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鄉旅遊 » 鄉村旅遊就是生態旅

鄉村旅遊就是生態旅

發布時間: 2021-01-31 23:11:52

㈠ 生態旅遊的意義是什麼

生態旅遊的意義:

  1. 以有特色的生態環境為主要景觀的旅遊。是指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以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准則,並依託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獨特的人文生態系統,採取生態友好方式,開展的生態體驗、生態教育、生態認知並獲得心身愉悅的旅遊方式。

  2. 生態旅遊是一個區域或一個保護區生態發展的重要內容,不僅對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而且也是激勵保護區進一步發展的動力。

  3. 回歸大自然,即到生態環境中去觀賞、旅行、探索,目的在於享受清新、輕松、舒暢的自然與人的和諧氣氛,探索和認識自然,增進健康,陶冶情操,接受環境教育,享受自然和文化遺產等。

  4. 促進自然生態系統的良性運轉。不論生態旅遊者,還是生態旅遊經營者,甚至包括得到收益的當地居民,都應當在保護生態環境免遭破壞方面做出貢獻。也就是說:只有在旅遊和保護均有保障時,生態旅遊才能顯示其真正的科學意義。

鄉村旅遊的本質是什麼

確切地說,鄉村旅遊的稱謂應該叫鄉村休閑,這個定義很重要。我並不是吹毛求疵,一味地在回玩文答字游戲,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路不暢。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深研究員表示,現在我們所搞的鄉村旅遊,其市場必然是定位於鄉村所依託的城市,或者是鄰近城市。這樣說來,就是附近的城裡人到鄉下去休閑,而不是旅遊。
因為誰都知道,旅遊要換地方。單從字面講,先旅後游,「旅」是旅行,有一種空間上的移動;「游」是游覽、觀光、娛樂,二者合起來即旅遊。
對於所謂鄉村旅遊,基本就沒有離開自己日常生活的區域,從城裡到鄉下,仍舊在同一個地域內,大環境並沒有根本的改變,頂多就是多了點「土、俗、野、古」的鄉村風味和習俗,以及生態環境,但區域性核心文化是相同的。
當然,事情沒有絕對的。有的地方鄉村旅遊也是成立的,且火的很,市場輻射得足夠遠,不止是周邊城市。但其有一個共性,那就是:這樣的鄉村有獨特的旅遊吸引物,要麼是景觀,要麼是業態,只不過,這已上升到景區的層面。這是景區旅遊,而非鄉村旅遊。

㈢ 什麼是鄉村旅遊業

鄉村旅遊是以旅遊度假為宗旨,以村莊野外為空間,以人文無干擾、生態無破壞、以游居和野行為特色的村野旅遊形式。鄉村旅遊的概念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是發生在鄉村地區,二是以鄉村性作為旅遊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鄉村旅遊規劃,是旅遊規劃的一種。從資源的角度而言,是以村落、郊野、田園等環境為依託,通過對資源的分析、對比,形成一種具有特色的發展方向。近期,鄉村旅遊往往和新農村建設聯系在一起。鄉村旅遊發展是鄉村創新經濟學理論下的一個成功實踐。在我國廣大的鄉村地區存在著豐富的人文歷史資源和生態自然資源,鄉村旅遊開發和發展存在著巨大的潛力和市場。

㈣ 什麼是生態旅遊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特別顧問、墨西哥專家豪·謝貝洛斯·拉斯喀瑞(H?Ceballos-Lascurain)在1983年首次在文章中使用「生態旅遊」這一概念。它不僅被用來表徵所有的觀光自然景物的旅遊,而且強調被觀光對象不應受到損害,是在持續管理的思想指導下開展的旅遊活動。隨著經濟的增長、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一方面在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時,人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卻面臨下降的威脅,廣大旅遊者對回歸大自然、欣賞大自然美景、享受原野風光和自然地域文化的需求與日俱增;另一方面,卻面臨著許多旅遊區已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污染和破壞的被動局面,有些旅遊區的環境和生態污染十分嚴重,影響了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因而,如何使旅遊業的增長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怎樣既發展旅遊業,又保護好自然生態環境,既開發旅遊資源,又保證持續利用,諸如此類的問題迫切需要尋求新的解決方法和應對措施。因此,生態旅遊這一內涵豐富的概念便應運而生了。

