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散文
⑴ 大理田園風光 散文
大理田園風光
大理在我的想像中本就是一座美麗文明的古城。很早就知道大理的「風花雪月」,感覺別有詩意,不由心嚮往之,再加上武俠小說的熏陶,飄渺峰、天龍寺、六脈神劍……讓「大理」二字多了幾分奇幻與神聖。
大理也的確是座美麗文明的古城。漢代稱葉榆,唐代建南詔國,宋朝建大理國。千年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在大理留下了點點印跡。著名的崇聖寺三塔可算是大理的標志了。這三座塔始建於南詔豐諾年間,至今已兩千多年歷史。主塔名千尋塔,高69.13米,為16層方形密檐式塔,其外觀似西安的小雁塔,都是唐代的典型建築。南北兩座小塔高43米,是10級密檐式八角形磚塔。三座塔歷經風雨仍巋然聳立,氣勢庄嚴雄奇,就如主塔塔基上所題的「永鎮山川」一樣,大有威震四方的磅礴氣勢。楊導指著中間那座塔說,當年段譽就躲在那後面。盡管這只是小說,但當年確實是佛教盛行,大理已成佛國。只是後來咸豐年間原「天龍寺」(即崇聖寺)寺宇被毀,僅存三塔。現在三塔背後,沿著蒼山往上,逐漸修葺了許多廟宇,香火越來越旺盛,但在遊客眼中恐怕依然只有那三座塔。在崇聖寺南北兩面百米處各有一倒影公園,是拍攝三塔倒影的最佳去處。可惜我在那裡並沒有拍到滿意的片子,倒是在正面和快出門的側面拍了映在藍天下的巍巍三塔,竟也別樣壯麗。
大理古城在崇聖寺南面,是我們在大理的第二站。這是一座頗有韻味的古城,外雄內秀。城為方形,城牆敦厚,城四面建城門樓,四角建角樓,基本保留了明代的風格,顯得古樸大方。而城內街道縱橫交錯,一律的大理白族建築,青瓦白牆,尤為別致。蒼山的雪泉流過古城,走街串巷,清可照人,流水叮咚,頓時給整條街道增添了幾分雅緻意趣。走在古城裡,有一種清新明亮、一塵不染的感覺,讓人舒適得不願離去。偏那楊導催命似的,害我們只走到水景街便狂奔而回,古城的大部分都還在視野之外。遺憾哪!
蝴蝶泉在白族人民心中是一個象徵愛情忠貞的泉,每年農歷四月十五都要舉行傳統的蝴蝶會,四方白族青年齊聚,用歌聲尋找自己的意中人。可是在楊導眼中,蝴蝶泉實在算不上什麼景點。照他的話:「一直往前走,可以看到郭沫若寫的『蝴蝶泉』三個字,再往前走,走到頭看到一個池子,一棵樹,那就是蝴蝶泉了,看見之後就可以回來了……」其實他說的也沒錯,我們來的時候並不是蝴蝶紛飛的陽春三月到五月,見不到徐霞客所說的「連須鉤足」或郭沫若說的「首尾聯接」的奇觀。走過一條竹林茂密的綠蔭小道,穿過那扇郭老題著「蝴蝶泉」三字的門,走到盡頭,確實只有一個池塘和橫斜水面的合歡樹。泉水從岩縫沙層中浸透而出,水質清冽。在這個潭的下面又修了三個一個比一個大的水潭,將水引入五個龍嘴噴出,流入潭中,讓這個公園映著山光水色,顯出了幾分秀美。
大理西枕蒼山,東臨洱海,不僅風光怡人,而且四季如春。盡管夏季多雨,但很快雨過天晴,且有「一雨成秋」之說。雨後的大理既清爽明麗,又神秘變幻。城中的一切明艷照人,四周的群山卻籠罩在茫茫白霧中,虛幻而飄渺,我不由又想起了飄渺峰,暗嘆其名之貼切。
洱海在這種風雲變幻之下就沒有這么溫和明亮了。洱海是個美麗的高原湖泊,屬瀾滄江水系,西有點蒼山橫列,東有玉案山環繞,水光開天,山色擁翠,被稱為「銀蒼玉洱」。這里都將湖泊稱為海,但洱海確給人以汪洋浩盪,煙波浩渺之感。也許它真的太大了,海水看上去深得幽暗。但在近岸水淺處卻是碧波萬頃,如一面玉鏡,倒影著田疇阡陌,映襯著青山白雲,藍天碧海交相輝映,如詩如畫。
隨氣候驟變,洱海也呈現出萬千氣象。海面不再平靜,激流暗涌,黑浪翻騰。大雨將陰沉的天色壓得很低,群山環抱下的洱海完全籠罩在厚厚的烏雲之下。狂風暴雨過後,天邊放晴,山間雲霧頓生,如一條白色的飄帶縈繞在山腰上,美哉!
洱海有「三島,四洲,五湖,九曲」,時間有限,我們只上了南詔風情島,其他景色大都在巡遊途中一晃而過。風情島林木蔥郁,環境清幽,島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阿嵯邪觀音廣場上的那尊觀音像。大概是用漢白玉碉的吧,觀音像十分潔白高大,體態婀娜,面向洱海慈祥微笑著。每艘遊船停靠小島的時間很短,時間一到就會離開,我們也只能來去匆匆,生怕誤了船。
上了船,正好趕上第二場三道茶表演。三道茶是白族傳統的待客禮儀,每逢喜慶佳節或貴賓相敬,白族人便舉行三道茶儀式,依次向客人敬獻苦茶、甜茶、蜂蜜,其意義為「頭苦、二甜、三回味」。頭道茶是以大理特產的散沱茶為原料製成的;二道茶則以大理名食乳扇、核桃仁片和紅糖為佐料,沖入「感通茶」煎制的茶水;三道茶以蜂蜜加少許椒、姜、桂皮為佐料沖入以「蒼山雪綠」煎制的茶水。
品完三道茶,結束了歌舞表演,我們的遊船沒多久也靠了岸。我們大概在海上漂泊了兩小時,上岸時已六點半。全車遊客除了我們三和一個十五六歲的高中生外,其餘的皆被楊導忽悠去看大型歌舞表演「蝴蝶之夢」了。楊導對此推崇備至,他說到大理啥都可以不看,就是不能不看「蝴蝶之夢」。從我們下火車開始,一天游遍大理大大小小七八個景點,外加翡翠玉石、大理石等購物場所,不僅我們疲憊不堪,導游也吃不消了。楊導對這種旅遊十分不屑,以至於認為這些景點實在沒啥好看,遠不如「蝴蝶之夢」來得經典。我卻覺得那些遊客實在可憐,六點半上岸,正飢寒交迫,渾身乏力,卻還得繼續忍受著飢餓,在劇院熬兩個小時!
大理風光無限,奈何我們時間有限,期待下一次沒有導游的旅行……
⑵ 名家散文精選
1、《背影》
《背影》是現代作家朱自清於1925年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這篇散文敘述的是作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
在作者腦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親替他買橘子時在月台爬上攀下時的背影。作者用樸素的文字,把父親對兒女的愛,表達得深刻細膩,真摯感動,從平凡的事件中,呈現出父親的關懷和愛護。
2、《春》
《春》是現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發表於1933年7月,此後長期被中國中學語文教材選用。
在該篇「貯滿詩意」的「春的贊歌」中,事實上飽含了作家特定時期的思想情緒、對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現了作家骨子裡的傳統文化積淀和他對自由境界的嚮往。
1927年之後的朱自清,始終在尋覓著、營造著一個靈魂深處的理想世界——夢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頗不寧靜」的拳拳之心,抵禦外面世界的紛擾,使他在幽閉的書齋中「獨善其身」並成就他的治學。
《春》描寫、謳歌了一個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靈世界的一種逼真寫照。
3、《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中國文學家朱自清任教清華大學時所寫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學語文教材而廣為人知,是現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文章寫了荷塘月色美麗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發了作者不滿現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實而又不能的復雜的思想感情,為後人留下了舊中國正直知識分子在苦難中徘徊前進的足跡。
寄託了作者一種嚮往於未來的政治思想,也寄託了作者對荷塘月色的喜愛之情。
4、《海上日出》
《海上日出》是巴金的一篇寫景抒情散文。文章按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後的順序重點描繪了晴朗天氣和有雲時海上日出的幾種不同景象,展現了日出這一偉大奇觀。文章的語言文字優美、易懂,易於學習。
5、《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是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詩人、革命烈士郁達夫於1934年8月創作的散文。1927年4月12日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
1927年4月12日直至1949年國民黨敗退台灣為止的這段時間被稱為白色恐怖時期。郁達夫為躲避國民黨的恐怖威脅,1933年4月,他由上海遷居到杭州。
1934年7月,郁達夫從杭州經青島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飽嘗了故都的「秋味」,並寫下該文。《故都的秋》全文1500多字,運用了42個秋字來潤色北國之秋的「清」 「靜」和「悲涼」,也處處滲透著郁達夫消極與積極情緒在糾結與斗爭的痕跡。
故都的「秋」,其實是郁達夫的「秋」,是表現了他主觀感情、審美取向、文學氣質和人生態度的「秋」。本文的悲涼美感,跟傳統的悲秋情結有關,跟作者的身世性格有關,跟作品的創作背景也有關。
⑶ 旅遊文章
這是我博客裡面的,有時會有這些稿子
是在一些旅行社的介紹
或者有很多人是旅遊發燒友的
還有一些人的博客里也有去那些地方旅遊寫下的感想
玩轉世界,帶您暢游天下。大家好,這里是廣播台玩轉世界欄目。我是。
:我是.很高興大家准時守侯我們的節目.在這一期的節目中.我們又將帶大家去感受怎樣的異國風情呢?
:現在就由我來揭曉答案.這個地方位於南半球.是一個非常美麗.純凈的地方.猜到了嗎?
:這么說來,恐怕只有紐西蘭了.紐西蘭擁有開闊的空間,美不勝收的景色、靚麗的海灘、壯觀的地熱與火山活動、溫和的氣候以及讓人迷戀的動植物生態, 無怪乎這里的純天然環境對世界各地的遊客會有如此之大的吸引力。
:而到紐西蘭觀光的最大好處是,這些迥然不同的風景、環境與生態系統都融於方寸之地,彼此相距都不遠。在北島的日出時分沿著空曠的海灘騎馬. 在森林中漫步健行, 浸泡在熱水的溫泉中. 和那些野生鳥兒的歌唱陪伴. 去參加熱氣球飛行, 在雲端漂浮, 腳下就是遼闊坎特伯雷平原 - 你人生中一次全新的欣賞角度. 讓你們的心情得到滿足, 是這些美的足以令人暈眩的火山, 壯麗的峽灣, 您可以遙望到金子般和黑色鑽石般閃閃發光的沙灘.
