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鄉旅遊 » 各城市旅遊標志

各城市旅遊標志

發布時間: 2020-11-23 13:34:35

㈠ 中國旅遊標志是什麼,能代表中國旅遊景點的有

馬踏飛燕
主體由長城烽火台,地球和中國旅遊標志——在甘肅武威出土的漢代銅奔馬「馬踏飛燕」三個部分組成。意義如下:
——下面的銅質鍍金長城烽火台,既是中國萬里長城的標志,也是一個城堡的象徵,表明中國的旅遊業歷史源遠流長和城市旅遊業在中國旅遊業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基礎地位;
——中部的銅鑄鍍金浮雕地球,正面突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版圖,象徵著中國旅遊業是對外開放的先導產業,也表明了中國的旅遊城市要面向世界,向現代、國際化的目標奮進;
——頂部的銅鑄「馬踏飛燕」,瀟灑奮蹄於地球之上,象徵著中國旅遊業蓬勃崛起的形象和光輝燦爛的前景,也表明中國旅遊業已昂首屹立於世界。

北京地區 故宮博物館
天壇
頤和園
八達嶺長城
天津津門故里
盤山風景區
河北山海關景區
保定市安新白洋淀
承德避暑山莊
山西大同市雲岡石窟
五台山
遼寧沈陽植物園
大連老虎灘海洋公園
吉林省偽滿皇宮博物院
長白山
黑龍江省哈爾濱太陽島公園
哈爾濱國家森林公園
牡丹江八女投江紀念群雕
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
鏡泊湖
上海東方明珠
上海野生動物園
江蘇南京市鍾山風景名勝區
拙政園
周庄
浙江杭州市西湖風景名勝區
溫州市雁盪山
舟山市普陀山風景名勝區
大漈時思寺
安徽黃山市黃山風景區
池州市九華山風景區
湖北
福建廈門市鼓浪嶼風景名勝區
南平市武夷山風景名勝區
江西九江市廬山風景旅遊區
吉安市井岡山風景旅遊區
山東煙台市蓬萊閣旅遊區
濟寧市曲阜明故城(三孔)旅遊區
泰安市泰山景區
陝西陝西華山
秦始皇陵
雲南路南石林
麗江古城
河南北京地區 故宮博物館
天壇
頤和園
八達嶺長城
天津 津門故里
盤山風景區
河北 山海關景區
保定市安新白洋淀
承德避暑山莊
山西 大同市雲岡石窟
五台山

㈡ 旅遊中常見的一些標志符號

旅遊標識符號

標志名稱:旅1 旅遊符號 英文名稱:
國標代碼:GB 5768-1999
簡介: 問詢處標志
提供旅遊項目類別、具代表性的符號及前往各旅遊景點的指引。設在高速公路或其他道路通往旅遊景點的交叉口附近,或在大型服務區內通往各旅遊景點的…

標志名稱:旅2指引標志 英文名稱: 國標代碼:GB 5768-1999
簡介:
旅遊區方向標志
提供旅遊區的名稱、有代表性的圖案及前往旅遊區的方向。設在高速公路出口附近及通往旅遊區各連接道路的交叉口附近。

標志名稱:旅3 指引標志 英文名稱: 國標代碼:GB 5768-1999
簡介:
旅遊區距離標志
提供旅遊區的名稱、有代表性的圖案及前往旅遊區的距離。設在高速公路出口附近及通往旅遊區各連接道路的交叉口附近。

標志名稱:旅4 旅遊符號 英文名稱:
國標代碼:GB 5768-1999
簡介: 徒步標志
提供旅遊項目類別、具代表性的符號及前往各旅遊景點的指引。設在高速公路或其他道路通往旅遊景點的交叉口附近,或在大型服務區內通往各旅遊景點的路…

