭力。在規劃中要在改善農民基本生活條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注重保護農村文化的本色,強化經營特色和差異性,突出鄉村天然、淳樸、綠色、清新的環境,強調閑情和野趣。
(二)積極引導社區民眾參與鄉村旅遊發展
鄉村旅遊是在鄉村社區展開的活動,鄉村社區作為鄉村旅遊活動的重要依託地,村民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關繫到鄉村旅遊地鄉村文化的保護與發展,關繫到旅遊活動真實性的實現,更關系鄉村旅遊目的地的未來發展。在鄉村旅遊發展中,首先要轉變思想,更新觀念,充分認識社區參與在鄉村旅遊文化資源開發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 旅遊發展要充分尊重當地村民的傳統文化心理和民俗習慣,將當地的文化價值觀和傳統與鄉村旅遊開發相結合,使旅遊發展能獲得當地居民認同與支持,並積極地參與到旅遊開發中來。
(三)深入挖掘旅遊地特色鄉村文化資源
在發展鄉村旅遊的過程中,要切實挖掘傳統文化載體表象下蘊含的深層內涵, 提升鄉村旅遊地的傳統人文氣息,如反映人與自然依存和延續、形態獨特的鄉村聚落,反映數千年傳統文化、宗教理念、社會組織形式和家庭關系、古樸典雅的鄉村建築,或是有著濃厚傳統文化底蘊的鄉村節慶、農作方式、生活習慣、趣聞傳說等,盡可能再現歷史文化氛圍和場景,努力實現傳統文化與鄉村旅遊的和諧共存、協調發展。從這些特有傳統文化旅遊資源的表象和深層底蘊中,將傳統文化內涵充分挖掘出來,開發設計適銷對路、富於觀念和情感溝通,並具有鄉村環境特色的產品,彰顯鄉村文化的獨特魅力。
(四)加強對傳統文化的保護
傳統文化的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政府、企業、社區、居民以及旅遊者都應積極參與其中。首先,通過對旅遊資源調查和評估,掌握可用於鄉村旅遊發展的核心傳統文化資源,找到本地鄉村旅遊的特色及核心吸引力;其次,圍繞主要目標市場的需求,結合本地傳統文化的特色,規劃、設計和開發鄉村旅遊的輔助產品,使鄉村旅遊的內容不斷豐富完善;再次政府通過制定鄉村文化資源保護和開發的政策,構建公共平台和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包括加大資金和人才的投入,對農家樂免稅等。
⑶ 怎樣協調發展鄉村旅遊與新農村建設
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是中國第一家專業鄉村旅遊規劃設計院。作為鄉村旅遊設計與鄉村度假開發的專業機構,山合水易擁有多位國家級休閑農業規劃與鄉村旅遊設計專家,與農業部、農業規劃設計院、中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協會、CCTV農業頻道等緊密型外部資源。
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有多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旅遊開發策劃、規劃與設計經驗,對行業動態和相關政策法規,對鄉村發展產業模式、旅遊為導向的產業結構調整與休閑化升級、鄉村特色休閑及景觀建築設計、鄉村游樂項目策劃、農家樂升級、民俗村度假開發、古村落文化休閑開發、農業生態園打造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山合水易已經具備了大量休閑農業園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創意農業產業園區、高新農業示範園區、特色農業觀光主題園區、休閑農業博覽園、農業旅遊教育科普園區、特色採摘度假區、鄉村旅遊示範縣、鄉村旅遊示範村、新農村整體規劃設計、特色新農村景觀建築設計、新農村風貌設計、鄉村旅遊景區規劃、田園俱樂部、民俗村落規劃、古村古鎮、農家樂聚集區規劃、鄉村主題度假區、鄉村會所、溫室建築、水庫旅遊開發等等項目的實踐經驗與案例;
目前已形成新農村旅遊、新農村民居、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國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十七屆三中全會後鄉村旅遊發展、休閑漁業旅遊、國內外鄉村旅遊發展經驗研究、古村古鎮古村落、郊野度假屋等多個專項研究報告,並已經結合2010年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旅遊業發展若干意見的最新精神,為北京、貴州、雲南、廣西、福建、湖南等地的多個鄉村旅遊項目提供了咨詢與規劃設計指導工作。
以旅遊產品休閑化升級、度假區規劃設計、鄉土景觀與生態建築設計為核心競爭力。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多年專注於休閑產品設計與度假項目開發,積累了大量業界的知名專家、專業團隊與專業技術合作夥伴,形成了項目總體實施、專業資源整合以及後續服務跟進的實戰項目理念。
國家旅遊局明確要求旅遊業要發揮優勢,服務三農,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有所建樹,引導鄉村旅遊特色化發展,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如何實現鄉村旅遊與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已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一、鄉村旅遊發展與新農村建設的關系
發展鄉村旅遊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對於有效解決「三農」問題、加強城鄉交流、優化旅遊產業結構、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都能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兩者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一是發展方向的引導關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十一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和戰略目標。旅遊產業的發展應將鄉村旅遊發展納入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部署中,充分發揮鄉村旅遊產業在積極推進城鄉統籌發展,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實現農民增收等方面的貢獻。