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鄉村旅遊工作簡報
① 如何通過美麗鄉村建設來發展鄉村旅遊
一、發展鄉村旅遊對建設美麗鄉村的推動作用。
一是有利於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鄉村旅遊能夠有效促進當地農業的產業化經營、產業鏈的延伸,帶動農副產品、交通運輸、房地產等相關產業發展。如鄉村旅遊特色鎮尤溪依託江南大峽谷景區的鄉村旅遊,帶動了當地特色的傳統手工業和生態農業,磨豆腐、做年糕、搗麻糍、釀米酒等傳統產業重新興起,蔬菜、水果、禽蛋、肉類這些農副產品實現了就地生產、就地銷售。目前我市已建成湧泉柑橘、羊岩茶葉、嶺景葡萄、括蒼大白桃等各類遊客嚮往的特色農業觀光園。
二是有利於促進農民增收。鄉村旅遊使許多農民成為旅遊從業者,農民既可以通過辦旅館、擺小攤、開餐館、加工紀念品等方式增收,還可以通過參與鄉村旅遊項目的入股分紅增收。如尤溪鎮指岩村的李彩女,她原來在江蘇打工,見老家發展旅遊業就回來在江南大峽谷景區擺了個小攤,專賣紅糖薑茶,2元一杯,生意出奇的好,每天凈賺好幾百元,相當於她在外地打工10天左右的報酬。一些在家無事的老人到山上挖蕨菜、野菜、摘蕃薯梗,或到農家樂幫忙做鍾點工,每天也能收入四五十元。
三是有利於促進鄉風文明建設。鄉村旅遊帶來的許多新信息、新理念,對農民素質和鄉風民俗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文化、學技術成了一些農民的自覺行動,全面提升了農民素質。如小芝、括蒼等鎮的大批農民自辦了旅遊服務館店,還通過互聯網做起生意,住房、用餐均實現網上預訂。
四是有利於促進環境保護。鄉鎮通過開發和保護旅遊資源,使廣大農民兄弟有了很強的環保意識,促進了當地生態資源和文化資源的保護,增強了農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如尤溪下漲村,有了軍事探險漂流項目後,村裡除了建起大型停車場、公園等,還將村民的房前屋後都進行了綠化,以往垃圾亂扔的現象已一去不復返。
五是有利於推進基層管理民主。鄉村旅遊具有現代服務業的特性,它的發展為農村引入了現代管理理念。一些農村在基層組織的引導下,農村管理、決策更民主了;一些農村還成立了各種協會,民主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如尤溪鎮率先在台州市成立了鎮級農家樂協會,協會定期舉辦經營戶經驗交流、培訓、考察等活動,實現了農家樂的自我管理、和諧發展。
二、發展鄉村旅遊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
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部門間的密切配合和社會各方力量的大力支持。當前,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具體表現為:
一是項目規劃過程中沒有很好地考慮旅遊元素。小流域治理、新村建設等項目在規劃時欠考慮旅遊元素,尤其是原先具有比較豐富的旅遊資源的村鎮,等項目實施完畢後想到旅遊又去重新建設,造成投資浪費。
二是村莊整治過程中沒有很好地保護古村古建築。村莊整治按照建設部門的政策要求,農村建房必須「拆老屋、建新屋」,一戶只允許有一處住宅。因此,一幢幢水泥樓房拔地而起,而一大批有歷史價值的古建築被拆除,目前老房子已為數不多。有些村莊因人口稀少或地處偏辟,向中心村、中心鎮進行整體搬遷,更是全村拆除。
三是城鄉一體化推進過程中沒有很好地保留農村韻味。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是新農村建設的方向。但在推進過程中,不能搞千篇一律。目前,各村村莊改造沒有很好體現本地文化特色,建築風格大同小異,「走過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鎮;走過一鎮又一鎮,鎮鎮像農村」。此外,鄉村旅遊帶來的商業氣息使農村原有的「農韻」逐漸消失,如很多農家樂辦得像城市酒店,還專門聘請廚師掌勺,農家菜成了點綴。
三、以發展鄉村旅遊來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幾點建議。
旅遊具有「興一業,旺百業」的作用,在建設美麗鄉村過程中,有條件的村鎮要把發展鄉村旅遊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美麗鄉村建設推進的同時,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
一是強化規劃引領,注意各規劃銜接。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宜認真調研分析本地旅遊資源,結合行政村調整,明確域內空間布局,形成縣城、中心鎮、一般鄉鎮、中心村、一般村、特色村相結合的「重點突出、梯次合理、特色鮮明、相互銜接」的村莊布局規劃體系,要避免無潛力可挖的地方人為造景和有潛力可挖的地方卻視而不見,要強調對一些有歷史和人文底蘊的古村落的保護和修復。且市內各規劃在制定時要相互銜接,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突出地域特色,體現差異性和多元化。鄉村之美,固然在於鄉村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田園野趣,但是,如果千村一面,則也會缺乏生機和活力,容易引起審美疲勞。因此,美麗鄉村建設必須因地制宜,尊重生態,培育地域特色和個性。對旅遊資源較豐富的地區,可把一個市當作一個大景區來規劃,把一個鎮當作一個功能區塊來建設,把一個村當作一個景點來設計,把一戶農家當作一個小品來改造。要善於挖掘當地的生態資源與人文資源,利用當地的歷史古跡、風土人情,給鄉村建設注入人文內涵,展現獨特的魅力,既提升和展現鄉村的文化品位,也讓綿延的地方歷史文脈得以有效傳承。此外,還可從產業發展、景觀改造等方面入手,實現「一村一景」「一村一品」,充分彰顯鄉村的特色和韻味。
三是加大資金投入,做好各渠道項目建設的整合。建設美麗鄉村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發展鄉村旅遊前期的基礎設施投入同樣需要資金投入。兩者在資金投入時,尤其是基礎設施投入上可以共享。各村鎮在建設項目包裝上報時,要積極爭取上級立項支持。各級職能部門也要多為村鎮出謀劃策,幫助爭取資金支持。村鎮一級也要發揮主動性,多方籌措資金,不能「等、靠、要」。
四是突出農民主體,注重調動農民參與積極性。要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做好引導,通過讓農民得實惠,從內心來激發農民共建美麗鄉村的主動性。同時,充分挖掘農村現有的自然、人文和產業等資源,串點聯線,推進鄉村旅遊常態化發展。如積極落實旅遊惠民工程,創新推出鄉村趕集游活動,把鄉村旅遊與農村集市日有機結合,鄉村趕集游擴大了旅遊惠民的覆蓋面和受益面,各農家樂經營戶、土特產購買點、種養基地,乃至各小商小販,均能從中得益,農民得到實惠了,他們的積極性自然而然就調動起來了。
② 溧陽市鄉村旅遊發展總體規劃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 中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深度調研與投資戰內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數容據表明近5年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行業市場規模也得到快速發展。截至2012年底,全國有9萬個村開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活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經營單位達180萬家,其中農家樂超過150萬家,規模以上園區超過3.3萬家,年接待遊客接近8億人次,年營業收入超過2400億元。
伴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我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快速發展。2009-2013年,我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收入以年均43%的速度遞增。僅2011年,鄉村旅遊行業就帶來了860億元的經營收入,帶動近200萬城鄉人口就業,其中安排農民就業159萬人,實現農民增收257億元,帶動農產品銷售收入352億元。鄉村旅遊前景看好!
