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鄉旅遊 » 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旅遊

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旅遊

發布時間: 2021-01-27 22:00:29

⑴ 美麗鄉村一定要把傳統村落城鎮化嗎

美麗鄉村,不僅是一個口號,也不僅是「塗脂抹粉」、「穿衣戴帽」。鄉村的美麗,村容村貌只是給人最直觀的感受,生活富裕只是重要的一個方面,除此之外,還有更多內涵。近期筆者參與奇創旅遊規劃咨詢編制的《浙江安吉縣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專項規劃》,感覺安吉作為「中國美麗鄉村國家標准化示範縣」首個樣本,從「旅遊」角度來看,安吉「美麗鄉村」還有更廣的提升空間,並在規劃中提出「安吉『美麗鄉村』旅遊公共服務體系」規劃思路。基於此,筆者深思「美麗鄉村」從旅遊角度,如何「美麗」?如何才能「更美」?
鄉村環境景觀美
景觀美,是吸引遊客到鄉村去的理由,也是鄉村居民不願離開的原因。美麗的鄉村景觀,除了保護良好的鄉村原始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並進行景觀提升外,還可以規劃建設規模化的特色景觀,如筆者參與奇創旅遊規劃咨詢編制的《中華紫薇文化產業園旅遊概念性規劃》、《浙江長興和平鎮生態旅遊項目概念性規劃》等,通過規模化、科學化、藝術化種植紫薇花樹、紅楓等,塑造如夢如幻的獨特鄉村景觀,讓鄉村因不一樣的顏色、不一樣的面貌、不一樣的風景而變的更美麗。
鄉村文化風情美
景觀美能點亮鄉村,讓鄉村分外妖嬈;文化風情美則能讓鄉村更有內涵、更有韻味,讓鄉村回味無窮。鄉村文化風情美的塑造有兩個方面,一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築以及古遺址等物質文化遺產觀光體驗,二是民間手工技藝、民俗活動等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與活化體驗。而對於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比較匱乏的鄉村,文化的塑造只能依託於植入。如奇創旅遊規劃咨詢編制的《廣德和合生態農業旅遊綜合發展項目概念性規劃》植入廣德的「七善」文化,浙江德清縣「洋家樂」植入的異域風情文化等。
鄉村產品系統美
景觀美、文化美是美麗鄉村旅遊兩個重要的核心,產品系統美,還需要「吃的美」、「住的美」、「玩的美」、「購的美」等產品組合支撐。如蘇州最美鄉村旺山,除了山水景觀、銀杏、茶園、竹林等自然景觀美與西施塘、烽火台、九龍潭等文化內涵美之外,還有全國首家村級「中國特色商業街」以及溫泉度假村、度假酒店等產品,這些產品組合起來,讓遊客感覺旺山旅遊產品非常豐富,有效地延長了遊客停留時間,增加了遊客消費,也增強了遊客的旅遊體驗。
鄉村配套設施及服務美
景觀美是美麗鄉村的前提,配套設施美則是基礎。美麗的鄉村景觀如果沒有優良完善的旅遊服務設施,不僅留不住遊客,旅遊的美譽度也將大扣。筆者在「安吉『美麗鄉村』旅遊公共服務體系」規劃思路中,提出依託安吉美麗鄉村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完善提升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包括旅遊通道、旅遊集散咨詢服務設施、旅遊慢
行綠道、旅遊信息服務設施(如網路服務等)、旅遊標識導向及解說服務設施、旅遊環衛及安全服務設施等等,通過旅遊公共服務設施的系統提升,滿足遊客、居民的雙重需求,讓美麗鄉村不僅是當地居民的美麗鄉村,還是外地遊客的美麗鄉村。
美好的鄉村旅遊公共服務「硬體」配套,還需「過硬」的「軟」服務,如鄉村講解員的優質解說、鄉村飯店與農家樂住宿的熱情周到的服務、鄉村旅遊環境與社會秩序的維護與管理等等。
鄉村產業發展美
以旅遊為導向的美麗鄉村建設,讓傳統的農業生產與現代服務業進行了有效結合,優化了傳統農業種植、養殖方式與內容,提高了傳統農業的附加值,形成了鄉村產業發展的「美麗經濟」。筆者在奇創旅遊規劃咨詢編制的《松花江吉林省段旅遊發展規劃》中提出依託松花江流域中豐富的土特產資源,諸如、鹿、林蛙、漁業等,將其與鄉村旅遊結合起來,優化產業布局,發展土特產美食、購物、休閑體驗等產業,延伸土特產產業鏈,提高產業附加值,實現「產業富民」。
鄉村城鎮化建設美
隨著城鎮化的發展,鄉村逐漸在走向城市。有的鄉村在快速發展中迷失了方向,大拆大建,拆村並點,有的甚至破壞了古老的村落,鄉村建設像城市一樣開始變得「千村一面」。在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社會主義
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下,傳統的鄉村城鎮化道路應當探索新的路徑,在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用地集約化發展、產業高效發展的同時讓鄉村變得更具特色、更有活力。
以旅遊為導向的美麗鄉村城鎮化建設,倡導盡量保留有特色的自然村落或古村落,並適當保留原住居民,通過旅遊的導向發展,進行傳統農業的產業升級、農民身份的轉變以及鄉村城鎮化設施的配套建設,讓新農村兼具傳統鄉村與現代城市的雙重優點。如筆者在奇創旅遊規劃咨詢參與編制的《嘉興市湘家盪區域旅遊發展戰略策劃及水鄉古村概念規劃》中提出形成花園新市鎮、樂活新田園、度假新天堂的空間發展格局,並在「樂活新田園」板塊中保留水鄉古村,進行概念性規劃設計,建設「水鄉桃花源」,打造江南新田園生活體驗地。