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要求鄉村旅遊發展要注重推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同旅遊開發、經濟效益相結合,促進城鄉互動,打破城鄉分割的制度障礙,實現城市反哺農村,實現鄉村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二是產業發展的互動關系。鄉村旅遊的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體現出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第三產業和第一產業的良性互動關系。現有資料表明,中國第三產業的比重比世界平均水平低30.9個百分點,而第一產業比世界平均水平高約10.6個百分點,今後工業時代,第三產業將是財富的主要創造者,農業發展應與第三產業發展緊密結合。鄉村旅遊在解決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問題、實現農民增收、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改善農村風貌等諸多方面都體現出優勢。同時,鄉村旅遊與農業的發展互動,對豐富旅遊活動,完善旅遊產品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也將發揮著巨大作用。
三是資源利用的依託關系。鄉村旅遊的持續發展有賴於鄉村良好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以農業生產活動、農村田野風光、村寨文化特色、地方民俗風情等為吸引物,能夠向城市居民提供觀光游覽、休閑度假、康體娛樂、學習購物等旅遊活動。而僅僅依靠鄉村旅遊資源的開發和挖掘是難以實現鄉村旅遊的大發展的,因此鄉村旅遊活動能夠順利開展更依託於一定的農村經濟基礎、便利的交通條件以及基礎的配套服務設施。當前國家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戰略,不僅為鄉村旅遊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開闊了發展空間,更為鄉村旅遊的發展提供了物質保障。在生產力水平和農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前提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鄉村旅遊在資源開發、活動開展、服務接待等各個方面也才能夠得到有力的保障。
二、鄉村旅遊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旅遊業不斷切入農業,實現與「三農」的直接對接,農村的產業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為解決「三農」問題探索出了一條成功的途徑,有力地推動了新農村建設。鄉村旅遊內容豐富,旅遊接待增長迅猛。隨著人們出遊觀念的轉變,健康休閑、回歸自然的旅遊度假方式已成為新的時尚。我區積極順應這一發展趨勢,引導、扶持有條件的鄉村發展鄉村旅遊,吳中特色鄉村旅遊正日益受到上海、杭州及周邊省區、市遊客的青睞,接待總量呈高速增長趨勢。 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管理水平不斷提高。鄉村道路硬化率不斷提高,旅遊交通指示牌、停車場、旅遊廁所、遊客中心、標志牌等硬體設施不斷完善。各種鄉村度假別墅、農家樂、休閑娛樂項目等旅遊服務設施,既滿足了遊客的個性化需求,又增強了鄉村旅遊的發展後勁。與此同時,我區還積極探索了星級農家樂等先進的鄉村旅遊管理模式。發展熱情日益高漲,鄉村旅遊後勁十足。現已建成的鄉村旅遊區(點)正積極追加投資,擴大經營規模,呈現出滾動發展的局面。新上鄉村旅遊項目競相開工,抓緊建設。鄉村旅遊以「離土不離鄉」的形式為農民提供新的就業途經,緩解了就業壓力,拓展了致富渠道。如三山島當年外出打工的村民紛紛返鄉從事鄉村旅遊開發。農村面貌煥然一新,旅遊推進和諧發展。鄉村旅遊在城鄉之間架起了文化傳播的橋梁。城市居民在鄉村旅遊活動中感受農村生活風貌,傳播城市文明,農民群眾在旅遊服務實踐中開闊視野,學習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生活方式,文明程度得到顯著提高,村容村貌更加整潔,環境條件逐步改善,精神面貌發生了可喜的變化。通過開展鄉村旅遊,對縮小城鄉差別,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和諧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鄉村旅遊發展也面臨著諸多困難。資金問題成為發展的瓶頸。近年來,盡管各級政府千方百計籌措資金,不斷加大對鄉村旅遊的資金投入,但是由於農村發展鄉村旅遊基礎設施薄弱,融資渠道不暢,單靠政府投入明顯不足,影響了鄉村旅遊的快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明顯不足。由於鄉村旅遊發展時間相對較短,加上資金投入不足,一些鄉村旅遊點在交通、食宿、衛生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制約了鄉村旅遊的進一步發展。市場意識有待增強。鄉村旅遊近年來得到迅猛發展,規模化、市場化、品牌化漸成氣候,但是,有些鄉村旅遊經營者市場意識不強,缺乏主動宣傳和參與集體促銷的積極性,知名度、吸引力和影響力有限,市場佔有率較低。策劃、管理人才匱乏。把握鄉村旅遊規劃策劃、設計包裝等專業知識的人才嚴重匱乏,造成一些鄉村旅遊區(點)規劃布局不夠科學。有些鄉村旅遊從業人員由於缺乏必要的培訓,服務不規范,小農思想較重,缺乏全局和長遠觀念,有時甚至出現拉客宰客等現象。五是產品品質急需提升。目前,有的鄉村旅遊產品還比較粗糙,挖掘民風民俗內涵及體現知識性、參與性等方面還很不夠。尤其是有些農家樂,「農」的味道不夠濃、「家」的環境不夠雅、「樂」的項目也不夠多。
三、鄉村旅遊與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應注意把握的問題
目前,鄉村旅遊在很多歐美國家已經是一項成熟的旅遊產品,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和意義巨大。作為一個充滿生機的新領域,鄉村旅遊在許多國家被認為是一種阻止農業衰退和增加農村收入的有效手段,因而首先在政治層面得到有力扶持。應著力把握好以下幾點:
