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鄉村旅遊
『壹』 黃山風景區是否獲評「中國十佳綠色旅遊目的地」
2018年6月22日從黃山風景區管委會獲悉,在日前舉辦的首屆(2018)探險旅遊世界領袖論壇(以下簡稱「探險旅遊論壇」)上,黃山風景區在年度大獎評選中成為「中國十佳綠色旅遊目的地」獎項唯一入選目的地。
黃山境內生態系統平衡穩定,植物薈萃、森林覆蓋率高達98.29%,擁有高等植物2341種,珍稀動物386種,素有「華東植物寶庫」和「天然植物園」之稱。地表水質量常年保持一級一類標准,空氣PM2.5日均濃度5微克/立方米,被稱為「天然氧吧」。2013年,黃山風景區入選首批「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2014年入選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首批全球綠色名錄,2016年,入選「浙皖閩贛生態旅遊協作區」「北緯30度世界遺產生態旅遊線路」和「黃山山脈生態旅遊線路」。
黃山歸來不看岳,確實是個好地方。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貳』 生態綠色旅遊養生項目辦理流程
生態旅遊養生項目辦理流程
『叄』 綠色旅遊的概述
21世紀,「綠色」被視為一種文明的標志,受到全球人類的崇敬、愛戴和保護,也是在這樣一種普遍的「綠色崇拜」氛圍下,綠色經濟、綠色消費、綠色營銷、綠色GDP等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一股「綠色革命風暴」,綠色旅遊也在其中。旅遊業以其巨大的發展潛力被譽為「永遠的朝陽產業」,21世紀的旅遊業,「返樸歸真,回歸大自然」已成旅遊新潮。
綠色往往用來比喻「環境保護」、「回歸自然」、「生命」等內涵,而綠色旅遊只是一種比喻的說法,是用來指導旅遊業在環境管理方面的發展方向。它可以理解為與可持續開發旅遊、生態旅遊類似的概念,即指在為社會提供舒適、安全、有利於人體健康的產品的同時,以一種對社會、對環境負責的態度,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綠色旅遊中融入了可持續發展理念,貫穿了人地和諧相處的思想。因此,綠色旅遊是指包括旅遊者、飯店、景點管理者、旅行社和導游在內的旅遊參與者在整個旅遊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都必須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綠色旅遊是以認識自然、保護自然、不破壞自然生態平衡為前提的,是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環境價值的綜合體現,它需要經營者和旅遊者共同提高環保意識。
綠色旅遊作為一種新的旅遊形態,具有觀光、度假、休養、科學考察、探險和科普教育等多重功能。對旅遊者來說不僅是享樂體驗,而且也是一種學習體驗,不是單純地利用自然環境,而是依靠自然和旅遊的並行關系在對自然帶有敬畏感和環保意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旅遊,它增加了旅遊者與自然親近的機會,深化了人們對生活的理解。
『肆』 怎麼來倡導綠色旅遊
21世紀,「綠色」被視為一種文明的標志,受到全球的崇敬、愛戴和保護。正是在這樣一種普遍的「綠色崇拜」氛圍下,綠色經濟、綠色消費、綠色營銷、綠色GDP等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一股「綠色革命風暴」,綠色旅遊也在其中。旅遊業以其巨大的發展潛力被譽為「永遠的朝陽產業」。21世紀的旅遊業,「返璞歸真,回歸大自然」已成旅遊新潮。
綠色往往用來比喻「環境保護」、「回歸自然」、「生命」等內涵,而綠色旅遊只是一種比喻的說法,是用來指導旅遊業在環境管理方面的發展方向。它可以理解為與可持續開發旅遊、生態旅遊類似的概念,即指在為社會提供舒適、安全、有利於人體健康的產品的同時,以一種對社會、對環境負責的態度,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綠色旅遊中融入了可持續發展理念,貫穿了人地和諧相處的思想。因此,綠色旅遊是指包括旅遊者、飯店、景點管理者、旅行社和導游在內的旅遊參與者在整個旅遊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都必須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綠色旅遊是以認識自然、保護自然、不破壞自然生態平衡為前提的,是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環境價值的綜合體現,它需要經營者和旅遊者共同提高環保意識。
綠色旅遊作為一種新的旅遊形態,具有觀光、度假、休養、科學考察、探險和科普教育等多重功能。對旅遊者來說不僅是享樂體驗,而且也是一種學習體驗,不是單純地利用自然環境,而是依靠自然和旅遊的並行關系在對自然帶有敬畏感和環保意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旅遊,它增加了旅遊者與自然親近的機會,深化了人們對生活的理解。
