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鄉村旅遊接待戶
① 智慧鄉村的建設內容及要求
1.1村級網站1.1.1應展現村級景觀、餐飲、農產品、休閑娛樂信息,包括本村旅遊項目圖文介紹、360度全景旅遊圖片和旅遊介紹視頻等。1.1.2村級網站內容應支持在電腦、智能手機等顯示屏上顯示,實現多屏互動,便於用戶隨時隨地瀏覽,同時支持點播觀看。1.1.3應做到網頁內容的時時更新。1.1.4在北京旅遊網智慧旅遊鄉村頻道下以布網站信息。1.1.5能夠通過微博等手段對外發布微游記、旅遊攻略等文字、視頻信息。1.1.6應可以在線支付,支持手機支付。1.1.7應實現對網站域下所有文字、圖片、視頻等信息的嚴格審查與發布,無色情與反動等信息。1.2民俗旅遊接待戶建設1.2.1 獨立網站應獨立擁有介紹餐飲菜品、住宿房型、採摘項目和其他旅遊項目的內容及價格的網站。4.2.2電子票能夠支持遊客在網上購買電子票。能夠掃描識別二維碼電子票或其它形式的電子票。1.2.3 電子身份認證能夠支持以手機識別遊客的電子身份認證。1.2.4 客戶服務電話應提供固定的聯系方式,便於遊客咨詢服務,並保持暢通。1.2.5 刷卡便捷服務應可以提供借記卡、信用卡刷卡服務,方便遊客消費,POS終端符合國家相關標准。1.2.6 手機支付服務能夠提供手機支付,要求符合國家相關標准。1.2.7在線預訂應可以通過包括但不限於互聯網在線預訂、電話預訂的方式,接受遊客預訂。能夠以多種方式通知民俗旅遊戶預留房間、餐桌等,並簡訊通知用戶。提前1天向用戶確認預訂結果。1.3無線網路1.3.1全村民俗旅遊接待戶客房、休閑漁場、觀光果園和觀光農園等各鄉村旅遊接待單位應實現室內有線網路的無線覆蓋,並免費向遊客提供無線上網服務。1.3.2全村民俗旅遊接待戶客房、休閑漁場、觀光果園和觀光農園等應達到10M及以上光纖接入覆蓋率超過80%,20M及以上光纖接入覆蓋率超過20%。1.3.3村內的遊客服務中心、小廣場等遊客聚集地點應實現無線網路(WLAN)熱點覆蓋,能夠與室內無線網路無縫切換,雙點暢游。1.4 智慧應用1.4.1基於位置的信息服務在旅遊鄉村出入口、重點旅遊項目等位置利用位置服務的技術手段能夠向遊客手機提供各類旅遊信息,包括民俗村介紹信息、周邊餐飲信息、周邊住宿信息、周邊游玩項目信息等自助導覽、自助導游信息。1.4.2 信息觸摸屏在遊客服務中心、重點旅遊項目等位置應設置信息觸摸屏,提供自助導游導覽信息、旅遊資訊信息、地圖交通信息、天氣預報等信息查詢、語音公用電話服務和免費上網服務。1.4.3 在線培訓能夠為本村民俗旅遊接待戶提供農村政策法規、鄉村旅遊服務規范、智慧服務操作技能等互聯網在線培訓。1.4.4視頻安全監控1.4.4.1在旅遊鄉村主要出入口、重點旅遊項目等位置建設視頻監控點。1.4.4.2能夠實現網路在線監控、實時遠程式控制制與調度、集中上聯,在保障鄉村、景區安全的前提下,便於管理部門統計了解人流、車流情況,方便管理。1.4.4.3能夠通過視頻監控系統實現對人員、車輛進行識別、統計,實現對旅遊景區、民俗旅遊戶的人員安全監控、人車流量統計等功能,對安全風險服務進行提示,包括人車流信息情況通報、氣象交通信息提示、安全信息提示等。1.4.5農產品食品安全監控能夠對旅遊鄉村中休閑漁場、觀光果園、觀光農園等高端農產品的種植、養殖、生產等環節,採用先進的通信技術、物聯網技術、視頻技術等實現對農作物生長環境的監控,並集中展現,保障農產品有良好的生長環境,吸引城鎮居民消費。1.4.6農產品銷售運輸安全管理對於智慧旅遊鄉村高端農產品銷售應提供物流跟蹤管理,通過RFID技術、全球定位技術對農產品運輸全流程進行監控和跟蹤,保障運輸過程安全。
② 示範村寨工作專報怎麼寫
開展特色旅遊村寨創建 促進新平鄉村旅遊發展
