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鄉旅遊 » 鄉村生態旅遊發展模式

鄉村生態旅遊發展模式

發布時間: 2021-02-14 04:05:44

㈠ 中國鄉村旅遊發展的幾種主要模式

鄉村旅遊的迅速發展,逐漸呈現出產業的規模化和產品的多樣化。國外一些與鄉村旅遊相關的旅遊主要有:Agrotourism(農業旅遊)、Farm Tourism (農庄旅遊)、Green Tourism(綠色旅遊)、Village Tourism(一般指偏遠鄉村的傳統文化和民俗文化旅遊)和Peripheral Area Tourism(外圍區域的旅遊) 等。 綜合國內鄉村旅遊的現狀和其它學者的研究成果,鄉村旅遊基本類型歸納為以下幾類: ①以綠色景觀和田園風光為主題的觀光型鄉村旅遊。②以農庄或農場旅遊為主,包括休閑農庄,觀光果園,茶園、花園,休閑漁場,農業教育園,農業科普示範園等,體現休閑、娛樂和增長見識為主題鄉村旅遊。③以鄉村民俗、鄉村民族風情以及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鄉土文化為主題的鄉村旅遊。④以康體療養和健身娛樂為主題的康樂型鄉村旅遊。
具體關於更多的鄉村旅遊的內容,你可以上中國旅遊投資官方網站看看,還是很專業的

㈡ 「鄉村旅遊發展創新—"農旅雙鏈"模式」 誰能簡單分析一下

鄉村旅遊發展創新—"農旅雙鏈"模式是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的一篇研究文章。一方面,以鄉村旅遊休閑(主要是指鄉村旅遊休閑產品的合理組合)為吸引點,引爆鄉村旅遊綜合體目標市場,對鄉村資源進行合理開發,打造不同類型、不同規模、不同層次的鄉村旅遊產品,使其成為吸引點,帶動旅遊收益的增加,旅遊收益的增加可進一步強化景區管理、環境保護等,這又進一步增加了鄉村旅遊的品質,從而使得鄉村旅遊形成良性運轉。 另一方面,農產品生產加工公司應大力發展品牌農業及農業加工業。通過研發部門研究和引進適合本地種植的農產品、種植技術,帶動農戶栽種新技術品種;由市場部門收購本地區的農產品進行深加工向全國銷售,形成以龍頭企業帶動型為主的「公司+基地+商標+農戶」的農業發展模式。 旅遊方面可融合鄉村觀光、游樂、休閑、運動、體驗、度假、會議、養老、居住等多種旅遊開發功能,策劃打造特有的「鄉村綜合旅遊休閑」,如開設休閑垂釣、農場動物園、採摘、農事體驗等鄉村旅遊項目。在具體開發中,可根據各自地脈、文脈等具體情況,側重打造其中某一項或幾項功能,形成各具特色的鄉村旅遊休閑項目,從而帶動整個區域的發展。

