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旅遊資源的優勢
Ⅰ 旅遊資源的特點
不同於土地、礦藏等傳統資源,旅遊資源一般具有廣域性、區域性、不可移動性、多樣性、永續性等特點。
(1)旅遊資源在地域分布上十分廣泛。可以說,在地球上任意一點都有旅遊資源分布。如在人口密集的陸地上有人們熟悉的各種自然、人文景觀,像黃山集地質遺產、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於一體。城市有體現人類智慧的現代建築,鄉村有濃郁的民俗及田園風光,人煙稀少的山區、沙漠,有原始、純朴的自然風光;在無人居住的陸地上則有人們不熟悉的特色景觀,如南極的冰雪;在海洋中有波濤洶涌的海浪和一望無際的水面,有奇特的海洋生物;在天空有瞬息萬變的氣象景觀。可以說,幾乎在地理圈范圍內的各個區域都有旅遊資源的存在。
(2)旅遊資源具有強烈的區域性。各種旅遊資源既是自然環境的組成部分,同時又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與制約,從而使旅遊資源產生區域性差異。如海島低地、熱帶風光、椰林竹樓、高山積雪、沙漠駝鈴等特色旅遊資源,均與所處的自然環境有關。不僅自然旅遊資源受自然環境影響,人文旅遊資源也在很大程度上由自然環境決定。人們在長期的生活與生產中,為了獲取適宜的生存條件,不得不順應自然、適應自然。因而,人類創造的各種人文景觀及文化遺產,也都受到了地理環境的影響,留下了區域特徵的烙印。以民居建築為例,四合院、小胡同是老北京的標志,窯洞是黃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內蒙古牧區的牧民則主要居住帳篷與氈房,西南部潮熱地區的居民更喜歡所謂「吊腳樓」,等等,這些民居的特點都與生活地的自然環境特異性密切相關。
(3)旅遊資源具有不可移動性。各種特色旅遊資源一般都集中分布在與其地理環境、區域環境相適應的地區,具有強烈的地方色彩、區域特徵。這正是旅遊資源個性特徵——不可移動性的體現。與這類地方色彩、區域特徵相適應的是自然環境的個性特徵,離開了個性特徵,建立在特色、個性基礎上的內涵與吸引力將消失或者大大降低。例如,把少量的秦兵馬俑運到外地去展出,由於數量有限,且脫離了兵馬俑博物館周邊地區強烈的「兵馬俑」氛圍,一方面,人們很難感受到深厚的歷史積淀,另一方面,由於數量上與兵馬俑博物館相去甚遠,人們根本無法感受兩千年前秦軍兵強馬壯、氣勢磅礴的陣容,體會秦始皇統帥百萬大軍「橫掃六合」、「北卻匈奴」、「南平吳越」,統一中國的宏偉業績。再比如湖南、貴州地區少數民族的吊腳樓,作為景點被移造到其他地區後,遊客通常很難理解為什麼費那麼大工夫建造似乎沒有什麼用途、還要不停爬上爬下的小竹樓。這也是許多仿造旅遊景點共同面臨的問題:模擬、逼真,甚至以假亂真,但由於缺乏區域環境的烘托氣氛,使遊客難以感同身受。因此,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應遵循屬地原則,即在旅遊資源地進行開發,而不是把資源遷移到其他地方,製造「人造景點」,為開發利用而開發利用。事實上,大量的旅遊資源也是根本不存在遷移可能性的。
(4)旅遊資源具有永續利用性。旅遊產業之所以被稱為無煙產業、綠色產業、朝陽產業,就是因為旅遊資源一般都具有永續利用性。對於大部分的旅遊資源,在旅遊過程中,旅遊者一般不能將其像食物一樣地消耗掉。如自然山水風光、城鎮風貌、名勝古跡、園林建築等所形成的旅遊資源,只是供旅遊者參觀游覽,旅遊者能帶走的也只是對它們的各種印象和美感,但絕無可能把這些旅遊資源也帶走。再如黃山風景區的招牌——迎客松,盡管每年都有百萬計的遊客觀賞、與之合影,但迎客松依然時時在迎客。由於這些資源不是實物消費形式的資源,因此,它們可以長期地為人們所利用。當然,也有少量的資源,如食品類的、消耗性的,在旅遊活動中會被旅遊者消耗掉,這在農家旅遊中體現得較為明顯,這些消耗性資源需要進行自然繁殖、人工飼養、栽培和再生產來補充。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長期使用也是相對的,在旅遊過程中這類資源也會出現退化,甚至消失,因此即使是長期使用資源也必須進行可持續開發,如黃山風景區對各景點進行輪休,即每一個景點在接待遊客幾年後就封閉一段時間,使該景點內的自然植被、生態環境能夠得以恢復。所以在開發利用中,需要重視通過各種保護措施,一方面減少其自然的、人為的破壞,另一方面進行生態恢復與環境保護等,延長資源的使用期限。
