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景觀
㈠ 鄉村旅遊開發中的景觀規劃,要注意那些事項
鄉村旅遊應是和諧發展的結果, 也是可持續科學發展的結果, 且因有利於鄉村自身綜合發展才更具生命力。在協調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 保護自然景觀與傳統文化遺跡, 發展當地適宜又具地方特色的產業, 建立科學進步的生活方式, 在這種背景下發展鄉村旅遊才具有吸引力。
一、加強鄉村景觀規劃, 科學設計本土景觀
規劃是鄉村旅遊發展的前提, 科學有序的規劃能解決鄉村旅遊開發中發展生產、擴大旅遊規模和景觀保護開發等的矛盾。鄉村景觀規劃是圍繞著人與景觀共生發展的原理展開的, 人類對自然改造的各種活動不能違背景觀生態特點, 二者互利共生、和諧統一是景觀規劃設計的最終目標。因此, 從尊重自然、人和地方精神角度出發, 在鄉村旅遊開發建設中應積極做好景觀規劃工作。同時,鄉土情結是鄉村旅遊需求的根本動機, 銘智旅遊策劃認為只有為遊客提供本土的、原生態的鄉村景觀,才能長久地吸引遊客。
二、完善旅遊接待服務場所
1、遊客接待中心
遊客接待中心是一定規模、等級的鄉村旅遊區應該具有的服務性建築, 它除了向初來乍到的遊客展示旅遊區概貌, 還為遊客提供休息、觀景、娛樂的場所,多位於景區入口附近。
2、遊客食宿服務場所
鄉村旅遊區發展初期, 很少設置獨立的遊客食宿服務建築和設施, 遊客的食宿大多在農家宅院中進行, 是為玩農家樂的遊客提供的附加服務。隨著鄉村旅遊的不斷發展, 增加獨立的食宿服務, 提升食宿服務的檔次和品味變得越來越有必要。此外, 在一些發展較好的鄉村旅遊區, 也正在出現餐飲一條街、茶館、酒肆、鄉村酒店這類建築。從運作的情況看, 設置這樣的服務場所和設施必須認真分析市場需求、開發的各方面條件, 避免盲目開發。
3、遊客購物服務場所
旅遊購物是旅遊活動的必然現象, 大多數鄉村旅遊區都存在不小的遊客購物需求: 鄉村農產品、手工藝品以及鄉村的農副土特產品等, 往往能激起遊客的購買慾望。這樣的買賣對遊客與村民雙方都是有益的,是雙贏的。購物場所的設置應當具有靈活、多樣的特點, 可以規劃適宜的場地, 採用趕集的方式, 為鄉村農產品買賣提供服務, 避免隨意擺攤設點, 影響景觀。也可以把購物與生產加工作坊結合起來, 形成前店後坊的購物街, 使遊客參觀生產性作坊之後, 能購買相關產品。
4、商務會議辦公服務場所
隨著鄉村旅遊的發展, 鄉村旅遊區的接待服務需求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多層次化,比如某些有商務會議服務需求的鄉村旅遊區, 可附屬於鄉村酒店等設置一定檔次的會議場所。也可在某些鄉村旅遊區規劃設置獨立的小型辦公會議建築, 提供休息、會議、辦公的需要。
三、鄉村景觀意象規劃
鄉村景觀意象是人們對鄉村景觀的認知過程中在信仰、思想和感受等多方面形成的一個具有個性化特徵的景觀意境圖式(Mentalmap )。鄉村景觀意象具有以下特徵:鄉村景觀意象的個性化、鄉村景觀意象的地方性、鄉村景觀意象的社會性。鄉村景觀意象是鄉村景觀建設的基礎上所滲透的景觀意象思想, 它的形成離不開歷史過程的積累、硬環境以及文化軟環境的建設。著力鄉村景觀意象的規劃有助於樹立鄉村整體目的的形象, 而一個能綜合反映鄉村地方特色、具有強大市場吸引力的整體目的地形象, 是提升鄉村旅遊質量的重要前提。
四、建立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統