近幾年來,新平縣旅遊產業的發展,圍繞花腰傣文化品牌,確立了「兩山(哀牢山、磨盤山)一鎮(戛灑鎮)、兩村(戛灑大檳榔園花腰傣民族文化生態村和漠沙大沐浴花腰傣民族文化生態村)一河(紅河)」的發展思路,加大了自然生態、民族風情、農業觀光等鄉村旅遊產品的開發力度,逐步探索出了一條以農村風貌、農業生態、農民生活、民俗文化、自然生態等為主題內容的鄉村旅遊發展路子,旅遊業成為我縣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新興產業,鄉村旅遊的發展積極促進了新平旅遊產品的轉型,有力推進了旅遊產業發展,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我縣開展創建活動情況
為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優化旅遊環境,促進全縣鄉村旅遊發展,2009年,縣旅遊產業改革發展領導小組以戛灑為試點,以建設「最美的鄉村」為目標,在戛灑集鎮范圍內,以自然村為單位組織開展了鄉村文化示範工程和花腰傣民族特色村寨創建活動。
花腰傣民族特色旅遊村寨創建工作以戛灑鎮為實施主體,主要在集鎮周邊10公里半徑輻射范圍內的花腰傣民族村寨開展,根據村組條件和基礎,實施分步創建。縣旅遊局、文化局、建設局、縣婦聯四個部門按照職能對創建工作進行指導。以花腰傣民族文化傳承展示、村莊特色民居規劃建設、旅遊接待規范、居家文明建設、參與旅遊節慶活動、特色創新為創建工作內容。2009年內,旅遊局多次牽頭組織相關部門,深入旋渦、逛納徠、平寨、新寨、大檳榔園、蔓里等村,在群眾中開展創建工作的宣傳發動,配合戛灑鎮政府開展創建工作指導。在戛灑鎮的積極努力和多部門的配合下,花腰傣民族特色旅遊村寨創建工作初見成效。旋渦村和逛納徠兩個小組已基本具備遊客住宿、餐飲、休閑、體驗接待功能。其它村組在民族文化傳承與展示、民族手工藝品製作、居家文明建設、群眾思想觀念的引導和轉變方面也凸顯出2009年度創建工作的成效。12月,相關部門人員組成創建工作考評小組,依據年初目標計劃和各部門考評細則對試點村寨實施了考評。
在2009年戛灑試點的基礎上,2010年修改完善了民族特色村寨創建方案,按照「一個目標、一條線路、三個板塊」的旅遊發展思路,以建設「一村一特」和「最美的鄉村」為目標,擴大創建范圍,力爭用3年時間,以「生態優美、村容整潔、特色鮮明」為標准,以自然村為單位,扶持發展一批鄉村旅遊示範村,使一批村寨基本達到特色旅遊村寨創建標准。
通過近二年以來創建工作的開展,花腰傣群眾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參與旅遊產業發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明顯增強,為實施鄉村旅遊開發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互動發展,走以旅富農、以旅興農的鄉村旅遊發展路子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目前,我縣的戛灑大檳榔園村、漠沙曼線南薅村已被列為省級旅遊特色村,戛灑曼理村、平寨村和漠沙大沐浴村、曼線南薅村納入2010年開展民族特色旅遊村寨創建活動的重點。
我縣在發展鄉村旅遊過程中,共硬化路面8560平方米,種植各種樹木8000餘棵,栽植花卉20000餘株,新建和改建房屋212間,改廁18間,購置冰箱、彩電等家用電器252台件,累計投入資金達到1165萬元,接待遊客15萬餘人,旅遊收入達1040萬元。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和鄉村旅遊接待條件得到明顯改善。目前我縣有不同規模的農家樂飯店近20家,戛灑躍南村和漠沙大沐浴等村的7個鄉村旅遊經營戶通過了玉溪市鄉村旅遊服務接待設施質量等級評定,其中,四星級接待戶1家,三星級接待戶5家,兩星級接待戶1家。戛灑旋渦村27戶農戶依託新農村發展政策,實現了整村推進鄉村旅遊建設;啟組逛納徠花腰傣民族風情園已完成28幢連體民居建設工程。
二、主要經驗和做法
(一)提高認識,加強對民族特色旅遊村寨創建的組織領導。
