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鄉旅遊 » 甘肅省鄉村旅遊富民工程

甘肅省鄉村旅遊富民工程

發布時間: 2021-02-17 01:47:54

Ⅰ 中原經濟區的定位

●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和現代農業基地
集中力量建設糧食生產核心區,鞏固提升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大力發展畜牧業生產,建設全國重要的畜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培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不斷提高農業專業化、規模化、標准化、集約化水平,建成全國農業現代化先行區。
●全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示範區
在加快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進程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探索建立工農城鄉利益協調機制、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機制和農村人口有序轉移機制,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為全國同類地區發展起到典型示範作用。
●全國重要的經濟增長板塊
提升中原城市群整體競爭力,建設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打造內陸開放高地、人力資源高地,成為與長江中游地區南北呼應、帶動中部地區崛起的核心地帶之一,引領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支撐全國發展的重要區域。
●全國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支點和重要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
充分發揮承東啟西、連南貫北的區位優勢,加速生產要素集聚,強化東部地區產業轉移、西部地區資源輸出和南北區域交流合作的戰略通道功能;加快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建設,促進現代物流業發展,形成全國重要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
●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
傳承弘揚中原文化,充分保護和科學利用全球華人根親文化資源;培育具有中原風貌、中國特色、時代特徵和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打造文化創新發展區。 ●發展壯大優勢主導產業
做大做強高成長性的汽車、電子信息、裝備製造、食品、輕工、新型建材等產業,改造提升具有傳統優勢的化工、有色、鋼鐵、紡織產業,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形成帶動力強的主導產業群。建設鄭州汽車製造基地,推進整車及零部件產業發展。支持新型顯示、信息家電、新一代信息通信產品等發展,建設鄭州、漯河、鶴壁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提升輸變電裝備、大型成套裝備、現代農機等產業競爭力,建設現代裝備製造基地。擴大面製品、肉製品、乳品果蔬飲料產業優勢,提升主食工業化水平,促進食品工業大發展。加快培育一批家用電器、傢具廚衛等特色輕工產業集群,大力發展節能、環保和綠色建築材料。嚴格控制冶金行業總量擴張,以整合重組、技術改造、精深加工為重點,支持骨幹企業實施煤電鋁及加工一體化發展,加快重點鋼鐵企業產品結構升級,推動石油化工、鹽化工、煤化工融合發展,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精品原材料基地。提升服裝、面料、家用紡織品的發展規模和水平,支持發展品牌服裝產業。推動洛陽、安陽、新鄉、平頂山、南陽等老工業基地加快調整改造,加快培育建設商丘新型工業基地,支持焦作、濮陽、三門峽等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
●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集中優勢資源,實施一批科技重大項目,加快產業化基地建設,重點推動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等先導產業發展,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加快發展生物醫葯、生物育種、超硬材料、高強輕型合金,建設鄭州生物產業基地和洛陽新材料產業基地。實施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促進動力電池、電動汽車、光伏材料、節能環保成套裝備、纖維乙醇等發展,培育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示範基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標准和國際標准。實施重大應用示範工程,擴大新能源汽車示範運營范圍,支持建設南陽國家生物質能示範區。
●加快發展服務業
提高規模化、品牌化、網路化發展水平,改造提升商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發展壯大健康產業、社區服務、養老服務等新型業態,加快培育和扶持具有地方特色的家庭服務業。支持發展信息服務、創意設計、會展、服務外包、科技服務、電子商務等新興服務業。突出發展物流、文化、旅遊和金融等現代服務業。挖掘整合旅遊資源,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重點培育文化體驗游、休閑度假游、保健康復游等特色產品,實施鄉村旅遊富民工程,建設中原歷史文化旅遊區、黃河文化旅遊帶和南水北調中線生態文化旅遊帶等一批重點旅遊景區和精品旅遊線路,建成世界知名、全國一流的旅遊目的地。支持完善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和金融產品,形成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加快推進鄭東新區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區建設,適時申請開展電子商務國際結算業務。支持設立創業投資基金。推動保險業創新發展,開展保險資金投資基礎設施等試點。支持鄭州開展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
●促進產業集聚發展
依託中心城市和縣城,促進二、三產業高度集聚,強化產業分工協作,建設沿隴海產業帶、沿京廣產業帶,形成以產興城、依城促產的協調發展新格局。加強產業集聚區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的銜接,整合提升各類產業園區,科學規劃建設產業集聚區,積極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現代城鎮體系和自主創新體系發展的重要載體,促進企業集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合構建、人口有序轉移。支持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推進創新型、開放型、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等產業集聚區的示範創建,建設一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有序承接產業轉移
發揮區位優越、勞動力資源豐富等優勢,完善產業配套條件,打造產業轉移承接平台,健全產業轉移推進機制,全方位、多層次承接沿海地區和國際產業轉移。支持中心城市重點承接發展高端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推動縣城重點發展各具特色、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產業,形成有序承接、集中布局、錯位發展、良性競爭的格局。支持設立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
●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
促進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新興科技與新興產業融合,加大技術改造力度,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鼓勵國家級科研院所、高校設立分支機構或建立成果轉移中心,建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加強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等研發平台建設,構築區域性自主創新體系。支持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工程,加強技術創新,推動鄭州、洛陽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產業創新中心。完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支持創新型企業加快發展。推進國家級檢驗檢測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建設。鼓勵和支持優質資本、優勢企業跨行政區並購和重組,加快培育大型企業集團,提高產業集中度。培育若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名品牌。 ●加快中原城市群發展
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提升鄭州作為我國重要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地位,發揮洛陽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作用,加強各城市間分工合作,推進交通一體、產業鏈接、服務共享、生態共建,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開放型城市群。支持鄭汴新區加快發展,建設內陸開發開放高地,打造「三化」協調發展先導區,形成中原經濟區最具活力的發展區域。推進教育、醫療、信息資源共享,實現電信、金融同城,加快鄭汴一體化進程。加強鄭州與洛陽、新鄉、許昌、焦作等毗鄰城市的高效聯系,實現融合發展。推進城市群內多層次城際快速交通網路建設,促進城際功能對接、聯動發展,建成沿隴海經濟帶的核心區域和全國重要的城鎮密集區。
●增強城鎮承載能力
科學編制城鎮規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基礎設施水平和公共服務能力,加強生態和歷史文化保護,建設集約緊湊、生態宜居、富有特色的現代化城市。支持中心城市優化布局,形成以中心城區為核心、周邊縣城和功能區為組團的空間格局。增強鄭州綜合服務功能,提升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創新、文化引領能力,建設中部地區重要的區域性經濟中心。拓寬多元化投融資渠道,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支持有條件的中心城市制定覆蓋全行政區的城鄉規劃,建設內涵發展、緊湊布局的復合型功能區,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提高以城帶鄉發展水平
發揮縣(市)促進城鄉互動的紐帶作用,把中小城市作為吸納農村人口就近轉移的重要載體,推動城鄉之間公共資源均衡分配和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增強縣城發展活力,支持有條件的縣城逐步發展為中等城市,提高承接中心城市輻射和帶動農村發展的能力。按照合理布局、適度發展原則,支持基礎較好的中心鎮逐步發展成為小城市,強化其他小城鎮對周邊農村的生產生活服務功能。推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有序推進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轉成城鎮居民,享有平等權益。鼓勵城市骨幹企業與農村建立對口幫扶長效機制。
●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統籌城鄉規劃,優化村莊布局,建設富裕、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按照規劃先行、就業為本、量力而行、群眾自願原則,積極穩妥開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試點,促進土地集約利用、農業規模經營、農民就近就業、農村環境改善。支持新鄉統籌城鄉發展試驗區、信陽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加快通鄉通村道路建設,同步推進村莊內外道路硬化。支持農村危房改造和農村沼氣建設,加快新一輪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完善農村通信基礎設施,全面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實施農村清潔工程,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嚴格耕地保護和城鄉節約用地
嚴守耕地紅線,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確保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有提高。建立耕地保護補償激勵機制。按照主體功能區定位要求,發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管控作用,統籌安排農田保護、城鎮建設、產業集聚、生態涵養等空間布局,通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用地需求。以增加高產穩產基本農田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為目標,大力實施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積極開展「千村整治」試點,嚴格規范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工作。嚴格執行節約集約用地標准,提高投資強度和土地利用效率,擴大產業集聚區多層標准廠房比例,加快舊城區和城中村改造,積極盤活閑置和空閑土地。建立健全節約集約用地考核評價機制,支持探索節約集約用地新模式。 ●加強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
加快實施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和河南省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規劃,穩定播種面積,著力提高單產,挖掘秋糧增產潛力,建成全國重要的高產穩產商品糧生產基地,到2020年糧食生產能力穩定達到1300億斤。支持黃淮海平原、南陽盆地、豫北豫西山前平原優質專用小麥、專用玉米、優質大豆、優質水稻產業帶建設,大幅提高噸糧田比重。優先安排並重點支持重大控制性水利工程、低窪易澇地治理、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和大中型灌區建設,加大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力度,增強抗禦水旱災害能力。在保護地下水的前提下,在井灌區因地制宜實施「機井通電」和「以電代油」工程。推進以農田水利設施為基礎的田間工程建設,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加快中低產田改造,建設旱澇保收高標准農田。實施糧食豐產科技工程,提升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的科技支撐能力。支持發展現代種業,建設全國小麥、玉米育種創新基地。加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中低產田改造、高標准基本農田建設、土地整理和復墾開發項目中央補助力度,逐步取消糧食主產縣縣級配套。
●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
向農業深度和廣度進軍,提高農業比較效益,促進農民增收。實施農產品優勢產區建設規劃,不斷優化農業生產布局。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重點支持畜禽標准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完善動物疫病防控和良種繁育體系。加大對生豬調出大縣的政策扶持力度,建設全國優質安全畜產品生產基地。加快特色高效農業發展,重點支持優質油料、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生產,建設全國重要的油料和果蔬花卉生產基地。加快現代水產養殖業發展。支持駐馬店、周口、濮陽等地建設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推進商丘、許昌、南陽等地建設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扶持重點龍頭企業,創建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培育知名品牌,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不斷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加大對公益性農業科研機構和農業院校的支持,加強基礎能力建設,深入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力爭在關鍵和共性技術方面取得突破,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健全鄉鎮或區域性農業公共服務機構,提高人員素質,充實工作手段,充分發揮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作用。提升秋糧生產機械化水平,增強農機推廣服務能力,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鼓勵和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提供多種形式的生產經營服務,形成多元化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格局。推進農產品標准化生產,健全農產品和食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推進鄭州、商丘等地建設大型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在周口、南陽等農業大市培育和發展農產品綜合交易市場。支持鄭州商品交易所增加期貨品種,建成全國農產品期貨交易中心、價格中心和信息中心。
●加大強農惠農政策支持力度
加大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支持糧食主產區提高財政保障能力,逐步縮小地方標准財政收支缺口。擴大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規模,擴大良種補貼范圍,繼續實施花生、生豬良種補貼,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力度,重點向糧食主產縣傾斜。加大糧食主產區投入和利益補償,提高對產糧大縣獎勵標准,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對主產區的投入力度,優先在主產區安排重大農業發展項目。支持在主產區中心城市和縣城布局對地方財力具有支撐作用的重大項目,扶持糧食主產區經濟發展。逐步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引導主銷區參與主產區糧食生產基地、倉儲設施等建設,建立穩固的產銷協作關系。加大農業保險支持力度,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保險品種。研究設立農村金融改革試驗區,開展農村金融綜合改革創新試點。

