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鄉旅遊 » 我國對鄉村旅遊的政策

我國對鄉村旅遊的政策

發布時間: 2021-01-25 14:51:41

㈠ 政府,國家分別對鄉村旅遊扶持政策的支持有哪些

根據旅遊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大力發展國內旅遊,積極發展入境旅遊,有序發展出境旅遊,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實現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科學利用資源,堅持旅遊資源保護與開發並重,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觀光旅遊質量,大力發展休閑度假旅遊和生態、文化、紅色、鄉村、森林、濕地、草原、海洋等專項旅遊,提升旅遊業發展的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設一批國家級旅遊目的地和精品旅遊線路,推進全國特色名鎮(村)建設,規范發展主題公園。加快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鼓勵旅遊公共服務主體多元化。培育一批有競爭力的大型旅遊企業集團,支持民營和中小旅遊企業發展。加快中西部地區和民族地區旅遊業發展。實施人才興旅工程,推進實施國民旅遊休閑綱要。加快旅遊立法和標准化體系建設,加強旅遊誠信體系建設,規范旅遊市場秩序,提高旅遊服務質量。「十二五」時期,旅遊業服務質量明顯提高,市場秩序明顯好轉,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初步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1.鄉村旅遊發展
推進實施《全國鄉村旅遊業發展綱要》,建設一批鄉村旅遊及休閑農業示範村和示範縣,加大對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扶持。
2.旅遊精品建設。
推進實施《「十二五」全國旅遊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加強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升打造一批國家級城市旅遊目的地、國家級精品景區,推出一批文化旅遊演藝精品和精品旅遊線路及文物、森林、海洋、溫泉、草原、工業、科技、會展、修學等專項精品旅遊景區。
3.紅色旅遊發展。
推進實施《2011-2015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繼續加大紅色旅遊基礎設施投入,深化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精品線路、重點旅遊區建設,加強紅色旅遊與其他旅遊產品的結合,完善配套服務,提高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和精品線路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㈡ 國家關於鄉村旅遊有哪些相關文件和政策

國家旅遊局關於促進農村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
國家旅遊局農業部關於大力推進全國鄉村旅遊發展的通知

㈢ 應該如何發展鄉村旅遊

鄉村旅遊以鄉村社區為旅遊場所,通過鄉村獨特的生產形式、生活風情和田園風光,將鄉村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三者合為一體。遠景設計研究院鄉村旅遊規劃專家解釋到:通過生產文化、民俗文化、村落和民居文化、田園風光等的合理開發,滿足旅遊者觀光、休閑、度假需求。鄉村旅遊和農業統籌規劃可以從休閑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等形式入手,開展鄉村旅遊利於新農村的建設,推進農村生態環境建設。

㈣ 中國的哪些政策促進了鄉村旅遊的發展

「三農」問題的大戰略

鄉村旅遊在山東發展只有20多年的歷史。但是,政府真正指導支持鄉村旅遊大發展是近幾年的事情。從中央支持「三農」的1號文件看,1982年到1986年中央連續發了5個1號文件,從2004年到2014年又連續發了11個中央1號文件。

其中,首提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遊、森林旅遊的是在2010年,從那時起,在國家層面開始重視鄉村旅遊在「三農」中的重要作用,但鄉村旅遊真正從發展目標、政策扶持上升為支持「三農」大戰略,由配角轉變為主角,是今年的中央1號文件。

㈤ 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歷程

近年許多西方發達國家的遊客前來我國旅遊的動機,雖名目繁多,但仍可以發現其中的一個重要熱點,即是仰慕中國悠久的游牧、農耕文明史以及圍繞此而產生的不勝枚舉的名勝古跡。他們認為最能拿得出富有吸引力的旅遊產品——詩意綿綿、古樸淳厚的田園之美,以滿足其反樸歸真的願望的「回歸自然」的旅遊意向應首推中國。由此,我們應認識到,鄉村景觀,是一種獨特的旅遊資源,具有自然與人文並蓄的特色。這是自然和悠久的歷史、發達的農業賦予我國的一筆寶貴的財富。我國旅遊事業建設若沒有如此豐富的田園風光極濃的資源,簡直難以想像能吸引國內外如此眾多的遊客。因此,筆者認為,鄉村旅遊資源堪稱我國旅遊大千世界中的一朵奇葩,其潛在的優勢不容忽視。旅遊界的有識之士應該對鄉村旅遊資源的開發,引起足夠重視。

一、開發鄉村旅遊資源的意義

開發鄉村旅遊資源是我國旅遊事業不斷發展及經濟形勢發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幾點現實意義:

1.豐富了我國旅遊資源。鄉村有著豐富的、天然的旅遊資源,如森林公園、奇峰異嶺、河流水庫、牧場冰山、農村風光,自然保護區、多民族的風俗人情和歷史名勝古跡,無數的地方性土特產品和美術工藝品寓於民間。蘇州是我國主要的旅遊城市,以「東方的威尼斯」而著稱世界,蘇州周圍的江南水鄉,河網縱橫,稻浪千重,新型樓式農居排排矗立,古代民居古跡散布鄉間,鄉情濃郁的吳歌依語,鄉韻十足的吳女綉袋等,使蘇州古城顯得更加迷人。失去這鄉村景觀的烘托,蘇州城將大失光彩。可以講,在蘇州的旅遊業中,鄉村是構成整個吳文化的宏大的地理背景,是發展旅遊業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使蘇州旅遊更具有魅力。

2. 發展鄉村旅遊可以疏散遊客。鄉村地域廣大,景點分布不擁擠,旅遊活動空間大,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間條件。目前,我國許多旅遊城市已出現「人滿為患」的局面,北京、西安、杭州、蘇州等旅遊熱點情況更為突出,蘇州旅遊高峰時,每日遊客已逾25萬多人次,一些名園如拙政園、留園、西園等遊人摩肩接踵,身置其間猶如進入擁擠的商場。西安的兵馬俑館、北京故宮、頤和園、杭州靈隱寺、西湖等處情況亦然。如何改變這一狀況呢?筆者認為發展這些地區鄉村旅遊堪為良方妙策。鄉村的遊客容量比較大,如能巧妙利用當地獨特的旅遊環境,開發鄉村旅遊資源,勢必能吸引城市遊客,減緩旅遊熱點城市的人口壓力。如浙江富陽的「農家樂」,新安江的「漁家樂」等鄉村休閑旅遊項目,以及北京市郊利用廣闊的塞上草原發展草原旅遊,使遊客通過旅遊領略到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見牛羊」的莽原意境,富有強烈的吸引力,值得借鑒。

3. 為振興農村經濟開辟了新途徑。旅遊業號稱「無煙工業」,是創匯的主要渠道之一。當前,由於經濟改革不斷深化,以及環境保護的形勢要求,有相當一部分耗能高、污染大、效益低的鄉鎮企業要撤銷或調整,當地的經濟將受到一定的影響。發展鄉村旅遊,可以開發一處景區,致富一方人民。它有利於促進農村經濟的繁榮,加速農民致富的步伐。在旅遊開發條件比較好的一些鄉村,如能因地制宜,利用當地有特色的農村資源來發展鄉村旅遊業,將對當地農村的經濟發展和改善環境產生重要作用。

