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縣vr美麗鄉村旅遊平台
Ⅰ 民宿的發展是情懷重要還是運營重要,為什麼
個人認為,來民宿的運營要重源要許多。
風頭正勁的民宿,正致力承載著「美麗鄉村」的諸多夢想。這些在田野、深山、密林、海邊遺存而復活的傳統建築,呼吸自然、吐納文化,「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當下,民宿產業的發展與鄉村、農業的多路徑發展有著復雜的交織。米小粒民宿一方面肩負著促進鄉村旅遊升級發展、轉變農業生產方式的重要功能;另一方面又承載著「新農人、新創客」對美麗鄉村夢的追尋。
可以說民宿,正走在越來越火的康莊大道上。但對於真正熱愛民宿的人來說,民宿從來不是一種現象,一個話題,而是一種生活方式。
情懷者看到的是自由與美好,投資者看到的是入住率和回報率。然而有情懷和理性合體才能打造真正能盈利的民宿。
如何重構鄉村空間變成民宿;如何讓民宿既有情懷又有運營回報以及如何讓生活在都市的人們在民宿里留下舒適的入住體驗和美好的回憶。
Ⅱ 我國有哪些地方是將科技與紅色旅遊文化用得很好的
隨著改革開放,人們消費水平的提升,中國紅色旅遊的人數在每年逐步的增加,紅色旅遊是一個非常有教育意義的主題文化之旅。隨著時代與文化的相互交融,紅色旅遊與科技的結合也越來越多姿多彩。在我國的許多地方比如河南清豐的單拐村和江蘇的沙家浜景區等等都將科技與紅色旅遊文化運用的很好。
傳統的觀念會以為紅色旅遊只是農家樂沒有任何新鮮好玩有趣的地方,但是隨著簡直科技的發展,文化知識的提升,紅色文化的內涵越來越精彩和多元化。紅色文化與科技相結合展現了文化的多元性跟包容性。紅色旅遊不再是淺表的意義,更是一種豐富文化精神的象徵,是人類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發展科技與紅色旅遊融合是未來旅遊的方向。
Ⅲ 康縣大水溝村觀後感
青山環抱的山村裡,一條淙淙的溪流穿村而過。溪流在各種樹木的掩映下,沿著水景渠道里的階梯潺潺向下流動。三座小橋橫跨其上,橋頭的兩旁,是一個個白牆青瓦的農家小院,院落間,點綴著各色花草。村民們有的在文化廣場上下棋,有的在體育器械上鍛煉,不時傳來的笑聲,讓這個「藏」在大山裡的村莊,如世外桃源一般……中秋時節,走進隴南市康縣王壩鎮大水溝村,宛如走進一幅水墨畫中。
誰能想到,過去的大水溝村是康縣有名的貧困村。「交通靠走、治安靠狗、通訊靠吼,垃圾靠風刮、臟水靠蒸發。」大水溝村黨支部書記肖九宏說,過去的大水溝,全村5個社176戶701人中,貧困戶就多達137戶547人,占總戶數的77.9%。因為沒有像樣的道路,加上房屋破舊,外面的人給大水溝村起了個形象的名字叫「爛泥村」。
而如今,貧困村、「爛泥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村頭到村尾通上了水泥路,家家蓋起了漂亮的磚瓦房,村道兩邊每百米就有一個竹子做的垃圾房。
大水溝村的變遷得益於美麗鄉村建設。2012年,康縣把大水溝村列為美麗鄉村精品村進行全面建設,並立足區位、自然及生態優勢,把整村作為一個景點來建設,把一戶作為一個小品來改造,根據村莊地理位置、自然稟賦、文化特色、民風民俗等特點,修建了河堤、景觀橋、文化廣場、垃圾房等基礎設施。
在大水溝美麗鄉村建設中,康縣按照整流域綜合扶貧建設生態旅遊專業村的定位,整合項目資金,提高了建設標准。並且組織專家反復研究,最終決定依靠村莊植被覆蓋好、生態環境好的特點,重點打造生態旅遊新村。
鄉村變美了,專程趕來的遊客越來越多,不光有隴南其他縣的、還有蘭州、天水、漢中、寶雞的遊客。大家進農家小院、看古樹、賞水流景觀、品山野菜、呼吸負氧離子濃度很高的空氣,一待就是大半天。
「現在每天都有上百人來村裡旅遊,村裡的4家農家樂,每家一年都有十幾萬元的收入,還帶動了村裡的土雞養殖業和山野菜採摘,不少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掙上錢。」說起村裡的變化,大水溝村春曉園農家樂老闆肖志春樂呵呵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