Ⅱ 永登縣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2010年主要任務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必須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統籌兼顧,全面推進,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發展為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堅持調結構和育產業並重,擴內需與保增長並舉,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突出項目帶動,確保投資持續增長。堅持發展抓項目不動搖,扎實開展「重大項目建設年」活動,通過政策支持、招商引資、技改擴能、全民創業等方式,爭取新上一批打基礎、利長遠的項目,優化產業結構,拉動投資增長。全年計劃實施重大項目42個,計劃總投資150億元,重點實施徐古高速公路永登段、中石油原油儲備庫、中川機場改擴建、西城區城市主幹道、縣城北等4座110KV變電站和連城、龍泉2座330KV變電站等項目。認真研究國家產業方向、政策導向和資金投向,加大項目申報力度,重點圍繞「三農」、基礎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節能環保等領域,爭取落實國家擴大內需和其他各類資金2億元以上。實施大招商、招大商戰略,注重擇商選資,突出產業招商,以「投資永登」網站為平台,重點圍繞汽車製造、生物醫葯、工業品精深加工等,突出引進一批帶動型、稅源型、環保型項目,確保引進項目30個以上,落實到位資金10億元以上。?
突出結構調整,著力提升工業效益。堅持新型工業化發展方向,全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按照「以改造調整結構,以引進優化結構,以淘汰改善結構」的思路,加快資源型結構戰略轉型升級,穩步提高運行質量。重點實施「262」發展工程,即培育2個產值百億元以上企業、6個產值十億元以上企業、20個產值上億元企業,地區工業增加值達到26.5億元,增長1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23億元,增長10%。全力支持企業擴能改造、增資擴產,著力提升冶金、建材、化工等主導行業的市場競爭力,重點抓好連鋁40萬噸環保節能技改、騰達西北鐵合金礦熱爐改造升級和系統節能余熱發電、祁連山日產5000噸干法水泥生產線、連電華興金鋒公司日產400噸石灰回轉窯、甘肅泰盛物資集團碳化硅生產線等項目。要立足水、電、煤等資源和建材、電解鋁、鐵合金等原材料,大力引進深加工開發項目,延長產業鏈條,加快培育新的增長點。要嚴格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加強重點行業和企業的節能降耗,切實淘汰落後產能,確保萬元GDP能耗降低5%,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6%。?
突出開拓市場,努力擴大城鄉消費。認真落實家電、汽車下鄉及以舊換新等消費政策,適應群眾多樣化的消費需求,重點發展現代商貿、休閑觀光、文化娛樂、體育健身及社區服務、家政服務業,推進社區商業「雙進」工程,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等新型業態,刺激消費,擴大內需。發展和繁榮城鄉市場,重點抓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便利店改擴建、城鄉標准化肉菜市場建設工程,加快建設「一網多用」的農村便利超市,拆遷開發縣城東關農貿市場。加快建設亞太商業步行街。牢固樹立大旅遊、大產業的理念,以特色化發展為目標,多元化投資改善基礎設施,提升綜合服務功能,年內重點實施世行貸款魯土司衙門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全面完成大通河生態游樂園一期工程並開業運營。繼續辦好中國玫瑰之鄉·永登苦水旅遊節。加快實施「鄉村旅遊富民工程」,依託吐魯溝、魯土司衙門、引大工程、豬馱山等旅遊資源和秦王川新區開發等,大力扶持發展農家樂、生態園等特色旅遊,力爭實現旅遊收入5000萬元以上。?
(二)集中全力,打好秦王川綜合開發戰役?
按照市上「打好以秦王川綜合開發為重點的蘭北新區建設戰役」的總體要求,以更大的力度,更扎實的作風,全力推進秦王川綜合開發建設,力求實現新的更大突破。?
突出規劃引領。立足全省城鄉一體化先行區、現代農業示範區和蘭州市副城區的目標定位,按照「三位一體」和「三步走」的發展要求,全方位、高起點搞好規劃,對原有規劃進一步修訂完善,抓緊編制秦王川綜合開發總體規劃及商貿核心區控制性規劃、生態濕地修復規劃、工業園區建設規劃、高速公路周邊區域開發規劃、空間布局規劃等專項規劃,對整體區域進行分片策劃、分塊包裝,確保綜合開發在規劃指導下科學有序進行。?
加強基礎建設。創新集中投入、集約開發的路子,以中川鎮區為核心,率先打造5平方公里的現代化新城區,年內重點組建開發經營公司,啟動實施商貿核心區內給排水、供電、供氣、通信等配套管網和主幹道路綠化項目,加快配套商業、金融、休閑、居住等功能區,完善服務設施,改善人居環境,聚集產業,聚攬人氣,使核心區的活力初步顯現。加快構建秦王川對外大交通網路,重點配合省市建設蘭州—中川—張掖城際鐵路,爭取協調開通高速公路樹屏出入口;抓緊規劃建設空港—蘭州、空港—白銀快速通道。堅持不懈地改善鎮區面貌,以機場出入口、高速公路沿線、主次幹道兩旁為重點,從危舊房改造、商鋪美化、衛生清潔、造林綠化入手,大力實施凈化、美化工程,進一步提升空港文明通道的檔次和水平。?
強化項目支撐。農業項目上,重點實施「千萬項目」推進工程,即在提高5個千畝示範點檔次和水平的同時,重點建設5000畝枸杞生產基地,實施3000畝生態濕地治理項目,累計改建水塘1000座以上;建成50萬只蛋雞生產基地,建設50萬頭生豬養殖基地,推廣萬畝露地蔬菜,發展萬畝優質洋芋,建設1.45萬畝生態防護林,設施農業面積達到萬畝以上,確保實現「3個1/ 3」和「1個1/ 2」的目標;積極爭取石門溝水庫開工建設。工業項目上,全力爭取落實蘭州市「出城入園」優惠政策,對入園項目進一步搞好協調服務,支持吉利公司擴能改造項目,扶持企業做大做強;力促大成綠色鍍膜、高壓閥門等項目盡快開工建設,確保甘肅天泰農業機械裝備生產項目建成投產,爭取蘭州獸研所生物制葯、太陽能等項目盡快落地;以吉利配套、生物醫葯、精細化工為主攻方向,千方百計引進更多大項目、好項目入駐,努力把秦王川培育成全市乃至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三)統籌城鄉,加快一體化發展步伐?
以發展現代農業為重點,以小城鎮建設為突破口,以基礎建設為抓手,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抓產業,強化城鄉一體的發展基礎。堅持現代城郊型農業的發展方向,遵循自然規律,順應市場規律,堅持不懈地調整農業結構,大力推進「科技抗旱增糧,興菜促牧增收」工程,致力發展「基地型」、「加工型」、「品牌型」農業。突出發展以紅提葡萄、日光溫室蔬菜為主的設施農業,以高原夏菜、玫瑰、中葯材、全膜雙壟玉米為主的特色種植業,以鮭鱒魚、奶牛、肉羊為主的養殖業,著力培育「一村一品」,加快形成秦王川灌區、庄浪河灌區、大通河灌區和西北片乾旱山區各具特色的農業產業帶,培育一批特色鮮明的專業社、專業村和專業鄉鎮。重點完成高原夏菜7萬畝、中葯材1.4萬畝、玫瑰3萬畝、優質洋芋23萬畝,新增紅提葡萄400畝、日光溫室蔬菜400畝;確保糧食產量達到1.6億公斤以上,蔬菜產量達到2.45億公斤以上,肉類產量達到1550萬公斤。大力推廣「企業+協會+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支持有實力的加工企業創品牌、增效益,新發展龍頭企業2個,專業合作組織6家。
抓帶動,構建城鄉一體的城鎮體系。強化規劃的統籌指導,突出重點,分類推進,加快形成「中心縣城—重點城鎮—特色村莊」的城鄉一體化梯級布局,充分發揮龍頭帶動和輻射作用。加強小城鎮建設,突出集市物流型、農產品加工型、工礦服務型、文化旅遊型等各具特色的發展模式,大力實施城鎮道路、綠化美化等工程,加快與城區對接,使之成為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橋梁」和「跳板」。抓好城鄉一體化試點,突出抓好中川市級試點、秦川和城關縣級試點鎮建設,通過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力爭在規劃布局、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社會保障和生態環境「五個一體化」上率先突破,總結經驗,創造樣板。加強新農村建設,重點抓好市級新農村建設項目的爭取和落實,與城鄉一體化同步推進,整體擴大新農村建設的覆蓋面。
抓基礎,完善城鄉一體的發展條件。加強道路建設,重點改造通村公路60公里,全面完成河橋主卜大橋、紅城玉山危橋、苦水豬馱山莊浪河橋後期工程並投入使用,建成45個村級客運汽車停靠點。加強水利建設,重點完成小水維修150項,新修梯田1萬畝,治理小流域8平方公里;抓好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建設,啟動實施庄浪河西羅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國家水土保持中川項目區綜合治理工程;再解決4萬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問題。加強生態建設,重點完成退耕還林後續產業基地8000畝、天然林保護19.6萬畝,發展經濟林6000畝,全縣新造林面積突破3萬畝。加強扶貧開發,加大項目扶貧、社會扶貧和造血扶貧,以西北片貧困山區、秦王川灌區為重點,繼續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項目,再解決3800多低收入人口的溫飽問題。大力整治村容村貌,以凈化、綠化和美化為重點,深入開展「家園清潔行動」,突出抓好主街主巷的整治改造,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抓培訓,培育城鄉一體的新型農民。堅持「文明育民、科技富民」,整合各類培訓資源,大力實施以實用技術培訓為主的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力爭培訓農民1萬人以上,重點培訓種養業能手、科技帶頭人、農村經紀人等,著力提高農民素質和創業能力。圍繞培育新農民的主題,加強政策宣傳和普法教育,扎實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促進鄉風文明健康發展。
(四)以人為本, 大力發展社會保障事業
始終把改善民生作為發展中的大事來抓,更加關注民情、保障民利,使全縣人民得到更多實實在在的利益。
增強民生保障能力。依法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重點提高非公有制企業失業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農民工工傷保險參保率,規范使用社保基金。爭取實施農村養老保險,全面建立臨時性社會救助制度。規范運行城鄉低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鄉醫療和大病救助制度,解決群眾實際困難。全面提高村幹部工資待遇和村級辦公經費財政補助水平。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設,繼續改造農村危舊房,新建廉租住房5000平方米。完善民生就業體系,堅持以創業促就業,城鎮主要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就業援助、自主創業等,力爭新增就業4000人,重點解決下崗失業人員、被征地農民、高校畢業生和貧困家庭人員的就業;農村繼續開展勞務輸轉,通過創業培訓、組織輸出等措施,切實增強農民就業創業的穩定性和增加收入的可靠性,力爭輸轉城鄉富餘勞動力10萬人次。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堅持為民教育、教育為民,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加快「好上學」向「上好學」的教育重心轉移。均衡發展義務教育,加快學校布局調整,以山區薄弱學校調整改造為重點,繼續實施危房改造、寄宿制學校建設和校舍安全等工程;全面建成新城區小學,確保秋季招生。穩定現有普通高中教育規模,注重強化教學管理,穩步提高教育質量。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擴大招生規模,開展「訂單」教育,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更加註重教師隊伍建設,認真實施教師綜合素質提升工程,強化教科研工作,著力提高廣大教師專業水平和教書育人的能力。鼓勵和規范社會力量興辦教育。高度重視學校安全管理,加大校園周邊環境整治,廣泛開展「平安校園」創建活動,確保師生平安、學校安全,讓家長放心。
