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類
❶ 鄉村旅遊基本類型有哪些
根據鄉村旅遊的文化特點,可以把鄉村游分為以下幾種:其一是農家樂類型:農家樂是以體會農家院生活為主要方式,以農村特色為旅遊資源,策劃開發的旅遊類型。
「農家樂」旅遊是以農村為背景,以農事作為主要方式,充分突出鄉村特色。其二是自然村類型:包括山村類型、水庫類型。其三是民俗村類型:包括 「原生民俗村寨」,是在民族地區選擇較為典型的天然村落對民俗文化進行開發、保護和利用,展現一個活生生的民族生活現狀。我國幾千年的發展,給後世留下了擁有大量傳統民居的古村落,形成了我國鄉村旅遊的一個重要特色。在我國鄉村旅遊古村落類型中,以南方的土樓最具有典型性。其四是田園風光類型:田園風光,是廣袤田壟與峰林山巒相連、田秀山青、山環水繞等美妙景色。
❷ 我國參與型的農家生態旅遊主要有什麼種類
(1)採摘旅遊。我國內地的採摘旅遊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深圳的荔枝觀光園後採摘園,目前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相繼開展了此種觀光休閑旅遊活動,為城市旅遊增添了一道亮麗風景。據不完全統計,2002年北京市開放觀光採摘果園533個,總面積近28.7萬畝,接待觀光採摘達到335.5萬人次,採摘果品2098萬千克,採摘收入近9730.4萬元,畝產效益比正常栽培的果園高出數倍。現在的一些觀光果園平均收益為7000.8元/畝,其中最好的旅遊採摘觀光果園已經達到3萬元/畝。各地觀光採摘園除了果園外還包括了大量的菜園、農園等(圖4-1)。
(2)務農旅遊。參加此種旅遊活動的遊客有著深厚的「農民情結」,多為「重溫舊夢」,實現某種「感情回歸」,遊客中既有早年離鄉進城的老者,也包括大量的「返城知青」和高考進城的中青年人,他們著重體驗「三親」,即,親知:了解農林業科技知識、當地的歷史文化、民風民俗、社會變革、家庭變遷等;親行:參與農事活動、民俗節慶、鄉村體育、鄉村游藝等,其中參與製造農家美食尤其受女性度假者的歡迎;親情:將度假者作為家庭一員,與其拉家常、結對子、共同娛樂等。
(3)垂釣漁業旅遊。沿海漁村游,參與者可以感受親自參加垂釣、捕魚以及海帶的採集、加工等勞動。我國沿海的許多漁村已對遊客產生了濃厚的吸引力,山東省半島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加之30年來經濟的持續發展,人們收入的提高和國家法定假日的改革,使得沿海的垂釣等漁業旅遊蓬勃發展起來。日本岩手縣的一個漁村50多家漁戶常年都能接待遊客。
(4)民俗旅遊。民俗旅遊是一種以鄉村民俗、民族風情以及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和鄉土文化為主題的高層次的文化旅遊。充分利用本地鄉村特有的民俗風情、傳統工藝、文物古跡、節慶文化、民間藝術以及古民居、古建築等,組織開展觀光、遊憩、考古、體驗、休閑旅遊活動。其魅力在於能夠使遊客欣賞到異地他鄉人們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獨特的創造。從民俗生活的空間角度,又可以分為山村民俗游、水鄉民俗游、漁村民俗游等。根據民俗旅遊涉及的民俗范疇差異,也可分為物態民俗游、動態民俗游、心態民俗游和語態民俗游等。民俗旅遊重在參與和體驗,講求真實的融入。如「梅家塢茶文化村」、「蜂之語蜜蜂王國生態園」、「浙江(中國)花木城」等。2003年國家旅遊局選出203個農業旅遊示範點中,民俗文化旅遊佔12個。
❸ 生態旅遊的類型有哪些
我們根據目前國內外學者對生態旅遊類型的研究,以生態旅遊資源類型為主要依據,將生態旅遊景區分為13個基本類型。
(l)森林遊憩生態旅遊景區
森林遊憩生態旅遊景區包括天然或人工森林生態環境。森林生態環境的旅遊價值主要體現在:①森林中富含的負離子氧能使人消除疲勞,提高人體免疫能力;②一些植物分泌的植物精氣能夠殺菌和治療人體某些疾病;③森林美景能夠給予人美的享受和情操的陶冶;④森林中千姿百態的景物能夠激活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⑤森林中所蘊含的大自然的奧秘能夠激發人們更深層次地認識生命的價值。各級各類森林公園和植物園集動植物和森林景觀於一體,人們在這里享受綠色環境,品嘗綠色食品,體驗人與大自然的和諧,別有一番情趣,是理想的森林遊憩場所。
