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鄉旅遊 » 城市旅遊規劃原理作者

城市旅遊規劃原理作者

發布時間: 2021-01-20 14:44:27

⑴ 旅遊規劃原理的作者簡介

吳必虎,年生,江蘇阜寧縣人。華東師范大學地理系理學博士,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旅遊規劃出站博士後,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旅遊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美國普渡大學旅遊與酒店管理系傑出訪問教授,香港理工大學酒店與旅遊業管理學院訪問教授。曾主持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發表論文200餘篇。獨著或合著10部學術專著,其中《區域旅遊規劃原理》受到國內外廣泛好評。獨立翻譯、主譯8種旅遊學術著作。曾經中標擔任全國若乾重要國際旅遊城市的旅遊總體規劃專家組組長,包括北京、杭州、西安、成都、威陽、敦煌、延安、井岡山等。兼任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旅遊規劃咨詢專家、國家旅遊局《中國最佳旅遊城市標准及實施細則》中方專家組組長、國際旅遊學會(Intemational Tourism Studies Associatiorl)秘書長、中國區域旅遊開發研究會會長、第四屆全國旅遊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北京旅遊學會副會長等職。同時,還擔任全球10種旅遊學術期刊的編委。
俞曦,1983年生,浙江遂昌縣人。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理學碩士,美國內華達大學拉斯韋加斯分校哈拉酒店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發表中文論文5篇,英文論文1篇。

⑵ 旅遊規劃原理的介紹

《旅遊規劃原理》通過對全球旅遊規劃研究1900多種文獻的梳理,結合作者自身親自參與版主持的旅遊城市和旅遊區的權規劃實踐,提煉出了旅遊規劃理論體系。在旅遊市場分析、旅遊資源評價基礎上,進行旅遊產品選擇開發,並布局於空間結構之中;面向消費者進行目的地營銷規劃,同時從出行、接待、服務、景區等方面為遊客的到來做好准備;最後,針對規劃方案如何實施、控制,並對由此產生的影響及效應評估作出了框架性闡述。

⑶ 求吳必虎,俞曦《旅遊規劃原理》 讀後感,急。。。

旅遊規劃原理》通過對全球旅遊規劃研究1900多種文獻的梳理,結合作者自身親自參與主持的旅遊城市和旅遊區的規劃實踐,提煉出了旅遊規劃理論體系

⑷ 求吳必虎 《旅遊規劃原理》一書電子版

這本電子書沒幫你找到。
不過我可以推薦你一個免費看電子書的網站,需要嗎?

⑸ 規劃師 城市規劃原理哪個老師講的好

您現在的位置:考試大 >> 注冊城市規劃師 >> 規劃原理 >> 考試輔導 >> 文章內容 快捷導航: 考試題庫 報考指南 備考經驗 網校課程 根據趙祥老師說...

⑹ 城市規劃原理的內容簡介

主要內容分十三章敘述,包括城市與城市發展,城市規劃學科的產生回和發展、城市規劃的工作內答容和編製程序、城市構成與土地規劃、城市發展戰略、城市總體布局、城市交通與道路系統、城市規劃中和工程規劃、居住區規劃、城市公共空間、城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更新、城市規劃的實施及城市規劃的行政與法制等。

⑺ 城市規劃原理 計劃出版社為什麼沒有了

賣光了,在排期重印。

《城市規劃原理》是2011年6月中國計劃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專是全國城屬市規劃執業制度管理委員會。主要講述了城市規劃的基本原理、規劃設計的原則和方法,以及規劃設計的經濟問題。

系列:全國注冊城市規劃師考試教材城市規劃原理

作者:全國城市規劃執業制度管理委員會

ISBN:978-780242-6115

頁數:384頁

定價:¥53.00

出版社:中國計劃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6月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

主要內容分十三章敘述,包括城市與城市發展,城市規劃學科的產生和發展、城市規劃的工作內容和編製程序、城市構成與土地規劃、城市發展戰略、城市總體布局、城市交通與道路系統、城市規劃中和工程規劃、居住區規劃、城市公共空間、城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更新、城市規劃的實施及城市規劃的行政與法制等。