在世界上,並不是每個地方都具備開展生態旅遊的條件。目前,野生動物資源使非洲成為世界生態旅遊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尤其是南部非洲的肯亞、坦尚尼亞、南非、波札那、迦納等國已成為當今國際生態旅遊的熱點地區。在亞馬遜河流域的哥斯大黎加、宏都拉斯、阿根廷、巴西、秘魯、智利、美國、加拿大等國家也是生態旅遊較發達的地區。在亞洲,印度、尼泊爾和印度尼西亞以及馬來西亞是最早開展生態旅遊活動的地區。此外英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生態旅遊也有所發展。這些地區和國家開展的主要生態旅遊活動有野生動物參觀、原始部落之旅、生態觀察、河流巡航、森林徒步、賞鳥、動物生態教育以及土著居民參觀等。

我國的生態旅遊是主要依託於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等發展起來的。1982年,我國第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建立,將旅遊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結合起來。此後,森林公園建設以及森林生態旅遊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雖然這時候開發的森林旅遊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生態旅遊,但是為生態旅遊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目前,在國內,開放的生態旅遊區主要有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等。生態旅遊開發較早、開發較為成熟的地區主要有香格里拉、中甸、西雙版納、長白山、瀾滄江流域、鼎湖山、廣東肇慶、新疆哈納斯等地區。按開展生態旅遊的類型劃分,我國目前著名的生態旅遊景區可以分為以下九大類,1)山嶽生態景區,以五嶽、佛教名山、道教名山等為代表。2)湖泊生態景區,以長白山天池、肇慶星湖、青海的青海湖等為代表。3)森林生態景區,以吉林長白山、湖北神農架、雲南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等為代表。4)草原生態景區,以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等為代表。5)海洋生態景區,以廣西北海及海南文昌的紅樹林海岸等為代表。6)觀鳥生態景區,以江西鄱陽湖越冬候鳥自然保護區、青海湖鳥島等為代表。7)冰雪生態旅遊區,以雲南麗江玉龍雪山、吉林延邊長白山等為代表。8)漂流生態景區,以湖北神農架等為代表。9)徒步探險生態景區,以西藏珠穆朗瑪峰、羅布泊沙漠、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等為代表。

㈤ 生態旅遊和傳統旅遊發展的區別

傳統旅遊,提指旅遊景區、遊客、消費三者的互動並產生經濟利益。
生態旅遊,在傳統旅遊的基礎上,更加重視「安全、環保、可再生循還」的管理措施。
比如:參觀故宮博物院、布達拉宮景點,過去的傳統旅遊,只要在開放時間內均可參觀。近年國家越來越重視文物保護,主張「生態旅遊」,每天參觀的人數就開始設限。
還有,對於旅遊景區開發的項目工程,政府為保護自然生態不受破壞,對一些可能會導致人為的環境污染,也會禁止開發。

㈥ 什麼是生態文化旅遊

「生態旅遊」這一術語,是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於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國際生態旅遊協會把其定義為:具有保護自然環境和維護當地人民生活雙重責任的旅遊活動。