我國是世界上森林樹種,特別是珍貴稀有樹種最多的國家之一。據統計 我國有種子植物2萬分種 其中森林樹種有8000餘種,包括許多珍貴稀有樹種,如水杉、銀杏、禿杉、鐵杉、油杉、紅豆杉、望天樹、連香樹、水青樹、珙桐等。到2005年底全國已建立各級森林公園1928處,經營面積1. 513 x 107hrri2,全國森林公園共擁有旅遊道路60 382km,旅遊車船16 462台(艘),接待床位363 150張; 「十五」期間,森林公園累計為社會提供就業機會160餘萬個,帶動社會綜合旅遊收入超過3000億元。另據報道,我國第一個國家植物園秦嶺國家植物園於2007年5月30日開工建設,植物園集科學研究、生物多樣性保護、科學普及和生態旅遊於一體,總面積達458km2。可見,森林遊憩類生態旅遊景區類型在我國生態旅遊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2)草原風情生態旅遊景區
草原是指在半乾旱條件下,以旱生或半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為主的生態系統。草原在開展生態旅遊方面的價值主要體現在:①草原上的藍天、白雲和一望無際的綠色自然風光,體現了草原獨有的生態美價值,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便是其集中體現;②草原上獨特的氣候以及高質量的空氣,是夏季避暑療養的勝地;③與草原自然風光相協調的民族風情,體現了其獨一無二的文化特徵,對旅遊者也具有強烈吸引力。
我國草原的主要類型為溫帶草原,集中分布在東北地區西部、內蒙古、黃土高原北部以及海拔較高地區的高山草甸。各類草地總面積約4x108 hrr12,草地植被主要有4大類型,共56種生態系統,可開發出草原自然風光觀光、草原民族風情體驗、草原日光浴、野餐露營、滑草、騎馬長途旅行等多種生態旅遊產品。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詩篇描繪了一幅優美的草原風情圖。當你離開緊張而喧囂的生活環境,來到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面對藍天、白雲、綠草和在陽光下悠閑吃草的成群牛羊,呼吸著清新的空氣,心情一定會得到極大的放鬆。
(3)濕地觀鳥生態旅遊景區
濕地是一種多功能、獨特的生態系統。根據《國際濕地公約》定義:「濕地指不論其為天然或人工,長久或暫時性沼澤地、濕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帶,靜止或流動,淡水、半鹹水或鹹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海域」。濕地之所以成為生態旅遊的主要目的地之一,除了其一般擁有優美的自然風光外,還因為它為眾多的生物種群提供了優良的生存環境,從而擁有豐富的生物物種,堪稱世界生物多樣性的儲存庫,成為鳥類特別是侯鳥的繁育和越冬的天堂,其中不乏珍稀瀕危鳥類如天鵝、朱鸚等。濕地的生態旅遊功能主要體現在能給遊人提供的新、奇、特、曠、野等旅遊體驗。
我國常見的濕地有沼澤地、泥炭地、淺水湖泊、河灘、海岸灘塗等。截至2006年,已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470多個,已有45 %的自然濕地得到有效保護,並有30塊濕地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濕地鳥類佔全國鳥類總數的26%,種類異常豐富,「觀鳥活動」自然成為眾多濕地的最熱門的專項旅遊活動。目前,我國有代表性的濕地觀鳥生態旅遊地有青海湖高原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稀鳥類自然保護區、黑龍江扎龍丹頂鶴等珍禽及濕地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江西鄱陽湖和濕地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江蘇鹽城珍禽自然保護區等。濕地生態旅遊是我國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生態旅遊類型。