1. 推進鄉村旅遊與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必須堅持政府主導和農民主體相結合。無論是發展鄉村旅遊還是推進新農村建設,強化政府主導作用都是必不可少的。政府部門要在給予相應的政策傾斜,設置鄉村旅遊發展補助性資金,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各類資金投入鄉村旅遊開發。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的同時,必須注重從實際出發,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正確處理好政府引導扶持與發揮農民作用關系,發揮好廣大農民的主觀能動作用。鄉村旅遊和新農村建設,都沒有固定的模式和統一的標准,只有尊重農民的首創精神,才能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才能制定出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規劃和實施方案,將鄉村旅遊充分融入到新農村建設中,使二者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2. 推進鄉村旅遊與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必須堅持統一規劃和因地制宜相結合。要牢固樹立「先規劃、後開發,無規劃、不開發」的觀念。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則,制定切合實際的鄉村旅遊發展規劃。當前,發展鄉村旅遊要高起點規劃,統籌城鄉規劃編制,抓好新型村鎮建設;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發展壯大特色經濟;通過開發鄉村旅遊調優農業產業結構,努力構築「一村一品、多村一業」等具有地域特色的產業格局,開展「以旅助農、以旅興農」活動,助推新農村建設。
3. 推進鄉村旅遊與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必須堅持開拓創新和保持本色相結合。發展鄉村旅遊,要瞄準國際同類產品,本著保護生態、延續民俗、傳承文化的原則,開發與國際水準接軌的高檔優質旅遊產品。吳中鄉村旅遊開發,應將吳文化元素有機地融入其中,以鄉村旅遊資源為依託,深度挖掘吳地人文、民俗、歷史內涵,突出特色和差異性,突出農村天然、質朴、綠色、清新的環境氛圍,強調天趣、閑趣、野趣,展現鄉村旅遊的魅力,為鄉村旅遊注入持續旺盛的生命力。對於各種形式的「農家樂」,要突出特色化經營、規范化服務;對於現代科技、生態、觀光、採摘等農業旅遊,要按照「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標准,突出地域特色和產品特色;對於現代新農村、古鎮古村、生態農庄等,要以開發復合型觀光、度假、休閑、體驗類旅遊產品為目標,深度挖掘文化內涵,提升旅遊產品檔次和旅遊附加值。
4. 推進鄉村旅遊與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相結合。「開發是最富成效的保護,保護是最具遠見的開發」。發展以農業生產過程、農村風貌、農民勞動生活為主要吸引物的鄉村旅遊,要大力倡導「新農村、新旅遊、新體驗、新風尚」,強調保護環境和永續利用資源,避免造成旅遊資源浪費和破壞。大力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加快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要加大直接關繫到遊客和農民身心健康相關設施的建設力度,引導教育鄉村旅遊從業人員和廣大農民自覺養成講衛生、愛衛生的良好生活習慣,營造潔凈、健康、衛生的旅遊環境和農村生活環境,把吳中鄉村旅遊推向新的發展階段,更好地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面對當前國際經濟出現的困難局面,如何克服不利因素,保持產業強勁的發展態勢,創新發展模式十分重要。在鄉村旅遊發展中,要正確處理好提升產業素質和擴大產業規模的關系。規模是產業發展的基礎,素質是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在數量擴張的同時要注重品質和效益的提升。要著力推動揚州市鄉村旅遊由粗放型向集約化方向轉變,由注重經濟功能向發揮綜合功能轉變,由單一依靠投入拉動向依靠資源整合、體制創新和內涵提升轉變。要促進鄉村旅遊形式和產業功能的多元化,在滿足遊客需求、延長逗留時間和提高人均消費上做足文章。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引進市內外投資開發商的資金、品牌、管理、技術和專業化經營管理團隊。
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通過多年的旅遊咨詢與規劃設計,傳統旅遊項目的休閑化升級、城鄉綜合休閑商業與特色休閑街區開發、休閑度假地產、旅遊服務區與集散中心、郊野休閑公園設計、鄉村旅遊與休閑農業開發、休閑目的地規劃與整合營銷等已經形成了專業化分工與跨專業合作的實踐規劃模式,突破常規,注重細節與創新理念是我們不變的理念。
理念創新
創新是發展的靈魂,是促進鄉村旅遊邁向新目標的動力。隨著鄉村旅遊產業化發展進程,要處理好政府主導與市場驅動的關系,在充分發揮政府在政策規劃制定、環境優化、市場監管、形象宣傳、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配套、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組織、領導、協調、推動作用的同時,更要充分發揮市場主體在產業投資、市場開發、產品營銷、經營服務等方面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發揮企業在產業發展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只有這樣才能使鄉村旅遊健康發展。
模式創新
面對當前國際經濟出現的困難局面,如何克服不利因素,保持產業強勁的發展態勢,創新發展模式十分重要。在鄉村旅遊發展中,要正確處理好提升產業素質和擴大產業規模的關系。規模是產業發展的基礎,素質是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在數量擴張的同時要注重品質和效益的提升。要著力推動揚州市鄉村旅遊由粗放型向集約化方向轉變,由注重經濟功能向發揮綜合功能轉變,由單一依靠投入拉動向依靠資源整合、體制創新和內涵提升轉變。要促進鄉村旅遊形式和產業功能的多元化,在滿足遊客需求、延長逗留時間和提高人均消費上做足文章。
機制創新
推進鄉村體制機制的創新,關鍵點應放在激活鄉村旅遊發展的內在活力上。要培育壯大鄉村旅遊龍頭企業,引導旅遊企業以農民參與等方式形成新的產業優勢,改變「大產業、小景點」的現狀。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引進市內外投資開發商的資金、品牌、管理、技術和專業化經營管理團隊。
山合水易通過多年的旅遊咨詢與規劃設計,傳統旅遊項目的休閑化升級、城鄉綜合休閑商業與特色休閑街區開發、休閑度假地產、旅遊服務區與集散中心、郊野休閑公園設計、鄉村旅遊與休閑農業開發、休閑目的地規劃與整合營銷等已經形成了專業化分工與跨專業合作的實踐規劃模式,突破常規,注重細節與創新理念是我們不變的理念。
⑷ 鄉村旅遊的涵義和興起
◆什麼是農業旅遊?
