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城市一般怎麼發展
❶ 大理,麗江等地是如何發展為旅遊城市的
1、綜述:世界旅遊組織推薦的「旅遊」定義:旅遊指為了休閑、商務或其他目的離開他她們慣常環境,到某些地方並停留在那裡,但連續不超過一年的活動。旅遊目的包括六大類:休閑、娛樂、度假,探親訪友,商務、專業訪問,健康醫療,宗教/朝拜,其他。通俗的說:「旅」是旅行,外出,即為了實現某一目的而在空間上從甲地到乙地的行進過程;「游」是外出遊覽、觀光、娛樂,即為達到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來即旅遊。所以,旅行偏重於行,旅遊不但有「行」,且有觀光、娛樂含義。
2、綜上所述,旅遊的目的就是「離開熟悉的地方,外出遊覽、觀光、娛樂等」,即網路所說的「旅遊就是從自己呆膩了的地方到別人呆膩了的地方去看看」。那麼,發展旅遊業的地方就必須要滿足旅遊者游覽、觀光、娛樂、朝聖、度假等目的,才能吸引更多的旅遊者前往,最終獲取經濟利益。大理和麗江是國內、乃至世界知名的旅遊城市,起瑰麗的自然風光,多次多彩的人文景觀、名族風請、邊疆文化、高原生態,以及現代人推崇的慢生活等元素都支撐了這兩個地方旅遊業的繁榮昌盛,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充分滿足了外地、外國旅遊者的游覽、觀光、休閑娛樂、度假、健康放鬆、慢生活等等需求,這就是旅遊發展的根本。
3、雲南作為一個上天眷顧的地方,雖說地處雲貴高原,但是總體海拔只能是第二階梯,比起第一階梯的青藏高原,雲貴高原算是非常宜居的地方。雲南的氣候條件是亞高原風情,既有高原的乾燥、藍天、白雲、多光照,同時又具備了四季如春的合適氣候,這樣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合絕大多數人的旅遊,除了滇西北的少數高海拔地區、雪山等,雲南絕大多數的地方不會有什麼高原反應,充足的日照、藍天、白雲也給戶外活動提供絕佳條件,所以從氣候層面也支撐他們發展為旅遊城市。
4、從硬體上來看,上大理和麗江具備發展旅遊的優勢要素,隨著改革開發發展經濟為中心,以及隨著中國人錢包越來越鼓,追求物質和精神雙重享受,那麼發展旅遊的機遇就到來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大理和麗江旅遊的起步階段, 1994年9月,雲南省人民政府在麗江召開滇西北旅遊規劃會議,明確了「發展大理,開發麗江,啟動迪慶,帶動怒江」的旅遊發展思路。從此之後,旅遊業就成為大理和麗江重點打造的產業,隨著高速公路、機場、酒店、度假村、宣傳等一系列的配套的完善,旅遊在大理和麗江兩地從一般接待發展到了支柱產業。特別是麗江古城在1997年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之後,旅遊勢頭扶搖直上,直接蓋過五朵金花而起的大理,後建的麗江機場客流量迅速超過大理機場流量即為佐證。
5、隨著旅遊業蓬勃發展,兩地旅遊都因為純粹流於發展觀光而出現一定疲態。當遊客們已經不滿足與觀光,這時候就需要挖掘新的元素,提升旅遊深度,留住遊客更多的時間,就是留住遊客的錢包。所以,2000年之後麗江和大理都先後喊出了所謂旅遊增效提質「二次創業」的口號,旨在通過政府統一引導和規劃下完善旅遊市場,進一步完善旅遊設施,進一步深挖旅遊內涵,打造旅遊文化軟實力,通過統一的營銷宣傳,打造響亮的國內旅遊品牌。
6、總之,隨著旅遊二次創業深入推進。無論是大理還是麗江,從交通、旅遊景區、接待、酒店、餐飲、旅遊商業等基礎設施上都有大幅提升,而且還在不斷的日臻完善。通過不斷建設挖掘新的景點景區,突出宣傳當地的瑰麗的自然風光以及歷史、民族等人文精髓,兩地旅遊品牌最終在國內打響。新時代通過網路、電影等渠道更是讓兩地的旅遊更加火熱。
❷ 你覺得我國旅遊城市的發展前景如何
從全球經濟體排位第八到今天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未來十年,中國依然是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而旅遊業將是最值得投資的產業。未來十年,大型非旅資本將加速進軍旅遊業,跨行業投資態勢愈發明顯。同時,旅遊企業並購重組和「走出去」的步伐加快,旅遊資源將深度整合。
❸ 旅遊經濟的發展如何促進城市的發展
