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聯動
❶ 在互聯網時代,鄉村旅遊要如何融合發展更好
鄉村旅遊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三大驅動因素推動發展
開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升級行動,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建設美麗鄉村、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滿足居民休閑消費為目標,推動鄉村休閑旅遊高質量發展,為加快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到2020年,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營業收入持續增長,力爭超萬億元。
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產業規模有望超萬億元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目前政策層面對鄉村旅遊發展大力支持,將進一步引導資本、人才、技術加速進入鄉村。到2020年,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營業收入持續增長,有望超萬億元。
鄉村旅遊提質升級文件將出台
國家發改委人士2日表示,要制定出台一個促進鄉村旅遊提質升級的專項政策性文件,並做好後續的推動實施工作。
農業農村部官網8月2日也發文表示,將按照「統籌謀劃、上下聯動、突出特色、重點推進」的思路,在各地上報的基礎上,遴選出66個「夏納涼」主題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向社會推介。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繼續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升級行動,推介宣傳精品景點和線路。同時,將不斷開拓創新,加強與傳統媒體及新媒體的合作,構建線上線下推介的長效機制,提升行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推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持續健康發展。
三大驅動因素推動鄉村旅遊發展
鄉村旅遊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主要驅動因素有三個:旅遊需求、旅遊資源、要素價格。
1、旅遊需求方面,國內旅遊人次年增速維持在雙位數水平,連年挑戰承載力上限,亟需發展鄉村旅遊
2、旅遊資源方面,與城市相比,鄉村的空氣質量、水污染、雜訊污染、光污染等指標有明顯的優勢;
3、要素價格方面,隨著交通便利程度的快速提升,鄉村與城市的實際距離正在被迅速壓縮,鄉村生產要素的價格優勢會表現得越來越突出。這種估值落差是吸引資本湧入的一個重要原因。
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創新的農村發展模式並結合當地的旅遊資源,開發出特色的旅遊產品是鄉村旅遊成功發展的重要手段。預計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會有更多的鄉村旅遊景點走進眾人視野。
❷ 政府如何推動民宿鄉村旅遊項目
可以結合當地的區域品牌,或者區域特產打造區域特色.通過鄉村旅遊、區域特產來引流,為民宿帶來客源,在鄉村旅遊和區域特產的結合下,為當地留下「遊客」,遊客可以在當地購買特產,在家也能購買,實現了一次良性的循環。民宿可以同產品供應廠家合作,如床上用品,裝飾品等,作為一個共享的場景,在獲得主營業務收入的同時,還能獲得額外收入。
❸ 生態農業旅遊和農業旅遊以及鄉村旅遊有什麼區別