③ 鄉村旅遊發展
元月18日至21日,我就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問題進行了調研。採取參觀現場、個別走訪、召開座談會等形式,與當地基層幹部和農民群眾就新農村建設問題進行了廣泛交流和探討。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當前基層幹部群眾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認識及心態
(一)總體認識。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後,立即引起廣大基層幹部群眾的強烈反響。他們認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提出,既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又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第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實現國家戰略轉軌,推動我國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的歷史抉擇。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在轉軌變型的關鍵時期,黨中央高瞻遠矚,借鑒一些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以及少數國家因戰略調整滯後造成發展緩慢的慘痛教訓,適時地作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部署。這對於構建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長效機制,保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推動我國向城鄉一體化的現代化目標邁進,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第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擴大內需,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現實需要。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一方面,我國工業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已經步入了工業化中期階段,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能力日益增強;另一方面,近些年城鄉差距的拉大,已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障礙。同時,由於農村經濟發展十分緩慢、農村購買力不強,已直接影響到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快速增長。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確立「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必然從根本上解決長期困擾我們的「三農」問題,從根本上打破長期存在的城鄉分割的二元經濟社會結構,從根本上搞活農村市場,從而拉動經濟快速增長、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第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本質要求。樹立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在認識上的重要升華。其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實現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正好從理論和實踐上體現了兩者的本質要求。從理論上講,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反映一定時期農村社會以經濟發展為基礎、以社會全面進步為標志的社會狀態;從實踐上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個系統工程,既包括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方方面面,也體現了城鄉一體的長遠發展目標與近期目標的統一。新農村之「新」,正是體現在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上、體現在建設和諧社會目標上、體現在統籌城鄉發展格局上。總之,廣大農村基層幹部群眾認為,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完全符合農村實際,非常鼓舞人心。他們堅信,隨著城鄉一體化的推進,通過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農民致富、農業發展、農村進步的目標必將實現。
在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解上,基層幹部群眾普遍認為:這次與五十年代提出的「新農村」概念主要有三個不一樣:一是提出的背景不一樣。目前國家已具備了一定的經濟實力,人均GDP過1000美元,總體上進入了「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歷史新階段。就仙桃市而言,2005年,全市總人口148萬,其中農業人口104萬,全市生產總值達153.02億元,其中工業增加值達到38億元,農林牧漁總產值55.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17億元,完全具備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物質基礎。二是內涵不一樣。這次的新農村建設內涵更豐富,內容更全面。五句話,20個字,緊扣科學發展觀的時代命題,包含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政治文明等多方面的內容。三是目標和要求不一樣,這次的目標更明確、更具體。他們認為新農村建設主要體現「五新」上,即:產業發展要形成新格局、農民生活水平要實現新提高、鄉風民俗要倡導新風尚、鄉村面貌要呈現新變化、鄉村治理要健全新機制。
(二)當前的心態。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後,基層幹部群眾是「既喜且憂」。基層幹部喜的是新農村建設使「三農」工作有了新抓手;憂的是縣市以下地方政府的配套建設資金難以落實,擔心重走「普九」的老路,同時擔心政績考核難以過關。基層群眾喜的是農民有了新盼頭,政府會有新舉措,農村會有新變化。沙嘴辦事處杜柳村村民王順軍喜笑顏開地對調研組人員說:新農村建設是「政府出力,群眾受益」。憂的是公益事業要自己掏腰包,農民負擔可能借機反彈。怕的是盲目鋪攤子,搞面子工程,形成新的債務。還有少數農民群眾則存在「急、怨、冷」的心態:一是「急」。期望值過高,恨不得馬上建成新農村,過上城市人的生活;二是「怨」。有的地方群眾看到電視上和周邊村莊發展建設得比自己村好,埋怨本村幹部爭取不到政策資金扶持,沒有找到致富門路;三是「冷」。有的村基礎條件較差,沒有致富門路,群眾對新農村建設漠不關心,冷眼相看。