(5)旅遊資源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屬性。大多數旅遊資源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或文化屬性特徵,蘊藏著一定的科學性和自然的或社會的哲理。從這一層面上,旅遊活動不能僅僅停留在休閑、獵奇的水平上,更應該將其視為一種文化交流活動,通過觀光、游覽、參與和體驗,在得到各種美的享受之外,還能豐富閱歷、增長見識。例如,各種絢麗景色、博物館、遺址遺跡、經典建築,除了增加人們的歷史文化知識外,還能激發人們探索自然奧秘的激情、激發人們的思維。所以通過旅遊活動、通過欣賞美景,常常使一些思想者、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產生一些思想火花,甚至創造出歷史。如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每到一處名山大川,都會因景而發,留下膾炙人口的景點詩篇。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雖是吸引遊人的一個重要方面,但要獲得這種文化享受,往往需要旅遊者擁有較高的文化修養與精神境界。當然,旅遊活動真正的內涵,實際上正是通過對景點的某些文化內涵的欣賞與領悟,找到旅遊者與景點之間在心靈上的謀和點,是進行旅遊增值開發的關鍵,也是旅遊產業與旅遊資源長期、永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此,旅遊開發不僅應深入研究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而且更應採取一定的措施,使蘊涵於景觀的文化內涵充分地展現給旅遊者,使其由單純的表面旅遊演化為內涵旅遊,從而增加旅遊資源的吸引力。
Ⅱ 城區旅遊資源怎麼評析
城市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與管理
一、城市與旅遊資源的相關性
既然講城市旅遊資源,就必要弄清城市和旅遊資源的關系,首先了解什麼是城市。在原始人類時代是不存在城市的,城市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生產力的發展促使剩餘產品的出現,那些擁有大部分私有財產的達官貴族和奴隸主們為了保護自己的私有財產和防止外部落的侵略,便建立了最初的城市。這樣最初的城市便出現了。里一方面說,古代祖先築城興市除了發展城市的政權職能外,客觀上對城鄉人民發展商品交換,保護城內工商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促使了城市人口群落的形成和發展,促進了生產力在城市的集聚和社會分工的發展。這不僅為城市的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而且也為城市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使城市逐步成為政治中心、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成為先進生產力和文化的搖籃和載體。當然,在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漫長過程中,城市的消亡和重建是歷史留給城市的一個主要現象,瑪雅古城淹沒於莽莽森林、阿房宮消亡於熊熊烈火、樓蘭古城也被滾滾黃沙所吞沒,但是另一部分新的城市也同時重建起來。這些新建的城市裡經歷戰火和歷史的滄桑遺留了下來。多腦河畔的世界名城維也納,公元一世紀就是羅馬帝國的重要港口和交通要塞,後來成為奧匈帝國的首都和奧地利的首都。多腦河流貫市區。該市西郊山地森林蔥郁,自然風光優美。加之,市內聖斯丹芬大教堂、貝爾凡德爾宮等古建築相映耀輝。1801年又建成維也納歌劇院,成為世界歌劇中心,音樂之鄉。貝多芬等世界著名音樂家,就在這座美麗的城市獲得薰陶,成為一代音樂宗師。我國的北京、南京、西安、杭州等城市,既是許多王朝的都城,又是風景優美的勝地。我市蓬萊仙島既有蓬萊閣、刀魚寨、戚繼光故里等人文歷史文化古跡,又有優美的海濱,還有膾炙人口的八仙傳說,以此成為世界聞名的海濱小城。人類的智慧、文化和歷史就在城市打下了一連串的印記,並隨著時光的流逝,遺留至今,成為人類歷史發展的寶貴遺產。這不僅具有考古的文物價值,而且,成為我們追尋祖先足跡的極珍貴的人文旅遊資源。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人文旅遊資源,是城市的孿生兄弟。
