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旅遊城市
⑴ 休閑農業,旅遊農業未來前景有多大
我國是農業大國,發展休閑農業即可促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延長農業產業鏈,為農業規模化生產提供良好基礎,還可帶動農民就業,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此外,休閑農業的發展對推動城鄉一體化和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正因此,我國政府高度重視休閑農業發展,多次出台了針對性鼓勵舉措。在政策大力推動下,我國休閑農業發展迅猛。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目前全國共有休閑農業景區景點超過1萬個,年均接待遊客達5億人次,年收入超過4000億元。
總結下來,休閑農業發展主要呈現出四個特點:一是基礎格局基本形成,由城市周邊農村地區向中小城市發展;二是朝向著高層次、高品位、多功能方向發展;三是與美麗鄉村建設相融合,更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四是逐步走向規模化發展,告別經營隨意化、發展無序化的亂象。
⑵ 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如何發展
休閑農業是利用農業景觀資源和農業生產條件,發展觀光、休閑、旅遊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可以深度開發農業資源潛力,調整農業結構,改善農業環境,增加農民收入的新途徑。在綜合性的休閑農業區,遊客不僅可觀光、采果、體驗農作、了解農民生活、享受鄉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和度假。
鄉村旅遊是以旅遊度假為宗旨,以村莊野外為空間,以人文無干擾、生態無破壞、以游居和野行為特色的村野旅遊形式。隨著鄉村旅遊的迅速發展,近幾年圍繞鄉村旅遊提出很多原創新概念和新理論,如:游居、野行、居游、詩意棲居、第二居所、輕建設、場景時代等,新概念和新理論的提出使鄉村旅遊內容豐富化、形式多元化,有效緩解了鄉村旅遊同質化日益嚴重的問題。
鄉村旅遊以具有鄉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體為旅遊吸引物,依託農村區域的優美景觀、自然環境、建築和文化等資源,在傳統農村休閑和農業體驗游的基礎上,拓展開發會務度假、休閑娛樂等項目的新興旅遊形式。它包括傳統鄉村旅遊和現代鄉村旅遊。雖然二者的內容都與農事有關,但是卻各有側重,鄉村旅遊偏重鄉村風情,而農業旅遊則是依託農事活動,離不開農場或農庄。我國是以農業為主體的發展中國家,鄉村地域廣闊,鄉村人口眾多。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其中城市是我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城市景觀以及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與此同時,鄉村是我國經濟改革最早的地區,經濟水平顯著提高。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把自然、民族文化和農耕文化融入到傳統旅遊文化中,豐富了旅遊業的內涵,是旅遊業的一朵奇葩。隨著旅遊業與農村、農業的不斷融合,將進一步帶動農村各方面基礎設施建設不斷發展,成為拓展農業多功能性、促進資源高效用、滿足新興消費需求的朝陽產業。
鄉村振興的大幕已拉開,農村創業創新風生水起,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在鄉村振興中起到什麼作用,應該如何開展。近日,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負責人就促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進行了解讀。他指出,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要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在推進思路上,要堅持「一個圍繞,兩個緊扣,三個突出,三個著力提升」,落實抓好四個措施,處理好三個關系。