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平。著力改善醫療衛生條件,完成縣醫院醫技綜合樓主體工程,確保縣中醫院門診大樓投入使用,規范和提高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6個社區衛生服務站。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有效做好防控工作。加強衛生技術人員的培養培訓,深入開展「服務好、質量好、群眾滿意」活動,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和質量。統籌搞好人口工作,認真落實目標管理責任制和獎勵扶助制度,深入開展優質服務,穩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95‰以內。
努力發展和諧文化。堅持服務基層、服務農民的方向,繼續認真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村電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積極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和「千台大戲送農村」、廣場文化周等群眾性文化活動,為基層群眾提供文化服務。加強基層文化設施建設,爭取實施紅城、龍泉等6個鄉鎮文化站改擴建項目,建成30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新建45家村級「農家書屋」,實現村級「農家書屋」全覆蓋;積極擴大農村有線和無線數字電視用戶覆蓋率,新增用戶2000戶。下大氣力加強網吧等娛樂性場所監管,規范和凈化文化市場。?
(五)建管並舉,繼續改善城區環境
堅持新區開發與舊城改造並舉,完善功能與強化管理齊抓,優化環境,提升形象,強化縣城的龍頭帶動作用。
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嚴格執行城市總體規劃,加快完善主要地段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增強城市發展的科學性。加快城區建設步伐,全年計劃完成城建投資2億多元,重點完成翻山嶺水庫城鄉供水水源工程、縣城玫鄉路和團結街、勝利街再延伸工程;建成污水處理廠,加快建設垃圾處理場;拓建永登六中北側1006號路、欣德嘉園南側小區道路和惠民路,全面改造人民街;啟動建設縣城人民公園;配套建設南城區供熱工程;規劃建設濱河路迎賓廣場和音樂噴泉廣場;啟動庄浪河縣城段水面擴大工程。全面完成城區主次幹道亮化任務。大力實施以道路綠化、小區綠化、庭院綠化相結合的大規模綠化工程,積極開展「花園式」單位創建活動,擴大城區綠地面積。
加強科學化規范管理。堅持「建管並舉,重在管理」,完善市容市貌管理制度和辦法,推動城市管理制度化、常態化、規范化。強化日常管理,嚴格落實以「包衛生、包綠化、包秩序」為主的三包責任制,在濱河大道等重點地段組建專門管護隊伍,始終保持嚴管嚴查態勢。強化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堅持集中整治與長效管理相結合,突出抓好以垃圾清理、清掃保潔為重點的凈化工程,以交通秩序整治和馬路市場取締為重點的暢通工程,下功夫解決垃圾亂倒、車輛亂停、攤點亂擺、廣告亂貼等突出問題。
加大市場化經營力度。強化經營城市理念,創新城市建設融資機制,規范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推進投資公司運作,發揮國有資產四兩撥千斤的融資作用,多渠道吸納資金投向城市建設。進一步開放城鎮基礎設施、市政公用行業市場,推動城市公用設施等資本的市場化運營,盤活城市存量資產,做足做活「以城建城」的文章。力爭實現城市經營性收入3000萬元以上。
(六)改革創新,著力增強發展活力
認真落實各項改革措施,創新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為加快發展提供活力和動力。
深化農村改革。大力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按照「政策引導、農機助推、試點示範、規模增效」的思路,堅持依法自願有償原則,鼓勵農民以轉包、租賃、互換、轉讓、代耕代種、股份合作等形式,推動農村土地相對集中到產業化企業、農機大戶、種養大戶手中,加快農業規模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要把土地流轉和撂荒治理相結合,繼續清理閑置土地,加大開發整理力度,年內爭取再復耕撂荒地1萬畝以上;抓好龍泉費家灣、中川陳家井省列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開發整理土地5000畝以上。積極穩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科學指導,因地制宜,分類推進,用兩年時間基本完成主體改革任務。探索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
深化企業改革。鞏固和發展國企改革成果,注重改革的科學性、規范性和協調性,按照「四個到位」的總體要求,大膽採取經營者持大股、整體轉讓、兼並重組、破產拍賣等方式,突出職工身份置換和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持續打好企業改革攻堅戰。重點加快交通公司、塑料公司、縣水泥公司及物資公司等企業改制工作。嚴格規范企業改制中的產權轉讓程序,擴大國有資產監管范圍,提高監管水平,最大限度實現保值增值。下大氣力妥善解決改制企業職工安置、經濟補償、社保關系接續等問題,維護好廣大職工的切身利益。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全面完成政府機構改革的各項任務,嚴格按照全縣總體要求,突出抓好「三定」方案的落實,進一步轉變職能,理順關系,優化結構,提高效能。深化鄉鎮機構改革,積極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繼續改革行政審批制度,突出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優化發展環境,推進行政審批法制化、科學化。圍繞建設服務型政府,進一步強化「領導就是服務、管理就是服務」的理念,強勢推進服務內容、服務方式、服務效能的全面創新,為全民創業開辟綠色通道。
(七)穩定為上,切實加強社會管理
堅持「發展第一要務,穩定第一責任」,切實把保一方平安的措施落到實處,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加強平安建設。突出抓好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和公正廉潔執法。要認真落實「大調解」機制,以抓源頭、清積案、建機制、強基層為重點,深入開展社會矛盾化解,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要不斷完善「大信訪」機制,繼續落實縣級領導信訪接待日制度和重點信訪案件包案責任制,高度重視和有效防範企業改制、征地拆遷、土地糾紛、涉法涉訴等問題可能引發的群體性事件。進一步強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規范鄉鎮綜治中心運行機制,提高社會面技術防範水平;以解決流動人口服務管理、
社會治安重點地區綜合治理為重點,深入推進社會管理;以著力解決制約公正廉潔執法的突出問題為重點,全面提高執法水平和執法公信力。
加強安全管理。堅持安全發展理念,深入開展「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年」活動,強化企業安全生產和政府安全監管責任。加強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著力抓好煤礦、非煤礦山、交通運輸等重點行業和企業的安全管理,抓好商場、學校、娛樂場所等公共聚集地的安全防範,及時消除安全隱患,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完善應急體系,加大救災物資儲備,增強自然災害和公共安全事件的預防和處置能力。
加強市場監管。堅持不懈地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深入開展商務執法活動,維護正常有序的市場環境。尤其要突出加強食品、葯品及其它生活用品的管理,完善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督網路,深入開展食品安全、非法行醫等專項整治,讓人民群眾買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
(八)執政為民,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
以「創新強縣、創業富民、創優爭先」活動為載體,深入推進執政能力和作風建設,讓人民放心,讓人民滿意。?
與時俱進,科學施政。政府全體工作人員要積極順應新形勢,努力加強理論武裝、知識更新和能力培養,增強科學發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要積極運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工作,不斷改進管理方式和領導方法,健全重大決策專家論證和社會公示制度,提高科學施政的水平。要始終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用基層的經驗指導實際工作,用個性的辦法化解共性的難題。
民生為要,務實執政。始終堅持執政為民的理念,做到重大決策依民而定,安危冷暖唯民而系,多做群眾急需的事,多做群眾受益的事,以實際行動贏得群眾對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要堅持不懈地改進作風,前移工作關口,下移工作重心,帶著感情做工作,帶著責任抓落實,做到察民情,情況在一線了解;幫民富,措施在一線落實;解民憂,問題在一線解決。
規范運作,依法行政。切實推進「法治永登」創建,認真貫徹《行政許可法》,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正當程序行使職權、履行職責。要認真實施政務公開,完善政府網站內容,大力推進電子政務。要自覺接受人大和政協的監督,定期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和向政協通報情況,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健全與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聯系制度,增強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干凈幹事,廉潔從政。認真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警示教育,築牢反腐思想防線,做到重責、慎權、淡利。要切實加強對公共權力運行的監督和制約,建立思想道德教育長效機制和權力運行監控機制,強化對重大工程、產權交易、政府采購等重點領域的監管,加大審計、監察力度,堅決防止公共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利益化,堅決防止違紀違法行為發生。要強化對公務員的教育、培訓和管理,努力建設一支勤政為民、清正廉潔,團結和諧、心齊氣順的公務員隊伍!
各位代表!
我們面臨的任務艱巨而繁重,我們肩負的責任重大而光榮。讓我們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在縣委的堅強領導和縣人大、縣政協的有力監督下,開拓創新,創優爭先,努力把加快發展的宏偉藍圖變為富民強縣的美好現實!

