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鄉村旅遊資源的評價方法
『壹』 旅遊資源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方法的優缺點
定性評價方法的特點:簡便易行,但主觀性較強,結果較抽象,難以反映資版源價值之間的權局部差別,應用效果不好。定量評價方法的特點:較定性評價結果更直觀、簡潔、准確,應用效果好。但操作起來往往有一定困難,尤其是有些關聯因子難以量化,也帶有主觀色彩,影響量化的准確度。
『貳』 旅遊資源「三三六」評價方法的主要內容
盧雲亭的「三三六」評價體系
即「三大價值、三大效益、六大開發條件」評價體版系。
「三大價值權」指旅遊資源的歷史文化價值、藝術觀賞價值、科學考察價值。
「三大效益」指旅遊資源開發之後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
「六大開發條件」指旅遊資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景象地域組合條件、旅遊環境容量、旅遊客源市場、投資能力、施工難易程度等六個方面。
『叄』 旅遊資源評價及其方法
1.「三大價值」的評估:
三大價值指風景資源歷史文化價值、藝術觀賞價值和科學考察價值。
①歷史文化價值:屬於人文旅遊資源范疇。評價歷史古跡,要看它的類型、年代、規模和保存狀況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例如河北省趙州橋,外觀很平常,但它是我國現存最古的石拱橋,也是我國古代四大名橋之一(其它三橋是潮州湘子橋、山西娘子橋、福建洛陽橋),在世界橋梁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因而有較大的歷史文物價值。類似這種例子的評價在我國還多得很。如「五嶽名山」,「四大佛教聖地」,「四大石窟」,「江南三大古樓」(岳陽樓、黃鶴樓、騰王閣),「中國十大古剎」,「廣東四大名園」(順德清暉園、東莞可園、番禺余萌山房、佛山十二石齋),「東北三大名山」(醫巫閭山、千山、長白山),我國「文房四寶」(歙硯、徽墨、宣紙、湖筆),我國封建時代「四大書院」(嵩陽、睢陽、白鹿、嶽麓),「我國三大民間年畫」(濰縣楊家埠木板年畫、天津楊柳青年畫、蘇州桃花塢年畫),我國「三大古建築群」(故宮、沈陽故宮、曲阜孔府),中國「四大回教古寺」(杭州鳳凰寺、揚州先鶴寺、泉州清凈寺、廣州懷聖寺),中國「三大戒台」(北京戒台寺、杭州昭慶寺、泉州開元寺),中國「四大銅亭」(昆明、武當山、峨眉山、北京),中國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京杭運河、靈渠、都江堰),中國「古代四大名船」(沙船、烏船、福船、廣船),嶺南四大叢林(鼎湖山慶元寺、韶關南華寺、潮州開元寺、廣州光孝寺),中國八大菜系(山東、四川、江蘇、浙江、廣東、湖南、福建、安徽),「河北四寶」(趙州橋、滄州石獅子、定州了敵塔、正定大銅佛),中國四大藏書閣(北京文淵閣、沈陽文溯閣、承德文津閣、杭州文瀾閣),「中國三大著名工藝品」(福州脫胎漆器、北京景泰藍、景德鎮瓷器),中國四大名雕(浙江青田石刻、福建壽山石刻、湖南菊花石刻、四川廣元白花石刻),中國四大碑林(西安碑林、焦山碑林、黃庭堅碑林、閩南碑林),「江南園林三大名石」,中國道教「十大洞天」(王屋山洞、翻山洞、西城山洞、西玄山洞、青城山洞、赤城山洞、羅浮山洞、句曲山洞、林尾山洞、蒼括山洞)等等。
除了這些在全國占重要地位的歷史文化古跡外,許多風景名勝區還有不少題記、匾額、楹聯、詩畫、碑刻等,它們既是觀賞的內容,也是珍貴的歷史文化藝術。如岳陽樓,只因宋代范仲淹寫了一篇有哲理、有意義的《岳陽樓記》後,使這座江南古樓名揚四海,無人不曉。
可見,古跡的歷史意義是評價歷史文物價值的主要依據。我國公布的國家級、省級、地區級、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是根據它們的歷史意義、文化藝術價值確定的。一般說來越古、越稀少,越珍貴;越出於名家之手,其歷史意義越大。
②藝術觀賞價值:主要指客體景象藝術特徵、地位和意義。自然風景的景象屬性和作用各不相同。其種類愈多,構成的景象也愈加豐富多采。主景、副景的組合,格調和季相的變化,對景象藝術影響極大。若景象中具有奇、絕、古、名等某一特徵或數種特徵並存,則旅遊資源的景象藝術水平就高,反之則低。例如華山以險為絕,泰山以雄為奇,廬山瀑布最著名,峨眉山三大自然景色(日出、雲海、寶光),雁盪山四大奇觀(峰、瀑、洞、石)和「三絕」:(靈峰、靈岩、大龍湫瀑布),莫干山三勝(竹勝、雲勝、泉勝),泰山四大奇觀(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雲海玉盤),台灣九華山三大奇景(一線懸崖、平沙流水、幽谷垂瀑),阿里山四大美景(林濤、雲海、櫻花、神木),北京大覺寺六絕(二龍戲珠、遼代古碑、碧韻清石、千年銀杏、老藤寄柏、明清玉蘭),青海塔爾寺三絕(酥油花、壁畫、堆綉),黃山四絕(怪石、奇松、雲海、溫泉),蘭嶼三寶(蝴蝶蘭、海芙蓉、桂圓樹),大理風光四絕(蒼山白雪、洱海明月、林寨院落的繁花、沁人心脾的下關風),桂林四絕(