鄉村旅遊區的道路交通系統主要包括線狀的車行道路、步行道路、馬道、自行車道等和點狀的停車場地。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統一方面能令功能場地空間合理組織聯系起來, 另一方面能為遊客帶來交通體驗的樂趣和舒適性。
㈡ 鄉村旅遊規劃中的鄉土景觀怎樣應用
鄉土景觀是指以大地景觀為背景,以鄉村聚落 景觀為核心,由聚落景觀、經濟景觀、文化景觀和自然環境景觀構成的景觀環境綜合體。鄉土景觀在現今加速發展的城市化進程中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同時也面臨著更多的困難和挑戰。銘智旅遊策劃認為理想的鄉土景觀規劃設計,應體現出鄉村景觀資源提供農產品的第一性生產、保護及維持生態環境平衡,以及作為一種特殊的旅遊觀光資源3個層次的功能。
鄉土景觀的構成要素
從空間層次上劃分鄉土景觀包含以下三個部分:
1.微觀層次
——鄉土事物。一個或一組事物形成的景觀,例如鄉村小路旁的一棵大樹、遺留在田邊的一架水車等。一般是由具象的「物」所構成的,其具有具體的景觀形態,給人較為直觀的鄉土感受、是生活藝術的體現。借鑒這樣的元素,將原有的鄉土景觀藝術化、符號化,從而保留鄉土的精神,可以引起人們情感的共鳴。
2.中觀層次
——鄉土片段。鄉土環境中的一些景觀片段,例如鄉土聚落景觀、農業景觀、民俗景觀等。這一層次的景觀最富有地域特點和鄉土原生特色,也是鄉土環境中最具感染力和代表性的風景。對於這一層次的鄉土景觀,應重在保留維護和更新,在規劃和進一步設計中,保持其風貌,順應其特色,營造出和諧美感。
3.宏觀層次
——鄉土意象。宏觀層次的鄉土景觀即鄉土意象,是鄉土環境中所有自然與人工形態給人們的感受。它是以自然純朴的田園風光為主題,由鄉土環境中的各種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所共同作用而形成的。鄉土景觀意象是人們對鄉土景觀的認知過程中。在信仰、思想和感受等多方面形成的一個具有個性化特徵的景觀意境。在鄉土景觀意象明確和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鄉土景觀規劃中。繼承和保持傳統景觀和景觀意象是最高原則。
鄉土景觀設計手法
1.鄉土「 物」 的表達
鄉土「 物」 的運用在鄉村旅遊設計中最為常見, 因此有時也會成為設計的原則之一,鄉土「 物」 的類型不一般可以分為2 類:
(1 )鄉土要素的直接運用
主要指在規劃造景中運用鄉土的器物,如:水車、石磨、古井、古樹等,並適當經過簡單的藝術加工,比如擺放形式、擺放次序等,而不需要過多的裝飾處理。這種鄉土要素的直接運用常常出現在2 種環境之中,一種是在原生環境中利用這些原本具有生產功能的材料造景,帶有強烈的地域標識性; 另外一種是在旅遊產品設計匯總直接運用鄉土素材,形成強烈的景觀對比,藉以達到一定的藝術效果。
(2 )鄉土材料的加工利用
指旅遊開發建設中直接運用鄉土的自然材料, 如:植物、石材、木、磚、陶等,並通過造景手法處理使普通的材料變得不普通,這種方法在設計中最為普遍,使之成為新的景觀觀賞對象。鄉土材料是最生活化、最方便可取的資源, 各地由於地質特點,氣候特徵不同,進而形成各自不同的資源特點。
2.鄉土「 事」 的表達
鄉土「 事」 在旅遊規劃中的運用常以情景雕塑、景觀小品等形式出現, 因其多為非物質形態,所以需要進行藝術加工處理。通過對鄉土「 事」 的歸納, 現實生活中場景的展現流傳與民間的風俗活動、健身運動等通過自發或有組織的安排,在特定的環境中能表現出濃濃的鄉情。