4. 為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提供了大量的機會。旅遊業本身屬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它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強,發展鄉村旅遊業需要有「一條龍」的服務設施。不但需要有諸如導游、管理人員、服務人貝外,還需要有賓館、旅社、飲食服務、商場、旅遊交通、文化設施等與之配套,這就為開發農村勞動力資源創造了良好條件。我國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尤其是東部沿海地區,人多地少,勞動力過剩,發展鄉村旅遊可解決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5. 發展鄉村旅遊業會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鄉村旅遊業的發展,對一個地區的社會系統各個部門都會產生促進作用,在物質上、精神上都會帶來可觀的效益。如鄉村旅遊可以使與之有關的食品、日用品、旅遊商品、工藝品等鄉鎮工業得到發展;可以促進商品交換、商業繁榮、市場活躍;可以促進交通事業的發展,使閉塞的鄉村對外開放,經濟搞活;可以刺激當地農業的發展,特別是為旅遊服務的農副產品、土特產品等將會得到較大的發展;可以促進鄉村的建議,改善鄉村的環境等;有利於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促進人口素質的提高。農村旅遊景點的開發和建設,不僅可以美化和改善環境,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四面八方的旅客湧入,這種廣泛的人際交流,會使人們的觀念,習俗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它會逐漸改變農村舊有的生活習性,美化人們的語言、心靈,更新人們的觀念;鍛煉和培育起一批旅遊業經營和服務的人才。總之,鄉村旅遊業的發展,其產生的社會效益是多方位的、多層次的,對所在地區整個社會綜合體都會帶來巨大的影響。

二、我國鄉村旅遊資源的內容及特色

我國鄉村旅遊資源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 各具特色的鄉村自然風光。由於鄉村所處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環境的不同,我國的鄉村具有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自然風光:山鄉雲纏霧繞,梯田重迭,山青水秀林美;水鄉平疇沃野、水網交錯,棉海稻浪菜花飄香;海鄉依陸臨海、海闊天高,陽光海浪沙灘迷人;內蒙古草原的牧鄉,地勢坦盪,羊群如雲;大小興安嶺的林鄉,莽莽林海、茫茫雪原,氣魄宏大……另外,我國南北氣候差異顯著,在鄉村自然景觀表現上亦更加豐富,如廣東、四川盆地的蔗鄉,山東半島及遼東半島的果鄉,長江中、下游的竹鄉,江、浙、皖、閩的茶鄉,華北平原的棉鄉,新疆吐魯番的瓜果之鄉等無不以其鄉村風光的獨特魅力吸引著中外遊人。

2. 豐富多彩的鄉村風俗民情。我國民族眾多;各地自然條件差異懸殊,各地鄉村的生產活動、生活方式,民情風俗、宗教信仰、經濟狀況各不相同。就民族而言,我國有56個民族,如雲南的傣鄉、貴州的苗鄉、廣西的壯鄉、湖南的瑤鄉、海南的黎鄉、新疆的維鄉、浙江的畲鄉、西藏的藏鄉等都具有引人入勝的民俗風情景觀。這些少數民族,或能歌、或善舞、或熱情奔放、或含蓄內在,或以種植為主,或以游牧為生,或過著原始的漁獵採集生活,或以獨特的生活習慣世代繁衍生存。這些為旅遊者深入領略中華風情,探索人類社會的進化歷程,提供了極其豐富的源泉。再以盛行於我國鄉村傳統的節日為例,漢族有春節、元霄節、清明節、端陽節、中秋節、重陽節,藏族有浴佛節、雪頓節,苗族有「趕秋」,彝族有火把節,壯族有歌墟,傣族有潑水節;伊斯蘭教有開端節、古爾邦節等,五彩紛呈,令人神往。傳統的雲南大理白族三月街,景洪族潑水節,貴陽苗族四月八,內蒙古蒙族的「那達慕」,麗江的龍王廟會等都是深受中外遊客歡迎的鄉村民情風俗旅遊資源。另外,盛行於我國農村的游春踏青、龍舟競渡、摔跤、賽馬、射箭、鬥牛、盪鞦韆、趕歌、阿西跳月等各種民俗活動都具有較高的旅遊開發價值。

3. 充滿情趣的鄉土文化藝術。我國的鄉土文化藝術古老、朴實、神奇,深受中外遊人的歡迎。如盛行於我國鄉村的舞龍燈、舞獅子,陝北農村的大秧歌,東北的二人轉,西南的蘆笙盛會,廣西的「唱哈」會,里下河水鄉的「盪湖船」等膾炙人口。我國廣大鄉村出產的各種民間工藝品倍受遊客的青睞,如天津鄉間的楊柳青年畫、濰坊年畫,貴州的臘染,南通的扎染,常熟的花邊,以及各種刺綉、草編、竹編、木雕、石雕、泥人、面人等,無不因其濃郁的鄉土特色而深受遊人歡迎。我國鄉村自古以來流傳有各種史詩、神話、傳說、故事、笑話、軼聞,引人入勝,耐人回味。流傳於雲南民間的阿詩瑪、壯鄉的劉三姐、內蒙古草原上的江格爾、蘇南水鄉的沈七哥,都能使遊客聽之動情,如醉如痴。另外,鄉村烹食風味獨特。四川的麻婆豆腐以辣聞名,湖南的臭豆腐以臭著稱,內蒙古草原上的涮羊肉味美肉嫩,新疆的羊肉串香氣撲鼻,這些鄉村烹飪文化對廣大的外國旅遊者尤其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4. 風格迥異的鄉村民居建築。鄉村民居建築,不但能給遊人以奇趣,而且還可為遊客提借憩息的場所。不同風格的民居,給遊客以不同的精神感受。由於受地形、氣候、建築材料、歷史、文化、社會、經濟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鄉村民居可謂千姿百態,風格迥異。青藏高原上的碉房,內蒙古草原上的氈包,喀什鄉村的「阿以旺」,雲南農村的「干闌」,苗鄉的「吊腳樓」,納西族的「井干」,黃土高原的窯洞,東北林區的板屋等可以其獨特的建築形式使遊客耳目一新。另外,我國鄉村中還有眾多古代民居與建築,如安徽黔縣西遞村有清代民居120多幢,深宅大院,棟宇鱗次,布局精巧,磚石木雕琳琅滿目,堪稱鄉村古代民居之寶庫,具有很大的旅遊開發價值。我國農村還有許多古代工程、古老莊院、橋梁古道、古代河道等,如縱貫蘇北江淮之間的古邗溝為吳王夫差所開,沿河阡陌縱橫、風車搖轉、相映成趣;四川秦漢時所辟的蜀道,穿行於川北山鄉崇嶺,廣植松柏,稱「翠雲廊」,壯觀而幽美;廣西侗鄉有一風雨橋,橋上建亭,形態奇特,也是鄉民貿易聚會之所,富有民族特色,為侗鄉一勝景。這些民居與鄉村建築等體現了當地的文化藝術特點,鄉韻無窮,令人叫絕。

5. 富有特色的鄉村傳統勞作。鄉村傳統勞作是鄉村人文景觀中精彩的一筆,尤其是在邊遠偏僻的鄉村,仍保留有古老的耕作、勞動方式,有些地區甚至還處於原始勞作階段。正因為如此,它們會使當今現代文明影響下的旅遊者產生新奇感,並為之吸引。這些勞作諸如水車灌溉、驢馬拉磨、老牛碾谷、木機織布、手推小車、石臼舂米、漁鷹捕魚、摘新茶、采菱藕、做豆腐、捉螃蟹、趕鴨群、牧牛羊等等,充滿了生活氣息,富有詩情畫意,使人陶醉留連。

三、發展鄉村旅遊業存在的問題

我國鄉村旅遊資源是相當豐富的,問題是怎樣開發和利用這些資源,目前存在的問題很多,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 人們在思想觀念上還沒有把它作為一門新興產業而加以重視起來。改革開放十多年來,盡管鄉村旅遊業伴隨著整個旅遊事業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但在農村經濟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還沒有廣泛地為人們所認識。特別是那些農村旅遊資源豐富的地方,有的尚未開發,有的雖開發了,但缺乏加強領導,管理機構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資金投入,缺乏宏觀指導,目前還停留在低層次的發展階段,巨大潛力遠未開發出來。

2. 鄉村旅遊資源雖有良好基礎,但在一個縣的范圍內,還缺乏一個整體的規劃。如縣內鄉村旅遊資源,應如何發展?投資估算和經濟效益預測如何?資金如何籌集?

