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鄉村旅遊扶持新疆
⑴ 中國有哪些少數民族的旅遊景點
1、肇興侗寨
肇興侗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東南部,佔地18萬平方米,居民1000餘戶,6000多人,是全國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鄉第一寨"之美譽。
肇興侗寨是黎平侗鄉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點,2005年被《中國國家地理》評選為「中國最美的六大鄉村古鎮」之一,2007年被《時尚旅遊》和美國《國家地理》共同評選為「全球最具誘惑力的33個旅遊目的地」之一。
肇興寨面積0.32平方公里,轄三個行政村,即肇興村、肇興中寨村、肇興上寨村,22個村民小組,全寨有867戶,3640人,均為侗族。
參考資料:網路-肇興侗寨網路-花溪鎮山村網路-石頭寨景區網路-侗族古村寨網路-黎平肇興侗寨
⑵ 我國振興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 重大舉措是什麼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打牢長遠發展基礎
擴大鐵路網規模。加強西部鐵路客運專線、區際通道和「三西」煤運通道建設。強化既有線路擴能改造,加快神朔線擴能改造和蘭渝、南廣、貴廣、太中銀等一批重點鐵路建設。開工建設西安至寶雞客運專線、西安至安康鐵路增建二線等。
加快乾線公路網和水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銀川至武漢、西安至合肥等8條西部開發干線公路建設。開工建設連霍高速安西至星星峽段、庫爾勒至西寧西部通道敦煌至當金山口段等重點公路。加強西部地區國省道改造,繼續實施西部地區鄉村「暢通工程」和「通達工程」,重點解決鄉鎮、行政村通公路和鄉鎮通瀝青(水泥)路問題。繼續開展農村鄉鎮客運站、農村公路渡口碼頭改造和渡改橋等專項建設。進一步推進長江黃金水道、北部灣沿海港口等水運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樞紐機場和支線機場建設。加快推進西安、成都、重慶等區域樞紐機場改擴建,以及阿爾山、固原、吐魯番等支線機場建設。完善干線機場功能,新開工建設一批支線機場,積極促進支線航空發展。
大力推進實施重點水利工程。繼續推進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防洪工程建設,支持「潤滇」、「澤渝」、「興蜀」、「滋黔」等水源工程建設。加大四川都江堰、寧夏青銅峽、內蒙古河套等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力度。開工建設四川亭子口、內蒙古海勃灣、西藏旁多等水利樞紐工程。
推進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西氣東輸二線、骨架電網、農村電網改造等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完善西電東送電網。推進寧東等大型煤電基地建設,盡快竣工投產發揮效益。
加強城鎮、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重慶、成都、西安等西部中心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加快推進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做好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大力推進第三代移動通信網路建設。推動西部地區統一電子政務網路建設。
做好重點項目儲備和前期工作。抓緊做好中亞、泛亞、南亞等國際運輸通道規劃研究。加快國家高速公路、西安—成都和重慶—貴陽—南寧等鐵路通道以及中國至周邊國家(地區)鐵路通道前期工作步伐。推進陸上能源資源戰略安全大通道建設。開展引漢濟渭、重慶觀景口、新疆布爾津河西水東引一期工程、卡拉貝利水利樞紐工程等項目前期工作。
二、加大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力度,促進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鞏固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成果。組織實施好鞏固退耕還林成果規劃,落實基本口糧田、農村能源、生態移民、後續產業發展、補植補造和退耕農戶培訓等各項措施,解決退耕農戶當前困難和長遠生計問題。做好荒山荒地造林工作。完善退牧還草政策,加快實施退牧還草工程,擴大實施范圍,加強人工飼草地、牧區水利和棚圈建設,以建促退推動草畜平衡和舍飼圈養。
繼續推進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扎實推進三北防護林、京津風沙源治理、天然林保護、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建設、甘肅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甘肅甘南黃河重要水源補給區生態保護與建設等重點工程。抓好黑河、塔里木河流域綜合治理,推動黃河、長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和黃土高原淤地壩建設。加快編制祁連山水源涵養區、青藏高原東南緣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規劃。加大雲南迪慶兩江流域生態保護力度。推進石漠化水土流失治理。