: 在北島有巨大的松樹, 在羅吐魯亞有冒著熱氣的溫泉口 -這么多地點都是紐西蘭的世界遺產區.駕車行駛在一段風景優美的路程, 每一個角落都可以仔細欣賞. 追尋美食或者葡萄酒的軌跡, 美術和工藝品的軌跡. 不要獨自一人去參加葡萄酒旅程或者與本地居民聊天, 從遙遠的北島到南島的頂端, 您將發現紐西蘭人們真正的熱情友好, 比如一個大大的擁抱.
南部地區的卡特林斯是充滿了令人驚訝的天然美景的地區。
:這里還有庫里奧灣神奇的化石森林,也有納吉特角的海豹、企鵝和海獅。空氣中彌漫著神奇的魅力,彷彿你墜入一個神奇的大門,走進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在一個喜歡旅行的人的博客里看到這么一段文字; 很多年以前,旅途中有人問我最想去的是哪裡。看著車窗外平庸的景色,我脫口而出:到能感受到上帝存在的地方。然而,過了很多年我都沒有遇到這樣的地方,直到來到紐西蘭。這不是一次嚴格意義上的旅遊,而是一次休假和旅行,所以我把它稱為「自由漫步」。
:紐西蘭這么多美麗的風景.估計一下也說不完,在本期節目中,我們著重來看看紐西蘭一個很有特色的地方---卡特林斯.
:很少聽說在紐西蘭有這么個地方,這個卡特林斯究竟位於什麼地方呢?
: 紐西蘭有著長達15000公里的海岸線,喜歡大海的話可以沿著公路繞海而行,每走一步都能觸摸到海的氣息。北島有一條孿生海岸線公路,這是一條旅遊線路,貫穿紐西蘭東西海岸。在南部,沿著卡特林斯海岸的旅行因景色而著名。
:卡特林斯是南島東南部卡卡角和福特羅斯之間的一個布滿森林、鄉村和海岸的地區。奧瓦卡是這里的主要城鎮。卡特林斯地區的住宿富有地方特色,特別是你選擇在床位加早餐、牧場和齊備齊全的別墅住宿時,就更加具有別樣的風味。
:卡特林斯最早的居民是卡蒂馬莫伊、懷塔哈和凱塔胡部落的毛利人。現在,他們統稱為奈塔胡部落。卡特林斯沒有正規的要塞,但有很多狩獵場。這個地區曾聚居著很多沒有飛翔能力的巨大恐鳥,而森林中的木材是製作獨木舟的理想材料。這里還有著非常具有喘氣色彩的一段故事.
:歐洲捕鯨人於1800年代初來到這里,隨後的定居者來到這里把土地開發成牧場並大量採伐這里茂密的本地森林。這個地區的名字取自愛德華德.卡特林斯船長,他在1840年從當地毛利人手中買下大量土地。然而,當局並沒有正式把這些土地轉移到他的名下,直到1873年才完成此事,當時,卡特林斯船長已於17年前死於悉尼。
:卡特林斯海岸對航海者一直是一種巨大的挑戰,這個地區堆積著大量的船隻殘骸。最具悲劇色彩的沉船事故發生在1881年,當時,塔拉魯瓦號船撞在了懷帕帕角的岩壁上,導致131人喪生。這是紐西蘭歷史上發生的一次最慘重的海上事故,為避免類似事故的再次發生,在懷帕帕角建立了燈塔。另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燈塔在納吉特角建立,指引海岸另一邊的船隻航行。
:在卡特林斯森林和牧場地下,三疊紀和侏羅紀沙岩及泥岩隱藏著有趣的化石。在庫里奧灣,你可以看到神奇的化石森林遺址,它們已有一億六千萬年的歷史。化石樹與現代貝殼杉和諾福克松樹具有緊密淵源。
:另一個古怪現象是傑克鯨噴水孔,那裡有一個很大的已經坍塌的海蝕洞,導致了在空隙中間噴出海水。 在懷怕蒂海灘,你可以步行至一系列高大的海蝕洞,在低潮前後兩小時可進入這些洞穴。
:在卡特林斯大多數地區,土地從海岸筆直升起,與內陸山脈連成一體。正是這個原因,這個地區的許多河流在接近海洋時形成了飛流直下的瀑布。普拉考努伊瀑布特別漂亮,分三層,每隔20米沖瀉而下。最迷人的瀑布當屬尼亞加拉瀑布,這個名字是一位幽默地測量員起的因為這里的瀑布落差不到一米。
:在卡特林斯觀賞野生動植物的機會算是這里的主要旅遊項目之一。在納吉特角,你可以近距離觀看紐西蘭最大的海豹聚居地之一。在這里也可以看到胡克海獅、海象、黃眼企鵝和藍企鵝。可以看到的海鳥有斑點鸕鶿、灰鸌和塘鵝。海豚灣是經常可以看到赫氏矮海豚在水中追波逐浪的場面,你可以在海灘上或乘坐海豚觀賞船觀看。
:在旁納維阿,一條步行道穿過高大茂密的本地森林和鹽沼,在這里有機會看到很多本地森林鳥類,包括莫華鳥(紐西蘭金絲雀)、卡卡里基鳥(長尾小鸚鵡)、蜜雀和尾扇鴿。在濕地附近,你有希望看到長嘴涉水鳥、琵鷺、大琵鷺和白面鷺等候鳥。
:如果去紐西蘭遊玩,可以考慮度假村或者其他精美的住宿類型, 都是坐落在真實生動的迷人田園景色和舒適招待的華麗環境之中. 你可以獨自享用晚餐或者與其他客人共坐一張餐台, 在頂級熱情招待的豪華環境下品嘗紐西蘭優秀的烹飪手法和葡萄酒. 你將真正的感覺到你融入了紐西蘭文化並且成為其中一部分.
:紐西蘭有很有特色的背包旅館. 如果您是背包旅行者, 紐西蘭有數百座的背包旅館,您可以在那兒過夜,與其他背包旅行者交流心得.公共餐廳與客廳是認識朋友和交換心得的好地方。這些背包旅館和青年旅館都很乾凈舒適,絕對物美價廉!
: 對於紐西蘭來說,要向所有的遊客提供高質量的服務,並在毛利族manaakitanga的理念下迎接四海賓客,是一個具有紐西蘭特色的挑戰。當您做客紐西蘭當地人家時,無論住在他們的農場、鄉村客棧、景區旅店、或者主人家裡,您都會發現從主人那裡,您會從另一個側面了解紐西蘭。除了向您推薦滿意的野餐場所及優美的景區外,他們通常會邀請您去探險。旅行中,您可以如願得到一間舒服、浪漫的卧室,浴室有個人專用或公用的。休閑室和餐廳通常與其他客人共用。多數情況下,早餐包括在內,午餐和晚餐自願訂,是收費的。這種居住方式有利於結交朋友,使您更有條件了解紐西蘭人和文化。
:我們也可以總結以下到這里不得不帶回的幾件紀念品:羊毛、羊皮製品,毛利人的手工藝術品、木刻,各種綠玉飾物和擺件,天然用品,健康食品。
:還有不得不品嘗的美食:毛利人自製的傳統石頭火鍋,紐西蘭的牛排、薯片、捲心菜、魚、熏肉、芝士這類傳統的食品幾乎可以在紐西蘭的任何一個餐館吃到。
:假如在你的蜜月旅行或者浪漫歷險過程中, 你和你的愛人擁有了最令人難忘的一次體驗, 讓你們墜入愛河, 彼此相愛. 請不要為此感到驚訝, 這些都是因為紐西蘭, 紐西蘭的土地, 紐西蘭的人民和紐西蘭的文化.
:.好了,本期的玩轉世界就要結束了,紐西蘭的美景是否讓你留連忘返呢.
:沒有關系,我們會繼續帶您暢游世界上每一個美麗的城市,要繼續關注我們的玩轉世界. 玩轉世界,帶你暢游天下.這里是廣播台玩轉世界欄目,我是.
:我是,我們下期不見不散.
⑷ 表達思念故鄉的散文
1.張抗抗《故鄉在遠方》
我總覺得自己是一個流浪者。
幾十年來,我漂泊不定、浪跡天涯。我走過田野、穿過城市,我到過許多許多地方。
我從哪裡來?哪兒是我的故園我的家鄉?
我不知道。
19歲那年我離開了杭州城。水光瀲灧、山色空濛的西子湖畔是我的出生地。離杭州一百里水路的江南小鎮洛舍是我的外婆家。
然而,我只是杭州的一個過客,我的祖籍在廣東新會。我長到30歲時,才同我的父母一起回過廣東老家。
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和神秘幽靜的榕樹島。夕陽西下,我看見大翅長脖的白鸛灰鸛急急盤旋迴巢,巨大的榕樹林上空遮天蔽日,鳥聲盈盈。那就是聞名於世的小鳥天堂。新會縣世為葵鄉,小河碧綠的水波上,一串串細長的小船滿載清香彌漫的葵葉,沉甸甸貼水而行,悠悠遠去……
但老家於我,卻已無故園的感覺。沒有一個人認識我,我也並不真正認識一個人。我甚至說不出一句完整地道的家鄉方言。我和我早年離家的父親,猶如被放逐的棄兒,在陌生的鄉音里,茫然尋找辨別著這塊土地殘留給自己的根性。
夢中常常出現的是江南的荷池蓮塘,春天嫩綠的桑樹地里透紫酸甜的桑葚兒,秋天金黃璀璨的柚子,冬天過年時掛滿廳堂的醬肉粽子、魚干,還有一鍋噴香噴香的煮芋艿……
暑假寒假,坐小火輪去洛舍鎮外婆家。鎮東頭有一座大石橋,夏天時許多光屁股的孩子從橋墩上往河裡跳水,那小河連著煙波浩淼的洛舍洋,我曾經在橋下淘米,竹編的淘籮濕淋淋從水裡拎起,珍珠般的白米上撲撲蹦跳著一條小魚兒……
而外婆早已過世了。外婆走時帶走了故鄉。其實外婆也不是地道的浙江人氏。聽說外婆的祖上是江蘇丹陽人,不知何年移來德清洛舍;又聽說洛舍其名是早年此地曾有一支移民來自洛陽,洛陽人之舍,謂之洛舍。由此看來,外婆外公的祖籍也難以考證,我魂牽夢系的江南小鎮,又何為我的故鄉?
所以對於我從小出生長大的杭州城,便有了一種隱隱的隔膜和猜疑。自然,我喜歡西湖的柔和淡泊,喜歡植物園的綠草地和春天時香得醉人的含笑花,喜歡冬天時滿山的翠竹和蒼郁的香樟樹……但它們只是我搖籃上的飾帶和點綴,我欣賞它們贊美它們但它們不屑於我。
我究竟來自何方?