在綠色旅遊的實踐中要做到無污染旅行,只要在安排交通、准備飲食、設計活動時按照生態環保的原則來進行就可以實現。使用最少污染的交通工具。盡量少食用過分加工及包裝的食品、飲品。盡量不帶用完即棄的物品。帶走一切帶去的物品,絕不留下垃圾。盡量不生火。不幹擾野生生物,不捕獵或採摘植物。不幹擾當地居民的生活。盡量少帶高科技產品。遵守旅遊景區管理當局的指示,注意防火。選擇適合各人體力與興趣的路程及目的地,搜集景區及各旅遊點的設施資料。進行益智又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活動,例如寫生、觀鳥、參觀農場、玩集體游戲;一邊享受自然美景,一邊運動,例如騎車、散步、玩太極、氣功、瑜伽。使用多次可再用的容器,例如午餐盒、水壺,減少一次性的紙或塑料餐具。吃新鮮的食物,減少食用罐頭或其他包裝好的飲食。多吃蔬菜、水果、乾果及果仁,少吃肉。盡量自己製作食品及飲料,例如麵包、糕點、果汁、茶等。享受天籟,減少人為的噪音,欣賞大自然的寧靜氣氛。
環保口號走進綠色旅遊,感受生態文明。
時尚清新,綠色出遊。
『伍』 綠色旅遊與生態旅遊的區別
綠色是保持環境清潔
生態是不要破壞動植物
維持生態平衡。
『陸』 怎樣回歸大自然的綠色旅遊
生態旅遊(Ecotourism)是由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特別顧問謝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Lascurain)於1983年首次提出。當時就生態旅遊給出了兩個要點,其一是生態旅遊的物件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態旅遊的物件不應受到損害。在全球人類面臨生存的環境危機的背景下,隨著人們環境意識的覺醒,綠色運動及綠色消費席捲全球,生態旅遊作為綠色旅遊消費,一經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響,生態旅遊的概念迅速普及全球,其內涵也得到了不斷的充實。
針對目前生存環境不斷惡化的狀況,旅遊業從生態旅遊要點之一出發,將生態旅遊定義為「回歸大自然旅遊」和「綠色旅遊」;針對現在旅遊業發展中出現的種種環境問題,旅遊業從生態旅遊要點之二出發,將生態旅遊定義為「保護旅遊」和「可持續發展旅遊」。同時,世界各國根據各自的國情,開展生態旅遊,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態旅遊。
傳統旅遊所表現出的問題促使人們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思考,是堅持還是摒棄?十幾年來,生態旅遊的發展無疑是成功的,平均年增長率為20%,是旅遊產品中增長最快的部分。但到目前為止,生態旅遊尚無明確定義,但是人們的看法是相當一致的:一是生態旅遊首先要保護旅遊資源,生態旅遊是一種可持續的旅遊;二是在生態旅遊過程中身心得以解脫,並促進生態意識的提高。
與傳統旅遊相比,生態旅遊的特徵有:
(一)生態旅遊的目的地是一些保護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態系統,參與者能夠獲得與眾不同的經歷,這種經歷具有原始性、獨特性的特點。
(二)生態旅遊強調旅遊規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圍之內,這樣有利於遊人的觀光質量,又不會對旅遊造成大的破壞。
(三)生態旅遊可以讓旅遊者親自參與其中,在實際體驗中領會生態旅遊的奧秘,從而更加熱愛自然,這也有利於自然與文化資源的保護。
(四)生態旅遊是一種負責任的旅遊,這些責任包括對旅遊資源的保護責任,對旅遊的可持續發展的責任等。由於生態旅遊自身的這些特徵能滿足旅遊需求和旅遊供給的需要,從而使生態旅遊興起成為可能。
在生態旅遊發展的過程中,各個國家和地區都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主要做法有:
(一)立法保護生態環境。例如1916年,美國通過了關於成立國家公園管理局的法案,將國家公園的管理納入了法制化的軌道。在英國,1993年就通過了新的《國家公園保護法》,旨在加強對自然景觀、生態環境的保護。自1992年裡約會議以後,日本就制定了《環境基本法》。1923年芬蘭頒布了《自然保護法》。
(二)制定發展計劃和戰略。美國在1994年就制定了生態旅遊發展規劃,以適應遊客對生態旅遊日益增長的需求。澳大利亞斥資1000萬澳元,實施國家生態發展戰略。墨西哥政府制定了「旅遊面向21世紀規劃」,生態旅遊是該規劃的重點推介項目。肯亞政府就制定了許多重要的國家發展策略,其中特別將生態旅遊視為重點項目。
(三)進行旅遊環保宣傳。在發展生態旅遊的過程中,很多國家都提出了不同的口號和倡議,例如英國發起了「綠色旅遊業」運動,日本旅遊業協會召開多次旨在保護生態的研討會,並發表了「遊客保護地球宣言」。
(四)重視當地人利益。生態旅遊發展較早的國家肯亞,在生態旅遊發展的過程就提出了「野生動物發展與利益分享計劃」。菲律賓通過改變傳統的捕魚方式,不僅發展了生態旅遊業,同時也為當地人提供了替代型的收入來源。