二、仙桃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工作思路和打算
(一)仙桃市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仙桃市現有國土面積253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4.33萬畝,下轄15個建制鎮、3個市屬街道辦事處、6個農牧漁場、653個行政村、4703個村民小組。全市總人口148萬,其中農業人口104萬,農業戶22.01萬戶,農村勞動力62.67萬人,其中,外出打工勞動力11.5萬人。2005年,全市生產總值達153.02億元,其中農林牧漁總產值55.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17元。全市現有農村職業學校8所,在校生4900人,教職員工487人,2005年共培訓各類職業技術人才1.5萬人,有圖書館1個、鄉鎮文化站18個、影劇院19個、各類文藝演出團體198個;現有鄉鎮衛生院19所、醫務人員359名。現有農村敬老院28所,五保戶4040戶,其中集中供養戶3236戶;應享受最低收入保障人數達到3.1萬人,農村社會化服務組織107個,其中種植業類18個、養殖業類23個、流通業類76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力度大,2005年在全市范圍內實行村委會主任海選,共選村主任653名,農村的「雙代管」率達到100%。
(二)仙桃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情況
1、見事早,行動快。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才短短的3個多月時間,仙桃市就已做到了「四有」,即有專班、有試點、有規劃、有初步成效。五個試點,可以說是鎮鎮有亮點,村村有特色。2005年12月底仙桃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市委書記馬清明任第一組長,市長陳吉學任組長,市發改委、財政、農委、水利、農業、林業、建設、民政、衛生、教育等十多個市直部門為成員單位,辦公室設在市農委。目前市委市政府重點抓了五個鄉鎮的五個試點村,即陳場鎮的園藝場、三伏潭鎮的栗林嘴村、張溝鎮的先鋒村、沙嘴辦事處的杜柳村、彭場鎮的挖溝村。五個鎮中有四個鎮及五個村都制定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詳細規劃。規劃中既有發展目標,又有實施步驟;既有長計劃,又有短安排;既有物質文明建設,又有精神文明建設;既有產業發展規劃,又有生活居住環境的改善;既有點的重點建設,又有以點帶面的輻射帶動。總之,仙桃市認識早,行動早,領導重視程度高,農民參與積極性高,已取得初步成效。
2、典型特色突出,推廣性強。目前仙桃市新農村建設根據「以點帶面、引爆一片」的要求,推出的幾種模式,其規劃藍圖宏偉,產業特色突出,群眾基礎扎實,推進穩步有序,具有較強的推廣價值。
一是張溝鎮先鋒村模式(支部+協會+農戶模式)。先鋒村位於張溝鎮東南一隅,全村9個小組、419戶、1890人、耕地3530畝,過去以種植水稻為主,是一個封閉落後的水鄉。1998年開始發展養鱔業,養鱔面積2500畝。2003年,由村支部發起,正式成立村養鱔協會,全村420多戶養鱔戶全部加入成為會員,協會為會員提供農資采購、養鱔技術、資金融通、市場銷售等社會化服務。目前已形成了「支部+協會+農戶」的模式。這種模式提高了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加快了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進程。2004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曾慶紅視察先鋒村時,予以了高度肯定,並稱其為「支部加協會,農民得實惠」。2005年,先鋒村人均純收入超過6000元,戶平3萬元。村民陳水兵前幾年是貧困戶,早年父母雙亡,留下兩千元外債和一間破瓦房,如今靠養鱔致了富,建起了兩層漂亮歐式樓,用上了太陽能,媳婦也娶進了門。村裡的水、電、路、渠等基礎設施基本配套。通村水泥路已修了3.5公里,有線電視、自來水戶戶通,電話安裝了380戶,擁有手機1200多部。從2004年5月開始的村莊改造建設目前已改造民居250戶,計劃3年內改造完畢。產業的支撐,為建設新農村提供了堅實基礎。他們規劃把鱔魚交易市場輻射到全國和東南亞。現在村裡劃了40多畝地,准備由一個外地老闆投資400多萬建成一個大的多功能的鱔魚交易市場。
二是三伏潭鎮栗林嘴村模式(公司+基地+農戶模式)。栗林嘴村有12個組,3257人,752戶,4463畝耕地,養殖水面1200畝,種植面積3263畝。以前村級債務曾高達68萬多。近幾年該村大力調整農業結構,於2004年底引進朗德鵝深加工企業—盛勝鵝業,形成這種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推動了鵝產業規模化養殖、規范化生產。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2005年三伏潭鎮發展朗德鵝8萬只,養殖戶達200戶,其中養鵝專業戶126戶,為農民增加純收入近100萬元。栗林嘴村農戶養鵝近3萬只,村裡不僅還清了債務,而且每年還有27萬元的純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650元。目前已完成水改任務,全村農民吃上了自來水。有線電視已安裝200多戶。固定電話安裝了585戶,擁有手機272部。修建通村公路2.7公里,不少農戶門前也通了公共汽車,一天有8趟到市區。村裡開展了大規模的「一建三改」,目前已改廁300戶,建沼氣池100口左右,計劃今年內全部完成改建任務。為美化環境,根治血吸蟲病,保障村民的健康,村裡投資對洛家河進行改道建設,長達2.7公里的改道工程完工後,還將對兩岸進行綠化和美化。村衛生室已達標。全村有2835人參加了市衛生局的大病統籌,每人出10元,可享受門診報銷15%、住院報銷兩千元的待遇。全村有50人享受最低收入保障,每人每年200元。為活躍村民的文體生活,下一步村裡打算利用閑置地修建一個長100米、寬30米的娛樂休閑健身廣場。
三是陳場鎮園藝場模式(農場+市場+農戶模式)。陳場鎮園藝場始建於1992年,由原陳場村劃組而治,現轄兩個分場。通過十多年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桔橙和水產優勢不斷鞏固提高,全場現有柑桔、臍橙面積1000畝,精養漁池面積800畝。園藝場是江漢平原果樹種植示範基地,桔橙平均畝產達4000公斤,創產值6000餘元。「陳場蜜桔」被有關部門納入全國無公害食品評選規劃,倍受客商青睞,銷售商主動上門收購,產品供不應求。全場農民人均年收入達5000元。在生產發展、村民生活富裕的基礎上,支部開始謀劃村莊改造、道路硬化、改水改廁、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以及醫療衛生等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目前完成了新農村建設的整體規劃,並在逐步實施。完成了2.5公里的通戶公路建設,有樓房戶達80%。村容整潔,村民對新農村建設充滿信心。