根據國家旅遊局2002年頒發的《全國工農業旅遊示範點檢查標准(試行)》,所謂農業旅遊,是指以農業生產過程、農村風貌、農民勞動生活場景為主要吸引物的旅遊活動。
1 農業旅遊的概念、特點及發展模式
1.1 農業旅遊的概念
農業旅遊是把農業與旅遊業結合在一起,利用農業景觀和農村空間吸引遊客前來觀賞、游覽、品嘗、休閑、體驗、購物的一種新型農業經營形態,即以農、林、牧、副、漁等廣泛的農業資源為基礎開發旅遊產品,並為遊客提供特色服務的旅遊業的統稱,也稱觀光農業、旅遊農業、鄉村旅遊等。農業旅遊主要是為那些不了解農業、不熟悉農村,或者回農村尋根,渴望在節假日到郊外觀光、旅遊、度假的城市居民服務的,其目標市場主要在城市居民。農業旅遊的發展,不僅可以豐富城鄉人民的精神生活,優化投資環境等,而且達到了農業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具體來講,發展農業旅遊有以下作用:(1)有利於拓展旅遊空間,滿足人們回歸大自然的願望。隨著收入的增加,人們不再僅僅滿足於衣食住行,而轉向追求精神享受,觀光,旅遊、度假活動增加,外出旅遊者和出行次數越來越多。一些傳統的風景名勝、人文景觀在旅遊旺季,往往人滿為患,人聲噪雜。旅遊農業的出現,迎合了久居大城市的人們對寧靜、清新環境和回歸大自然的渴求。(2)有利於實現農業的高產高效等目標。利用農業和農村空間發展旅遊農業,有助於擴大農業經營范圍,促進農用土地、勞動力、資金等生產要素的合理調整,提高土地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同時又可以農業旅遊為龍頭,帶動餐飲、交通運輸、農產品加工等行業的發展,增加農業生產的附加值。(3)有利於改善農業生態環境。農業旅遊為招徠遊客,除了在景點范圍內營造優美的農業生態環境和農業景觀場所外,必須綠化、美化周圍地區的田園和道路,維護農業與農村自然景觀,改善城鄉環境質量。
1.2 農業旅遊的特點
開發農業旅遊,要堅持以農業為基礎,利用農業、農村資源,興辦休閑旅遊事業,然後逐步過渡到旅、農、工、貿綜合發展,從而在農村這片廣闊的地域上尋找並創造出城市旅遊點無法與之媲美的農業旅遊景觀特色。根據系統設計的指導思想,為了在農業旅遊系統中建立不同門類的子系統,從而建設各具特色、內容多樣、輕松愉快的不同農業旅遊模式,我們就要研究農業旅遊的基本特點。一般認為農業旅遊具有以下基本特點:(1)農業特性。旅遊農業是在農業生產的基礎上開發其旅遊功能的,旅遊農業的引人入勝主要是優美的田園風光。在開發旅遊功能的過程中,可能局部地改變原來的農業生產結構,但農業生產仍是旅遊農業的主要方面,所以要防止旅遊農業的過度開發,避免破壞基本農田保護區等。(2)生態特性。旅遊農業的發展的目標之一是調整人和自然,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旅遊農業的興旺也要得益於寧靜優美的生態環境、天然的自然景觀以及純朴的鄉村生活方式、民族文化等。因此,在開發建設旅遊農業過程中,盡可能不破壞原來的自然生態環境,減少人工作用,促進農業生態系統良性循環。(3)娛樂特性。旅遊農業除了具有優美的生態環境外,還應具有一定程度的娛樂性,否則也不能吸引大量的遊客。娛樂性主要體現在觀光、農業體驗、民俗活動和自然探險等富有農村農業和自然風光特色的游樂活動中,而人工游樂設施則適可而止。
1.3 農業旅遊的發展模式
綜觀目前國外農業旅遊的發展情況,根據農業旅遊的性質、定位、經營等方面的特點,農業旅遊發展模式主要可分為三大類:(1)傳統觀光型農業旅遊。主要以不為都市人所熟悉的農業生產過程為賣點,在城市近郊或風景區附近開辟特色果園、菜園、茶園、花圃等,讓遊客入內摘果、拔萊、賞花、採茶,享盡田園樂趣。如法國農村的葡萄園和釀酒作坊,遊客不僅可以參觀和參與釀造葡萄酒的全過程,而且還可以在作坊里品嘗,並可以將自己釀好的酒帶走,向親朋好友炫耀,其樂趣當然與在商場購買酒不一樣。而日本興起了務農旅遊,東京一家旅行社,每年以春天的插秧、秋天的收割為契機,組織都市人去農村體驗農民的生活,在沿海地區還組織遊客參加捕撈虹鱒魚和海帶的採集及加工等活動,使都市人直接享受大自然的恩賜。(2)都市科技型農業旅遊。以高科技為重要特徵,在城內小區和郊區建立小型的農、林、牧生產基地,既可以為城市提供部分時鮮農產品,又可以取得一部分觀光收入,兼顧了農業生產與科普教育功能。如新加坡興建了10個農業科技公園,在公園里不僅合理地安排了作物種植,而且還精心布局一些名優花卉,觀賞魚,珍稀動物的觀賞,名貴蔬菜和水果的生產,同時也相應建有娛樂場所,養魚池由縱橫交錯的水道組成,並配有循環處理系統。菜園由新穎別致的栽培池組成,由計算機控制養分,遊人漫步其中不僅可以心曠神怡,還可以大飽口福,真是如同生活在仙境之中。(3)休閑度假型農業旅遊。