更多的時候,我會凝神默想著那遙遠的冰雪之地,想起籠罩在霧靄中的幽藍色的小興安嶺群山。踏著沒膝深的雪地進山去,灌木林里尚未封凍的山泉一路叮咚歡歌,偶有暖泉順坡溢流,便把低窪地的塔頭墩子水晶一般封存,可窺見冰層下碧玉般的青草。
山裡無風的日子,靜謐的柞樹林中輕輕慢慢地飄著小清雪,落在頭巾上,不化,一會兒就亮晶晶地披了一肩,是雪女王送你的禮物。若閉上眼睛,能聽見雪花親吻著樹葉的聲音。那是我21歲的生命中,第一次發現原來落雪有聲,如桑蠶啜葉,嬰童吮乳,聲聲有情。
那時住帳篷,爐筒一夜夜燃著粗壯的大木棒,隆隆如森林火車如林場的牽引拖拉機轟響,時時還夾著山腳下傳來的咔咔冰崩聲……
山林里的早晨寧靜而嫵媚,坡上的林梢一抹玫瑰紅,淡紫色的炊煙纏綿繚繞,門前的白雪地上,又印上了夜裡悄悄來過的不知名的小動物一條條絲帶般的腳印兒,細細辨認,如梅花如柳梢亦如一個個問號,清晰又雜亂地蜿蜒於雪原,消失於密林深處……
那些神秘的森林居民給予我無比的親切感,曾使我覺得自己也是否應該從此留在這里。
小小的腳印沉浮於無邊的雪野之上,恰如我們飄泊動盪的青春年華。
我19歲便離開了我的出生地杭州城,走向遙遠而寒冷的北大荒。
那時我曾日夜思念我的西湖,我的故園在溫暖的南方。
但現在我知道,我已沒有了故鄉。我們總是在走,一邊走一邊播撒著全世界都能生長的種子。我們隨遇而安、落地生根;既來則定、四海為家。我們像一群新時代的游牧民族,一群永無歸宿的流浪移民。也許我走過了太多的地方,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鄉。
然而在城市悶熱窒息的夏日裡,我仍時時想起北方的原野,那融進了我們青春血汗的土地。那裡的一切粗獷而質朴。二十年的日月就把我這樣一個纖弱的江南女子,磨礪得柔韌而堅實起來。以後的日子,我也許還會繼續流浪,在這極大又極小的世界上,尋覓著、創造著自己精神的家園。
2、故鄉
故鄉的田野上有相互追逐的孩童,隨風自由奔跑,在蒼茫的金色麥海中玩捉迷藏,在空曠無垠的草地上玩老老鷹捉小雞;收割之後,農家伯伯用枯黃的麥禾編織成可愛的稻草人;田野上飛來尋覓稻穀的麻雀,頑皮的孩童追趕著飢餓的小麻雀,嬉戲在故鄉的田野上。
故鄉的田野,金色的麥浪,小昆蟲煽動著翅膀流連在一望無際的田野上,鳥兒唱著豐收的歌謠盤旋在蔚藍色的天空,享受著金色的秋。收獲的季節,農家伯伯戴著草帽在毒辣的日頭下默默的收割,無情的太陽光已把他們的皮膚由黝黑的黃色照換成古銅色,但造就了他們堅強的脊樑。
雞的鳴叫聲打破故鄉安靜的晨曦,村莊被一層層的霧氣籠罩著,有一種朦朧的美;黑色的煙囪冒著暈圈,炊煙的味道彌漫在故鄉的山川河流,不明白是哪位好婦在黎明破曉前已早起燒火為家君做飯,清晨的晶瑩剔透露珠像一面潔白的鏡子在太陽散發的微光中閃著亮色,映射著勤勞伊人的容顏。
故鄉的風,溫柔地撫動樹枝,桂花散落地錯落有致,桂花香飄盪村莊的每個角落,縈繞在鱗次枳比的瓦房的上空。
當我懷著憧憬毅然決然地離開我的故鄉,告別生我養我的那一片熱土,來到喧囂霓虹燈閃亮的城市,展望自己閃耀的星空。但我不明白為什麼在每一個寂寥無人的夜,我都會想起那故鄉的生活;想起愛我的親人,當我想他們的時候他們是否也會在昏暗燈光下的窗口掛念著我。
每當夜深人靜一個人的時候,望著天盡頭那邊的故鄉,我會情不由衷地唱起故鄉的歌,想起故鄉的人。
我想念的是故鄉那燈火下的溫情,那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溫暖。不明白是從懵懂開始還是何時,我的奶奶就一向伴隨在我的左右。童年時的我,在奶奶哼唱的搖籃曲里安慰地入睡;桂花飄香的季節,奶奶會和我一齊搖桂花,為我做甜蜜的桂花糕,那種甜蜜將在我的口中停留一生。
燭光下的奶奶,為我縫補破了的衣衫,透過燭光,歲月不動聲色的力量已經為奶奶換了裝;深凹的眼角,有了褶皺的臉,彎凸的腰,步履蹣跚。我在燭光中偷偷細數著奶奶頭上的白發,不經意間落下一滴莫名的淚。
燈火下的溫情,燭光里的奶奶;你是我的牽掛,你是我前行路上的光,不管前路是荊棘密布,還是海市蜃樓,我都會帶著你的愛,走過蕭殺蒼涼的秋,走過寒風刺骨的冬,走向花開不敗的春。
故鄉的傍晚,紅彤彤的火燒雲映紅了小村莊,晚霞的亮光照亮了河面打魚歸人的路。
也許你也會在茫然失措中想起故鄉的那一片飄浮的雲彩,也許你也會在被背叛傷害的痛徹心扉後唱起故鄉溫暖的南泥彎,也許你也會在暮入黃昏後想回到故鄉落葉歸根。不管我們走得有多遠,有多大的輝煌,而我們就像是故鄉厚重的大手中緊牽著的風箏線,從不會流浪異鄉,亡命天涯。
當我們的肩上背負著生命中不可承受的重,請不要害怕迷茫,請不要放下你肩上的行囊,看著前方指路的燈火,繼續前行。不管以後要經過多少個轉彎的路口,請不要忘記回家的路。
我想把故鄉的一切裝進我的口袋,讓我無時不刻感愛故鄉的溫暖。
我從不在意別人眼中的所謂的海枯石爛的幸福,我只願守護故鄉那一磚一瓦的房屋,裡面裝載著我的回憶,牆上有我畫的彩虹,掛著我童年時放飛的風箏,書桌上有我折的紙飛機,有我奶奶聽花戲的留聲機,有我的夢,有我的童話,有我的溫暖。
唱起故鄉的歌,說著故鄉的事,做故鄉的夢,擁抱故鄉的晴天,想念故鄉的親人,雙手合十祝福我們的故鄉。
故鄉是我溫熱我胸口的一首歌,故鄉的歌,純凈如水,熱情如火,燦爛如花,響徹雲霄,溫暖我的夢。
3、回望家鄉
午夜子時,泡一杯香濃的咖啡,隨著咖啡的氤氳,我的指尖飛快地在鍵盤上飛舞,我想到了我秀麗的家鄉-蘇北里下河地區的一個秀麗的水鄉小城。
寧靜的海池河,古色古香的八字橋,風景秀麗的水上森林公園,風韻猶存的老沙溝無時無刻不讓我淚濕羅衫,魂飛故里。回想童年,踏著長滿青苔的青石板路,穿過一條條靜幽的小巷,跟著媽媽去備戰橋下去洗刷被單,和同學一齊到秀麗的垛田春遊,徒步到烏巾盪放飛風箏。
在一個城市生活久了,難免在語言上被同化,我是一個生在蘇北長在蘇北,地地道道的蘇北人,雖然在外呆了十年,但語音里仍有濃濃的鄉音。女兒自幼生活在南京,兩歲時由於我調至外地工作,便託付給我婆婆照看,直至五歲才回到我身邊。女兒剛來時的一口鄉音此刻已經盪然無存,此刻講的是一口標準的南普話(南京式普通話),偶爾回鄉聽講快一點的蘇北話還聽不懂,學講家鄉話,更是怪里怪氣,讓我心痛不已。
和女兒一同回鄉,都會帶女兒到處走走。到我以前生活、學習、工作過的地方看看。我帶女兒去我小時候上的新華幼兒園(元老府),有名的元老府已重新修繕,我幼時的新華幼兒園那兩扇厚重的大門居然還存在,銅門搭,一點沒有改變,只是修繕後重新刷了層朱紅色的油漆。我指著那高高的門檻,告訴女兒,媽媽很小的時候就是在那裡上幼兒園的,一次放學腳沒抬高,被門檻絆倒,整個前臂與地面摩擦,嫩生生的胳膊擦了一層皮,血肉模糊,至今還有印記。
帶著女兒穿過長滿青苔青石板路的儒學街,走過一路青磚瓦黛的上元巷,來到當初老家最繁華的牌樓路,那裡有我們家鄉最高學府,縣中。我告訴女兒,媽媽當年小學畢業僅以兩分之差與這個校園無緣。但媽媽小升初,初升高都是在那裡考的,這是媽媽當年無限嚮往的校園,也是媽媽當年奮斗的目標。可惜由於城市規劃縣中已遷移,只留下了一些以前的痕跡。我圍著老縣中拆遷後留下的古樹走了一圈,仰望根粗葉茂的枝幹,不知大樹是否還記得當年縣中的林蔭大道上曾有位膚色白皙,身淡薄影的女孩,行色匆匆地走在趕考的路上。
十多年前的傍晚,秀麗的海池河邊經常有位長發披肩,素衣素裙的女子坐在河邊或看書或對著水面凝望,看著河面泛起的一層層漣漪,看著黃昏落日漸漸西去,看著野鴨在河裡戲水,那個女孩便是以前的我。經歷了一場感情的波瀾後,每一天清晨或傍晚都會圍著海池河邊走一圈,只有當我看到碧波盪漾的河面,看著潺潺的河水拍打著岸邊的河堤,我的情緒才能得到片刻寧靜,沒有一切雜念,盡情享受大自然的美景。落日黃昏陪伴我走過了一年又一年,直至我離開老家,遠走他鄉。
雖然家鄉的美景令我流連忘返,但生活在家鄉的那些年,有太多讓我糾結的記憶。當年生活在那裡,我無時無刻不期望自己盡早離開那裡,盼望離開所有的紛雜與繁瑣,曾遊走於幾個城市之間,在那鞭炮齊鳴,萬家團圓的日子我寧可在遠離家鄉的地方吃著方便麵忍受著孤獨和寒冷,我也不願意回鄉,我恨那裡,我害怕我觸景生情。但時間是療傷最好的葯劑,事隔多年,那些糾結的回憶已經淡忘,我的思鄉情結越來越濃,小城的恬靜,小城的愜意,讓疲於奔波的我很想駐足停下來休息,每次休假回家總覺得時間太短,坐在回鄉的車上,總覺得路太長,回到父母身邊,總覺得有說不完的話。
年過古稀的父母,每次聽到我回家的日子,每日都在倒計時地算日子。當我踏上家鄉的土地,打電話給他們時,父親便會直奔樓下等我,腿腳不利索的母親會扶著門框,不停地張望。女兒遠遠地看到外公,必定會給外公一個大大的擁抱。一家人說說笑笑地進了門,大姐和嫂子已准備好了一桌豐盛的晚餐為我接風。但每次假期到了,我要回南京跟父母告別時,母親總會淚水漣漣,我強忍著淚水笑著安慰母親。常回家看看,這是父親每次送我走時講的最多的話。
春天時,想的最多的是家鄉的垂楊柳;夏天時,想的最多的是北水關橋上手拿蒲扇納涼的人群;秋天時,想的最多的是牌樓路上落下的梧桐葉;冬天時,想的最多的是掛在屋檐下的凍凍釘。我秀麗的家鄉,我衷心的祝願你,糧食豐產,經濟騰飛,願我的家鄉越來越秀麗!