為開展好民族特色旅遊村寨創建活動,旅遊產業改革發展領導小組明確整個創建評比活動在縣旅遊產業改革發展領導小組的領導下進行。戛灑鎮、縣直各培訓指導責任單位要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落實分管領導和工作人員,制定相應的工作方案和考評細則,認真組織實施花腰傣特色旅遊村寨創建評比活動。
此外,領導小組辦公室多次帶領相關工作人員深入村寨調研,把鄉村旅遊提檔升級和花腰傣特色旅遊村寨創建緊密結合,各有側重開展工作。行業管理按照相關標准,提前介入,積極做好前期行業指導和工作培訓。在鄉村環境和衛生整治、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完善、花腰傣民族特色項目建設、發展「傣家樂」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指導思路和意見,要求「傣家樂」經營戶下工夫做好民族民俗、農事活動、果蔬採摘體驗,豐富民族特色食品和農村戶外運動項目,力爭做出名副其實的花腰傣民族特色,在總結推廣戛灑躍南鄉村旅遊發展模式的經驗和基礎上,做好花腰傣特色旅遊村寨創建工作。
(二)精心規劃,突出民族特色旅遊村寨創建的資源優勢和特色。
我縣旅遊部門根據縣委、縣政府的旅遊產業發展意見,充分考慮當地的自然和文化特性、旅遊市場的需求、規模和發展趨勢、鄉村旅遊的布局、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問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發揮優勢,認真研究民族特色旅遊村寨創建發展布局,努力提升鄉村旅遊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一是突出了鄉村自然景觀的優勢,引導遊客領略獨特的田園風光、山水景觀,開展具有特色的鄉村生態旅遊,滿足遊客旅遊審美的需求。二是突出了鄉村的傳統文化優勢,充分挖掘花腰傣的文化內涵,包裝具有特色的傳統鄉土工藝,使遊客在鄉村旅遊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歷史知識和農業知識等,滿足遊客物質和精神享受的需求;三是突出了體現地方民族特色,在建築、服飾、飲食、歌舞乃至旅遊活動的設計等方面,盡可能體現出民族風貌、風情、習俗等特色,滿足遊客對跨區域文化差異的了解、感受和體驗,增強鄉村旅遊的吸引力。根據以上規劃思路,確立了以戛灑大檳榔園、曼理、平寨和漠沙大沐浴、南薅為重點,開展民族特色旅遊村寨創建活動。
(三)突出特色,分類整理創建標准。
根據新平鄉村旅遊產品轉型要求,新平重點在「特」字上下工夫,以經濟發展為核心,以保護生態環境、發展鄉村旅遊、塑造濃郁民族文化特色為重點,全面建設「生態優美、村容整潔、特色鮮明」的民族特色村寨為總體目標,弘揚生態理念和民族文化,按照星級分類,把標准整理成容易理解、便於把握的文本,印發到村(組),村(組)可根據基礎條件創建目標,確定需要集中財力、人力、物力主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完善哪些創建指標,力爭創建工作做到點、做到位。創建工作以戛灑鎮為主,旅遊、文化、建設、國土、交通、婦聯、共青團等部門和社團根據創建工作需要做好指導、服務和支持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和年度考評細則並實施創建指導工作。
(四)規范服務,努力營造文明和諧的民族特色旅遊村寨環境。
