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小鎮旅遊
1. 鄉村振興案例有什麼
這邊是海外的三個鄉村振興案例可作為參考選擇
1、英國「最田園」的網紅農場:林肯郡布萊克區農場
芬德霍恩(Findhorn)位於英國蘇格蘭北部,這里是世界生態村的典範,每年接待全球14000多人來此學習和體驗。芬德霍恩位於Forres火車站,是一個人煙稀少且安靜的蘇格蘭小鎮。這里曾是一個繁華的港口城市,隨著日不落帝國的輝煌消退,彼日熙攘的港灣也逐漸凋零沒落。
這個享譽世界的小型地球村的建立要歸功於半個世紀前來此的三位外鄉人。1962年,失業又失意的Peter、Eileen和Dorothy來到芬德霍恩海邊村莊的拖車屋棲身。附近的沙質土地貧瘠乾燥不適合耕種,但迫於生計Peter還是硬著頭皮撒下了種子。而這一撒,卻結出了世界最負盛名的「生態村」。
在這片不適合耕種的土地上,大型植物卻存活了下來,葯草、花束越來越繁盛。園藝專家專程到此考察發現了原因:他們每日必做的功課——冥想與靜思。堅持多年的Dorothy自稱能與植物心靈交流。芬德霍恩生態村從此聲名大噪,逐漸吸引到世界各國的人們來此參觀並留下一同生活。
希望以上案例能幫到您,望採納~
2. 目前國內哪些小城鎮在振興鄉村經濟做得比較好
目前國內哪些小城鎮在振興鄉村經濟做得比較好?
目前國內哪些小城鎮在振興鄉村經濟做得比較好?
目前國內哪些小城鎮在振興鄉村經濟做得比較好?
3. 振興鄉村旅遊怎麼搞才有前途
鄉村旅遊的興起,既是時代發展進步的反映,也是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作用的結果;既是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致富的重要載體和渠道,也是城鄉統籌發展和小康社會建設進程中的里程碑與風向標。各地應該因勢而謀,順勢而為,把培育發展鄉村旅遊作為一項長期戰略和系統工程,綜合運用文化思維、生態理念、工業方式和市場手段扎實推進。
把傳統農村當精神家園呵護
傳統村落對於傳承農耕文明、弘揚傳統文化、維系城鄉感情紐帶的重要意義,尊重村落價值和發展規律,尊重農民意願和傳統習慣,尊重鄉村文明和自然遺產,確保把農村建設、改造、保護得像農村。讓當地農民能記住鄉愁,讓外來遊客能愛上農村。
4. 鄉村振興的規劃哪家做的比較好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20字中,首當其沖的是產業興旺。實現鄉村產業興旺,農業是重點、是基礎。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簡稱「中機院」)專注於產業規劃18年,在鄉村及旅遊產業方面也做過不少案例,如北京大興區愛情海玫瑰園定位及業態規劃;閩侯縣城鄉發展戰略規劃產業發展規劃;恩施硒茶產業園產業規劃與招商前置研究;達州市富硒茶及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達州市宣漢縣馬渡鄉臘梅產業規劃及控制性詳細規劃;黑龍江大慶市循環農業發展規劃;北京蟹島農業觀光園總體建設規劃;北京通州區低碳現代農業示範園規劃等。
5. 鄂爾多斯鄉村旅遊該怎麼做
中國文化產業園區聯盟主席、清大文產(北京)規劃院院長李季從規劃設計的角度,談特色小鎮規劃,談田園綜合體如何落地的問題。「建設未動,規劃先行」,他以安慶戲曲小鎮為例,強調規劃的重要性,對鄉村旅遊規劃的創新進行詳細解說,在現場引發了一場「頭腦風暴」。
中國鄉村振興袁家村課題組組長望嶠則以陝西袁家村為例,分享了鄉村旅遊發展的一些經驗。十年前的袁家村,東西一條街、南北兩排房,是個「空心村」。而現在,袁家村變身中國最美鄉村,創造了鄉村旅遊的「奇跡」。
望嶠深入分析了袁家村關中印象體驗地成功的原因,講述其打造「旅遊IP」的過程。他總結說,袁家村的經驗在於,以支部為核心,以農民為主體;以創新謀發展,以共享促和諧;以鄉村旅遊為突破口,打造農民創業平台,通過三產帶二產促一產,實現產業融合發展;以股份合作為切入點,通過調節收入分配,避免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注重精神文明和思想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優良傳統。條條「金言」,直通鄉村旅遊「心臟」,值得細細思考和借鑒。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原旅遊科學研究所所長王興斌結合多地實際,分析了民族與鄉村旅遊融合的新走勢;浙江省民宿產業聯合會副會長、德清縣文化旅遊發展集團總經理楊國亮結合自身多年實踐,談了發展鄉村旅遊的感悟和經驗……專家學者傾囊相授,為我市鄉村旅遊發展獻計獻策,為我們打開了思路,提供了好點子、好做法。與會的我市相關人士紛紛表示,將認真學習專家們的精彩講解,在工作中加以吸收消化,使這些經驗做法能夠為我所用。
6. 鄉村旅遊建設應把重點放在哪些方面
1.科學編制規劃 准確定位
「旅遊大發展,規劃要先行。」各級政府要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市委市政府旅遊興市戰略,按照大力推進、全面提升鄉村旅遊整體形象和精品民宿建設質量總要求,對鄉村旅遊的功能進行科學定位;邀請省內外著名的旅遊規劃編制單位,根據本溪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高標准、高起點實施本轄區鄉村旅遊規劃的編制工作,把重點鄉村旅遊資源納入旅遊業總體發展布局,予以重點保護、重點建設,並出台鄉村旅遊的中長期規劃和近期發展規劃,確保每個鄉村都有自己的「個性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規劃;做到先規劃後開發,堅決避免低水平開發、重復性建設、同質化競爭問題。同時,要統籌和對接其他相關規劃,如土地利用規劃、各項農業產業規劃等,做到相互協調、相互支撐,不能相互沖突。