所以,認識城市與旅遊資源的相關性,及其在當代演變特點,對我們自覺地進行我市規劃建設、職能分工,合理地開發利用城市旅遊資源,保護城市的生態環境等各個方面,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城市旅遊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
城市蘊藏的旅遊資源,在當代是一份極其珍貴的經濟資源。在自然經濟的時代,由於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的消費需求還局限在吃、穿、住等追求溫飽的階段。對旅遊資源的開發,主觀上還缺乏迫切的要求,客觀上也不具備人力、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條件。因此,許多寶貴的旅遊資源沉睡千年。在的露宿荒野,甚至坍倒破壞。更有甚者,在愚昧的思潮影響下,還人為地將千百年的文物古跡當作「四舊」破除,釀成民族的悲劇。可見,城市旅遊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既受到思想認識的影響,又要受到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制約。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生產力的發展,經濟的進步,旅遊在我國可謂飛速發展,各地興起了旅遊開發熱,用哲學的觀點來說:開發與破壞是一對孿生姊妹,又開發就有破壞,我們不能因為開發而任其對旅遊資源破壞,也不能因為破壞而不去開發旅遊資源,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怎麼把旅遊資源開發的孿生姊妹破壞控制在一個最合理的范圍。這對以旅遊產業作為支柱產業的我市顯得尤為重要,從當前的情況看,我市旅遊資源的合理開發管理,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要有一個正確的指導思想。旅遊業在當代是一項極有發展前途的產業。據國際上一些著名的經濟機構和權威人士預測,它將繼石油工業、汽車工業之後,成為21世紀的第一大產業。我市發展旅遊業,首先要認清本世紀世界產業結構變動的這個大趨勢,提高認識,抓住機遇,加速發展。蓬萊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無論人文資源還是自然資源相對於同等級的中小城市相比較都具有明顯的優勢,所以在21世紀的今天,把旅遊業作為城市發展的支柱產業,對於蓬萊說是至關重要的。在對蓬萊旅遊資源的開發上,不能僅僅把旅遊業看成是經濟事業,而忽視了它同時又是一項文化事業。旅遊業體現了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文明程度和風尚。例如,有的城市為了招徠旅遊者,大肆宣傳迷信甚至腐朽的東西,使沉渣再度泛起。這種只為賺錢,不注意精神文明建設的現象值得注意。還有的城市不顧對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短期行為嚴重,如此等等,都反映了在發展旅遊業時,沒有把豐富、健康的民族文化發揚光大,作為旅遊業的生命。因此,在發展我市旅遊業時,要汲取這樣的教訓。既要從產業的高度,使旅遊業與城市經濟協調發展;又要從提高民族素質的高度,注意保護、弘揚、發展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和傳統。
2.要統籌規劃,科學布局,形成特色。
統籌規劃是國家從宏觀上調控城市和旅遊協調發展的一項帶根本性的措施。它包括三個層面。第一,在上級(國家、大經濟區或省區)綜合發展規劃指導下,搞好城市的綜合發展規劃。城市綜合發展規劃是城市發展的母規劃。它包括經濟、社會、科技、生態等各個方面。它從橫向協調城市各類產業、各個行業的按比例發展。據有關資料統計,旅遊業關聯著70多個行業,是帶動面最寬的產業,其發展本身也因此受到相關行業的制約。像旅遊業的六大要素游、購、娛、吃、住、行。單單一個行業,也就是交通問題就可以決定某一地區旅遊業的發展是否順暢,像我市的旅遊業的發展,為什麼一直發展不起來,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交通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雖然說公路交通四通八達,但卻沒有鐵路直通蓬萊,更不用說航空了,交通不便,遊客的可進入性就差,事實證明蓬萊旅遊經濟的發展已經受到了交通不便這個瓶頸的阻礙,雖然說政府部門已經注意這個問題,但是對鐵路建設的初步設想還不是那麼盡如人意。