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鄉旅遊 » 鄉村旅遊在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

鄉村旅遊在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

發布時間: 2021-02-16 04:01:57

『壹』 發展鄉村旅遊對農民有什麼好處

鄉村旅遊對新農村建設的意義在於:

① 發展鄉村旅遊,可以充分利用農村旅遊資源,調整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拓寬農業功能,延長農業產業鏈,發展農村旅遊服務業,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為新農村建設創造較好的經濟基礎。

② 發展鄉村旅遊,可以使農村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增加價值。同時,也使農村生產的農副產品就地消費,降低了運輸成本,提高了市場價格,促進農民增收。

③ 發展鄉村旅遊,可以使農村自力更生,靠自身力量得到發展,進而減少國家對農村的扶持資金。同時,當地農民參與投資、經營旅遊業,可增加其可支配收入,實現「生活寬裕」的目標。

④ 發展鄉村旅遊,可以促進城鄉統籌,增加城鄉之間互動。城裡遊客把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意識等信息輻射到農村,使農民不用外出就能接受現代化意識觀念和生活習俗,提高農民素質。

⑤ 發展鄉村旅遊,可以挖掘、保護和傳承農村文化。以農村文化為吸引物,發展農村特色文化旅遊。同時,通過旅遊可以吸收現代文化,形成新的文明鄉風。

⑥ 發展鄉村旅遊,有利於保護鄉村生態環境。旅遊對於環境衛生及整潔景觀的要求,將大大推動農村村容的改變,推動衛生條件的改善,推動環境治理,推動村莊整體建設的發展。旅遊追求個性化、特色化、原生態、唯一性等等,形成了旅遊村莊的獨特面貌和村容,是打破目前新農村建設中千村一面的最佳模式。可以說,發展農村旅遊,有利於農村乃至全國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有利於保護資源和環境,促進農村科學規劃與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村容整潔」的目標。

⑦ 發展鄉村旅遊,有利於實現「管理民主」的目標。在發展鄉村旅遊的過程中,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提高旅遊業在當地社區的參與度,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前提下進行農村建設,提高當地農民的民主、法治意識,實現「管理民主」的目標。

『貳』 發展鄉村旅遊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

(一)改善生態環境,實現旅遊資源可持續利用
鄉村生態旅遊需要良好的農村生態環版境基礎,它是權一種與生態環境保護沖突最小、目標最為接近的「農業產業」和「生態產業」。發展鄉村生態旅遊將促進旅遊資源保護性開發利用,實現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相關文獻
(二)調整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轉移部分農村剩餘勞動力,促使農民轉而利用農村現有的空間資源和綠色資源,就地發展第三產業,拓寬了勞動力轉移渠道。
(三)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建設和諧社會作為城鄉文化的一個交匯點,鄉村生態旅遊可以加深城鄉相互的理解與認同,擴大農產品銷售市場和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旅遊區集中在城郊和旅遊景區周邊,都是在未來城鎮發展的方向,對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和諧社會具有特別的意義。
(四)豐富旅遊內容,增強旅遊吸引力和競爭力作為現代旅遊的一種新形式,鄉村旅遊不僅豐富了旅遊內容,還增強了旅遊的吸引力。優越的區位和交通,較好的農業產業基礎,原生態鄉村環境,鄉村旅遊將會成為旅遊產業的一個主打產品。

『叄』 發展鄉村旅遊有哪些積極的帶動作用

鄉村旅遊的發展不僅有利於增加農民收益,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而且對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村整體文明水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具體而言,銘智旅遊認為發展鄉村旅遊的積極作用主要有:
1、解決農民的就業問題
2、增加農民受益,讓農民脫貧致富
3、有利於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
4、進一步改善村容村貌,促進鄉村整體文明的提高
5、符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科學發展觀要求
6、有利於鄉村自然環境向著鄉土化、特色化的方向發展
7、有利於鄉村傳統文化的挖掘和保護
8、有利於農村選擇城鎮化的方式

『肆』 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有哪些積極意義

發展鄉村旅遊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1、可以充分利用農村旅遊資源,調整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拓寬農業功能,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為新農村建設創造較好的經濟基礎。
2、可以挖掘、保護和傳承農村文化。以農村文化為吸引物,發展農村特色文化旅遊。同時,通過旅遊可以吸收現代文化,形成新的文明鄉風。
3、有利於保護鄉村生態環境。旅遊對於環境衛生及整潔景觀的要求,將大大推動農村村容的改變,推動衛生條件的改善,推動環境治理,推動村莊整體建設的發展。