希望採納

㈢ 國際鄉村旅遊的發展形式是什麼樣的

國際鄉村旅遊的發展形式是什麼樣的?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的專家研究,國際鄉村旅遊的發展形式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休閑、觀光、度假旅遊。歐美發達國家的旅遊者喜歡到鄉村度假,尤其是那些風景優美、遠離喧囂城市的農村甚至是比較偏僻的地方,在優美的自然環境中修養身心,體驗另外一種生活方式。許多旅遊者住在當地農民的家裡,和他們一起生活,吃著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一起在農場里勞動。例如在美國西部的許多農場,都有為那些來自大城市的旅遊者提供住宿休息的設施,這些旅遊者還可以和農場主一起放牧、割草或者採集水果、農產品。在勞動中,他們能夠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增加感性認識。
鄉村民俗文化旅遊。這種模式下的鄉村旅遊主要是將鄉村旅遊與文化旅遊緊密結合起來,使遊人在欣賞美麗的田園風光的同時還體味著幾千年歷史積累下來的民族文化。參與這種旅遊的消費者群體的文化水平比較高,他們來到鄉村主要是體驗和欣賞傳統的文化,而這些文化在工業文明的浪潮中早就被湮沒。來到鄉村的旅遊者是要以發現的眼光去尋覓傳統的文化和古老的習俗。比如鄉村的民居、他們的生活方式以及流傳著的鄉村戲曲、武術、雜耍等。對於這些旅遊者來講,到鄉村去旅遊主要是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和滿足,是獲取高層次生活的需要。鄉村旅遊成為一種更高檔次的旅遊方式。國際上開展鄉村民俗文化旅遊最好的是匈牙利。匈牙利的鄉村旅遊模式,即鄉村民俗文化旅遊——已經成為許多國家發展鄉村旅遊的範式。
3.農業旅遊。「農業+旅遊」式的鄉村旅遊現在正成為許多地方和國家發展鄉村旅遊的又一個模式。以旅遊帶動農業,以旅遊促進農業的發展,把農業生產和旅遊活動結合起來,使農業和旅遊業的相互促進,既能夠增加旅遊業收入又帶動農業的發展,形成良性互動。據預測,歐洲每年旅遊總收入中農業旅遊收入佔5%~10%。
4.生態鄉村旅遊。把生態旅遊和農業旅遊相結合,建立生態農業園,用高科技手段來進行大規模的農業生產的種植與管理。旅遊活動在生態農業園內進行,旅遊者通過在農業園內生活,參與農業園的勞動。並且可以通過購買或者租賃的形式在農業園內選擇一塊土地,自己種植一些農作物。有的國家的生態農業園非常大,形成一個聯合體,鄉村旅遊活動都在生態農業園內進行。進行生態農業旅遊最具有代表性的國家是波蘭。波蘭的生態農業旅遊區的面積超過了4000公頃。

㈣ 國內外鄉村旅遊發展主要有哪幾種模式

我國鄉村旅遊發展已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一些鄉村旅遊起步早、發展較為成熟地區的經驗模式對於起步較晚的地區能夠起到示範作用。前瞻產業研究院總結,目前我國鄉村旅遊有6種發展模式。
(1)田園農業旅遊模式。以農村田園景觀、農業生產活動為旅遊吸引物,開發農鄉游、果鄉游、花鄉游、漁鄉游、水鄉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題旅遊活動,滿足遊客體驗農業、回歸自然的心理需求。主要類型有:田園農業游、園林觀光游、農業科技游、務農體驗游等。
(2)民俗風情旅遊模式。以農村風土人情、民俗文化為旅遊吸引物,充分突出農耕文化、鄉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開發農耕展示、民間技藝、時令民俗、節慶活動、民間歌舞等旅遊活動,增加鄉村旅遊的文化內涵。主要類型有:農耕文化游、民俗文化游、鄉土文化游、民族文化游等。
(3)農家樂旅遊模式。即指農民利用自家庭院、自產農產品及周圍的田園風光、自然景點,以低廉的價格吸引遊客前來吃、住、玩、游、娛、購等旅遊活動。主要類型有:農業觀光農家樂、民俗文化農家樂、民居型農家樂、休閑娛樂農家樂、食宿接待農家樂和農事參與農家樂等。
(4)村落鄉鎮旅遊模式。以古村鎮宅院建築和新農村格局為旅遊吸引物,利用鄉土建築、民居庭院、街道格局、村莊綠化、工農企業來發展觀光旅遊、開發觀光旅遊。主要類型有:古民居和古宅院游、民族村寨游、古鎮建築游和新村風貌游等。
(5)休閑度假旅遊模式。依託自然優美的鄉野風景、舒適怡人的清新氣候、獨特的地熱溫泉、環保生態的綠色空間,結合周圍的田園景觀和民俗文化,興建一些休閑娛樂設施,為遊客提供休憩、度假、娛樂、餐飲、健身等服務。主要類型有:休閑度假村、休閑農庄和鄉村酒店等。
(6)科普及教育旅遊模式。利用農業觀光園、農業科技生態園、農業產品展覽館、農業博覽園或博物館,為遊客提供了解農業歷史、學習農業技術、增長農業知識的旅遊活動。如廣東高明藹雯教育農庄、沈陽市農業博覽園、山東壽光生態博覽園等。