⑶ 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有哪些
我國是以農業為主體的發展中國家,鄉村地域廣闊,鄉村人口眾多。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其中城市是我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城市景觀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與此同時,鄉村是我國經濟改革最早的地區,經濟水平顯著提高。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把自然、民族文化和農耕文化融入到傳統旅遊文化中,豐富了旅遊業的內涵,是旅遊業的一朵奇葩。隨著旅遊業與農村、農業的不斷融合,將進一步帶動農村各方面基礎設施建設不斷發展,成為拓展農業多功能性、促進資源高效用、滿足新興消費需求的朝陽產業。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是當今旅遊發展方向之一,具有強大的生機和廣闊的前景。早在19世紀30年代歐洲已開始了農業旅遊。義大利在1865年就成立了"農業與旅遊全國協會",專門介紹城市居民到農村去體現農業野趣,與農民同吃、同勞作,或者在農民家中住宿。《2013-2017年中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1]數據顯示"積極發展休閑觀光農業、鄉村旅遊、森林旅遊和農村服務業,拓展農村非農就業空間"。現代休閑觀光農業充分利用農業生產過程、農民生活和農村生態,為消費者提供休閑、觀光、體驗等服務,是實現農業多功能、高效益的新型產業。發展休閑觀光農業,不僅可以促進農民就業增收,而且可以帶動農村二、三產業發展,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推進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2011年,中國旅遊業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勢頭,目前,中國已是世界第三大入境旅遊接待國和出境旅遊消費國,並形成全球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預計2011年國內旅遊人數約26億人次,同比增長12%;國內旅遊收入約1.9萬億元,同比增長21%。入境旅遊人數1.34億人次,同比增長1%;旅遊外匯收入465億美元,同比增長1.5%。出境旅遊人數7000萬人次,同比增長22%;出境旅遊花費690億美元,同比增長25%。休閑農業與鄉村生態旅遊被認為是全球性的"朝陽產業"。發展生態農業觀光旅遊是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新舉措;是推銷名優特產品的重要途徑;是築巢引鳳招商引資的好契機;是加強城鄉交流、提高農民整體素質的新思路;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環境的重要一環;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因素。隨著涉農旅遊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國內的涉農旅遊企業越來越重視對行業市場的研究,特別是對行業改革和國際化的深入研究。長期對旅遊業跟蹤搜集的市場數據,全面而准確地為您從行業的整體高度來架構分析體系。從當前旅遊業的宏觀景氣狀況出發,以涉農旅遊業的發展經營和行業需求走向為依託,詳盡地分析了中國涉農旅遊業的發展與行業需求、發展速度和競爭態勢,對涉農旅遊業的發展前景做出了科學的預測。 全國各地的發展實踐證明,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的發展不僅可以充分開發農業資源,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延長農業產業鏈,帶動農村運輸、餐飲、住宿、商業及緝互光就叱腳癸協含茅其他服務業的發展,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增加農民收入,致富農民,而且可以促進城鄉人員、信息、科技、觀念的交流,增強城裡人對農村、農業的認識和了解,加強城市對農村、農業的支持,實現城鄉協調發展。即休閑農業是基礎。鄉村旅遊是重要的營銷模式