標志名稱:旅5 旅遊符號 英文名稱:
國標代碼:GB 5768-1999
簡介: 索道標志
提供旅遊項目類別、具代表性的符號及前往各旅遊景點的指引。設在高速公路或其他道路通往旅遊景點的交叉口附近,或在大型服務區內通往各旅遊景點的路…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標志名稱:旅6 旅遊符號 英文名稱:
國標代碼:GB 5768-1999
簡介: 野營地標志
提供旅遊項目類別、具代表性的符號及前往各旅遊景點的指引。設在高速公路或其他道路通往旅遊景點的交叉口附近,或在大型服務區內通往各旅遊景點的…

標志名稱:旅7 旅遊符號 英文名稱:
國標代碼:GB 5768-1999
簡介: 旅7 旅遊符號 GB 5768-1999
提供旅遊項目類別、具代表性的符號及前往各旅遊景點的指引。設在高速公路或其他道路通往旅遊景點的交叉口附近,或在大型服務…

標志名稱:旅8 旅遊符號 英文名稱:
國標代碼:GB 5768-1999
簡介: 游戲場標志
提供旅遊項目類別、具代表性的符號及前往各旅遊景點的指引。設在高速公路或其他道路通往旅遊景點的交叉口附近,或在大型服務區內通往各旅遊景點的…

標志名稱:旅9 旅遊符號 英文名稱:
國標代碼:GB 5768-1999
簡介: 騎馬標志
提供旅遊項目類別、具代表性的符號及前往各旅遊景點的指引。設在高速公路或其他道路通往旅遊景點的交叉口附近,或在大型服務區內通往各旅遊景點的路…

標志名稱:旅10 旅遊符號 英文名稱:
國標代碼:GB 5768-1999
簡介: 釣魚標志
提供旅遊項目類別、具代表性的符號及前往各旅遊景點的指引。設在高速公路或其他道路通往旅遊景點的交叉口附近,或在大型服務區內通往各旅遊景點的路…

㈢ 中國旅遊標志的由來,簡潔一點

中國旅遊標志來自馬超龍雀(東漢銅奔馬),是一件國家級文物(青銅器)。東漢銅奔馬在1983年10月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志,1986年被定為國寶級文物,2002年1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相關介紹:

馬超龍雀,一匹軀體龐大的馬踏在一隻正疾馳的龍雀背上,小龍雀吃驚地回過頭來觀望,表現了駿馬凌空飛騰、奔跑疾速的雄姿。

(3)各城市旅遊標志擴展閱讀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這是中國旅遊標志「馬踏飛燕」的出土地,被雅稱為「中國旅遊標志之都」東漢銅奔馬是在漢代社會尚馬習俗的影響下產生的具有重要價值的青銅工藝品。馬是漢代社會的重要交通工具、軍事裝備和農業生產畜力。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胡楊《傳世國寶全檔案》:「這件鑄造於兩千年前的青銅駿馬,造型生動,比例准確,四肢所呈現出的動勢完全符合馬的動作習性,令中外許多考古學家與藝術家嘆為觀止。

㈣ 旅遊城市標志

中國優秀旅來游城市的標志是源 馬踏飛燕。
駿馬體型的每一部分都異常完美而勻稱,姿態動感強烈,同時也保持著精確的平衡。雕塑的重心顯然經過了極其周密的計算,穩穩地落在踏鳥的一隻足上。作為具有三維空間的圓雕作品能取得如此非凡的藝術效果,作者想像力之卓越、構思之新穎以及銅鑄工藝運用之巧妙,都令人驚嘆不已。《馬踏飛燕》是漢代藝術家高度智慧、豐富想像,浪漫主義精神和高超藝術技巧的結晶,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的稀世之寶。 中國古代匠師運用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手法,以豐富的想像力,精巧的構思,嫻熟的匠藝,把奔馬和飛鳥絕妙地結合在一起,以飛鳥的迅疾襯托奔馬的神速,造型生動,構思巧妙,將奔馬的奔騰不羈之勢與平實穩定的力學結構凝為一體,它所具有的蓬勃的生命力和一往無前的氣勢,更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因為他特殊的寓意,1983年銅奔馬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圖形標志。