㈤ 按經營模式開發的農家生態旅遊可以分為哪些類型

(1)農旅結合模式。這一類鄉村旅遊經營模式以當地農戶為主體,自籌小額資金投資,自主經營,遊客主要在節假日短期逗留,或進行氣候型休閑旅遊。它屬於農戶家庭小而全的農業兼業型經濟,經營戶之間未形成明確分工和產業化發展的內在關聯,因而其旅遊產品的設施較為簡陋,衛生條件無人監管,難以達到高品位的文化旅遊檔次。從模式的框架設計上看。小農經濟的局限性限制其向規模化、產業化的方向發展。此模式主要適用於農村經濟不發達、鄉村旅遊資源優勢不明顯的城郊和農村地區(圖4-3)。

(2)CCTV模式(詳見後述)。

(3)以鄉村旅遊業為龍頭的「旅-農-工-貿」聯動發展模式。該模式主要是圍繞鄉村旅遊這個龍頭開展各項經濟建設。一是發展第三產業,解決旅遊者的「食、住、行、游、購、娛」六大問題。興建旅遊設施、商業設施、文化娛樂設施。二是發展第一產業,興建農副產品基地、農業觀光基地,帶動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三是發展第二產業,開發各種旅遊食品、飲料、紀念品等。對當地土特產進行深加工、精加工,力求上規模、上檔次。四是發揮旅遊的牽線搭橋作用,讓旅遊市場帶動信息、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市場,促進資金、技術和人才的引進,加速本地區農村經濟的發展。此模式主要適用於經濟基礎好、鄉村旅遊發展較成熟的農村地區。

(4)景區帶動模式。是以重點旅遊景區為核心,把旅遊景區的部分服務功能分離出來,吸引和指導旅遊景區周邊鄉村的農民參與旅遊接待和服務,從而帶動農民脫貧致富,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模式。該模式的主要特點:一是通過開發建設旅遊景區,帶動景區周邊鄉村的旅遊住宿、餐飲、購物及配套服務,拉動農副產品、土特產品的銷售,促進鄉村旅遊及社區經濟社會發展;二是減少了旅遊景區建設資金投入的壓力,迅速擴大和提升旅遊景區的接待服務功能,形成具有特色的旅遊配套設施和服務:三是帶動旅遊景區周邊農民就業和收入增加,促進貧困地區群眾脫貧致富,形成旅遊景區和社區經濟社會的互動發展。

(5)政府+公司+旅行社+農民旅遊協會模式。該模式是政府負責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公司負責商業運作;農民旅遊協會負責組織各類活動及服務,並協調公司與農民的利益;旅行社負責開拓市場,組織客源。貴州平壩縣天龍鎮屯堡村寨游就是這樣一種模式。

(6)產業依託型模式。該模式是以經濟基礎較好的鄉村為依託,立足當地規模化的農業產業優勢,以旅遊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政府引導、企業為主、村民參與進行旅遊項目開發,積極發展鄉村旅遊產品,促進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如雲南紅河州蒙自縣依託十幾畝石榴、桃、李等果園,積極開發和發展果園旅遊,不僅促進了水果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而且帶動了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該模式的特點:一是依託和發揮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生產的比較優勢,大力發展特色鄉村旅遊,具有投資少、見效快的突出特點;二是既滿足了旅遊者觀光、休閑和鄉村體驗的多樣化旅遊需求。又促進了當地農副產品的生產、加工和就地銷售,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三是引導農民開展旅遊接待服務,既創造了新的就業崗位,又增加了農民收入,提高了農民的服務意識和綜合素質;四是帶動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村容村貌的改善,形成了良好的旅遊環境和氛圍,促進了鄉村旅遊的發展。