⑷ 廣東省目前共有多少個農業旅遊景點
據統計,抄廣東省主要農業旅遊已有景點14處,類型較多。廣東已經建立的觀光農庄如英德茶趣園,租賃農庄如韶關勞萊恩牧場,農業特產節如增城荔枝節,農業大觀園如深圳青青世界,田園化農業如中山海上庄園,花卉植物園如順德陳村花卉世界,森林公園等多種類型。
⑸ 生態農業旅遊的發展
人文資源占優勢的「觀賞+學習」模式
對於在農業特色和自然資源特色方面都不佔有優勢的農業地區,我們就可以走這條觀賞加學習型的模式路線。例如桂北地區,通過挖掘桂北悠久的歷史,發達的農業文化、古代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的交融歷史、鄉鎮「社日」壯族歌圩、瑤族盤王節等民族活動將本地區的人文資源和旅遊作最優的結合。這種模式不但要求人們要認同當地農業文化充滿差異的地域性特徵,還要致力於為當地這些處於弱勢的文化找到重新發揚光大的理由。
農業文化旅遊資源是不能簡單地進行自然或人文的劃分的,它綜合了自然與人文兩方面的特長。我國有一句古話叫「十里不同俗」,所以這類地區在開發時應以農業生產勞動為核心,以耕作制度、勞動工具、勞動產品、生活習俗與禁忌的開發為基本方向。特色耕作制度是農業文化的重要內容,反應了當地農業文化的基本特徵。特色農產品是農業生產的果實,可以讓旅遊者充分體驗收獲的快樂、了解生活習俗特別是與農業生產有關的生活習俗及各種禁忌,以生動的形式與充滿想像的內容展示了農業文化發展的歷史與現實。從原始農業到現代農業,勞動工具發生了很大變化。從農具的使用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國農業文化每一點滴的進步,也可以看到我國農業文化現代化的快速發展。認識農具實際上就是認識我國農業現代化的歷史,如果進行適宜地開發,應該可以成為絕好的旅遊產品。這些都可以進行觀賞性和學習性的開發。
農業旅遊(Agriculture Toirism)是20世紀首先在發達國家興起的一種旅遊方式,是生態農業與生態旅遊結合催生的產物。「農業旅遊」一詞首先出現在世界旅遊發達的歐美國家。在國外,早在19世紀30年代歐洲已開始了農業旅遊。義大利在1865年便成立了「農業與旅遊全國協會」,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農業與旅遊相結合的專業協會。該協的主要功能是專門介紹城市居民到農村體驗農業野趣,與農民同吃、同勞作,或者在農民家中住宿。這實際上標志著農業與旅遊業已經結合成為一個新形勢的產業。在義大利、奧地利等國興起的這種農業旅遊,之後逐步擴展到美國、法國、英國等國家和地區。20世紀70—80年代,日本、韓國、新加坡和我國台灣陸續成為農業旅遊的開發熱點國家和地區。20世紀80年代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我們大陸開始進行休閑農業的探索性研究和開發。
我國生態農業旅遊起步較晚。國家旅遊局推出「1998年華夏城鄉游」為主題的旅遊年活動,拉開了鄉村旅遊發展的序幕。2006年確定以「中國鄉村游」為主題的旅遊年,主題口號是「新農村、新旅遊、新體驗」。2009年的「中國生態旅遊年」,倡導「走進綠色旅遊,感受生態文明」。這些舉措有力地助推了鄉村旅遊發展,相機出現了以農家樂、度假村、野營地、休閑農村、生態農業觀光園、教育農園、民俗文化村、鄉村俱樂部等多種形式的農村旅遊。全國農業生態旅遊逐漸成為一種新的旅遊消費方式。
九龍山森林公園位於洪雅縣城,四川盆地西南邊緣,地處青衣江北岸。據眉山市中心城區53公里,據成都市110公里。九龍山城市森林公園北起規劃的洪雅城北火車站組團,南至省道106線,東起升到106線與省道305縣交匯處,西至九龍庄園低密度住宅小區,是洪雅縣縣城總體規劃涵蓋范圍內的森林公園。在九龍山的設計上,遠景建築園林設計院根據九龍山緊靠洪雅縣城區,緊鄰青衣江畔,處於未來縣城發展區域之中,地理條件優越,交通便利的優勢,將九龍山規劃設計為集生態觀光、休閑度假、商務會議為核心的旅遊景區。打造九龍山成為集生態觀光、居住、度假、健身、會議為一體的高檔休閑養身地。 藍溪谷生態農業風景區位於山東濰坊青州市王墳鎮境內,S233省道南12公里,西鄰仰天山,是集旅遊觀光、休閑度假、生態農業與一體的生態型旅遊區,融山的雋秀、水的神韻於一體,挾田園秀色、稟歷史文明於一身。境內峰青巒秀,怪松搭棚,古藤蟠纏,使人心曠神怡,山谷中有藍溪 水庫,種有藍莓、大石榴、大櫻桃、樹莓、黑枸杞、葡萄等漿果,季節性採摘。谷中除了農作物,生長著密集的黃荊條、荊條花。工作之餘,驅車而至,踏著青草,穿過樟林,走進農家木屋,品嘗高淳特色農家土菜和山莊野味,放飛心情,回歸鄉野,是體驗農家生活,感受自然之美的絕佳之地!