㈦ 生態旅遊與傳統大眾旅遊的區別

「生態旅遊」這一術語,是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於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國際版生態旅遊協會把權其定義為:具有保護自然環境和維護當地人民生活雙重責任的旅遊活動。生態旅遊的內涵更強調的是對自然景觀的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旅遊。
生態旅遊是以有特色的生態環境為主要景觀的旅遊。是指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以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准則,並依託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獨特的人文生態系統,採取生態友好方式,開展的生態體驗、生態教育、生態認知並獲得心身愉悅的旅遊方式。
生態旅遊與傳統大眾旅遊的區別應包含兩個方面:
一是回歸大自然,即到生態環境中去觀賞、旅行、探索,目的在於享受清新、輕松、舒暢的自然與人的和諧氣氛,探索和認識自然,增進健康,陶冶情操,接受環境教育,享受自然和文化遺產等;
二是要促進自然生態系統的良性運轉。不論生態旅遊者,還是生態旅遊經營者,甚至包括得到收益的當地居民,都應當在保護生態環境免遭破壞方面做出貢獻。也就是說:只有在旅遊和保護均有保障時,生態旅遊才能顯示其真正的科學意義。

㈧ 鄉村旅遊本質上是什麼

所謂鄉村旅遊,基本就沒有離開自己日常生活的區域,從城裡到鄉下,仍舊在同一個地域內,大環境並沒有根本的改變,頂多就是多了點「土、俗、野、古」的鄉村風味和習俗,以及區別於城市的生態自然環境,但區域性的核心文化是相同的。

鄉村旅遊、全域旅遊都是近年很火的概念,也是政府層面著力推動的,行業在引導,企業在推進。談及規劃、開發以及落地經營,由於時間較短,還沒有顯現出實際效果,但是,社會影響已經有了,至於經濟效益和品牌效應,恐怕還要觀望。

確切地說,鄉村旅遊的稱謂應該叫鄉村休閑,這個定義很重要。我並不是吹毛求疵,一味地在玩文字游戲,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路不暢。

鄉村旅遊也罷,鄉村休閑也罷,其目標客戶定然是城裡人,那麼城裡人究竟到鄉村去干什麼?休閑還是旅遊?這一點要搞清楚。

只有定位精準,才能規劃精準,才能開發到位,才能落地產生效益,大家才不會白忙活。否則,又成了政績工程、一哄而上的面子工程。

事實上,鄉村旅遊規劃與開發大多不到位,真正落地產生客流和效益的更是寥寥無幾。

鄉村旅遊是國家提出的,方向沒有錯。從宏觀經濟調控講,也算是供給側改革一個重大舉措。但問題是執行和運作,下面往往就弄歪了,搞著搞著就成了普天下之大眾、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神器」。

所謂鄉村旅遊,我理解是鄉村休閑(鄉村休閑的發展方向也許是鄉村旅居,筆者此前曾有文章《鄉村旅遊的未來定位應該是鄉村旅居》),這個說法顯然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權作一己之見。

先從概念說起。休閑不分區域,在本地休閑,不挪屁股,當然成不了旅遊;而到外地休閑,我們往往說成是休閑旅遊。

再從市場說起。鄉村總是與城市共生共存的,每個城市周邊都是鄉村,國內國外,亘古未變,概莫如此。只不過,隨著現代工業革命的深入,靠近大都市的鄉村,多半已半城市化,失去了鄉村的原生態,沒有了鄉村的原風景。

現在我們所搞的鄉村旅遊,其市場必然是定位於鄉村所依託的城市,或者是鄰近城市。這樣說來,就是附近的城裡人到鄉下去休閑,而不是旅遊。

因為誰都知道,旅遊要換地方。單從字面講,先旅後游,「旅」是旅行,有一種空間上的移動;「游」是游覽、觀光、娛樂,二者合起來即旅遊。

對於所謂鄉村旅遊,基本就沒有離開自己日常生活的區域,從城裡到鄉下,仍舊在同一個地域內,大環境並沒有根本的改變,頂多就是多了點「土、俗、野、古」的鄉村風味和習俗,以及生態環境,但區域性核心文化是相同的。

當然,事情沒有絕對的。有的地方鄉村旅遊也是成立的,且火的很,市場輻射得足夠遠,不止是周邊城市。但其有一個共性,那就是:這樣的鄉村有獨特的旅遊吸引物,要麼是景觀,要麼是業態,只不過,這已上升到景區的層面。這是景區旅遊,而非鄉村旅遊。