主要是利用不同的農業資源,如森林、牧場、果園等,吸引遊客前去度假,開展農業體驗、自然生態領略、垂釣、野味品嘗,住宿、度假、游樂等各種觀光、休閑度假旅遊活動。如澳大利亞人則常於周末或假日,自己駕車,帶上小孩,選一個離家不遠的牧場小住幾天,大人可以放鬆一下身心,而孩子們則可了解都市裡無法見識的牧場生活。而美國的庄園主在蘋果、梨子、葡萄、西瓜之類的瓜果快熟的時候,就在報刊上登廣告,招攬遊客去農場摘水果度假,城裡的人熱烈響應,紛紛根據廣告上的示意地圖開車前往,水果隨便吃,累了可以在樹下草地休息,呼吸新鮮空氣,聆聽鳥兒的歌唱,直到太陽西斜,人們還可以在農舍小住一夜,品嘗農莊主人准備的別有格調的晚餐,享受到一個別致的假期。農家樂是新興的旅遊休閑形式,是農民向城市現代人提供的一種回歸自然從而獲得身心放鬆、愉悅精神的休閑旅遊方式。
一般來說,農家樂的業主利用當地的農產品進行加工,滿足客人的需要,成本較低,因此消費就不高。而且農家樂周圍一般都是美麗的自然或田園風光,可以滿足舒緩現代人的精神,因此受到很多城市年輕人的歡迎。
[編輯本段]起源
農家樂最初發源於四川成都,具體位置有都江堰市的青城山,郫縣、溫江等說。後來發展到整個成都平原,四川盆地,直至全國。
[編輯本段]發展
農家樂的發展,對促進農村旅遊、調整產業結構、建設區域經濟、加快農業市場化進程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有些地方依託本地農業資源,分片開發出「農家樂」品種系列,像湖南嶽衡山、昆明的團結鄉等地的農家樂已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農家樂發展起來後,帶來的不僅僅是消費收入,還有產品信息、項目信息和市場信息,為當地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契機。農家樂成為農民了解市場的「窗口」,成為城市與鄉村互動的橋梁。各地遊客為農村帶來了新思想、新觀念,使農民及時了解到市場信息,生產經營與市場需求相接軌。開辦農家樂的農民經常到旅客中間調查市場需求,然後有針對性地開展生產,有的建起了無公害蔬菜基地,有的則做起農產品深加工的生意。
當今中國的農家樂模式主要出現在北方,其中又以北京、四川、天津、河北為主,農家樂最吸引旅遊客的地方是:消費合理,價格實惠。
[編輯本段]分類
1.農家園林型。以郫縣友愛鄉農科村、溫江縣萬春鎮等西部川西壩子農家民俗旅遊為代表。這里位於「國家生態示範區」內,是享譽全國的花卉、盆景、苗木、樁頭生產基地,「農家樂」發端於此。它薈萃著川西平原農家休閑旅遊的主要特色,展現著「農家樂」的巨大魅力。
2.花果觀賞型。以龍泉驛的書房村、工農村、桃花溝、蘋果村等東郊丘陵的農家果園游樂為代表。龍泉山果品遠銷全國乃至海外,果品收入是龍泉驛區的經濟支柱。但是,近些年來興起的以春觀桃(梨)花、夏嘗鮮果的花果觀光旅遊,使其旅遊收入已經大大超過果品收入。賣果不如賣花,讓人先飽眼福,後飽口福,它反映了人們消費觀念的嬗變。龍泉山水果在提高其科技含量之後又著力提高其文化含量,在傳統農業基礎上發展觀光農業,開啟了宜林山區發家致富的新思路。
3.景區旅舍型。以遠郊區都江堰的青城後山、蒲江縣的朝陽湖、彭州市的銀廠溝、大邑縣的西嶺雪山等自然風景區為代表。低檔次農家旅舍價格低廉,遊客感覺彷彿把自己的家搬到了風景區,花費居家度日的錢,享受景區的自然環境,景區「農家樂」因而受到中低收入遊客的歡迎。
4.花園客棧型。以新都縣農場改建的泥巴沱風景區、邛崍市前進農場改建的東岳漁庄等為代表。把農業生產組織轉變成為旅遊企業,把農業用地通過綠化美化,使之成為園林式建築,以功能齊全的配套設施和客棧式的管理,使之成為在檔次上高於「農家樂」低於度假村的一種休閑娛樂場所。向現代化譜寫上光彩的一筆。
民俗旅遊是指人們離開慣常住地,到異地去體驗當地民俗的文化旅遊行程。
民俗文化作為一個地區、一個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發展的結晶,蘊含著極其豐富的社會內容,由於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遊資源開發的靈魂,具有獨特性與不可替代性,因而,從某種意思上來講,民俗旅遊屬於高層次的旅遊。旅遊者通過開展民俗旅遊活動,親身體驗當地民眾生活事項,體會到當地的民俗風情、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審美情趣,實現自我完善的旅遊目的,從而達到良好的遊玩境界。
目前民俗旅遊的內容主要包括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禮儀文化、口頭傳承文化、民間歌舞娛樂文化、工藝美術文化、節日文化、信仰文化等。
⑸ 鄉村旅遊的三要素