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蘇州二絕(園林、水巷),衡山四絕(祝融峰之高、方廣寺之深、藏經殿之秀、水簾洞之奇),太原晉祠三絕(難老泉、侍女像、齊年柏),泰岱旅遊區四大特色(泰岱之雄偉、泉城之秀麗、孔府之建築藝術、嶗山之礦泉仙境),濟南三勝(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全閩二絕(鼓山、旗山),川中四絕(夔門天下雄、劍門天下險、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浙江海鹽二絕(日月並升、海寧觀潮),五台三勝(台懷白塔、菩薩頂、佛光寺),佛光寺四絕(建築、唐塑、壁畫、墨跡),小孤山四象(南看象筆、西看象大吊鍾、東看象太師椅、北看象騰雲駕霧的青龍)等等。此外各地還有八景、十景、十二景、二十八景等。這些奇、絕、名、勝都是對風景旅遊資源藝術景象的高度評價。評價時有三種比較方法值得注意:第一是地方色彩的濃郁程度,即個性的強弱程度;第二是歷史感的深淺;第三是藝術性的高低。旅遊地學家要善於運用上述原則,確定其藝術觀賞級別和價值。
③科學考察價值:指景物的某種研究功能,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教學上各有什麼特點,為科教工作者、科學探索者和追求者提供現場研究場所。我國有許多旅遊資源在世界和中國具有高度的科學技術水平,獲得了中外科學界的贊譽。如北京在旅遊資源方面,不僅數量居全國各大城市首位,而且許多是全世界、全國最富科學價值的文物古跡。據統計,北京居世界第一位的旅遊資源有7項,居中國第一位的有42項。其中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24項,市級165項,縣級450多項,清查登記的文物7309項。這些旅遊資源,科技價值涉及數十個專業,可供國家從事不同專業的科教工作者作為研究考察的對象。由於這一原因,國內外許多名家對它作了高度的評價,如稱其為「中國二十四個歷史文化名城之首」,「地球北緯40°地帶經歷三千年而不衰的都城」、「北京古城設計勻稱明朗,是世界奇觀之一,是一個卓越的紀念物,一個偉大文明的頂峰!」「北京是地球表面上人類最偉大的個體工程」、「北京是世界上最富有魔力的三個城市之一,是記錄時代的城市」、「北京是我國旅遊資源薈萃之都,是中國古文化的一部網路全書,是一座中外難得的歷史文化寶庫,是世界任何大城市無與倫比的」。古都西安旅遊資源的科學研究價值也很豐富多采。這里從公元前11世紀始建都,先後經西周、秦、漢、西晉、隋、唐等11個朝代,歷時長達1100多年,成為我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歷時最長的古都。西安的這一特點,決定了它歷史文化古跡的豐富性。近年在西安附近秦始皇陵發現的兵馬俑,規模之大,壯觀之舉,都是史無前例的,被人們稱為「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世界第八奇跡」。它是研究歷史、雕塑、軍事、美術的科學園地。
2.三大效益的評估:
三大效益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經濟效益主要包括風景資源利用後可能帶來的經濟收入。這種評估必須實事求是,不能誇大和縮小。因為它是風景區開發可行性的重要條件。社會效益指對人類智力開發、知識儲備、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功能。它可以給遊人哪些知識、賦予何種美德,這些都需要進行科學的評價。環境效益指風景資源的開發,是否會對環境、資源導致破壞。旅遊地理學家可以通過綜合考察,分析各種利弊條件,對風景區的環境效益作出評估。關於這方面的工作,我們已在第三章中講過了,此處就不再贅述。
3.「六大條件」的評估:
旅遊資源的開發,必須建立在一定的可行性的條件基礎上。這些條件最重要的是六個方面,即:景區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景物或景類的地域組合條件;景區旅遊容量條件;施工難易條件;投資能力條件;旅遊客源市場條件。
①地理位置及交通條件:地理位置是確定景區開發規模、選擇路線和利用方向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僅影響風景的類型和特色。而且影響旅遊市場客源。例如位於北緯53°的黑龍江漠河鎮,由於太陽高度角在全國最低,冬長夏短或基本無夏的氣候條件,使之具有中國獨具一格的旅遊風景資源,如觀賞白夜、極光等,被人們譽為「北極村」、「不夜城」。位於南海北部灣畔的廣西北海市(北緯21.5°),因處於南亞熱帶,一年之內有三季(春、夏、秋)可以進行海水浴,開放時間比我國大連、北戴河長4倍,是我國少有的冬季避寒度假勝地,被人們稱為「南方的北戴河」。位於河西走廊的嘉峪關,因交通位置的重要,在歷史上曾是兵家必爭之地,「絲綢之路」的要站。這里有豐富的人文旅遊資源,如長城關樓、峰火台、古陵墓、摩崖石刻等。在地理環境方面,由於它處於祁連雪峰北面的乾旱區,所以在旅遊方面可以考慮開發冰川雪景等項目,使之具有不同於其它地方的旅遊區。