4、有利於實現「管理民主」的目標。在發展鄉村旅遊的過程中,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提高旅遊業在當地社區的參與度,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前提下進行農村建設,提高當地農民的民主、法治意識,實現「管理民主」的目標。

『伍』 關於鄉村旅遊發展的意義是什麼

促進農村旅遊業的發展,提高農民收入

『陸』 談談旅遊業的發展對當地的影響

旅遊業對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貢獻

改革開放20多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旅遊業也得到快速發展,並且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中勢頭最強勁和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旅遊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產業地位、經濟作用逐步增強,旅遊業對經濟的拉動性、對社會就業的帶動力以及對文化與環境的促進作用日益顯現,正在實現著旅遊業的發展與經濟社會的發展互相促進的局面。1999年10月西峽縣委、縣政府立足縣情提出了建設「經濟強縣、生態大縣、旅遊名縣」的戰略目標,把旅遊業作為全縣新的支柱產業來發展。經過五年來的不懈努力,西峽旅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逐步形成產業規模,成為拉動西峽經濟快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2006年全縣各景區共接待遊客130萬人次,綜合收入2.6億元,成為全省旅遊開發重點縣、旅遊體制改革試點縣,西峽旅遊已經成為豫鄂陝毗鄰地區一個響當當的品牌。縱觀五年來的發展,西峽縣不僅旅遊業突飛猛進,勢頭強勁,並且在旅遊業的帶動下,西峽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快速、健康、協調發展。概括近年來旅遊業對全縣經濟社會的貢獻有以下幾點:

一、推動了投資軟環境的改善,加快了西峽縣對外開放的步伐。迄今為止,我縣已推出了恐龍遺跡園、鸛河漂流、寺山國家森林公園、老界嶺、龍潭溝、石門湖、蝙蝠洞等一批精品景區,其中國家4A級景區1個(鸛河漂流),3A級景區2個(龍潭溝、蝙蝠洞),國家級水利風景區1個(石門湖)。老界嶺景區獲「中國最佳休閑度假勝地」稱號,鸛河漂流獲「中國北方最佳漂流勝地」稱號,龍潭溝景區獲河南省首批「標准化示範景區」稱號。2004年,西峽伏牛山國家地質公園通過國家審批,2006年,伏牛山國家地質公園,在第二屆世界地質公園大會上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讓西峽旅遊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旅遊景區品質的全面升級不僅直接刺激了全縣旅遊業綜合收入的高速增長,而且擴大與提高了西峽縣的知名度與影響力,推動了投資軟環境的改善,加快了對外開放的步伐。如僅2005年,全縣全年就達成合作項目137個,引資16.6億元。爭取政策性投資項目194個,到位無償資金2.59億元,新建中外合資企業2家,合同引資520萬美元,實際到位300萬美元。外貿出口2729萬美元,創歷史新高,被評為全省對外開放重點縣。

二、促進了一、二、三產業的增值增效。旅遊業的發展,帶動了西峽縣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住宿接待能力上,全縣星級飯店已達9家,其中四星級的鸛河飯店已成功加盟國際金鑰匙飯店聯盟,星級農家旅館400餘家,全縣日接待能力達到萬人以上。龍鄉菇業公司(民營企業)與省國際旅行社合資興建的集購物、餐飲、住宿於一體的縣遊客接待中心已建成並對外營業,龍港商貿城等購物中心也即將開工。旅行社行業不斷壯大,僅2006年就新成立5家旅行社。2006年西峽縣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12.5億元,年均增長15.5%。

通過發展旅遊,更加有效的帶動種植業、養殖業、特色農業、特色工業的發展。農民通過參與旅遊,迅速的提高了市場經濟意識,為農村的產業結構調整奠定思想基礎,實現了一、二產業資源的再利用。西峽憑借特色農業、工業經濟發達的優勢和特點,建成了宛葯工業旅遊項目和英灣、袁店獼猴桃觀光園等工農業旅遊項目,在保證特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取得了特色旅遊項目的發展,充分發揮了旅遊業將一、二產業生產過程整合成旅遊資源而獲得產業增值的職能優勢。