4、故鄉遐想
在北方,望見葉落絮飛的景象,便想起故鄉,我的故鄉在四川南方一個依山傍水的城市,那裡有山的綠意和水的清凌,時常讓我魂牽夢繞,寤寐思服,那是一個小城,無論是大江或是小河,一到了那裡便舒緩下來,那水的樣貌,伴著年輪緩慢地流進我的心裡,長成夢的模樣,若影若現,周圍的小山和丘陵間常常在薄霧中延宕,這樣的景緻讓我對故鄉有些許的期望,期望她更加的溫潤,清亮,仿若是山裡的摩登,或若是城市裡的鄉村,近年來,由於長期在外地工作,隔上一段時間,回到故鄉,那裡的變化,越來越讓我感到親切,而在以前的時候,這樣的感覺是沒有的,假期結束後,當我離開的時候,沒有太多的愁緒和思量,但是,在北方呆久了,每當看到季節的變化,風里冷冽的氣息,黃葉飄落滿地的時候,心中故鄉的蔓藤,像花兒一般在漸漸綻放,令我生出諸多的惆悵,來對映生命的眷念,思念就像長了翅膀,便在瞬間,回到故鄉;
在南方,我的故鄉,有眾多的山巒掩映著綠色的衣裳,山下的河,像溫柔的女兒,守護著那岸邊的萬家燈火,像神女峰的堅持,延續遠古的夢想,河的蜿蜒,水的潺潺,在兩河間的狹長地帶,孕育了一方水土的兒女,生長出許多青綠,在藍天白雲與廣闊的田野間彌漫;那裡有農田的稻香,有瓜果的芬芳,有菜籽的金黃,有蠶絲的曼妙,還有那城市裡的現代化大道與老城之間交映的歷史和文化,當夜的黑來臨的時候,河上、岸上的燈火,繁衍南方不盡的嫵媚和安逸;
故鄉的酒,散落在陋巷的酒館里,酒館里有簡單的條凳,紅黑相間的方桌,還有那酒缸里透出的味道,純純的,散發著穀物的綿柔,流連的芳香,酒館里的人,或是鄉里的農人,或是小街上的商販,在川南俚語中,古往今來、奇聞異事、花鳥蟲魚、世界萬象,如江水汩汩不息,仿若世界的這天,在酒與話中,變得這樣的具象;偶爾的插科打諢、夾雜著對老闆娘的戲謔,下午的時光在一個日頭下,慢慢的地走向黃昏,斜進的陽光,照耀著塵埃,時光彷彿凝固,一切變得如此的靜謐和安詳,那樣的日子,是大多數普通人的生活,此前的情景,飄若回聲,過了,便是一曬;
時光是一個神奇的東西,在故鄉的平凡世界裡,有的是人性完美的和百姓的善良,那裡有太多的溫存,用語言或笑聲,來回應一點點歷史的底蘊和文化的厚重;
向南便是赤水河,那裡有瀘州、宜賓這樣的酒城,或許正是在這樣的環境,故鄉的微醺,便多了幾分媚態,夾著川劇的高亢和撕裂,動人心徹,我常常穿梭在故鄉小城的各類小巷,思考著這簡陋設施的酒肆,裡面藏著多少動人的故事和流淌著的關於酒的傳奇;盡管在現代大都市概念中,那樣的里巷漸次凋零,而我或許在某個清冷而微風習習的日子,去尋找故鄉的味道,這味道中的酒意,在心裡早就釀造好了,等待著某個時刻,散發開來,回應那些清晨和傍晚,在那裡有我兒時的記憶,和對故鄉無盡的纏綿;
故鄉的書法,穿梭在現代與古代之間,尤以蓬溪的書法為最,我以前看到了書法之鄉蓬溪的文化風起,一個亭台、一個樓閣、一個小橋、一個迴廊,都是那樣的墨香連綿,筆走龍蛇,意蘊若蘭,那是黑色的藝術,在黑白之間的一次縱情奔放、或是一次人性燃燒的烈焰,交織的意象,在技術和藝術之間,留下太多飛白,讓想像的空間得到了釋放,那是動與靜、黑與白、空間與時間等流向的表達,那裡有你的影子、我的聲音、他的未來,有音樂的靈動、有詩歌的悲喜、有山水的跳躍,那是一個人對世界的一次巡禮;
山水的空靈,孕育了人性的清高,那些在書法路上的行者,持續著千年如一的姿態,守望者文化中的藝術瑰寶,每當看到各地的書法作品,心裡閃耀的還是那故鄉墨池裡,溢出的墨香,那是不忘的記憶,那是故鄉這片土地,對我成長的洗禮;
春天的時候,無論是陽光明媚或是風清水綠,壩上的風景在田埂間舒展,油菜的黃,連片似的,向著陽光奔跑,那是期望的微笑,那是金燦燦的綠,長在農人的煙袋裡,流在水牛的呼喝中,還有那些鄉間相望的雞犬之聲,透過薄霧的清晨,傳遞著收獲的吆喝,從青磚黑瓦的農舍里,溢出的炊煙,夾著這南方的晨曦,四處蔓延開來,一份寧靜和安詳,讓人長久的思量;
故鄉的河,無論如何都是我無法迴避的記憶,70年代在城西修了一條人工河,取名叫渠河,那是從渠江順流而下,到了我的家鄉便決堤圍壩,沿著船山的腳下,水草相間的綠,是我對它長久的記憶,那是我童年的樂園,那是我對河流第一次的感知,那是對游泳概念的見證,我的童年、少年時代,在渠河的川流不息中,沉澱了太多的故事,這天,它變得很美,但是,我發現它老了,像個安靜的中年婦人,靜靜地流淌,我想它必須會懷念它過往的青春和繁華時節,這天,它被現代燈光的修飾,變得時尚而秀麗,卻失去了往昔的喧囂,它的靜是一種失去或是得到,讓年輪給它一個答案吧;
人到中年總是想起過去的事,對家鄉的熱烈是近年開始的,每次看到故鄉的變化,心裡的感覺總是隨著它的變化而起伏,欣然中那份淺淺的遺憾,總是在不經意間流動,過去的東西未必全好,但是,未必全不好,望見蜿蜒的濱江路上車水馬龍、燈火輝煌,望見涪江沿岸,垂柳掩映、遊人如織,望見連接中心島與岸邊的船,在來來回回之間奔忙,我覺得故鄉在現代節奏中,疲於應付,難道高樓大廈、車水馬龍、遊人如織是故鄉現代化的結果?我想故鄉的美必須在人的心裡,在每個燦爛的笑容中,甚至在家人相聚時濃濃的蜜意中,人的幸福應在故鄉的夢里有一平平淡淡的模樣,是每個人需要的溫暖。
5、曲巷深處有我的家
綠蕪牆繞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蝴蝶上階飛,烘簾自在垂。玉鉤雙語燕,寶秋甃楊花捲。幾處簸錢聲,綠窗春睡輕。——題記
每一天傍晚的時候,我總會匆匆收起滿身疲憊,和著夕陽的余暉,奔回自己溫暖的家。
冬日的城市,有一種冰冷而陌生的感覺。擠雜的人群,匆匆地行進在旋著北風的街道,我不認識他們,他們也不認識我。我走在這一單色調的背景中,彷彿一向走在一部三十年代的無聲的電影里,隨著道路的切割轉換,我慢慢融進這重重疊疊的都市夜景。
我疲憊但堅定的走著,像是有個聲音在慢慢地牽引著我,我不由自主地朝著那個熟悉的方向走去。老房子就在幽靜的巷子深處,那裡有我溫暖的家。
我的家是一幢舊式的兩層老洋房,坐落在一個很老的巷子深處。這座德式的老房子有前後兩個庭院,房子前廳應對的那條街道,此刻已被改成了的購物步行街。後院廳門,打開後則是一條蜿蜒曲折的胡同街巷。每次回家,我從不願經過前門大街,寧願繞路也總是願意拐到這條老巷子里。走在老巷長長的胡同,高高的灰磚砌成的牆壁上附滿了爬山虎的藤,季節讓這些密密麻麻的枝藤,葉落頹敗,空留下細細的根抓,深深扎進斑駁的牆體,落成一片片由藤蔓構成的格子。
巷子里的路是那種青石板鋪就的,從巷口一向延綿到我的家後院門口。石板鋪就的小徑縫隙上,在日久多年雨季的肆擾下,沉積了不少青苔,放眼望去彷彿是一條鋪滿綠意的路。石徑的兩邊,緊貼著院牆載滿了的槐樹,槐樹那粗碩的樹幹上,常常會落滿淺褐色的山雀,山雀在枝葉間撲楞楞地飛進飛出。
這一切,讓整個老巷子充滿了另一種不同的生機,隱藏在高樓林立、繁雜喧囂的都市裡,顯得那麼優雅和質朴,很有那種「蒼茫古木連窮巷」的意境。每逢春天到來,巷子里槐樹那巨大的樹冠會開滿星星點點的白花。一陣風吹過,地上落著一片碎白的花瓣。小的時候,每當我走在巷子里,看到落花常常撿起來。晚上睡覺時,把衣服疊在枕旁,整夜都是槐花那清新的香。
石徑盡頭就是我家老房子的院門,院門前是由青石壘成的石階,寬矮台階在門前泛著幾絲微涼,銘記著好幾代人走過的步履。台階一側有一棵枝葉茂盛的棠梨樹,這顆有幾十年樹齡的棠梨樹孤傲長著。
探出老屋院牆的枝葉,掩映的窗子框起一汪橘黃色的馨郁,與街巷裡的路燈相互映照,在重重疊疊的都市夜景里,如一幅閑情淡抹的油畫。我很喜歡這棵老樹,喜歡夏天的時候躲在樹蔭下,躺在一張老藤椅上,手拿一本泛黃的線裝書,聽知了的鳴唱。
月圓的時候,喜歡沏一杯清茶,看那月亮從樹隙中透過,清冷的光影斑駁、疏離,彷彿是滿腹的思緒傾撒在地上。遙望明月中天,月光下漸濃的思情與太多的感觸,總和這老樹一樣牽伴著我,而我,卻在這盤根錯節的老樹的枝葉里漸漸沉沒。喜歡這棵老樹,更喜歡這棵老樹的青春綻放。
生活就是這樣漫步於此,在心靈之中重溫自己成長所經歷過的所有記憶,盡管有些往事已被歲月蠶噬的支離破碎,但人生的走過的路程仍歷歷在目。
我守候著這種平凡而滿足的情緒,這些昔日的往事,彷彿又讓我回到了過去。歲月本就是一張白描畫,只看到以前的許多情節和往事被盛載在疾駛的時間列車上,離我漸行漸遠,唯有那台階和這棵老樹伴隨著我,和我一路成長,潛育著我的性情、人格與尊嚴,啟蒙我的追求和努力。
「人生其實就是一場痛苦的杯具,只有在細節上才有喜劇的意味」,幸福和痛苦的回憶是能夠自己選取的。一向以為,人生如歌的豁然,能夠宣告我很堅強。卻不曾發現,那一份溫暖只但是就在身旁。
夕陽落盡,當街燈一盞盞地亮了,家的溫暖和窗子里透露出的燈光,會引領我一步一步走向回家的路。我走在這一背景中,把所有感悟擱在我的雙肩。在金輝浮涌的燈海里,尋找一盞屬於自己的夢想。每一天,都會有不同的事發生,唯一不變的是我們都有著一個幸福的家。
(4)鄉村旅遊散文擴展閱讀