㈨ 按經營模式開發的農家生態旅遊可以分為哪些類型

(1)農旅結合模式。這一類鄉村旅遊經營模式以當地農戶為主體,自籌小額資金投資,自主經營,遊客主要在節假日短期逗留,或進行氣候型休閑旅遊。它屬於農戶家庭小而全的農業兼業型經濟,經營戶之間未形成明確分工和產業化發展的內在關聯,因而其旅遊產品的設施較為簡陋,衛生條件無人監管,難以達到高品位的文化旅遊檔次。從模式的框架設計上看。小農經濟的局限性限制其向規模化、產業化的方向發展。此模式主要適用於農村經濟不發達、鄉村旅遊資源優勢不明顯的城郊和農村地區(圖4-3)。

(2)CCTV模式(詳見後述)。

(3)以鄉村旅遊業為龍頭的「旅-農-工-貿」聯動發展模式。該模式主要是圍繞鄉村旅遊這個龍頭開展各項經濟建設。一是發展第三產業,解決旅遊者的「食、住、行、游、購、娛」六大問題。興建旅遊設施、商業設施、文化娛樂設施。二是發展第一產業,興建農副產品基地、農業觀光基地,帶動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三是發展第二產業,開發各種旅遊食品、飲料、紀念品等。對當地土特產進行深加工、精加工,力求上規模、上檔次。四是發揮旅遊的牽線搭橋作用,讓旅遊市場帶動信息、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市場,促進資金、技術和人才的引進,加速本地區農村經濟的發展。此模式主要適用於經濟基礎好、鄉村旅遊發展較成熟的農村地區。

(4)景區帶動模式。是以重點旅遊景區為核心,把旅遊景區的部分服務功能分離出來,吸引和指導旅遊景區周邊鄉村的農民參與旅遊接待和服務,從而帶動農民脫貧致富,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模式。該模式的主要特點:一是通過開發建設旅遊景區,帶動景區周邊鄉村的旅遊住宿、餐飲、購物及配套服務,拉動農副產品、土特產品的銷售,促進鄉村旅遊及社區經濟社會發展;二是減少了旅遊景區建設資金投入的壓力,迅速擴大和提升旅遊景區的接待服務功能,形成具有特色的旅遊配套設施和服務:三是帶動旅遊景區周邊農民就業和收入增加,促進貧困地區群眾脫貧致富,形成旅遊景區和社區經濟社會的互動發展。

(5)政府+公司+旅行社+農民旅遊協會模式。該模式是政府負責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公司負責商業運作;農民旅遊協會負責組織各類活動及服務,並協調公司與農民的利益;旅行社負責開拓市場,組織客源。貴州平壩縣天龍鎮屯堡村寨游就是這樣一種模式。

(6)產業依託型模式。該模式是以經濟基礎較好的鄉村為依託,立足當地規模化的農業產業優勢,以旅遊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政府引導、企業為主、村民參與進行旅遊項目開發,積極發展鄉村旅遊產品,促進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如雲南紅河州蒙自縣依託十幾畝石榴、桃、李等果園,積極開發和發展果園旅遊,不僅促進了水果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而且帶動了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該模式的特點:一是依託和發揮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生產的比較優勢,大力發展特色鄉村旅遊,具有投資少、見效快的突出特點;二是既滿足了旅遊者觀光、休閑和鄉村體驗的多樣化旅遊需求。又促進了當地農副產品的生產、加工和就地銷售,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三是引導農民開展旅遊接待服務,既創造了新的就業崗位,又增加了農民收入,提高了農民的服務意識和綜合素質;四是帶動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村容村貌的改善,形成了良好的旅遊環境和氛圍,促進了鄉村旅遊的發展。