三、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和諧社會的建設。在西峽,農民成為發展旅遊業最大的受益者。2006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540元,比2001年增長了76.8%。以雙龍鎮化山村為例:化山村227戶,人口861人,人均耕地不足3分,沒開發旅遊前是市級貧困村。近幾年依託龍潭溝風景區發展旅遊配套產業後,新農村建設成績卓著。首先,農民收入明顯增加。僅2005年該村旅遊業總收入達到40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600元,接近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兩倍。其次,產業結構得到調整。農副產品、旅遊紀念品生產迅速發展,從事一、三產業的勞動力比例達到42:58。再次,人居環境、醫療衛生條件等得到明顯改善,全村實現了電視入戶率、自來水入戶率、村民醫療保險參保率、兒童意外傷害保險參保率和計劃生育率的五個100%。化山村已成為我縣「三產服務型新村」的代表。化山村的巨變引得附近村子都紛紛效仿,使這一帶農村面貌煥然一新,雙龍鎮也因而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

社會主義鄉村旅遊成為思想觀念的「催化劑」,不僅給當地經濟注入活力,給農民帶來了實惠,更重要的是給農民帶來了全新的觀念和思想,收入的增加讓農民兄弟嘗到了發展旅遊業的甜頭,使他們樹立了很強的環保意識,也促進了當地的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成為農村實現現代化的「加速器」。

四、促進了城市化建設和環境美化。旅遊業發展得越是深入,越是呼喚城市的支撐。城市化建設與旅遊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旅遊能夠擴大城市的知名度,例如日內瓦、威尼斯等幾個世界著名旅遊城市就是靠旅遊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而旅遊活動的發展也會增加城市的收入。城市化的發展使城市的功能更加齊全從而保證了旅遊活動的正常進行。大型的酒店和度假村的建立不僅滿足了城市旅遊發展的需求,同時也美化了城市。

如今走在西峽縣城,時代廣場上的彩色音樂噴泉,揮灑著都市的魅力;鸛河大道上的巨帆,憧憬著勝似神話的飛天;入夜的鸛河兩岸燦若星河,映照出一派祥和、平安……一路一樹,一街一景,春花、夏蔭、秋色、冬青,西峽美,惹人醉,不思歸。

五、旅遊為發展文化產業提供了載體。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是旅遊的生命源和動力,旅遊又是文化外在價值的體現,這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西峽山青水秀,物華天寶,歷史文化一枝獨秀。從仰韶遺址到西周故城,從憑吊三閭大夫的屈原崗到被台灣同胞奉若神明的哪吒廟,從武則天的觀花園到李自成的演兵場,從日本帝國主義戰敗投降的馬鞍橋到宛西民團司令別廷芳的別公堰遺址……古跡遍布境內,傳說令人神往。發展旅遊業使這些濃厚的文化得以彰顯,迥異的文化又吸引著八方遊客。龍潭溝的地方戲表演、老界嶺的迎賓館模仿秀、恐龍遺跡園的地質文化展示等精品旅遊文化項目已逐步成為景區招徠遊客的重頭戲。通過旅遊工作的實踐證明,運用相對成熟的旅遊業已經搭建起來的巨大市場平台,高度重視文化的巨大促進作用,不斷豐富旅遊文化產業的形式和內容,就能強力拉動旅遊業不斷走上新台階,就能形成共享資源、共享市場、互為支撐、互為促進、共同提升、共同發展的雙贏格局。

旅遊業是當今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產業,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產業。旅遊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它不僅具有經濟發展功能,而且還具有強大的社會功能。它能夠推動中西部和農村的脫貧致富,縮小區域經濟差距;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擴大內需,刺激消費;增加就業和再就業;改善居民的生活,更新思想觀念;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推動精神文明建設;保護和傳承文化,融洽社會關系;樹立新的資源觀、發展觀,形成保護與發展的良性互動,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等。可見,旅遊業的發展與構建和諧社會有著內在的同一性。它能促進社會個體的和諧發展、社會結構和諧、經濟發展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等,從而能夠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因而,大力發展旅遊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必然要求。

(一)樹立科學的旅遊發展觀,繼續推進旅遊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科學發展觀具體表述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旅遊業的發展需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建立新的旅遊發展觀。科學的旅遊發展觀要求以人為本,在旅遊開發、經營、管理方面,注重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並舉,通過特色化的產品、人性化的服務、柔性化的管理、多元化的經營,充分滿足旅遊者的需求,推動旅遊業從流量增長型向質量增長型轉化,使旅遊業走上城鄉旅遊良性互動、區域特色旅遊協調發展、經濟社會與生態效益並重、國內旅遊與國際旅遊並舉、旅遊與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旅遊產業發展新道路,真正凸現旅遊業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積極作用。