描寫故鄉的散文藉助作者對幾個故鄉情感的體悟,表達了自己對於「故鄉」的一種理解,一種更深意義上的探求。作者筆下的「故鄉」不只是指單純的地域,更多的是指精神的家園。一個安放感情的地方。與其他類型散文相比,故鄉系列散文,能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⑸ 關於鄉愁的散文
烏篷船 周作人
子榮君:
接到手書,知道你要到我的故鄉去,叫我給你一點什麼指導。
老實說,我的故鄉,真正覺得可懷戀的地方,並不是那裡,但是因為在那裡生長,住過十多年,究竟知道一點情形,所以寫這一封信告訴你。
我所要告訴你的,並不是那裡的風土人情,那是寫不盡的,但是你到那裡一看也就會明白的,不必哆唆地多講。
我要說的是一種很有趣的東西,這便是船。
你在家鄉平常總坐人力車,電車,或是汽車,但在我的故鄉那裡這些都沒有,除了在城內或山上是用轎子以外,普通代步都是用船,船有兩種,普通坐的都是「烏篷船」,白篷的大抵作航船用,坐夜航船到西陵去也有特別的風趣,但是你總不便坐,所以我也就可以不說了。
烏篷船大的為「四明瓦」(Symenngoa),小的為腳劃船(劃讀如uoa)亦稱小船。但是最適用的還是在這中間的「三道」,亦即三明瓦。
篷是半圓形的,用竹片編成,中央竹箬,上塗黑油;在兩扇「定篷」之間放著一扇遮陽,也是半圓的,木作格子,嵌著一片片的小魚鱗,徑約一寸,頗有點透明,略似玻璃而堅韌耐用,這就稱為明瓦。
三明瓦者,謂其中艙有兩道,後艙有一道明瓦也。船尾用櫓,大抵兩支,船首有竹篙,用以定船。船頭著眉目,狀如老虎,但似在微笑,頗滑稽而不可怕,唯白篷船則無之。
三道船篷之高大約可以使你直立,艙寬可放下一頂方桌,四個人坐著打馬將——這個恐怕你也已學會了吧?小船則真是一葉扁舟,你坐在船底席上,篷頂離你的頭有兩三寸,你的兩手可以擱在左右的舷上,還把手都露出在外邊。
在這種船里彷彿是在水面上坐,靠近田岸去時泥上便和你的眼鼻接近,而且遇著風浪,或是坐得少不小心,就會船底朝天,發生危險,但是也頗有趣味,是水鄉的一種特色。
不過你總可以不必去坐,最好還是坐那三道船罷。你如坐船出去,可是不能象坐電車的那樣性急,立刻盼望走至。倘若出城,走三四十里路(我們那裡的里程是很短,一里才及英里三分之一),來日總要預備一天。
你坐在船上,應該是游山的態度,看看四周物色,隨處可見的山,岸旁的烏柏,河邊的紅寥和白蘋,漁舍,各式各樣的橋,睏倦的時候睡在艙中拿出隨筆來看,或者沖一碗清茶喝喝。
偏門外的鑒湖一帶,賀家池,壺觴左近,我都是喜歡的,或者往婁公埠騎驢去游蘭亭(但我勸你還是步行,騎驢或者於你我不很相宜),到得暮色蒼然的時候進城上都掛著薜荔8的東門來,倒是頗有趣味的事。
倘若路上不平靜,你往杭州去時可下午開船,黃昏時候的景色正最好看,只可惜這一帶地方的名字我都忘記了。夜間睡在艙中,聽水聲櫓聲,來往船隻的招呼聲,以及鄉間的們犬吠雞鳴,也都很有意思。
雇一隻船到鄉下去看廟戲,可以了解中國舊戲的真趣味,而且在船上行動自如,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我覺得也可以算是理想的行樂法。只可惜講維新以來這些演劇與迎會都已禁止,中產階級的低能人別在「布業會館」等處建起「海式」的戲場來,請大家買票看上海的貓兒戲。
這些地方你千萬不要去。——你到我那故鄉,恐怕沒有一個人認得,我又因為在教書不能陪你去玩,坐夜船,談閑天,實在抱歉而且惆悵。
川島君夫婦現在偁山1下,本來可以給你紹介,但是你到那裡的時候他們恐怕已經離開故鄉了。
初寒,善自珍重,不盡。
(5)鄉村旅遊散文擴展閱讀:
全文共三個自然段。
第一段是交代寫作緣起:給老朋友游覽自己的故鄉作「指導」,以略盡朋友之誼。作者提到自己故鄉時表現得比較平淡。但字面上淡化對家鄉的感情,並非實際上對家鄉感情不深,後面的內容就表明了這點。文章開篇運用的是似淡實濃、明貶暗褒的逆筆手法。
第二段著重介紹故鄉的一種「很有趣的東西」——烏篷船。這段介紹文字頗具特色。首先是說明精密,詳略得宜。先總寫大、中、小三種船,再重點介紹中、小船。介紹這種船的質地、構造和性能,比較精妙。
第二,在介紹時作者不是機械地敘述,而是帶感情色彩地點染:「船頭著眉目,狀如老虎,但似在微笑,頗滑稽而不可怕」。雖寥寥數語,而情態宛如,意趣橫生。可以看出作者沉浸在故鄉景物特有的情趣之中。而這又是不經意地流露出來的。唯其如此,更覺情深意永。
第三,「打馬將」的一筆插敘,看似無關緊要的「閑筆」,實際上表現了朋友之間的親密無間,無所拘束。可見閑筆不閑,別有作用。介紹小船的文字也匠心獨運,別開生面。篷頂離頭「兩三寸」,言其矮小,「兩手可以以擱在左右的弦上」,言其狹窄,「少不小心,就會船底朝天」,言其靈活輕巧。「彷彿是在水面上坐」是寫一種特殊感受。
第三段作者又以朋友兼導游的雙重身份給老友乘船出遊當「參謀」。先談出遊時間,勸告老友不要「性急」。這很符合旅遊心理。雖是「玩水」,卻似「游山」。
水光與山色相映成趣;以下歷數游覽的地點和場景,哪些地方「最好看」,哪些地方「頗有味」,哪些地方「千萬不要去」,作者都了如指掌,彷彿心裡藏著一張精密的旅遊圖,既是給別人導游,也是自己神遊故里,陶然自樂。
這篇文章,通過寫烏篷船等景物,表現了作者對家鄉的熱愛和對朋友的真摯情誼。文中嚮往那種「看隨筆」、「喝清荼」、「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行動自如」的「理想的行樂法」,雖然也折射出對現實生活的某些不滿情緒,但主要是反映作者的「士大夫階級」的人生哲學和生活情趣。
在「風沙撲面,狼虎成群」的激烈的階級斗爭和民旅斗爭中,這種及時行樂的處世哲學,很客易導致政治上的消沉與動搖。
這篇文章寫得瀟灑自如。信筆所至,娓娓而談。在狀物敘事的同時,雜以藝術見解,寓以哲學意蘊,把知識性、趣昧性和哲理性融為一體。採用書信體,如老友重逢,推心置腹,既不避重復,也不重條貫。「初看似乎散漫支離,過於繁瑣,但仔細讀,卻覺得他的漫談,句句有份量。」(郁達夫《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序》)。
這是因為作者有意追求一種平淡自然的藝術境界。但文辭「絮語過多」而稍遜洗煉,行文講究「澀味」而有礙暢達。
⑹ 名家寫風土人情散文
<<風土人情之我說 人之我說>>
出國前,聽到許多的人說,在外國,人與人的關系是冷漠的,相互間不可能有什麼更深的交往。有的只是金錢關系。所以,在國外不能期望有任何人會像我們中國人一樣的互相幫助的。
我就是帶著這樣的觀念來到了加國。
可是,在短短的幾十天時間里,接連碰上的幾件小事卻讓我的觀念動搖了。
一天, 首次乘坐多倫多的地鐵,車次方向搞不清,正一頭霧水地查地圖時,旁邊一位老外過來問道:需要幫忙嗎?我把地點告知他,他不僅在地圖上指明了我要去的地方,還一直把我帶到了站台旁。我想,要在國內,問路時還得找點看起來老實的人,否則把我指到爪哇國去也未可知啊。我還沒有唱國際歌,就有朋友來幫助我了。倘若我唱了國際歌,恐怕天下朋友將會更多了。
在地鐵里,一個小孩在臨將關門的一剎那沖進車廂,車門忽然關閉,夾住了小孩的手臂。瞬時間,車廂里幾個老外同時沖向車門,七手八腳的要拉開車門。而這時車廂里還有許多的黃皮膚的中國人,自始至終沒有一點反映,麻木不仁地似乎在看一幕電影,與自己不相乾的。更可氣的是還冷不丁的聽到一句粵語:「門不會關的,慌什麼嘛。」
其實,地鐵的車門如同電梯門一樣,有障礙就會自動打開,本不用著急的。這道理不僅中國人知道,誰都會知道的,可出於一種本能,老外們會同時搶了上去。而號稱會互相幫助的國人,不僅不表示出關懷,還要冷言冷語幾句,一付見過大世面,闖過大碼頭的架勢。看來,君子動口不動手的祖訓可謂深入國人之心的了。當然,這種事在中國國內也是司空見慣的了,不值得大驚小怪的。
加拿大是一個移民國家,它的歷史和現實都和移民的交流遷徙相關。應該說,由於這樣的移民流動,使加拿大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也使加拿大成為了發達的國家之一。
正是由於加拿大的這種特點,各種民族的大匯聚,也就形成了多種民族特色的性格特徵匯聚。
美洲的開放,歐洲的矜持,非洲的粗獷和亞洲的猥瑣,在加國表現的淋漓盡致。
在人的本性中,美洲的直率,歐洲的委婉,非洲的野性和亞洲的虛偽,在加國也是一樣的競相表現。
在與當地洋人的笑談中,居然聽到很不中聽的一個列舉:在加國最不受歡迎的人有四種:黑人、印巴人、越南人和中國人。這其中,亞洲人就佔了三個。幾個新結識的老外語重心長的告訴我,他們不願意和中國人打更多的交道,因為「中國人不講信譽,」「騙人」。
黑人的強悍粗野,自是不必說的;印巴人的神秘詭詐,這也是不必說的;越南人的土匪海盜行徑,早受到世人的鄙夷;可中國人又何處得罪了這些老外呢?