我縣鄉村旅遊突出了農民的主體地位,在市場的引導和現實的教育下,積極培養農民的市場經濟意識和服務顧客的文明意識。一是建立健全規范的旅遊接待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和配套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提高民族特色旅遊村寨的綜合服務質量和水平。二是規范農戶家庭的接待服務標准,從接待設施、接待條件、衛生狀況和接待能力等多個方面進行規范,並且進行了鄉村旅遊星級評定,目前,我縣有7家「農家樂」被玉溪市命名為鄉村旅遊級星接待單位,其中四星級1家、三星級5家、兩星級1家。三是切實加強鄉村環境整治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努力營造整潔的村容村貌,良好的鄉風文明氛圍,促進鄉村精神文明的建設。四是努力加強人才培訓。先後邀請各類專業老師及有實踐經驗的高星級酒店老師,舉辦了三期鄉村旅遊服務培訓班,從規范服務禮儀,提高服務技能等方面,對270多人進行了培訓,其中220人取得了旅遊從業人員上崗資格證書。
(五)深入指導,創建「傣家樂」鄉村旅遊經營模式。
縣旅遊產業領導小組在對哀牢山·紅河谷民族風情旅遊線的民族村寨發展鄉村旅遊進行了調研後,選定了田園風光優美、民族文化風情獨特、群眾參與鄉村旅遊發展積極性高漲的戛灑鎮曼里小組,進村入戶,帶領農戶一起動手用花腰傣手工藝品和生活農具等對房屋進行了內裝飾,指導農戶從鄉村的「土」文化上來打造,營造鄉村生活氣息,凸顯生態、民族的鄉村特色,體現花腰傣餐飲風味,實地創建出一個「傣家樂」旅遊經營模式,為下一步創建更多、更規范、更具特色的「傣家樂」樹立了典範。
(六)考察學習,提升新平鄉村旅遊經營管理水平。
為進一步開拓視野、創新理念,全面提高我縣旅遊行業整體管理水平,加快我縣旅遊景區開發和鄉村旅遊的發展步伐,縣旅遊局和縣旅遊行業協會採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方法,先後兩次帶領相關旅遊經營戶外出考察學習。2010年5月20日至22日,實地考察了玉溪市靈秀鎮、易門縣馨苑、通海縣里山和三杯杯、華寧縣的華溪等四星級和三星級農家樂。2010年9月16日至21日組織赴廈門、武夷山學習考察。通過考察學習各經營戶深受啟發、觸動較大,開拓了視野、思維,深切感受到與旅遊成熟地區相比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同時也看到了我縣旅遊發展的優勢和機遇,對今後新平縣旅遊行業發展樹立了信心,對於打造我縣自己的品牌和自身的特色有了信心。
通過集中學習考察,為經營戶搭建起了相互溝通和交流學習的機會,相互增進了解,增進友誼,增進合作。
三、取得的成效
開展民族特色旅遊村寨創建,發展鄉村旅遊,不僅豐富了游覽內容,還為新平農村脫貧致富開辟了新的途徑,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促進了信息溝通和文化交流,增強了群眾的發展意識,推動了當地和經濟社會發展。
(一)發展農家游有助於促進農民增收和就業。通過外地的經驗和我們自身發展的實踐表明,創建民族特色旅遊村寨可以達到「開發一方景區、繁榮一方經濟、致富一方百姓」的良好效益。農戶把農產品轉變為旅遊商品,將大大增加了農民收入。經過對參與鄉村旅遊開發經營的農戶進行摸底調查,大部分家庭人均純收入在6000元以上,遠遠高於全縣3288元的人均純收入水平。從我縣農業生產和旅遊發展現狀看,當旅遊旺季來臨之際,正是我縣農業生產農閑之時。農民放下手中的農活,敞開農院,廣納全國各地遊客,從事旅遊服務,將農業生產和旅遊經營活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做到旅遊服務和農村生產農兩不誤,實現農村勞動力的就地轉移,不僅解決了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還增加了農民收入。