(二)提升旅遊業的旅遊經濟功能,實現經濟的和諧發展
由於強大的輻射效應與乘數效應,旅遊業的發展可以帶動其他相關產業和當地經濟發展。我們應當在旅遊業實現脫貧致富和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成功經驗上,進一步提升它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經濟功能。一是通過「農家樂」、「漁家樂」等形式的鄉村旅遊開發,加速農村地區的旅遊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緩解「三農」問題,縮小城鄉差別,實現城鄉統籌發展。二是加速經濟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的旅遊業發展,通過國內旅遊,增加旅遊收入,實現國民收入的再分配;通過國際旅遊,注入外匯收入;通過提升旅遊區域知名度,吸引國內外經貿投資,縮小中西部和東部地區的經濟差距,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三是加強旅遊業的關聯帶動功能,刺激區域內會展產業、文化產業、信息產業等服務產業的發展,調整和優化區域經濟結構,促進區域經濟系統的升級;帶動區域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區域經濟建設和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環境,實現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挖掘和擴展旅遊業的社會功能,實現個體和社會結構的和諧發展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挖掘和擴展旅遊業強大的社會功能。一是充分挖掘旅遊業的就業功能,增加旅遊業與相關產業的就業機會和職位,促使人們能夠各有所職,各盡其能,緩解個體間以及與社會的利益矛盾,促進個體的和諧發展。二是擴展旅遊業的社會交流功能,促進當地居民與遊客直接和間接交流,實現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和信任;促進區域間文化的交流,實現先進理念和知識的區域間流動,促使社會關系能夠和諧發展。三是提升人們生活質量。旅遊需求是一種高層次的精神需求。1980年的《馬尼拉宣言》已經將旅遊看作人類的一種社會生活方式。旅遊已成為我國居民生活質量提高的表現。目前,我國旅遊主體多為城鎮居民,農民旅遊者甚少。一個占國家居民人口絕對多數的農民旅遊需求缺位的旅遊產業與和諧社會的建設要求相比,顯然存在著較大差距。因此,建設和諧社會,還必須啟動農民旅遊市場,真正實現城鄉社會生活的全面發展。

(三)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的旅遊開發理念。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從資源利用的方式和特點看,與工業發展相比,旅遊業發展本身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相對較小,尤其是以自然旅遊資源為基礎,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的新型旅遊方式——生態旅遊,非常有利於生態環境的保護,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同時,旅遊環境是旅遊生存之本,其本身就是一種旅遊資源,因而旅遊業的發展,需要建設、保護和美化生態環境,提高人們對自然環境科學利用和保護的認識,促進自然生態環境良性循環;同時,生態旅遊的發展,培育了旅遊者的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的意識,促進了生態觀念的擴散和生態行為的產生。正因為旅遊業具有與社會、自然和諧相處的基礎性特徵,被稱為「環境產業」、「綠色產業」、「無煙產業」。因此,在加快發展旅遊業這一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支撐點的同時,更加重視堅持以人為本,以遊客滿意為中心,以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為前提,樹立可持續旅遊的理念,加強對旅遊者和旅遊地居民的管理,加強旅遊的規劃管理,促進人的發展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柒』 鄉村游的鄉村旅遊的意義

1、發展鄉村旅遊,可以充分利用農村旅遊資源,調整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拓寬農業功能,延長農業產業鏈,發展農村旅遊服務業,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為新農村建設創造較好的經濟基礎。
2、發展鄉村旅遊,可以使農村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增加價值。同時,也使農村生產的農副產品就地消費,降低了運輸成本,提高了市場價格,促進農民增收。
3、發展鄉村旅遊,可以使農村自力更生,靠自身力量得到發展,進而減少國家對農村的扶持資金。同時,當地農民參與投資、經營旅遊業,可增加其可支配收入,實現「生活寬裕」的目標。
4、發展鄉村旅遊,可以促進城鄉統籌,增加城鄉之間互動。城裡遊客把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意識等信息輻射到農村,使農民不用外出就能接受現代化意識觀念和生活習俗,提高農民素質。
5、發展鄉村旅遊,可以挖掘、保護和傳承農村文化。以農村文化為吸引物,發展農村特色文化旅遊。同時,通過旅遊可以吸收現代文化,形成新的文明鄉風。
6、發展鄉村旅遊,有利於保護鄉村生態環境。旅遊對於環境衛生及整潔景觀的要求,將大大推動農村村容的改變,推動衛生條件的改善,推動環境治理,推動村莊整體建設的發展。旅遊追求個性化、特色化、原生態、唯一性等等,形成了旅遊村莊的獨特面貌和村容,是打破目前新農村建設中千村一面的最佳模式。可以說,發展農村旅遊,有利於農村乃至全國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有利於保護資源和環境,促進農村科學規劃與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村容整潔」的目標。
7、發展鄉村旅遊,有利於實現「管理民主」的目標。在發展鄉村旅遊的過程中,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提高旅遊業在當地社區的參與度,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前提下進行農村建設,提高當地農民的民主、法治意識,實現「管理民主」的目標。