Ⅲ 贛州農村生態旅遊在哪裡

贛縣寨九坳景區一角。

近年來,贛州市積極實施鄉村旅遊富民工程,充分利用農村田園景觀、自然生態、農耕文化、民俗文化、民族風情等,積極打造特色鄉村旅遊品牌。迄今,全市各類休閑農業企業達1532家,並重點打造了富有贛州特色的橙鄉百里鄉村游、紅色搖籃鄉村游、客家搖籃鄉村游、生態贛州鄉村游等精品路線。鄉村旅遊已逐步成為贛州旅遊業最具增長潛力的新型業態。

今天,我們就給大家推薦幾處值得一去的鄉村旅遊點,和家人朋友約起來,來個鄉村游吧。

大余周屋:探尋理學真諦

位於大余縣新城圩鎮之側的周屋旅遊資源可謂得天獨厚。據史料記載,世居周屋的周氏家族是理學開山之祖周敦頤的後代,周氏村民在此已有700餘年,歷經歲月滄桑,理學文化在周屋長盛不衰,散發出更加迷人的魅力。周屋有很多明清建築風格的古祠,古祠至今保存有大量古壁畫、古楹聯、匾額等。明代思想家王陽明曾來此拜謁,並在此授課。2004年,周氏祠堂被列入贛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遊客在蓮花池旁重讀《愛蓮說》《太極圖說》《易通》等名篇,感受歷史文化的傳承。在這里,遊客能夠感受到現代與傳統、熱鬧與寧靜交匯融合的獨特體驗。

信豐球獅畲族村:感受原生態村落

球獅畲族村位於信豐縣正平鎮西南部,距離信豐縣城17.5公里。該村是信豐縣四個少數民族村之一。據載,該村先民於明代洪武年間由福建武平遷入此地居住,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是贛南畲族的主要發源地、江西省畲族居住地之一、我國畲族遷徙過程中重要的中轉地。