⑵ 為什麼要建設特色小鎮 特色小鎮建設的意義 作用

特色小鎮的建設意義:首先是加快新型城鎮化的有效路徑,新型城鎮化要求大中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同時也是搭建城鄉發展一體化的基本平台的有效舉措,加快城鎮化特別是特色小城鎮建設步伐,是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的重要抓手,也是滿足群眾過上美好生化新期待的迫切需要。最後,是探索推動小城鎮建設的科學方法。
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小城鎮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一是農民收入提高帶來機遇,二是產業轉移和農民工回鄉創業帶來機遇,三是高鐵、公路、橋梁、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成和完善帶來機遇,四是城市居民生活方式變化帶來機遇。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特色小城鎮建設理當作為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重要突破口。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基於多年農業農村規劃設計經驗和實踐案例,認為特色小城鎮的規劃設計,要根據區域發展的實際情況和自身核心競爭力進行規劃設計,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游則游是根本原則。對於一些距離大中城市比較近的城郊地區,具備交通方便快捷、區域旅遊要素多、民俗文化深厚、主題特色鮮明、地形地貌獨特等條件的,在規劃設計和後期建設運營上,應大力結合鄉村旅遊發展,通過鄉村旅遊帶動特色農產品銷售,解決農村就業,提供回鄉創業空間,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特色小城鎮。

⑶ 新時代鄉村旅遊發展的機遇有哪些

作為來一項朝陽產業,當前我國鄉自村旅遊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首先,美麗中國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機遇。美麗鄉村作為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和村鎮化規劃布局當中重要的領域,必將受到城鄉廣大居民的更大親睞。
其次,良好的政策環境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提供了有利支撐。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專門提出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使之成為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支柱產業,並且在用地政策扶持項目、發展類型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再次,旺盛的市場需求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提供了動力源泉。隨著國家法定節假日的調整,和帶薪休假制度逐步落實,必將成為拉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的動力源泉。
最後,改善的農村設施,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農村的水、電、路、氣、房和通訊等設施得到了較大改善,社會水平明顯提高,作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⑷ 為什麼說特色小鎮是發展全域旅遊的重要載體

全域旅遊要發展,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鄉村旅遊的發展,但是受到鄉村用地政策、版當地產業基礎權、當地村民素質等方面的制約,大量人口逃離鄉村,出現了許多的空心村現象。目前國內一些鄉村旅遊產業發展較好的例子,如袁家村、明月村等雖然自成模式,發展迅速,但不具有廣泛的可復制性。
從新型城鎮化角度來看,特色小鎮是當前經濟發展背景下,新型城鎮化的重要且非常有益的實踐,特色小鎮對產業的要求與鄉村旅遊的核心就是解決產業的問題不謀而合。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目前,鄉村旅遊以民宿、以及採摘或者一個鄉村景區帶動的模式也很難實現鄉村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結合國家大力推廣的特色小鎮的建設,可以探索並找到帶動鄉村發展的一些模式和機會。
未來全域旅遊的發展,可依託特色小城鎮形成旅遊者休閑集散綜合服務的中心,同時,相比景區、度假區,基於遊客對當地生活體驗需求和消費需求,特色小鎮更有利於實現及貫徹「菜場即景點,城市公園即景區」的理念,帶給遊客更好的全域全要素旅遊體驗。