但是,這些旅遊區的開發工作,絕不能只考慮其景觀特色。因為旅遊景觀雖好,而地理位置太偏遠,路途交通費用過大,時間過長,也會直接影響旅遊客源市場。例如漠河旅遊區的觀覽最佳時間是在夏至前後短暫的幾天,遊人相對比較集中,但數量不會很多。北海游區,可以長年舉辦旅遊活動,旅遊規模和條件比黑龍江漠河要優越,但因離我國最大的客源市場相距甚遠,故旅遊活動比外國遊客進出我國比較方便的廣州、海南島會略遜一籌。嘉峪關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比漠河、北海好,所以到此觀光的遊客也比較多。以上三地及其地理位置、交通條件的比較,使人們進一步認識到,旅遊點的「可進入性」很大程度取決於優越的位置和方便的交通。一個旅遊區景色再美,但交通不便,行程困難,那也很難招徠遊客。可見位置和交通條件是評價旅遊區開發的首要條件之一。
②景象的地域組合條件:是評價旅遊資源又一重要指標。風景名勝固然馳名,但地域組合分散,景點相距遙遠,或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可進入性差,就大大降低了它的旅遊價值,也影響了它的開發程序。例如桂林之所以成為著名的旅遊區,就是因為桂林的風景點相對地比較集中,又有灕江環繞,山水組合成渾然一體的風景區,加上可入性條件好,故桂林旅遊資源觀賞價值高。四川興文地區,是我國新發現的「石林洞鄉」,岩溶風光很美,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景點分散,又缺乏象灕江那樣聯系各景點的水上交通線,人們從東部地區進入,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與旅費,從而影響了它的旅遊價值。
……
『肆』 常用的旅遊資源評價方法有哪些
旅遊資源通常使用「三三六」評價法就是:
「三大價值」是指歷史文化價值專、藝術觀賞價值、科學考察價屬 值。
「三大效益」的評 估即對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進行評估。
「六大開發 條件」的評估包括:①地理位置及交通條件;②景觀的地域組合條件; ③景區環境容量條件;④客源市場條件;⑤投資條件;⑥施工難易程度。
『伍』 地質旅遊資源評價方法
一、地質旅遊資源評價方法和技術
(一)地質旅遊資源評價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地質旅遊資源評價與旅遊資源的評價一樣,也可歸為兩大類:一類為定性評價,一類為定量評價。
定性方法是描述性的,有些標准有很大的主觀隨意性,例如對觀賞價值、文化價值等的評價,與評價人的感覺、素養有直接關系。定量評價方法更科學和客觀一些,但其評價數據的來源必須可靠。定量評價工作是基於人類價值判斷的統計性規律和人類認識的比較法則。
目前,旅遊資源評價方法已趨向於以定量評價為主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融合了較多其他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如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等。
(二)地質旅遊資源評價技術
在研究技術上,網際網路技術、虛擬現實等技術已廣泛應用於評價研究中。這些技術以其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和空間分析手段,為旅遊管理和輔助決策提供了有力支持。通過與數學分析模型的集成發揮空間分析功能相結合,建立旅遊資源評價模型、旅遊開發條件模型、風景區環境容量模型、旅遊需求預測模型、旅遊經濟效益模型,可輔助旅遊管理部門做出合理的開發決策。
國內外近年來也越發重視地質旅遊資源評價技術的應用。姚長宏(2002)在貴州六盤水市白鶴風景區旅遊資源調查評價工作中,完成了基於ArcView的白鶴風景區旅遊資源調查評價信息系統,建立了包括地質地貌、水系水文、土地利用等圖層,以及人口、經濟等方面資料的資料庫。此外,還有運用現代計算機技術的評價方法,如崔越(2002)基於UML建立了旅遊資源的評價模型;駱華松(2000)利用遙感技術和計算機圖形處理技術的旅遊資源評價模型等。王建軍和鄭進軍(2004)應用最新的地理信息技術、計算機信息技術,針對旅遊資源調查和評價的實際工作的需要,研究開發出「旅遊資源調查和評價信息系統」;龐淑英等(2004)利用計算機編程實現了評價模型的自動評分功能,開發出基於Windows操作系統的、以具有很強的可視化開發能力的Delphi5.0為語言工具的、以Access2000為後台資料庫的自動評分子系統;Jafar等(2008)對伊朗波斯灣南部海岸的生態旅遊潛力進行評價前,運用已有衛星圖像對海岸線以及周圍環境進行調查,這對於一些地勢險要的地質旅遊資源的評價工作也是值得借鑒的。
二、地質旅遊資源定性評價
(一)地質旅遊資源定性評價內容
1.地質旅遊資源個體價值評價
對旅遊地某一地質體或某一地質現象特色或特徵的定性評價。如:旅遊地的山體、湖泊、水體、氣候、交通條件等。地質旅遊資源個體的價值評價,要以旅遊地的地質特點為依據來進行,以便使評價結果具有客觀真實性,可分為以下幾方面:
(1)科學價值