⑻ 城市規劃原理的作品目錄

第一章 城市與城市發展
第二章 城市規劃的發展及主要理論與實踐
第三章 城鄉內規劃體系
第四章 城鎮容規劃體系
第五章 城市總體規劃
第六章 城市近期建設規劃
第七章 城市詳細規劃
第八章 鎮、鄉和村莊規劃
第九章 其他主要規劃類型
第十章 城市規劃實施
後記

⑼ 長江中游城市群旅遊資源整合與開發路徑研究作者是誰

摘 要:隨著《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的出台,長江中游各城市旅遊合作進入發展的黃金期。旅遊資源是旅遊業發展的核心要素,旅遊資源的整合也是區域旅遊一體化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分析區域旅遊資源賦存的基礎上,運用SWOT分析法剖析區域內旅遊資源開發的現狀及存在的不足,並提出具體的對策與建議,以期提升旅遊資源開發效率,促進長江中游城市群旅遊經濟的發展。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7/view-7222192.htm
關鍵詞:長江中游城市群;旅遊資源;整合;開發
一、前言
中國旅遊業的競爭在經歷了景點競爭、線路競爭、城市競爭三個階段之後,進入到第四個階段即區域協同與跨區域合作競爭的新時代,區域整合體成為旅遊業競爭的基本單位。在具體實踐中,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地區區域旅遊合作取得了巨大成就,被譽為中國旅遊區域一體化「三駕馬車」。與此同時,長江中游城市群作為中國區域發展「第四擎」,旅遊經濟增長快、發展空間巨大,旅遊發展潛力日益顯現,但是旅遊合作尚處於起步階段,有待進一步提升。
長江中游城市群豐富的自然、人文旅遊資源,便捷的交通聯系和雄厚的產業基礎,為區域旅遊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近年來,長江中游城市群經歷了從「中三角」到「中四角」再到「新中三角」的空間演繹格局[1]。2015年4月國務院批准《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長江中游地區旅遊業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期。
旅遊資源作為一種綜合性的經濟資源,是區域旅遊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背景下,旅遊資源――旅遊產品的整合是區域旅遊業快速發展、轉型升級的重要戰略措施,實行資源整合,是培育旅遊核心品牌,增強長江中游城市群在全國乃至全球旅遊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二、長江中游城市群旅遊資源概況
(一)研究區域界定
長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為主體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空間范圍包括武漢城市圈( 武漢、黃石、黃岡、咸寧、鄂州、孝感、仙桃、天門、潛江) 、襄荊宜城市帶( 襄陽、宜昌、荊州、荊門) 、環長株潭城市群( 長沙、岳陽、株洲、常德、益陽、湘潭、衡陽、婁底) 和環鄱陽湖城市群( 南昌、九江、鷹潭、上饒、景德鎮、新余、撫州、宜春、萍鄉、吉安市部分縣區) ,涉及3 省 31 市,國土面積約 31.7 萬平方公里,是長江經濟帶三大跨區域特大城市群之一[2]。
(二)區域旅遊資源稟賦
長江中游城市群是中國旅遊資源富集地區之一,旅遊資源總量豐富,特色鮮明,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數量多、種類全、分布廣、品質高,散發著獨特的魅力[3]。
長江中游城市群區域自然資源類型中,各種構景地貌多彩多姿,名山大川交相輝映,不僅有大別山,廬山、三清山,衡山等名山,也有東湖、洞庭湖、鄱陽湖等秀美江湖。區域內河、湖、潭、池、泉,形態豐富,品種多樣。區域歷史遺跡眾多,孕育了多姿多彩的人文旅遊資源,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江南三大名樓蜚聲海外,湖北大別山區、紅安麻城、江西井岡山、湖南韶山,以及董必武、李先念,毛澤東、劉少奇、彭德懷等人的故居是著名的紅色旅遊目的地,湖北擁有的名人屈原、王昭君,湖南擁有名人曾國藩、齊白石,江西擁有名人陶淵明、王安石等,這些著名的歷史人物為區域旅遊增色良多。區域內現代城市景觀豐富,現代科技園區、人工科技場館、名校名氣等構成較為成熟的科教旅遊資源。
截止到2014年末,長江中游城市群共有世界遺產3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31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2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8處,5A級景區17處,4A景區154處。豐富獨特的旅遊資源為長江中游城市群各地市旅遊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三、長江中游城市群旅遊資源開發SWOT分析
