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帶動鄉村
⑴ 鄉村旅遊將會帶動鄉村振興嗎
據報道,數據顯示,2017年,我省鄉村旅遊接待遊客突破7036萬人次,實現總收入127.5億元,鄉村旅遊從業人數達到18萬人,帶動2.92萬建檔立卡戶、12.26萬貧困人口脫貧,反映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和富民效應。
打造鄉村旅遊升級版,既是推進旅遊強省戰略和優質旅遊發展的客觀需求,在提高鄉村旅遊服務質量、產品質量、環境質量、發展質量等方面下功夫,推動鄉村旅遊規模化、景區化、品牌化、特色化建設,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
鄉村旅遊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也是建設旅遊強省的中堅力量,希望鄉村振興可以早日實現!
⑵ 發展鄉村旅遊有哪些積極的帶動作用
鄉村旅遊的發展不僅有利於增加農民收益,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而且對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村整體文明水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具體而言,銘智旅遊認為發展鄉村旅遊的積極作用主要有:
1、解決農民的就業問題
2、增加農民受益,讓農民脫貧致富
3、有利於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
4、進一步改善村容村貌,促進鄉村整體文明的提高
5、符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科學發展觀要求
6、有利於鄉村自然環境向著鄉土化、特色化的方向發展
7、有利於鄉村傳統文化的挖掘和保護
8、有利於農村選擇城鎮化的方式
⑶ 發展鄉村旅遊有何效益
發展鄉村旅遊可以促進農村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帶動糧果種植、畜牧養殖、手工編回織、觀光農業、農副產品加工答和餐飲、住宿、娛樂等相關產業發展。
⑷ 發展鄉村旅遊產業都是指那些方面
鄉村旅遊具有的一般特點是:
1、鄉村性。鄉村旅遊活動發生於鄉村及附近地區,以田園風光,農事活動,農業技術,農業產品,鄉土民情等旅遊資源為依託。
2、參與性。鄉村旅遊重在體驗。
3、差異性。表現為地域和季節兩個方面。
4、目標市場是城鎮居民。
5、費用低。鄉村旅遊的成本低,消費價格低。由於大眾旅遊消費觀念的轉變、現代生活壓力的增加、收入水平的提高、產業政策與制度法規的推進,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前景將非常廣闊。
鄉村旅遊產業主體:
隨著鄉村旅遊市場需求的旺盛,我國鄉村旅遊這一產業也不斷的壯大。鄉村旅遊產業中涉及的主體主要有以下幾個:
1、鄉村社區,鄉村社區的居民是鄉村民俗文化,傳統習慣,家事生產活動的載體,本身就是一種旅遊資源。同時社區居民也是鄉村旅遊的重要開發者與受益者。
2、旅遊企業,包括旅遊的經營商、交通的經營者、零售商、開發商、供應商、旅行社及咨詢公司等。旅遊企業直接參與鄉村旅遊的資源保護和開發,直接影響鄉村旅遊各方面。
3、政府是制定和實施鄉村旅遊的保護與開發規劃行動的核心。
4、非政府組織是依法建立、非政府、非營利性、自主管理、非黨派性質,並具有一定志願性質、致力於解決各種社會性問題的社會組織。
我國鄉村旅遊產業組織模式分類與比較:
(一)分散、自主經營模式
就是由鄉村旅遊資源的所有者來直接經營,在自發的基礎上,由各個業戶以單體業戶為單位,分散地自主經營,項目的所有權、經營權合一,而不再通過委託或者租賃等方式交給外來企業經營。
優點:有利於調動個體戶的經營和管理的積極性,他們會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把項目經營好。可以有效避免與外來者的沖突。
缺點:首先受鄉村旅遊資源經營者自身在經營觀念、經濟實力等方面的限制,面對競爭,可能會出現無力應對的局面。第二,資金有限,可能無力擴張。