因此說孤軍發展旅遊業是不能持久的,必須協調好它與相關產業的發展比例、規模和結構。這樣才能提高城市的社會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為旅遊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第二,以市場為導向,搞好城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城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是城市綜合發展規劃的子規劃、部門規劃。在綜合規劃的指導和制約下,要明確城市旅遊發展的戰略思路、方向、重點和特色,與綜合規劃上下銜接一體發展。制定城市旅遊總體規劃要注意擺脫傳統的計劃經濟思想,避免純技術性的靜態規劃,不可以政府說什麼就是什麼,旅遊資源的開發和景區的建設要由市場經濟思想來統帥。著重要解決好市場與特色的關系。發揮城市旅遊資源的特色優勢不能脫離市場,尤其是不能脫離國內旅遊市場的需求。目前我國的旅遊事業起步時間還不長,大多數城市、尤其是內陸城市的旅遊收入,還是以國內旅遊市場為主要來源。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國內居民的旅遊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我們在相當時期規劃城市旅遊發展特色時,應該要考慮本國居民的消費水平、消費習慣、歷史文化等因素,不能一味求洋,模仿國外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從市場出發,也要考慮和充分利用本地的旅遊資源優勢。現在許多城市開發旅遊,一哄而上盲目雷同。一說搞民俗村,有的城市就搞上10多個民俗村景點;一說搞縮微景觀,各地都模仿這種形式,形不成自己的特色,客源減少反而失去了市場。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本地旅遊特色,也不會有廣闊的旅遊市場。我們蓬萊的水城,它是明朝的水兵操練廠,人們所希望見到的就是過去的人們是怎樣操練水兵的,是一種古老的氣息而不是現在文明,這也就告訴我們在近期爭取的水城開發上要妥善處理好市場與特色的關系,把水城開發成真正具有歷史文化氣息的文化遺產。第三,要把旅遊總體規劃與城市建設規劃結合起來。旅遊發展的規劃布局要與城市建設的規劃布局結合起來,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一方面,城市建設布局形成城市的面貌和特色,這本身就是一種旅遊資源和人造環境,有利於發展城市旅遊業。同時,在城市建設布局中,還要十分注意妥善保護古建築物、古樹等旅遊資源和生態環境。另一方面,旅遊總體布局也要成為城市建設布局的一個有機部分,使景區和景點的建設納入城市建設布局規劃,渾然一體。這樣,景區和景點的建設才能得到城市各方面建設的配合。在這方面許多古城、名城的建設,創造了可貴的經驗。首都北京既是全國政治、經濟中心,又是世界文化名城。近幾年在城市建設中十分注意與旅遊開發相結合。據報道整個北京的城市建設,就是以天安門、故宮為中軸線展開布局的,這樣,使城市的現代化建設,保持了古都雍容典雅的京都氣派和庄嚴風貌,在具體建設項目上,許多建築物注意繼承和保持京都宮殿式建築藝術,十分注意保護文物古跡和自然生態。使北京的新老建築渾然一體。既有現代化的偉大氣魄,又保持和光大了中華民族古建築的特色和風格。又如青島市的建設也很有特色,城市建築風格與其它城市迥然不同。科學地吸取了國外建築形式的精華,形成了我國海濱城市建築的特色。整個城市的建築布局、設計,與蔚藍色大海的生態環境十分協調,使人感到青島的每一處建築物,在大海的映襯下,都是一處美好的景觀,令人心曠神怡。還有西安唐代古城的恢復和建設,也極有古都長安的千年風韻。這些城市的旅遊總體規劃,與城市建設規劃有機結合的經驗,值得其它城市研究和重視。而我們蓬萊的城市建設相比較就有點差距,不說城市的建築物和街道都有點小家子氣,就說蓬萊閣吧,這是蓬萊經濟收入的主要創造者,在它的前面是水城的漁民,他們使用著將要開發的刀魚寨,一到天氣轉暖打魚的漁船便穿梭其中,隨之的垃圾、怪氣味便充盈其中,讓人避而遠之,登仙橋就架築在其上,它是通往蓬萊閣的必經之路,作為蓬萊旅遊資源主要宣傳點之一的水城刀魚寨變成了一個臭水溝,不能不讓人感慨;再看保蓬萊閣緊緊圍住的那些民居,實在是對旅遊資源的一種浪費,去看看青島海濱的開闊,廈門的環島路。如果說遷居居民是一種很不好作的工作,那麼廈門怎麼可以未開發環島路把一個海軍基地都搬遷了。因此,旅遊城市的建設與旅遊開發相結合的問題,很值得深入研究,以期收到兩全其美的效果。