(4)沙漠探險生態旅遊景區
沙漠是在乾旱、極端乾旱的地區降水量不足200mm,蒸發量超過2 000mm的條件下,地表裸露,植物生長極為貧乏之地。一般人認為「生態」便意味著生機盎然、鬱郁蔥蔥,作為不毛之地的沙漠不可能成為生態旅遊之地。但是,沙漠生態系統憑借其蒼涼荒蕪的原始自然景色、神奇的沙漠海市蜃樓、壯觀的風蝕地貌及沙漠探險中所蘊含的冒險精神,強烈地吸引著眾多的探險旅遊者。此外,沙漠生態系統中,生命在逆境中所表現出來的驚人的環境適應能力,蘊含著深刻的生命哲理,即豐富的生態美內涵。再者,與沙漠自然景觀和諧相伴而生的人文景觀,如我國敦煌鳴沙山、月牙泉與世界文物寶庫莫高窟,羅布泊沙漠與樓蘭古城等,與自然景觀相得益彰,為沙漠旅遊增色不少。沙漠中可以開展的生態旅遊活動有沙漠探險、科考、游覽、觀光、滑沙等。值得注意的是,沙漠的自然生態環境十分脆弱,應堅持「保護為主,開發為輔,以利用促保護」的方針,防止沙漠化的擴大。
我國的沙漠面積約有1.0 x 107km:,主要分布在新疆、內蒙古、青海、甘肅、寧夏等地,著名的有塔克拉瑪干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毛烏素沙漠等,其中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最大的沙漠。在我國自古以來,大漠戈壁,就是人跡罕至、充滿神奇的地方。沙漠探險旅遊,可以觀賞連綿起伏的沙丘,大片的天然胡楊林和沙漠綠洲風光;沙漠中古城池的遺址令人有滄海桑田的歷史變遷感;沙漠探險可以鍛煉人的體魄,磨練意志,長期生活在熙熙攘攘大都市的人,很少能體會到.我國西北無邊無垠的沙漠給人的感受。黃黃的沙丘和沙梁,充滿著神秘的寂靜和荒涼,生長著特有的野生植物和動物。對一般人來說,這里是生命的禁區,但對於熱愛自然和生命的人來說,這里是生態系統的另一種色調。沙漠也是生態旅遊景區的一種重要類型。
(5)農業體驗生態旅遊景區
農業體驗生態旅遊主要包括鄉村生態旅遊和生態農業旅遊。前者是指以古樸、原始、自然的鄉野自然風光及與其和諧相伴而生的獨特的農業文化景觀、農業生態環境、農業生產活動以及傳統的民族習俗為資源所開展的旅遊活動;後者是指以生態農業資源為基礎,以生態旅遊為主趑,利用城鄉差異來規劃、設計、組合農業資源而引起旅遊者特別是城市居民的消費慾望,滿足其吃、住、行、游、購、娛的需求,並體驗生態農業成果的一種旅遊形式。農業體驗生態旅遊主要是圍繞大、中城市開展的農業生態觀光、農事參與、體驗、農家休閑等活動,可以看作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建、和諧共生的生態旅遊景區類型。
中國具有悠久的農業文明史和廣闊的農村地域,創造了各地不同的農業種植方式和獨特的農業文化景觀。不同的種植方式、耕作制度、作物搭配均是一個地區民族文化、傳統習慣、地方風俗的具體體現,具有很高的觀光價值,特別是不同顏色的作物,按不同地貌單元配置,可在空間上形成一幅優美的圖畫。這種人工形成的景色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它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激發人們熱愛大自然的情趣。同時,我國在現代化進程中涌現出不少現代化的生態農業,為農業生態旅遊的開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可以預見,農業體驗型生態旅遊將成為我國生態旅遊的一種主要類型,農業體驗型生態旅遊景區類型也將成為我國為數最多的生態旅遊景區類型。
我國政府為保護生態平衡,建立了各種自然保護區,其目的很明確,即保持基本的生態過程和生命維持系統,保存物種和遺傳的多樣性,保證物種和生態系統的永久利用。截至2006年全國共建立自然保護區2349個,總面積1. 5 x 106km:,約占陸地國土面積的15 %,形成了布局較為合理、類型較為齊全的自然保護區體系。據統計,我國80%以上的自然保護區開展了生態旅遊活動,旅遊收入已成為某些自然保護區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生態旅遊開發較好的自然保護區有長白山、武夷山、神農架、卧龍、阿爾金山等數十處。它們走出了一條以旅遊為突破口,實施開發性保護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9)地貌奇景考察生態旅遊景區