美麗鄉村應結合農業產業發展,統籌確定區域的現代特色農業產業,鄉村旅遊資源、文化資料、生態環境,按不同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產業規模,確定發展重點。生態休閑農業,觀光旅遊農業方面應統籌到美麗鄉村規劃體系中,首先注重產業區域一體化的發展路徑,突出地域特色原則,形成美麗鄉村體系的產業規模效益,達到美麗鄉村生態環境、產業基礎的強有力支撐——中農富通城鄉規劃院。 美麗鄉村與生態休閑農業統一規劃核心是要明確生態休閑農業是否成為村鎮體系的產業支撐,其次要確定生態休閑農業產業發展重點內容。在美麗鄉村規劃案例提到落實好生態休閑農業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統籌好區域城鄉統發展,凸顯村鎮特色,確定美麗鄉村體系構建中的空間布局,居住環境、生態環境建設,配套建設等內容。總之,美麗鄉村與生態農業的統一規劃是總體與局部,骨架與內涵的關系,生態農業規劃應結合區域重點合理確定發展內容,融進美麗鄉村規劃。
美麗鄉村與休閑農業一體化規劃,要以區域農業產業基礎為依託,通過合理布局,確定因地制宜的產業發展策略;以農產品加工業為引領,以資產為紐帶,以創新為動力,通過產業間相互滲透、交叉重組、前後聯動、要素聚集、機制完善和跨界配置,將農村一二三產業有機整合、緊密相連、一體推進,形成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帶動資源、要素、技術、市場需求在農村的整合集成和優化重組,最終實現產業鏈條和價值鏈條延伸、產業范圍擴大、產業功能拓展和農民就業增收渠道增加的經營方式-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著力構建區域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加快形成資源利用高效、生態系統穩定、產地環境良好、產品質量安全的農業發展新格局。
❹ 鄉村旅遊怎麼搞
挖掘鄉村自然生態資源和傳統文化內涵,突出鄉村優勢。與繁華大都市相比,鄉村旅遊的優勢就在於歸園田居、採菊東籬的詩意風光,在於農耕放牧、春播秋收的農業文明。鄉村旅遊開發中,應揚長避短,突出鄉村文化與城市文化的差異性。要保留地方特色鄉村建築,保持淳樸的鄉村自然風貌,營造濃郁的鄉土文化氣息,盡量避免「大而全」的規模建設。要深挖鄉村旅遊人文內涵,要鼓勵和支持旅遊扶貧村開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演藝、農事體驗、節事節慶活動,保持鄉村旅遊景區特有的「農味」、「土味」和「野味」。
創建鄉村旅遊對接機制和收益共享機制,突出農民利益。鄉村有旅遊的優勢,但還需要現代化的旅遊理念和資本來開發。創建開放的鄉村旅遊對接機制和收益共享機制,把鄉村的山水、農民的資源和現代化的旅遊理念、資本對接,促進優勢互補,帶動貧困人口致富。要支持和鼓勵專業化旅遊企業參與旅遊開發,給予優惠配套政策,充分發揮其專業優勢,帶動貧困人口參與旅遊發展。積極推進各類旅遊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與旅遊扶貧村「結對子」,在勞動用工、農副產品采購、產品開發、宣傳推廣等方面加強對口幫扶。創新農民財產入股參與扶貧開發的新路徑,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房屋財產權以及農民集體資源和資產都可以入股合作旅遊開發。建立鄉村旅遊收益共享機制,鄉村旅遊開發不能把群眾排斥在外,要著眼於貧困人口受益、貧困戶脫貧摘帽,讓貧困農民分享旅遊開發的長期收益。
拓展鄉村旅遊路線和產業價值鏈,突出農業價值。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要拓展鄉村旅遊價值鏈,讓貧困農民旅遊收入多元化。深入挖掘鄉村優質土特產和傳統手工藝品,充分發揮鄉村旅遊的帶動輻射作用,打造地域特色農產品、小吃、餐飲、手工藝品品牌,實現產品標准化。要整體開發鄉村旅遊線路,形成鄉村旅遊合力。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定點扶貧的河北省大名縣為例,鄉村旅遊和農業資源正在進行統一整合,組團開發,科學規劃推出鄉村游線路。打造集生態農業旅遊、運河文化、回族文化、名人文化、小吃文化、紅色文化六大主題於一體的鄉村文化旅遊品牌。形成兼具人文、自然、民俗、休閑、娛樂、教育六大功能的鄉村旅遊產業模式,提供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區域鄉村旅遊體驗,增強旅遊的整體吸引力。