㈤ 中國的旅遊標志是

中國旅遊標志—「飛燕騮」,據考證是東漢(公元22年至220年)的一件傑作。這件稀世珍品是怎樣版被發現的呢?
那是1969年8月,甘肅權省武威縣新鮮大隊13生產隊會計楊發祥,帶領社員在雷台村挖戰備地道。該村有一雷神廟,相傳前涼張茂作靈鈞台,上建宮殿,明代改建為雷神廟,供雷神,故而得名。9月10日下午,當挖至雷神廟下時,突然發現有一磚砌牆壁,用鐵杴一推,磚牆塌陷,出現一個大黑洞。隊長和會計趕來,進洞探視,發現洞底擺著一些形象奇特的銅小車、小馬、小人。拐進北側磚室,就在通往大室的通道上放著一個三蹄騰空一足踏燕的銅奔馬。他們次日將古物清點後全部上交武威縣文化主管部門。這就是「飛燕騮」發現的過程。
參考文獻:《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1年03月29日第六版)

㈥ 我國的旅遊標志是什麼

<全國導基>第25頁:「國際上很多國家和地區早有各種旅遊圖形標志,用以塑造和傳內播某個國家和城市的旅遊形象容。中國國家旅遊局經過多種方案的比較和研究,於1985年確定選用馬超龍雀為作為中國旅遊業的圖形標志」。馬超龍雀。曾命名「馬踏飛燕」。後經歷史學家考證,東漢張衡的《東京賦》雲:「龍雀蟠蜿,天馬半漢。」《後漢書》也有「明帝至長安,迎娶飛廉並銅馬」的記載,故正名曰:「馬超龍雀」,簡稱「天馬」。選擇「馬超龍雀」作為中國旅遊業的圖形標志,其涵義是:1、天馬行空,逸興騰飛,無所羈縛,象徵前程似錦的中國旅遊業。2、馬是古今旅遊的重要工具,奮進的象徵,旅遊者可在中國盡興旅遊。3、馬超龍雀的表銅製品,象徵著中國數千年光輝燦爛的文化歷史,顯示文明古國的偉大形象,吸引全世界的旅遊者。

㈦ 南京市的旅遊形象標志是什麼

「龍蟠虎踞」最終奪魁

記者看到,這個「龍蟠虎踞」圖案設計十分簡單,整個圖案取材於中國傳統金石,紅底白質,似一方印章,畫面上下分別有篆刻的龍、虎之形,龍四爪攫伸,似乎要破框而出;虎則舒展身姿,正仰天長嘯;整個畫面合圍成寫意的「寧」字。

看到這個設計方案後,所有工作人員一致認定,雖然該圖案變實為虛,似乎一點南京特有的標志物都沒有顯露,但正符合了南京的旅遊文化特徵:含而不露、古樸典雅;另外,取材於「龍蟠虎踞」典故的該設計,又點出了南京淵源的歷史文化。

南京市旅遊局市場處人士告訴記者,印章、龍等形象是在國際上具有說服力的「東方元素」,比較起本地化的一些東西,更容易讓歐美市場的老外們接受。另外,龍蟠虎踞表明了南京城市的活力。因此評委們最終決定使用龍蟠虎踞這個方案。

㈧ 中國的旅遊標志是什麼

圖形標志是一種公共信息符號。它通過圖形表達某種事物的涵義,是能夠相互溝通的世界性語言。國際上很多國家和地區早有各種旅遊圖形標志,用以塑造和傳播某個國家和城市的旅遊業形象。
中國國家旅遊局經過多種方案的比較和研究,於1985年確定選用"馬超龍雀"作為中國旅遊業的圖形標志。
"馬超龍雀"是1969年在甘肅武威出土的東漢(公元25-220年)時期的一件青銅製品,高34.5cm;長45cm.現收藏在甘肅省博物館。
這件文物集我國當時繪畫、雕刻、冶煉鑄造藝術於一體,是件國寶。 銅馬昂首揚尾,四蹄騰空,筋骨剛健、體態飄逸,它沒有轡頭、繩索,不受任何束縛,自由、奔放、輕盈、瀟灑,賓士如飛地超過了龍雀。 馬超龍雀,曾被稱為"馬踏飛燕"。後經歷史學家考證,東漢張衡的《東京賦》雲:"龍雀蟠蜿,天馬半漢。"《後漢書》也有"明帝至長安,迎取飛廉並銅馬"的記載,故正名曰"馬超龍雀",簡稱"天馬"。 選擇"馬超龍雀"作為中國旅遊業的圖形標志,其涵義是: 1、 天馬行空,逸興騰飛,無所羈縛,象徵前程似錦的中國旅遊業。 2、 馬是古今旅遊的重要工具,奮進的象徵,旅遊者可以在中國盡興旅遊。 3、 馬超龍雀青銅製品,象徵著中國數千年光輝燦爛的文化歷史,顯示文明古國的偉大形象,吸引全世界的旅遊者。