『捌』 鄉村旅遊的功能有哪些

(1)審美享受。長期生活在城市之中,看到的都是鋼筋水泥,聽到的都是汽車喇叭,呼吸的都是渾濁的空氣,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不禁會追求一種別樣的審美愉悅,而鄉村旅遊正符合了這種需求。這種美是純自然的,是歷史遺留的。
(2)緩解壓力。之所以選擇鄉村作為旅遊地點,究其原因不是因為優美的風景或別樣的生活方式,而是因為人們想要擺脫城市中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卸下沉重的工作壓力。
(3)教育體驗。國外的鄉村旅遊,很多家長都願意帶孩子一同去,其中的原因除了娛樂之外主要是能對孩子進行最直接、最現實的教育。(銘智旅遊策劃—鄉村旅遊規劃專家)通過體驗農村生活、品嘗鄉村野味、參與農業勞動,從小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能夠領略到農村中別樣的生活方式,體味到農村人的辛苦和勤勞,學習到有關自然的知識,即寓教於樂,是一種很好的教育體驗方式。
(4)文化傳承。相比於城市,農村中往往保留了更多中國的傳統文化。通過鄉村旅遊,建設民俗文化村,舉辦民俗文化節,都市人能夠更好地了解鄉村社會文化和民俗風情,起到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作用。
(5)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旅遊業是一種投資少、見效快、收益多的高度綜合的特殊產業,通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循環周轉,不僅促進了經濟的發展,而且促進了貧困地區產業結構的優化、轉變,從而提高了貧困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縮小與發達地區之間的差距,對解決「三農」問題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6)更新社會觀念。農村地區之所以落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觀念的落後,而鄉村旅遊的發展可以吸引大量城市遊客的進入,農民在為遊客服務的同時也可以開闊視野,接收到城市中先進的思想和理念,更新陳舊的思想觀念。

『玖』 鄉村旅遊之我見

贛菜味型之我見
2006-9-1 www.elong.com
一個菜系,代表一個地方的風味特色,一個地方風味,代表當地人們的飲食口味。

中國地大物博,各地氣候和人們飲食習慣不盡相同,各省區人們都有其特殊的口味偏愛和要求,如山東、東北多喜咸,江蘇、浙江多喜甜,山西、陝西多喜酸,四川、湖南多喜辣,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同時,這些飲食口味的偏愛是形成地方風味特色的根本原因。

江西簡稱贛,江西菜又稱贛菜。它的形成有其社會、經濟、文化、物產資源各方面因素,氣候環境、飲食習俗更是其主要因素。江西,位於長江中下游南岸,四季氣候為春多梅雨、夏炎熱、秋乾燥、冬潮冷。山區地帶更為濕潤,由於特殊的環境氣候所致,江西人的飲食習慣中也是多喜香辣和偏愛咸鮮,口味注重濃郁,菜餚形成的特色頗具鮮明。 贛菜菜品品種多樣,贛菜調味豐富多采。它的調味和其它地方菜餚一樣,也是充分利用當地調味用料,在菜餚烹制過程中,巧妙配合,使不同的調料相互擴散,相互滲透,並融為一體,產生滋味。同時,利用各種調味料的特殊成分及其相互作用,加以調和,達到清除異味,突出正味,豐富口味的效果。同時贛菜也不忽視加熱中和加熱前、加熱後的輔助調味、補充調味,基本做到口味定標准,投料按比例,投料時間恰到好處,投料次序分明適當。贛菜的調味有其自身的內在規律,又有其調味的基本格局,產生的贛菜味型獨具特色。 贛菜的菜品味型較多,稱得上多姿多采,其大致可劃分為原汁原味型,復合味型和特殊味型三大類,其中尤以三杯味、家鄉味、多味、薑茶味、桔香味最為突出。