地質旅遊資源包含地質科學內涵,如地球的形成、地球的物質及結構、地球的發展、地球的現狀和未來、地球及地球生命的演化發展、地質構造、地質作用及地質景觀等。而科學價值主要指地質旅遊資源的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研究價值、科學知識普及與教育功能和所反映的現代科學技術成就。
地質科學構成了地質旅遊資源科學性的核心和地質旅遊資源的品位,因此,地質旅遊資源通常具有很強的科普科考旅遊價值。在現有的世界級和國家級相關評價標准中,可以看出對地質旅遊資源評價所選取的評價指標多以科學價值為主。如世界自然遺產的標准,從美學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由地質結構或這類結構群組成的自然面貌;從科學或保護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地質和自然地理結構;從科學、保護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天然名勝或明確劃定的自然地帶:
①構成代表地球現代化史中重要階段的突出例證;
②構成代表進行中的重要地質過程以及人類與自然環境相互關系的突出例證;
③獨特、稀少或絕妙的自然現象、地貌或具有罕見自然美的地帶。
中國建設部於2005年4月提出的《國家自然遺產預備名錄標准》與世界自然遺產的特徵大致相同,但具體規定了以下標准:構成代表進行中的重要地質過程,如冰河作用、火山活動等的突出例證;獨特、稀少或絕妙的自然現象、地貌或具有罕見自然美的地帶,如河流、山脈、瀑布等生態系統和自然地貌。
中國於1994年11月通過的國家級地質遺跡保護區的標准如下:①能為一個大區域甚至全球演化過程中,某一重大地質歷史事件或演化階段提供重要地質證據的地質遺跡;②具有國際或國內大區域地層(構造)對比意義的典型剖面、化石及產地;③具有國際或國內典型地學意義的地質景觀或現象。
(2)觀賞價值
觀賞價值是指地質旅遊資源能為旅遊者提供的美感種類及強度。凡吸引力大的地質旅遊資源,首先要有很高的審美觀賞價值,所以觀賞性在地質旅遊資源的評價中佔有首要的特殊地位。觀賞性的強弱往往決定了地質旅遊資源的品級和旅遊價值。
對美學價值的分析強調線條、形體、色彩和質地四個要素,強調多樣性、奇特性、協調統一性等形式美原則。以地質景觀造型、景觀色澤、景觀要素組合,並依附於地質環境的植被、生態,構成地質旅遊景觀的觀賞價值,諸如名山大川、峽谷峻嶺、湖河泉瀑、奇峰異洞、雪山冰川等千姿百態的地質景觀,大多景色秀麗、造型獨特、生態環境優美,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地質現象千姿百態,特殊的地質構造條件加上相應的近代自然地理環境,形成有地域特色的地質奇觀,能吸引旅遊者旅遊、觀光、考察、鑒賞,滿足旅遊者愉悅要求,從而顯示地質旅遊資源的觀賞價值。
(3)文化價值
標志地球滄桑巨變的地質景觀,具有神秘感、奇特感。地質奇觀的認識,地質現象科學內涵的揭秘,能滿足人們的求知慾,以及景觀鑒賞、增長知識的需求。優美、奇異的地質景觀通常都是人們游覽觀賞的風景名勝區,多有歷代遊客、文人、名家的旅遊人文資源的積淀。文化景觀與自然景觀美的協調,形成自然與人文地質旅遊資源的復合旅遊景觀。
(4)特異性
地質旅遊資源的特異性指其稀缺程度,包括在同類地質資源中和一定地域范圍內的稀缺程度。獨特性高意味著該地域該類型的地質資源少、吸引范圍大、級別高,因而開發價值就大。世界性和全國性的地質旅遊資源特別是世界自然遺產具有很高的特異性。
特定地域、特殊地質條件以及特殊自然地理環境,形成特殊的地質奇觀,這是地質旅遊資源的地域性特徵。這種地域性特徵不僅決定了地質資源本身的獨特性,還決定了當地生態、人文景觀的獨特性。特定的地質環境,常常會有特定的生物和生態類型,構成特定的綜合自然景觀。如果某項地質旅遊資源有其獨特的旅遊價值,特別能滿足人們追新獵奇以及某些特殊需求,這項地質旅遊資源就在某種意義及程度上具有壟斷性,人們只有身臨其境才會獲得真正的滿足。由此可見,地質旅遊資源的特異、珍稀價值是地質旅遊資源評價中的一項絕不能少的因素,既是一般地質資源所共有的,也是地質旅遊資源所應有的。
(5)康體價值
一些特定的地質資源以及地質體構成的風景名勝區、旅遊地,可供療養康體的溫泉、開展體育與探險活動的登山、滑雪、攀岩等旅遊項目,具有特殊的旅遊價值。
2.地質旅遊資源系統評價
在不同地理環境條件下形成的地質旅遊資源千差萬別、各具特色,僅僅對地質旅遊資源個體品質的評價,還難以考察各種地質旅遊資源在整個區域內的組合關系和該區域所具有的總體特色,應強調旅遊地的綜合地質特徵和多種地質景觀的定性評價,將地質旅遊資源集中分布的空間范圍作為一個評價對象,進行整體的、綜合的評價,主要分析評價以下內容:
(1)多項綜合性定性評價
著重對一個地區的綜合地質特徵、多種地質景觀的定性評價。對地質旅遊資源系統評價的定性描述首先要考慮其級別(多用於地質現象評價)。除級別特色和特徵定性評價,應還有其他定性評價,如面積(區域綜合地質體)、體積(單一地質體)等,分為世界級、國家級和地區級三個級別。