2.加大投入力度 鼓勵建設
鄉村旅遊產業發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導,地方政府要統一部署,多措並舉,綜合協調,把有限的扶持資金重點放在體現特色、打造品牌、增加效益、拉動經濟、保護環境等方面,加大前期性、導向性資金投入力度。要設立用於鄉村旅遊示範區獎勵、基礎設施建設補助、投資貸款貼息、旅遊產品開發營銷等專項旅遊發展資金,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和杠桿作用。有條件的縣區要鼓勵企業投資開發建設一些公園,如休閑廣場、健身樂園、森林公園等。要鼓勵盤活農村房產資源,按照誰投資、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鼓勵農民採取合資、合夥等形式參與建設,鼓勵他們出租或自辦農家樂和民宿,吸引更多的人到農村體驗生活,拉動更多的人參與就業。要充分發揮當地酒店、賓館、娛樂場等服務業經營公司的優勢,鼓勵他們參與創建農家樂、民宿、庄園等鄉村一線旅遊服務設施建設,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乃至跨界經營等,為星級農家樂、精品民宿的提檔升級奠定堅實基礎。要深入研究國家、省市在發展交通、水利、環保等民生工程方面的政策,把鄉鎮景區公路、停車場、旅遊廁所建設、河道改造、污水處理站、畜禽集中養殖場、垃圾集中收集點等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國家、省市建設的「大盤子」,提升建設標准,借力推進發展。
3.積極協同推進 形成合力
樹立「一盤棋」思想,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相關部門要結合職責,制定並推進鄉村旅遊和精品民宿發展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宣傳部門要發揮中心城市營造旅遊氛圍的優勢,利用電視、網路、報刊、微信、宣傳標語、雕塑小品等各種形式,打造統一的鄉村旅遊和精品民宿形象,讓遊客產生深刻的認同感。文化旅遊部門要結合當地的民族風情、神話故事、歷史傳說、紅色文化等資源,支持各地定期舉辦一些民間藝術節、文化節和休閑體育、旅遊論壇等節慶活動;在大型商場、賓館酒店、火車站、高速公路出口等人流集聚區設立旅遊咨詢中心,方便服務遊客,提升鄉村旅遊文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美譽度。發改經貿部門要積極走出去、請進來,引導社會各類資本投資鄉村旅遊和精品民宿建設。國土交通部門要深入研究多方式供應鄉村旅遊項目的用地政策,在道路改造、交通指示牌設立等方面,充分兼顧鄉村旅遊發展需求。公安消防部門要出台適合鄉村旅遊和精品民宿經營的治安管理辦法和消防安全標准。農委部門要在培育家庭農場、種養大戶、合作社等新型主體方面,推行土地入股、土地流轉、土地託管、聯耕聯種等多種經營方式,提高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水平,在「三化」「三農」建設方面向鄉村旅遊給予傾斜。
4.抓好典型示範 建立標准
當前,我市各縣區的鄉村旅遊呈現出散、小、低狀態,難以產生大的影響力和持久的顧客群。破解這個難題,一是要確立一批鄉村旅遊發展示範典型,利用重點旅遊資源打造好龍頭示範景區,以龍頭帶動全域鄉村旅遊發展;二是要充分發揮桓仁縣、南芬區等「全域旅遊示範縣(區)」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三是要結合各村獨特產品優勢,重點打造農業觀光園、農產品產業基地、休閑體驗園等特色主題品牌項目,使之成為地方鄉村旅遊的代表性景點,並利用節慶造勢,重點塑造一些具有代表鄉村旅遊節事品牌的民間民俗文化旅遊產品;四是要建成科學合理的鄉村旅遊線路,按照全域旅遊的發展理念,科學布局景區、景點,科學規劃適合自駕游的旅遊線路;五是要出台鄉村旅遊住宿、餐飲、娛樂、購物等環節的服務規范和安全標准,提升鄉村旅遊的品質和檔次,滿足不同類別遊客的消費需求;六是規范鄉村旅遊和精品民宿數據統計,要在統計范圍、指標口徑、測算方法以及數據反饋等方面建立一整套機制,夯實鄉村旅遊和精品民宿建設工作的基礎。
5.打造「特色小鎮」 建設帶動發展
特色小鎮不但具備與鄉村聯系緊密,在地理空間上一體化、在經濟關繫上資源互補、在產業鏈上相互協作的功能優勢,而且其優越的生活設施、優美的生態環境、完善的公共服務,更容易跨界融合產生新興產業,吸引更多資金、技術和人才。因此,要充分發揮我市合鄉並鎮後的整體優勢,藉助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豐富的綠色產品資源,打造一批集農業產業、休閑、觀光、度假於一體的特色生態小鎮。一是以本地區滿族、回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手工加工為重點,做強手工藝術特色小鎮;二是利用地方現有花卉品種基地,以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農產品加工業為依託,帶動其他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做好農產品特色小鎮;三是利用現代農業觀光示範園,著重打造農業生態旅遊和農業科普觀光、青少年教育實踐基地;四是充分發揮特色小鎮的跨界融合發展平台作用,在現有鄉村自然資源豐富、旅遊業取得初步發展的基礎上,大力推動旅遊業與教育、醫療、養老、金融等產業的跨界融合發展,盡快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新興特色小鎮。