或許,這是白種人的歧視吧。
<<[散文]長白山天池>>
??《中國國家地理》為山水選美。山山水水不是一句兩句能說得完的,以往148頁的雜志,在2005年第10期這里增至550頁。感謝《中國國家地理》,增頁不增價,仍是16元。雜志出來不久即告脫銷,北京是全國脫銷最早的城市之一,據說網上已拍到80多塊了,不少讀者為買不到雜志而生氣,《中國國家地理》在其網站論壇發出總固頂帖,標題是《希望大家都冷靜一些》。
《中國國家地理》列出十五組「中國最美」,按排行榜順序依次是:中國最美的十大名山,中國最美的五大湖,中國最美的五大沙漠,中國最美的三大雅丹,中國最美的五大城區,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中國最美的六大旅遊洞穴,中國最美的八大海岸,中國最美的六大瀑布,中國最美的六大冰川,中國最美的十大森林,中國最美的十大海島,中國最美的六大沼澤濕地,中國最美的六大鄉村古鎮和中國最美的六大草原。
之所以要把這排行榜依次抄下來,是發現,不知因為什麼,排行榜上,沒有江河。也許有了峽谷,就不用再說江河了。一些年來,可能只有雅魯藏布江還算干凈,也許江河只能按峽谷那樣分段看,整體上不太好說了吧。
此次評選,在最美名山方面,東北長白山入圍,但沒能進入最美十大名山之列。長白山沒有進入最美十大名山,長白山天池卻進入了最美五大湖,這讓人感到欣慰。長白山沒被選中,長白山天池卻在長白山最高處,誰也不能把它搬到平地上去,要看天池,就得到長白山上來。
翻看這期《中國國家地理》,對榜上有名的山水風景或介紹,或品評,或欣賞,都有許多文字,雜志還請了著名詩人和作家舒婷、於堅和劉亮程先生分別為廈門鼓浪嶼、蘇州老城和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寫了文章。可是,就是到了長白山天池這里,在標題《長白山天池:盛怒之後的平靜》周圍,除了兩張圖片、59個字的專家評語和220多個字的說明,再就沒有什麼了。用一個現在流行的詞,這讓人有些郁悶,難道長白山天池就沒有什麼好說?可是轉念一想,又高興了,一年之中常是雲遮霧繞,冰封雪掩,登長白山是不容易的,兩千多年了,既少有文人墨客來此吟詩作賦,又沒有帝王將相來此祭天封禪,滿清皇帝雖把長白山冊封為神山,也只能在吉林市溫德亨山建望祭殿遙遙拜祭,這里沒有為人們准備下現成的語言,從自然到人文,污染還少,想說長白山天池,不太容易。
雜志中兩張長白山天池的圖片,一張是夏景,一張是冬景,由此倒也看出編輯是用了心思。冬天爬到長白山頂峰看天池,少有人能夠做到,一般人也沒有機會,有位朋友冬天裡上去過,多年後說起來還非常高興,特為此寫過一回遊記。
和許多長白山天池的圖片一樣,《中國國家地理》兩張天池圖片,一張野花點點,一張白雪皚皚,但都風和日麗,天池的水真平靜如同玻璃,紋絲不動。這樣的圖片多了,會使人產生誤會,好像白山天池總這樣好脾氣。其實,冬天看天池不容易,夏天也未必就能看到天池,2001年7月,到長白山上走了一趟,車進山門,天已暮色朦朧,高山上顯得矮了的天空已有了雨意,司機人很好,在山上時間長了,有些經驗,他提醒說,應該抓緊時間趕快到天池上去看看,如果下起雨來,一天兩天不容易晴起來,天池就會藏進雲霧中去,要想看到,幾乎沒有可能。司機說,前不久,有國家要人來,在山上住了幾天,天氣一直不好,終於什麼也沒有看到。聽司機的話,直奔天池,果然,到了天池邊,時間不長,人就冷得哆嗦,山風越來越兇猛,黑壓壓的雲霧從天池對面壓了過來,眼看著把天池就吞沒了。就在這個暮色朦朧的傍晚,我看到了和印象中完全不一樣的天池,在圍繞天池一十六峰的一峰之上,探頭往下面看去,絲毫看不出以往人們所說和圖片所顯示的平靜柔和的美,眼下的天池,陰沉沉地一動不動,好像在醞釀一個陰謀,好像要伸出手來把人拽下去,讓人感到陰森,猙獰,恐怖,非常可怕。
手上有一本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版《長白山古今攬勝》,書中介紹,滿清帝王一方面把長白山封禁起來,不許人們走進,一方面也曾派人尋找過長白山主峰,公元1644年,清世祖福臨進京後,尊「龍興之地」長白山為「長白山之神」。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四月十五日,愛新覺羅·玄燁命大臣覺羅武木訥一行四人前往長白山拜謁,「詳視明白,以便行祀禮」,同年夏,武木納等人登上長白山,到達龍潭即天池,秋天回京稟奏。但是,據考證,武木納此次拜謁並未真正見到長白山主峰,清人李廷玉在《長白山記》中說:「溯考康熙十三年,吳木納查看長白,僅至訥陰地方白山東北。」李廷玉這里的「康熙十三年」有待商榷,但他說武木訥未至白山主峰,應該是對的,雖然武木訥也看到了一潭池水,長白山中的池水卻不只一個。《長白山古今攬勝》收有武木訥拜謁長白山後寫給皇帝的呈文,文中有關長白山天池一段是這樣寫的:「山頂有池,五峰圍繞,臨水而立,碧水澄清,波紋盪漾,池畔無草木。」了解長白山的人知道,白山最高處那個天池,周圍可不是只有五峰,武木訥所見若真是長白山天池,他就是把其他十一座峰給隱瞞了。不管怎麼說,武木訥雖非故意,卻是把皇帝給騙了。
長白山天池,南北長約4.5公里,東西寬3.5公里,湖水面積9.8平方公里,水邊周長13.6公里,湖面海拔2185米,平均水深204米,最大水深373米,總蓄水量約20億立方米,是我國最高的火口湖和最深的湖泊,這是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年10月版《吉林風物志》給出的數據。有人說,把一座大樓扔進白山天池,就像扔進一個火柴盒一樣。事實上比這還要大,白山天池哺育出一條條江河,它是圖門江、鴨綠江和松花江三江之源。也許可以這樣說,圖門江里小小的游魚,鴨綠江邊普通的草屋,松花江畔的大豆和高粱,都是白山天池養育的。2005年冬天,一開始以為是個暖冬,也真希望它是個暖冬,願長白山天池流水多多,用它清凈的水,洗去江河中的渾濁。
<<武漢夏夜街頭的"竹床陣">>
夏至七月以後,酷熱的夏夜把武漢市民從家中"趕"出來,不得不到街道兩旁擺竹床露宿。密密麻麻的竹床一個挨一個,老者、兒童、青年、少婦乃至姑娘都躺在竹床上,渡過一個又一個的夜晚。北方人或外地人看見少婦、姑娘身著短褲、裙子睡在街頭上,大為不解,也十分感到新鮮。然而當地人卻習以為常。
武漢是中國有名的三大"火爐城"之一,夏季氣溫高達40攝氏度左右。酷熱難耐的時間長達兩個月左右,使之形成了武漢特有的民習"竹床陣"。
2、吃粽子和賽龍舟?
吃粽子和賽龍舟是中國許多地方的風俗。然而這一習俗是因從紀念屈原而來,使得屈原的家鄉故地的湖北,此俗更甚。?
每逢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湖北各地賽龍舟、吃粽子遍及全省城鄉。只要有湖、河、江的地方,人們早早就把龍舟修整或清理好,一至初五,龍舟便紛紛下水了,一條條"黃龍"、"白龍"、"紅龍"、"青龍"劈波斬浪,箭一般前駛,鑼聲、鼓聲、吆喝聲、喝彩聲響成一片,江河兩岸觀看賽龍舟人們黑壓壓一大片,那場面實在壯觀極了。?
傳說屈原投汩羅江死後,他的故鄉鄉親秭歸人做了一個夢,夢見屈原身體消瘦了,便用箬葉包米飯做成有角的角黍(粽子),用龍舟裝上投入江中,因水中水族屬龍管,以為是龍王送來的角黍,便不敢食。這就可讓屈原食用了。這就是賽龍舟和吃粽子的由來。
?
3、荊州花鼓?
荊州花鼓原是民間窮苦人乞討謀生的"沿門花鼓"和薅草秧歌。這種"花鼓"是一人擊鼓唱詞,數人幫腔和調。?
近幾十年來,荊州花鼓已演變成獨具特色的地方花鼓戲。1955年有一位老藝人搜集記錄了花鼓戲的全部唱腔,整理出從未有過的第一套完整的花鼓音樂曲譜,並大膽地把二胡、板胡、琵琶、揚琴、竹笛、嗩吶等民族樂器用來為花鼓戲伴奏,使花鼓戲結束了"一唱眾和"和單純用鑼鼓伴奏的歷史。如今,荊州花鼓戲充滿濃郁的地方情調,唱腔悠揚、甜美、悅耳,已有《家庭公案》、《水鄉情》等幾十個劇目,既取材於湖鄉生活,又展現湖鄉風貌。在民間,男女老幼走路、勞作,不時哼唱花鼓調,也有很大的"魔力"。有人說:"聽了花鼓的喲喂喲,害病可以不吃葯!""做活不唱花鼓戲,渾身上下無力氣"。來到荊州地區,可以看到小學生放學時提著的收音機里。汽車里、商店櫃台內,播放的全是荊州花鼓戲。
4、天門"三棒鼓"
在天門、沔陽一帶,由於地勢低平、多水,往昔水災不斷,民眾身受其苦。為謀求生路,他們背井離鄉,背起"三棒鼓",浪跡四方。許多人從湖北到中國西南部、印度、伊朗、中歐、西歐等地。也有些人經廣東到菲律賓及其它東南亞國家,
他們背起的"三棒鼓"走到哪裡唱到哪裡,人們稱他們為"中國的吉卜賽人"。
5、通山山鼓?