(二)「公司+業戶」模式
就是以公司(經濟實體)、科研單位、各類農民技術或專業協會為龍頭,以一系列的社會服務帶動農村千家萬戶進行商品生產的方式,公司和農戶簽訂合約,把生產環節交給農戶去做,而市場和銷售環節交給公司去處理,這樣公司和農戶兩者優勢互補。
優點:該模式可以解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過程中出現的農戶小規模經營與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大市場運作之間的矛盾。經濟實體擁有農村單個經濟組織和農民個體不具備的資金、技術、人才、設備等方面的優勢,有利於提高農業生產的技術層次,有利於提高農民的技術、文化素質。這種模式還可以克服了業戶不懂市場的弊端,也解決了公司不易打入鄉村內部的短處,還可以擴大當地村民就業。
缺點:能夠與農戶進行合作的公司的數量比較少,使得農戶對合作夥伴的選擇餘地有限;公司通常處於優勢地位,而農戶處於弱勢地位,農戶在與公司進行談判時處於不利地位。
(三)「杜區+公司+業戶」模式
「社區」是指作為社區代表的鄉村旅遊協會,由全部鄉村旅遊經營業戶參加,一戶一名代表,其職權相當於旅遊公司董事會,決定村內一切有關鄉村旅遊開發的重大事件、任命並考核、監督旅遊公司管理人員、審查財務狀況等。「公司」是指的村辦企業要接受協會委託,具體負責本村鄉村的旅遊經營。「業戶」作為具體服務的單元,接受公司安排接待遊客,定期與公司結算。
優點:第一能充分保障開發成本和利益均衡分配,村辦的企業只是管理和營銷的機構,並不從事直接接待和服務,業戶則是提供服務的主體,這就能充分地保障經營業戶收益。其次,鄉村文化能得到較好保護與傳承,再次,社區、公司、業戶間相互制約關系有利於管理過程的公平、公正,三者之間權利、責任明確後,彼此監督,相互合作,實現共贏。
缺點:村辦的企業規模有限,資金實力不足,在後續擴張與產品的更新換代時可能出現問題。公司權力的過於集中,在利潤的分配時,可能與村民間發生爭執。
(四)整體租賃模式指一個旅遊的景區內,將景區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開,授權給一家企業進行較長時間控制和管理,成片地租賃開發,壟斷性地建設和經營及管理,按約定的比例由所有者和經營者分享經營的收益。
優點:一個鄉村的旅遊景區或項目被一家企業承包經營,充分發揮企業在經營管理的優勢,將鄉村的旅遊產品較快地推向市場。缺點:地方政府、景區管理機構、景區投資企業和當地居民中,任何不合作的一方都有可能破壞和諧。它將資源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並將經營權進行較長時間的轉讓,突破了現有的管理體制和要求,在目前尚沒有明確法律規定前提下,依然要承擔較大政策風險。
(五)「村辦企業開發」模式是由村一級「村有的企業」開發、經營的模式,實際上是由村委會主持的。
優點:「自家產業」,積極性較高,開發時能把一些真正體現當地特色的東西留下來;開發過程中,「自家人」 容易溝通。
缺點:第一是資金方面的限制,如果村子不太富裕,不能募集到足夠資金,項目規模的擴大和水平的提高,會受到直接影響;其次是管理水平的有限,服務水平的可能不高,需要外界干涉。
(六)其他的鄉村旅遊經營模式
還有一些其他的產業組織模式,但都可以說是上述五種模式的變通與創新。如「農戶+農戶」的模式、「政府+公司+農村旅遊協會+旅行社」的模式和「政府+公司+業戶」的模式。
⑸ 旅遊產業的帶動作用
旅遊業綜合性強、關聯度高、拉動作用突出。旅遊消費不僅直接拉動了民航、鐵路、公路、商業、食宿等傳統產業,也對國際金融、倉儲物流、信息咨詢、文化創意、影視娛樂、會展博覽等新型和現代服務業發揮著重要促進作用。據統計,與旅遊相關的行業、部門已超過110個,旅遊的外延在不斷擴展,旅遊消費對住宿業的貢獻率超過90%,對民航和鐵路客運業貢獻率超過80%,對文化娛樂業的貢獻率超過50%,對餐飲業和商品零售業的貢獻率超過40%。
鄉村旅遊