3. 鄉村旅遊資源與當地鄉村經濟建設的關系、以及與市、縣旅遊部門的協調問題,仍有待進一步解決。如發展鄉村旅遊業必需同時發展旅遊交通,旅遊賓館、旅遊餐廳、旅遊通訊以及解決水、電供應等。又如鄉村旅遊業開發起來後,如何與當地市、縣旅遊部門合作,旅遊網路,做到城鄉結合,點線結合,組成最佳的旅遊線路,以吸引廣大遊客。

4. 鄉村旅遊業政策尚未配套。如保護政策、投資開發政策、信貸政策、經濟扶持政策、稅收政策、鼓勵外商投資開發政策等。

5. 目前鄉村旅遊業服務隊伍數量少、素質低,如何提高服務質量,優化旅遊服務,也是一個要解決的問題。

6. 缺乏商品意識。目前國內外發展旅遊業,其重大意義已遠遠超過了旅遊業本身,而是「旅遊搭台,經貿唱戲」。而我國大多數鄉村旅遊景點都缺乏這方面的意識,尤其是對具有本地特色的產品開發不夠。

四、開發我國鄉村旅遊業的構想

鄉村旅遊業是一項新的產業,必要制訂一整套發展計劃,包括長遠規劃和近期組織實施計劃。從長遠規劃來看,主題是大產業意識,把鄉村旅遊業與鄉鎮企業同等對待,也可積極引進外資,興建一批度假村,參與國際旅遊競爭。從近期組織實施計劃來看主要是各地旅遊決策者及政府部門高度重視鄉村旅遊業,因地制宜,立足創新,循序漸進,辦出特色。在全盤籌劃鄉村旅遊發展的過程中,應做到以下幾點措施:

1. 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開發鄉村旅遊業,首先要提高認識,轉變觀念,首先必須領導重視。在鄉村旅遊資源豐富並具特色的地方,當地政府要把興辦鄉村旅遊業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2. 因地制宜,重點建設鄉村旅遊基礎。目前,我國鄉村旅遊仍處於起步階段,全面開發是不可能的,應該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在旅遊資源質量高,交通運輸條件好、經濟基礎比較好、旅遊熱點附近的鄉村應加速旅遊業的發展,重點開發有特色的鄉村旅遊項目,建設風格獨具的鄉村旅遊基地。

3. 因陋就簡,合理開發鄉村旅遊資源。發展鄉村旅遊,資金來源是個關鍵。因此,廣開財源、廣集財路十分重要。但是,發展鄉村旅遊決不能東施效顰,與城市攀比,好大喜洋,以金錢鋪路。筆者認為,「土」才是鄉村旅遊魅力所在。應該因陋就簡,就土避洋,合理開發鄉村旅遊資源。以旅遊旅館為例,可利用鄉村民居形式,以現代生活設備為內飾,與自然融為一體,黃土高原上的窯洞客店,平原水鄉的草屋茅舍,山中古寨,林間幽禪、草原穹幕等都可利用作為旅館。在湖盪水網地區,亦可憩息於船樓舟棚之中,水上住,水上吃,水上玩,戴斗笠、披蓑衣、摘新蓮、采鮮藕等,耗資不多,受益可觀。在鄉村旅遊點的開發建設中、亦應以土為本,避免與城市旅遊點雷同,如草堂竹亭,竹柵欄、草徑石道、獨木小橋等都可體現鄉村風貌。

4.注重特色,精心設計鄉村旅遊項目。旅遊開發不能搞「人有我有」、「千人一面」,而應揚長避短,充分表現和突出自我特色,這是旅遊活動能否吸引遊客的保證,也是旅遊經濟的生命所在。在設計鄉村旅遊線路及組織旅遊活動中,應將其放在首位。鄉村旅遊資源的特色主要是在鄉村文化景觀上體現出來,在旅遊線路的規劃中應將這些內容作為重點。如無錫市根據江南水鄉風光和農家生活風情的特色,精心設計了鄉村民俗旅遊,讓旅遊者深入農村鄉間,觀賞水鄉畫境,體驗民情風俗,參觀村莊田園、耕作收割、養雞放鴨,節日歡慶等一切勞動生活,並讓遊客食宿農家、穿街走巷、市場,與農家座談,親自操作古老傳統的農具,與農民到田間一起勞動等鄉村生活,這一旅遊活動倍受日本和美國等國外遊客的歡迎。

5. 加強鄉村旅遊業的基礎設施建設。鄉村旅遊業的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本的吃、住、行等問題,從吃來說主要是發展有地方特色的飲食業;從住來說雖然沒有必要搞星級酒店,但必須保持衛生、舒適,並解決洗澡等問題,最好是興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造價低廉的庄園式的旅舍,如「四合院」、「林間草房」等;從行來說,鄉村旅遊的交通工具應有別於飛機、火車等大型交通工具。它應該適應當地自然的環境具備的靈活輕便的特色,它的設主應與當地歷史文化背景結合起來,使之為旅遊活動增添色彩。

6. 加強旅遊產品的開發,重視鄉村旅遊資源的保護。旅遊產品的開發是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旅遊產品大多是一些無污染的輕工產品和手工藝品以及土特產品。因此大力發展旅遊產品能把發展鄉鎮企業與發展旅遊業有機結合在一起,互相促進。但由於廣大鄉村農民對旅遊資源的價值認識不高,保護環境意識較低,使我國許多地區鄉村旅遊資源破壞嚴重。提高認識,廣泛宣傳,加強鄉村旅遊資源保護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緩。多年來,古建築、古跡失修,森林的砍伐、圍湖造田、獵殺動物等人為破壞,嚴重破壞了鄉村旅遊資源,甚至使許多景觀瀕於絕境。由於現代耕作技術的發展,一些傳統的古老的農具、耕作方式已成為鳳毛麟角,如不有目的,有計劃地加以保護,將會使鄉村旅遊資源逐漸失去最富魅力的光彩。