(二)優化了農村環境,改變了農村整體面貌。自2006年啟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來,在鄉村旅遊規劃范圍內的有35個村民小組,佔全縣111個新農村建設試點的31.5%,累計整合新農村建設、整村扶貧、異地搬遷、民居抗震減災、旅遊扶持等項目資金2000多萬元參與鄉村旅遊開發,修建了進村道路,整治了村容村貌,興建了水電設施,整修了農家庭院,畜禽分離,使農村面貌煥然一新,徹底改變了過去「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糞草隨處堆,畜禽滿街跑」的狀況。戛灑南蚌村啟祖村民小組投入了850多萬元開發「農家樂」旅遊項目,並創新鄉村旅遊的發展經營管理模式,實行統一管理、集中經營,促進鄉村旅遊向規模化、規范化方向發展,為鄉村旅遊提檔升級打下了良好基礎。
(三)有利於降低農業經營風險。開展民族特色旅遊村寨創建強調的是充分利用鄉村地域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眾多的無形資產(如傳統文化、生活習俗)具有投資少、效益高、回收快等特徵,相對於其它產業發展更具有比較優勢,市場風險也相對較小。農戶只需將自家庭院加以硬化、綠化、美化、改水、改廁,並且購置一批廚房餐具,經過必要的標准和服務規范學習培訓,服從旅遊行業管理,便可掛牌對外營業。旅遊旺季時接待遊客,淡季時自用,不僅增強了我縣旅遊的接待能力,還培養了農民良好的生活習慣。此外,農民的雞、魚、肉、蛋、蔬菜等農副產品和手工藝品還可以就地得以消費,減少流通環節成本,增加農民收益。
(四)可以促進非農產業結構的調整。旅遊業的發展需要眾多部門和行業的支持和配合才能順利進行。反過來又可以帶動許多部門和產業的發展。開展民族特色旅遊村寨創建無疑可帶動農村交通運輸、餐飲服務、文化娛樂以及其他農副產品和民族工藝品等行業的發展,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改變農村服務產業發展薄弱的方面。
(五)農戶與遊客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促進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開展民族特色旅遊村寨創建活動將吸引大批城市人來農村感受自然、體驗生活,潛移默化的影響使農民轉變觀念。同時,農民足不出戶就實現了產、供、銷一體化,種、養、加工一條龍,吃、住、娛、購多種經營,農民不再將離鄉進城作為感受現代生活的唯一途徑,而是就地可以享受城市帶來的文明成果,有利於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同時,鄉村旅遊為農村帶來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拓展了農民視野,轉變了農民思想觀念,改變了農民生活習慣,凈化了農村社會風氣。農戶通過硬化、綠化、美化庭院及改廚、改水、改廁和改造居住條件,從而對於改善鄉村的社區環境、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快農村城鎮化都將起到十分有利的推動作用。
(六)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旅遊業每直接增加一個就業機會,能帶動相關的5個就業機會,乘數效應是相當明顯的。我們新平有大量的剩餘勞動力,開展民族特色旅遊村寨創建活動,有很明顯的季節性,農村勞動力可以合理安排勞作與服務,增加更多的收益。
(七)可以更加有效的保護挖掘民族文化,為旅遊業的持續發展提供源泉。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失去了民族的傳統文化,就是失去了民族的靈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城市化進程的日益加快,花腰傣一些古老的習俗、文化,已被越來越豐富的物質文化生活漢化,搶救和挖掘民族文化已成為我們當前的重要任務之一。當然,保護民族文化,關鍵是要創新。創新是事物延續的源泉。如果一個民族的文化從形式到內容幾十年不變,再好的文化也會被淘汰。因此,開展民族特色旅遊村寨創建,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挖掘改造和提煉,創造出具有民族特色又富時代特徵的文化,以此凝聚民族力量,弘揚民族精神,才能更加有效的保護挖掘民族文化,為旅遊業的持續發展提供源泉。