(1)現實生活中鄉風民俗的藝術化加工
取材於當今的鄉風鄉情, 通過對現代的材料進行藝術加工後形成地域的典型景觀小品,一般多以雕塑的形式出現。這種方式的表達建立在創作者和觀賞者對地域生活或文化背景有一定的共性認識才能形成共鳴,從而達到藝術創作的目的。
(2 )對過去值得記憶的歷史事件、生活往事的紀念一般是通過小品復原場景或將遺跡就地保護, 對非物質形態的文化, 如歷史人物故事、區域內的歷史事件等也需要通過二次藝術加工變為物質形態的景觀,形成對歷史事件的記憶。
3.鄉土「 意」 的表達
鄉土景觀中「 意」 的表達通常需要藉助「 物」 和「 事」 來表現,通常對鄉土「 意」 的表達多表現在鄉土自然風景片段的展示和鄉土氛圍的創造上。
(1 )鄉土自然風景片段的展示
這種片段的展示需要一定的場所, 因此, 此類「 意」 的表達常出現在度假村、風景區等地域相對廣闊的園林中,某些區域需要恢復鄉土氣息,可以通過「 物」 的運用營造場景,進而可以讓遊客到此品味鄉土的意境。
(2 )鄉土氛圍的創造
多指「 物」 和「 事」 的聯合運用,在一定區域內通過量的積累和升華達到氛圍的營造。通過淺層次即抄襲或模仿行為、中層次—符號象徵、高層次——精神來體現原真性、地域性的鄉土文化。
㈢ 我國農家生態旅遊景觀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1)景觀類型的多樣性。鄉村景觀融合了自然景觀、半自然景觀和人工景觀,既有商業金融、居民點、工業及礦產和道路等人工景觀,又有森林、河流、農田、果園和草地等自然風光,具有豐富多樣的景觀類型。
(2)地域差異明顯。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地域遼闊的國家,不同地區差異較大,獨特的地方風貌和建築風格使得各地鄉村景觀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情和鄉土特色,在景觀多樣性和地域差異上也很突出。
(3)景觀功能的多樣化。鄉村景觀的發展應該強調鄉村景觀功能的社會、經濟、生態和美學價值四方面的協調統一,在滿足生產需求的基礎上,充分考慮鄉村景觀的環境服務功能和旅遊觀光功能。
(4)景觀相對穩定性。鄉村景觀與城市景觀相比具有較高自然屬性,具有比城市景觀更高的穩定性。因為人工景觀中有較多的人為投入,而在自然景觀中人為投入則較少甚至沒有,因而使得自然景觀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5)景觀生態問題嚴重。近些年,由於各地鄉村發展單純地追求經濟利益,而對生態效益有所忽略,從而導致自然景觀破壞嚴重,生態平衡遭到破壞,農村景觀和城鎮景觀結構不合理、傳統文化景觀與現代文化景觀不協調等景觀生態問題日益突出。
㈣ 求最美的鄉村旅遊景點
紅燈籠鄉村家園
紅燈籠鄉村家園坐落於天目溪畔,與天目溪漂流下游碼頭相連,背負青山,面臨碧水,是桐廬旅遊產品中,唯一具有田園風光和鄉村情趣的休閑度假旅遊區。景區主要有外婆家游樂區、木屋度假區、農業觀光基地三大區塊組成。
外婆家游樂區是按我國江南民間諺語「想吃來丈母家,要嬉去外婆家」的意境營造的,佔地面積約11萬平方米,整個景區依據自然的山勢地貌和小橋流水的鄉村環境,按旅遊的要求和功能進行創意設計,建築精緻、風格古雅;參差錯落的屋頂,朴質素雅的形態,青磚黛瓦的明快色調,四周有青山綠水環抱,使整個外婆家景區構成一種和諧的美。