旅遊業是改革開放以後全面發展起來的

㈥ 發展鄉村旅遊的對策有哪些

我國鄉村地域遼闊,自然類型多樣,有歷史悠久的農耕文化、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隨著農村交通條件和生活基本設施的改善,以及城市居民消費觀念的轉變,我們相信鄉村旅遊發展前景廣闊。但目前國內鄉村旅遊開發仍存在著重現代元素輕傳統元素、重經濟效益輕社會效益、重規范標准輕特色個性、重縱向管理輕橫向聯合等誤區。為此,我們需要從發展戰略高度作更多的思考,提出發展鄉村旅遊的對策。
1、 政府重視,加大投入,把發展鄉村旅遊作為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和解決「三農」問題的戰略措施
縱觀國際鄉村旅遊發展得比較好的國家,各級政府都對鄉村旅遊發展給予了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因此,發展鄉村旅遊首先需要政府從戰略上思考有關問題,有條件的地區要聯合有關部門,成立鄉村旅遊工作領導小組,把發展鄉村旅遊與農業產業化結合起來,把發展鄉村旅遊與實施農村扶貧結合起來,把發展鄉村旅遊與推進小村鎮建設結合起來,把發展鄉村旅遊與發展其他旅遊結合起來,把發展鄉村旅遊與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結合起來。具體來說,有三點:一是要針對不同的地區制定不同的扶持政策,著力改善農村的交通條件和基礎設施,同時限制對農村地區經濟乘數效應低的產品如城裡人的第二居所等,以讓鄉村旅遊真正成為多數人受益,而不是少數人受益的行動。二是頒布一些管理辦法和標准,以促進鄉村旅遊的持續發展,如《鄉村旅遊促進計劃》、《鄉村環境保護條例》以及符合當地風格的建築和維護的最低標准等。三是搭建城市和鄉村結對子的平台,加強部門服務,給鄉村旅遊經營者更多的指導和幫助,促進城鄉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2、 統籌規劃,突出特色,少開發、多利用,確保鄉村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由於我國鄉村旅遊仍處於起步階段,加之各地區經濟基礎和市場條件很不平衡,因此發展鄉村旅遊要統籌規劃,因地制宜,不宜全面開花,可優先選擇旅遊資源質量高、交通進入條件好、靠近旅遊熱點和經濟大都市的鄉村加速發展。由於旅遊發展永遠有階段性的局限,以及鄉村資源的基礎比較薄弱,所以發展鄉村旅遊要少開發、多利用。尤其是對於那些經濟欠發達地區而言,一定要整體規劃謀發展,先因陋就簡,整合資源,避免盲目開發建設。
3、 成立中國鄉村旅遊協會,實施聯合營銷,打造鄉村旅遊品牌
在法國、西班牙、愛爾蘭、澳大利亞、紐西蘭等鄉村旅遊發達國家,國家、地區(省)、市(縣)、鄉鎮都成立有鄉村旅遊協會,其主要職能是制定標准和進行質量評估、通過網路開展聯合推廣和人員培訓等工作。這條經驗值得我國借鑒和推廣,因為鄉村旅遊個體的實力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我國應加快成立各級鄉村旅遊協會,建立規范統一的鄉村旅遊網,以推進鄉村旅遊縱向和橫向的聯合,共同塑造鄉村旅遊整體形象,打造鄉村旅遊品牌。
另外,目前我國對鄉村旅遊的普遍認識是價廉物美,其實,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鄉村旅遊並不是一種低價旅遊,鄉村旅遊者也不是廉價的旅遊者,他們在鄉村的花費往往比城市觀光還要高,因為他們所要尋求的是一種不同於城市的生活方式,這是他們在其它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所以發展鄉村旅遊也要轉變觀念,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和品牌意識,要知道,那種低檔次低價格的發展模式是不可能長久的。
4、 加強培訓,不斷提高鄉村旅遊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專業研究不深入,專業化人才缺乏是導致目前我國鄉村旅遊發展問題眾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培訓應成為鄉村旅遊發展中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只有大力加強培訓,全面提升從業人員素質才能確保我國鄉村旅遊的持續、健康發展。銘智旅遊對旅遊人次進行全方位的專業培訓。培訓可以採取理論講解與案例討論相結合、課堂學習與實地考察相結合、東部經驗與西部實情相結合、國際與國內相結合的學習形式展開。

㈦ 如何促進我國鄉村旅遊的科學發展

一、發展鄉村旅遊對建設美麗鄉村的推動作用。 一是有利於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鄉村旅遊能夠有效促進當地農業的產業化經營、產業鏈的延伸,帶動農副產品、交通運輸、房地產等相關產業發展。如鄉村旅遊特色鎮尤溪依託江南大峽谷景區的鄉村旅遊,帶動了當地特色的傳統手工業和生態農業,磨豆腐、做年糕、搗麻糍、釀米酒等傳統產業重新興起,蔬菜、水果、禽蛋、肉類這些農副產品實現了就地生產、就地銷售。目前我市已建成湧泉柑橘、羊岩茶葉、嶺景葡萄、括蒼大白桃等各類遊客嚮往的特色農業觀光園。 二是有利於促進農民增收。鄉村旅遊使許多農民成為旅遊從業者,農民既可以通過辦旅館、擺小攤、開餐館、加工紀念品等方式增收,還可以通過參與鄉村旅遊項目的入股分紅增收。如尤溪鎮指岩村的李彩女,她原來在江蘇打工,見老家發展旅遊業就回來在江南大峽谷景區擺了個小攤,專賣紅糖薑茶,2元一杯,生意出奇的好,每天凈賺好幾百元,相當於她在外地打工10天左右的報酬。一些在家無事的老人到山上挖蕨菜、野菜、摘蕃薯梗,或到農家樂幫忙做鍾點工,每天也能收入四五十元。 三是有利於促進鄉風文明建設。鄉村旅遊帶來的許多新信息、新理念,對農民素質和鄉風民俗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文化、學技術成了一些農民的自覺行動,全面提升了農民素質。如小芝、括蒼等鎮的大批農民自辦了旅遊服務館店,還通過互聯網做起生意,住房、用餐均實現網上預訂。 四是有利於促進環境保護。鄉鎮通過開發和保護旅遊資源,使廣大農民兄弟有了很強的環保意識,促進了當地生態資源和文化資源的保護,增強了農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如尤溪下漲村,有了軍事探險漂流項目後,村裡除了建起大型停車場、公園等,還將村民的房前屋後都進行了綠化,以往垃圾亂扔的現象已一去不復返。 五是有利於推進基層管理民主。鄉村旅遊具有現代服務業的特性,它的發展為農村引入了現代管理理念。一些農村在基層組織的引導下,農村管理、決策更民主了;一些農村還成立了各種協會,民主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如尤溪鎮率先在台州市成立了鎮級農家樂協會,協會定期舉辦經營戶經驗交流、培訓、考察等活動,實現了農家樂的自我管理、和諧發展。 二、發展鄉村旅遊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 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部門間的密切配合和社會各方力量的大力支持。當前,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具體表現為: 一是項目規劃過程中沒有很好地考慮旅遊元素。小流域治理、新村建設等項目在規劃時欠考慮旅遊元素,尤其是原先具有比較豐富的旅遊資源的村鎮,等項目實施完畢後想到旅遊又去重新建設,造成投資浪費。 二是村莊整治過程中沒有很好地保護古村古建築。村莊整治按照建設部門的政策要求,農村建房必須「拆老屋、建新屋」,一戶只允許有一處住宅。因此,一幢幢水泥樓房拔地而起,而一大批有歷史價值的古建築被拆除,目前老房子已為數不多。有些村莊因人口稀少或地處偏辟,向中心村、中心鎮進行整體搬遷,更是全村拆除。 三是城鄉一體化推進過程中沒有很好地保留農村韻味。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是新農村建設的方向。但在推進過程中,不能搞千篇一律。目前,各村村莊改造沒有很好體現本地文化特色,建築風格大同小異,「走過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鎮;走過一鎮又一鎮,鎮鎮像農村」。此外,鄉村旅遊帶來的商業氣息使農村原有的「農韻」逐漸消失,如很多農家樂辦得像城市酒店,還專門聘請廚師掌勺,農家菜成了點綴。 三、以發展鄉村旅遊來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幾點建議。 旅遊具有「興一業,旺百業」的作用,在建設美麗鄉村過程中,有條件的村鎮要把發展鄉村旅遊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美麗鄉村建設推進的同時,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 一是強化規劃引領,注意各規劃銜接。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宜認真調研分析本地旅遊資源,結合行政村調整,明確域內空間布局,形成縣城、中心鎮、一般鄉鎮、中心村、一般村、特色村相結合的「重點突出、梯次合理、特色鮮明、相互銜接」的村莊布局規劃體系,要避免無潛力可挖的地方人為造景和有潛力可挖的地方卻視而不見,要強調對一些有歷史和人文底蘊的古村落的保護和修復。且市內各規劃在制定時要相互銜接,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突出地域特色,體現差異性和多元化。鄉村之美,固然在於鄉村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田園野趣,但是,如果千村一面,則也會缺乏生機和活力,容易引起審美疲勞。因此,美麗鄉村建設必須因地制宜,尊重生態,培育地域特色和個性。對旅遊資源較豐富的地區,可把一個市當作一個大景區來規劃,把一個鎮當作一個功能區塊來建設,把一個村當作一個景點來設計,把一戶農家當作一個小品來改造。要善於挖掘當地的生態資源與人文資源,利用當地的歷史古跡、風土人情,給鄉村建設注入人文內涵,展現獨特的魅力,既提升和展現鄉村的文化品位,也讓綿延的地方歷史文脈得以有效傳承。此外,還可從產業發展、景觀改造等方面入手,實現「一村一景」「一村一品」,充分彰顯鄉村的特色和韻味。 三是加大資金投入,做好各渠道項目建設的整合。建設美麗鄉村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發展鄉村旅遊前期的基礎設施投入同樣需要資金投入。兩者在資金投入時,尤其是基礎設施投入上可以共享。各村鎮在建設項目包裝上報時,要積極爭取上級立項支持。各級職能部門也要多為村鎮出謀劃策,幫助爭取資金支持。村鎮一級也要發揮主動性,多方籌措資金,不能「等、靠、要」。 四是突出農民主體,注重調動農民參與積極性。要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做好引導,通過讓農民得實惠,從內心來激發農民共建美麗鄉村的主動性。同時,充分挖掘農村現有的自然、人文和產業等資源,串點聯線,推進鄉村旅遊常態化發展。如積極落實旅遊惠民工程,創新推出鄉村趕集游活動,把鄉村旅遊與農村集市日有機結合,鄉村趕集游擴大了旅遊惠民的覆蓋面和受益面,各農家樂經營戶、土特產購買點、種養基地,乃至各小商小販,均能從中得益,農民得到實惠了,他們的積極性自然而然就調動起來了。