㈨ 中國有多少個城市有馬踏飛燕的標志

截止2010年末,中國有337座城市設有「馬踏飛燕」標志。

「馬踏飛燕」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標志,只要達到「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標準的要求,並經過國家旅遊局驗收組對創優城市檢查驗收的城市,都需設立「馬踏飛燕」標志,截止2010年末,共有分337座城市分九批通過了驗收,且至2019年期間沒有再次評選。

(9)各城市旅遊標志擴展閱讀

東漢銅奔馬在1983年10月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志,1986年被定為國寶級文物,2002年1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東漢銅奔馬是在漢代社會尚馬習俗的影響下產生的具有重要價值的青銅工藝品。馬是漢代社會的重要交通工具、軍事裝備和農業生產畜力。漢朝政府給馬立「口籍」,武帝作《天馬歌》,馬在各種場合被神化和奉頌。

漢代社會盛行車馬冥器隨葬,視馬為財富的象徵。漢代的「車馬出行儀仗隊」和「出行圖」在墓葬壁畫和畫像石、畫像磚上是常見題材。銅奔馬別具一格,與其他車馬相互襯托,體現了墓葬隨葬冥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

漢代開拓疆域,通西域,設河西四郡,馬發揮了獨特的作用。根據河西漢簡的記載:馬被廣泛地用於交通驛站、長城防禦、軍事行動、民族和親等方面。

㈩ 我國的旅遊標志是什麼

中國旅遊標志圖是根據1969年在甘肅武威出土的東漢時期青銅雕塑銅奔馬確定的。圖中的鳥是古代傳說中的風神龍雀,其速神奇,無與倫比。然而,騰空賓士的天馬更是神速非凡。它頭戴瓔珞,馬尾打結,昂首飛躍,輕輕鬆鬆地超越了風神龍雀。整個圖形富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它象徵著中國旅遊事業的飛速發展。

我國新開發的著名旅遊點有哪些

近年來,我國新開發了一些較為著名的旅遊點,很值得前去一游。

1、張家界游覽區,位於湖南大庸、桑植、慈利三市縣交界處,距大庸市區34千米,為我國第一座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為11933萬平方米。全境奇峰連綿,怪石高聳,溝壑幽深,溪水潺潺。奇花異草、珍禽異獸很多。其自然風光為其他各地所罕見。

2、九寨溝,在四川南坪縣境內,是岷山山脈萬山叢中一條縱深40餘千米的山溝谷地。因周圍有9個藏族村寨而得名。從山間至河谷,遍布茂密的原始森林,因景色特異,美麗如畫,被譽為「神話世界」。整個范圍原始森林達200多平方千米,稀有珍貴動物有大熊貓、金絲猴、小熊貓、羚牛等。

3、九龍漈瀑布群,深藏在福建省周寧縣城南約10千米的大山腹部。在1500米的水道間,共有13級大小不等的瀑布,最佳觀瀑期為每年的4~10月份。

4、凌霄岩,在廣東陽春縣城東北60千米處。總共有3.5萬多平方米的溶洞。岩內外有河流交錯,可乘遊艇穿游其間,別有情趣。5、黑龍江省德群縣北部,訥漠爾河支流白河上游的火山公園——五大蓮池。1719~1721年間,因火山熔岩堵塞白河河道,形成五個相連的火山堰塞湖得名。

6、浙江天台山的四座千年古剎和天台奇景也均已對遊人開放。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