由於外力作用的不同,世界各地發育的地貌類型各種各樣。有銀埂玉盤似的流水地貌;有山清水秀洞奇的岩溶地貌;有宛如古城堡的風蝕地貌;有礁石累累的海岸地貌;更有色彩斑讕、獨具一格的丹霞地貌……對這些不同地貌類型加以開發利用,可以成為理想的地貌奇景考察生態旅遊景區。
我國地貌類型多樣,可以開發地貌奇景考察的生態旅遊勝地眾多。例如,洞峽地貌奇觀有貴州織金縣的織金洞、重慶奉節縣的天坑地縫風景區、湘西的龍山火岩洞群風景區、雅魯藏布江峽谷等;石林、土林和沙林的地貌奇觀有雲南的路南石林、四川興文縣的興文石林、甘肅省天水的砂礫石林、雲南陸良縣的陸良彩色沙林等;火山群地貌奇觀有黑龍江德都境內的五大連池火山群;雅丹地貌有甘肅省安西縣的布隆基雅丹地貌等。這些不同的地貌類型有些已建成了著名的生態旅遊景區,如雲南的路南石林,還有些待條件成熟便可以開發建設。
(IO)冰川探險生態旅遊景區
冰川探險是極具刺激、驚險的生態旅遊項目。雖然相對而言,其旅遊者人數不是太多,但對許多年青人而言是很具吸引力的旅遊項目。冰川探險生態旅遊的形式可以是滑冰、冰雕、攀登冰山等。隨著生態旅遊的不斷發展和生態旅遊者的不斷成熟,冰川探險生態旅遊將受到越來越多的生態旅遊者的歡迎。
我國的冰川生態旅遊資源數量之多,景觀之美,舉世無雙。我國西部有不少海拔4000m以上的山區,高峰聳立,雪山連綿,北起新疆阿爾泰山的友誼峰,南抵雲南的玉龍雪山,東至四川松潘東北的雪寶頂,縱橫2500km,面積達48 651km2,佔全球山嶽冰川總面積的26%,占亞洲冰川總面積的50%。中國冰川旅遊資源分為現代冰川和古冰川兩大類。我國最美的六大冰川是西藏的絨布冰川和米堆冰川、四川的海螺溝冰川、新疆的托木爾冰川和特拉木坎力冰川、甘肅的透明夢柯冰川。
(11)江河漂流生態旅遊景區
「小小竹排江中流,巍巍青山兩岸走」。沿山谷間河流溪水進行漂流,是頗受歡迎的一種生態旅遊項目。漂流旅遊,使遊人從被動參與到主動參與,從靜態觀賞到動態觀賞,在運動中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綺麗,在驚險中觸摸大自然的脈搏。這項集生態旅遊與體育運動於一身的項目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不過,現在漂流所採用的工具除了竹筏以外,還有橡膠皮筏、木製扁舟和其他工具,應因地制宜。
目前我國比較成熟的江河漂流生態旅遊景區有湖南猛洞河漂流、廣西資源資江漂流、湖北神農溪漂流、福建武夷山九曲溪漂流、重慶芙蓉江漂流、河北張家口漂流、廣東九瀧十八灘漂流、寧夏黃河沙坡頭漂流、廣西柳州融水貝江漂流、貴州荔波水春河漂流、甘肅蘭州黃河段漂流等。
(12)滑雪(冰)生態旅遊景區
滑雪(冰)也是一種將旅遊與體育結合的、深受人們歡迎的生態旅遊項目。滑雪(冰)速度快、運動量大,能增強肺活量,並能讓腿部肌肉得到充分地有氧鍛煉,強身健體;滑行中眼、於、腿、腳的密切配合能使人的反應速度、協調性、柔韌性、靈活性得到全面的鍛煉;而且滑雪(冰)是一種對平衡性要求極高的運動,還能提高人的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作為一項戶外運動,滑雪(冰)運動最大的魅力在於人們能夠從運動中體驗到回歸自然的感覺;此外,長距離的滑行能讓人體驗超越自我的成功感,你會此而更加信心百倍地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在我國滑雪(冰)近幾年才興起,但是發展速度很快,從北方到南方開辟了不少天然和人工滑雪(冰)旅遊場地。就天然滑雪(冰)場而舀,很多在我國的東北,因為東北三省積雪厚、雪期長、雪質好,是進行高山滑雪和越野滑雪的好地方,如吉林的長白山、凈月潭、松花湖、北大潮,黑龍江的亞布力、玉泉,遼寧的輝山,河北的木蘭圍場等,其中最著名的是長白山高原冰雪基地。在南方有雲南的玉龍雪山、重慶的仙女山、四川的瓦屋山、西嶺雪山等。我國的滑雪(冰)場已經遍布全國近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滑雪(冰)場總數量達到180餘家,全國的滑雪(冰)愛好者也從1996年的不足1萬人,發展到如今的近500萬人。
(13)新興的生態旅遊景區類型