四是沙嘴辦事處杜柳村模式(項目+業主+農戶(農家樂)模式)。這種模式是以農家樂項目為載體,吸引外來業主投資創業,帶動當地農民共同致富。杜柳村位於沙嘴辦事處西部,仙桃城區宜黃高速公路出入口處,是仙桃城區南大門。地理位置優越,基礎設施較好,村民住房規劃有序,村級道路四通八達,且全是水泥路面,給排水設施齊全,有「仙桃臉面」之稱。2005年底,仙桃市委市政府在學習借鑒成都、長沙城郊「農家樂」的基礎上,決定在杜柳村發展該項目。杜柳農家樂園依託「兩近」(離城區近,離高速公路出入口近)的區位優勢,利用庭院、堰塘、苗圃、菜地等自然資源和鄉村文化資源優勢,吸引消費者,為消費者提供觀光、娛樂、運動、住宿、餐飲、購物等服務。改造後的民居參與農家樂園的經營活動,採取自營和租賃經營相結合的辦法,農民既可以家庭為單位經營,也可依託宅基地的區位優勢,將房屋租賃經營。據預測,杜柳農家樂首期工程完工後,年接待能力可達150萬人次,解決富餘勞動力1000多人就業,戶平可增收1萬元。二期工程完工後,年接待能力可突破300萬人次,旅遊收入可達6000多萬元,戶平增收5萬元。「農家樂」作為一種新型的產業形態,己在全國各地逐步興起,特別是在城鄉結合部,更呈興旺繁榮之勢。「農家樂」的興起,既為城裡人找到了休閑娛樂、回歸自然的好去處,又可為村民增加收入,使農民融入城市的新生活;既可改善農村生活居住環境,又可提高農民文明程度。
3、思路清晰,措施可行。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第一年。仙桃市將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要求,把新農村建設作為「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堅持「四個一起抓」,即堅持完善基礎設施與發展特色農業一起抓、整體規劃與試點先行一起抓、村莊改造與提高農民素質一起抓,積極爭取上級政策扶持與調動群眾積極性一起抓,力求在新農村建設方面邁出堅實的步伐。重點是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培育特色產業,壯大板塊經濟。具體來講就是抓好「六個一」:一條魚、一頭豬、一隻雞、一棚鴨、一隻鵝、一棵樹,即以張溝為核心區,建設網箱養鱔特色園區;以鄭場、毛嘴為中心,建設科技型養豬示範核心區;以郭河、陳場、等地為重點,建設家禽養殖產業帶;以三伏潭、楊林尾、沙原為重點發展養鵝專業戶;以沙嘴辦事處等城郊區為重點發展「農家樂」和花木板塊建設。二是壯大龍頭企業。全力支持金威麥芽、外婆家水產、萬荷堂蓮業等龍頭企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三是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新農村的突破口來抓。大力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向農村延伸,重點抓好張溝先鋒村、沙嘴杜柳村、三伏潭雷家垸、陳場園藝場等4個核心區改造試點。四是廣泛開展科技下鄉活動,提高農民科技素質。五是繼續落實「一免」「三補」政策,確保農民負擔不反彈。
三、當前影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制約因素
總的看,仙桃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了較好的群眾基礎、物質基礎、實踐基礎。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制約因素。
(一)認識上的制約。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還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比如,有的認為建新農村就是蓋新樓房,建新農村就是修新馬路,忽視了全面發展,忽視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還有的認為建新農村,是中央提出來的,我們這里經濟困難,群眾溫飽勉強解決,沒有能力建設新農村,應該由上面拿錢解決,忽視了新農村建設要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還有的認為建新農村,就要馬上將現有的自然村落拆遷,進行統一建設,忽視了新農村建設要立足各地實際,循序漸進,不能急躁冒進。
(二)資金上的制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然需要大量的投入,尤其是資金的投入。但從調查的情況分析,資金上的短缺將嚴重製約新農村建設。一是村級債務嚴重,化解難。仙桃653個村中,負債的村就有573個,到2005年底止,累計負債3.6億元,其中負債200萬元以上的村34個、100萬元以上的村177個。二是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來源有限。據測算,仙桃市村平「一事一議」籌資僅為2.3萬元,遠遠不能滿足農村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對資金的需要。如結合新農村建設,仙桃市計劃2006年完成通村公路200公里,按每公里25萬元左右概算,需投資5500萬元左右,國家政策性補助、地方政府投入和社會資金投入只能解決2500萬元,資金缺口3000萬元。三是地方配套的壓力大。2006年仙桃市落實中央、省相關扶持政策,配套資金總額比2005年增加近6700萬元,遠遠超過了市財政每年增長的可用財力。由於財力有限,部分支持新農村建設的好政策很有可能因為拿不出配套建設資金而無法實施,進而影響整個新農村建設的進度。
(三)體制上的制約。分割的城鄉二元經濟社會結構,致使農村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農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仍處於空白,這些都將嚴重製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尤其是農村的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等制度的缺位,直接影響農民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熱情。
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對策與建議
通過這次調研,我們認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認識是前提,規劃是龍頭,產業是支撐,投入是基礎,制度是保障,農民是主體,領導是關鍵。現根據我們調查的情況,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一)加強領導,發動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切實加強領導。各級都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建議將農村小康建設領導小組歸並到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具體制定新農村建設的規劃、協調各部門的力量、組織推進實施新農村建設。要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仙桃市的幾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的實踐說明,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尤其是村支部書記作用的發揮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因此,要選好、配強農村支部書記,並充分發揮好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要放手發動群眾,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群眾的意願,鼓勵群眾勇於創新,積極改革,大膽實踐,調動他們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要加強教育引導,進一步提高廣大農村幹部群眾對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艱巨性、長期性的認識,防止出現片面性、盲目性和急躁情緒。