6.壯大隊伍 調動農民參與熱情
農民是國家推動全面脫貧致富、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的受益人,是繁榮農村文化、推動產業興旺的建設者,更是發展鄉村旅遊、提高農村幸福指數的生力軍。調動我市廣大農民參與鄉村旅遊建設的積極性,一是要加快出台支持農民參與鄉村旅遊創業創新的扶持政策,鼓勵農民立足當地旅遊產業實際,不斷挖掘、拓展新領域,對符合政策條件的新型旅遊經營主體給予相應的土地、資金等要素保障方面的扶持。二是要搭建孵化平台,按照就地就近和個人自願原則,充分依託現有閑置土地、廠房、校舍、科技孵化平台等存量資源,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整合創建一批農家樂、民宿、休閑農園、採摘園等旅遊園區,為農民提供經營場所、創業服務、拉動就業等支持。三是要把營造包容、和諧、創新、平等、競爭的人才成長環境,列為與發現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同樣重要的工作議程;結合農民創業創收的特點需求,實行免費的旅遊職業技能培訓和旅遊產業創新培訓,進行技術幫扶指導。四是引導成果轉化。要鼓勵和支持當地旅遊龍頭企業、領軍企業,以及有返鄉創業意願的外在成功人士建立市場化的新型旅遊產業平台,幫助開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實現企業拓展與科技創新的有序對接和聯動發展。五是要結合各鄉村社團和行業協會改建擴建「鄉村村史館、企業榮譽室、廣場閱覽板」等工作規劃設計專欄,心懷崇敬、濃墨重彩地記錄各類鄉村旅遊經營戶、企業帶頭人和能工巧匠傳承人的典型事跡。各縣區政府部門要利用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網路微信等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大力褒獎他們的先進做法、成功經驗;要樹立用人導向,結合鄉村換屆,破格選拔使用一批優秀人才充實到各鄉村幹部隊伍中來,激發農民熱情,吸引更多農民加入到推動鄉村旅遊產業興旺、繁榮農村經濟文化建設的隊伍中來。
7. 打造觀光小鎮、度假小鎮的社會價值何在
發展旅遊小鎮的意義
1.從宏觀層面看。旅遊小鎮建設是我國城鎮化進程與旅遊業協調發展的新型模式,是實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要求的有益探索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途徑之一。建設旅遊小鎮,有助於建立以工補農、城鄉互動、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鄉關系,是破解「三農」問題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方式。同時,建設旅遊小鎮,有利於帶動農村二、三產業的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改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
2.從中觀層面看。推動旅遊小城鎮發展,有利於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地區延伸,促進農村地區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和歷史風貌建築的保護,推動村容村貌的整治和農村落後面貌的改變。旅遊小城鎮建設把解決「三農」問題結合起來,促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發展,促進了農村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農民致富;發展旅遊與發展小城鎮相互結合,推動了當地縣域經濟的發展,增強了貧困地區自我造血功能和資源環境保護能力,形成了自然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機制。
4.從旅遊發展看。旅遊小鎮是綜合發揮旅遊產業功能的重要體現。有利於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護,突出民族文化的承繼與建設,把小鎮建設成弘揚和傳承民族文化的窗口和基地,增強小鎮對遊客的吸引力。通過建設旅遊小鎮的方式,把過去單純的保護變為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實現保護,是在新形勢對歷史、文化資源有效保護的創新探索。將形成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的互動發展,互相融合。
8. 如何以特色小鎮建設促進鄉村振興
據報道,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實現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內容。
特色小鎮建設通過產業對接、文化交流,把市場觀念、科學管理、集體行動、誠信守紀、協作開放等現代文化元素引入鄉村,能夠優化鄉村創業創新生態,促進鄉村文化發展與經濟發展相得益彰。
從而實現推動鄉村開發體制改革,根據各地基礎和特色,採取靈活的開發體制,依託各地獨特優勢實現鄉村振興;推動地方特色資源產權制度改革,以產權明晰為基礎完善資源產權制度,充分發揮特色資源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
文章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