(7)旅館型農家生態旅遊。旅館型農家生態游是指以景區景點、區位優勢為依託,以提供吃、住、游服務為主要經營手段和以價廉為主要經營策略的經營實體。

賓館型農家生態游是在景區景點優勢明顯但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旅遊接待能力不足的情況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滿足了城市中、低收入人群旅遊消費的需求,拉近了城市與農村的距離。賓館型農家生態游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依託性。旅遊景區景點一般遠離大、中城市,尤其是山區景點,風光優美,景色迷人。但由於交通、吃、住等條件跟不上旅遊發展的需求,於是一些具有一定經營頭腦的農戶便將自家庭院及寬敞住房加以裝修改造,開始接待遊客。顯然,這類農家生態游景點依託性很強。

二是價廉性。由於農家生態游大部分是由農民利用閑置的房屋和生產資料開展經營活動,部分農產品又是自家種植,相對而言具有「投資小、風險低」等優點,加上管理部門管理滯後,所以旅遊收費便宜,經營者成本較低。可見,其主要「賣點」就是「價廉」。

三是靈活性。旅館型農家生態游在經營過程中一般比較靈活。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價格比較靈活,彈性較大;二是經營方式比較靈活,即可以根據客流量的大小,遊客愛好,或偏重於餐飲,或偏重於住宿。在管理並不規范的情況下,這種經營的「靈活性」往往是導致惡性競爭的主要原因。

(8)餐飲型農家生態旅遊。餐飲型農家生態游是指以解決遊客就餐難為發展契機,以滿足遊客價廉、味美、舒適、隨意的消費需求為經營策略,以原汁原味的農家菜為主要經營特色的經營實體。可以這樣認為:餐飲型農家生態游是城市「社會飯店」伴隨城市居民的流動向農村延伸和拓展,也是農村特色菜在適應城市居民時尚消費習慣的過程中對城市餐飲業的沖擊和改造。目前,全國各地大、中城市的城鄉結合部均有不少屬於這一類型的農家生態游。相對而言,這種類型的農家樂具有交通便利、鄉土氣息濃厚、菜價低廉等特點(圖4-4)。