(二)制定標准,科學規劃。中央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內涵相當豐富,對全國各地具有普遍指導意義。我省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必須結合湖北的實際,制定相應的實施標准。從某種意義上講,全面小康的目標基本體現了中央對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建議省委、省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在全面小康建設的實踐基礎上進一步補充完善,盡快制定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階段性標准。在此基礎上,根據農村人口變動、土地整理、生產生活發展、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小城鎮建設等實際進行科學規劃。制定規劃時應重點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則,要求各地依據當地實際,突出產業特色,以主導產業的壯大,帶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二是堅持城鄉聯動、統籌發展的原則。要按照「立足農村抓農村、跳出農村抓農村」的思路,把城市發展與農村建設結合起來進行謀劃。正確處理好新農村建設與小城鎮建設的關系,將新農村建設與「百鎮千村」計劃相結合;正確處理好新農村建設與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關系,將新農村建設與「陽光工程」相結合;正確處理好新農村建設與縣域經濟發展的關系,將新農村建設目標與縣域經濟發展目標相結合。尤其要注意將農村區域調整中心城鎮建設、工業園區建設、以及水利、電力、交通通信、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統籌起來進行規劃,這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堅持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的原則。一方面要充分體現當地政府「主政一方、造福一方」的工作思路,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尊重農民的意願,調動農民的積極性、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防止單獨的政府行為、幹部行為。四是要堅持分類指導、循序漸進的原則。新農村建設,既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個延及子孫的持久工程,決不能單兵突進,急於求成;要將農村的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等結合在一起統籌規劃、分階段規劃,循序漸進地實施。
(三)重點突破,試點先行。針對我省實際,當前要抓好以下五個「突破口」,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是要以產業扶持為突破口。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根本,離開了發展,新農村建設就成為無源之水。因此,要因地制宜,進行產業扶持,以保證新農村建設穩步、持續推進。二是要以「一建三改」為突破口。建沼氣池,改水、改廁,改圈,是農村實現循環經濟、改善村容環境、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途徑。三是要以提升農民素質為突破口。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力量是農民,要加強對農民綜合素質的培訓,培養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型農民。四是要以化解農村債務為突破口。村級債務是推進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攔路虎。必須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進行化解。五是要以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圍繞改善農村生產和農民生活條件,實施「村村通」等為契機,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加強農村文化衛生體育等設施建設。同時,要採取典型引路,整體推進的辦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要依據平原湖區、丘陵、山區;城郊、偏遠鄉村;經濟相對發達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等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特點,分別選擇不同的典型,進行重點扶持,總結經驗後,在全省推廣。
(四)完善政策,優化環境。溫總理在最近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財政性建設資金要向農村傾斜,要下決心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特別是調整國家建設資金的投向和結構,由以城市建設為主向更多地支持農村建設轉變。這是今後幾年經濟工作上的一個大動作,一個戰略性舉措」。這充分表明中央對新農村建設的高度重視。從我們在仙桃市調查的情況看,他們要求中央和省兩級要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一是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的扶持力度。要求中央和省兩級財政增加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資金,重點扶持一批主導產業、龍頭企業和名牌產品的發展壯大。要通過創新信貸擔保手段和擔保辦法,切實解決龍頭企業收購農產品資金不足的問題。要建立有利於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信貸、財稅和登記等制度。出台相關政策,扶持農產品精深加工業的發展。