(一)優勢
目前,武漢城市圈、襄荊宜城市帶、環長株潭城市群和環鄱陽湖城市群總體旅遊業發展規模和水平在全國處於發展較快的行列,擁有一批開發比較成熟的景區,三大名樓、三大名湖、十大名山以及三峽等在海內外擁有較高的知名度,旅遊產品也日臻成熟。
隨著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的推進,三省旅遊產業的融合步伐加快,在客源互送、營銷推廣、線路設計等具體事項上加以突破,並利用高鐵及長江黃金水道的作用,整合有效的旅遊資源。2013年武漢、長沙、南昌等城市共同發布「美麗中三角,我的家鄉我的城」主題旅遊產品。此後各城市分別在北京、重慶聯合開展旅遊推介,推進「美麗中三角」之旅,並開發以三城旅遊為主的名人尋蹤游、歷史文化游、休閑歡樂游等主題產品,以及名山名樓名湖游、紅色故里經典游、世界遺產探秘游等眾多專項旅遊線路產品。區域旅遊的有效合作,倍數級的打造出各種類型的旅遊產品,通過旅遊產品的強強連著、差異互補等形成了大量的旅遊產品組合,致使大部分地區的旅遊資源優勢轉化為旅遊經濟優勢,成效頗豐。
(二)劣勢
湘鄂贛同處中部地區,人文經濟以及自然資源在一定程度上有著相似之處,旅遊資源雖豐富,但山水、人文古跡等旅遊產品的雷同現象和可替代性較強,將旅遊資源變為高品位旅遊產品的效率並不高,資源優勢沒有充分發揮。就外國遊客對中部地區旅遊產品的認知度而言,以三峽和武當最為知名,其他景區的知名度仍不高,尚缺乏能夠享譽國內外、競爭力強和代表長江中游城市群特色的創新品牌。
同時,區內旅遊資源分布不均,加上各城市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的影響,城市群內旅遊景區呈現出不均衡的空間格局特徵,導致區域旅遊存在同質化競爭,缺乏內涵式發展。區域內一些旅遊景區的盲目開發和過度利用以及景區之間的惡性無序競爭造成對旅遊資源的肆意破壞,影響區域的旅遊可持續發展。
另外,面對越來越多的個性化與多元化的旅遊需求,區內以觀光為主旅遊產品組合限制了區域旅遊合作縱深發展,資源深度開發仍不夠,對文化內涵和地域文化價值的挖掘與創新不夠,不能適應未來旅遊產業發展的要求。 (三)機會
2004年「中部崛起」戰略提出,中部地區的經濟迎來了較快的發展,至2009年武漢、長沙、江西三大城市群的經濟總量接近2萬億元,「中三角」的口號慢慢提出。2010年12月,國務院發布《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規劃中提出將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和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為主體構成的長江中游地區列為「國家重點開區區域」。2015年4月國務院批准《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提出建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重點推進旅遊業的深度合作,聯合構建無障礙旅遊區。可以說,近幾年長江中游城市群旅遊發展得到國家及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政策引導下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產業結構的調整為長江中游城市群旅遊產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動力和發展環境。區域內各旅遊企業也積極發揮地緣優勢,加強溝通。2012年2月湘鄂贛旅遊部門簽署旅遊發展合作協議後,中三角旅遊一體化正式起航。
長江中游城市群旅遊交通條件的改善也為旅遊資源的整合開發提供保障。區域內高鐵、高速公路、國、省干線公路為骨架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已基本建成。城市群內部城市「三小時高鐵網」的推進進一步加快了長江中游交通圈的建設,對遊客量增長將起到較大的拉動作用。
(四)威脅
環顧長江中游城市群的四周,長三角、泛珠三角、環渤海、成渝地區、西北地區的區域旅遊合作起步較早,發展的較為成熟,對長江中游城市群旅遊產業的發展形成了巨大的競爭壓力。
區域抱團宣傳促銷雖在積極推進,但旅遊節亮點不足,旅遊一體化的驅動力主要來自政府,旅遊企業如景區、旅行社等主體參與不多,在宣傳促銷上沒有形成合力,缺乏整體性,實質性成果不多。另外,區域內部分景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落後,食、住、娛、行、游的配套水平較低,影響長江流域區域一體化進程。
四、長江中游城市群旅遊資源整合優化路徑