世界級:指具有世界性意義,在全球都具有科學研究價值的地質旅遊資源。例如全球少有的典型地層剖面、地質構造、地質現象、地層序列、古生物群落、岩石組合、地貌特徵(如丹霞地貌、雅丹地貌)等。此外還有首次發現的古生物化石種群、礦物岩石等,在地質構造方面如世界罕見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安德列斯大斷裂」(未來洋殼孕育地帶)。
國家級:國內典型地質現象、地質景觀,在國內具有研究價值,可與世界典型地質現象對比,國內具有對比意義,成為國內其他地區研究的重要參考地,在地質構造方面如中國典型的山東—安徽的「郯廬大斷裂」(山東郯城到安徽廬江)。
地區級:可作為國內同類地質現象、地質景觀進行對比、研究的典型代表。在本區域內保存完好、發育齊全,出露良好,交通區位好,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在地質構造方面如區域典型的鄂西北地區的「青峰大斷裂」(房縣、保康、南漳、谷城)。
(2)資源類型組合
地質資源要素是相互有機結合還是處於分離狀態,分布是相對集中還是分散,這些都直接影響地質旅遊資源質量的高低。最佳的風景區都以地質資源要素組合完美和諧而見長,並且在分布上各景區各有特色。
擴大范圍來看,主要表現在旅遊資源與其他資源互相補充和要素組合的協調程度等方面,包括地質旅遊資源所在區域內的各類旅遊資源是否構成優勢組合和最佳配置,是否具有種類眾多、聚集度高的整體優化結構。凡環境質量優、組合狀況佳的屬區位環境價值高的地質旅遊資源。地質資源個體同區域內其他地質資源個體的關聯性與功能互補性也影響開發的價值。
(3)地質背景條件
地質旅遊資源特徵、展布、景觀結構、景觀的旅遊價值等都決定於地質背景條件,依附於地質構造的復雜多樣和地域特色。有些地區的地質旅遊資源環境脆弱,其旅遊開發的適應性不大。例如三江並流世界自然遺產地,既是精品旅遊資源的高度富集區,同時也是生態環境、文化、景觀多重脆弱區。生態環境穩定性差,加上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質災害頻發,較小的擾動就可能造成極大的環境災難,而且一旦破壞就難以恢復,從而在較長時期影響該區的旅遊資源環境。
(4)旅遊吸引力指向
主要指地質旅遊資源吸引旅遊者的源地指向性,包括國際、國內及地方三個級別。根據地質旅遊資源的個體品質評價和資源系統評價結果來確定其吸引客源的類別。
(二)地質旅遊資源定性評價方法
1.「三三六」評價法
此方法由北京師范大學盧雲亭教授提出。所謂「三三六」是指「三大價值」、「三大效益」、「六大條件」的評價體系。
「三大價值」指旅遊資源的科學研究價值、歷史文化價值和美學觀賞價值。「三大價值」的定性評價從旅遊資源的吸引功能和吸引力進行評價,是旅遊區確定開發方向的基礎工作。
「三大效益」指旅遊開發後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經濟效益主要考慮旅遊地社區和服務接待業創造的經濟價值;社會效益主要考慮旅遊活動給當地社區帶來的思想觀念和文化影響;環境效益則主要是研究對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破壞程度。
「六大條件」是指旅遊資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景觀的地域組合條件、景區旅遊資源容量條件、旅遊客源市場條件、旅遊開發投資條件、施工條件等六方面。「六大條件評價」是一種綜合性評價,實質上涉及了旅遊活動中六大要素——食、住、行、游、購、娛的環境背景條件。
2.「六字七標准」評價法
上海社會科學院的黃輝實根據旅遊資源本身和其所處的環境提出了「六字七標准」評價法。該方法從資源本身和資源所處環境兩方面評價旅遊資源,雖然在實際操作中運用較少,但可以作為分析問題的參考方法。
對旅遊資源本身的評價採用六字標准:「美」:旅遊資源給人的美感;「古」:具有悠久的歷史;「名」:具有名聲或與名人有關;「特」:特有的或少見的稀缺資源;「奇」:給人新奇之感;「用」:有應用價值。
對旅遊資源所處的環境方面採用七個評價標准:包括季節性、環境污染狀況、與其他旅遊資源之間的聯系性、可進入性、基礎結構、社會經濟環境、客源市場等七項標准進行評價。
3.地質旅遊資源的五級評價法
該方法在國家旅遊局2003年頒布《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國家標准中被提出。從三個方面、八個要素對旅遊資源進行評分,最終根據得分的高低將旅遊資源劃分為五個等級。旅遊資源評價的三個方面為旅遊資源的要素價值、旅遊資源的影響力和旅遊資源的附加值等。這三個方面的評價內容又可細分為八個評價因子:旅遊資源的觀賞使用價值、歷史文化科學藝術價值、珍稀奇特程度、規模大小、完整性、知名度、使用范圍以及環境安全等。
在五個等級的旅遊資源中,五級旅遊資源稱為「特品級旅遊資源」;四級、三級旅遊資源被通稱為「優良級旅遊資源」;二級、一級旅遊資源被通稱為「普通級旅遊資源」。
三、地質旅遊資源定量評價
(一)定量評價步驟
1.根據評價對象選取評價指標
主要運用層次分析法對地質旅遊資源的特徵及旅遊開發需求,地質旅遊資源的獨特性和共性選取評價指標,這些要素的確定盡可能具體、全面,並且在所涉及的內容上有各自的相對獨立性。
對諸多旅遊資源進行評價,不管是採用哪種數學模型,都涉及旅遊資源的比較和重要性排序問題,所以評價模型中評價因子的選擇必須遵照一定的標准和原則:①代表性和重要性;②非兼容性;③區分判別性。