二是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扶持。要求國家加大對中部地區「村村通」公路的扶持力度,將現在每公里補助7萬元,提高到每公里補助10萬元;同時要加大對中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的投入。三是加大對鄉村人居環境治理方面的投入。重點加大對農村「一建三改」的扶持力度,要求國家在減少「一建三改」項目的審批環節、提高審批效率的同時,加大對我省的資金扶持力度,將戶用沼氣池的補助標准由現在的1000元,提高到1500元。四是加大對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的扶持力度。要加快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加大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力度;加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國家要求在2008年全面推進新型合作醫療,希望中央支持我省提前完成全面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目標;要深化農村文化體制改革,將我省開展的基層組織陣地建設與村級文化室的建設一並進行,讓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益;五是加快探索農村保障體系建設的步伐。在農村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等方面盡快試點,積累經驗 ,逐步推廣。建議國家盡快實施農村保障體系試點,並將我省列入農村保障體系試點省份。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社會的事業,需要動員各方面力量廣泛參與。要建立全社會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激勵機制,引導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各界人士對鄉村進行結對幫扶。要加強輿論宣傳,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良好環境和氛圍。
④ 關於鄉村旅遊的調查問卷
女 20-30歲 在讀本科
A DE B B bB D C B E
發展自己的特色,並注意環境衛生
⑤ 發展鄉村旅遊怎麼看
鄉村旅遊已成為居民日漸常態化的消遣方式,調查顯示,約有65.4%的居民最近一次鄉村旅行是在周末,鄉村出遊已經成為居民周末休閑的主要選擇。相比2017年春節期間調研結果,一個月以內進行一次鄉村旅遊的比重由77.2%增至83.0%,鄉村旅遊頻率穩步增加。相較於國慶節(佔5.9%)和中秋節(佔17.7%),人們更喜歡在周末開展鄉村旅遊。
旅遊休閑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日常選項一樣,周末鄉村休閑已經成為眾多家庭休閑的常態方式。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鄉村旅遊類產品實際完成投資3856億元,同比增長47.6%,主要集中在民宿、特色小鎮、鄉村旅遊綜合體等領域,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正成為資本關注的新熱點。僅四川高坪,就投資33.68億建設鄉村旅遊綜合體。資本的介入,正推動鄉村旅遊超越農家樂形式,向農業觀光、庄園休閑、養老度假等多元復合型產品轉變,從而滿足不同層次的客群需求。
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已經成為鄉村社會生產、生活、生態同步改善、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的新業態,推動鄉村社會生產由傳統農業向農業+現代服務業升級轉化。作為鄉村社會主體的村民,也正隨著產業升級逐漸形成新的勞動分工和社會身份。
⑥ 示範村寨工作專報怎麼寫
開展特色旅遊村寨創建 促進新平鄉村旅遊發展
近幾年來,新平縣旅遊產業的發展,圍繞花腰傣文化品牌,確立了「兩山(哀牢山、磨盤山)一鎮(戛灑鎮)、兩村(戛灑大檳榔園花腰傣民族文化生態村和漠沙大沐浴花腰傣民族文化生態村)一河(紅河)」的發展思路,加大了自然生態、民族風情、農業觀光等鄉村旅遊產品的開發力度,逐步探索出了一條以農村風貌、農業生態、農民生活、民俗文化、自然生態等為主題內容的鄉村旅遊發展路子,旅遊業成為我縣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新興產業,鄉村旅遊的發展積極促進了新平旅遊產品的轉型,有力推進了旅遊產業發展,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我縣開展創建活動情況
為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優化旅遊環境,促進全縣鄉村旅遊發展,2009年,縣旅遊產業改革發展領導小組以戛灑為試點,以建設「最美的鄉村」為目標,在戛灑集鎮范圍內,以自然村為單位組織開展了鄉村文化示範工程和花腰傣民族特色村寨創建活動。
花腰傣民族特色旅遊村寨創建工作以戛灑鎮為實施主體,主要在集鎮周邊10公里半徑輻射范圍內的花腰傣民族村寨開展,根據村組條件和基礎,實施分步創建。縣旅遊局、文化局、建設局、縣婦聯四個部門按照職能對創建工作進行指導。以花腰傣民族文化傳承展示、村莊特色民居規劃建設、旅遊接待規范、居家文明建設、參與旅遊節慶活動、特色創新為創建工作內容。2009年內,旅遊局多次牽頭組織相關部門,深入旋渦、逛納徠、平寨、新寨、大檳榔園、蔓里等村,在群眾中開展創建工作的宣傳發動,配合戛灑鎮政府開展創建工作指導。在戛灑鎮的積極努力和多部門的配合下,花腰傣民族特色旅遊村寨創建工作初見成效。旋渦村和逛納徠兩個小組已基本具備遊客住宿、餐飲、休閑、體驗接待功能。其它村組在民族文化傳承與展示、民族手工藝品製作、居家文明建設、群眾思想觀念的引導和轉變方面也凸顯出2009年度創建工作的成效。12月,相關部門人員組成創建工作考評小組,依據年初目標計劃和各部門考評細則對試點村寨實施了考評。
在2009年戛灑試點的基礎上,2010年修改完善了民族特色村寨創建方案,按照「一個目標、一條線路、三個板塊」的旅遊發展思路,以建設「一村一特」和「最美的鄉村」為目標,擴大創建范圍,力爭用3年時間,以「生態優美、村容整潔、特色鮮明」為標准,以自然村為單位,扶持發展一批鄉村旅遊示範村,使一批村寨基本達到特色旅遊村寨創建標准。
通過近二年以來創建工作的開展,花腰傣群眾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參與旅遊產業發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明顯增強,為實施鄉村旅遊開發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互動發展,走以旅富農、以旅興農的鄉村旅遊發展路子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目前,我縣的戛灑大檳榔園村、漠沙曼線南薅村已被列為省級旅遊特色村,戛灑曼理村、平寨村和漠沙大沐浴村、曼線南薅村納入2010年開展民族特色旅遊村寨創建活動的重點。