景區建有茶酒肆、戲院書場、百姓宗祠等鄉村景觀和一條有百工演示、雜耍表演、土特產作坊為特色的鄉村街市,有踩高蹺、走板鞋、滾鐵環、民間雜耍、竹竿舞等活動,同時還有「童心園」、「空中索道」、「天隙地縫」、「八卦迷陣」等參與性項目,遊人在此可充分體驗江南古諺「要嬉外婆家」的親情樂趣。
小木屋度假區依據所處山勢、地形與南疆苗寨相似的特點,建有山花寨與稻香村兩個木屋區,由51幢141間小木屋組成,計有304個床位。 每幢小木屋內,彩電、空調、衛生設施一應俱全。一幢幢小木屋,姿態種種,風格別致,門楣上各自以薔薇、水仙、紅豆、睡蓮、紫藤、蘭花等花卉樹木名字命名,輔以一串串系有2000餘盞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紅燈籠點綴,透出濃濃的村野之趣,有著城市無法比擬的神韻和意境。
在這里的客人還能享受到一場由雲南佤族的姑娘、小伙們帶來的極具民族特色的篝火晚會,踩鋼刀、火神舞等特色舞蹈會讓您流連忘返。
與度假村相配套的還有鄉村風味餐廳、大型排擋式燒烤園等設施。馬蘭頭、野蕨菜、野豬肉、天目溪小魚、農家風味燒烤等菜餚是本景區的特色菜餚。
夜幕降臨,紅燈籠鄉村家園四周群山迷濛,木屋旁盞盞紅燈籠齊亮,燈籠、篝火、交相輝映,美如彩霞,溪水被染紅了,天空也變紅了,遊客的臉也映紅了。置身其間,景不醉人人自醉了,人生的樂趣,彷彿只在這一刻。表演場上,一群少數民族姑娘、小伙身穿民族盛裝,跳竹桿舞,表演民族歌舞等節目。夜深了,這里的歡聲笑語仍不絕於耳,身臨其境,什麼塵世雜慮,一概盪滌殆盡,好不快活。
紅燈籠鄉村家園距桐廬縣城25公里,離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瑤琳仙境3公里。景區依山傍水、明媚秀麗、林木蔥蘢、鳥語花香。自然環境幽靜而又清新,是極具鄉情野趣、休閑度假的絕佳去處,是國家旅遊局重點推薦的「華夏城鄉游」旅遊景區。
行車線路:滬杭高速或杭浦高速—杭州繞城北線轉杭新景高速—桐廬出口下,過桐廬市區轉05—16省道20分鍾左右車程即可到景區。
㈤ 鄉村旅遊景觀文化的表現內容主要有哪些
旅遊景觀的要素是指景觀內涵中各要素的構成。在鄉村旅遊景觀中,大致可以分成三種構成要素:建築環境景觀要素;農耕文化生存景觀要素;非物質文化要素。三要素相輔相成,豐富地演繹著鄉村旅遊景觀的廣闊內涵。
要素一:建築環境景觀要素
鄉村的建築環境與城市建築環境截然不同,城市的喧嘩、污染與村落的幽靜、自然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村落在居住環境上具有明顯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一是鄉村范圍及周邊自然環境上,基本上保持著原有的自然生態環境,體現出人們常說的「大尺度的生態環境」。二是住宅周邊環境。村落民居四旁通常都進行了綠化,一般有古樹、小溪等,同時與樹木、菜地混為一體,也是我國山水畫的傳統主題,居住環境十分優美宜人。三是住宅和室內環境。傳統村落保留著傳統的建築風格,而建築風格也因地而異。不同民族之間,在山區和平原之間都有極其明顯的差異。這些傳統的建築,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反映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歷史。這些具有民族和地方風格的建築,本身就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成為重要的鄉村旅遊景觀。
要素二:農耕文化生存景觀要素