強化環境綜合治理。加大丹江口庫區及上游、三峽庫區、黃河中上游、滇池等重點流域、區域水污染防治力度,繼續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做好環境監測,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和工業污染治理。深化第二批國家循環經濟示範試點,支持建設一批循環經濟重點項目,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加快淘汰和關閉浪費資源、污染嚴重和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積極推進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和重點地區土地開發與復墾。推進災區建築廢棄物等資源化。
三、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加快發展特色農業。積極改造中低產田,大力發展旱作農業、節水農業。啟動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建設一批高標准基本農田。加強四川成都平原、陝西關中平原、內蒙古河套地區、寧夏沿黃地區、甘肅河西走廊等糧食生產能力建設。積極推進優質棉、糖料、油料、煙葉、水果、花卉、茶葉、蠶桑、馬鈴薯、畜產品、中葯材、天然橡膠等生產基地建設,建成一批農產品加工示範基地,培育一批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支持陝西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甘肅天水航天育種示範區和廣西、雲南亞熱帶農業示範區建設。扶持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提高產業化水平,加強農業農村先進實用技術轉化應用和科技服務。
推進工業優化升級。組織實施和認真落實國家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積極發展技術引領型產業,提高航天航空、現代裝備製造、電子信息、國防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發展規模和水平,推動陝西閻良民用航空、甘肅金昌新材料、四川成都生物、德陽重大裝備製造等高技術產業基地建設。優化發展資源利用型產業,促進能源化工及礦產資源加工業集約發展,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建成新疆獨山子石化1000萬噸煉油、100萬噸乙烯項目,加快長慶、澀北等一批重點油氣產能建設。逐步建設鄂爾多斯、塔里木、准噶爾、柴達木、四川盆地石油天然氣的開發、綜合利用和外輸基地。進一步加大企業技術改造步伐,提升技術水平和產品競爭力。
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強在西部地區部署國家科技基礎設施,繼續建設一批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支持科研院所、企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圍繞西部地區面臨的共性關鍵問題開展科技攻關。繼續保持和加大對西部高新區的政策支持力度,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發揮國防工業科技優勢,鼓勵軍民結合、軍地結合,支持綿陽科技城發展。
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旅遊區基礎設施,積極發展自然生態旅遊、鄉村民俗旅遊,培育和開發一批精品旅遊景區線路。繼續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雙百市場工程」及農村商務信息服務工程。積極培育電子商務服務業,著力發展文化、會展、創意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服務外包。加大地方金融資源整合力度,大力完善地方法人銀行機構的公司治理,鼓勵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到西部地區設立分支機構。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推動村鎮銀行等農村新型金融機構發展,擴大西部地區農村小額貸款覆蓋面。
引導產業有序轉移。發揮東部地區資金、技術、人才、管理優勢和西部地區資源、市場、勞動力優勢,引導東部地區產業向西部地區梯度轉移。依託交通干線、樞紐,選擇一批具備一定基礎條件的城市開展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試點,推動建立承接產業轉移的示範園區和東西部地區互動產業合作示範園區。嚴把產業政策關、環境保護關和資源集約利用關,防止落後產能向西部地區轉移。研究制定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具體政策。國家審批、核準的重大產業項目優先在西部地區布局。
四、加強民生工程建設,促進社會和諧
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加快城市廉租住房建設,加大國有林區(場)、墾區、礦區棚戶區、城市棚戶區以及中央下放地方煤礦棚戶區的改造力度。擴大游牧民定居工程和農村危房改造試點范圍,加快完成邊境一線地區茅草房、危房改造。推進邊遠地區鄉鎮教師、醫務人員周轉房建設。
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逐步取消公益性建設項目縣及縣以下資金配套。力爭用2—3年時間,基本解決西部地區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到2010年基本實現鄉鎮通瀝青(水泥)路、建制村通公路。加快發展小水電代燃料及農村沼氣。完善農產品(15.00,-0.14,-0.92%)市場體系,支持西部地區大宗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等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連鎖經營向農村延伸。建立農村客運政策性補貼制度。