(7)旅館型農家生態旅遊。旅館型農家生態游是指以景區景點、區位優勢為依託,以提供吃、住、游服務為主要經營手段和以價廉為主要經營策略的經營實體。

賓館型農家生態游是在景區景點優勢明顯但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旅遊接待能力不足的情況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滿足了城市中、低收入人群旅遊消費的需求,拉近了城市與農村的距離。賓館型農家生態游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依託性。旅遊景區景點一般遠離大、中城市,尤其是山區景點,風光優美,景色迷人。但由於交通、吃、住等條件跟不上旅遊發展的需求,於是一些具有一定經營頭腦的農戶便將自家庭院及寬敞住房加以裝修改造,開始接待遊客。顯然,這類農家生態游景點依託性很強。

二是價廉性。由於農家生態游大部分是由農民利用閑置的房屋和生產資料開展經營活動,部分農產品又是自家種植,相對而言具有「投資小、風險低」等優點,加上管理部門管理滯後,所以旅遊收費便宜,經營者成本較低。可見,其主要「賣點」就是「價廉」。

三是靈活性。旅館型農家生態游在經營過程中一般比較靈活。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價格比較靈活,彈性較大;二是經營方式比較靈活,即可以根據客流量的大小,遊客愛好,或偏重於餐飲,或偏重於住宿。在管理並不規范的情況下,這種經營的「靈活性」往往是導致惡性競爭的主要原因。

(8)餐飲型農家生態旅遊。餐飲型農家生態游是指以解決遊客就餐難為發展契機,以滿足遊客價廉、味美、舒適、隨意的消費需求為經營策略,以原汁原味的農家菜為主要經營特色的經營實體。可以這樣認為:餐飲型農家生態游是城市「社會飯店」伴隨城市居民的流動向農村延伸和拓展,也是農村特色菜在適應城市居民時尚消費習慣的過程中對城市餐飲業的沖擊和改造。目前,全國各地大、中城市的城鄉結合部均有不少屬於這一類型的農家生態游。相對而言,這種類型的農家樂具有交通便利、鄉土氣息濃厚、菜價低廉等特點(圖4-4)。

㈥ 我國鄉村旅遊開發都有哪些主要模式

1、森林公園模式。對於那些區位條件好,地形多邊,山巒起伏,溪流交錯,森林茂密,景色秀麗,環境優良,氣候舒適,面積較大的森林地段可開發為森林公署使之成為人們回歸自然,休閑、度假、野營、避暑、科考和驚醒森林浴的理想場所。

2、度假區(村)模式。是指在自然風景優美、氣候舒適宜人、生態環境優良的景觀地帶建成的,以滿足旅遊者度假、休閑為主要目的場所。

3、野營地模式。野營是一種戶外遊憩活動,是暫時性離開都市或人口密集的地方,利用帳篷、高架帳篷床、睡袋、汽車旅館、小木屋等在郊外過夜、享受大自然的野趣生態環境提供的保健功能,欣賞優美的自然風光並參與其它休閑娛樂活動的一項旅遊活動項目。森林野營地要求離城市30-160㏎左右,交通比較方便,但必須離開公路干線,具有良好的森林環境,氣候好,空氣潔凈,環境比較幽靜,有水源,避風,面積較森林公園小,但應大於公頃。在靠近水源的地方選擇地勢較平坦或有一些小起伏的地方建設野營地。也有人將野營地建在農荒地、草原、甚至沙漠邊緣。