(五)多種技術手段加強管理。在進行生態旅遊開發的許多國家都通過對進入生態旅遊區的遊客量進行嚴格的控制,並不斷監測人類行為對自然生態的影響,利用專業技術對廢棄物做最小化處理,對水資源節約利用等等手段以達到加強生態旅遊區管理的目的。澳大利亞聯合旅遊部、澳大利亞旅遊協會等機構還出台了一系列有關生態旅遊的指導手冊。此外,很多國家都實行經營管理的分離制度,實施許可證制度以加強管理。
『柒』 倡導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遊,屬於哪種經濟與發展模式() A:循環發展 B:綠色發展 C:低碳發展
BD 經濟建設是根本,政治建設是保證,文化建設是靈魂,社會建設是條件,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
『捌』 推出生態旅遊產品,提倡綠色環保游 管理論文
在旅遊開發中,要貫徹生態意識,積極開發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旅遊、綠色旅遊、環保旅遊和各種新型旅遊產品,大力發展生態旅遊。如餐飲結合本地特產,以地域產品特別是當地的綠色食品為主。住宿設施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具有地方特色。景區內盡可能限制現代化的交通工具,而以較原始的交通工具為主,如步行、馬車、自行車及利用自然能(風力、水力等)交通工具,既體現生態旅遊活動的自然特色,又可以避免對生態環境的污染。購物方面提倡購買不影響當地自然的土特產品。在對土特產品的開發上,首先也要樹立環境保護觀念,不能把應保護的資源作為特產而出售。對違反者,要堅決打擊和取締,更不能搞地方保護主義。同時,對旅遊產品的開發也要有計劃性,不能竭澤而漁。
總之,旅遊資源的開發與保護是一項關系子孫萬代的系統工程,我們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從建立和諧社會的高度出發,促進這項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有些地方甚至將旅遊業作為支柱產業。因此,許多地方都大力開發旅遊資源,積極發展旅遊業,掀起了旅遊資源開發的熱潮。但在以往的旅遊開發中 www.bfblw.com 畢業論文網,有些地方存在著急功近利的思想,對旅遊資源重開發、輕保護,甚至有的只顧開發、不管保護,使生態環境和文化遺產遭到了破壞,同時,也嚴重影響了旅遊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因此我們在看到旅遊開發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時,也要看到開發中對資源造成破壞、對環境構成威脅等負面影響,積極尋求保護性開發措施,堅持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方針,促進旅遊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只有走有效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資源的發展道路,旅遊業才有生命力。豐富多彩的自然、文化景觀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旅遊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沒有這一切,旅遊業的持續發展將無從談起。同樣,旅遊業的合理發展也有助於改善產業結構,改變開發和利用生態環境的方式,減輕經濟發展對環境和資源的壓力,增強人民珍惜和保護旅遊資源和環境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玖』 白色旅遊,紅色旅遊,綠色生態旅遊的資源特點,及發展趨勢
紅色旅遊,主要是指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和戰爭時期建樹豐功偉績所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旅遊者開展緬懷學習、參觀游覽的主題性旅遊活動。
「紅色旅遊」資源,是指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新中國成立以前,包括紅軍長征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等重要的革命紀念地、紀念物及其所承載的革命精神。從地域范圍上主要是指革命老區和紅軍長征線,但以長征沿線為重點。
紅色旅遊是依託紅色資源而存在的,這些資源包括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反映這些精神的遺跡、文物、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烈士陵園等。將紅色和旅遊結合起來,既是觀念的創新,也是產業的創新,它不僅在旅遊行業上實現了創新,而且對繼承革命傳統、弘揚革命精神有著深刻的意義。紅色和旅遊的結合將為旅遊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社會效益同經濟效益的有機結合、把精神財富轉化為物質財富,探索一條良性循環之路。