2.組織合適的評價者
由於價值觀和文化等差異,不同人對同一事物的評價結果不同。但從實驗統計學規律得出,不同人群或個體,對於同一事物現象的價值判斷趨向一個相同的結論,對地質旅遊資源的評價也不例外。對地質旅遊資源的價值評價可依據價值判斷的統計學規律來進行。在進行地質旅遊資源評價時,應盡量選用不同專業背景和盡可能多的人員來工作,以提高成果的權威性和可信性。
由於每一評價體系只能是客觀狀況在一定層次上的主觀反映,所以應建立一個由多個評價角度組成的綜合評價模式,才可科學、完備地反映地質資源質量,通常由專家和旅遊者兩者結合來進行評價。
(1)專家評價
根據層次分析法技術要求,邀請一批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旅遊實業部門和旅遊教育科研部門的專家,評估組成員來自旅遊行業各個部門,這可以保證較大的評估面。
具體方式可組織地方高等院校、旅遊行政管理、旅行社、國土、環保、園藝等旅遊各部門專家,對地質旅遊資源區域進行實地考查,考查工作應細致全面,主要以填表方式進行各評價指標的分值評價與權重判定。
(2)旅遊者評價
地質旅遊資源評價的結果是為旅遊管理部門和旅遊企業決策提供科學依據,與旅遊開發效益密切相關,最終為旅遊者服務。因此評價結果應當與旅遊者對地質旅遊資源的選擇相吻合。
由於專家對資料收集更全面,因而與旅遊者的感知有差異,使評價結果具有非大眾化的傾向。旅遊者的選擇也應該注意其全面性,最好是隨機抽取。有些評價者為同一群體,其內部一致性較高,不具有代表性。評價主體應為存在著生活地域、年齡和文化層次等方面差異的旅遊者。
3.確定各評價因子的權重
由於各項評價因子對評價項目的影響作用有大、小之分,在對各因子的指數分配中不能按均權處理,而應視其在評價項目中的作用大小來確定其權重的大小。評價權數的確定,來自於地質學、旅遊學等專家的經驗和地質旅遊資源的基本事實。
能用測量數據計算出其對於各評判等級隸屬度的,屬於顯數值因子;難以直接測量或用數值描述的,屬於隱數值因子,可通過問卷調查統計,用經驗法獲得,也可以通過在特爾菲咨詢系統支持下的層次分析法獲得。這一過程工作量頗大,而且相同的評價要素在不同的旅遊地其權重值也有差異,應因地制宜。
4.建立評價模型
基於對專家或旅遊者體驗的深入分析後,建立規范化的評價模型,然後運用數學方法得到評價結果,使評價結果具有可比性的定性尺度和數量值。
把每項評價指標評估系數的平均值,乘以該項要素的權重系數,計算出地質旅遊資源在該項要素上的單項權重得分。其基本數學模型式(蔣素梅,2009)為:
地質旅遊
式中:Qi為第i個評價因子的權重;Pi為第i個評價因子的分值;n為評價因子的數目。
由此,可以完成地質旅遊資源的評價。從評價結果,可以看出地質旅遊資源中的各項因子價值高低,用總分值也可以與其他資源進行橫向比較。
(二)地質旅遊資源定量評價方法
目前旅遊資源綜合量化評價的主要方法有:層次分析法、特爾菲法、綜合價值評價模型、模糊數學評價法、綜合評分法、價值工程法等。
定量方法最為常用的是層次分析法、特爾菲法和模糊綜合評判法等。這些方法相結合通常用於地質旅遊資源與環境條件評價、生態評價、區域可持續發展評價等各個方面。如Liu等(2006)認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喀納斯景區具有成為世界自然遺產的潛力,運用層次分析法和特爾菲法對其生態旅遊資源進行了評價;張捷(1997)以九寨溝喀斯特為例,構造比較和評價矩陣,運用根法推算各因子的權重,從地學角度和遊客角度闡述了喀斯特旅遊資源在九寨溝旅遊業中的地位;陳詩才(1993)運用模糊數學的方法對旅遊地學資源進行了評價。
在這些方法中,層次分析法具有明顯的優勢。它能將一個復雜的問題表示為有序的遞階層次結構,並能將數據、專家意見和分析者的客觀判斷直接有效地結合;特別是它能將決策者的經驗判斷給予量化,對目標結構復雜且又缺少必要數據的情況時更為實用。
1.層次分析法
層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國著名的運籌學家、匹茲堡大學教授塞蒂(T.L.Saaty)於1973年提出的一種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能解決資源分配的重要而有效的系統分析方法。運用層次分析法參與旅遊資源指標權重的設立,可使整個評價過程在定性指導下定量比例盡可能大,從而得以提高評價的准確性。
層次分析法的基本點是通過人們較易進行的兩兩相互辨別而達到整體比較的目的,一般可以分為總目標層、評價綜合層、評價因素層和評價因子層。評價因子層是最基本的層次,指標的權重和分值計算從該層開始自下而上逐層進行。
圖4-1為地質旅遊資源定量評價模型樹。採用了保繼剛(1996)《旅遊開發研究——原理、方法、實踐》中建立的評價體系和評價因子權重,其主要思路如下:
(1)將旅遊資源評價分成若干層,構成旅遊資源評價模型樹。
(2)邀請專家以填表方式按重要、稍重要、明顯重要等評判級別,分別以1,3,5,7,9或其倒數作為量化標准,對同一層次的各因素間相對於上一層次的某項因素的相對重要性給予判斷,經計算,排出最後的結果。
(3)最後根據其權重排序,按權重賦予各個因素分值,得到表4-2。
利用該表可以用一定的給分標准對旅遊資源進行分項評價打分,得到綜合結果。