㈦ 生態農業旅遊的模式

農業資源占優勢的特色產業帶動模式(觀賞+學習+參與型)
對於那些擁有特色農產品的生態農業區來說,可以以農產品為核心,進行圍繞某一種或幾種特色農產品展開的主題輻射發展模式。也就是指在一個鄉或村的范圍內,依據所在地區獨特的優勢,圍繞特色的生態農產品或產業鏈,實行專業化生產經營,一村一業發展壯大來帶動鄉村綜合發展的一種新模式。專業村鎮是這種模式的代表,需要三個基本條件:具有生產某種特色生態農產品的歷史傳統和自然條件;有相應的產業帶動,市場需求旺盛;需要有帶動者通過產業集群形成一定的規模 。
例如:我們把以果園、育種種植為主題的農業生態旅遊推向市場,把果品作為核心,關聯帶動果園的觀光休閑、科技園區果苗培育種植的科技學習、農家的果品品嘗節、工廠的加工包裝參觀等果旅消費,這樣不僅可以打通果品銷售的呆滯環節,也盤活了所有資源和資產,帶動了當地農副產業的快速發展。桂林永福縣的羅漢果就可以借用其「羅漢果之鄉」的美名,打造一條「三高」生態農業與旅遊相聯動的模式。桂林恭城瑤族自治縣的生態農業建設從1983年就開始起步了,這20多年來,通過抓沼氣建設來解決農村能源問題,通過科學探索找到了沼氣與養殖、種植的內在聯系,最終建成了「三位一體」的生態農業模式。恭城瑤族自治縣開展以「三位一體」生態農業為重點和核心的生態示範區建設,較好地解決了經濟和環境保護的問題,符合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在西部大開發中要「切實搞好生態保護和建設」的要求,對廣大農村特別是西部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借鑒意義。2000年5月,聯合國國際能源署「可再生能源研討會」在桂林召開,37個國家和地區的70多位專家到恭城參觀,稱贊恭城縣生態農業為「發展中國家農村生態經濟發展的典範」。近幾年,恭城縣把生態農業的發展與旅遊開發結合起來,又被有關部門連續列為「科技進步先進縣」、「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級生態農業試點縣」「國家級農業旅遊示範點」等等。當地從生活到生產,從種植到養殖,從農業到副業都達到了高科技、高產量、高效益的三高標准,應該充分挖掘生態農業的觀賞性、學習性、參與性,讓現有生態農業資源的利用價值最大化。
這類農業資源占優勢的地區在今後的發展中應更加註重農業新技術的引進和推廣力度,全面改造傳統種養技術,發展更完善的生態農業,在大力扶持和發展旅遊的同時一定不能脫離了農業這一根基;並且從旅遊開發的角度發展未來的生態農業,使傳統經濟型農業向現代旅遊型生態農業轉變。游覽區內的農業科技示範園、生態農業示範園、科學普及示範園,應該以濃縮的典型農業模式,展示農業發展的歷史與現實,展示特色農業生產景觀與經營模式,讓遊客了解足夠系統的農業生產進步的知識,使遊客與當地農業文化之間建立起一種情感聯系。
自然旅遊資源占優勢的「觀光+體驗」模式
對於那些擁有一定的農業資源,和其他地方相比特色不夠鮮明規模也存在著差距的地方,如果擁有較好的自然旅遊資源稟賦(清新的山水自然環境、美麗的田園風光、整潔舒適的鄉村居住環境等),就可以通過觀光游的模式將旅遊作為創造更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途徑。游覽區內的農田果園、花卉苗圃、動植物飼養場應精心包裝,讓遊客找到返歸鄉村的真實感受,在優美的田園風光和勃發的自然生機中享受回歸自然的快感。
桂林陽朔是我國發展鄉村旅遊最早的縣城之一,「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無水無山不入神」,精闢地概括了陽朔自然風光的特徵。 依託陽朔及周邊各鎮的自然田園風光來滿足遊客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的需求,如歷村、福利古鎮、興坪漁村等,都可以滿足體驗型遊客的要求,「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體驗農事活動,組織遊客與農民一同採摘品嘗,或參加四時農事活動;農家訪問,考察生態農業生態村等活動。
當地鄉村的特色民居、鄉村工藝作坊、鄉村農事活動場所應為遊客提供能夠深入鄉村生活的空間,使遊客參與農耕活動、學習農作物的種植技術、農機具的使用技術、農產品加工技術以及農業經營管理等,親身體驗農產品生產過程。游覽區內提供的可採摘的直銷果園、農產品集市等,既讓遊客有機會購買鄉村旅遊產品,又充分體驗收獲的愉悅。