旅遊經濟發展使得第三產業尤其是服務業得以快速發展,首先當然是帶動就業,提高收入水平,促進當地經濟結構調整,增強城市魅力,擴大城市知名度,從而吸引更多的投資進入,比如房地產,金融業等都帶動起來了,城市經濟得以持續發展。現在大城市都有較強的旅遊產業,比如北京故宮,鳥巢,杭州西湖,上海東方明珠,深圳世界之窗等等。中小城市也在極力發掘旅遊文化產業,如雲南香格里拉,湘西鳳凰古城及幾大名山所在地等等。旅遊業是永不衰落的朝陽產業。
❹ 如何實現城市與旅遊業的融合發展
1、城市建設應充分考慮綜合旅遊功能,打破城市與旅遊簡單的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將城市本身作為一個大旅遊景區和產品,貫徹「城市即景區,景區即城市」的發展理念。
以旅遊者需求為導向統籌公共服務資源,從而推動整個城市的旅遊化發展。旅遊公共交通體系建設,不僅體現在城市之間、區域之間的大交通,更體現在市內綜合交通體系之間的連接便利性;信息化升級北京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完善旅遊安全預警、救援體系。通過一系列扎實的措施,促進城市環境建設功能化、城市基礎設施景觀化、城市文化氛圍鮮明化、城市旅遊服務體系配套化。
2、以大旅遊觀念為指導,拓展旅遊產業融合的廣度與深度。
構建一批會展旅遊、文化創意旅遊、鄉村旅遊、旅遊裝備、旅遊在線服務等品牌企業,遴選「北京旗艦旅遊企業」進行扶持與培育;加大旅遊投融資力度,促進旅遊企業的成長,大力推進開發符合北京城市發展和旅遊發展總體定位的引擎性旅遊項目建設;引領旅遊產業向現代服務業的轉化,推進智慧旅遊;建立市場互育機制,提升北京旅遊產業國際化水平。鼓勵大型旅遊企業、著名旅遊管理公司和知名旅遊品牌適時實現跨國經營、連鎖經營與品牌輸出,吸引酒店企業、旅行服務企業、郵輪公司等在京設立跨國公司總部。
3、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它不僅傳承城市的歷史感,而且是延續城市生命的關鍵,旅遊與文化的相互滲透是城市與旅遊融合發展的深層次形式。
要不斷挖掘北京的城市文化、標志性建築、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繁華商業街區、奧林匹克公園等旅遊資源,形成京味特色文化旅遊產品和創意旅遊產品;將北京胡同游和老北京深度體驗與社區參與緊密結合,形成不受行政地域限制、旅遊與居民生活就業協調發展的民俗旅遊片區;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國際水準的創意產業園區,形成新的旅遊景觀。
4、大力實施旅遊全球營銷戰略,
全方位打造北京作為國際高端旅遊目的地的形象,加強城市旅遊形象宣傳推廣;以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總部落戶北京為契機,著力構建國內外旅遊城市聯盟體系,發揮旅遊對城市發展、對遊客服務的促進作用,促進城際、區域、國際旅遊產業的互動;強化北京旅遊品牌建設,在長城、故宮等北京旅遊要素知名品牌的基礎上,選擇奧運公園、798、什剎海、三里屯、秀水街等新的北京旅遊知名品牌,形成質量可靠、能代表北京形象的旅遊要素品牌;挖掘、利用城市營銷新媒體,藉助社會化媒體開展口碑營銷。
5、改善自然環境,實施動態監測、信息公開、數據共享、區域聯合治理;改善社會環境,探索建立與當地社區聯合共管的經濟運行機制,使當地社區成為真正的主人;改善旅遊市場環境,建立協調聯動、齊抓共管的旅遊執法體制;改善政策環境,完善北京旅委的綜合職能,積極爭取有利於入境旅遊便利化的政策,爭取免稅和退稅政策試點;改善人才環境,鼓勵在京院校開設旅遊城市管理、城市營銷、國內外旅遊城市比較研究等相關課程,在條件成熟的院校可以新增旅遊城市管理本科或研究生專業,以滿足對高層次、專業化旅遊城市管理人才的需求。
選自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本文系北京社科基金項目「北京建設國際一流旅遊城市研究」〔項目號:11JGC103〕的階段性成果
❺ 旅遊城市的經濟怎麼發展
旅遊城市的建立,硬體上,要有旅遊六要素配合,軟體上,要提高前線從業員的道德、素質等水平為遊客提供貼心服務。
❻ 分析一個城市的旅遊現狀應該從哪些方面說