加大扶貧開發力度。繼續增加扶貧資金投入,落實對低收入人口全面實施扶貧政策的措施。加大整村推進力度,提升產業化扶貧水平,積極穩妥地推進移民扶貧工作,提高農村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優先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扶貧開發,加大對特殊類型貧困地區扶持力度。制定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辦法。
做好農民創業就業工作。在總結四川南充、甘孜和甘肅甘南等地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選擇部分條件成熟的縣(市),擴大農民創業促進工程試點范圍。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服務和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建設,繼續實施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星火科技培訓、雨露培訓計劃。引導農民有序外出就業,鼓勵農民就地就近就業,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提高非農收入。
五、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優先發展教育。進一步普及鞏固九年義務教育,繼續支持並盡快完成西部地區剩餘42個縣的「兩基」攻堅任務。爭取3年內基本解決農村「普九」債務問題。支持民族地區「雙語」教育。繼續實施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加大危房改造和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力度。加快發展農村中等職業教育,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基礎能力建設,逐步實行中等職業教育免費。基本實現每個地級市和30萬人口以上的縣有1所獨立設置的特殊教育學校。繼續支持高等教育發展,逐步提高西部高等教育資源短缺地區的高考錄取率。
提高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積極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優化區域衛生規劃,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在縣醫院標准化等醫療衛生專項建設經費中給予西部地區更大傾斜。大力發展中醫葯和民族醫葯。鞏固和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擴大參合農民受益面,提高受益程度。加強重大疾病、地方病預防控制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等工作。加快婦幼衛生、基層計劃生育服務體系建設,穩定低生育水平,擴大少生快富工程實施范圍。
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廣播電視村村通、鄉鎮綜合文化站、西新工程第四期、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流動舞台車和農村電影放映等工程建設,提高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等級標准。做好西部地區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大遺址保護,加強重點文物保護工程等建設。加強搶救性文物、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等保護工作。繼續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
提高就業和社會保障水平。落實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和困難群體就業的政策,努力提高就業水平。進一步擴大各項社會保險覆蓋范圍,加強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啟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全面建立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實行先保後征。提高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准,適當提高城市低保標准和補助水平。
加大人才開發力度。進一步完善西部地區人才開發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體制機制。採取多種形式,積極培養一批農村實用人才、專業人才和高層次人才等西部開發急需的各類人才。鼓勵和支持設立不同層次、多種形式的西部人才開發資金渠道。積極引進智力,大力吸引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到西部地區創業。增加中央財政資金投入,對長期堅持在基層工作的教師、醫務人員給予獎勵,對符合國家有關政策的支援西部邊遠貧困地區的教師、醫務人員給予資助。完善幹部交流機制,引導人才向西部地區流動,鼓勵社會志願者到西部基層服務。
六、統籌區域發展,積極培育經濟增長極
推動重點經濟區率先發展。積極推進成渝、關中—天水、廣西北部灣等重點經濟區成為引領和帶動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加快重慶、成都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步伐,推動關中—天水經濟區率先構建創新型區域,支持西安建設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範基地。推動廣西北部灣地區開發開放,加快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帶建設。積極推進廣西欽州、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建設。研究設立西安陸港型綜合保稅區的可行性。開展成渝經濟區、陝甘寧革命老區、內蒙古呼包鄂、新疆天山北坡等重點地區發展規劃編制工作。積極推進跨區域城市一體化建設,加快成渝城鄉一體化以及西安—咸陽、烏魯木齊—昌吉等城市一體化進程,引導各類要素跨區域合理流動。