⑸ 中國新型城鎮化六大命題是什麼

新型城鎮化的設想是多樣的,各種流派和觀點各有側重、有些甚至是互相排斥的,但無論怎樣,新型城鎮化的核心離不開「創新、和諧、公平、自由」等詞彙。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歸根到底是人的城鎮化,其能否托起「中國夢」,關鍵取決於能否深層次地理清和解決好以下六個問題,這些也是新型城鎮化的深層路徑內涵:
第一,從硬體環境建設到軟體政策創新與提升的變遷
新型城鎮化到底包含什麼?僅僅是城市基礎設施加強和城區生態環境的改善這些硬體建設?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是舊式城鎮化的升級版和「鬼城」的初級版。毫無疑問,新型城鎮化還包括其他重要內容:經濟、人口和社會等方方面面的協調發展,最終形成新型城鎮化的過程。可以想像,新型城鎮化的鋪開將帶來史上最大最廣泛的政策創新時期。
在打破城鄉兩元方面,新型城鎮化必然要逐步完成:首先是城鄉空間一體化;其次是城鄉市場和產業結構一體化;最後是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這三個階段。農村政策創新方面著重體現在與城市的全要素對接:如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城鄉規劃統一化、機制體制的一體化等。
從合並鄉鎮,到擴權強鎮,再到撤鎮設市,包括浙江在內的不少地區一直在探索小城市發展的思路,試圖找到鎮域城鎮化發展模式的路徑。政策創新一直在探索,未來的趨勢應該是將區域中心城市和大城市發展成為城市群,把有條件的東部地區中心鎮、中西部地區縣城和重要邊境口岸逐步發展成為中小城市。數據顯示,全國20多個城市群、18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和1萬多個城鎮的建設發展都將與新型城鎮化關聯。
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現行的土地和戶籍管理制度是兩個主要的障礙。戶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應協調聯動,戶籍上,讓農民工就地市民化並和城市市民享受同樣的社會保障體系;土地上,提高農村征地補償達到同級城市的參考標准,逐步實現城鄉土地同權同價。
在新型城鎮化下,應該重新反省已有的土地財政政策的種種弊端,要把財政體制改革的突破口放在土地財政改革上,著眼點就是讓土地的成本大幅下降,讓城市土地真正成為外來人口落戶的載體,使其安居樂業,只有這樣,城市發展才能享受中國人力資源的巨大紅利,抑制「劉易斯拐點」的過早到來。沒有土地財政的改革,新型城鎮化過程就會被牽絆並止步不前。
第二,從身份天壤之別到幸福以人為本的體現
未來,新一屆政府的思路可能不僅包含新型城鎮化,還有民生幸福的概念,而城鎮化的最終目的必然是以人為本,以注重和提高人的發展和幸福感知為訴求,這是相輔相成的。
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然而,具有諷刺意義的是,中國的城鎮化發展中有太多的反其道行之的現象,如在城市中,年輕人的就業和創業環境惡劣,「官二代」、「富二代」這些名詞凸顯出社會公平競爭的問題嚴峻,這足以說明平等公平透明的環境是何等重要,如果年輕人沒有上升的通道,必然引發不公,激發社會矛盾。
包括個人所得稅在內,目前的很多政策是打擊踏踏實實幹活的白領和農民工,相當一部分年輕人成為了現行土地財政政策為源頭導致的「房奴」、拍賣車牌制度導致的「車奴」和各類消費型銀行貸款的「銀奴」,這些人成為了中國最先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一群人。
大量找工作的異地大學畢業生湧入京、津、滬、深等機會較多的城市尋找工作,使當地勞動力市場形成供遠遠大於求的態勢,競相壓價導致人力資源回報大幅降低,較低的工資回報和較高的生活成本最終導致部分白領逃離這些全國中心城市,返回家鄉工作。
老齡化社會的養老難題也在長期困擾著城市,尤其是長期奉行獨生子女政策和社會化養老產業幼稚的情況下,必然使城市和家庭的負擔加重,衰減城市發展的活力。另外,城市貧富區域自然分割所導致的「城中村」、棚戶區的臟亂差與市中心高檔社區的優美環境的反差,折射出的恰恰是城市中財富分配不均帶來的城市空間差異。
農民工難以融入城市也是一個棘手問題。2011年外出農民工超過2.5億人,約六成是長期在城市生活的新一代農民工,他們為城市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卻在各類權益和保障上被視為都市另類而被城市拒之門外,成為「城市游牧一族」。同時,他們遠在外地的留守子女兒童在教育和成長上面臨失管、失教和心理失衡問題。
城市裡的白領越來越成為「垮掉的一代」,城市裡的第一代農民工則成為是被犧牲掉的一代。在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這些問題能不能得到破解,將決定其最終的成敗得失。