相傳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通山山鼓,是農民在野外勞動時,邊勞動邊以山鼓伴奏、唱歌的一種民間傳統藝術。?
山鼓的形狀如戲曲中所用的小堂鼓,尺寸形制略小,鼓身兩邊安鐵環,系有牛皮帶或緞帶,便於鼓匠掛在胸前。演唱時,鼓匠右手執扦擊鼓,左手托著鼓的底部,配合用手指調節出不同的音色。一名技藝出色的鼓匠,一般能夠打出數十種節奏迥然不同、情緒各異的鼓點子。山鼓之音響亮清脆,數里之外能聞其聲。
通山山鼓主要分《挖山鼓》和《栽田鼓》兩大類。此外還有一種《山鑼鼓》。這種《山鑼鼓》除鼓匠身背一面山鼓外,腰間還掛有一面銅鑼,左手執鍾打鑼,右手拿扦擊鼓。
山鼓的曲調與地方語言結合緊密,節奏性很強,加上旋律高亢激昂,質朴熱烈,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是一種活躍勞動場面的藝術形式。1988年湖北省民間音樂舞蹈電視比賽中,通山縣改編的節目《喜耘禾》山鼓,榮獲銀杯獎。
6、崇陽人的老風習?
鄂南崇陽縣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由於遠離大城市,鄉民們保持了許多民間傳統老風習。當青年男女嫁娶成婚時,打造的傢俱樣式仍按古老的形式 。如睡覺的木製床為古式雕木的花床,床四周有雕花桿,床前面雕花板上方,有三層雕"滴水沿",床下前方有三層踏板。床入口處僅僅只留可兩人並坐的"口子",床兩頭和後面用整塊木板釘死。這種講究的崇陽花床,實在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習俗了。?
此外,熱情待客的崇陽人給客人泡的茶是花椒鹽巴家焙茶,吃的菜是大塊肉、大塊魚、紅苕粉絲、煎豆腐四大菜。一寸來寬、二三寸長的大塊煙熏肉,令城裡人食一、兩塊就足夠了。??
7、鄂西土家風情?
鄂西毗鄰湘西、貴北和川東南,居住著數十萬土家族居民。他們有著富有特色的生活習俗。獨特、鮮艷的服飾。土族居民,特別是青年人,服飾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如男青年,頭上纏著一條長長的青頭巾,外面上衣往往是白布上鑲寬大的藍邊,傳統布扣、褲子比較寬大。女青年,其頭巾則是彩色布巾,上衣或紅或綠,但領口、背肩、袖口、下擺等處都鑲有美麗花紋的邊帶布。手上戴著金或銀制的手鐲。
山歌。唱山歌是青年土族男女中不可缺少的本領,有些上了年紀的土族人山歌也能唱上"一大籮"。在曲折蜿蜒的山道上,在田間、茶場、農舍、土塘旁,常常可聽到陣陣悠揚的山歌傳入耳中。更有山歌男女對唱,山族青年以這種形式來表達自己對對方的愛慕之心。木葉傳情。土族青年用口含一青青的木葉,吹出美妙、動人、委婉的聲音。這聲音就是動人的情歌。小小的一片樹葉,僅為男女傳情表達出心聲。 文章來自青藤文學網:http://www.7cd.cn,轉載請保留版權!
這三篇 中外 山水 風土人情 都涉及到了
你用的時候可以有所取捨 選擇需要的段落 刪減你以為沒用的
希望能幫到你
⑺ 臨滄的四季 散文
臨滄是中國內地經雲南昆明通往緬甸仰光、進入印度洋的陸上捷徑,在全省、乃至全國對外開放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臨滄2012年被確定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2013年被評為「中國十佳綠色城市」。2013年9月,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
臨滄堅持「生態立市,綠色崛起」的發展理念,以「構築生態高地、成就大美臨滄」為奮斗目標,以「世界佤鄉、天下茶尊、恆春之都、大美臨滄」為品牌定位,著力打造 「微笑之城、創業之城、森林之城、潔凈之城」四城一體的美麗邊城,全力建設「森林繁茂、水系發達、空氣清爽、人文薈萃、經濟循環」天地人高度和諧的「大美臨滄」。
臨滄四季溫差不大,干濕季分明,形成冬暖夏涼的宜居氣候,年平均氣溫18.5℃,濕度75%。特別是立春後,全國很多地方還在冰天雪地時,臨滄已春暖花開,氣候舒適度9級,是全國少有的避暑避寒雙宜的城市。優美的環境、生態的食品、恆春的氣候,使臨滄成為遊客選擇的理想旅遊目的地。
臨滄市海拔1460米,森林覆蓋率達66.5%,水資源豐富,是環境、氣候、溫度、濕度都較為適宜居住和生活的城市。作為雲南新興的旅遊目的地,臨滄以四季恆春的氣候品質,激情火熱的佤族風情,深厚博大的茶葉情懷、和諧原生的人文環境構築了「世界佤鄉、天下茶尊、恆春之都、大美臨滄」的城市品牌,以身處「兩洋分水,太陽轉身」為一體的獨特地理標識,造就了「避寒避暑避霾,宜居宜游養生」和「春遊四季」的資源天賦。
近年來,臨滄市圍繞「森林臨滄」建設目標,堅持「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發展理念,生態修復和產業發展兩手抓,城市和鄉村綠化同步發展,努力構築滇西生態安全屏障。「十二五」末,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7.5%,森林蓄積量10599.5萬立方米,森林生態服務功能總價值達1110.94億元,臨滄主城區負氧離子濃度超過2000個/立方米,滇西生態安全屏障效應正逐漸顯現。
臨滄注重做好民俗文化活動的打造,先後成功打造了中國佤族司崗里摸你黑狂歡節、雲縣瀾滄江啤酒狂歡節、耿馬水文化旅遊節、永德芒果節等一批文化旅遊節慶品牌;推出了佤文化摸你黑狂歡之旅、秘境邊關風情之旅。未來5年,臨滄力爭森林覆蓋率將達70%以上;空氣質量優良率達100%;建成滄源國際旅遊度假區,打造滇西南生態養生旅遊圈,接待國內外旅遊者年均增長20%以上,旅遊業總收入年均增長25%以上。
⑻ 寫景散文 急!!
鳳凰城憶
煙雨朦朦,遠山隱隱,流嵐渺渺,映在一江春水裡,綴上兩岸錯落有致的吊腳樓,點點桃紅,盈盈柳綠,坐在小船上,就如在一卷畫中流淌,石畔,有裹著青頭巾的阿婆在搗衣裳,一聲一聲槌搗在童年的清晨,曼妙的韻律是記憶里女性勤勞與溫柔的注釋。竹筏上,有著甜甜梨窩的苗族阿雅在放聲歌唱,自然、清新,伴著啾啾鳥鳴,潺潺流水,幽幽水草,繞過青山流雲,依著沱江春水悠然遠去,消匿在吊腳樓檐角深處…… 幾星細雨,數朵傘花,深深的青石巷裡,是不是 也會走出一位紫丁香一樣的姑娘?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她是不是也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她是不是也會投出夢一般的目 光 哦,這兒不是江南,不是戴先生的雨巷,這兒是沈先生的故里,這兒有的,是背著背簍,身段苗條的苗家姑娘,深色綉花對襟長褂,盈盈柳腰間系著綉花圍裙,寬寬的褲角下隱 隱露出白皙的腳踝,石板路上,橋畔,河邊,柳下,亭中,有她們揚起明凈的臉,掛著純朴而善意的笑,她們和小翠一樣有著寶石般的黑色眼珠,她們能歌善舞,靜若處子,動若狡兔,伴著她們身體的韻律,精緻的銀色頭飾和脖子上的銀鏈就叮嚀作響,細碎的碰撞聲像蝴蝶的翅膀吻過花的臉龐,給你一種輕柔的觸動。 沱江兩岸,幾支木樁支起一座高高的樓閣,深褐色的外衣邊角爬滿了油油的青苔,在波光灧瀲中見證歲月的痕跡。在這湘西古鎮,夢里水鄉,雕花窗戶邊,是否,有那樣的女子,眉如黛,眸如煙,以雨為針,以柳為線,綿綿密密綉著那不老的相思?青蔥細指在光滑的綢緞上纖巧的穿梭,一個針腳便是一縷幽懷,綉到眼淚的盡頭,張開一嘴細細的白牙,偏著頭,輕輕一咬,斷了,這綿綿的相思。是否,有那樣的男子,劍眉星目,清淡如竹,握一支醮著月光的筆,把水眼山眉描出清雅的韻致,把迢迢青山,隱隱綠水,綿綿相思化作無數清詞麗句?那是一雙修長的手,溫柔地幫鏡中的女子描著彎彎的柳眉,畫著秋水般的眼睛,抹上鮮艷的唇彩,塗上淡淡的胭脂,給湖水般純凈的藍色衣裙繫上精緻的蝴蝶結,而後,握她的青蔥細指,微笑地、深情地望著她,看她的嫻靜,她的滄桑,閱的溫柔,她的疼痛,懂她的快樂,她的憂傷,萬般憐惜化作唇邊一縷輕輕的嘆息。那是一雙神奇的手,萬語千言在筆間流轉,他將此情此景此人此物幻化成不朽的色彩和文字,他使一座城,在她走過的歲月里,有了豐富的內容,生動的情節,而他手中的她,淺淺的回眸一笑,是如此的百媚千嬌。 如梭的遊人,不斷亮起的閃光燈,似乎打不破鳳凰的恬靜。時間依著沱江水緩緩流過,濾下的便是深深的平和安寧。在這古老的長城上行走,也在鳳凰的歷史中行走,戰爭、叛亂,悠悠歷史,茫茫蒼生,世事沉浮,滄桑百年。泛黃的歲月,似水流年,煙雨舊事,幾許幽懷,幾多輕愁,幾番離恨,伴著桃花流水,輾轉零落。城樓的角落,阿婆手裡拿著一串串花環,綠色的草,黃色的花,編得小巧精緻,戴在頭上,彷彿又成了那位天真的小姑娘,赤腳走在田梗上,高卷著褲管,頂著荷葉,銜著青草,嗅著稻香,看流嵐暮靄,煩惱著何時才會長大?無憂的童年,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少女,而今識得愁滋味的女子,前塵舊事,曾經以為的念念不忘終究還是被遺忘了
⑼ 求一篇關於「生態環境」的文章
近年來,欽州市各級政府和水利部門針對欽州市水土保持的實際,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從構建人與自然相和諧的社會出發,切實加大工作力度,認真抓好水土預防、監督和治理等各項工作,通過一系列有力的措施,有效地遏制了水土流失,使欽州市水土保持工作走在了全區的前列。 一組心情沉重的數字 近幾年來,隨著欽州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明顯加快,各類基礎設施建設規模不斷擴大,開山採石、挖沙取土等活動也大量增加,對地貌植被和自然景觀的破壞也隨之加重,人為造成的水土流失日趨嚴重,直接加劇了洪澇災害和生態退化,嚴重製約了欽州市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影響了群眾的生產生活。目前欽州市水土流失面積為557.49km2,占土地總面積5.14%,其中人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積395.8km2,占總流失面積的71%,人為因素所造成的水土流失讓人觸目驚心,給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一個良好的宣傳氛圍 為使廣大人民群眾都知曉水土保持法律法規及有關水土保持科技知識,欽州市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利用各種宣傳媒體和渠道對水土保持法進行宣傳。特別是從2003年始,全市掀起了水土保持宣傳工作熱潮,其中市本級於2003年就投入宣傳經費達20萬元訂制了211塊永久性雙向固定標語牌,通過市交通局、公路局的大力支持和各縣區水行政主管部門的協助,將這些標語牌全部豎立於市內各交通干線兩側和水土流失易發區。為全面提高欽州市水土保持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工作水平,近年來,欽州市除採用以會代培和選派幹部參加上級舉辦的水土保持培訓班外,還積極聘請有關專家到欽州授課。 據統計,1995年以來,全市共印製水土保持宣傳單10餘萬份,樹立永久性雙向固定標語牌322塊,印製《欽州市水土保持委員會工作簡訊》近千份、《水土保持實用法律規范選編》3000本、《辦理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手續服務指南》3000本,掛歷2100份,張貼臨時性標語3萬多張,懸掛過街橫額725條,在本報等報紙刊登宣傳文章365次,利用電視、網路宣傳報道1362次。 