原汁原味型中的三杯味

贛菜的不少菜餚屬原汁原味型,它是贛菜菜餚的一大主要特色。即通過原料自身的鮮味相互滲透的烹調方法,輔以適當的調味料來突出主料本味的一種味型。三杯味型的調和是以一杯烹豬油,一杯甜米酒,一杯鮮醬油為調味料(一杯的定量標准視熱菜原料質的老嫩而定,原則上75克一杯為度)。江西菜"三杯雞"就是其典型的代表,它選用萬載三黃子雞,剁塊後直接盛入砂缽內用炭火爐燜制,使雞肉中的蛋白質和脂肪充分溶解於湯汁之中,調味料中只需投放醬油、豬油、米酒各一杯,以達到除去腥味,突出鮮味,增加滋味的目的,從而使主料的香鮮味得到充分的體現。採用三杯調料進行調味和炭火爐燜制出來的"三杯雞"色澤紅亮,雞肉香鮮骨酥,汁稠味濃、原汁原味,風味獨特。此外,贛菜中採用三杯調味烹制和以三杯命名的系列菜品尚有不少,如"三杯腳魚"、"三杯乳狗"、"三杯石雞"、"三杯肫肝"等。它們均屬於原汁原味型的傳統三杯味菜餚,其共同的特點是香鮮酥爛,汁稠味濃,原汁原味。 復合味型中的家鄉味

由於江西氣候環境的濕潤,人們依靠食物進行補充人體的不適,以達到正常的生理平衡,形成的飲食習俗和口味偏愛是順理成章的,因而贛菜中的偏香辣,重咸鮮,喜濃醇的菜品屢見不鮮,特別是家喻戶曉的家鄉味型,民間均廣為流傳。

家鄉味:它是選用鮮蒜頭、干紅椒、葡萄豆豉、精鹽、料酒、醬油等調味料進行綜合調和形成的一種復合味,其中豆豉為不可缺少的調料,以突出它的家鄉風味。豆豉中,含有人體多種不可缺少的氨基酸,咸甜兼備,醇厚鮮美。製作家鄉菜餚時,以精鹽滲透,豆豉增香,干椒提味,用量上以達到咸辣濃醇為度,突出家鄉味的特色,此味豉香濃厚,咸鮮香辣,四季皆宜。贛菜中?quot;家鄉肉"是其代表菜品之一。取豬瘦肉刀片,加筍片、青蒜、生薑、干紅椒、豆豉一起旺火煸炒出香味後,加精鹽、料酒、醬油一起燜制而成。贛菜中家鄉口味菜品的"家鄉魚"、"家鄉豆腐"、"家鄉雞"、"家鄉牛肉"等都具有咸鮮兼辣、豉香味濃的共同特點。

特殊味型中的多味、薑茶味和桔香味

贛菜菜品中,味型豐富多采,尤其是通過傳統贛菜發展產生出來的新品菜式和形式的新型口味菜餚,構成了由多種各具芳香的調味原料配比、融合、形成的新復合味型,它們都具有開胃、健脾、助消化吸收等多種保健功效。因而,贛菜中視這些味型為特殊味型。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多味、薑茶味和桔香味。

多味:多味的產生是由精鹽、醬油、白糖、黃酒、紅酒、味精、胡椒粉、五香粉、薑末、蒜末、紅椒粉調合而成。它具有咸、甜、辣、香、鮮等味感,別具一格。這些調味品的相互配合,相輔相成,復合後,使菜餚在食用中同時能感覺到多種的滋味。"烤多味肉串"就是新派贛菜中的多味菜代表,它選用前夾豬肉切厚片,經上述調味料拌勻腌漬,鐵釺串好入烤箱,烤至金黃成菜。其特點是外香肉嫩,一菜多味。贛菜中採用雞、鴨、魚、肉,炸、溜、爆、炒烹制出來的多味菜品均深受廣大食客歡迎。