第三,從分裂的城鄉到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形成
城市使生活美好和幸福。在城市中,人的幸福感一般來說來源於兩個方面,一個是社會服務業的發達與否,服務業越是發達,人的幸福感越是高;另一個是社會主流價值觀形成與否,如果社會形成了主流價值觀,那麼各階層生活方式和意識形態上的沖撞就會越少,顯然幸福感就越大,但是從這一點上來看,中國分裂的農民或農民工與城市的市民,即「農村中國」與「都市中國」這兩型社會之間顯然帶有強烈的對峙、隔著深深的鴻溝和難以融合的價值觀差異。
農村精英流失造成「農村失語」問題。長久以來農村積貧積弱的現實,使農村出生的大量精英最終離開農村,人才的匱乏使農村失去了與城市比肩的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使現代農業和鄉村旅遊業等產業止步不前,這必然導致農村成為越來越嚴重的弱勢地區,加重了「農村失語」問題,部分農民遭受到特權階層的侵害後,缺乏基本的表達申訴能力和法律援助渠道,最終造成群體性事件。在現實情況下,中國新型城鎮化的發展如何保證農村、農業和農民的觀點得到表達,如何平衡好城鎮的觀點與三農觀點,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農民的土地不能隨意變成資產流轉,造成農民在農村必須依附土地並靠勞力生存,而傳統城鎮化過程中,用城市人單方面的觀點來規劃和發展農村,難免忽視農村特色和農民習俗,用很低的補償金把農民「趕上樓」,損害農民的利益,這是另一種形式的「圈地運動」,是另一種版本的「劫貧濟富」,新型城鎮化如何避免陷入這樣的邏輯將需要實踐來檢驗。
第四,從消耗型城市化要素供給方式到城市可持續發展方式的實踐
這裡面涉及一大堆的問題:新型城鎮化由誰來主導以及如何主導?依然是之前慣用的強勢地方政府通過土地出讓和融資平台雙箭齊發的主導模式?是否仍然是新一輪的基礎設施投資熱潮和GDP崇拜泛濫最終造成城市資源供給的不可持續?以前是造地運動,現在換成造城運動嗎?政府在城鎮化過程中的角色是無形的手還是「到處亂摸的手」?
新型城鎮化必將更關注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甚至從某種角度來說,新型城鎮化就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公約子集。中國傳統城市發展的三大動力:城鎮化——統籌城鄉發展、工業化——工業反哺農業和區域一體化——周邊借勢與融合,未來將會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相嫁接,由新型城鎮化來換檔提速和版本升級。新型城鎮化需要找到城市發展的長期動力和城市發展的核心能力,在該城市發展所處的階段背景下同時關注城市的發展水平、持續水平和資源能力的協調水平三大維度,從而指導城市的決策者建設新型城鎮。
第五,從產業粗放模式到「產城融合」模式的升級
新型城鎮化必然涉及城市產業的發展及其與城市發展的關系,而中國大大小小的各類城鎮勢必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走向「產城融合」的新階段。從早期成本效率為追求的工業集中階段,到目前競爭優勢為追求的產業集聚階段,再到未來創新驅動為追求的新城區新社區階段,是「產城融合」的標准路線圖。基於此,該路線圖也指出了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未來城市應更注重以下一些要素的提升,包括市場規范、人文特色、生產性服務業和企業家群體等這些關乎城市根植性優勢與區域創新優勢的軟性指標。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往往難以復制並有可能形成各個城市的差異化發展能力。短期看需求,長期看供給,新型的城鎮發展需要培育自身獨特的核心能力,從而形成真正的長期發展驅動力,僅僅靠短期投資熱潮和GDP崇拜是無法達成的。
第六,從粗放型社會管制到高效性社會治理的提升
「治大國若烹小鮮」,城鎮化的不斷發展對城市的公共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首先是爆發公共安全和群體性突發事件的概率在加大,其次是外來人口激增帶來社會保障和治理壓力在加大,新型城鎮化或許將倒逼政府對城市的公共管理從當前的粗放型社會管制提升到未來的高效性社會治理階段。
根據歐美日韓的經驗,中國城鎮化率超過50%後將會經歷一段快速的城鎮化階段,即是一個人口快速導入城市的階段,一方面是城鄉一體化帶來的農村人口入城,另一方面是由區域一體化產生的產業轉移、承接或升級帶來的產業人口遷移。高效性社會治理的難點是如何做到城鎮人口持續和有序的導入。房地產及市政基礎設施配套的合理化,勞動力市場和人才引進政策的完善,城市壯大後新老社區管理模式的創新,促進農民進城就業和市民創業的力度,加強城鄉統一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等,都是十分重要的課題。