引導資源富集區可持續發展。抓緊在青海柴達木、內蒙古鄂爾多斯、四川攀枝花、新疆准噶爾、貴州六盤水等資源富集區開展循環經濟區試點,推進資源有序開發。加大礦產資源勘探力度,形成一批能源、礦產資源重要接替區。加快甘肅白銀、寧夏石嘴山、雲南個舊、陝西銅川、重慶萬盛區等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研究制定資源富集區可持續發展指導意見。
加快少數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發展。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西藏、新疆、寧夏以及青海等省藏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對貴州南部、廣西北部、雲南東部以及新疆南疆三地州、武陵山區、川北地區、甘南地區等集中連片特困民族地區發展的支持力度,探索開發模式。支持發達地區與少數民族地區開展勞務輸出對口支援工作。加大對人口較少民族地區發展的扶持力度,扶持一批特困人口集中的民族自治縣發展縣域經濟。進一步推進興邊富民行動計劃,組織編制邊境地區開發開放規劃。增強革命老區自我發展能力,重點解決好革命老區的交通、水利、教育、衛生等突出問題,鼓勵依託能源、礦產、農業、紅色旅遊等優勢,發展特色優勢產業。開展《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編制前期工作。
推動重點邊境城鎮跨越式發展。加快重點邊境口岸城鎮建設步伐,完善邊境經濟合作區功能,擴大邊境互市貿易規模,提高出口加工水平。積極推動廣西東興、雲南瑞麗、新疆伊寧、內蒙古滿洲里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強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資源能源開發利用合作,建成沿邊開放的橋頭堡。
七、深化改革開放,構建對內對外開放新格局
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提高行政效率。強化社會公共管理和服務,構建責任型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優化發展環境,提高其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積極培育大企業、大集團。加快推進資源稅改革,進一步完善礦產資源補償費中央與地方的分配關系。研究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先期在青海「三江源」等大江大河源頭區、生態位置極為重要的區域開展生態補償試點,建立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進一步完善西部大開發長期穩定的資金渠道。
加強東中西部地區互動。堅持政府推動、市場運作、機制創新、互利共贏的原則,鼓勵東中部地區設立各類區域合作專項資金,促進各類生產要素合理流動。推動東西部地區共建長期穩定的能源及礦產資源開發基地。建立和完善各類跨行政區的區域經濟協作組織和行業性組織。繼續建設好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西部國際博覽會等東西部地區互動平台。積極推動東部發達地區對口幫扶西部貧困地區工作。加快建立健全區域協調互動機制,形成東中西部地區協調互動、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開展對外經濟交流與合作。加大引進國際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力度,提高西部地區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支持國際資本通過創業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投資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的重點項目和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引導、鼓勵和支持西部地區企業積極參與對外投資、對外承包工程和對外勞務合作。充分利用國際區域合作組織的平台作用,廣泛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和中亞區域經濟合作。建立中亞投資經貿合作示範中心,加快霍爾果斯國際合作中心、憑祥綜合保稅區建設。大力發展邊境貿易,積極探索邊境地區開發和對外開放的新模式。
八、加快地震災區災後重建,全面完成規劃任務
全面推進民生工程恢復重建。實施好《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優先保障災區群眾的住房建設,2009年底基本完成農村居民住房重建任務,全面啟動城鎮住房重建工作。抓好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的恢復重建。重視解決邊遠貧困地區群眾的困難。
加快基礎設施和產業恢復重建。優先安排干線公路、農村公路、縣鄉公路客運站、通信、電網和供電設施等建設,積極推進農村飲水和新建城鎮水源工程建設。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和生態修復,做好受損堤防、水庫的除險加固和堰塞湖治理,確保汛期防洪安全。結合群眾就業推進產業重建,加快農業生產設施和農產品市場恢復,促進旅遊業振興。