農耕文化生存景觀實際上更多還是以人類生存環境為中心的。為了謀求更好的生存環境,人類改造了大自然,並留下了許許多多的印記。黃河中游黃土高原是農耕文明的發源地,農耕文化在這里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這片黃土地上,景觀各異的生存痕跡記錄著人類前行的腳步,彰顯著人類無窮的智慧。自然、歷史、人文諸方面因素推動著社會前進的車輪,景觀的發展自始至終都貫穿了人類對生存的需求,從而形成了農耕文明不同發展階段人類在謀求生存過程中的多種多樣的農耕文化景觀。比如有碾子、石磨、風車,以及鋤、鐮、杴、撅、犁、樓、耙具、筐簍、扁擔、轆護、木製獨輪車等農具。幾千年來,土地在人們的觀念中就是生產作物,生產糧食、蔬菜、水果及其他農產品等。而現代旅遊景觀學認為,農田和土地都屬於景觀,屬於一種只有在村落才具有的景觀。
要素三:非物質文化要素
除了物質要素外,非物質要素在村落旅遊景觀的要素構成中也十分重要。村落旅遊景觀非物質文化要素是指村落居民生活的行為和活動,以及與之相關的歷史文化。大體上,構成村落旅遊景觀的非物質要素主要體現在精神文化生活層面,如:宗教、藝術、語言、文字、風俗、民間技藝等。這些因素是村落旅遊景觀的無形之氣,其作用不容忽視;對它們進行研究,就可以透過景觀的物質形態表象,深入到旅遊景觀內部,使村落旅遊景觀設計研究更加深入。
㈥ 我國鄉村旅遊景觀規劃存在哪些問題
鄉村景觀規劃是關注農村經濟發展,提升鄉村旅遊的重要內容。由於鄉村旅遊起步較晚,目前尚處於從導入期向成長期過渡。遠景設計研究院鄉村旅遊景觀規劃專家道:鄉村旅遊的發展速度較快,各種農業觀光園、農家樂、採摘節等鄉村旅遊形式也豐富多彩。雖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總體來看,鄉村旅遊還是一個新事物,正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由於很多設計院經驗不足,規劃設計時容易出現景觀功能欠完善、形象品質不高、生態環境破壞或同質性等影響鄉村旅遊發展的問題。
㈦ 鄉村旅遊特指在鄉村地區開展的,以特有的鄉村人居環境、鄉村民俗文化、鄉村田園風光、農業生產及其自然環
㈧ 農村生態旅遊景觀的基本構成要素是什麼要素之間有什麼相互關系 農村生態旅遊景觀是由形狀、功能存在差異且相互作用的斑塊、廊道和基質等景觀要素構成的具有高度空間異質性的區域。不同功能的旅遊斑塊既滿足了遊客休閑、飲食、住宿、觀賞、求知等需求,而且不同質量和面積的斑塊也影響了物種的滅絕速率和遷移速率,進而會影響旅遊地景觀中的生物多樣性。廊道的建設可以增加斑塊間的連通性,方便遊客游覽,也會成為斑塊間物種遷移的屏障,所以廊道的科學設置是體現農村生態旅遊區自然綠化意境,增加視覺豐度,方便遊客游覽,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關鍵。基質是指斑塊鑲嵌內的背景生態系統或土地利用類型,在旅遊區中一般指旅遊地地理環境類型及人文社會特徵,對基質的研究有利於認清旅遊區的環境背景和分析確定旅遊區的整體生態特徵,是生態旅遊形象設計以及功能斑塊劃分的基礎。 ㈨ 鄉村旅遊景觀要如何提升
鄉村景觀,作為一種特定的文化符號,正在彰顯著鄉村的文化景觀藝術,「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是宋代大詩詞家王安石筆下的村居景象,同時也是人們對於傳統鄉村旅遊景觀記憶的模樣。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