⑹ 為什麼要建設特色小鎮 特色小鎮建設的意義

首先,特色小鎮是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的重要抓手。特色小鎮因地制宜,重點培育特色產業,匯集周邊區域勞動力,是搭建城鄉發展一體化平台的有效舉措,也是滿足群眾過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迫切需要。
其次,特色小鎮是加速全國新型城鎮化進程的助推器。
我國新型城鎮化重點要突出實現人的城鎮化,強調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特色小鎮建設將通過產業聚集,以生態文明理念推動農村戶籍人口城鎮化、非戶籍常住人口市民化,科學、合理地引導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有序推動人口流動、增強城鎮人口吸納能力,形成常住居民。常住居民的各種需求,又將促進地產、金融、公共基礎服務等配套設施產業的發展,因此特色小鎮是促進就近就地城鎮化的重要載體,進而推動新型城鎮化架構的形成。
第三,特色小鎮是推動經濟社會轉型的新動力。
在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傳統的低成本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已很難大規模可持續發展,同時過去粗放式的生產模式造成的弊端和對社會環境的壓力開始突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迫切的需要新的增長點,提供有效供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第四,特色小鎮是提高小城鎮經濟活力的重要內容。
我國小城鎮建設普遍存在發展相對滯後、發展動力不足、產業發展薄弱、人才流失嚴重等問題,但小城鎮對我國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⑺ 如何打造吸引人的農旅結合場景