㈧ 鄉村旅遊的三要素

鄉村旅遊,簡單地說就是依託鄉村的自然景觀、田園風光、農業資源等要素,開展的一切遊憩、休閑、參與、娛樂、體驗、科普活動。近年來,隨著人們休憩時間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觀念的轉變,鄉村旅遊越來越受到城市居民和遊客的青睞。
一、 鄉村旅遊的定義
要把握鄉村旅遊的概念和內涵,應充分認識到以下幾點:
①從地理角度來看,鄉村是與都市相對的一個空間概念,它指的是從事農業生產為主的勞動人民所住的地方。
②鄉村旅遊資源是指存在於鄉村的資源。它包括鄉野風光等自然旅遊資源,還包括鄉村建築、鄉村聚落、鄉村民俗、農事活動等人文旅遊資源,以及鄉村社會文化等無形的旅遊資源。
③鄉村旅遊有別於農業旅遊,前者是按旅遊的地域空間來分的一種旅遊形式,後者是按旅遊對象來分的一種旅遊形式
④要區分鄉村旅遊與民俗旅遊之間的關系。民俗旅遊指的是以特定民族的傳統風俗為資源加以保護開發的旅遊產品。兩者含有公共部分——鄉村民俗旅遊的關系。
⑤鄉村旅遊不僅能觀光游覽,亦可度假休閑,遊客還能親自參與體驗農家生活與生產以及購買時新農產品和其他土特產品。
⑥鄉村旅遊的特色是鄉土性,其目標是生存環境與鄉村有較大差異的城市居民。
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委員會1994年定義:在鄉村開展的旅遊,田園風味是鄉村旅遊的中心和獨特的賣點。
2004年,在貴州鄉村旅遊國際論壇上,中國專家形成統一意見,認為我國的鄉村旅遊應包含三方面:一是以獨具特色的鄉村旅遊民俗文化為靈魂,以此提高鄉村旅遊的品位豐富性;二是以農民為經營主體,充分體現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的民俗特色;三是鄉村旅遊的目標市場應主要定位為城市居民,滿足都市人享受田園風光、回歸淳樸民俗的願望。
二、現代鄉村旅遊的基本類型
鄉村旅遊一般具有休閑、觀光、度假、娛樂、體驗等功能,集吃、住、行、游、購、娛於一體,綜合服務功能強,適合於群體團隊活動,一般以家庭單元、企業團體為主,兼以零星散客。組織鄉村旅遊,對家庭而言,有益於親情培養,心靈溝通,充分享受家的溫暖和關懷;對企業團體來講,有利於放鬆心情,增進了解,融洽關系,加深友誼,增強團結協作能力,提高企業凝聚力和戰鬥力。
現代鄉村旅遊由於受到其獨特的鄉村旅遊資源和發展條件的影響,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基本類型:
①以綠色景觀和田園風光為主題的觀光型鄉村旅遊。山清水秀,碧空萬里的自然風光使遊人留戀忘返,幽雅清靜、舒適宜人的綠色空間,是人們返樸歸真的最佳選擇。
②以拓寬視野和增長見識為主題的教育型鄉村旅遊。集知識、考察、學習、娛樂於一體的鄉村旅遊區。例如:寧波奉化滕頭村。
③以民俗風情和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民俗文化鄉村旅遊。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華民族56個,就有56種風情,富饒的國土形成燦爛的風俗,悠久的歷史創造了多彩的民間文化,引人入勝。
④以觀花采果和品嘗美食為主題的參與型鄉村旅遊。以觀賞花卉、採摘果實為主題的「動手果園」,以特產參觀、品嘗、購買為主的工藝特產一條街等,都對廣大遊客有著無限的吸引力。
⑤以康體療養和健身娛樂為注意的康樂型鄉村旅遊。與都市生活的「灰色空間」相比,富有鄉野情趣的「綠色之旅」更能使遊客放鬆身心,消除疲勞,陶冶情操。
三、發展鄉村旅遊的三大要點
全球鄉村地域的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社會經濟因素和技術因素對發展中國家旅遊發展具有顯著的作用。旅遊業正逐步成為鄉村地區和社區發展重要的經濟、環境和社會因素。旅遊業對國家和區域經濟的貢獻是可以估算的,但機制和過程尚不完全明確。旅遊業對地方發展的貢獻過高估計,會導致發展停滯、後退,甚至導致地方旅遊業獲得利潤能力的損失。過高估計必然會過高估計對旅遊設施的需求。1991 年美國國家(州) 旅遊局的調查表明,60 %的州正致力於鄉村旅遊的發展,50 個州中的30 個州具有目標具體的鄉村旅遊發展計劃,70 %以上的美國居民在鄉村娛樂。1993 年英國每天接待的鄉村旅遊者為90000 人,估計84 %的人口每年進行一次鄉村旅遊。反觀我們中國國內鄉村旅遊資源豐富,但發展鄉村旅遊仍處於起步階段。因此中國發展鄉村旅遊應注意以下三大要點。
1、天時
①給予政策扶持。
目前全國各地城市近郊都在花大力氣發展鄉村旅遊,爭奪客源的競爭空前激烈。僅靠鄉村旅遊一家一戶的小打小鬧,靠口碑宣傳和散發傳單是難以持續發展的,唯有政府的主導、群體的力量方能形成規模效應,促進鄉村旅遊的正常穩態發展。
2006年,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鄉村旅遊年」。這足以說明我國對鄉村旅遊越來越重視,但是光有足夠的關注是不行的,還缺少一定的法律保障和扶持政策。現在我國關於旅遊的法律法規幾乎沒有,更不用說是關於鄉村旅遊的了。致使很多開發商利用這個機會,打著「鄉村旅遊」的幌子進行著圈地、開發房產的行為,導致了鄉村的鄉土面貌被嚴重破壞。
因此國家,乃至當地政府都要從妥善解決「三農問題」的政治高度,出台鼓勵發展鄉村旅遊的實質性扶持政策。比如:設立專項資金,用於補助鄉村旅遊開發項目的規劃編制、人才培訓和重點項目的開發等等。
②完善管理辦法。
一是,實行服務質量監督。對每戶農家建立檔案,並採用鄉村旅遊點的標志授牌、等級評定、記分考核、實施獎懲等可行辦法,對於經驗優良的農戶給予一定的獎勵,對於做出違反管理的農戶則給予相應的處罰,直至取消該鄉村旅遊經營內容。
二是,加強服務動態管理。即積極組織經營農戶參加服務禮儀禮貌、業務知識等方面的培訓,細分目標市場,明確服務原則。要做好值班工作,確保隨時向遊客提供有效、便捷的服務,並記錄在案。
③加大宣傳力度。
例如:目前,龍塢茶村的主要旅客是杭州人,而且大都是回頭的老客戶。這些遊客是來自開業之初遊客高峰期的,而近來的新客戶則非常至少。散客的數量有限,而且時間也較為分散,不利於實際經營。此時,龍塢茶村的服務容量顯然是未飽和的,大量的開業農戶仍在「待業」狀態,因此暫時可以放下對遊客容量問題的憂慮,一心加大宣傳力度。只有有了足夠的客源,才談得上分攤客戶,才能讓農戶看到項目的前景。