3.深度開發,把旅遊與經貿結合起來,把專項開發與綜合開發結合起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旅遊的合理開發利用,還不僅僅體現在自身的良性循環上,還要發揮旅遊的功能,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這在實際工作中,形成了「旅遊搭台,經貿唱戲」的開發模式。在這方面,目前一些城市創造了許多好經驗,面向世界,突出特色,起點高、效益好。湖南省近幾年形成了「三節一會」,即岳陽市的國際龍舟節,張家界市的國際森林節,常德市桃花源的國際桃花節、衡陽市南嶽的傳統廟會。山東濰坊的國際風箏會,淄博陶瓷玻璃藝術節,國際孔子文化節,我市的和平頌都影響很大,在引進外資,發展外貿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促進了城市的對外開放。目前,這種從城市旅遊資源出發的深度開發,在旅遊項目的設計開發方面,也有了新的發展。把專項開發與綜合開發結合起來,並向弘揚民族文化的深層面發展,吸引了國內外廣大遊客。例如,繼深圳市微縮景觀「錦銹中華」的開發成功之後,最近,在北京又推出了「中華周易山莊」。有的名山推出富有神話色彩的「祭天文化旅遊」。還有的城市和景區推出了科學考察旅遊、探險旅遊、漂流旅遊、古文化旅遊、修學旅遊、書法旅遊、烹飪旅遊、中醫康復旅遊、農村生態旅遊等等。體現了旅遊向更高的精神文化消費層次發展的趨勢。我市近幾年著力於這種轉型,目前市已從原來單純的蓬萊閣等歷史文化古跡和優美的海濱城市風光發展成為現在集觀光、療養、民族風情、民俗習慣、倡導和平為主的綜合性旅遊區。這種雜交式的綜合開發,更有利於發揮旅遊的深層次功能,促進人的內在素質的不斷提高,值得提倡。
三、城市旅遊資源的保護
旅遊資源是一種不能再生的資源。尤其是城市人文旅遊資源,有的價值連城,甚至為無價之寶,一旦破壞將不復擁有。近幾年旅遊業大發展,由於我們忽視了對旅遊資源的保護,掠奪性經營,在景區亂搭亂建,大量的旅遊資源被破壞。有關資料指出,吉林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山頂是我國僅有的凍原地帶,由於遊客猛增,缺乏保護,已遭破壞。泉城濟南,過去是「家家泉水,戶戶垂柳。」一派家鄉美好景象,現在已不復存在,甚至連著名的趵突泉、珍珠泉已瀕臨無水、污染嚴重。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人間天堂的蘇杭,都人滿為患,美麗的山光水色也遭到污染。再如許多古墓被盜,如此現象相當普遍。這時狀況,促使人們對旅遊資源的利用與保護問題進行反省。如不再正確處理旅遊資源的利用與保護問題,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我國的許多珍貴的旅遊資源將毀於一旦。為了保護我國的旅遊資源得以繼續利用,許多有識之士大聲疾呼:保護重於開發。旅遊資源的保護,當前要切實抓好下述三個方面,尤其是要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
1.景觀、景點的保護。這是對旅遊資源的直接保護,容易為人們所接受。這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不顧景觀、景點的承受能力,掠奪性開發,它直接破壞了旅遊資源。我感覺在這方面可採取的保護措施有兩方面,一是對景觀和景點加強維護和維修。尤其是對人文旅遊資源,要加強保護。目前還有許多珍貴的人文資源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和保護。例如,有的城市,內的古建築物年久失修,將要倒塌,還有許多古跡在城市建築中被拆除或淹沒,實在令人可惜。蓬萊的三仙門不知什麼原因拆了,取而代之八仙巨石像不倫不類的躺在那裡,如果說代表蓬萊的標志是蓬萊閣,那麼躺在蓬萊閣東側的八仙石像則有點不知所以然;如果說代表蓬萊旅遊文化的是八仙文化,這座石像也應在八仙渡海口,不知道突兀在蓬萊閣與八仙渡海口的八仙石像是否有點尷尬與自己的存在。二是要堅決執行國務院制定的《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並在此基礎上,及時制定相應的保護景觀、景點的規章制度,加強執法監督,杜絕破壞景觀、景點的惡性事件的發生。