(八)可以有效聚集人氣,有力的促進小城鎮的發展。隨著旅遊業的發展,現代人的旅遊已不再是簡單的吃喝玩樂,旅遊者由最初的尋求特、新、奇、異等刺激,越來越注重對文化的追尋和探求。地方傳統民風、民俗、歷史風情是地域旅遊文化的根,是形成景區特色的基礎,民族特色旅遊村寨的創建越來越適合現代人旅遊的需求,將吸引更多遊客進入新平,進入民族特色旅遊村寨,為有效聚集人氣,促進小城鎮的發展,起到不可替代的帶動作用。
總之,就我縣作為一個農業大縣來講,發展鄉村旅遊,開展民族特色旅遊村寨創建有許多好處。從產業發展的長期目標來看,為了延伸產業鏈條,使旅遊產業真正成為強縣富民的支柱產業,所以我門應結合縣情、地情,圍繞旅遊市場發展需求,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積極創建民族特色村寨。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我縣的民族特色旅遊村寨創建得到了上級黨委政府和省市主管部門的支持幫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旅遊開發建設資金投入不足,導致了產品策劃、包裝上不了規模、檔次,旅遊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旅遊產業也難以實現提質增效的目標。二是人才匱乏,尤其是經營管理人才奇缺,鄉村旅遊經營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三是交通等基礎設施條件比較差,旅遊線路和產品促銷范圍還叫窄,與周邊縣區的互通互聯有待加強,資源優勢還沒有真正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四是在民族特色旅遊村寨的創建中各村的民族文化傳承表現形式單一,沒有形成各自獨有的特色。
二〇一一年三月九日
③ 旅遊產業的帶動作用
旅遊業綜合性強、關聯度高、拉動作用突出。旅遊消費不僅直接拉動了民航、鐵路、公路、商業、食宿等傳統產業,也對國際金融、倉儲物流、信息咨詢、文化創意、影視娛樂、會展博覽等新型和現代服務業發揮著重要促進作用。據統計,與旅遊相關的行業、部門已超過110個,旅遊的外延在不斷擴展,旅遊消費對住宿業的貢獻率超過90%,對民航和鐵路客運業貢獻率超過80%,對文化娛樂業的貢獻率超過50%,對餐飲業和商品零售業的貢獻率超過40%。
鄉村旅遊
四川郫縣友愛鎮農科村距成都市區20公里,是中國農家樂旅遊發源地,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在農科村,市民可以吃農家飯、觀農家景、做農家活、住農家屋、享農家樂、購農家物。截止2009年年底,全村共有農家樂接待戶40餘戶,日接待能力近1.2萬人次,全村年人均收入2.4萬余元,旅遊核心區年人均純收入4.3萬余元。鄉村旅遊已成為一些地區壯大經濟的支柱產業和民生產業。中國各省都根據區位、文化、生態和經濟發展水平,形成了農家樂、休閑農庄、休閑農業園區和民俗村等休閑農業模式。在一些偏遠地區,旅遊業的經濟功能得到更多的體現,旅遊業在消除貧困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據統計,目前中國鄉村旅遊收入受益村(寨)超過2萬個。