薑茶味:取老薑去皮切碎,與濃茶葉、精鹽、味精、香蔥、香油調和而成。其味清鮮淡雅、略顯苦澀、又隱苦香、菜品爽口,在調味中,以精鹽定味,重用薑茶汁,突出薑茶香味,味精增鮮,香油襯托薑茶的濃郁香味。生薑中富含醇、姜烯、姜酮等諸多物質,它具有驅寒、發汗、解毒等功效。茶葉含芳香油、茶鹼、鞣質和少量維生素等物質,葯用功能可解瀉、提神、消食利尿。贛菜中採用薑茶味調味的"薑茶鴨子"就是典型的菜例。"薑茶鴨子"取薑茶汁與調味料一起燒燜而成,其味清淡,甘香、辛辣、鮮嫩、饒有風味。以此推演出來的薑茶系列菜品有動物性、植物性多種原料,烹調方法也以炒、溜、燒、燜、蒸皆宜。由此創新調制的系列薑茶味菜餚?quot;薑茶蝦仁"、"薑茶桂魚"、"薑茶鴿子"、"薑茶豆腐"等美味佳餚,它在贛菜中顯得別具一格,並贏得消費者青睞。

桔香味:贛菜發展中產生的又一種新型口味。它是利用鮮桔汁,鮮桔皮、干桔皮的特有芳香氣味烹制菜餚,以達到去腥除膻的作用,即調和菜餚的滋味,又增香添色。桔香味的產生,它是以皮薄肉甜的南豐蜜桔皮、桔肉汁、精鹽、白糖、料酒、蔥、姜調和而成的,其特點是菜餚桔香味濃,具有一定的葯用功效。鮮桔肉富含糖、核黃素、尼克酸、胡蘿卜素等,還含有維生素P,桔皮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香油精,它們具有理氣、化痰、健胃、降血壓等作用,還能促進維生素C的吸收。桔香味調味的菜品在贛菜中也有多款,諸如"桔香狗肉"、"桔汁魚"、"金桔粉蒸腸"、"桔皮雞絲"、"桔味蝦"等,均是利用鮮桔皮切絲去澀與執菜原料爆炒,桔汁鮮甜與調味料調和對汁烹制熱菜,去肉整桔皮裝菜餚作盛器取其香味作菜,特色新穎、風味別致。贛菜中調味的獨到之處,味型的獨特風格,豐富了贛菜的品種,增添了贛菜的花式。

進入現代餐飲消費市場後,烹飪行業發展迅猛,伴隨著全國眾多的風味菜點進一步在各地的交流、薈串、融合。贛菜也處在不斷的探索、創新、發展之中、力求調味的技法、技巧和新型口味的贛菜不斷開發,在注重不失傳統特色的基礎上,一改過去菜餚口味的偏咸、多油、重色、重芡的格局,正朝著符合現代餐飲消費領域、適合當地人們飲食習慣、適應各消費群體的口味要求發展。如果說烹飪是藝術,那麼烹制菜餚的調和滋味則是藝術中的精髓。用江西烹飪原料結合新工藝,取新型調味用料,大膽、創新、改良製作的諸多新味型特色菜品,是現今贛菜的一大突破,如:用水發刺參作主料的"龍馬精神"、雞腳筋烹制的"醬炒鳳筋"、廬山石雞蒸制的"荷香石雞"以及"爽爆雞心球"、"紅燜地虎"、"美極鴨咀"、"豉油蒸鱅魚頭"、"XO醬炒米粉"等,炸、溜、爆、炒、蒸、燒、燜的創新菜式都具有製作新穎、以味為重的特點,並形成了當地調料與外埠調料互相作用的新型復合味菜式,尤其是一些獨特口味和特殊菜餚調味醬汁的綜合運用,使之贛菜口味更為豐富。這些新味型菜式,業內人士稱之為"迷宗新味型",其菜式色、香、味、形在創意、風格上均得到一種品味的升華,格調的提高,使之贛菜呈現出頗具新潮的風貌。

贛菜要步入全國性主菜系,必須要將傳統特色與新派風格有機結合,要使贛菜系統的完善,要形成新風味特色的整體,尚須作出不懈的努力和提高,相信,不久的將來,在贛菜廚師的共同努力追求下,定能將贛菜發揚光大,並擠身於全國知名地方菜系的行列之中。

著名菜點有:三杯子雞、香質肉、冬筍干燒肉、黎毫炒臘肉、原籠船板肉、石魚炒蛋、沼陽魚片、炸石雞、興國豆腐、米粉牛肉、金錢吊葫蘆、信豐蘿卜餃、樟樹包面、黃元米果等。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