2.旅遊城市和景區的生態保護。這是對旅遊資源的間接保護,容易為人們所忽視。我們知道,生態系統是特定區域中全部生物和物理環境相互作用的統一體。在這個統一體中,生物與非生物進行著物質的交換,使生態系統成為一個穩定的系統。就人類自身來說,就是這個生態系統中的一種生物群落。生態環境亦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環境和地球空間。因此,人類在向自然索取的同時,也同時受到自然界的約束。自然規律並不因人類的存在而失去作用。我們在改造自然時,必須注意遵循自然規律,注意保護生態平衡。否則,我們將自食惡果,受到自然界的無情報復。一般地說,發展旅遊業如同發展工業一樣,造成資源耗費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對生態環境直接造成了損害。問題是我們要將這種損害,控制在生態環境能夠同化和自凈的能力限度之內,使生態系統尚能保持穩定的狀態。否則,任憑無計劃的掠奪性經營和過度開發,將會造成生態環境的退化。最終使得我們向自然索取的利益,遠遠無法彌補我們將要付出的代價。特別是生態環境,本身就是旅遊資源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使其遭到破壞,無異於「旅遊自殺」。上述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山頂凍原地帶的破壞,濟南泉水的枯竭二例,就是破壞了生態環境遭到自然懲罰的實例。對旅遊城市和景區生態保護要從以下方面著手。
第一,提高對旅遊城市和景區生態保護的認識。要對全民進行教育和宣傳,更新陳舊觀念,提高生態保護的自覺性。例如,要改變長期以來,認為旅遊業是「無煙工業」,忽視旅遊污染的思想觀念。一般地說,旅遊者所消耗的能量和物質,產生的廢物污染,比當地居民要多。旅遊業的發展,帶來了驟增的人流,且集中在旅遊城市和景區,產生了對生態環境的一些要素,如大氣、水、地表等污染。這種污染,不亞於工業的「有煙」污染。我國許多旅遊城市存在的臟、亂、差就是一個佐證。就是對旅遊資源來說,由於生態環境的惡化,景觀退化、甚至產生物理化學變化。例如,我國許多旅遊開發的溶洞,由於遊客太多,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碳超過了景區或景點的自凈能力,溶洞內原來潔白的鍾乳石都變黑了。這些對旅遊資源的污染損壞情況,比起治理工業「三廢」代價更高。另外,認為旅遊資源是可再生資源的觀念,也是有礙於保護生態的錯誤觀念。旅遊資源除人造景點、景觀外,一般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只不過它的耗損一時不易為人們所察覺而已。自然風光破壞後,不復存在,人文資源破壞後,不可復得。雖說某些古建築和文物可以復建或復制,但其文物價值已經喪失。例如,江西的滕王閣雖已復建,但已不是千年的古樓,沒有文物價值了,不要讓我們的蓬萊閣在重蹈覆轍。因此,我們要以愛國主義精神,對後代的高度責任感,千方百計地保護城市美麗的生態環境和人文旅遊資源,使之代代相傳,永續利用,為人民造福。
第二、防重於治,開發旅遊項目時,要認真進行環境效應評估。保護旅遊城市和景區生態環境,關鍵在於把住旅遊項目開發關,禁止對生態破壞嚴重的旅遊項目的開發。這比造成污染後再來治理環境更為重要。「防」的主要措施,是認真開展旅遊項目的環境效應評估。所謂環境效應評估,就是用科學的方法和程序,對開發項目給自然環境帶來的生物和物理方面的影響,進行預測和評估。評估內容包括開發項目對自然環境和人造環境各個方面造成的正負效應及其程度,並據以形成科學的評估結論,作為有關部門決策時的重要依據。通過環境效應評估,對環境污染和破壞輕微的項目,要及早採取措施進行預防和治理;對環境污染和破壞嚴重的項目,要禁止開發或實施。這樣,從源頭把住保護生態環境關,杜絕污染源的產生,以保證開發利用風景名勝的合理性,使旅遊資源的開發,既有利於促進經濟的發展,又有利於生態環境的保護。例如,我們在旅遊城市,就應多開發一些綠色工程和污染少的工業,要禁止興辦污染嚴重破壞生態的工業項目。在景區中心不要興辦工業。對不同性質的景區的旅遊項目,要選擇不同的開發方向和規模,控制不同的人流總量,以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即將開發的渤海大油田,從經濟上來講是不可非議的,但是在開發時將給我們城市的環境帶來諸多不利的因素卻是不可不注意的。