鄉村旅遊,簡單地說就是依託鄉村的自然景觀、田園風光、農業資源等要素,開展的一切遊憩、休閑、參與、娛樂、體驗、科普活動。近年來,隨著人們休憩時間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觀念的轉變,鄉村旅遊越來越受到城市居民和遊客的青睞。
一、 鄉村旅遊的定義
要把握鄉村旅遊的概念和內涵,應充分認識到以下幾點:
①從地理角度來看,鄉村是與都市相對的一個空間概念,它指的是從事農業生產為主的勞動人民所住的地方。
②鄉村旅遊資源是指存在於鄉村的資源。它包括鄉野風光等自然旅遊資源,還包括鄉村建築、鄉村聚落、鄉村民俗、農事活動等人文旅遊資源,以及鄉村社會文化等無形的旅遊資源。
③鄉村旅遊有別於農業旅遊,前者是按旅遊的地域空間來分的一種旅遊形式,後者是按旅遊對象來分的一種旅遊形式
④要區分鄉村旅遊與民俗旅遊之間的關系。民俗旅遊指的是以特定民族的傳統風俗為資源加以保護開發的旅遊產品。兩者含有公共部分——鄉村民俗旅遊的關系。
⑤鄉村旅遊不僅能觀光游覽,亦可度假休閑,遊客還能親自參與體驗農家生活與生產以及購買時新農產品和其他土特產品。
⑥鄉村旅遊的特色是鄉土性,其目標是生存環境與鄉村有較大差異的城市居民。
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委員會1994年定義:在鄉村開展的旅遊,田園風味是鄉村旅遊的中心和獨特的賣點。
2004年,在貴州鄉村旅遊國際論壇上,中國專家形成統一意見,認為我國的鄉村旅遊應包含三方面:一是以獨具特色的鄉村旅遊民俗文化為靈魂,以此提高鄉村旅遊的品位豐富性;二是以農民為經營主體,充分體現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的民俗特色;三是鄉村旅遊的目標市場應主要定位為城市居民,滿足都市人享受田園風光、回歸淳樸民俗的願望。
二、現代鄉村旅遊的基本類型
鄉村旅遊一般具有休閑、觀光、度假、娛樂、體驗等功能,集吃、住、行、游、購、娛於一體,綜合服務功能強,適合於群體團隊活動,一般以家庭單元、企業團體為主,兼以零星散客。組織鄉村旅遊,對家庭而言,有益於親情培養,心靈溝通,充分享受家的溫暖和關懷;對企業團體來講,有利於放鬆心情,增進了解,融洽關系,加深友誼,增強團結協作能力,提高企業凝聚力和戰鬥力。
現代鄉村旅遊由於受到其獨特的鄉村旅遊資源和發展條件的影響,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基本類型:
①以綠色景觀和田園風光為主題的觀光型鄉村旅遊。山清水秀,碧空萬里的自然風光使遊人留戀忘返,幽雅清靜、舒適宜人的綠色空間,是人們返樸歸真的最佳選擇。
②以拓寬視野和增長見識為主題的教育型鄉村旅遊。集知識、考察、學習、娛樂於一體的鄉村旅遊區。例如:寧波奉化滕頭村。
③以民俗風情和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民俗文化鄉村旅遊。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華民族56個,就有56種風情,富饒的國土形成燦爛的風俗,悠久的歷史創造了多彩的民間文化,引人入勝。
④以觀花采果和品嘗美食為主題的參與型鄉村旅遊。以觀賞花卉、採摘果實為主題的「動手果園」,以特產參觀、品嘗、購買為主的工藝特產一條街等,都對廣大遊客有著無限的吸引力。
⑤以康體療養和健身娛樂為注意的康樂型鄉村旅遊。與都市生活的「灰色空間」相比,富有鄉野情趣的「綠色之旅」更能使遊客放鬆身心,消除疲勞,陶冶情操。
三、發展鄉村旅遊的三大要點
全球鄉村地域的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社會經濟因素和技術因素對發展中國家旅遊發展具有顯著的作用。旅遊業正逐步成為鄉村地區和社區發展重要的經濟、環境和社會因素。旅遊業對國家和區域經濟的貢獻是可以估算的,但機制和過程尚不完全明確。旅遊業對地方發展的貢獻過高估計,會導致發展停滯、後退,甚至導致地方旅遊業獲得利潤能力的損失。過高估計必然會過高估計對旅遊設施的需求。1991 年美國國家(州) 旅遊局的調查表明,60 %的州正致力於鄉村旅遊的發展,50 個州中的30 個州具有目標具體的鄉村旅遊發展計劃,70 %以上的美國居民在鄉村娛樂。1993 年英國每天接待的鄉村旅遊者為90000 人,估計84 %的人口每年進行一次鄉村旅遊。反觀我們中國國內鄉村旅遊資源豐富,但發展鄉村旅遊仍處於起步階段。因此中國發展鄉村旅遊應注意以下三大要點。
1、天時
①給予政策扶持。
目前全國各地城市近郊都在花大力氣發展鄉村旅遊,爭奪客源的競爭空前激烈。僅靠鄉村旅遊一家一戶的小打小鬧,靠口碑宣傳和散發傳單是難以持續發展的,唯有政府的主導、群體的力量方能形成規模效應,促進鄉村旅遊的正常穩態發展。