球獅畲族村屬於丘陵地形,四周群山環繞,中部地勢低平,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該村有「七山半水半分田、兩分道路和庄園」之說,森林資源、水資源豐富,林地面積8000畝,森林覆蓋率80%以上,森林基本未遭破壞,是自然生態保護較好的村寨之一。在球獅畲族村面積7.9平方公里內,旅遊資源豐富,生態原始,景色迷人,擁有青山、秀水、古樹、山寨、流雲、飛瀑、濕地、古村落等美景,原生態的民族魅力在鄉村的每個角落都能得到體現。

崇義上堡梯田:體驗農家快樂

上堡梯田位於崇義縣西部齊雲山自然保護區內的上堡景區,距離崇義縣城50公里,距贛州市城區127公里,它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評為「最大的客家梯田」,是國內三大梯田奇觀之一。上堡梯田位於上堡鄉海拔1741米的贛南第二高峰的華仙峰周圍,總面積達3萬畝。梯田就散落在華仙峰周圍的南流、良和、赤水一帶,梯田的垂直落差近千米,位置最高的田塊在海拔1260米處。有的梯田從高到低不斷延續,竟然有百層之多,就像一條條長梯,架搭在山間嶺谷,特別是在南流村,周圍的梯田,高高低低,層層疊疊,湧向天際,令人嘆為觀止。

上堡梯田最美的季節是春播階段,五月末,中稻蒔田前,尚未插下秧的梯田裡田水如鏡,倒映著青山和藍天,層次感最為豐富。插過秧後的梯田泛著綠色,不規則的田疇與規則的綠苗,生長著詩情與畫意。九月底,梯田裡的稻子已呈金黃色,在山裡的勁風舞動下,飄逸起伏的稻浪,韻律般輕奏起天籟之音,悠揚而醉人。

除了梯田風光,這里還有朱德「上堡整訓」歷史事件舊址、華仙峰庵等名勝古跡。上堡鄉現已開設農家樂休閑游,讓遊客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干農家趣味活,洗天然溫泉,賞梯田奇觀,還有獨具客家風情的山歌對唱篝火晚會。

上猶園村:暢游魅力鄉村

上猶縣梅水鄉園村位於國家4A級森林公園——陡水湖畔,距上猶縣城14公里,山地資源豐富。園村四周群山簇擁,茶園風光秀麗,2011年園村被評為「中國最有魅力休閑鄉村」之一。

在園村,遊客除了能盡情地體驗鄉村美景外,還能親自參與到農作物種植當中,靜下來感受農村種植和養殖的樂趣。如今的園村,已在茶山開通游步古道,可到茶山山頂一覽園村全景。目前,景區佔地面積1200多畝,有園村綠茶品茶館、九曲河漂流、生態葡萄園、東坑造紙坊、休閑垂釣魚場、森林小火車、餐飲農家樂等休閑項目。

贛縣三溪寨九坳:贛南的「小桂林」

寨九坳位於贛縣三溪鄉北偏東5公里處的寨九坳村境內,離贛州市58公里,是一處發育十分典型的丹霞地貌旅遊區。

寨九坳景區內的景觀資源比較豐富,境內崇山峻嶺、石壁突兀,形態各異、樹木蔥郁、景色宜人,形成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自然景觀有秀麗的丹霞地貌,如將軍寨、獅子岩、象鼻山、涼傘山、定光山、佛盈腦、酒壇山、神龜山等23座山峰,特別是寨九坳的「九獅拜象」這一獨特的自然景觀,無比生動地營造出「九獅拜象」的民間祭祀的場景;茂密的樟樹群和毛竹林以及散居在山谷的客家人組成一幅優美的田園風光。人文景觀有始建於宋朝已有1000多年歷史的定光山寺,岳飛部將楊再興剿匪的遺址遺跡,純正的客家民俗風情。

寨九坳景區現已修通景區環形公路,遊客服務中心、接待中心和垂釣中心已經建成。遊客來到這里,還能體驗到岩壁攀岩、林區燒烤、湖邊釣魚、戶外拓展等多種娛樂項目。

寧都小布:漫遊休閑小鎮

小布鎮位於寧都縣西北部,距縣城60公里,是遠近聞名的「茶葉之鄉」,入選2015年江西省十大休閑小鎮。

該鎮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共蘇區中央局、中華蘇維埃革命軍事委員會成立地以及中國工農紅軍第一部無線電偵察台誕生地等18處紅色舊址,形成了紅色舊址景點群。小布鎮始建於清朝嘉慶18年的萬壽宮,是除南昌萬壽宮外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廟。萬壽宮周邊參照雲南麗江建築風格復古建設的魚行古街,共同構成了集地方特色小吃、手工藝品出售、展示地方文化於一體的古色景點群。

Ⅳ 求國發【2009】41號文件原文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

國發〔2009〕4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旅遊業是戰略性產業,資源消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旅遊業快速發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體系日趨完善。當前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日益增長的大眾化、多樣化消費需求為旅遊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為充分發揮旅遊業在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現就加快發展旅遊業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開放,加強統籌協調,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發展質量,把旅遊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

(二)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破除體制機制性障礙,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實現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寓管理於服務之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旅遊消費需求;堅持以國內旅遊為重點,積極發展入境旅遊,有序發展出境旅遊;堅持因地制宜,突出優勢,推動各地旅遊業特色化發展;堅持節能環保,合理利用資源,實現旅遊業可持續發展。

(三)發展目標。到2015年,旅遊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國內旅遊人數達33億人次,年均增長10%;入境過夜遊客人數達9000萬人次,年均增長8%;出境旅遊人數達8300萬人次,年均增長9%。旅遊消費穩步增長,城鄉居民年均出遊超過2次,旅遊消費相當於居民消費總量的10%。經濟社會效益更加明顯,旅遊業總收入年均增長12%以上,旅遊業增加值佔全國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12%。每年新增旅遊就業50萬人。旅遊服務質量明顯提高,市場秩序明顯好轉,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力爭到2020年我國旅遊產業規模、質量、效益基本達到世界旅遊強國水平。

二、主要任務

(四)深化旅遊業改革開放。放寬旅遊市場准入,打破行業、地區壁壘,簡化審批手續,鼓勵社會資本公平參與旅遊業發展,鼓勵各種所有制企業依法投資旅遊產業。推進國有旅遊企業改組改制,支持民營和中小旅遊企業發展,支持各類企業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兼並重組,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大型旅遊企業集團。積極引進外資旅遊企業。在試點的基礎上,逐步對外商投資旅行社開放經營中國公民出境旅遊業務。支持有條件的旅遊企業「走出去」。要按照統籌協調、形成合力的要求,創新體制機制,推進旅遊管理體制改革。支持各地開展旅遊綜合改革和專項改革試點,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旅遊資源一體化管理。旅遊行政管理及相關部門要加快職能轉變,把應當由企業、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承擔的職能和機構轉移出去。五年內,各級各類旅遊行業協會的人員和財務關系要與旅遊行政管理等部門脫鉤。

(五)優化旅遊消費環境。逐步建立以遊客評價為主的旅遊目的地評價機制。景區門票價格調整要提前半年向社會公布,所有旅遊收費均應按規定向社會公示。全面落實旅遊景區對老年人和學生等特殊人群門票優惠政策。增加旅遊目的地與主要客源地間的航線航班、旅遊列車,完善旅客列車車票的預售和異地購票辦法。城市公交服務網路要逐步延伸到周邊主要景區和鄉村旅遊點,公路服務區要拓展旅遊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自駕車旅遊服務體系。規范引導自發性旅遊活動。博物館、金融服務網點、郵政服務網點等在旅遊旺季應適當延長開放和服務時間。各類經營場所的公用廁所要對遊客開放。建立健全旅遊信息服務平台,促進旅遊信息資源共享。廣播、電視、報刊、網站等公共媒體要積極開設旅遊欄目,加大旅遊公益宣傳力度。

(六)倡導文明健康的旅遊方式。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健康旅遊、文明旅遊、綠色旅遊,使城鄉居民在旅遊活動中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景區景點、賓館飯店和旅行社等旅遊企業要通過多種形式,引導每一位旅遊者自覺按照《中國公民國內旅遊文明行為公約》和《中國公民出境旅遊文明行為指南》文明出行、文明消費。旅遊者要尊重自然,尊重當地文化,尊重服務者,抵制不良風氣,摒棄不文明行為。出境旅遊者要維護良好的對外形象,做傳播中華文明的使者。