1、鄉村旅遊與農業科技相融合 一是展示農業新品種。 充分利用生物的多樣性和人工培育的優勢,挖掘開發新穎的農作物蔬菜園藝等新品種,豐富鄉村旅遊的內涵、體現不同鄉村旅遊景點的差異性。二是展示農業生產新工藝。 無土栽培、高架立體等現代園藝栽培新方法會給遊客帶來新的感受。三是展示農業新產品。 農業科技使餐桌上的食品更加豐富和多彩,水果蔬菜、葯材蔬菜、野生蔬菜讓遊客大開眼界,迷你瓜、超大果、創意葫蘆等讓遊客愛不釋手,跑山雞、烏嘴鴨、藏香豬等讓遊客讒饞涎欲滴。 2、鄉村旅遊與信息技術相融合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是現代信息技術典型代表,為鄉村旅遊的智慧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通過與移動互聯網融合,開發微博、微信、網路社區、易信等自媒體平台,可以提升鄉村旅遊信息咨詢服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遊客提供導游、導購(團購)、導覽、導航等智慧化服務。 鄉村旅遊與信息技術的融合不僅僅是信息的推送、新的營銷推廣平台,更要創新服務、產品、市場。如通過可穿戴移動終端,將虛擬信息和現實世界的畫面相融合,打造全新的旅遊體驗。 開發鄉村旅遊動漫、游戲等產品,將旅遊信息和文化嵌入到游戲中去,讓遊客玩游戲的同時,也能體驗到當地鄉村文化和歷史,從而增加遊客黏性。 伴隨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基於大數據分析技術,可以精準定位鄉村旅遊消費者地域分布、消費特徵,進行精準營銷、跨界營銷。可以通過移動終端產生的大數據對鄉村旅遊進行客源分析和流量預測,幫助相關部門建立有效的預警機制,提高監控和危機管理能力。 3、鄉村旅遊與鄉土文化相融合鄉村旅遊的根本在於「鄉村性」,要從旅遊要素出發,深度挖掘並融合鄉土文化、休閑文化、創意文化,突出生態、綠色、環保、休閑特色,抓住文化、資源、生態和生活差異,滿足市場需求。一是與鄉土文化有機融合。 挖掘村落文化,對傳統村落保護的同時合理改造,優化布局,培育以美麗田園為代表的鄉村文化游。 挖掘農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的文化內涵,形成與觀光、體驗相結合的旅遊業態。 舉辦農味鮮明的鄉村旅遊節慶或鄉村美食節,營造出有別於城市的鄉村文化旅遊氛圍。二是與休閑文化融合。 培育知識型鄉村休閑旅遊、休閑型鄉村休閑旅遊、養生型鄉村休閑旅遊,形成不同層次的鄉村休閑文化游,實現引人、怡人、動人、養人目的。 三是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 培育鄉村文化旅遊創意項目,如形成鄉村演藝、影視等創意案例。用創意升級鄉村旅遊產品,用創意強化鄉村旅遊營銷,用創意文化引領鄉村旅遊消費。 4、鄉村旅遊與特色專業村建設相融合鄉村旅遊的發展能拉動和提升新型城鎮化、美麗鄉村的建設,而後者又能為前者的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資源及資金積累,加快其發展。應積極推進以鄉村旅遊產業為主導的特色專業村建設,形成鄉村科技旅遊社區、鄉村景觀旅遊社區、風景名勝旅遊配套服務社區、農家樂服務群旅遊社區等,從而實現鄉村旅遊與特色專業村的融合發展。鄉村旅遊特色村應堅持產業集聚、差異化布局,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發展模式。建設中須強調城鎮特色與文化氛圍,尊重鄉村風貌、記得住「鄉愁」,打造特色、注重體驗; 注重引導、強調社區參與,多模式共建;整合資源、塑造品牌; 強調土地利用的適度集約,堅持保護優先、注重智慧平台構建,建設資源型鄉村旅遊小鎮、鄉村旅遊服務型小鎮,發揮其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獨特作用。 5、鄉村旅遊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相融合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鄉村旅遊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系: 一方面,鄉村旅遊的發展為農民提供了更多就業崗位,同時,旅遊市場的開發、創意產品的營銷更新了農民的市場觀念; 另一方面,農民素質的提高有利於提升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進一步做大做優旅遊產業,實現良性發展。 因此,有效推動兩者的融合創新,既能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也能促進鄉村旅遊的健康快速發展。

⑻ 鄉村旅遊對城鎮化的發展有什麼幫助

新型城鎮化為旅遊和泛旅遊產業帶動區域整合、帶動城市化開發提供了巨大空間和條件。 從這兩年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人口更多呈現出了向大型、超大型城市聚集的趨勢。而在未來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應該是「以大型城市群為核心的聚集模式」與「以中型城市及小城鎮為特色的結合城鄉統籌的就地城鎮化模式」兩者並存同進。 尤其是向大型城市的聚集,不能再走攤大餅的城市擴張模式,而是需要通過城市群、衛星城的升級與特色化,來實現中國城鎮化高效率持續成長。 同時,城市人口面向旅遊度假區及田園鄉村的流動聚集,形成了巨大的旅遊度假人口聚集,為鄉村地區的就地城鎮化創造了極大的機會。特別是在大城市病越來越嚴重、霧霾與城市生態環境惡化的條件下,度假養生型養老在老齡化社會的中國將成為一種發展趨勢。在這個進程中,旅遊引導的新型城鎮化影響重大,也為旅遊地產的發展帶來了機會。