圖4-1地質旅遊資源定量評價體系
表4-2評價因子權重表
2.特爾菲法
特爾菲法又稱專家意見征詢法,1964年美國蘭德公司數學家赫爾默和達爾奇(OlafHehner和Dakky)首先提出並投入應用。主要方式是,通過問卷的形式集中一些專家的意見(一般為20~50人),通過溝通—統計—再溝通—再統計,直到各評價指標的權重系數被集中確定為止。利用特爾菲法對評價綜合層、評價因素層和評價因子層三個層次中的具體資源價值體現,邀請專家進行評分,據此計算出各層內部之間的權重值作為評價參數;在地質旅遊資源定量評價的模型中,合理地確定各評價層中評價指標權重系數是衡量一個評價模型優劣的關鍵。
將特爾菲法引入地質旅遊資源評價中,是使旅遊地評價由定性轉入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重要途徑。在地質旅遊資源評價中,運用特爾菲法獲取資料,最後能相對客觀、有效地確立各評價因子權重。由於特爾菲法相對來說比較省時間、省財力、省人力,可靠性高,各國在旅遊地評價、開發中,越來越多地採用這一方法。
3.模糊綜合評判法
模糊綜合評判法在農林、氣象、地質勘探等領域都有廣泛應用,模糊綜合評判法以模糊推理為主,定性與定量結合,各相關因子劃分為不同等級,分別為每一個等級賦一個初值。最後,對區域景點或景區進行分項打分,再採用加權求和的方法計算出各景點(區)的得分值,由得分的高低評判資源價值的大小。
模糊綜合評判法利用模糊隸屬度理論把定性指標合理地定量化,較好地解決了現有評價方法中存在的評價指標單一、評價過程不合理問題。這是一種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綜合化程度較高的浮標方法,已廣泛應用到資源與環境條件評價、生態評價、區域可持續發展評價等各個方面。
4.地質旅遊資源的計算機評價系統
龐淑英等(2003)基於Windows操作系統、以面向對象的具有較強開發能力的Delphi軟體為開發工具,以Access軟體作為資料庫管理系統,能有效地、合理地為地質旅遊資源自動評分。
將上述定量分析方法相結合,並運用計算機的輔助,可完成地質旅遊資源定量評價的流程,如圖4-2所示:
圖4-2地質旅遊資源定量評價流程
『陸』 旅遊資源定性評價的主要方法是:()。
直接給你知識要點,你懂的。
①體驗性評價
a、一般體驗性評價
b、美感質量評內價
c、「三三六容」評價法
三大價值:歷史文化價值、藝術欣賞價值、科學研究價值
三大效益:經濟、社會、環境效益
六大條件: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類型和地域組合條件、容量條件、客源市場條件、開發投資條件、施工難易條件
d、資源及環境綜合評價法
資源:美、古、名、特、奇、用
環境:季節、污染、聯系、可進入性、基礎結構、社會經濟環境、市場
②技術性評價
③綜合性評價
『柒』 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的旅遊資源評價
1按照本標準的旅遊資源分類體系對旅遊資源單體進行評價。
2本標准採用打分評價方法。
3評價主要由調查組完成。 本標准依據"旅遊資源共有因子綜合評價系統" 賦分。
本系統設"評價項目"和"評價因子"兩個檔次。
評價項目為"資源要素價值"、"資源影響力"、"附加值"。
其中:
"資源要素價值"項目中含"觀賞遊憩使用價值"、"歷史文化科學藝術價值"、"珍稀奇特程度"、"規模、豐度與幾率"、"完整性"等5項評價因子。
"資源影響力"項目中含"知名度和影響力"、"適游期或使用范圍"等2項評價因子。
"附加值"含"環境保護與環境安全"1項評價因子。 基本分值
1評價項目和評價因子用量值表示。資源要素價值和資源影響力總分值為100分,其中:
"資源要素價值"為85分,分配如下:"觀賞遊憩使用價值"30分、"歷史科學文化藝術價值"25分、"珍稀或奇特程度"15分、"規模、豐度與幾率"10分、"完整性"5分。
"資源影響力"為15分,其中:"知名度和影響力"10分、"適游期或使用范圍"5分。
2"附加值"中"環境保護與環境安全",分正分和負分。
3每一評價因子分為4個檔次,其因子分值相應分為4檔。
旅遊資源評價賦分標准見表2。
表2旅遊資源評價賦分標准 評價項目 評價因子 評價依據 賦值 資源要素價值(85分) 觀賞遊憩使用價值(30分) 全部或其中一項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遊憩價值、使用價值。 30-22 全部或其中一項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遊憩價值、使用價值。 21-13 全部或其中一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遊憩價值、使用價值。 12-6 全部或其中一項具有一般觀賞價值、遊憩價值、使用價值。 5-1 歷史文化科學藝術價值(25分) 同時或其中一項具有世界意義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 25-20 同時或其中一項具有全國意義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 19-13 同時或其中一項具有省級意義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 12-6 歷史價值、或文化價值、或科學價值,或藝術價值具有地區意義。 