通過多層次多方位的宣傳,得到了各級各部門領導對水土保持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各界群眾的大力支持,也使水土保持工作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一系列有力的措施 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工作是鞏固和發展水土保持治理成果,推動水土保持事業不斷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為有效控制欽州市人為的水土流失, 1995年以來,全市共派出執法巡查組赴水土流失嚴重區開展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巡查231次,其中市水利局配合市政府辦、市法制辦開展執法巡查三次。全市共查處了65宗違反水土保持法律法規的案件,發出水土保持違法行為通知書21份,依法制止了水土保持違法行為44起,對部分拒不編報水土保持方案,不繳交水土保持規費的單位進行了立案查處。同時,為確保水土保持法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欽州市依法加大了對礦山開采等水土流失易發區的綜合整治力度。據統計,五年來,欽州市共依法拆除了300多台套違法采(洗)礦機械,沒收了800多噸非法礦產品,處罰50多名違法采礦人員。 加強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編報審批管理工作是有效控制人為造成的水土流失的主要途徑。為有效防治項目開發建設過程中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欽州市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欽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及有關規定,全面實施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加強了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報審批管理工作。據統計,至今年5月,全市已編報審批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的項目有20個,正在編制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的項目3個,編報審批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的項目近400個,水土保持方案審批後,欽州市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還不定期地派出人員對方案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沒有按水土保持方案進行施工的單位當即限令其改正。 通過強化開發建設項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和規費徵收工作,極大地促進了各開發建設項目業主採取有效措施防治項目開發建設中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有效地保護了欽州市的生態環境。。同時,水保部門利用徵收的水土保持設施補償費投入到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中,並以此帶動周邊群眾自覺開展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初步達到了水保為社會,社會辦水保的目的。有效的措施換來了理想的成果。據最新遙感普查資料顯示,目前欽州市水土流失面積已得到初步控制,全市水土流失面積已從原686.4km2縮減至557.49 km2。 到目前止,全市共完成水土保持投資2508萬元,其中國債1664萬元,地方配套844萬元。共修建攔沙壩40座,坡改梯2475畝,種植水土保持林3.087萬畝,經濟林果0.65萬畝,封禁治理13.0325萬畝,疏殘林改造0.89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01.91平方公里。對已完成治理任務的小流域,欽州市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在抓好水土保持設施運行管理的情況下,繼續加大後續管理的力度,確保建一片,成一片,見效一片,帶動一方,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為當地群眾致富奔小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欽州港是個不可多得的天然良港,是當年孫中山先生《建國方略》中規劃的中國「南方第二大港」。最近記者來到這一片寶地,專訪了中共欽州市委書記黃道偉。 黃道偉說,欽州市要做好三篇文章:第一篇文章是要建設好大港口、大工業。欽州港經過多年的建設,已經形成一定的港口規模和吞吐能力。現在正建設一條10萬噸級的大航道,使欽州成為大港口,成為大西南的出海大通道。之後,利用大港口的優勢,推動臨海工業特別是臨海大工業、大項目的建設,從根本上改善全市的經濟結構,提高全市的綜合競爭能力。 第二篇文章是以開發建設三娘灣旅遊景區為重點,抓好山海、人文和生態旅遊,構建大旅遊格局。要把三娘灣建設成具有國家4a級標準的旅遊景區,以此帶動全市旅遊景區建設,整合全市的人文、自然旅遊資源,形成具有欽州特色的大旅遊新格局,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品位。 第三篇文章是以「一江兩岸」為軸心,加大城市建設和改造力度,大力發展城市經濟。通過對貫城而過的欽江的綜合整治及欽江東西兩岸的開發建設和改造,建設成以「一江兩岸」為軸心的通江達海、人居環境優美的濱海城市。 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嚴把環保關口 如何做好三篇文章?黃道偉強調,一是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要處理協調好人與自然的關系。我們提出要建設大港口、大工業、大旅遊,就是要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按照國家的產業政策進行招商引資上項目,引進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要注意搞好環境保護工作,把環保作為重要內容落實到城市建設、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之中。欽州港是一個新開發建設的港口,因而也還是一張白紙,有利於我們畫出美好的圖畫。為此,要做到科學決策,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理智開發,建設好臨海工業區,把它建設成沿海工業的示範區、生態工業園區。 二是要功能先定,環保先行,各居其位,協調統一。在欽州市的建設上,我們在做了總體規劃的同時,還劃出了各種功能區域,有港口工業區、旅遊區、商業區、文教區等。在功能區劃分之後,請有關部門對整個區域進行了區域環境影響評價,實行科學論證,這當時在廣西來說還是先例。在招商引資上項目上,按照城市功能區劃的要求,按照環境影響評價的結果進行布局,防止了隨意亂上項目而造成的環境問題。 第三是項目起點要高,要求嚴格。欽州市要搞大工業,上大項目,要做臨海工業的示範,不要像以前那樣上一些技術設備落後而污染嚴重的小項目;同時要對這些工業項目把好環保關,所上項目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嚴把審批關,防止新污染源的產生而危害海洋環境。 四是引入新理念,提出新要求,拓展新領域。欽州市在建設臨海工業區中,不能停留在實行「三同時」不造成新污染就滿足了的層面上,而是要用新的理念、新思想來指導企業,比如引導企業走生態工業、循環經濟、清潔生產之路,促使企業向更高的層次發展,政府也要在政策等方面給予引導扶持。另外,在功能區劃的時候,也要注意做到一個企業產生的廢物為另一企業的生產原料,做到在區域內實現循環利用,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 黃道偉書記最後說,欽州市做好大港口、大工業、大旅遊這三篇文章,產業結構將更合理和優化。我們要把欽州市建設成經濟發達、環境優美、社會穩定的海濱生態城市。 走進座落在群山環抱中的欽州市欽北區那蒙鎮樟木村,不僅是村莊道路的潔凈,幢幢新樓的漂亮吸引你,更讓你賞心悅目的是環抱樟木村的「那一片綠」。樟木村原是當地落後的集「臟、亂、差」為一體的「牛屎村」,2000年,該村開展了以沼氣建設為紐帶進行改廁、改廚、改路、改房、改水等生態家園建設,到2002年,全村141戶共建設沼氣池148座。從此村民告別了上山砍柴的歷史,村後那光禿禿的山上重又呈現出綠色,同時該村還通過沼氣綜合利用種植水果,使全村種植的2100多畝荔枝、香蕉等水果長勢旺盛。如今不論何時踏入樟木村,展現在你眼前的都是一片綠。「生機勃發漫山綠 ,樟木蓬春千里香」這是廣西著名的文學藝術家古笛參觀了樟木村後留下的題詞。樟木村的變化只是欽州市大力發展沼氣,打造綠色生態長廊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
⑽ 有關游平和縣高寨村的文章
平和縣霞寨鎮高寨村是一個老區基點村,距縣城15公里、鎮區4公里;全村有9個村小組1300多人,山地面積10000多畝,其中蜜柚種植面積5000多畝、年產值5000萬元以上;村莊建築位於整片柚海之中,村民多居住於海拔400-600米的半山腰上,享有平和「布達拉宮」之美譽,2014年被確定為漳州市市級富美鄉村創建村,2015年被評為「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
2014年,縣委提出 「東有三平、西有高寨」美麗鄉村示範點的創建目標,霞寨鎮黨委、政府著力實施,以蜜柚文化產業、生態鄉村旅遊為載體,打造環境優美、產業發展、宜居宜游的「柚海人家、富美高寨」。 2014年,投入730萬元,邀請海口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廈門分院規劃設計,建設完成2.3公里柚海健身漫道、柚海索橋、「百年香樟·情定一生」主題公園、三王廟景點、大型蜜柚形狀觀景台、村部觀景台、休閑垂釣區及親子戲水區、良坑組「紅軍窟」、旅遊公廁、停車場、民宿、房屋立面改造、村莊整潔以及三線整治等項目。2015年,計劃投資350萬元實施富美鄉村提升工程,已完成村部觀景長廊、柚海漫道(長汀村段)的延伸、遊客接待中心的修繕、夜景工程的提升、牆頭組停車場的建設以及指向牌、店面牌、蜜柚小貼士的更新等。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高寨村接待遊客達80餘萬人次,日均3000人次,2015年國慶長假日均接待量近萬人,以閩南粵東遊客居多,此外還有江浙滬港等地的遊客,其中不乏有來自廣西、江西、廣東等地前來學習、交流經驗的政府人員,帶動當地群眾創收近350餘萬元,成為我縣又一個鄉村旅遊的新亮點。接下來將積極向3A級景區的標准進一步開發建設,不斷完善基礎設施,計劃實施延長健身漫道、拓寬上山道路、增加觀景台、提升夜景等工程。同時,加大宣傳力度,通過新聞報道、彩漫等形式獲取關注、吸引外資,致力於將高寨打造成宜居宜游的城郊特色農業觀光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