第三,採取綜合措施,保護生態環境。一是要加強對旅遊城市和景區生態環境的監測,及時治理污染源。要建立和健全旅遊城市和景區的生態管理和監測機構,制定科學的生態保護指標體系,培養和提高生態保護的專業技術隊伍,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進行監測和治理。二是建立保護生態環境基金。除由國家從旅遊收入中適當撥款外,主要由遊客和旅遊經營單位繳納,以彌補生態環境資源的耗費。生態環境基金也要建立有償使用機制,使之不斷增值。三是依法保護生態環境。目前國務院已頒布《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環境保護法》、《森林保護法》、《海洋保護法》等10個有關保護生態的法規,並醞釀制定《旅遊法》。各地政府和旅遊管理部門應根據有關法規,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制定有關旅遊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地方性法規和條例,並逐步組建一支生態執法隊伍,宣傳生態法制,嚴肅處理破壞生態的案件,培養公民的生態法制觀念,促使生態保護走上法制的軌道,蔚為風氣,成為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這樣,我國城市旅遊資源的開發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就能夠實現良性循環。
Ⅲ 城市旅遊有哪些優勢
城市旅遊最大的優勢就是便利的交通和完善的配套設施,拉動外來消費。城市對於旅遊本身的幾個基本要素都已經具備,一是吃,城市中吃的選擇比較多,二是住,住的選擇也會比較多,三是游,那就要看城市內的景點規劃的如何,四是購,城市中購物比較便利。五是行,交通便利肯定是要優於其它非城市景區。做好旅遊城市,首先在前期規劃上政府就需要有這樣的思路,一座樓,一個廣場,一個花圓,一個雕像等等都是購成一個旅遊城市主題概念的基本要素,還要看這作城市有沒有豐富的旅遊資源,無論是自然資源還是後天開發的資源,需要可以設計出多種人群需要的旅遊產品,包括組團旅遊,自駕旅遊,自助旅遊等等。
Ⅳ 旅遊業的發展優點
提高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
由於大量本地居民從事旅遊業或相關行業,個人和家庭的收入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旅遊業發展促進了設施建設和環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生活環境不斷改善。大量旅遊者的來訪和城市市民的大量出遊,開拓了眼界,豐富了地理、文史和風俗民情等知識,提高了對生活的要求。旅遊業的發展往往會帶來城市居民素質和文化素養的提高。旅遊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其發展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對弘揚民族文化、提高國民文明素質都將發揮積極的作用。
Ⅳ 旅遊業有什麼優勢呢
旅遊業是最大的和增長最快的產業之一,在創造更多的收入,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和唯一的一個主要途徑來發展國家在短時間內。有這么多的事實,旅遊有助於使國家聞名世界,被稱為唯一的武器,使國家強大,從各個方面。
Ⅵ 一個地方的旅遊資源優勢怎麼寫,要分幾個點寫。是關於海島的,那位高手指點指點!寫寫!
寫海島的、如果真的很漂亮的話 那就加點唯美的次進去就好了 如果不是太內好 那就抓住他們的特色容 特點 其餘的一筆帶過 或者忽略不計 不要全部都寫進去 你也可以從當地的 文化歷史入手 主要是看這個地方的旅遊資源的方向是什麼了 你不可能和他們反著來
Ⅶ 旅遊業的優勢與劣勢有哪些
優勢:
1、促進城市之間的文化與交流
2、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
3、促進了人專們思想觀念屬的轉變
劣勢:
1、給城市的交通帶來巨大壓力
2、對當地的環境造成破壞
Ⅷ 城市發展旅遊業要具備那些地理區位優勢
地理區位優勢;1.旅遊資源豐富,集聚效應好,具有美學、科學、歷史文化,經濟等價值。
2.旅遊資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好,
3.鐵路,航空等交通條件好,交通通達性好。
4.經濟發達 ,遊客數量多,客源充足。
5.客源地距旅遊景區近。
6.旅遊資源所在地基礎設施好,(交通,水電,住宿)
7.經濟發達,有充足的資金促進旅遊資源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