四川郫縣友愛鎮農科村距成都市區20公里,是中國農家樂旅遊發源地,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在農科村,市民可以吃農家飯、觀農家景、做農家活、住農家屋、享農家樂、購農家物。截止2009年年底,全村共有農家樂接待戶40餘戶,日接待能力近1.2萬人次,全村年人均收入2.4萬余元,旅遊核心區年人均純收入4.3萬余元。鄉村旅遊已成為一些地區壯大經濟的支柱產業和民生產業。中國各省都根據區位、文化、生態和經濟發展水平,形成了農家樂、休閑農庄、休閑農業園區和民俗村等休閑農業模式。在一些偏遠地區,旅遊業的經濟功能得到更多的體現,旅遊業在消除貧困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據統計,目前中國鄉村旅遊收入受益村(寨)超過2萬個。中央政府還設立專項投資基金,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鄉村旅遊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國家把旅遊業放在國家整體戰略和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總體布局中更加積極地予以支持,統籌旅遊資源保護和開發。國家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支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積極配合地方政府,充分發揮旅遊業的引擎帶動功能,有效促進農民增收,農村環境改善。
拉動零售業
2011年,北京旅遊購物實現收入1031.7億元,今年1~3季度,實現旅遊購物收入775億元,占旅遊消費總額的29.4%。北京市旅遊委副主任曹鵬程透露,將繼續將北京打造成為全國乃至亞太地區旅遊商品研發、設計和產權交易與市場營銷的中心,推動北京旅遊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旅遊裝備製造業、旅遊商品發展速度也非常快。以連續四屆在義烏舉辦的中國國際旅遊商品博覽會為例,該展會涵蓋旅遊裝備、酒店用品、戶外休閑、珠寶首飾及奢侈品、旅遊紀念品等五大類60餘項,今年舉辦的第四屆旅博會共實現成交額30.96億元,其中外貿成交額10.56億元,佔34.1%,境外貿易商9216人次,參會國家和地區達到93個。
⑹ 如何做好特色小鎮與美麗鄉村,全域旅遊
特色小鎮的建設,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將是深遠的,尤其是在目前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將會起到緩解突出矛盾、增強發展後勁、豐富發展內涵的獨特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改善居住環境,提高生活品質。
特色小鎮的建設,由於高標准規劃,高起點打造,無論是環境設計、建築外觀、功能布局、能源利用,還是生活設施、現代服務,都從現代化、人性化的角度著手建設,這必將大大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提高生活品位,真正讓群眾感受到生態建設給他們帶來的「實惠」。
2、壯大實業,提升地方經濟實力。
國內外許多成熟特色小鎮的運作經驗告訴我們,特色小鎮的打造,必須與產業規劃統籌考慮,小鎮的繁榮,必須有產業去支撐。生態農業、現代服務業等發展潛力巨大,每一項產業的培育和功能的發揮,不只是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改善群眾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大大增強小鎮的發展後勁,進而提升整體經濟實力。
3、提升旅遊品牌,繁榮現代服務業。
國外許多特色小鎮往往以動人的風景,或以迷人的花香,或以其數百年的滄桑故事,或以活色生香的藝術氛圍,引得遊人紛至沓來,樂而忘返,而繁榮一方經濟。我國雖然小鎮眾多,但由於功能定位不清晰、小鎮風貌無特色、人文風情不誘人、承載能力差等因素,難以在發展生態旅遊中起到助推作用。特色小鎮的建成,將成為旅遊新的聚焦點,將使目前的生態物質游,向生態文化游延伸,從而增強旅遊業的活力和內涵,提升旅遊品牌,並帶動現代服務業的全面繁榮。
4、增強商貿活力