建立鄉村旅遊協同管理與服務機制,突出政府職能。發展鄉村旅遊,實施旅遊扶貧,涉及的點多面廣,需要上下聯動、協同推進。要加強統籌、齊抓共管。建立由旅遊、農業、文化、交通、規劃、國土、環保、財政、發展改革等部門的鄉村旅遊協同管理與服務機制。統籌解決旅遊扶貧工作中的規劃對接、用地保障、行政審批和資金整合使用等問題,將鄉村旅遊工作有機融入扶貧攻堅大局,共同推動鄉村旅遊業快速發展。要抓好頂層設計、做好規劃方案。積極探索「多規合一」,將鄉村旅遊扶貧規劃與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易地扶貧搬遷規劃、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交通建設規劃等專項規劃有效銜接,科學編制鄉村旅遊扶貧專項規劃。
強化客源市場定位與營銷推廣,突出市場作用。目前,營銷仍然是鄉村旅遊的一個薄弱環節。要准確定位目標客源,主動開拓客源市場。把周邊大中城市作為一級客源市場,組織鄉村景區對周邊主要客源地進行宣傳推介,與當地旅行社進行業務合作。由本地人游帶動外地人游,先起步,再做大,後做強,示範帶動,造勢旅遊扶貧。要廣開鄉村旅遊營銷渠道,主動作為,積極謀劃,把鄉村旅遊產品、特色小吃、特色農產品進行集中展示、捆綁營銷、聯合推介。可以利用網路新媒體營銷,支持推動互聯網企業深度參與旅遊扶貧宣傳營銷工作,充分利用網路媒體開展旅遊資源和產品的宣傳、營銷。
改善鄉村旅遊的基礎設施和衛生環境,突出需求品味。發展鄉村旅遊不僅要做到「推開門看大自然」,更要求「關上門是現代化」。政府要統一規劃引導,改善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加大對貧困地區交通、通訊、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推進景點景區到干線公路的連接路建設,確保每個重點村建好停車場、旅遊廁所、垃圾集中收集站、醫療急救站、農副土特產品商店和旅遊標識標牌。加快完善鄉村寬頻信息基礎設施,提升改善旅遊接待條件。加大鄉村環境整治力度,積極實施改廚、改廁、改房、整理院落為主要內容的「三改一整」工程,打造干凈衛生、舒適整潔的居住環境。
更多關於鄉村旅遊的問題請關注51找地網。
❺ 政府如何推動民宿鄉村旅遊項目
鄉村民宿是利用農村住房為遊客提供以住宿服務為主,並綜合民俗活動、農業體驗、休閑娛樂、健身養老等內容的一種農家樂休閑旅遊新業態,是鄉村旅遊的重要業態。
近年來,省、市、區先後對發展鄉村旅遊作出了一系列部署,並把發展鄉村休閑旅遊經濟放在更為突出的位置,鄉村民宿經濟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我區作為寧波市最大的中心城區,北山南水,城鄉兼具,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良。依託自身比較優勢,搶抓機遇,大力發展鄉村民宿經濟,不僅對加快我區中
西部農村地區發展、提高農民收入、延伸鄉村旅遊產業鏈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我區推進新型城市化、建設休閑江北的具體舉措。因此,我區應該大力發展鄉村民宿經
濟。我們根據近期的實地調研走訪,就此提些建議和意見,供參考。
一、現狀與問題
目前,我區鄉村民宿尚處於起步階段,零星分布在洪塘街道的鞍山村、慈城鎮的毛嶴、五星、三勤村等地,稱得上民宿的經營實體不足10家。如毛嶴村現有民宿2家,23間標房,收費標准約為100元/天,每家年收入為30萬元。但多數處於半停業狀態,發展中存在諸多問題。據調研,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一)缺乏規劃引導,項目配套不完善。我區尚未就鄉村民宿發展出台相關規劃,沒有對民宿以及民宿相關旅遊配套產品、設施等進行統籌謀劃,民宿經
濟處於自我發展狀態。發展民宿一般需要有兩日以上的旅遊行程作為配套,我區民宿發展可配套的旅遊資源則較為零散,對遊客的吸引力不大。如鞍山村,主要向游
客推介的主打項目是北山游步道登山游、保國寺古代建築游兩個旅遊產品,這兩個旅遊項目均可以在一天內完成,不足以使遊客產生「住下來」的慾望,留不住遊客
使民宿產業發展受限。當前,全區實際正常運營的民宿沒有幾家,還沒形成具有相當規模和較高知名度的民宿集聚發展區域。與德清、象山等地相比,我區鄉村民宿
發展明顯滯後。