我縣在發展鄉村旅遊過程中,共硬化路面8560平方米,種植各種樹木8000餘棵,栽植花卉20000餘株,新建和改建房屋212間,改廁18間,購置冰箱、彩電等家用電器252台件,累計投入資金達到1165萬元,接待遊客15萬餘人,旅遊收入達1040萬元。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和鄉村旅遊接待條件得到明顯改善。目前我縣有不同規模的農家樂飯店近20家,戛灑躍南村和漠沙大沐浴等村的7個鄉村旅遊經營戶通過了玉溪市鄉村旅遊服務接待設施質量等級評定,其中,四星級接待戶1家,三星級接待戶5家,兩星級接待戶1家。戛灑旋渦村27戶農戶依託新農村發展政策,實現了整村推進鄉村旅遊建設;啟組逛納徠花腰傣民族風情園已完成28幢連體民居建設工程。
二、主要經驗和做法
(一)提高認識,加強對民族特色旅遊村寨創建的組織領導。
為開展好民族特色旅遊村寨創建活動,旅遊產業改革發展領導小組明確整個創建評比活動在縣旅遊產業改革發展領導小組的領導下進行。戛灑鎮、縣直各培訓指導責任單位要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落實分管領導和工作人員,制定相應的工作方案和考評細則,認真組織實施花腰傣特色旅遊村寨創建評比活動。
此外,領導小組辦公室多次帶領相關工作人員深入村寨調研,把鄉村旅遊提檔升級和花腰傣特色旅遊村寨創建緊密結合,各有側重開展工作。行業管理按照相關標准,提前介入,積極做好前期行業指導和工作培訓。在鄉村環境和衛生整治、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完善、花腰傣民族特色項目建設、發展「傣家樂」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指導思路和意見,要求「傣家樂」經營戶下工夫做好民族民俗、農事活動、果蔬採摘體驗,豐富民族特色食品和農村戶外運動項目,力爭做出名副其實的花腰傣民族特色,在總結推廣戛灑躍南鄉村旅遊發展模式的經驗和基礎上,做好花腰傣特色旅遊村寨創建工作。
(二)精心規劃,突出民族特色旅遊村寨創建的資源優勢和特色。
我縣旅遊部門根據縣委、縣政府的旅遊產業發展意見,充分考慮當地的自然和文化特性、旅遊市場的需求、規模和發展趨勢、鄉村旅遊的布局、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問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發揮優勢,認真研究民族特色旅遊村寨創建發展布局,努力提升鄉村旅遊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一是突出了鄉村自然景觀的優勢,引導遊客領略獨特的田園風光、山水景觀,開展具有特色的鄉村生態旅遊,滿足遊客旅遊審美的需求。二是突出了鄉村的傳統文化優勢,充分挖掘花腰傣的文化內涵,包裝具有特色的傳統鄉土工藝,使遊客在鄉村旅遊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歷史知識和農業知識等,滿足遊客物質和精神享受的需求;三是突出了體現地方民族特色,在建築、服飾、飲食、歌舞乃至旅遊活動的設計等方面,盡可能體現出民族風貌、風情、習俗等特色,滿足遊客對跨區域文化差異的了解、感受和體驗,增強鄉村旅遊的吸引力。根據以上規劃思路,確立了以戛灑大檳榔園、曼理、平寨和漠沙大沐浴、南薅為重點,開展民族特色旅遊村寨創建活動。
(三)突出特色,分類整理創建標准。
根據新平鄉村旅遊產品轉型要求,新平重點在「特」字上下工夫,以經濟發展為核心,以保護生態環境、發展鄉村旅遊、塑造濃郁民族文化特色為重點,全面建設「生態優美、村容整潔、特色鮮明」的民族特色村寨為總體目標,弘揚生態理念和民族文化,按照星級分類,把標准整理成容易理解、便於把握的文本,印發到村(組),村(組)可根據基礎條件創建目標,確定需要集中財力、人力、物力主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完善哪些創建指標,力爭創建工作做到點、做到位。創建工作以戛灑鎮為主,旅遊、文化、建設、國土、交通、婦聯、共青團等部門和社團根據創建工作需要做好指導、服務和支持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和年度考評細則並實施創建指導工作。
(四)規范服務,努力營造文明和諧的民族特色旅遊村寨環境。
我縣鄉村旅遊突出了農民的主體地位,在市場的引導和現實的教育下,積極培養農民的市場經濟意識和服務顧客的文明意識。一是建立健全規范的旅遊接待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和配套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提高民族特色旅遊村寨的綜合服務質量和水平。二是規范農戶家庭的接待服務標准,從接待設施、接待條件、衛生狀況和接待能力等多個方面進行規范,並且進行了鄉村旅遊星級評定,目前,我縣有7家「農家樂」被玉溪市命名為鄉村旅遊級星接待單位,其中四星級1家、三星級5家、兩星級1家。三是切實加強鄉村環境整治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努力營造整潔的村容村貌,良好的鄉風文明氛圍,促進鄉村精神文明的建設。四是努力加強人才培訓。先後邀請各類專業老師及有實踐經驗的高星級酒店老師,舉辦了三期鄉村旅遊服務培訓班,從規范服務禮儀,提高服務技能等方面,對270多人進行了培訓,其中220人取得了旅遊從業人員上崗資格證書。
(五)深入指導,創建「傣家樂」鄉村旅遊經營模式。
縣旅遊產業領導小組在對哀牢山·紅河谷民族風情旅遊線的民族村寨發展鄉村旅遊進行了調研後,選定了田園風光優美、民族文化風情獨特、群眾參與鄉村旅遊發展積極性高漲的戛灑鎮曼里小組,進村入戶,帶領農戶一起動手用花腰傣手工藝品和生活農具等對房屋進行了內裝飾,指導農戶從鄉村的「土」文化上來打造,營造鄉村生活氣息,凸顯生態、民族的鄉村特色,體現花腰傣餐飲風味,實地創建出一個「傣家樂」旅遊經營模式,為下一步創建更多、更規范、更具特色的「傣家樂」樹立了典範。
(六)考察學習,提升新平鄉村旅遊經營管理水平。
為進一步開拓視野、創新理念,全面提高我縣旅遊行業整體管理水平,加快我縣旅遊景區開發和鄉村旅遊的發展步伐,縣旅遊局和縣旅遊行業協會採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方法,先後兩次帶領相關旅遊經營戶外出考察學習。2010年5月20日至22日,實地考察了玉溪市靈秀鎮、易門縣馨苑、通海縣里山和三杯杯、華寧縣的華溪等四星級和三星級農家樂。2010年9月16日至21日組織赴廈門、武夷山學習考察。通過考察學習各經營戶深受啟發、觸動較大,開拓了視野、思維,深切感受到與旅遊成熟地區相比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同時也看到了我縣旅遊發展的優勢和機遇,對今後新平縣旅遊行業發展樹立了信心,對於打造我縣自己的品牌和自身的特色有了信心。
通過集中學習考察,為經營戶搭建起了相互溝通和交流學習的機會,相互增進了解,增進友誼,增進合作。
三、取得的成效
開展民族特色旅遊村寨創建,發展鄉村旅遊,不僅豐富了游覽內容,還為新平農村脫貧致富開辟了新的途徑,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促進了信息溝通和文化交流,增強了群眾的發展意識,推動了當地和經濟社會發展。