特色小鎮專業規劃機構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商業設施完善,產品有特色,幾乎是所有特色小鎮的共性。目前許多小鎮,由於缺乏特色,難以與旅遊業融合,所以商貿業「發育」不全,除滿足居民日常所需外,難有活力。特色小鎮的「特色」經營,以及有旅遊業的帶動,必然地培育出活躍的商貿業,把產品貿易、特色農副產品貿易培育成一大支柱產業。
5、豐富經濟發展內涵
特色小鎮,不但要進行綠色產業體系建設,還要建立綠色消費模式以及倡導低碳生活方式。這充分說明,小鎮打造,其實質是要打造一種「生態文化」。特色小鎮的發展需要物質層面的發展,更需要文化層面的發展。
特色小鎮作為一種文化形態的標志,它的誕生與發展,也是一種文化形成與發展,未來更具吸引力。
⑺ 發展鄉村旅遊有什麼意義
近年來,我國各地鄉村旅遊發展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特色鮮明,有力地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前發展鄉村旅遊有四點重要意義:
1、發展鄉村旅遊是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戰略決策的重要任務。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大局。旅遊業是關聯帶動性強、拉動內需明顯的新興產業,充分依託和利用「三農」資源發展鄉村旅遊,是旅遊行業積極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重大工作部署的必然要求。
2、發展鄉村旅遊是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積極實踐。鄉村旅遊使廣大農民向非農領域轉移,加快了農民脫貧致富的步伐;旅遊業成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使傳統農業增添了附加值,農村生產力得到進一步發展;鄉村旅遊推動了現代農業經濟體系建設,科技農業、觀光農業、生態農業等加速發展,農村產業結構得到優化和調整;鄉村旅遊帶動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速,使農村環境衛生和村容村貌得到明顯改善,農民思想觀念和文明程度明顯提高。
3、發展鄉村旅遊是以城帶鄉的重要途徑。目前,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發展鄉村旅遊適應了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需要,實現了「大農業」和「大旅遊」的有效結合,加快了城鄉經濟融合和三次產業的聯動發展,不僅擴大了城鎮居民在農村地區的消費,還加快了城市信息、資金和技術等資源向農村的流動。
4、發展鄉村旅遊是推動旅遊業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產業的主要力量。鄉村旅遊現實和潛在的消費需求都非常旺盛,不僅符合城鎮居民回歸自然的消費心理,而且有利於開拓農民眼界,增強廣大農民的出遊實力,成為中國旅遊最大的客源市場。農村地區是旅遊資源富集區,鄉村旅遊業的發展極大豐富了旅遊產業的供給體系,將成為中國旅遊產業的主要支撐。
⑻ 靠美食帶動的鄉村旅遊,如何才能持久
1 產品種類創新,模式創新
在美食產品上不斷創新,增加體驗環節,保持美食的新鮮感和趣味性。對遊客而言,「吃」不僅僅滿足人們的基本生理需求,而漸漸成為一種休閑活動,一種豐富生活的象徵,這樣的美食才有經久不衰的魅力。
鄉村美食游想要長久,需突破以特色小吃、特產為主打產品的單一模式。注重系統開發與合理優化,開發美食主題核心旅遊產品,延伸產業鏈。
2 特色活動,為美食旅遊增色
除了在產品上創新,還可以通過與美食相關的活動,增加體驗性和趣味性,形成長久的旅遊拉動效應。
可通過區域合作,開展資源互換與共享,打造區域性龍頭美食旅遊產品,開發主題旅遊精品路線,並結合其他區域的優勢條件創新美食文化資源表現形式,促進美食文化與其他文化的深入融合。
3 深挖文化基因,豐富旅遊內涵
鄉村美食往往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包含本地的風俗特色、生產特色、生活方式……