中央政府還設立專項投資基金,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鄉村旅遊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國家把旅遊業放在國家整體戰略和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總體布局中更加積極地予以支持,統籌旅遊資源保護和開發。國家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支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積極配合地方政府,充分發揮旅遊業的引擎帶動功能,有效促進農民增收,農村環境改善。
拉動零售業
2011年,北京旅遊購物實現收入1031.7億元,今年1~3季度,實現旅遊購物收入775億元,占旅遊消費總額的29.4%。北京市旅遊委副主任曹鵬程透露,將繼續將北京打造成為全國乃至亞太地區旅遊商品研發、設計和產權交易與市場營銷的中心,推動北京旅遊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旅遊裝備製造業、旅遊商品發展速度也非常快。以連續四屆在義烏舉辦的中國國際旅遊商品博覽會為例,該展會涵蓋旅遊裝備、酒店用品、戶外休閑、珠寶首飾及奢侈品、旅遊紀念品等五大類60餘項,今年舉辦的第四屆旅博會共實現成交額30.96億元,其中外貿成交額10.56億元,佔34.1%,境外貿易商9216人次,參會國家和地區達到93個。
④ 鄉村旅遊發展應該選擇什麼樣的路徑
鄉村旅遊升級基本思路與方向
(一)產品精緻開發
鄉村旅遊的升級,首先是鄉村旅遊產品的升級。導入生態與文化創意理念,基於對鄉土文化與自然充分理解、重構與設計,開發精緻化的鄉村旅遊產品,包括:鄉村文化民宿、鄉村遺產公園、休閑農庄(場)、主題庄園、花海田園、親子樂園、鄉村營地等,在傳統的農家食宿之外,形成豐富的鄉村旅遊業態,提供多元化的鄉村旅遊體驗。
(二)參與主體擴展
鄉村旅遊產品升級和鄉村旅遊業態豐富,必將推動鄉村旅遊參與主體將進一步擴展。除旅遊接待戶、當地政府之外,在管理層面,可組建鄉村旅遊發展協會、鄉村旅遊合作社;從投資開發層面,可引入外部旅遊投資企業、鄉村連鎖酒店、新農人群體等;在規劃設計層面,鼓勵旅遊規劃公司進入;在營銷層面,則可廣泛與各類新媒體平台展開合作。以此吸引外部資本、人才進入鄉村,在鄉村旅遊的規劃設計、投資運營、營銷宣傳等各個階段,形成多方參與,合作共贏的發展新格局。
(三)經營模式創新
在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著力破解鄉村土地流轉、農宅租賃瓶頸,積極探索農民土地經營權入股、農宅入股、旅遊咨詢機構智力入股、旅遊眾籌等新型投資機制,引導鄉村旅遊從單一的「農民自營+政府引導」,走向「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新農人+政府+社區」等多元化經營之路。
(四)產業融合發展
堅持產業融合發展理念,全面發揮旅遊業的產業關聯帶動效應,一方面,推進鄉村旅遊與農業、漁業、林果業、手工業等鄉村產業的聯動發展,推動鄉村傳統產業升級,另一方面,通過旅遊導入,吸引文化創意、體育、商貿等新型產業業態進入鄉村,豐富和更新鄉村產業體系,全面激發鄉村地區產業活力。
⑤ 內蒙古有多少貧困人員通過旅遊實現脫貧
近年來,內蒙古多措並舉推動扶貧工作,以發展鄉村旅遊為抓手,統籌規劃,科學布局,積極推進鄉村旅遊重點旅遊項目建設,舉辦形式多樣的鄉村旅遊節慶活動,開展全方位立體式鄉村旅遊宣傳營銷,實現了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廣大百姓分享到了旅遊發展帶來的實惠。
截至2016年底,內蒙古共有農業與鄉村旅遊點597家、鄉村旅遊接待戶4317家,2016年接待遊客約3000萬人次,營業收入達20億元,有3.5萬貧困人口通過旅遊實現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