隨著生態旅遊的不斷發展,會不斷出現新的生態旅遊景區類型。例如,近幾年國內外新興的一種環境保護游便是一例。這種類似志願者行動的生態旅遊,把需要進行環保的地段作為「生態旅遊景區」。如「清潔珠峰行動」將海拔8844. 43m的珠穆朗瑪峰山腳下人類丟棄垃圾」;而「跨世紀黃河植樹行動」將黃河河岸植樹地點作為「生態旅遊景區」。上述地段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生態旅遊景區,只是生態旅遊行動的地域對象,但因體現了生態旅遊環境保護的主旨,也可以算作是一種廣義的生態旅遊景區類型。
❹ 拜城縣的鄉村旅遊資源類型有哪些
1,田園景觀旅遊資源(自然資源)
自然田園風光是鄉村旅遊資源中最主要的構成部分,包括大規模連片的農田帶、多種類型的經濟果林與蔬菜園區,一定面積的天然或人工水面等。
2,聚落景觀旅遊資源(聚落形態)
聚落是人類活動的中心,它既是人們居住、生活、休息和進行社會活動的場所,也是人們進行生產勞動的場所。
我國鄉村聚落分為集聚型,即團狀、帶狀和環狀村落;散漫型,即點狀村落;特殊型,表現為帳篷、水村、土樓和窯洞。
鄉村聚落的形態、分布特點及建築布局構成了鄉村聚落景觀旅遊資源豐富的內涵。這些旅遊資源景觀具有整體性、獨特性和傳統性等特點,反映了村民們的居住方式,往往成為區別於其他鄉村的顯著標志。
3,建築景觀旅遊資源(鄉村建築)
鄉村建築包括鄉村民居、鄉村宗祠建築以及其他建築形式。不同地域的鄉村民居均代表一定的地方特色,其風格迥異,給遊客以不同的感受。
如碉房,氈包,「阿以旺」,雲南農村的「干闌」,苗鄉的寨子,黃土高原的窯洞,東北林區的板屋,客家的五鳳樓、圍壟及土樓等,千姿百態,具有濃郁的鄉土風情。鄉村宗祠建築,如氣派恢弘的祠堂,高大挺拔的文筆塔,裝飾華美的寺廟等,是鄉村發展的歷史見證,反映出鄉村居民生活的某一側面。
4,農耕文化景觀旅遊資源(農耕文化)
我國農業生產源遠流長,鄉村勞作形式種類繁多,有刀耕火種、水車灌溉、圍湖造田、漁鷹捕魚、采葯摘茶等,這些都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文化氣息,體現出不同的農耕文化,對於城市居民、外國遊客極具吸引力。
❺ 想從事鄉村旅遊行業需要加強哪些政策知識類別就可以了,謝謝
1.要從產業政策、稅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營造有利於鄉村旅遊
應當將鄉村旅遊納入當地整體旅遊規劃和管理的范疇,加強分類指導。通過整體旅遊規劃的制訂,把鄉村旅遊的發展納入到科學化、規范化的框架下,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能夠大大提高投資的效率。
5.必須發揮依靠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避免政府在其中大包大攬,要充分調動市場各主體的積極性,使鄉村旅遊在經營上更加靈活多樣,在機制上更加充滿活力,在服務上更加貼近市場需求。
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兼顧生態、人文、經濟、社會發展等多方面的效益。
從事鄉村旅遊的開發和經營:
1.要正確處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關系,按照均衡兼顧的原則,對開發和經營行為進行規范,努力形成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互相促進的良性發展格局。
2.正確處理旅遊開發與耕地保護的關系,優先發展不佔或少佔耕地的休閑農業項目,要在節約、集約上下工夫,要充分利用我市現代農業園區、現代設施農業示範區等集中型農業園區開發農業旅遊項目,利用大型設施農業發展休閑旅遊農業。努力走出一條既促進鄉村旅遊發展,又節約資源的發展道路。
3.要正確處理農民主體與社會參與的關系,堅持以農為本、農民主體的基本原則,建立健全保護農民利益的機制體制。突出農民主體地位,拓寬社會參與、支持的途徑和方式,培育或者引進新型農民群體,引導人才、資金、土地等要素流向休閑農業,實現鄉村旅遊上水平、上層次、上規模和可持續發展。
❻ 鄉村旅遊房地產有哪幾種產品類型
平時比較關注這方面的內容,這幾家是在這方面做得最好的十家,給大家分享。
山東省旅遊規劃設計研究院