(七)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建設旅遊道路、景區停車場、遊客服務中心、旅遊安全以及資源環境保護等基礎設施。實施旅遊廁所改擴建工程。加強主要景區連接交通干線的旅遊公路建設。規劃建設水路客運碼頭要充分考慮旅遊業發展需求。加快推進中西部支線機場建設,完善旅遊航線網路。確保景區和交通沿線通信順暢。加強重點城市遊客集散中心建設。力爭通過五年努力,全國所有A級景區旅遊交通基本暢通,旅遊標識系統基本完善,旅遊廁所基本達標,景區停車場基本滿足需要。

(八)推動旅遊產品多樣化發展。實施鄉村旅遊富民工程。開展各具特色的農業觀光和體驗性旅遊活動。在妥善保護自然生態、原居環境和歷史文化遺存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鎮,建設特色景觀旅遊村鎮,規范發展「農家樂」、休閑農庄等旅遊產品。依託國家級文化、自然遺產地,打造有代表性的精品景區。積極發展休閑度假旅遊,引導城市周邊休閑度假帶建設。有序推進國家旅遊度假區發展。規范發展高爾夫球場、大型主題公園等。繼續發展紅色旅遊。

(九)培育新的旅遊消費熱點。大力推進旅遊與文化、體育、農業、工業、林業、商業、水利、地質、海洋、環保、氣象等相關產業和行業的融合發展。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發展生態旅遊、森林旅遊、商務旅遊、體育旅遊、工業旅遊、醫療健康旅遊、郵輪遊艇旅遊。把旅遊房車、郵輪遊艇、景區索道、游樂設施和數字導覽設施等旅遊裝備製造業納入國家鼓勵類產業目錄,大力培育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休閑、登山、滑雪、潛水、露營、探險、高爾夫等各類戶外活動用品及賓館飯店專用產品。大力發展旅遊購物,提高旅遊商品、旅遊紀念品在旅遊消費中的比重。以大型國際展會、重要文化活動和體育賽事為平台,培育新的旅遊消費熱點,特別要抓住舉辦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的機遇,擴大旅遊消費。

(十)提高旅遊服務水平。以遊客滿意度為基準,全面實施《旅遊服務質量提升綱要》。以人性化服務為方向,提升從業人員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以品牌化為導向,鼓勵專業化旅遊管理公司推進品牌連鎖,促進旅遊服務創新。以標准化為手段,健全旅遊標准體系,抓緊制定並實施旅遊環境衛生、旅遊安全、節能環保等標准,重點保障餐飲、住宿、廁所的衛生質量。以信息化為主要途徑,提高旅遊服務效率。積極開展旅遊在線服務、網路營銷、網路預訂和網上支付,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構建旅遊數據中心、呼叫中心,全面提升旅遊企業、景區和重點旅遊城市的旅遊信息化服務水平。

(十一)豐富旅遊文化內涵。把提升文化內涵貫穿到吃住行游購娛各環節和旅遊業發展全過程。旅遊開發建設要加強自然文化遺產保護,深挖文化內涵,普及科學知識。旅遊商品要提高文化創意水平,旅遊餐飲要突出文化特色,旅遊經營服務要體現人文特質。要發揮文化資源優勢,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演藝、節慶等文化旅遊產品。充分利用博物館、紀念館、體育場館等設施,開展多種形式的文體旅遊活動。集中力量塑造中國國家旅遊整體形象,提升文化軟實力。

(十二)推進節能環保。實施旅遊節能節水減排工程。支持賓館飯店、景區景點、鄉村旅遊經營戶和其他旅遊經營單位積極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廣泛運用節能節水減排技術,實行合同能源管理,實施高效照明改造,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創建綠色環保企業。五年內將星級飯店、A級景區用水用電量降低20%。合理確定景區遊客容量,嚴格執行旅遊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加強水資源保護和水土保持。倡導低碳旅遊方式。

(十三)促進區域旅遊協調發展。中西部和邊疆民族地區要利用自然、人文旅遊資源,培育特色優勢產業。東部發達地區、東北等老工業基地要通過經濟結構調整,提升旅遊發展水平。有序推進香格里拉、絲綢之路、長江三峽、青藏鐵路沿線和東北老工業基地、環渤海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黃河中下游地區、泛珠三角地區、海峽西岸、北部灣地區等區域旅遊業發展,完善旅遊交通、信息和服務網路。積極推動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繼續促進內地居民赴香港、澳門旅遊。加強海峽兩岸旅遊交流與合作。

三、保障措施

(十四)加強規劃和法制建設。制定全國旅遊業發展規劃。旅遊基礎設施和重點旅遊項目建設要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編制和調整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海洋功能區劃、基礎設施規劃、村鎮規劃要充分考慮旅遊業發展需要。制定國民旅遊休閑綱要。設立「中國旅遊日」。落實帶薪休假制度。抓緊旅遊綜合立法,加快制定旅遊市場監管、資源保護、從業規范等專項法規,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十五)加強旅遊市場監管和誠信建設。落實地方政府、經營主體、相關部門的監管責任。健全旅遊監管體系,完善旅遊質量監管機構,加強旅遊服務質量監督管理和旅遊投訴處理。旅遊、工商、公安、商務、衛生、質檢、價格等部門要加強聯合執法,開展打擊非法從事旅遊經營活動,整治「零負團費」、虛假廣告、強迫或變相強迫消費等欺詐行為,維護遊客合法權益。加強旅遊誠信體系建設,開展誠信旅遊創建活動,制訂旅遊從業人員誠信服務准則,建立旅行社、旅遊購物店信用等級制度。發揮旅遊行業協會的作用,提高行業自律水平。

(十六)加強旅遊從業人員素質建設。整合旅遊教育資源,加強學科建設,優化專業設置,深化專業教學改革,大力發展旅遊職業教育,提高旅遊教育水平。建立和完善旅遊職業資格和職稱制度,健全職業技能鑒定體系,培育職業經理人市場。抓緊改革完善導游等級制度,提高導遊人員專業素質和能力,鼓勵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離退休老專家、老教師從事導游工作。實施全國旅遊培訓計劃,加強對紅色旅遊、鄉村旅遊和文化遺產旅遊從業人員培訓,五年內完成對旅遊企業全部中高級管理人員和導遊人員的分級分類培訓。

(十七)加強旅遊安全保障體系建設。以旅遊交通、旅遊設施、旅遊餐飲安全為重點,嚴格安全標准,完善安全設施,加強安全檢查,落實安全責任,消除安全隱患,建立健全旅遊安全保障機制。嚴格執行安全事故報告制度和重大責任追究制度。完善旅遊安全提示預警制度,重點旅遊地區要建立旅遊專業氣象、地質災害、生態環境等監測和預報預警系統。防止重大突發疫情通過旅行途徑擴散。推動建立旅遊緊急救援體系,完善應急處置機制,健全出境遊客緊急救助機制,增強應急處置能力。搞好旅遊保險服務,增加保險品種,擴大投保范圍,提高理賠效率。

(十八)加大政府投入。地方各級政府要加大對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各級財政要加大對旅遊宣傳推廣、人才培訓、公共服務的支持力度。中央政府投資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重點景區、紅色旅遊、鄉村旅遊等的基礎設施建設。國家旅遊發展基金重點用於國家旅遊形象宣傳、規劃編制、人才培訓、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等。安排中央財政促進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外貿發展基金以及節能減排專項資金時,要對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給予支持。要把旅遊促進就業納入就業發展規劃和職業培訓計劃,落實好相關扶持政策。完善「家電下鄉」政策,支持從事「農家樂」等鄉村旅遊的農民批量購買家電產品和汽車摩托車。

(十九)加大金融支持。對符合旅遊市場准入條件和信貸原則的旅遊企業和旅遊項目,要加大多種形式的融資授信支持,合理確定貸款期限和貸款利率。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可享受中小企業貸款優惠政策。對有資源優勢和市場潛力但暫時經營困難的旅遊企業,金融機構要按規定積極給予信貸支持。進一步完善旅遊企業融資擔保等信用增強體系,加大各類信用擔保機構對旅遊企業和旅遊項目的擔保力度。拓寬旅遊企業融資渠道,金融機構對商業性開發景區可以開辦依託景區經營權和門票收入等質押貸款業務。鼓勵中小旅遊企業和鄉村旅遊經營戶以互助聯保方式實現小額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企業債券和中期票據,積極鼓勵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在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上市融資。鼓勵消費金融公司在試點過程中積極提供旅遊消費信貸服務。積極推進金融機構和旅遊企業開展多種方式的業務合作,探索開發適合旅遊消費需要的金融產品,增強銀行卡的旅遊服務功能。