2006年,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鄉村旅遊年」。這足以說明我國對鄉村旅遊越來越重視,但是光有足夠的關注是不行的,還缺少一定的法律保障和扶持政策。現在我國關於旅遊的法律法規幾乎沒有,更不用說是關於鄉村旅遊的了。致使很多開發商利用這個機會,打著「鄉村旅遊」的幌子進行著圈地、開發房產的行為,導致了鄉村的鄉土面貌被嚴重破壞。
因此國家,乃至當地政府都要從妥善解決「三農問題」的政治高度,出台鼓勵發展鄉村旅遊的實質性扶持政策。比如:設立專項資金,用於補助鄉村旅遊開發項目的規劃編制、人才培訓和重點項目的開發等等。
②完善管理辦法。
一是,實行服務質量監督。對每戶農家建立檔案,並採用鄉村旅遊點的標志授牌、等級評定、記分考核、實施獎懲等可行辦法,對於經驗優良的農戶給予一定的獎勵,對於做出違反管理的農戶則給予相應的處罰,直至取消該鄉村旅遊經營內容。
二是,加強服務動態管理。即積極組織經營農戶參加服務禮儀禮貌、業務知識等方面的培訓,細分目標市場,明確服務原則。要做好值班工作,確保隨時向遊客提供有效、便捷的服務,並記錄在案。
③加大宣傳力度。
例如:目前,龍塢茶村的主要旅客是杭州人,而且大都是回頭的老客戶。這些遊客是來自開業之初遊客高峰期的,而近來的新客戶則非常至少。散客的數量有限,而且時間也較為分散,不利於實際經營。此時,龍塢茶村的服務容量顯然是未飽和的,大量的開業農戶仍在「待業」狀態,因此暫時可以放下對遊客容量問題的憂慮,一心加大宣傳力度。只有有了足夠的客源,才談得上分攤客戶,才能讓農戶看到項目的前景。
⑹ 旅遊需求相比,未來我國鄉村旅遊需求將呈現哪些變化
未來,鄉村旅遊的發展趨勢一:發展個性化鄉村旅遊產品
由於市場選擇和需求趨向個性化,所回以鄉村旅遊也答向個性化方向發展。到鄉村旅遊的人,希望看到的是鄉村旅遊點應有的個性和獨特性。如果幾年之間一直是「農家樂」「漁家樂」,那旅遊者也不會再選擇它。所以鄉村旅遊必須適應市場變化,策劃出自己的特色項目。
二、與實現「三農」目標相結合
解決農村、農民、農業問題,推動社會小康目標,發展鄉村旅遊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農民可以通過租金、薪金、保障金等等收入,獲得較大的利益。
三、注重保持鄉村自然河人文環境的原真性
原生態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是發展鄉村旅遊的個性特徵,也是城市居民前往遊玩的追尋目標。作為鄉村原真性的景物、景觀,更是不能改變其原本面貌。但保持原真性,絕不是在保護鄉村環境的落後面。
四、注重產品的多樣性和形式的多樣性
在一個地區,必須要有多樣化的鄉村旅遊類型,發展不同的旅遊品牌。遊客對鄉村旅遊品牌的多樣性、內容的豐富性和體驗的差異性的要求越來越高,鄉村旅遊目的地就要盡快改變產品雷同、內容泛華的局面,創新出產品的特色,使遊客有更多的選擇。——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⑺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的區別及聯系有哪些,謝謝
休閑農業是利用農業景觀資源和農業生產條件,為城市遊客提供觀光、休閑、游覽、度假等服務,農業和旅遊業相結合,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相結合的新型產業。鄉村旅遊是指以鄉村地域及農事相關的風土、風物、風俗、風景組合而成的鄉村風情為吸引物,所進行的休閑、觀光、體驗以及學習等旅遊活動。做休閑農業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開展鄉村旅遊。像遠景設計研究院,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規劃多年,可多了解一下。
⑻ 鄉村旅遊的高級形態是什麼
什麼叫鄉村旅遊綜合體?顧名思義,它不同於傳統鄉村旅遊只注重吃、住等個別或少數產業要素的提供,而是涵蓋了吃、住、行、游、購、娛等旅遊和相關產業的幾乎所有要素的旅遊綜合體。
從產業形態來講,它有四大特徵:1. 一、二、三產融合 鄉村旅遊綜合體依託鄉村景觀、鄉村生產生活方式,以實現農業三產化、農業旅遊化為導向對鄉村土地進行綜合開發利用。從產業形態而言,鄉村旅遊綜合體充分體現了一產(農業)、二產(農產品加工、手工藝品)、三產(旅遊服務業以及養生、會展、文娛等相關行業)融合發展的趨勢。
2. 產村一體化發展 打造鄉村旅遊綜合體是將發展旅遊產業與美麗鄉村建設、農村經濟發展、農民收入提高等三農工作相結合的有效抓手,有利於實現「產村一體化」。
