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10大鄉村旅遊鄉鎮
『壹』 彭水縣有哪些鄉鎮
共39個鄉鎮,除鎮以外抄,其餘均為鄉。分別是:
漢葭鎮
高谷鎮
黃家鎮
普子鎮
鹿角鎮
桑柘鎮
郁山鎮
保家鎮
連湖鎮
龍射鎮
雙龍
石盤
鞍子
新田
聯合
平安
喬梓
大埡
靛水
長灘
善感
諸佛
萬足鎮
遷橋
岩東
龍溪
三義
梅子
走馬
桐樓
石柳
潤溪
龍塘
太原
棣堂
蘆塘
鹿鳴
朗溪
小廠
『貳』 重慶市重慶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有哪些鄉鎮
街道3個、鎮14個、鄉22個。漢葭街道、紹慶街道、靛水街道、保家鎮、郁山鎮、高谷鎮內、桑柘鎮、鹿角鎮、黃家鎮、普容子鎮、龍射鎮、連湖鎮、萬足鎮、新田鎮、平安鎮、長生鎮、鞍子鎮、岩東鄉、鹿鳴鄉、棣棠鄉、太原鄉、三義鄉、聯合鄉、石柳鄉、龍溪鄉、走馬鄉、蘆塘鄉、喬梓鄉、梅子埡鄉、諸佛鄉、小廠鄉、桐樓鄉、善感鄉、雙龍鄉、石盤鄉、大埡鄉、潤溪鄉、朗溪鄉、龍塘鄉。
『叄』 各位親愛的們,有誰知道重慶市,彭水縣的各個鄉鎮147.258.369趕集的日子
我只知道高谷鎮是369。望採納
『肆』 彭水哪個鄉鎮好,經濟發達,離縣城最近
漢葭鎮最近,就在縣城裡面。位於彭水縣中部烏江、鬱江交匯處,北緯29°17′,東經108°09′,海拔245米。管轄原漢葭鎮和城郊鄉、下塘、下岩西3個鄉所屬行政區域,面積217.61平方公里,總人口7005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9848人。轄23個村民委員會、7個居民委員會,鎮人民政府駐漢葭。
『伍』 彭水縣有沒有逢十趕集的鄉鎮
彭水縣沒有逢十趕集的鄉鎮。
彭水各個鄉鎮趕集日期:
黃家壩:2、5、8;龍塘壩:回3、6、9;下答岩西:1、4、7;朗溪:1、4、7;聯合:3、6、9;郁山:1、4、7; 蓮湖:2、5、8;保家:2、5、8;青平:3、6、9;羊頭鋪:1、4、7。
『陸』 彭水縣政府網各鄉鎮概況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位於重慶直轄市東南部,處武陵山區,居烏江下游。北接湖北,南連貴州。全縣轄10鎮29鄉,共274個村、26個居委,1785個村民小組、184個居民小組。2001年底,全縣有17.55萬戶、6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6.70萬人,縣城居民4.95萬人;社會從業人口39萬人,其中:第一產業32.9萬人,第二產業2.1萬人,第三產業4萬人。境內居住著苗、土家、蒙古、回、仡佬、侗、藏、彝、哈尼、壯、滿11個少數民族,2001年少數民族人口佔全縣總人口的59.5%,其中苗族27萬餘人,土家族9萬餘人。各民族同心協力,發展經濟,為家鄉發展奮戰不息。 彭水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這里就誕育了巴蜀最古老的「"黔中文化」。漢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在今郁山鎮置涪陵縣,北周置黔州費縣。隋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置彭水縣。唐置黔中道於此,並置黔州,彭水成為今渝、黔、湘、鄂結合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為中央政權對西南邊陲中部約30萬平方公里地區少數民族實行羈縻統治的據點,一直延續到南宋末年。唐、宋兩朝,中原紛亂,而黔州獨守,社會經濟齊頭發展。元、明兩代,多次「趕苗拓業」,人口銳減,土地荒蕪,經濟蕭條。清政府招民墾荒,還民休養生息,經濟得以恢復、發展,到清末"舟楫往來,商貿輻輳,百貨雲集,鹽、茶、油、漆、薴麻諸物轉運各地,使「彭水財富,甲於酉屬」。民國時期,兵匪頻仍,人民啼飢號寒。1949年11月16日彭水解放,從此人民當家作主,政通人和,百業興旺。 彭水環境優越,資源豐富,人傑地靈。