根據紅色旅遊資源的空間集中程度,在我國的政區圖上可劃分出 12 大紅色旅遊區,可分為東、西、南、北、中 5 個資源地帶。
(一)我國紅色旅遊發展歷程
我國紅色旅遊由萌發到市場化的進程。作為以紅色資源為主要吸引物的旅遊產品,紅色旅遊的發展與有組織的革命傳統教育密不可分,其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1、萌芽階段
即公費學習和政治接待階段,接待單位不是按照旅遊的概念去經營,而是當作政治任務進行事業接待,甚至不計投入產出。
2、起步階段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以革命聖地和紀念地為主要旅遊資源的地方,開始起步發展旅遊業,並佔得一定先機。
3、快速發展階段
90年代中後期,以抗戰勝利50周年、建國50周年、建黨80周年等紀念活動為契機的重大活動給紅色旅遊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4、四是市場化階段
進入21世紀,受「假日經濟」等因素影響,大眾旅遊和假日旅遊蓬勃發展,紅色旅遊也明顯受益。各地加大了對市場化條件下紅色旅遊發展問題的實踐與探討力度,紅色旅遊正逐步按照旅遊發展的規律走向縱深。但從總體來看「紅色旅遊的發展仍滯後於國內整體旅遊業的發展」。
(二)我國紅色旅遊發展現狀
1、紅色旅遊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在中央政府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的雙驅動下,各級地方政府紛紛加快了發展紅色旅遊的步伐。紅色旅遊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並逐漸得到國外遊客的關注。
2、紅色旅遊市場增長勢頭強勁
隨著我國旅遊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廣大群眾對旅遊產品和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廣泛,紅色旅遊一經推出並受到普遍歡迎,市場發展勢頭強勁。每逢重大節慶日、旅遊黃金周和學生寒暑假,到教育基地參觀游覽人數明顯增長。
3、紅色旅遊發展為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新活力
目前全國各地紅色旅遊景區每年旅遊綜合效益約為200 億元,並帶動建築、商貿、交通、電信、加工業和農業等關聯產業發展,形成「一業興而百業旺」的良好局面。
三、紅色旅遊發展趨勢
紅色旅遊發展面臨大好機遇,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各級政府規劃到位,幹部群眾積極參與,紅色旅遊正在成為旅遊業和社會經濟協調發展新的起點和新的模式。
1、紅色旅遊將成為旅遊業的主題內容和主要形式之一
近年來,旅遊業的發展在自然風景生態旅遊、歷史文化名勝古跡旅遊等方面已取得顯著效益,比較成熟的旅遊線路、旅遊產品、旅遊宣傳、旅遊服務基本形成,紅色旅遊將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紅色品牌的樹立,將促進旅遊業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紅色旅遊將成為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戰略舉措
紅色旅遊的資源分布,為革命老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通過發展紅色旅遊,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和增加人民的收入,是紅色旅遊的重要目標。一方面,通過政府的主導作用和市場的調節作用,相對貧困地區的旅遊業會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當地居民從事旅遊開發服務也可以提高收入。紅色旅遊的發展,有利於拉動貧困地區經濟,減小城鄉差距。
3、紅色旅遊發展逐步成熟,形成特色化產品和綜合性發展趨勢
紅色旅遊的發展,將會出現一批特有的、不可替代的產品,成為特色化持續性紅色旅遊發展項目。另有一部分產品將與自然生態旅遊、歷史文化旅遊等產品融為一體,在綜合性旅遊發展過程中,不斷產生效益。
紅色旅遊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快速高效發展態勢,其發展趨勢前景廣闊。通過科學規劃、科學管理和有效措施,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紅色旅遊發展將會對社會經濟的協調和諧發展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