(二)缺乏專業化運作,主題特色不突出。我區民宿經營者主要是當地農民,經營理念較狹窄,管理服務人員的職業化程度較低,民宿主題不突出、特色
不明顯。如,在房屋裝修上照搬城市賓館裝修,缺乏鄉土氣息;在經營特色上,與象山的漁家樂、德清的洋家樂相比,缺乏自身吸引遊客的亮點。其次,民宿的市場
定位模糊,沒有針對青年白領、退休職工等不同的消費者而進行市場細分。
(三)發展環境有待優化,要素制約嚴重。一是受現有政策的制約。由於我區民宿是由農民自行建造,沒有正規的施工單位,無法提供竣工驗收報告,按照有關規定是不能取得消防安全許可證;同時1995年前建造沒有房產證的農房,或有房產證但無環評報告的民宿都無法取得工商營業執照,開業後無法向消費者提供正規發票,意向開辦民宿的經營業者對此顧慮較大。二是缺乏民宿經營用房。由於現行政策規定農村住房高度「一般不得超過2層,最高不得超過8米」,導致大部分農村住房面積限制在200平
方米左右,使民宿向產業化、規模化發展受到限制。從毛嶴村的調研情況看,除了農戶因工作等原因遷到城鎮後空置的房屋可用於開展民宿經營外,既要滿足農戶自
身居住,又要有空餘房屋用於民宿經營的農村住房幾乎沒有。三是缺乏資金。現在民宿經營主要是個體投資為主,自我發展,財力上不足以完善娛樂、購物、交通、
衛生等旅遊基礎設施,使得區域規模效應不明顯。毛嶴村有兩家經營狀況較好的民宿經營者,各投入了200多萬元用於農房改建、翻修,已無更多財力用於完善交通、衛生、村莊環境等公共配套,另一方面也缺乏建設主體資格。
二、外地先進做法
(一)象山農家客棧發展經驗
象山縣依託旅遊景區、農漁產業、山海資源、民俗文化和鄉村環境,充分利用農家院落,積極發展「民食、民宿、民游」農家樂項目,先後出台了《象山縣農家樂休閑旅遊發展專項資金實施細則》和《關於進一步推進「農家客棧」建設的實施意見》,實現農民家門口創業就業、增收致富,推進農家樂休閑旅遊業轉型升級。2013年全縣農家客棧共接待遊客34萬人次,營業收入達2721萬元,同比分別增長85%和91%。
一是完善組織體系。縣級層面成立農家樂休閑旅遊工作領導小組;各鎮鄉、街道由主要領導擔任組長,設立工作站;農家客棧有關村建立服務站;發揮縣農家樂行業協會作用,引導農(漁)家樂各經營業主依法經營、提升服務。
二是加大扶持政策。象山縣對農戶改建、稅收、信用貸款均明確了扶持政策。如,縣對農戶改建每間標准房補助2000元,單張床鋪的補助1500元,鎮鄉、街道按1:0.5以上比例給予配套。對農家客棧經營農戶10戶以上、床位在200張以上,且建立村級服務組織、設有遊客接待中心和其他必要的旅遊配套設施的村,縣財政給予8萬元的補助。對列入縣農家客棧計劃建設村,驗收後3年內其繳納稅收當年地方財政所得部分全額獎勵給村集體,用於日常管理和村莊環境整治。開展農家客棧經營戶信用等級評定,積極開展小額貸款服務,並給予利率優惠。
三是規范經營管理。縣公安、消防、衛生、環保、工商等部門簡化審批手續,強化對農家客棧從業人員的業務技能和素質培訓,推進農家客棧規范化發展。因地制宜制訂農家客棧消防、治安安全和衛生、環保標准,促進農家客棧標准化建設。
(二)德清農(洋)家樂開發經驗
近年來,德清縣依託莫干山、下渚湖的自然稟賦,積極發展鄉村休閑旅遊。目前全縣共有農家樂200多家,其中以「洋家樂」為代表的精品民宿近50多家。2013年全縣鄉村旅遊共接待遊客270.2萬人次,營業收入達2.07億元。
一是形成合力。縣政府成立農家樂休閑旅遊領導小組,制定《關於促進農家樂發展的若干意見》,安排專項資金補助農家樂休閑旅遊業發展。成立縣農(洋)家協會和西部涉外休閑度假項目服務小組,會同建設、國土等職能部門,針對精品項目予以特事特辦,合理營造良性發展氛圍。
二是做精項目。選擇環莫干山和下渚湖區塊實施精品示範工程,聘請專業設計師上門服務,完成一批精品特色農(洋)家樂改造;利用優越的生態環境和
投資政策,吸引文化人士前來投資,興辦具有文化內涵的精品「洋家樂」,提升區域品位,如裸心谷、法國山居等,其中裸心谷年營業額達1億元。
三是實現多元發展。在發展農戶單體經營同時,積極引入青年旅社、文化公司、國際友人、創意人士等多元投資經營者,打造單體農戶、國際度假村、廢舊老宅改造、戶外俱樂部、大型農庄、文化創意會所型等不同特色的鄉村休閑旅遊產品。
四是加強產業融合。通過規劃引導,將特色種養殖業、本地飲食文化特色與農家樂聯動發展,帶動特色農產品銷售,延伸鄉村旅遊產業鏈。
三、對策建議
根據調研情況,結合借鑒外地鄉村民宿經濟相對發達地區的做法,我們對加快發展我區鄉村民宿經濟提出如下建議:
(一)加強規劃布局,試點先行。建議區政府研究制定民宿發展的布局規劃,對現有民宿發展摸底排查,並根據自然景觀、村莊條件等,出台相應的民宿
發展規劃線路圖,明確重點發展區域,與新農村建設、拆遷和保留村規劃等有機結合,充分考慮產業布局、人口集聚、土地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等內容,形成目標明
確、布局合理、定位科學、特色鮮明的民宿發展規劃。規劃編制時要注意江北農村地處城市近郊的區位,准確定位。建議對毛嶴、三勤、鞍山等具有資源優勢和建設
基礎的村先行試點,可通過村統一經營、村民自主經營或引入工商企業主體等多種模式進行開發,突出民俗活動、農業體驗、休閑娛樂、健身養老等不同主題,打造
適合不同消費者群體、多層次、多元化的鄉村民宿產業體系。
(二)加大政策扶持,突破制約。建議區政府出台相關政策,扶持鄉村民宿經濟的發展:一是在民宿建房用地保障和容積率控制方面,建議拓寬民宿建設
用地渠道,放寬容積率指標控制,簡化審批程序,保障民宿發展用地需求,對於用於民宿發展的臨時建築在政策上予以適當突破。二是加大資金投入,借鑒象山的經
驗,對民宿經營戶按床位給予一定的補助;對有一定規模民宿經營戶數的村建設旅遊配套設施或遊客接待中心等,給予適當的補助;對於資源稟賦較好、市場前景廣
闊的精品項目予以重點補助。三是在環保、工商、消防等准入許可和經營許可的審批事項上要有所突破。建議有關部門學習借鑒外地的經驗和做法,堅持先發展後規
范的原則,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制訂准入門檻和審批辦法,設置相關達標要求的政策,對符合達標要求的民宿發放證件,以保證其正常經營。
(三)加強指導和服務,確保有序發展。一是建議區政府有關部門加強指導和服務,幫助試點村加強對市場的調研和分析,根據試點村的特點和優勢,按
照市場細分原則來確定目標客戶群體,准確定位。指導有關試點村制訂專業化、商業化的發展項目,提升民宿產業整體品質。二是積極發揮政府的招商引資平台作
用,加強與國內外知名旅遊公司的合作、對接,利用旅遊企業的財力、智力以及營銷策劃經驗,進行專業的招引和開發。三是借鑒外地的經驗,建立行業協會,強化
設計,組織開展民宿業主和服務人員的經營理念、營銷策劃、管理服務技能、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等方面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提高服務質量和經營檔次。四是相關部
門要加強對民宿發展的服務質量、消防、衛生等的監管,確保有序發展,實現誠信經營,提升知名度,打造民宿經濟的品牌。
(四)理順機制,強化合力,完善配套。一是建議借鑒德清、象山等民宿產業相對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由區政府牽頭,成
立由相關職能部門組成的鄉村民宿經濟發展領導小組,建立重大事項議事協調例會制度,定期協商解決鄉村民宿在發展中遇到的辦證難、資金籌措渠道單一、經營管
理缺乏專業化運作、配套不完善等難題。二是建議區農村工作和旅遊管理部門應該把發展鄉村民宿作為農民增收和旅遊經濟的重要工作來抓,與所屬民宿村的街道、
鎮形成工作合力,齊抓共管,推進民宿經濟的發展。三是完善配套服務設施,要加大對民宿發展區域的旅遊交通、便民設施、生活設施等建設資金的投入,完善配套
服務設施,同時對民宿村生活污水處理、道路設施建設、村容村貌的整理要加大力度,也要增加村自行車健身道等旅遊配套設施建設。四是加快推進鄉村民宿發展區
域周邊的旅遊項目的建設,增加可游性,使鄉村民宿和旅遊項目形成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局面。同時對現有的旅遊資源進行科學的整合管理,在民俗活動、農業體
驗、休閑娛樂、健身養老等方面進行培育或支持,將特色種養殖業、本地飲食文化特色與農家樂聯動發展,帶動特色農產品銷售,延伸鄉村旅遊產業鏈。
❻ 鄉村振興:如何做好鄉村旅遊
在鄉村旅遊的生態環路中,涉及到農場農庄、特色餐飲、手作民藝、親子見學、精品酒店、客棧民宿、有機農業、生鮮電商、新媒體、NGO等多重元素。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民宿的發展,為以鄉村旅遊為主導的鄉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過去發展鄉村旅遊,由於沒有好的住宿設施,遊客很難在鄉村停留太長時間,同時也不會在鄉村留下多少消費,所謂的鄉村旅遊基本上是以觀光旅遊和低層次的鄉村度假為主,「旺丁不旺財」的情況非常突出。