(一) 深度整合資源,打造核心旅遊品牌,構建高品質旅遊產品體系
以長江中游城市群區域旅遊合作總體定位為指導,以各地區自身所擁有的資源特色和產業優勢為依託,分區定位,各有側重,實現旅遊產品錯位競爭。武漢城市圈可依託長江、黃鶴樓、大別山等城市旅遊資源,大力發展城市旅遊、科教旅遊等;長株潭城市群依託洞庭湖、橘子洲、韶山等旅遊資源,重點山水旅遊、文化旅遊和生態旅遊;環鄱陽湖城市群依託洞庭湖、廬山、三清山等旅遊資源,以生態文化為內涵,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民俗文化旅遊、鄉村旅遊等。
在現有「靈秀湖北」、「江西風景獨好」、「錦綉瀟湘」三省自己的旅遊形象上,結合各區域的資源優勢和產業特色,重點挖掘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並發揮長江水道和高鐵優勢,整合發展長江三峽―荊州―長沙―洞庭湖(岳陽樓)―武漢(黃鶴樓)―九江(廬山)―鄱陽湖―南昌(滕王閣)沿江旅遊線路,共同打造高鐵旅遊走廊等精品旅遊路線和國內外知名旅遊品牌。
對現有旅遊產品進行提升改造,優化區域產品結構,豐富產品類型,積極開發各類度假旅遊產品和專題旅遊產品。繼續推動紅色旅遊、荊楚文化、湖湘文化、宗教文化,挖掘資源的文化內涵,突出內涵式旅遊發展。堅持旅遊資源保護與開發並重,推動綠色生態旅遊、水上旅遊,增加遊客山水休閑體驗。推動工業、農業等傳統產業的旅遊產品轉化,推出休閑農業游、鄉村旅遊。促進文化、商業、體育等行業及部門與旅遊充分融合,創新旅遊產品,發展文化創業旅遊、商務會展旅遊、蜜月旅遊、綠道自駕、低空旅遊等。利用智慧旅遊新業態,挖掘大數據,通過分析遊客的旅遊信息創新旅遊產品,滿足遊客的個性化需求。
(二)加強旅遊資源開發支持保障體系建設
1.政府主導,加強區域旅遊資源整體規劃與開發
長江中游城市群旅遊資源的有效整合與開發是一個系統工程,需打造一個深化區域合作,政府牽頭,企業聯動的發展格局。在對旅遊資源類別、品位、地區以及客源市場進行全面調研的基礎上制定旅遊資源規劃,明確區域旅遊發展的近期和長期目標,確定旅遊開發項目,並結合各地特色文化對各地區旅遊發展加以定位區分,以避免無序競爭,提高旅遊發展效率。同時,加強政府導向性投入,規劃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交通規劃,加大旅遊交通的規劃和協調力度,加強景區與景區之間的交通通達性,降低區域間旅遊交通成本。
2.整體營銷,加大企業整合力度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聯合營銷成為開拓及佔領旅遊市場的有效途徑。目前,長江中游城市群聯合營銷多以政府牽頭,聯合推介的形式進行,可在此基礎上增加以景區、旅遊企業為代表的的旅遊目的地的聯合營銷,強化企業參與,形成「區域聯合、行業聯合、企業聯合」的全方位的旅遊營銷體系。
同時,聯合營銷的重點是要以區域品牌為核心,並形成區域大品牌鏈接各地旅遊小品牌的多層次營銷產品,以增強市場沖擊力。利用國內外旅遊媒體,選擇與發展較成熟的旅遊集團合作等形式進一步開拓旅遊市場。並發揮網路營銷優勢,利用微博營銷、網路團購等宣傳區域旅遊形象,推廣旅遊產品。
3.推進旅遊信息化建設
在發展智慧旅遊大背景下,區域旅遊發展必須重視信息系統的建設。這就要求各政府部門聯合推進建設旅遊信息系統。一方面,在各城市旅遊交通樞紐如車站、機場、碼頭以及主要旅遊景點、市中心、主要商圈、各星級飯店等設置電子化終端設施,提供電子導游、電子支付景區門票、參團訂車等便捷化服務,讓遊客隨時隨地可以獲得旅遊景區的有關信息。
另一方面,設立長江中游城市群旅遊門戶網站,主要提供旅遊景區介紹、旅遊信息發布、企業宣傳營銷、電子商務交易、信息採集、投訴受理等全方位的旅遊服務,並將各旅遊企業網站、各省份旅遊網站與之相聯接。
另外,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的優勢,加大科技基礎能力建設,構築「中三角數字化旅遊」。在區域內各重點景區,尤其是4A、5A景區,實現WIFI全覆蓋,同時開發長江中游城市群旅遊APP,實現旅遊預訂、資訊發布、虛擬旅遊、網上景區等功能,並強化數字化監控管理,提升公共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 梁濱,鄧祖濤. 長江中游城市群旅遊經濟空間格局演化分析[J]. 經濟問題,2015(9)
[2] 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國務院.2015
[3] 胡露露.長江中游城市群旅遊經濟區域差異及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 2014
[4] 拓慶陽. 陝西省旅遊資源稟賦及開發的區域差異評價[D],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2,5
[5] 薛增峰. 青島西海岸旅遊資源整合開發策略研究 [D]. 雲南師范大學,2014,9