加強綜合協調。完善綜合協調機制,切實解決災後恢復重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加強督促檢查,落實財稅、金融、土地、環保、產業等方面政策。統籌用好政府投入、對口支援、社會募集、國外優惠緊急貸款、企業自籌等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確保工程質量。完善對口支援實施方案,做好項目、資金、物資等銜接工作。完成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中期評估,根據實際及時調整、充實和完善,開展災區長期穩定發展規劃研究。
九、加大投入力度,落實組織保障
繼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中央資金投入要繼續向西部地區傾斜,逐步增加對西部地區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中央擴大內需新增投資繼續向西部地區傾斜,重點投向西部地區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災後恢復重建等領域,增加投資規模,優化投資結構,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通過政府投入帶動銀行貸款和社會投資,引導民間資本投向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
狠抓政策和工作落實。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結合實際,按照職能分工,切實落實好各項任務。發展改革委要積極做好綜合協調,完善西部大開發的政策措施,研究解決西部大開發的重大問題,推動西部地區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
國務院辦公廳
⑶ 旅遊對民族文化的負效應及應對措施
民族文化產業是促進少數民族區域發展的重要因素,對於推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民族文化產業與少數民族鄉村旅遊業都是民族產業與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由於全面促進少數民族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全面發展。
當前對民族文化產業與少數民族鄉村旅遊協同發展的呼聲越來越高,這是促進兩者共同發展和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關鍵所在。但是,這兩者的協同發展還存在很多的問題,比如缺乏必要的支持和引導、缺乏相關企業的積極參與、品牌效應還不明顯、人才支撐作用還不強等。
這些問題的存在限制了民族文化產業與少數民族鄉村旅遊的協同發展,也影響著少數民族地區文化產業和文化旅遊的發展,因此必須採取有效措施提升民族文化產業與少數民族鄉村旅遊協同發展的能力。
我國大部分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對落後,在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快速發展的帶動下,民族文化產業迅速崛起並成為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而少數民族鄉村旅遊也逐漸成為振興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
因此實現民族文化產業與少數民族鄉村旅遊的協同發展可以有效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可以全面提升文化旅遊資源的經濟效益,為其帶來更多的經濟收益,同時也實現社會發展的全面進步。
(3)少數民族鄉村旅遊扶持新疆擴展閱讀
不管是民族文化產業還是少數民族鄉村旅遊,其在發展過程中都需要有相應的企業作為載體,而兩者之間的協同發展更是離不開相關企業的積極參與。當前,在民族文化產業與少數民族鄉村旅遊協同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企業參與度不高、作用發揮不完全等問題。
主要是因為民族文化產業與少數民族鄉村旅遊的開發需要較長的周期,其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較高,因此很多企業不願意參與到是少數民族鄉村旅遊和民族文化產業發展中。同時,由於行業內現有企業的數量相對有限,而缺乏行之有效的合作競爭機制,使得現有企業紛紛採取各種措施提升行業門檻,使得其他企業難以順利進入到這一領域。
另外,企業在促進民族文化產業和少數民族鄉村旅遊協同發展方面的合作能力有限,難以實現規模經濟效應,降低了兩者協同發展的進程。
⑷ 鄉村旅遊在新疆有沒有特意義
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特殊的環境以及風土人情,以及構成本地的鄉村旅遊,新疆也不例外。新疆有許多少數民族,也有許多異域風情,少數民族兄弟姐妹們也創造了許多特色飲食,這都是發展鄉村旅遊的資源,只要利用得當,既能促進當地人們致富,又能利用發展旅遊的過程更好地改善環境!
⑸ 新疆2地入圍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公示名單了嗎
中國農業部官網公示了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認定名單公示,其中新疆阜康市、和靜縣、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入選公示名單。
據悉,未來和靜縣將緊緊圍繞州黨委旅遊產業發展戰略部署,堅持「大幹旅遊、干大旅遊」不動搖,把旅遊業作為應對經濟下行、優化經濟結構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來培育和推進,通過打好生態牌、念好「山」字經、做活「水」文章,全力構建以巴音布魯克、鞏乃斯景區為核心,東歸生態公園—北山森林公園—巴倫台—巴音布魯克—開都河峽谷沿線—哈爾莫敦鎮旅遊環線為骨架,周邊景區景點為支撐「點線面結合」的全域旅遊格局,讓各界遊客走進和靜就像走進一個大景區、一個旅遊區。加大旅遊宣傳推介力度,實施「互聯網+旅遊」計劃,講好和靜故事,給遊客一個留下的理由,力爭到2020年全縣旅遊人數突破300萬人次,總收入達到10億元以上,旅遊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達到10%,把和靜建成全國重要的旅遊目的地。