⑹ 中國有哪些城市是依賴旅遊業發展的,還有哪些城市是正在轉型的資源型城市,還有哪些城市是依賴農業的
1.依賴旅遊業發展的城市:大理、麗江、香格里拉。
2.正在轉型的資源型城市很多,回說幾個吧,棗庄、淮北(煤炭答),盤錦(石油),景德鎮(瓷土)、黃石(鐵礦、銅礦)。
3.現在好像很少有城市是依賴農業的吧?可以來我的家鄉廣西玉林,這里有個海峽兩岸(廣西·玉林)農業合作試驗區。我們玉林的優質谷產量、肉類產量、家禽飼養量均居廣西第一,全市國家重點龍頭企業3家,占廣西的1/4;自治區重點龍頭企業13家,占廣西的1/5。
⑺ 鄉村生態農業旅遊產業具有什麼特點
(1)農業旅遊是發生在鄉村地區,以鄉村自然資源、農業資源、人文資源、民俗文化資源為旅遊吸引物,鄉村特色和鄉土風情是鄉村生態農業旅遊的突出特點。
(2)農業旅遊的目標市場是城市,農業旅遊的消費遊客大多來自經濟發達的大中城市。城市是鄉村的客源地,面向城市市場,為城市遊客服務,是鄉村生態農業旅遊的主要任務。
(3)農業旅遊具有強烈的休閑性。到農業旅遊大多是利用雙休日和節假日,是城市居民周期性調節生活方式的重要選擇之一,是一種以休閑為目的的短途旅遊。
(4)農業旅遊的形式是自由性的。農業旅遊者主要採取自我服務的組織形式,以單位、家庭和親朋好友為主要團體形式,自己選定旅遊地點和旅遊路線,旅遊的活動安排比較寬松。
(5)農業旅遊具有參與性。農業旅遊除了觀光欣賞以外,還要為城市遊客提供實踐和參與的機會,增加遊客對農村的認識和農村生活、農業生產的體驗。
(6)農業旅遊具有時空性。
⑻ 什麼是生態農業旅遊
內容來
生態學在農業可持續發源展中的應用與實踐,最重要的就是生態農業。用簡單的一句話說「生態農業」就是「生態合理的現代化農業」。它是運用生態學、生態經濟學原理、系統工程方法實現高產、優質、高效與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農業生產體系。
模式
生態農業旅遊是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式 ,也是一種新型旅遊活動項目 ,是在發展農業生產的基礎上有機地附加了生態旅遊觀光功能的交叉性產業 ,是當今旅遊新需求的必然產物。農業生態旅遊是把農業、生態和旅遊業結合起來,利用田園景觀、農業生產活動、農村生態環境和農業生態經營模式,吸引遊客前來觀賞、品嘗、作習、體驗、健身、科學考察、環保教育、度假、購物的一種新型的旅遊開發類型。生態農業旅遊是近幾年才興起的一種新型的旅遊方式,人們多居住在城市裡面,對於農村的概念越來越模糊。所以根據人們返璞歸真的理想,開創了生態農業旅遊的想法,並得到很好的實施和推廣,很多地區都有生態旅遊景區,人家對生態農業旅遊的熱愛也不斷增加。
⑼ 旅遊農業與農業旅遊的區別
沒有區別,一個意思
旅遊農業(農業旅遊)主要是為那些不了解農業、不熟悉農村回,或者回農村尋根答,或者是避開城市的鋼筋水泥壓抑,或者是尋求「返璞歸真」,或者是尋找原生態,渴望在節假日到郊外觀光、旅遊、度假的城市居民服務的,其客戶群主要是城市居民。
⑽ 發展農業旅遊有什麼作用
農業旅遊是農事活動與旅遊相結合的農業發展形式。主要是為那些不 了解農業、不熟悉農村,或者回農村尋根,渴望在節假日到郊外觀光、旅遊、度假的城市居民服務的,其目標市場主要在城市居民。利用農村的自然風光作為旅遊資源,提供必要的生活設施,讓遊客從事農耕、收獲、採摘、垂釣、飼養等活動,享受回歸自然的樂趣。也叫觀光旅遊。遠景設計院指出農業旅遊的發展,不僅可以豐富城鄉人民的精神生活,優化投資環境等,而且達到了農業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具體來講,發展農業旅遊有以下作用:
客戶立場
有利於拓展旅遊空間,滿足人們回歸大自然的願望。隨著收入的增加,人們不再僅僅滿足於衣食住行,而轉向追求精神享受,觀光,旅遊、度假活動增加,外出旅遊者和出行次數越來越多。一些傳統的風景名勝、人文景觀在旅遊旺季,往往人滿為患,人聲噪雜。旅遊農業的出現,迎合了久居大城市的人們對寧靜、清新環境和回歸大自然的渴求。
商戶立場
有利於實現農業的高產高效等目標。利用農業和農村空間發展旅遊農業,有助於擴大農業經營范圍,促進農用土地、勞動力、資金等生產要素的合理調整,提高土地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同時又可以農業旅遊為龍頭,帶動餐飲、交通運輸、農產品加工等行業的發展,增加農業生產的附加值。
農業立場
有利於改善農業生態環境。農業旅遊為招徠遊客,除了在景點范圍內營造優美的農業生態環境和農業景觀場所外,必須綠化、美化周圍地區的田園和道路,維護農業與農村自然景觀,改善城鄉環境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