⑽ 旅遊規劃原理的圖書目錄

第一章 旅遊研究與旅遊規劃
一、引言:旅遊的增長
二、旅遊與旅遊研究
三、旅遊規劃的多學科支持
四、旅遊規劃的類型及案例
五、旅遊規劃的技術要求
第二章 旅遊市場分析與預測
一、旅遊市場數據收集與分析
二、旅遊需求預測理論與技術
三、旅遊者消費行為
第三章 旅遊資源調查與評價
一、旅遊資源分類
二、旅遊資源調查與創新
三、旅遊資源利用價值評價
四、旅遊資源定價
五、資源一產品轉化適宜性評價
第四章 旅遊產品(吸引物)開發
一、旅遊產品與產品樹
二、基於資源的觀光益智旅遊產品
三、基於休閑、娛樂和生活品質目的的度假旅遊
四、基於利益發展的商務旅行與相關旅遊產品
五、專項(主題)旅遊產品
六、特殊興趣旅遊
七、旅遊產品開發戰略與技術
第五章 旅遊空間結構規劃
一、空間結構的基本理論
二、區域旅遊空間結構與區域旅遊合作
三、環城遊憩帶(ReBAc)
四、城市遊憩空間規劃
五、旅遊流
第六章 目的地品牌建設和營銷規劃
一、目的地營銷概述
二、目的地營銷規劃
三、目的地品牌建設
四、目的地形象設計
五、目的地營銷行動計劃杭州案例
第七章 出行、旅遊接待與服務規劃
一、出行系統規劃
二、旅遊接待規劃
三、旅遊服務規劃
四、信息服務與解說規劃
第八章 旅遊區規劃
一、旅遊區規劃概述
二、旅遊區總體規劃
三、旅遊區詳細規劃
四、旅遊區景觀設計
五、旅遊區建築設計
第九章 旅遊規劃影響評估與管理
一、旅遊影響
二、可持續旅遊規劃
三、旅遊規劃影響評估與管理工具
第十章 旅遊規劃實施與監控
一、實施過程及評估
二、影響實施的外部因素
三、政府與政策
四、土地供給與規劃實施
五、資金保障
六、人力資源支持
參考文獻
主題詞索引
後記
……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