(二十)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落實賓館飯店與一般工業企業同等的用水、用電、用氣價格政策。允許旅行社參與政府采購和服務外包。旅行社按營業收入繳納的各種收費,計征基數應扣除各類代收服務費。排放污染物達到國家標准或地方標准並已進入城市污水處理管網的旅遊企業,繳納污水處理費後,免徵排污費。旅遊企業用於宣傳促銷的費用依法納入企業經營成本。鼓勵銀行卡收費對旅行社、景區售票商戶參照超市和加油站檔次進行計費,進一步研究適當降低對賓館飯店的收費標准。年度土地供應要適當增加旅遊業發展用地。積極支持利用荒地、荒坡、荒灘、垃圾場、廢棄礦山、邊遠海島和可以開發利用的石漠化土地等開發旅遊項目。支持企事業單位利用存量房產、土地資源興辦旅遊業。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提高對加快發展旅遊業重要意義的認識,強化大旅遊和綜合性產業觀念,把旅遊業作為新興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加以培育、重點扶持,切實抓好本意見的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綜合協調,國家旅遊局會同有關部門進行業務指導並對本意見的貫徹執行情況開展督促檢查。各級旅遊行政管理及相關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加強協調配合,推動旅遊業又好又快發展。

國務院

二○○九年十二月一日

Ⅳ 北票那裡有特色

街里小窯街,101國道,街里小窯街白天有很多足療店,凡是玻璃門,外邊可以看見一張床,上邊總有人睡覺的就是。金色陽光據說有,在電廠附近。很多ktv都有啊

Ⅵ 國務院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的條令內容

創新發展理念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按照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要求,堅持深化改革、依法興旅,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推動形成政府依法監管、企業守法經營、遊客文明旅遊的發展格局;堅持融合發展,推動旅遊業發展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結合,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堅持以人為本,積極營造良好的旅遊環境,讓廣大遊客游得放心、游得舒心、游得開心,在旅遊過程中發現美、享受美、傳播美。
轉變發展方式
以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主線,推動旅遊產品向觀光、休閑、度假並重轉變,滿足多樣化、多層次的旅遊消費需求;推動旅遊開發向集約型轉變,更加註重資源能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更加註重文化傳承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推動旅遊服務向優質服務轉變,實現標准化和個性化服務的有機統一。到2020年,境內旅遊總消費額達到5.5萬億元,城鄉居民年人均出遊4.5次,旅遊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5%。
游發展動力
(三)深化旅遊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簡政放權,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加快推進旅遊領域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切實發揮各類旅遊行業協會作用,鼓勵中介組織發展。建立公開透明的市場准入標准和運行規則,打破行業、地區壁壘,推動旅遊市場向社會資本全面開放。各地要破除對旅行社跨省設分社、設門市的政策限制,鼓勵品牌信譽度高的旅行社和旅遊車船公司跨地區連鎖經營。積極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扶持特色旅遊企業,鼓勵發展專業旅遊經營機構,推動優勢旅遊企業實施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並重組,打造跨界融合的產業集團和產業聯盟,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民族品牌的旅遊企業做大做強。穩步推進建立國家公園體制,實現對國家自然和文化遺產地更有效的保護和利用。抓緊建立景區門票預約制度,對景區遊客進行最大承載量控制。統一國際國內旅遊服務標准。完善旅遊統計指標體系和調查方法,建立科學的旅遊發展考核評價體系。取消邊境旅遊項目審批,將旅行社經營邊境游資格審批和外商投資旅行社業務許可下放至省級旅遊部門。(四)推動區域旅遊一體化。進一步深化對外合資合作,支持有條件的旅遊企業「走出去」,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完善國內國際區域旅遊合作機制,建立互聯互通的旅遊交通、信息和服務網路,加強區域性客源互送,構建務實高效、互惠互利的區域旅遊合作體。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在東盟—湄公河流域開發合作、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中亞區域經濟合作、圖們江地區開發合作以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等區域次區域合作機制框架下,採取有利於邊境旅遊的出入境政策,推動中國同東南亞、南亞、中亞、東北亞、中東歐的區域旅遊合作。積極推動中非旅遊合作。加強旅遊雙邊合作,辦好與相關國家的旅遊年活動。(五)大力拓展入境旅遊市場。完善國家旅遊宣傳推廣體系,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逐步實現國家旅遊宣傳促銷專業化、市場化。建立多語種的國家旅遊宣傳推廣網站,加強國家旅遊形象宣傳。研究促進外國人入境過境旅遊簽證便利化措施,推動符合規定條件的對外開放口岸開展外國人簽證業務,逐步優化完善外國人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推動外國人72小時過境免簽城市數量適當、布局合理。統籌研究部分國家旅遊團入境免簽政策,優化郵輪出入境政策。為外國旅客提供簽證和入出境便利,不斷提高簽證簽發、邊防檢查等出入境服務水平。
空間拓展
(六)積極發展休閑度假旅遊。在城鄉規劃中要統籌考慮國民休閑度假需求。加強設施建設,完善服務功能,合理優化布局,營造居民休閑度假空間。積極推動體育旅遊,加強競賽表演、健身休閑與旅遊活動的融合發展,支持和引導有條件的體育運動場所面向遊客開展體育旅遊服務。推進整形整容、內外科等優勢醫療資源面向國內外提供醫療旅遊服務。發揮中醫葯優勢,形成一批中醫葯健康旅遊服務產品。規范服務流程和服務標准,發展特色醫療、療養康復、美容保健等醫療旅遊。有條件的城市要加快建設慢行綠道。建立旅居全掛車營地和露營地建設標准,完善旅居全掛車上路通行的政策措施,推出具有市場吸引力的鐵路旅遊產品。積極發展森林旅遊、海洋旅遊。繼續支持郵輪遊艇、索道纜車、游樂設施等旅遊裝備製造國產化,積極發展郵輪遊艇旅遊、低空飛行旅遊。(七)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依託當地區位條件、資源特色和市場需求,挖掘文化內涵,發揮生態優勢,突出鄉村特點,開發一批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鄉村旅遊產品。推動鄉村旅遊與新型城鎮化有機結合,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鎮,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旅遊小鎮,建設一批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名村。加強規劃引導,提高組織化程度,規范鄉村旅遊開發建設,保持傳統鄉村風貌。加強鄉村旅遊精準扶貧,扎實推進鄉村旅遊富民工程,帶動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統籌利用惠農資金加強衛生、環保、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鄉村旅遊服務體系。加強鄉村旅遊從業人員培訓,鼓勵旅遊專業畢業生、專業志願者、藝術和科技工作者駐村幫扶,為鄉村旅遊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八)創新文化旅遊產品。鼓勵專業藝術院團與重點旅遊目的地合作,打造特色鮮明、藝術水準高的專場劇目。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規范整合會展活動,發揮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慶品牌效應,組織開展群眾參與性強的文化旅遊活動。杜絕低水平的人造景觀建設,規范發展主題公園。支持傳統戲劇的排練演出場所、傳統手工藝的傳習場所和傳統民俗活動場所建設。在文化旅遊產品開發中,反對低俗、庸俗、媚俗內容,抵制封建迷信,嚴厲打擊黃賭毒。(九)積極開展研學旅行。按照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將研學旅行、夏令營、冬令營等作為青少年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國情教育的重要載體,納入中小學生日常德育、美育、體育教育范疇,增進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培養其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按照教育為本、安全第一的原則,建立小學階段以鄉土鄉情研學為主、初中階段以縣情市情研學為主、高中階段以省情國情研學為主的研學旅行體系。加強對研學旅行的管理,規范中小學生集體出國旅行。支持各地依託自然和文化遺產資源、大型公共設施、知名院校、工礦企業、科研機構,建設一批研學旅行基地,逐步完善接待體系。鼓勵對研學旅行給予價格優惠。(十)大力發展老年旅遊。結合養老服務業、健康服務業發展,積極開發多層次、多樣化的老年人休閑養生度假產品。規劃引導各類景區加強老年旅遊服務設施建設,嚴格執行無障礙環境建設標准,適當配備老年人、殘疾人出行輔助器具。鼓勵地方和企業針對老年旅遊推出經濟實惠的旅遊產品和優惠措施。抓緊制定老年旅遊服務規范,推動形成專業化的老年旅遊服務品牌。旅遊景區門票針對老年人的優惠措施要打破戶籍限制。(十一)擴大旅遊購物消費。實施中國旅遊商品品牌建設工程,重視旅遊紀念品創意設計,提升文化內涵和附加值,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培育體現地方特色的旅遊商品品牌。傳承和弘揚老字型大小品牌,加大對老字型大小紀念品的開發力度。整治規范旅遊紀念品市場,大力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商業街區,鼓勵發展特色餐飲、主題酒店。鼓勵各地推出旅遊商品推薦名單。在具備條件的口岸可按照規定設立出境免稅店,優化商品品種,提高國內精品知名度。研究完善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政策,將實施范圍擴大至全國符合條件的地區。在切實落實進出境遊客行李物品監管的前提下,研究新增進境口岸免稅店的可行性。鼓勵特色商品購物區建設,提供金融、物流等便利服務,發展購物旅遊。