㈨ 新時代鄉村旅遊發展的機遇有哪些

作為來一項朝陽產業,當前我國鄉自村旅遊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首先,美麗中國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機遇。美麗鄉村作為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和村鎮化規劃布局當中重要的領域,必將受到城鄉廣大居民的更大親睞。
其次,良好的政策環境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提供了有利支撐。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專門提出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使之成為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支柱產業,並且在用地政策扶持項目、發展類型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再次,旺盛的市場需求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提供了動力源泉。隨著國家法定節假日的調整,和帶薪休假制度逐步落實,必將成為拉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的動力源泉。
最後,改善的農村設施,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農村的水、電、路、氣、房和通訊等設施得到了較大改善,社會水平明顯提高,作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㈩ 鄉村旅遊發展

元月18日至21日,我就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問題進行了調研。採取參觀現場、個別走訪、召開座談會等形式,與當地基層幹部和農民群眾就新農村建設問題進行了廣泛交流和探討。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當前基層幹部群眾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認識及心態
(一)總體認識。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後,立即引起廣大基層幹部群眾的強烈反響。他們認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提出,既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又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第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實現國家戰略轉軌,推動我國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的歷史抉擇。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在轉軌變型的關鍵時期,黨中央高瞻遠矚,借鑒一些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以及少數國家因戰略調整滯後造成發展緩慢的慘痛教訓,適時地作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部署。這對於構建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長效機制,保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推動我國向城鄉一體化的現代化目標邁進,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第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擴大內需,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現實需要。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一方面,我國工業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已經步入了工業化中期階段,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能力日益增強;另一方面,近些年城鄉差距的拉大,已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障礙。同時,由於農村經濟發展十分緩慢、農村購買力不強,已直接影響到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快速增長。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確立「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必然從根本上解決長期困擾我們的「三農」問題,從根本上打破長期存在的城鄉分割的二元經濟社會結構,從根本上搞活農村市場,從而拉動經濟快速增長、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第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本質要求。樹立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在認識上的重要升華。其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實現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正好從理論和實踐上體現了兩者的本質要求。從理論上講,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反映一定時期農村社會以經濟發展為基礎、以社會全面進步為標志的社會狀態;從實踐上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個系統工程,既包括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方方面面,也體現了城鄉一體的長遠發展目標與近期目標的統一。新農村之「新」,正是體現在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上、體現在建設和諧社會目標上、體現在統籌城鄉發展格局上。總之,廣大農村基層幹部群眾認為,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完全符合農村實際,非常鼓舞人心。他們堅信,隨著城鄉一體化的推進,通過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農民致富、農業發展、農村進步的目標必將實現。
在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解上,基層幹部群眾普遍認為:這次與五十年代提出的「新農村」概念主要有三個不一樣:一是提出的背景不一樣。目前國家已具備了一定的經濟實力,人均GDP過1000美元,總體上進入了「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歷史新階段。就仙桃市而言,2005年,全市總人口148萬,其中農業人口104萬,全市生產總值達153.02億元,其中工業增加值達到38億元,農林牧漁總產值55.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17億元,完全具備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物質基礎。二是內涵不一樣。這次的新農村建設內涵更豐富,內容更全面。五句話,20個字,緊扣科學發展觀的時代命題,包含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政治文明等多方面的內容。三是目標和要求不一樣,這次的目標更明確、更具體。他們認為新農村建設主要體現「五新」上,即:產業發展要形成新格局、農民生活水平要實現新提高、鄉風民俗要倡導新風尚、鄉村面貌要呈現新變化、鄉村治理要健全新機制。
(二)當前的心態。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後,基層幹部群眾是「既喜且憂」。基層幹部喜的是新農村建設使「三農」工作有了新抓手;憂的是縣市以下地方政府的配套建設資金難以落實,擔心重走「普九」的老路,同時擔心政績考核難以過關。基層群眾喜的是農民有了新盼頭,政府會有新舉措,農村會有新變化。沙嘴辦事處杜柳村村民王順軍喜笑顏開地對調研組人員說:新農村建設是「政府出力,群眾受益」。憂的是公益事業要自己掏腰包,農民負擔可能借機反彈。怕的是盲目鋪攤子,搞面子工程,形成新的債務。還有少數農民群眾則存在「急、怨、冷」的心態:一是「急」。期望值過高,恨不得馬上建成新農村,過上城市人的生活;二是「怨」。有的地方群眾看到電視上和周邊村莊發展建設得比自己村好,埋怨本村幹部爭取不到政策資金扶持,沒有找到致富門路;三是「冷」。有的村基礎條件較差,沒有致富門路,群眾對新農村建設漠不關心,冷眼相看。
二、仙桃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工作思路和打算
(一)仙桃市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仙桃市現有國土面積253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4.33萬畝,下轄15個建制鎮、3個市屬街道辦事處、6個農牧漁場、653個行政村、4703個村民小組。全市總人口148萬,其中農業人口104萬,農業戶22.01萬戶,農村勞動力62.67萬人,其中,外出打工勞動力11.5萬人。2005年,全市生產總值達153.02億元,其中農林牧漁總產值55.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17元。全市現有農村職業學校8所,在校生4900人,教職員工487人,2005年共培訓各類職業技術人才1.5萬人,有圖書館1個、鄉鎮文化站18個、影劇院19個、各類文藝演出團體198個;現有鄉鎮衛生院19所、醫務人員359名。現有農村敬老院28所,五保戶4040戶,其中集中供養戶3236戶;應享受最低收入保障人數達到3.1萬人,農村社會化服務組織107個,其中種植業類18個、養殖業類23個、流通業類76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力度大,2005年在全市范圍內實行村委會主任海選,共選村主任653名,農村的「雙代管」率達到100%。
(二)仙桃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情況