一些地方,也藉助鄉村民宿的勃興,實現旅遊業的創新發展。像浙江麗水的松陽,沒有名山大川,但以鄉村精品民宿建設為突破口,以傳統村落「活態保護」為支撐,建立起田園型旅遊目的地的市場形象,在強手環伺的長三角旅遊市場中異軍突起;像北京的延慶縣,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以「八達嶺長城」為主要賣點,近年來以建設新型「北方民宿」為方向,推出了一批精品民宿,進而改變了延慶整個縣旅遊業發展的格局和路徑,初步實現了延慶旅遊業的轉型發展。
除此之外,鄉村旅遊的發展離不開人才。在一號文件中,專門對強化鄉村振興的人才支撐進行了全面闡釋。目前在旅遊部門的推動下,開展了一些針對鄉村旅遊的專項培訓,但是對鄉村人才的建設基本上還處於部門之間「各自為戰」的局面,鑒於鄉村旅遊對鄉村振興的重要牽動作用,有必要建立起勞動人事、農業、旅遊等部門聯動的工作機制,並加大對鄉村旅遊人才建設的支持力度。
❼ 鄉村旅遊是個好項目,如何抓住當下機遇
這既是對全國鄉村旅遊發展已取得成績的肯定,更是對進一步加快發展鄉村專旅遊、發揮更大綜屬合效益寄予厚望。文件倡導以融合發展的基本思路推進鄉村旅遊發展,通過「旅遊+」「生態+」等模式,推進農業、林業與旅遊、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
一是藉助一號文件提出的「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夯實農村共享發展基礎」的有關工作要求,把提高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作為今後提升鄉村旅遊發展的基礎性和重點工程加以推進。
二是按照一號文件的要求,「豐富鄉村旅遊業態和產品,打造各類主題鄉村旅遊目的地和精品線路」。
三是按照文件「培育宜居宜業特色村鎮」的要求,重點推進旅遊小鎮的規劃建設,推動城鄉旅遊聯動。
微信公眾《十月存永》
❽ 要怎樣才能做一次鄉村旅遊
我國鄉村旅遊起步較晚,但目前也已成為我國旅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鄉村旅遊蓬勃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我國農村與日本的農村基本情況相似,文化上也有相同之處,借鑒日本的鄉村旅遊做法和經驗對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很有意義。
日本鄉村旅遊的起因
1.第一產業衰落,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
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青壯年外流,日本出現了農業生產降低,農業收入降低,農業地位弱化等一系列問題。這些現象引起了政府和學者關注,為提高村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質量,振興鄉村經濟等目的,政府出台了一些列措施,鼓勵、支持、引導發展鄉村旅遊。以旅遊為目的,既可以帶動地方經濟,又可以保護、發展鄉村文化與特色。
2.基於「本土化」回歸的旅遊需求
日本文化原生性休閑活動一直在民間進行著,特別在當代社會,日本文化出現了一種「本土化「回歸的趨勢。在迅速城鎮化的進程中,日本城市居民產生一種故鄉喪失的感覺。它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是日本的鄉村成了日本人民通過旅遊的方式尋找和重現鄉村傳統社會和文化的地方,進而也促進鄉村旅遊的發展。
3.鄉村精英的示範聯動作用
鄉村精英指的是在經濟資源、政治地位、社會關系、辦事能力等方面具有相對優勢、並對當地的發展具有較大推動作用的村民。如日本上野縣四賀村的現任村長,在當地蠶業和煙葉失去競爭力,農民生活狀況日益底下的情況下,利用廢棄的桑園地帶領村民開發逗留型市民休閑農園,取得良好的效應,帶動當地村民參與到鄉村旅遊中來。