優化旅遊發展環境
(十二)完善旅遊交通服務。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和機場建設要統籌考慮旅遊發展需要。完善加油站點和高速公路服務區的旅遊服務功能,加快推進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建設。將通往旅遊區的標志納入道路交通標志范圍,完善指引、旅遊符號等標志設置。推進旅遊交通設施無障礙建設與改造。重點旅遊景區要健全交通集散體系。增開旅遊目的地與主要客源地之間的列車和旅遊專列,完善火車站、高速列車、旅遊專列的旅遊服務功能,鼓勵對旅遊團隊火車票價實行優惠政策。加強高鐵車站與城市、景區的交通銜接。支持重點旅遊城市開通和增加與主要客源地之間的航線,支持低成本航空和旅遊支線航空發展,鼓勵按規定開展國內旅遊包機業務。規劃引導沿江沿海公共旅遊碼頭建設,增開國際、國內郵輪航線。制定旅遊信息化標准,加快智慧景區、智慧旅遊企業建設,完善旅遊信息服務體系。(十三)保障旅遊安全。加強旅遊道路特別是橋梁、隧道等交通安全和食品安全監督檢查,對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等旅遊場所特種設備定期開展安全檢測。完善旅遊安全服務規范,旅遊從業人員上崗前要進行安全風險防範及應急救助技能培訓。旅行社、景區要對參與高風險旅遊項目的旅遊者進行風險提示,並開展安全培訓。景區要加強安全防護和消防設施建設。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建立健全旅遊景區突發事件、高峰期大客流應對處置機制和旅遊安全預警信息發布制度,將其納入當地統一的應急體系。重點景區要配備專業的醫療和救援隊伍,有條件的可納入國家應急救援基地統籌建設。(十四)加強市場誠信建設。在社會誠信體系建設中,加快完善旅遊相關企業和從業人員誠信記錄。行業協會要完善行業自律規則和機制,引導會員企業誠信經營。建立嚴重違法企業「黑名單」制度,加大曝光力度,完善違法信息共享機制。加強旅遊市場綜合執法,依法嚴厲打擊「黑導游」和誘導、欺騙、強迫遊客消費等行為,依法嚴肅查處串通漲價、哄抬價格和價格欺詐的行為,積極營造誠實守信的消費環境,引導旅遊者文明消費。充分發揮旅遊者、社會公眾及新聞媒體的監督和引導作用,推進旅遊服務質量提升。推動景區景點進一步做好文明創建和文明旅遊宣傳引導工作,加大景區文明旅遊執法,杜絕亂刻亂畫、隨地吐痰、亂丟垃圾等行為。(十五)規范景區門票價格。利用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文物保護單位等公共資源建設的景區門票以及景區內另行收費的游覽場所、交通工具等項目價格要實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體現公益性,嚴格控制價格上漲。景區應嚴格按照規定,對未成年人、在校學生、老人、軍人、殘疾人等實行門票費用減免。所有景區都要在醒目位置公示門票價格、另行收費項目的價格及團體收費價格。要進一步加強價格監管,堅決制止各類變相漲價行為。
完善旅遊發展政策
(十六)切實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強化全社會依法休假理念,將帶薪年休假制度落實情況納入各地政府議事日程,作為勞動監察和職工權益保障的重要內容,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加快落實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鼓勵職工結合個人需要和工作實際分段靈活安排帶薪年休假。在教學時間總量不變的情況下,高等學校可結合實際調整寒、暑假時間,中小學可按有關規定安排放春假,為職工落實帶薪年休假創造條件。(十七)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景區旅遊道路、步行道、停車場、廁所、供水供電、應急救援、遊客信息服務以及垃圾污水處理、安防消防等基礎設施建設,圍繞重點旅遊區和旅遊線路,進一步完善遊客咨詢、標志標牌等公共服務設施,集中力量開發建設一批新的自然生態環境良好、文化科普教育功能完善、在國內外具有較強吸引力的精品景區和特色旅遊目的地。編制全國生態旅遊發展規劃,加強對國家重點旅遊區域的指導,抓好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旅遊資源整體開發,引導生態旅遊健康發展。各級政府要重視旅遊基礎設施建設。中央政府要加大對中西部地區重點景區、鄉村旅遊、紅色旅遊、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生態旅遊等旅遊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保護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十八)加大財政金融扶持。抓緊研究新形勢下中央財政支持旅遊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做好國家旅遊宣傳推廣、規劃編制、人才培養和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國家支持服務業、中小企業、新農村建設、扶貧開發、節能減排等專項資金,要將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和項目納入支持范圍。政府引導,推動設立旅遊產業基金。支持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上市,通過企業債、公司債、中小企業私募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等債務融資工具,加強債券市場對旅遊企業的支持力度,發展旅遊項目資產證券化產品。加大對小型微型旅遊企業和鄉村旅遊的信貸支持。(十九)優化土地利用政策。堅持節約集約用地,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安排旅遊用地的規模和布局,嚴格控制旅遊設施建設佔用耕地。改革完善旅遊用地管理制度,推動土地差別化管理與引導旅遊供給結構調整相結合。編制和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海洋功能區規劃時,要充分考慮相關旅遊項目、設施的空間布局和建設用地要求,規范用海及海岸線佔用。年度土地供應要適當增加旅遊業發展用地。進一步細化利用荒地、荒坡、荒灘、垃圾場、廢棄礦山、邊遠海島和石漠化土地開發旅遊項目的支持措施。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以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與其他單位、個人共同開辦旅遊企業,修建旅遊設施涉及改變土地用途的,依法辦理用地審批手續。(二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實施「人才強旅、科教興旅」戰略,編制全國旅遊人才中長期發展規劃,優化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強旅遊學科體系建設,優化專業設置,深化專業教學改革,大力發展旅遊職業教育。建立完善旅遊人才評價制度,培育職業經理人市場。推動導游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導游評價制度,落實導游薪酬和社會保險制度,逐步建立導游職級、服務質量與報酬相一致的激勵機制。加強與高等院校、企業合作,建立一批國家旅遊人才教育培訓基地,加強導游等旅遊從業人員培訓,不斷提高素質和能力。鼓勵專家學者和大學生等積極參加旅遊志願者活動。把符合條件的旅遊服務從業人員納入就業扶持范圍,落實好相關扶持政策。支持旅遊科研單位和旅遊規劃單位建設,加強旅遊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工作,加強組織領導,確保各項任務措施落到實處。各地要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意見,大膽探索,勇於創新,推動本地區旅遊業改革發展不斷邁上新台階。各地要加強規劃引導,重視對旅遊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防止重復建設。各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相關政策措施的實施細則。要深入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落實配套法規。發展改革委、旅遊局要定期匯總各地區及有關部門對本意見的貫徹執行情況並開展督促檢查。各級旅遊行政管理及相關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加強協調配合,促進旅遊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Ⅶ 陝西將如何促進全域旅遊發展

據報道,近日,陝西省政府辦公廳發布《關於進一步擴大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領域消費的實施意見》:加快創建全域旅遊等工作促旅遊消費升級。

未來將打造陝西鄉村旅遊「十百千」品牌,實施鄉村旅遊富民工程並開展鄉村旅遊後備廂專項行動,推出陝西「熱購旅遊商品」名單,支持有條件的重點村利用已有資源建設旅遊電商平台,啟動建設沿黃工程,打造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文化旅遊新坐標。

此外陝西還將支持自駕車旅居車營地建設;培育低空和水上旅遊消費市場,打造以秦嶺、黃河、渭河、漢江、沙漠為主題的精品航線;鼓勵社會資本開發以秦嶺北麓為主的溫泉休閑旅遊精品線路和產品,重點打造以西安、咸陽為核心的溫泉旅遊圈。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