1、見事早,行動快。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才短短的3個多月時間,仙桃市就已做到了「四有」,即有專班、有試點、有規劃、有初步成效。五個試點,可以說是鎮鎮有亮點,村村有特色。2005年12月底仙桃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市委書記馬清明任第一組長,市長陳吉學任組長,市發改委、財政、農委、水利、農業、林業、建設、民政、衛生、教育等十多個市直部門為成員單位,辦公室設在市農委。目前市委市政府重點抓了五個鄉鎮的五個試點村,即陳場鎮的園藝場、三伏潭鎮的栗林嘴村、張溝鎮的先鋒村、沙嘴辦事處的杜柳村、彭場鎮的挖溝村。五個鎮中有四個鎮及五個村都制定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詳細規劃。規劃中既有發展目標,又有實施步驟;既有長計劃,又有短安排;既有物質文明建設,又有精神文明建設;既有產業發展規劃,又有生活居住環境的改善;既有點的重點建設,又有以點帶面的輻射帶動。總之,仙桃市認識早,行動早,領導重視程度高,農民參與積極性高,已取得初步成效。
2、典型特色突出,推廣性強。目前仙桃市新農村建設根據「以點帶面、引爆一片」的要求,推出的幾種模式,其規劃藍圖宏偉,產業特色突出,群眾基礎扎實,推進穩步有序,具有較強的推廣價值。
一是張溝鎮先鋒村模式(支部+協會+農戶模式)。先鋒村位於張溝鎮東南一隅,全村9個小組、419戶、1890人、耕地3530畝,過去以種植水稻為主,是一個封閉落後的水鄉。1998年開始發展養鱔業,養鱔面積2500畝。2003年,由村支部發起,正式成立村養鱔協會,全村420多戶養鱔戶全部加入成為會員,協會為會員提供農資采購、養鱔技術、資金融通、市場銷售等社會化服務。目前已形成了「支部+協會+農戶」的模式。這種模式提高了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加快了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進程。2004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曾慶紅視察先鋒村時,予以了高度肯定,並稱其為「支部加協會,農民得實惠」。2005年,先鋒村人均純收入超過6000元,戶平3萬元。村民陳水兵前幾年是貧困戶,早年父母雙亡,留下兩千元外債和一間破瓦房,如今靠養鱔致了富,建起了兩層漂亮歐式樓,用上了太陽能,媳婦也娶進了門。村裡的水、電、路、渠等基礎設施基本配套。通村水泥路已修了3.5公里,有線電視、自來水戶戶通,電話安裝了380戶,擁有手機1200多部。從2004年5月開始的村莊改造建設目前已改造民居250戶,計劃3年內改造完畢。產業的支撐,為建設新農村提供了堅實基礎。他們規劃把鱔魚交易市場輻射到全國和東南亞。現在村裡劃了40多畝地,准備由一個外地老闆投資400多萬建成一個大的多功能的鱔魚交易市場。
二是三伏潭鎮栗林嘴村模式(公司+基地+農戶模式)。栗林嘴村有12個組,3257人,752戶,4463畝耕地,養殖水面1200畝,種植面積3263畝。以前村級債務曾高達68萬多。近幾年該村大力調整農業結構,於2004年底引進朗德鵝深加工企業—盛勝鵝業,形成這種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推動了鵝產業規模化養殖、規范化生產。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2005年三伏潭鎮發展朗德鵝8萬只,養殖戶達200戶,其中養鵝專業戶126戶,為農民增加純收入近100萬元。栗林嘴村農戶養鵝近3萬只,村裡不僅還清了債務,而且每年還有27萬元的純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650元。目前已完成水改任務,全村農民吃上了自來水。有線電視已安裝200多戶。固定電話安裝了585戶,擁有手機272部。修建通村公路2.7公里,不少農戶門前也通了公共汽車,一天有8趟到市區。村裡開展了大規模的「一建三改」,目前已改廁300戶,建沼氣池100口左右,計劃今年內全部完成改建任務。為美化環境,根治血吸蟲病,保障村民的健康,村裡投資對洛家河進行改道建設,長達2.7公里的改道工程完工後,還將對兩岸進行綠化和美化。村衛生室已達標。全村有2835人參加了市衛生局的大病統籌,每人出10元,可享受門診報銷15%、住院報銷兩千元的待遇。全村有50人享受最低收入保障,每人每年200元。為活躍村民的文體生活,下一步村裡打算利用閑置地修建一個長100米、寬30米的娛樂休閑健身廣場。
三是陳場鎮園藝場模式(農場+市場+農戶模式)。陳場鎮園藝場始建於1992年,由原陳場村劃組而治,現轄兩個分場。通過十多年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桔橙和水產優勢不斷鞏固提高,全場現有柑桔、臍橙面積1000畝,精養漁池面積800畝。園藝場是江漢平原果樹種植示範基地,桔橙平均畝產達4000公斤,創產值6000餘元。「陳場蜜桔」被有關部門納入全國無公害食品評選規劃,倍受客商青睞,銷售商主動上門收購,產品供不應求。全場農民人均年收入達5000元。在生產發展、村民生活富裕的基礎上,支部開始謀劃村莊改造、道路硬化、改水改廁、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以及醫療衛生等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目前完成了新農村建設的整體規劃,並在逐步實施。完成了2.5公里的通戶公路建設,有樓房戶達80%。村容整潔,村民對新農村建設充滿信心。
四是沙嘴辦事處杜柳村模式(項目+業主+農戶(農家樂)模式)。這種模式是以農家樂項目為載體,吸引外來業主投資創業,帶動當地農民共同致富。杜柳村位於沙嘴辦事處西部,仙桃城區宜黃高速公路出入口處,是仙桃城區南大門。地理位置優越,基礎設施較好,村民住房規劃有序,村級道路四通八達,且全是水泥路面,給排水設施齊全,有「仙桃臉面」之稱。2005年底,仙桃市委市政府在學習借鑒成都、長沙城郊「農家樂」的基礎上,決定在杜柳村發展該項目。杜柳農家樂園依託「兩近」(離城區近,離高速公路出入口近)的區位優勢,利用庭院、堰塘、苗圃、菜地等自然資源和鄉村文化資源優勢,吸引消費者,為消費者提供觀光、娛樂、運動、住宿、餐飲、購物等服務。改造後的民居參與農家樂園的經營活動,採取自營和租賃經營相結合的辦法,農民既可以家庭為單位經營,也可依託宅基地的區位優勢,將房屋租賃經營。據預測,杜柳農家樂首期工程完工後,年接待能力可達150萬人次,解決富餘勞動力1000多人就業,戶平可增收1萬元。二期工程完工後,年接待能力可突破300萬人次,旅遊收入可達6000多萬元,戶平增收5萬元。「農家樂」作為一種新型的產業形態,己在全國各地逐步興起,特別是在城鄉結合部,更呈興旺繁榮之勢。「農家樂」的興起,既為城裡人找到了休閑娛樂、回歸自然的好去處,又可為村民增加收入,使農民融入城市的新生活;既可改善農村生活居住環境,又可提高農民文明程度。
3、思路清晰,措施可行。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第一年。仙桃市將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要求,把新農村建設作為「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堅持「四個一起抓」,即堅持完善基礎設施與發展特色農業一起抓、整體規劃與試點先行一起抓、村莊改造與提高農民素質一起抓,積極爭取上級政策扶持與調動群眾積極性一起抓,力求在新農村建設方面邁出堅實的步伐。重點是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培育特色產業,壯大板塊經濟。具體來講就是抓好「六個一」:一條魚、一頭豬、一隻雞、一棚鴨、一隻鵝、一棵樹,即以張溝為核心區,建設網箱養鱔特色園區;以鄭場、毛嘴為中心,建設科技型養豬示範核心區;以郭河、陳場、等地為重點,建設家禽養殖產業帶;以三伏潭、楊林尾、沙原為重點發展養鵝專業戶;以沙嘴辦事處等城郊區為重點發展「農家樂」和花木板塊建設。二是壯大龍頭企業。全力支持金威麥芽、外婆家水產、萬荷堂蓮業等龍頭企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三是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新農村的突破口來抓。大力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向農村延伸,重點抓好張溝先鋒村、沙嘴杜柳村、三伏潭雷家垸、陳場園藝場等4個核心區改造試點。四是廣泛開展科技下鄉活動,提高農民科技素質。五是繼續落實「一免」「三補」政策,確保農民負擔不反彈。
三、當前影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制約因素
總的看,仙桃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了較好的群眾基礎、物質基礎、實踐基礎。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制約因素。
(一)認識上的制約。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還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比如,有的認為建新農村就是蓋新樓房,建新農村就是修新馬路,忽視了全面發展,忽視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還有的認為建新農村,是中央提出來的,我們這里經濟困難,群眾溫飽勉強解決,沒有能力建設新農村,應該由上面拿錢解決,忽視了新農村建設要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還有的認為建新農村,就要馬上將現有的自然村落拆遷,進行統一建設,忽視了新農村建設要立足各地實際,循序漸進,不能急躁冒進。
(二)資金上的制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然需要大量的投入,尤其是資金的投入。但從調查的情況分析,資金上的短缺將嚴重製約新農村建設。一是村級債務嚴重,化解難。仙桃653個村中,負債的村就有573個,到2005年底止,累計負債3.6億元,其中負債200萬元以上的村34個、100萬元以上的村177個。二是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來源有限。據測算,仙桃市村平「一事一議」籌資僅為2.3萬元,遠遠不能滿足農村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對資金的需要。如結合新農村建設,仙桃市計劃2006年完成通村公路200公里,按每公里25萬元左右概算,需投資5500萬元左右,國家政策性補助、地方政府投入和社會資金投入只能解決2500萬元,資金缺口3000萬元。三是地方配套的壓力大。2006年仙桃市落實中央、省相關扶持政策,配套資金總額比2005年增加近6700萬元,遠遠超過了市財政每年增長的可用財力。由於財力有限,部分支持新農村建設的好政策很有可能因為拿不出配套建設資金而無法實施,進而影響整個新農村建設的進度。
(三)體制上的制約。分割的城鄉二元經濟社會結構,致使農村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農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仍處於空白,這些都將嚴重製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尤其是農村的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等制度的缺位,直接影響農民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熱情。