全縣現有耕地9.20萬公頃,水域0.44萬公頃,草地3.12萬公頃,林業用地18.8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27.3%,活立木蓄積量達242萬立方米以上。有終年不斷流、集水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0條,流長359.70公里。全縣水資源總量481.48億立方米;水能資源豐富,全縣水能理論蘊藏量為276.43萬千瓦,技術可開發的水能資源214.6萬千瓦。有野生動物103種,魚類69種,飼養畜禽品種13個。有煤、螢石、重晶石、大理石、高鈣石灰石、鹽、鐵、鉀、銅及部分稀有金屬等礦產,其中煤總儲量2.60億噸。 彭水旅遊資源豐富。悠久的歷史文化遺產留下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可供觀賞研究者達80餘處,且多集中在漢葭、郁山兩鎮;青山綠水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造就了門類齊全的自然景觀,其風景名勝多集中在烏江、鬱江和芙蓉江兩岸。山水風光與人文景觀相映成輝,極具開發價值。
『柒』 重慶彭水縣有多少人口多少鄉鎮,各個鄉鎮叫什麼名字
現有39個鄉鎮,即:漢葭鎮、保家鎮、高谷鎮、郁山鎮、普子鎮、桑柘鎮、鹿角鎮回、黃家鎮答、靛水鎮、龍射鎮、萬足鎮、岩東鄉、石榴鄉、龍塘鄉、桐樓鄉、棣棠鄉、長灘鄉、諸佛鄉、鹿鳴鄉、潤溪鄉、大埡鄉、聯合鄉、石盤鄉、、雙龍鄉、三義鄉、善感鄉、朗溪鄉、遷喬鄉、太元鄉、龍溪鄉、走馬鄉、連湖鄉、梅子鄉、喬子鄉、安子鄉、平安鄉、蘆塘鄉、小廠鄉、新田鄉。全縣幅員面積3903平方公里,共有623個行政村,人口61.84萬人。
『捌』 彭水長生鎮未來規劃
特色農業搭起「致富橋
農業是基礎,是根本。充分利用該鎮的自然優勢,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在發展傳統農業的同時,積極引導農戶發展特色產業,主攻制種水稻、高澱粉紅薯、烤煙等產業。積極引進有成熟農業發展經驗的公司,大力培育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社,全力推進「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確保農產品「種得出、賣得好、效益高」。圍繞做大做強區域特色優勢產業來為農民增收,在推廣蓮藕種植和蜜蜂養殖上下大功夫,努力將這兩項產業作為該鎮當前乃至今後的亮點來打造。
鄉村旅遊擴大「知名度」
靠著秀麗的田園風光和獨特的苗鄉風情,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無疑成為長生鎮的必然選擇。鎮充分抓住國家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的契機,緊扣生態保護發展建設目標,大力發展具有民族特色的鄉村旅遊,切實在科學規劃、加大投入、突出特色、規范管理等方面下功夫,使鄉村旅遊日漸成為當地一張響亮「名片」。未來幾年,通過創造性的生態文明主題設計,整合資源,真正將長生打造成為「田園花海養身福地,長生長壽度假樂園」,而在重慶市市內外叫得響的鄉村旅遊強鎮。
創衛工程塑造「形象美」
近年,圍繞將長生建設成為「戶外運動健身基地,養生休閑度假中心」這一戰略目標,積極開展市級衛生鎮創建工作,全力塑造「形象美」。分別實施場鎮街道油化、人行道踩板安裝、下水道改造、新街綠化、旱廁改造、立面改造、店招店牌整治、環山路路燈安裝、弱電下地、污水處理廠建設等項目,使全鎮街道煥然一新。
民生改善提升「幸福感」
立足改善民生,提升群眾幸福指數,長生鎮強力推進扶貧工作。該鎮認真瞄準貧困村、緊盯貧困戶,堅持因地因人制宜、分戶分類指導,實施到戶到人的精準扶貧政策,不斷提高扶貧工作的准確性、有效性、持續性。不斷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大力培育特色農業產業和鄉村旅遊業,為實現生活富裕、環境美好、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