⑹ 在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旅遊業,如何處理好經濟發展與傳統生活方式的和諧共榮
現代鄉村旅遊是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在農村區域的一種新型的旅遊模式,尤其是在20世紀90年代以後發展迅速,旅遊者的旅遊動機明顯區別於回老家的傳統旅遊者。現代鄉村旅遊的特徵主要表現為:旅遊的時間不僅僅局限於假期;現代鄉村旅遊者充分利用農村區域的優美景觀、自然環境和建築、文化等資源;現代鄉村旅遊對農村經濟的貢獻不僅僅表現在給當地增加了財政收入,還表現在給當地創造了就業機會,同時還給當地衰弱的傳統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現代鄉村旅遊對農村的經濟發展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隨著具有現代人特色旅遊者迅速增加,現代鄉村旅遊已成為發展農村經濟的有效手段。因此非常有必要分清這種「回老家」的旅遊或者傳統的鄉村旅遊與現代鄉村旅遊的區別。我們談論的鄉村旅遊是指現代鄉村旅遊。
旅遊成為必需品的同時,鄉村旅遊也正逐漸邁入旅遊行業中的必需品之列,尤其成為城市居民日常休閑娛樂的一大主要選擇,更是鄉村旅遊脫貧致富、開放發展的一條有效渠道,同時也是旅遊業成為名副其實的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的有力證據。因此從「三農」角度出發,鄉村旅遊受到服務農民的政府的重點關注;作為旅遊投資商也應該抓住苗頭,加足火力,將鄉村旅遊這把火點旺;作為旅遊開發者,應該採用正確的理論來指導開發、合理的方式來經營,將鄉村旅遊這把火燒好;而所謂正確的理論指導,當然離不開對旅遊開發具有合理指導職能的旅遊規劃設計院,也正是基於此,我院就此專題進行了以上詳盡的探討,履行我院社會責任的同時,為旅遊投資商提供機遇,為旅遊開發商掃除盲點,為旅遊規劃同仁提供借鑒,最終由政府、投資商、開發運營商、規劃設計院四位一體、同心協力將鄉村旅遊做好,促進其持續有效的發展。
前瞻資訊顯示近5年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行業市場規模也得到快速發展。截至2012年底,全國有9萬個村開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活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經營單位達180萬家,其中農家樂超過150萬家,規模以上園區超過3.3萬家,年接待遊客接近8億人次,年營業收入超過2400億元。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 中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到2015年,休閑農業成為橫跨農村一二三產業的新興產業。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休閑農業點數量穩步增長,年營業收入500萬元以上的休閑農業點增長20%,接待人次和經營收入年均增長15%以上。總的來看,國內旅遊需求穩步增長,而同時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無論市場規模還是經營效益均呈現出向好的趨勢,發展前景向好。
⑺ 少數民族地區該不該大力發展旅遊業
現代鄉村旅遊對農村的經濟發展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隨著具有現代人特色旅遊者迅速增加,現代鄉村旅遊已成為發展農村經濟的有效手段。因此非常有必要分清這種「回老家」的旅遊或者傳統的鄉村旅遊與現代鄉村旅遊的區別。我們談論的鄉村旅遊是指現代鄉村旅遊。
旅遊成為必需品的同時,鄉村旅遊也正逐漸邁入旅遊行業中的必需品之列,尤其成為城市居民日常休閑娛樂的一大主要選擇,更是鄉村旅遊脫貧致富、開放發展的一條有效渠道,同時也是旅遊業成為名副其實的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的有力證據。因此從「三農」角度出發,鄉村旅遊受到服務農民的政府的重點關注;作為旅遊投資商也應該抓住苗頭,加足火力,將鄉村旅遊這把火點旺;作為旅遊開發者,應該採用正確的理論來指導開發、合理的方式來經營,將鄉村旅遊這把火燒好;而所謂正確的理論指導,當然離不開對旅遊開發具有合理指導職能的旅遊規劃設計院,也正是基於此,我院就此專題進行了以上詳盡的探討,履行我院社會責任的同時,為旅遊投資商提供機遇,為旅遊開發商掃除盲點,為旅遊規劃同仁提供借鑒,最終由政府、投資商、開發運營商、規劃設計院四位一體、同心協力將鄉村旅遊做好,促進其持續有效的發展。
前瞻資訊顯示近5年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行業市場規模也得到快速發展。截至2012年底,全國有9萬個村開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活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經營單位達180萬家,其中農家樂超過150萬家,規模以上園區超過3.3萬家,年接待遊客接近8億人次,年營業收入超過2400億元。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 中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到2015年,休閑農業成為橫跨農村一二三產業的新興產業。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休閑農業點數量穩步增長,年營業收入500萬元以上的休閑農業點增長20%,接待人次和經營收入年均增長15%以上。總的來看,國內旅遊需求穩步增長,而同時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無論市場規模還是經營效益均呈現出向好的趨勢,發展前景向好。