3. 文化創意植入靈魂 鄉村旅遊綜合體,是一種主題化的鄉村休閑旅遊集聚空間。通過不同的主題定位、文化提煉、創意植入來塑造個性與靈魂。鄉村旅遊規劃專家—成都銘智旅遊策劃。如全國鄉村旅遊的第一「網紅」袁家村,她的靈魂就在於不僅能活化文化,彰顯了關中民俗文化特色,而且還能持續創新關中民俗旅遊。
4. 承載新的生活方式——第二居所 鄉村旅遊綜合體,是鄉村旅遊從單一觀光旅遊升級到綜合休閑度假的產物,也是人們生活方式變革的產物。隨著度假旅遊的興起,越來越多的高收入群體擁有了「第二居所」。城裡的房子以滿足工作、日常居住需求為主,被稱為「第一居所」;第二居所,「不是城裡的第二套房,而是村野生態公社裡的第二種生活」,用來滿足「回歸鄉野、滋養心靈「等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及享受。鄉村旅遊綜合體的居住類產品,成為人們「第二居所」首選。
⑼ 鄉村旅遊與農村社會變遷的關系和影響
鄉村旅遊是發展鄉村旅遊地區農村社會變遷的加速器,社會變遷促進或影響鄉村旅內游的發展。鄉容村旅遊作為一種旅遊形式,反映出了旅遊動態的一個特徵――流動。最基本的一點是鄉村旅遊帶動了人的流動。人的流動又帶動了信息,資金和人才的流動,把現代文明,外部信息帶進了鄉村,促進了當地農民思想觀念,價值觀念的改變。作為鄉村旅遊接待者,他們開始注意到科學文化知識,經營管理知識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他們開始放棄過去頭腦中長期形成的小農經濟觀念,不斷參與就業市場競爭,他們開始以商品經營者的身份,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和要求去生產經營。鄉村旅遊加速了鄉村人觀念的轉變,進而加速了鄉村社會的變遷。社會變遷之於鄉村旅遊有一個先被動後主動的過程,鄉村旅遊首先帶動和促進了鄉村社會變遷,隨著旅遊產業的發展,鄉村社會又會主動改變自己以適應旅遊產業進一步發展的需要。社會變遷促進或影響鄉村旅遊的進一步發展。
⑽ 鄉村旅遊模式有哪些
在新農村建設中,不是所有的鄉村都能夠發展旅遊,而是要具備一定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從各地的發展經驗來看,適合發展鄉村旅遊的有三類鄉村,一是緊靠中心城市,汽車車程在兩個小時之內的城郊鄉村;二是緊靠現有景區的鄉村;三是具有旅遊資源良好的古村落、農村風貌、高科技農業、生產活動、生活方式、民情風俗、宗教信仰及各種傳統節日為特色,以及果業、花卉等特色農業發展或自然、生態比較好的鄉村。銘智旅遊策劃總結中外鄉村旅遊模式,可以分為五種:
1、村落民居旅遊模式
村落民居旅遊模式是依託特色村寨或民居群落的村落民居建築為旅遊吸引物的旅遊發展模式。村落民居建築按發展特點分為古代與現代兩類,村落民居旅遊模式也相應分為古民居旅遊與新民居旅遊兩種。
2、民俗風情旅遊模式
民俗風情旅遊模式以鄉村的風土人情、民俗文化為旅遊吸引物的旅遊發展模式。民俗風情旅遊模式充分突出和展示鄉村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時令風俗、工藝游藝、體育競技、信仰崇拜等鄉土文化和民俗文化。
3、生態旅遊模式
鄉村生態旅遊模式以田園、草原、森林、漁港等生態環境和各種鄉村生產活動為旅遊吸引物的旅遊發展模式。鄉村生態旅遊模式以稻作的梯田、放牧的草原、狩獵的森林與揚帆的漁港為特色,把鄉村生態與鄉村生產生活結合起來,旅遊與休閑結合起來,開發梯田游、草原游、竹鄉游、花鄉游、漁鄉游、水鄉游、蕉鄉游、果鄉游等不同特色的鄉村生態旅遊。
4、現代農業旅遊模式
建設現代高新技術農業示範園區,發展現代農業旅遊是鄉村旅遊的未來趨向。山東棗庄市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區、沂南大地農業科技示範園和臨沂羅庄飛龍花卉,形成鄉村旅遊的現代農業科技游模式。主要做法是,引進國內外種植高新技術和品種,使園區內的果木、花卉、蔬菜等植物既有食用價值,又有觀賞價值。園內一般分為育苗區、栽培區、溫室區,果木、花卉特色種植區。
5、綜合旅遊模式
綜合旅遊模式是對鄉村旅遊資源進行多元開發的鄉村旅遊發展模式。隨著旅遊業多元趨勢的發展,旅遊者對鄉村旅遊的需求與選擇也趨向多元化,鄉村旅遊發展又呈現出休息娛樂、收獲品嘗、運動養生、觀光審美、學習體驗等五種旅遊類型趨向。旅遊模式是旅遊發展一定階段的產物,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旅遊消費觀念的變化,旅遊發展模式會隨之推進,旅遊資源、客源市場、消費觀念都將影響旅遊發展模式的設計,休閑度假、現代農村觀光、休學體驗等旅遊產品將受到更多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