㈩ 生態旅遊和傳統旅遊的發展有哪些區別

被泛化的生態旅遊
文/陳清智

2009年1月1日,國家旅遊局在海南三亞市拉開「2009中國生態旅遊年」的帷幕,將主題年口號確定為「走進綠色旅遊、感受生態文明」,全國各地的生態旅遊活動由此風起雲涌,「生態旅遊」成為風靡全國的旅遊新概念。
然而,與此並存的業界質疑之聲也從未銷匿。經過半年多的實踐,有人懷疑一哄而上的中國生態旅遊是一股被泛化與曲解的「旅遊盲流」,一個偏離本義的發展誤區。
概念之爭
2008年12月28日,岳陽率先啟動「中國生態旅遊年」後,國內開始涌動「生態旅遊」熱潮,全國各地你追我趕,唯恐落後。其中不乏動輒上千萬、上億元的大項目、大手筆。
但在這股大流中,不少人依然以大眾旅遊的慣性思維來經營生態旅遊,將其當成上項目、鋪攤子、大搞設施建設的利用工具和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龍頭,繼續以接待人數、旅遊收入等作為衡量成敗的主要指標。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秘書長宋瑞博士的眼裡,這種現象令人擔憂。他認為,在大眾旅遊的慣性思維下,這種全國一擁而上的「生態熱情」只能說明大家對生態旅遊概念的認識錯位,是對「生態旅遊」本義的誤讀和曲解。
宋瑞指出,目前我國生態旅遊在認識和實踐中都存在一些問題。按照國際生態旅遊學會(IES)的界定,「生態旅遊就是在自然區域里進行的、保護環境同時維持當地人福利的、負責任的旅遊」。但眼下,更多的人和部門把生態旅遊當成適合所有旅遊形式、所有地區、所有環節的普遍原則,從而導致了生態旅遊概念的無限泛化,形成了所謂的「城市生態旅遊」、「鄉村生態旅遊」、「產業生態旅遊」、「自然生態旅遊」、「人文生態旅遊」、「農業生態旅遊」、「工業生態旅遊」等衍生概念。他擔心,這會將「2009中國生態旅遊年」的美好初衷帶入歧途,將一次促進全民環保意識大覺醒的契機變成一次集體對生態的變相「經濟侵略」。
兩難之惑
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孰輕孰重?這是生態旅遊的兩難。
受國內外系列突發事件綜合性影響,我國入境市場持續出現小幅下滑。與此同時,世界旅遊組織關於「到2015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旅遊目的地和第四位的出境旅遊客源國」的預測又挑逗著中國躋身旅遊超級大國的慾望,而近十幾年來以每年20%左右快速增長的生態旅遊經濟,更讓中國深感必須趕上這班國際列車。
在此背景下,「2009中國生態旅遊年」無疑背負著「拉動內需,激活經濟」與助推中國旅遊跨入國際視野的特殊使命。許多人認為,這些壓在生態旅遊身上的政績導向與經濟重碼,是將其引向歧途的「始作俑者」。他們擔心,生態旅遊越來越多地被當作標簽和幌子,甚至在一些地方成為破壞環境的罪魁禍首,最終將生態旅遊推向與生態對立的尷尬境地。
以旅遊開發商和經營者為例。面對這一具有廣闊市場前景和潛在經濟效益的大蛋糕,眾多旅遊企業必將對生態旅遊開發經營趨之若鶩。但要發展真正的生態旅遊,旅遊開發商們也不得不付出更大的代價,要承擔起環境保護和社區受益的責任,即追加遠大於常規旅遊區的成本。在現有制度下,出於經濟利益的理性思考,旅遊開發商們往往會想方設法繞開沉重的成本。為使這種行為成為正當化,他們很願意在環境保護和社區經濟發展標准上進行模糊化處理。
但在國內,試圖突破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的兩難瓶頸,從而實現雙贏的努力也並非沒有。
早在2005年,在中國生態旅遊國際論壇上,來自國內外72個機構的160餘名專家和代表熱議的主題就是「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雙贏的生態旅遊經營」。而當下,各地關於雙贏的呼籲之聲更是不絕於耳。這些清醒的聲音,激發出這樣一些共識:不能聽任生態旅遊處於隨性的泛化與曲解狀態,政府理應就生態旅遊的規劃、產品設計、環境技術、環境管理與市場培育等實踐問題展開研究和對市場的指導,讓生態旅遊走上正軌。
發展之路
經過一番熱炒,2009年的中國生態旅遊成效幾何?態勢尚未明朗。但由於能夠滿足人們求新、求知、獵奇、探險、休閑、保健、療養等多樣化需求,生態旅遊成為我國一項新興的朝陽旅遊產業則已是板上釘釘的事。然而,中國生態旅遊的發展之路何在,該怎麼走?卻是一個懸而未決的答案。
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向他國學習的呼聲一直居高不下。
生態旅遊已經在世界范圍內開展多年,不論是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等經濟發達國家,還是厄瓜多、哥斯大黎加、尼泊爾、波札那等發展中國家,都積累了不少經驗、教訓。宋瑞認為,研究、學習和借鑒這些經驗和教訓,特別是分析其中的失敗案例,能夠使中國的生態旅遊少走彎路。
其次,應該恪守國際的基本共識:生態旅遊是前往相對未被干擾和污染的自然區域的旅遊活動;在欣賞自然的同時,更強調了解和保護自然環境;生態旅遊不排斥經濟收益,但這遠非其首要目標,其收益除了用於生態保護外,首要考慮當地居民受益等等,而不能以「適合國情」為名,對進行無限的泛化。另外,生態旅遊的健康發展,除企業自身的摸索實踐,更需要政府制定明確的游戲規則,學界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非政府組織給予實際的操作指導,媒體進行正確的宣傳監督。
一旦掃清這些障礙,中國生態旅遊或能早日步入坦途。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