(一)發展農家游有助於促進農民增收和就業。通過外地的經驗和我們自身發展的實踐表明,創建民族特色旅遊村寨可以達到「開發一方景區、繁榮一方經濟、致富一方百姓」的良好效益。農戶把農產品轉變為旅遊商品,將大大增加了農民收入。經過對參與鄉村旅遊開發經營的農戶進行摸底調查,大部分家庭人均純收入在6000元以上,遠遠高於全縣3288元的人均純收入水平。從我縣農業生產和旅遊發展現狀看,當旅遊旺季來臨之際,正是我縣農業生產農閑之時。農民放下手中的農活,敞開農院,廣納全國各地遊客,從事旅遊服務,將農業生產和旅遊經營活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做到旅遊服務和農村生產農兩不誤,實現農村勞動力的就地轉移,不僅解決了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還增加了農民收入。
(二)優化了農村環境,改變了農村整體面貌。自2006年啟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來,在鄉村旅遊規劃范圍內的有35個村民小組,佔全縣111個新農村建設試點的31.5%,累計整合新農村建設、整村扶貧、異地搬遷、民居抗震減災、旅遊扶持等項目資金2000多萬元參與鄉村旅遊開發,修建了進村道路,整治了村容村貌,興建了水電設施,整修了農家庭院,畜禽分離,使農村面貌煥然一新,徹底改變了過去「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糞草隨處堆,畜禽滿街跑」的狀況。戛灑南蚌村啟祖村民小組投入了850多萬元開發「農家樂」旅遊項目,並創新鄉村旅遊的發展經營管理模式,實行統一管理、集中經營,促進鄉村旅遊向規模化、規范化方向發展,為鄉村旅遊提檔升級打下了良好基礎。
(三)有利於降低農業經營風險。開展民族特色旅遊村寨創建強調的是充分利用鄉村地域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眾多的無形資產(如傳統文化、生活習俗)具有投資少、效益高、回收快等特徵,相對於其它產業發展更具有比較優勢,市場風險也相對較小。農戶只需將自家庭院加以硬化、綠化、美化、改水、改廁,並且購置一批廚房餐具,經過必要的標准和服務規范學習培訓,服從旅遊行業管理,便可掛牌對外營業。旅遊旺季時接待遊客,淡季時自用,不僅增強了我縣旅遊的接待能力,還培養了農民良好的生活習慣。此外,農民的雞、魚、肉、蛋、蔬菜等農副產品和手工藝品還可以就地得以消費,減少流通環節成本,增加農民收益。
(四)可以促進非農產業結構的調整。旅遊業的發展需要眾多部門和行業的支持和配合才能順利進行。反過來又可以帶動許多部門和產業的發展。開展民族特色旅遊村寨創建無疑可帶動農村交通運輸、餐飲服務、文化娛樂以及其他農副產品和民族工藝品等行業的發展,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改變農村服務產業發展薄弱的方面。
(五)農戶與遊客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促進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開展民族特色旅遊村寨創建活動將吸引大批城市人來農村感受自然、體驗生活,潛移默化的影響使農民轉變觀念。同時,農民足不出戶就實現了產、供、銷一體化,種、養、加工一條龍,吃、住、娛、購多種經營,農民不再將離鄉進城作為感受現代生活的唯一途徑,而是就地可以享受城市帶來的文明成果,有利於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同時,鄉村旅遊為農村帶來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拓展了農民視野,轉變了農民思想觀念,改變了農民生活習慣,凈化了農村社會風氣。農戶通過硬化、綠化、美化庭院及改廚、改水、改廁和改造居住條件,從而對於改善鄉村的社區環境、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快農村城鎮化都將起到十分有利的推動作用。
(六)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旅遊業每直接增加一個就業機會,能帶動相關的5個就業機會,乘數效應是相當明顯的。我們新平有大量的剩餘勞動力,開展民族特色旅遊村寨創建活動,有很明顯的季節性,農村勞動力可以合理安排勞作與服務,增加更多的收益。
(七)可以更加有效的保護挖掘民族文化,為旅遊業的持續發展提供源泉。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失去了民族的傳統文化,就是失去了民族的靈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城市化進程的日益加快,花腰傣一些古老的習俗、文化,已被越來越豐富的物質文化生活漢化,搶救和挖掘民族文化已成為我們當前的重要任務之一。當然,保護民族文化,關鍵是要創新。創新是事物延續的源泉。如果一個民族的文化從形式到內容幾十年不變,再好的文化也會被淘汰。因此,開展民族特色旅遊村寨創建,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挖掘改造和提煉,創造出具有民族特色又富時代特徵的文化,以此凝聚民族力量,弘揚民族精神,才能更加有效的保護挖掘民族文化,為旅遊業的持續發展提供源泉。
(八)可以有效聚集人氣,有力的促進小城鎮的發展。隨著旅遊業的發展,現代人的旅遊已不再是簡單的吃喝玩樂,旅遊者由最初的尋求特、新、奇、異等刺激,越來越注重對文化的追尋和探求。地方傳統民風、民俗、歷史風情是地域旅遊文化的根,是形成景區特色的基礎,民族特色旅遊村寨的創建越來越適合現代人旅遊的需求,將吸引更多遊客進入新平,進入民族特色旅遊村寨,為有效聚集人氣,促進小城鎮的發展,起到不可替代的帶動作用。
總之,就我縣作為一個農業大縣來講,發展鄉村旅遊,開展民族特色旅遊村寨創建有許多好處。從產業發展的長期目標來看,為了延伸產業鏈條,使旅遊產業真正成為強縣富民的支柱產業,所以我門應結合縣情、地情,圍繞旅遊市場發展需求,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積極創建民族特色村寨。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我縣的民族特色旅遊村寨創建得到了上級黨委政府和省市主管部門的支持幫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旅遊開發建設資金投入不足,導致了產品策劃、包裝上不了規模、檔次,旅遊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旅遊產業也難以實現提質增效的目標。二是人才匱乏,尤其是經營管理人才奇缺,鄉村旅遊經營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三是交通等基礎設施條件比較差,旅遊線路和產品促銷范圍還叫窄,與周邊縣區的互通互聯有待加強,資源優勢還沒有真正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四是在民族特色旅遊村寨的創建中各村的民族文化傳承表現形式單一,沒有形成各自獨有的特色。
二〇一一年三月九日
⑦ 開展鄉村旅遊主題調研是什麼意思
發展鄉村游主要是現在大城市的人生活壓力大、人們有一種釋懷的感覺、可以內放鬆身容心,因為在城市沒有一種田家樂園般的田園風光和淳樸的農村生活,所以農家樂等項目正好迎合他們胃口。還有就是農村的資源相對薄弱,為緩解城鄉之間的貧富差距,縮短彼此之間的距離,當地政府開發和引導下,一批批農家游、生態游、體驗休閑游等相續出現,這對改善農村生活條件、增加農民收入、縮短貧富差距、縮短農村和城市的差距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諧社會、發展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