日本鄉村旅遊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經濟高速增長期,政府和民間共同推進了高級度假村的開發與經營。日本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始於20世紀50年代末期,長野縣的農民在冬季農閑時期,利用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開設滑雪場和民宿旅館,吸引了大批遊客。
第二階段:泡沫經濟破滅後,生態旅遊、農事體驗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迅速。為了改善經濟泡沫帶來的惡劣旅遊環境,從1993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推進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特別是大城市周邊農村地區的水果採摘型農業園區的發展。
第三階段: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的新時期。隨著周末休息時間延長,日本城市居民的休閑生活需求在逐步增加。同時,由於城市化、工業化導致農業的萎縮,日本農業、農民也需要增進與市民的交流,加大宣傳農業的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等作用。城鄉居民的這些需求,進一步促進了日本休閑觀光農業發展,並使之走上了良性發展的軌道。
❾ 4.0時代鄉村旅遊怎麼搞
1鄉村價值的解讀與重塑
旅遊導向下的鄉村規劃,以發現和重塑鄉村價值為根本出發點,在全面解讀鄉村文化價值、生態價值、產業價值、美學價值的基礎上,尋找和探索鄉村復興的核心戰略與獨特路徑。
文化價值:鄉村中保存的老宅大院與歷史遺址,鄉村中流傳的美麗傳說、鄉村中獨特的手工技藝和傳承手藝的老藝人、鄉村中豐富的農耕文化、飲食文化和民俗活動,都是體現鄉村文化價值的重要載體。
生態價值:鄉村的生態價值在於原生的鄉土自然,由村落中及村落周邊的古樹池塘、水系濕地、田園山林等共同構築的鄉土生態系統。
產業價值:鄉村中出產的有機綠色農產品、林果、茶,製作精美的竹編、草編工藝品等手工藝品,是鄉村產業價值的重要體現,也是鄉村旅遊業發展重要依託資源。
美學價值:和諧有序的鄉土肌理、依法自然的民居格局、與山水和諧的鄉村色彩、精美講究的民居建造工藝,是蘊含著中國傳統生活藝術的鄉村美學空間。
2微創式的鄉村空間整理改造
旅遊導向下的鄉村規劃,一般不採取「大拆大建」鄉村建設模式,而是倡導通過「微創式」的鄉村空間整理與改造,在保留傳統格局與肌理的基礎上,重新構建民居院落空間、文化景觀空間、公共服務空間、休閑遊憩空間等多元化的鄉村空間體系,實現居游共享的鄉村格局再造。
民居院落空間:注重對典型傳統民居的整體保護,同時新民居建設延續傳統民居風格,色彩、建材的選擇與整體村落協調一致;強調閑置民居院落的旅遊化、度假化利用。
文化景觀空間:注重對村落內的宗祠、古井、戲台等傳統文化空間的修復整理,並重新賦予文化景觀與文化活動功能。
公共服務空間:嵌入鄉村肌理之中,服務於旅遊發展的小型公共服務空間,包括停車場、休閑商業區、遊客集散區等。
休閑遊憩空間:依託田園、山地、林場、濕地、河流等自然空間,打造的休閑農場、自然學堂、鄉村營地等具有休閑體驗功能的新型空間。
3尊重傳統,又獨具設計感的產品與體驗轉化
旅遊導向下的鄉村規劃,強調對傳統本真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的同時,也注重通過設計、導入,實現鄉村傳統資源的創意轉化,衍生鄉村民宿、鄉村度假酒店、鄉村藝術沙龍、休閑農場、鄉村營地等多種業態,將傳統村落空間變成一個有趣而時尚的創意聚落。
4旅遊業為核心的鄉村產業全面升級
旅遊導向下的鄉村規劃,注重通過鄉村旅遊發展,聯動傳統農業、漁業、林果業、特色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等鄉村多種產業,一方面,衍生和孵化新型產業業態,促進鄉村產業整體升級;另一方面,通過包裝設計,開發高端創意農產品品牌,提升傳統農產品附加值,增加鄉村產業效益。
5圍繞旅遊服務業的精準扶貧方式構建
旅遊導向下的鄉村旅遊規劃,注重以旅遊開發為切入點,創新扶貧方式,並對不同層次、不同能力的村民群體進行細致研究,制定精準旅遊扶貧策略,發揮鄉村旅遊富民惠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