⑻ 解決少數民族群眾十分關心問題是什麼
更廣、更快惠及少數民族貧困大學生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市民宗委把組織實施好重慶市少數民族青年才俊成長工程作為密切聯系群眾、切實為廣大少數民族貧困家庭及青年學子排憂解難的重要載體和有效途徑,大力轉變工作思路、改革辦事方式,開展了積極有效的協調工作。
在市民宗委的大力支持和協調下,除宗教界外,我市民族界也積極參與到青年才俊成長工程當中,工程的資金量從以前的每年200多萬元增加到每年450萬元,
受助學生從每年500人提高到每年1000人。此外,市民宗委簡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使青年才俊工程的審批時間大大縮短,從以前的一個半月縮短到
20天左右。
「以前我們都是以打款的方式為受助學子發放資助金,但今年我們轉變工作思路,採取了現場面對面的發放方式。」市民宗委才俊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通過轉變工
作思路,他們採取了及時跟蹤更新受助學子信息資料庫、開通QQ群和微博等交流陣地,建立資助學子信息反饋制度,加強了與受助學子的交流溝通,工作效率也大
大提高。
大力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建設
在馬嘉望的家鄉——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一批又一批的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市民宗委在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以促進少數
民族和民族地區科學發展為主題,加大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力度,推進渝東南發展民族生態旅遊產業,現如今大量的少數民族村寨改頭換面,村民們發家致富。
黃水森林公園毗鄰的冷水鎮八龍村有388戶村民,其中90%都是土家族,一直以來以種植黃連和蒓菜為生,但以前不通公路,黃連、蒓菜運不出去,村民平均年
收入才4000多元。市民宗委大力推進八龍村的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和特色村寨建設,讓村民在種植黃連、蒓菜的基礎上,依託黃水森林公園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業。
今年以來,市民宗委投入資金280多萬元,新建了八龍村公共服務中心,建設了民族文化小廣場、蒓菜產業博物館;投入300多萬元對農戶進行改風貌、改院
壩、改廚、改廁、改入戶道路和綠化,提升了八龍村發展鄉村旅遊的基礎設施條件。石柱縣民宗委免費組織八龍村村民到縣城培訓「啰兒調」、手工編織等土家族傳
統文化和旅遊知識,使每家每戶都具備旅遊接待能力。
「今年以來,市民宗委的同志到我們村指導工作不下10次。」八龍村村支書沈小鋒告訴記者,市民宗委不僅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給予了很大的幫助,還幫助村民組建了文化表演隊,在豐富村民文化生活的同時,也讓村裡更多的年輕人開始有意識傳承土家族能歌善舞的傳統文化。
「現在家家戶戶都辦起了農家樂,我算了算,今年我們八龍村光是農家樂每戶收入都在3萬元左右呢!」沈小鋒高興地說。
鏈接>>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市民宗委堅持開門搞活動,通過深入基層一線調研、聽取群眾意見等做法,多渠道徵求和收集各類意見建議313條,梳理納
入整改的具體問題64個,涉及委領導班子和機關作風建設、服務群眾能力提升、加強基層民族宗教工作、少數民族群眾和信教群眾關心的切身利益等四個方面的內
容,目前已解決了12個具體問題。
市民宗委已修訂完善了《市民宗委會議制度》、《市民宗委公務接待工作規定》、《重慶市民宗委機關幹部出國(境)培訓管理辦法》等5項制度,截至今年10月
底,公費出訪比去年同期減少15%,公務接待費比去年同期下降7.3%,車輛運行費比去年同期下降21%,會議費比去年同期下降61.28%,文件簡報比
去年同期減少28份,紙質文件印刷量比去年同期降低了50%,交寄郵件費用比去年同期降低了70%。
⑼ 民族地區鄉村經濟發展總體情況是什麼樣的
據了解,近年來,我縣認真貫徹黨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回主題,不斷加大工答作力度,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經濟社會事業取得長足發展,民族團結日益鞏固,為我縣改革發展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市政協調研組對我縣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情況給予了充分肯定,並要求在今後工作中要加快少數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對少數民族村環境綜合整治,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產業發展,合理規劃,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推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進一步發展。
⑽ 新疆鄉村旅遊最早的名稱是
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特殊的環境以及風土人情,以及構成本地的鄉村旅遊,新疆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