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重點推薦)
中南生態旅遊規劃設計責任有限公司
廣西旅遊規劃設計院
河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
北京城市景觀研究所
天津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大連市建築設計研究院
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上海師大旅遊規劃與發展中心
親自有合作過的是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領略過他們的這方面的實力。例如:《三亞南濱休閑小城旅遊綜合開發項目策劃》
《廣州旺地櫻花旅遊總體策劃》
《雲南開遠鳳凰谷鄉村旅遊總體規劃》
《福建龍岩新羅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還有其它很多經典案例,可以自己去了解下。
meilingzhen
❼ 旅遊活動有哪些分類
一
按旅遊的地理范圍劃分1國際旅遊
2國內旅遊二
按旅遊目的劃分1休閑,娛樂,度假類2探親訪友類3商務,專業訪問類4健康醫療類5宗教朝拜類6其它類
❽ 鄉村旅遊的類型有哪些
1、以綠色景觀抄和田園風光為主題的觀光型鄉村旅遊。
2、以農庄或農場旅遊為主,包括休閑農庄,觀光果園,茶園、花園,休閑漁場,農業教育園,農業科普示範園等,體現休閑、娛樂和增長見識為主題鄉村旅遊。
3、以鄉村民俗、鄉村民族風情以及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鄉土文化為主題的鄉村旅遊。
4、以康體療養和健身娛樂為主題的康樂型鄉村旅遊。
(8)鄉村旅遊類擴展閱讀
鄉村旅遊的設計要點:
1、鄉村旅遊要科學規劃、合理引導,堅持宜發展就發展,不要盲目發展和惡性競爭,絕不能千村一面。而鄉村千篇一律,到處都是一樣的商業化、城市化氛圍和人造景觀,就會既失去了個性,也失去了鄉村的魅力。
2、鄉村旅遊屬於一種服務業,要在保持鄉村獨有田園風光和農家文化的基礎上去引導需求。現在不少地方在發展鄉村旅遊中大拆大建,而且隨著新樓一片片崛起,承載歷史的記憶也同時被抹去。為了避免這種災難性的發生,我們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鄉村旅遊
❾ 鄉村旅遊有哪些類型
1、按核心資源分
傳統觀光型:以不為都市人熟悉的農業生產過程為賣點,在城市近郊或風景區附近,開辟特色果園、菜園等,讓遊客入內採摘、觀賞, 享受田園樂趣。
都市科技型:以高科技為主要特徵,在城內或郊區等建立小型的農、林、牧生產基地。既能為城市提供時鮮產品,又能結合農業生產與科普教育。
休閑度假型:利用不同的農業資源,如森林、草原、果園等,吸引遊客前去度假,開展農業體驗、領略自然生態、住宿度假等多種休閑度假活動。
2、按地理位置分
城郊型:位於大中城市附近,為滿足城市巨大的旅遊需求,在原有農業和現代農村聚落景觀基礎上,以現代科技、現代美為主要特色。
邊遠型:距離城市較遠,一般交通不便,大多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但發展相對滯後。
景區邊緣型:位於著名風景區的邊緣,大多依靠現有的旅遊資源,採取與景區結合的方式來發展旅遊。
3、按村落形態分
水鄉型:村落內水系縱橫,建築大多臨水而建。如江南水鄉村落上海嘉定區毛橋村、金山區畫村等。
山地型:村落依山而建,有明顯地勢落差。如浙南山區的麗水松陽縣安民鄉村;還有部分少數民族村落,如浙江桐廬莪山「畲鄉山寨農家居」等。
荒漠型:村落大都位於高原,瀕臨荒漠或位於荒漠之中。如隴東黃土高原區的窯洞民居,藏西北羌塘高原荒漠村落等。
濱海型:村落位於海邊,充分利用漁村特色。如上海崇明島前衛村、瀛東村、三門三特漁村、舟山沈家門漁港等。
草原型:村落位於平原或高原地帶的廣袤草原之中。如張北壩上草原的歐式風情度假村,還有內蒙古及西藏自治區以民族風情為特色的草原度假村落。
❿ 我想投資旅遊,請問鄉村旅遊開發的類型有哪些
我們這里有個仙女岩至今沒有人開發,如果開發出來是個迷人的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