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對策與建議
通過這次調研,我們認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認識是前提,規劃是龍頭,產業是支撐,投入是基礎,制度是保障,農民是主體,領導是關鍵。現根據我們調查的情況,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一)加強領導,發動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切實加強領導。各級都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建議將農村小康建設領導小組歸並到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具體制定新農村建設的規劃、協調各部門的力量、組織推進實施新農村建設。要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仙桃市的幾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的實踐說明,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尤其是村支部書記作用的發揮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因此,要選好、配強農村支部書記,並充分發揮好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要放手發動群眾,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群眾的意願,鼓勵群眾勇於創新,積極改革,大膽實踐,調動他們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要加強教育引導,進一步提高廣大農村幹部群眾對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艱巨性、長期性的認識,防止出現片面性、盲目性和急躁情緒。
(二)制定標准,科學規劃。中央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內涵相當豐富,對全國各地具有普遍指導意義。我省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必須結合湖北的實際,制定相應的實施標准。從某種意義上講,全面小康的目標基本體現了中央對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建議省委、省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在全面小康建設的實踐基礎上進一步補充完善,盡快制定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階段性標准。在此基礎上,根據農村人口變動、土地整理、生產生活發展、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小城鎮建設等實際進行科學規劃。制定規劃時應重點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則,要求各地依據當地實際,突出產業特色,以主導產業的壯大,帶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二是堅持城鄉聯動、統籌發展的原則。要按照「立足農村抓農村、跳出農村抓農村」的思路,把城市發展與農村建設結合起來進行謀劃。正確處理好新農村建設與小城鎮建設的關系,將新農村建設與「百鎮千村」計劃相結合;正確處理好新農村建設與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關系,將新農村建設與「陽光工程」相結合;正確處理好新農村建設與縣域經濟發展的關系,將新農村建設目標與縣域經濟發展目標相結合。尤其要注意將農村區域調整中心城鎮建設、工業園區建設、以及水利、電力、交通通信、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統籌起來進行規劃,這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堅持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的原則。一方面要充分體現當地政府「主政一方、造福一方」的工作思路,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尊重農民的意願,調動農民的積極性、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防止單獨的政府行為、幹部行為。四是要堅持分類指導、循序漸進的原則。新農村建設,既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個延及子孫的持久工程,決不能單兵突進,急於求成;要將農村的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等結合在一起統籌規劃、分階段規劃,循序漸進地實施。
(三)重點突破,試點先行。針對我省實際,當前要抓好以下五個「突破口」,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是要以產業扶持為突破口。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根本,離開了發展,新農村建設就成為無源之水。因此,要因地制宜,進行產業扶持,以保證新農村建設穩步、持續推進。二是要以「一建三改」為突破口。建沼氣池,改水、改廁,改圈,是農村實現循環經濟、改善村容環境、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途徑。三是要以提升農民素質為突破口。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力量是農民,要加強對農民綜合素質的培訓,培養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型農民。四是要以化解農村債務為突破口。村級債務是推進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攔路虎。必須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進行化解。五是要以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圍繞改善農村生產和農民生活條件,實施「村村通」等為契機,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加強農村文化衛生體育等設施建設。同時,要採取典型引路,整體推進的辦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要依據平原湖區、丘陵、山區;城郊、偏遠鄉村;經濟相對發達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等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特點,分別選擇不同的典型,進行重點扶持,總結經驗後,在全省推廣。
(四)完善政策,優化環境。溫總理在最近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財政性建設資金要向農村傾斜,要下決心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特別是調整國家建設資金的投向和結構,由以城市建設為主向更多地支持農村建設轉變。這是今後幾年經濟工作上的一個大動作,一個戰略性舉措」。這充分表明中央對新農村建設的高度重視。從我們在仙桃市調查的情況看,他們要求中央和省兩級要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一是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的扶持力度。要求中央和省兩級財政增加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資金,重點扶持一批主導產業、龍頭企業和名牌產品的發展壯大。要通過創新信貸擔保手段和擔保辦法,切實解決龍頭企業收購農產品資金不足的問題。要建立有利於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信貸、財稅和登記等制度。出台相關政策,扶持農產品精深加工業的發展。二是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扶持。要求國家加大對中部地區「村村通」公路的扶持力度,將現在每公里補助7萬元,提高到每公里補助10萬元;同時要加大對中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的投入。三是加大對鄉村人居環境治理方面的投入。重點加大對農村「一建三改」的扶持力度,要求國家在減少「一建三改」項目的審批環節、提高審批效率的同時,加大對我省的資金扶持力度,將戶用沼氣池的補助標准由現在的1000元,提高到1500元。四是加大對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的扶持力度。要加快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加大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力度;加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國家要求在2008年全面推進新型合作醫療,希望中央支持我省提前完成全面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目標;要深化農村文化體制改革,將我省開展的基層組織陣地建設與村級文化室的建設一並進行,讓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益;五是加快探索農村保障體系建設的步伐。在農村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等方面盡快試點,積累經驗 ,逐步推廣。建議國家盡快實施農村保障體系試點,並將我省列入農村保障體系試點省份。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社會的事業,需要動員各方面力量廣泛參與。要建立全社會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激勵機制,引導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各界人士對鄉村進行結對幫扶。要加強輿論宣傳,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良好環境和氛圍。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