㈧ 鄉村旅遊的類型有哪些

1、以綠色景觀抄和田園風光為主題的觀光型鄉村旅遊。

2、以農庄或農場旅遊為主,包括休閑農庄,觀光果園,茶園、花園,休閑漁場,農業教育園,農業科普示範園等,體現休閑、娛樂和增長見識為主題鄉村旅遊。

3、以鄉村民俗、鄉村民族風情以及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鄉土文化為主題的鄉村旅遊。

4、以康體療養和健身娛樂為主題的康樂型鄉村旅遊。

(8)鄉村生態旅遊發展模式擴展閱讀

鄉村旅遊的設計要點:

1、鄉村旅遊要科學規劃、合理引導,堅持宜發展就發展,不要盲目發展和惡性競爭,絕不能千村一面。而鄉村千篇一律,到處都是一樣的商業化、城市化氛圍和人造景觀,就會既失去了個性,也失去了鄉村的魅力。

2、鄉村旅遊屬於一種服務業,要在保持鄉村獨有田園風光和農家文化的基礎上去引導需求。現在不少地方在發展鄉村旅遊中大拆大建,而且隨著新樓一片片崛起,承載歷史的記憶也同時被抹去。為了避免這種災難性的發生,我們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鄉村旅遊

㈨ 鄉村旅遊規劃模式有哪些

一、城鄉統籌規劃與鄉村旅遊規劃的聯系
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2007年初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貫徹十六大精神,按照城鄉統籌的思路對「三農」工作做出了戰略部署,城鄉統籌是加快改變城鄉二元結構體制的需要,是探索構建和諧社會體制的需要,也是探索鄉村旅遊規劃和發展模式的需要。
(一)城鄉一體化與城鄉總體規劃
黨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紀頭二十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其重點和難度是在農村,如果「三農」問題不能合理有效的解決,全面小康就不可能真正實現;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業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是一項大思路、大舉措,是解決城鄉發展問題的一個重大創新,它把城鄉一體化思想提高到一個新的理論高度,新的戰略地位。城鄉一體化的實質就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們應該按著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戰略思想去研究和解決我國的發展問題,把城市和鄉村結合為一體,聯系城市研究農村,聯系農村研究城市。
(二)鄉村可持續發展與鄉村發展規劃
鄉村發展規劃是鄉村可持續發展的實現過程和手段。在鄉村發展規劃的過程中,要考慮環境、生態和資源的相互協調性,考慮資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能力,不能盲目擴大鄉村的規模,也不能讓鄉村以城市為模板進行復制。規劃的重點是考慮如何有效節約用地,保護資源和生態環境;如何提高鄉村規劃設計水平,改變千鎮一面的狀態等,改變鄉村二元經濟結構的現狀,促進農業人口向非農人口轉變。鄉村發展規劃恰恰是鄉村可持續發展實現的途徑,鄉村可持續發展是鄉村發展規劃的目的和指導,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三)鄉村創新經濟學與鄉村旅遊規劃
鄉村可以根據本身特點挖掘本土文化特色,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創造具有時代氣息的新文化,或根據鄉村建築風格塑造自己的產業發展模式。(鄉村旅遊規劃專家—成都銘智旅遊)如,江南鄉村小巧玲瓏的民居、北方鄉村厚實的四合院、華中鄉村封閉的天井和馬頭牆、西南鄉村的木樓竹樓、西北鄉村的窯洞等都直接和形象的烘托出鄉村的特色,鄉村規劃可以根據特有的資源和特色發展旅遊業,這是鄉村創新經濟學理論的應用和實踐。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