5-1 珍稀奇特程度(15分) 有大量珍稀物種,或景觀異常奇特,或此類現象在其他地區罕見。 15-13 有較多珍稀物種,或景觀奇特,或此類現象在其他地區很少見。 12-9 有少量珍稀物種,或景觀突出,或此類現象在其他地區少見。 8-4 有個別珍稀物種,或景觀比較突出,或此類現象在其他地區較多見。 3-1 規模、豐度與幾率(10分) 獨立型旅遊資源單體規模、體量巨大;集合型旅遊資源單體結構完美、疏密度優良級;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動周期性發生或頻率極高。 10-8 獨立型旅遊資源單體規模、體量較大;集合型旅遊資源單體結構很和諧、疏密度良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動周期性發生或頻率很高。 7-5 獨立型旅遊資源單體規模、體量中等;集合型旅遊資源單體結構和諧、疏密度較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動周期性發生或頻率較高。 4-3 獨立型旅遊資源單體規模、體量較小;集合型旅遊資源單體結構較和諧、疏密度一般;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動周期性發生或頻率較小。 2-1 完整性(5分) 形態與結構保持完整。 5-4 形態與結構有少量變化,但不明顯。 3 形態與結構有明顯變化。 2 形態與結構有重大變化。 1 資源影響力(15分) 知名度和影響力(10分) 在世界范圍內知名,或構成世界承認的名牌。 10-8 在全國范圍內知名,或構成全國性的名牌。 7-5 在本省范圍內知名,或構成省內的名牌。 4-3 在本地區范圍內知名,或構成本地區名牌。 2-1 適游期或使用范圍(5分) 適宜游覽的日期每年超過300天,或適宜於所有遊客使用和參與。 5-4 適宜游覽的日期每年超過250天,或適宜於80%左右遊客使用和參與。 3 適宜游覽的日期超過150天,或適宜於60%左右遊客使用和參與。 2 適宜游覽的日期每年超過100天,或適宜於40%左右遊客使用和參與。 1 附加值 環境保護與環境安全 已受到嚴重污染,或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5 已受到中度污染,或存在明顯安全隱患。 -4 已受到輕度污染,或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3 已有工程保護措施,環境安全得到保證。 3 計分與等級劃分
1計分
根據對旅遊資源單體的評價,得出該單體旅遊資源共有綜合因子評價賦分值。
2旅遊資源評價等級指標
依據旅遊資源單體評價總分,將其分為五級,從高級到低級為:
五級旅遊資源,得分值域≥90分。
四級旅遊資源,得分值域≥75-89分。
三級旅遊資源,得分值域≥60-74分。
二級旅遊資源,得分值域≥45-59分。
一級旅遊資源,得分值域≥30-44分。
此外還有:
未獲等級旅遊資源,得分≤29分。
其中:
五級旅遊資源稱為"特品級旅遊資源";
五級、四級、三級旅遊資源被通稱為"優良級旅遊資源";
二級、一級旅遊資源被通稱為"普通級旅遊資源"。
『捌』 旅遊資源定性評價的方法為
定性評價方法的特點:簡便易行,但主觀性較強,結果較抽象,難以反映資源價值之間的版局部權差別,應用效果不好。定量評價方法的特點:較定性評價結果更直觀、簡潔、准確,應用效果好。但操作起來往往有一定困難,尤其是有些關聯因子難以量化,也帶有主觀色彩,影響量化的准確度。
希望能幫到你!覺得可以請採納!謝謝
『玖』 鄉村旅遊 參考文獻
[1] 高曾偉, 高暉. 鄉村旅遊資源的特點、分類及開發利用[J]. 金陵職業大學學報, 2002,(03)
[2] 張玉改, 蘭貴秋. 開發鄉村旅遊資源芻議[J]. 商業時代, 2003,(24)
[3] 高曾偉, 王志民. 論鄉村旅遊資源[J]. 鎮江高專學報, 2001,(01)
[4] 金學良, 陳常優. 鄉村旅遊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摘錄)[J]. 人文地理, 1992,(03)
[5] 曾天雄, 馬昌群. 論鄉村旅遊資源的開發[J]. 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05)
[6] 彭明勇. 鄉村旅遊資源的模糊評價法[J]. 職業時空, 2007,(03)
[7] 舒象連. 我國鄉村旅遊資源及其開發散論[J]. 旅遊研究與實踐, 1997,(02)
[8] 王靜, 方旭紅. 基於村民自治的鄉村旅遊經營模式研究[J]. 今日科苑, 2008,(01)
[9] 於洪賢, 宋紅娟. 三江自然保護區鄉村旅遊資源評價[J]. 東北林業大學學報, 2007,(03)
[10] 劉慶友. 鄉村旅遊資源綜合評價模型與應用研究[J].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