⑼ 如何推動產業融合,創新促進鄉村旅遊業發展

1、鄉村旅遊與農業科技相融合
一是展示農業新品種。
充分利用生物的多樣性和人工培育的優勢,挖掘開發新穎的農作物蔬菜園藝等新品種,豐富鄉村旅遊的內涵、體現不同鄉村旅遊景點的差異性。
二是展示農業生產新工藝。
無土栽培、高架立體等現代園藝栽培新方法會給遊客帶來新的感受。
三是展示農業新產品。
農業科技使餐桌上的食品更加豐富和多彩,水果蔬菜、葯材蔬菜、野生蔬菜讓遊客大開眼界,迷你瓜、超大果、創意葫蘆等讓遊客愛不釋手,跑山雞、烏嘴鴨、藏香豬等讓遊客讒饞涎欲滴。
2、鄉村旅遊與信息技術相融合
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是現代信息技術典型代表,為鄉村旅遊的智慧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通過與移動互聯網融合,開發微博、微信、網路社區、易信等自媒體平台,可以提升鄉村旅遊信息咨詢服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遊客提供導游、導購(團購)、導覽、導航等智慧化服務。
鄉村旅遊與信息技術的融合不僅僅是信息的推送、新的營銷推廣平台,更要創新服務、產品、市場。如通過可穿戴移動終端,將虛擬信息和現實世界的畫面相融合,打造全新的旅遊體驗。
開發鄉村旅遊動漫、游戲等產品,將旅遊信息和文化嵌入到游戲中去,讓遊客玩游戲的同時,也能體驗到當地鄉村文化和歷史,從而增加遊客黏性。
伴隨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基於大數據分析技術,可以精準定位鄉村旅遊消費者地域分布、消費特徵,進行精準營銷、跨界營銷。可以通過移動終端產生的大數據對鄉村旅遊進行客源分析和流量預測,幫助相關部門建立有效的預警機制,提高監控和危機管理能力。
3、鄉村旅遊與鄉土文化相融合
鄉村旅遊的根本在於「鄉村性」,要從旅遊要素出發,深度挖掘並融合鄉土文化、休閑文化、創意文化,突出生態、綠色、環保、休閑特色,抓住文化、資源、生態和生活差異,滿足市場需求。
一是與鄉土文化有機融合。
挖掘村落文化,對傳統村落保護的同時合理改造,優化布局,培育以美麗田園為代表的鄉村文化游。
挖掘農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的文化內涵,形成與觀光、體驗相結合的旅遊業態。
舉辦農味鮮明的鄉村旅遊節慶或鄉村美食節,營造出有別於城市的鄉村文化旅遊氛圍。
二是與休閑文化融合。
培育知識型鄉村休閑旅遊、休閑型鄉村休閑旅遊、養生型鄉村休閑旅遊,形成不同層次的鄉村休閑文化游,實現引人、怡人、動人、養人目的。
三是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
培育鄉村文化旅遊創意項目,如形成鄉村演藝、影視等創意案例。用創意升級鄉村旅遊產品,用創意強化鄉村旅遊營銷,用創意文化引領鄉村旅遊消費。
4、鄉村旅遊與特色專業村建設相融合
鄉村旅遊的發展能拉動和提升新型城鎮化、美麗鄉村的建設,而後者又能為前者的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資源及資金積累,加快其發展。
應積極推進以鄉村旅遊產業為主導的特色專業村建設,形成鄉村科技旅遊社區、鄉村景觀旅遊社區、風景名勝旅遊配套服務社區、農家樂服務群旅遊社區等,從而實現鄉村旅遊與特色專業村的融合發展。
鄉村旅遊特色村應堅持產業集聚、差異化布局,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發展模式。
建設中須強調城鎮特色與文化氛圍,尊重鄉村風貌、記得住「鄉愁」,打造特色、注重體驗;
注重引導、強調社區參與,多模式共建;整合資源、塑造品牌;
強調土地利用的適度集約,堅持保護優先、注重智慧平台構建,建設資源型鄉村旅遊小鎮、鄉村旅遊服務型小鎮,發揮其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獨特作用。
5、鄉村旅遊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相融合
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鄉村旅遊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系:
一方面,鄉村旅遊的發展為農民提供了更多就業崗位,同時,旅遊市場的開發、創意產品的營銷更新了農民的市場觀念;
另一方面,農民素質的提高有利於提升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進一步做大做優旅遊產業,實現良性發展。
因此,有效推動兩者的融合創新,既能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也能促進鄉村旅遊的健康快速發展。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