因此,賦予美食文化內涵,將美食、文化遺產、生活方式整合起來,旅遊就不僅僅是品嘗美食,更是一種完整的生活體驗和精神享受。
以飲食文化為主軸,建造飲食文化博物館、舉辦美食培訓講座、創辦美食論壇、舉辦烹飪大賽等活動,還可以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培養傳統手藝人才、以及評選美食形象大使等,使鄉村美食旅遊更加多元,有效地吸引遊客的文化探索動機。
文化與美食的結合,能夠豐富鄉村美食旅遊的內涵,提高旅遊活動的參與性,增加消費深度。
4 打造鄉村美食帶,串起吃喝玩樂
成功的鄉村美食旅遊應該達到一定規模,形成規模效應,一般而言,以美食街的形態存在。
用這條美食線路,將分散的自然景點、人文景觀、特色農場、休閑設施,以及餐飲企業連接起來,集合鄉鎮優勢資源,形成美食旅遊帶,合力拉動鄉村旅遊的發展。
5 做足宣傳,提高知名度
對於偏於一隅的鄉村美食,除了靠口口相傳的方式之外,還需要進行主動的營銷宣傳,提高美食的知名度。
現在,各地花樣繁多的「美食節」基本承擔了宣傳窗口的職能,由政府牽頭,對特色美食進行大力推廣。但是美食節往往是短暫的,容易被模仿、超越,缺乏足夠的特色標簽、辨識度和影響力。
這就促使美食宣傳的渠道和方式也需要不斷創新
⑼ 如何通過美麗鄉村建設來發展鄉村旅遊
一、發展鄉村旅遊對建設美麗鄉村的推動作用。
一是有利於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鄉村旅遊能夠有效促進當地農業的產業化經營、產業鏈的延伸,帶動農副產品、交通運輸、房地產等相關產業發展。如鄉村旅遊特色鎮尤溪依託江南大峽谷景區的鄉村旅遊,帶動了當地特色的傳統手工業和生態農業,磨豆腐、做年糕、搗麻糍、釀米酒等傳統產業重新興起,蔬菜、水果、禽蛋、肉類這些農副產品實現了就地生產、就地銷售。目前我市已建成湧泉柑橘、羊岩茶葉、嶺景葡萄、括蒼大白桃等各類遊客嚮往的特色農業觀光園。
二是有利於促進農民增收。鄉村旅遊使許多農民成為旅遊從業者,農民既可以通過辦旅館、擺小攤、開餐館、加工紀念品等方式增收,還可以通過參與鄉村旅遊項目的入股分紅增收。如尤溪鎮指岩村的李彩女,她原來在江蘇打工,見老家發展旅遊業就回來在江南大峽谷景區擺了個小攤,專賣紅糖薑茶,2元一杯,生意出奇的好,每天凈賺好幾百元,相當於她在外地打工10天左右的報酬。一些在家無事的老人到山上挖蕨菜、野菜、摘蕃薯梗,或到農家樂幫忙做鍾點工,每天也能收入四五十元。
三是有利於促進鄉風文明建設。鄉村旅遊帶來的許多新信息、新理念,對農民素質和鄉風民俗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文化、學技術成了一些農民的自覺行動,全面提升了農民素質。如小芝、括蒼等鎮的大批農民自辦了旅遊服務館店,還通過互聯網做起生意,住房、用餐均實現網上預訂。
四是有利於促進環境保護。鄉鎮通過開發和保護旅遊資源,使廣大農民兄弟有了很強的環保意識,促進了當地生態資源和文化資源的保護,增強了農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如尤溪下漲村,有了軍事探險漂流項目後,村裡除了建起大型停車場、公園等,還將村民的房前屋後都進行了綠化,以往垃圾亂扔的現象已一去不復返。
五是有利於推進基層管理民主。鄉村旅遊具有現代服務業的特性,它的發展為農村引入了現代管理理念。一些農村在基層組織的引導下,農村管理、決策更民主了;一些農村還成立了各種協會,民主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如尤溪鎮率先在台州市成立了鎮級農家樂協會,協會定期舉辦經營戶經驗交流、培訓、考察等活動,實現了農家樂的自我管理、和諧發展。
二、發展鄉村旅遊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
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部門間的密切配合和社會各方力量的大力支持。當前,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具體表現為:
一是項目規劃過程中沒有很好地考慮旅遊元素。小流域治理、新村建設等項目在規劃時欠考慮旅遊元素,尤其是原先具有比較豐富的旅遊資源的村鎮,等項目實施完畢後想到旅遊又去重新建設,造成投資浪費。
二是村莊整治過程中沒有很好地保護古村古建築。村莊整治按照建設部門的政策要求,農村建房必須「拆老屋、建新屋」,一戶只允許有一處住宅。因此,一幢幢水泥樓房拔地而起,而一大批有歷史價值的古建築被拆除,目前老房子已為數不多。有些村莊因人口稀少或地處偏辟,向中心村、中心鎮進行整體搬遷,更是全村拆除。
三是城鄉一體化推進過程中沒有很好地保留農村韻味。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是新農村建設的方向。但在推進過程中,不能搞千篇一律。目前,各村村莊改造沒有很好體現本地文化特色,建築風格大同小異,「走過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鎮;走過一鎮又一鎮,鎮鎮像農村」。此外,鄉村旅遊帶來的商業氣息使農村原有的「農韻」逐漸消失,如很多農家樂辦得像城市酒店,還專門聘請廚師掌勺,農家菜成了點綴。
三、以發展鄉村旅遊來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幾點建議。
旅遊具有「興一業,旺百業」的作用,在建設美麗鄉村過程中,有條件的村鎮要把發展鄉村旅遊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美麗鄉村建設推進的同時,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
一是強化規劃引領,注意各規劃銜接。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宜認真調研分析本地旅遊資源,結合行政村調整,明確域內空間布局,形成縣城、中心鎮、一般鄉鎮、中心村、一般村、特色村相結合的「重點突出、梯次合理、特色鮮明、相互銜接」的村莊布局規劃體系,要避免無潛力可挖的地方人為造景和有潛力可挖的地方卻視而不見,要強調對一些有歷史和人文底蘊的古村落的保護和修復。且市內各規劃在制定時要相互銜接,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突出地域特色,體現差異性和多元化。鄉村之美,固然在於鄉村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田園野趣,但是,如果千村一面,則也會缺乏生機和活力,容易引起審美疲勞。因此,美麗鄉村建設必須因地制宜,尊重生態,培育地域特色和個性。對旅遊資源較豐富的地區,可把一個市當作一個大景區來規劃,把一個鎮當作一個功能區塊來建設,把一個村當作一個景點來設計,把一戶農家當作一個小品來改造。要善於挖掘當地的生態資源與人文資源,利用當地的歷史古跡、風土人情,給鄉村建設注入人文內涵,展現獨特的魅力,既提升和展現鄉村的文化品位,也讓綿延的地方歷史文脈得以有效傳承。此外,還可從產業發展、景觀改造等方面入手,實現「一村一景」「一村一品」,充分彰顯鄉村的特色和韻味。
三是加大資金投入,做好各渠道項目建設的整合。建設美麗鄉村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發展鄉村旅遊前期的基礎設施投入同樣需要資金投入。兩者在資金投入時,尤其是基礎設施投入上可以共享。各村鎮在建設項目包裝上報時,要積極爭取上級立項支持。各級職能部門也要多為村鎮出謀劃策,幫助爭取資金支持。村鎮一級也要發揮主動性,多方籌措資金,不能「等、靠、要」。
四是突出農民主體,注重調動農民參與積極性。要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做好引導,通過讓農民得實惠,從內心來激發農民共建美麗鄉村的主動性。同時,充分挖掘農村現有的自然、人文和產業等資源,串點聯線,推進鄉村旅遊常態化發展。如積極落實旅遊惠民工程,創新推出鄉村趕集游活動,把鄉村旅遊與農村集市日有機結合,鄉村趕集游擴大了旅遊惠民的覆蓋面和受益面,各農家樂經營戶、土特產購買點、種養基地,乃至各小商小販,均能從中得益,農民得到實惠了,他們的積極性自然而然就調動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