旅遊資源的數量 現在開發程度 資源受歡迎程度(包括區位優勢) 資源的發展遠景(它是否符合當地的長遠發展規劃) 當地旅遊政策等 當然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加一些當地特色的條件
❼ 城市旅遊的發展歷程
巴黎
1400年
華盛頓
200多年
班加羅爾
幾十年
莫斯科
900多年
所以,選d
❽ 城市發展旅遊業要具備那些地理區位優勢
地理區位優勢;1.旅遊資源豐富,集聚效應好,具有美學、科學、歷史文化,經濟等價值。
2.旅遊資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好,
3.鐵路,航空等交通條件好,交通通達性好。
4.經濟發達 ,遊客數量多,客源充足。
5.客源地距旅遊景區近。
6.旅遊資源所在地基礎設施好,(交通,水電,住宿)
7.經濟發達,有充足的資金促進旅遊資源的開發
❾ 一個城市要發展旅遊,應該具備哪些先決條件
經濟是社會的命脈,是一個社會持續健康向上發展的根本支柱,是一個鏈條,拉動著社會。它依託並承載著人們的生活,經濟活動全球化,獨立的社會群體才能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共榮,共同發展。無論是農業、工商服務業,它們的發展必須要符合一定的區位,符合當地的地理條件、經濟的發展程度,才能起到對當地經濟的推進作用,一個方面的過度、高速發展都將給社會造成隱患,旅遊業也同樣如此。 人類的生活離不開休閑,休閑活動與旅遊又是息息相關的,休閑業的發展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成為了一個新的拉動國家經濟增長點的產業部門和消費方向。旅遊業的發展勢必成為眾多學者專家們討論的一個重要話題。然而,怎樣發展旅遊業才能使其更健康的、有利的可持續發展,而又不會讓其成為過分影響地方經濟的命脈的部門,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同時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對當地社會文化的影響也是具有兩面性的。建立一個較完善的、具有吸引力的旅遊目的地,我認為一般需要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條件:1、在資源上,它需要有一定的先決條件,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具有一定特色的文化底蘊、歷史價值。2、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優越。無論一地的旅遊開發條件是否優越,是否具有可開發性,首先它必須有便捷往來的交通,網路交通才能帶來更多的外部遊客。3、一定要有一批能夠熟悉經營管理和新事物開發型的人才,並能繼續吸引、網羅技術人員,能夠擁有穩定的人才來源和技術源。4、有一個高效、勤奮,能夠與各個政府部門主動積極聯系、協調的管理和服務機構。為旅遊者創造一個溫馨、舒適、放心的旅遊大環境,能為需要幫助的遊客提供盡可能周到的服務。5、旅遊活動的多樣性。能為旅遊者提供多樣的,具有休閑娛樂性的項目,能讓遊客的心情盡可能的得到釋放。6、旅遊區要與商業、生活區有緊密的聯系。7、做到不破壞周圍環境,人地和諧,可持續發展。 旅遊業應當合理的適應地區經濟的發展與旅遊資源,旅遊服務設施平台和服務水平的建設應帶有地區差異性。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快慢決定了消費水平的高低,開發適宜本地經濟消費的旅遊目的地才是正確的發展道路。客源地與旅遊地的距離影響著消費的高低,怎樣的把握兩者間的平衡是開發前首先要考慮到的,即要為當地的發展帶來經濟效益,又能最大限度的利用,不至於浪費資源。雖然交通運輸業的快速發展已為長距離的旅遊活動減少了阻礙,但中短途的活動仍然是佔主要部分。同時,旅遊並不是只為富人服務的,它面向的是全社會,它要即能滿足中高等收入人群的休閑,又能給更多的老百姓帶來精神和文化上的享受,這才是發展旅遊業所希望看到的。 不應當過分開發當地的旅遊資源,應使其與自然環境相協調。發展旅遊應考慮到到旅遊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地理環境影響著人類的活動,同時人類的活動也給資源環境帶來極大的消極影響。 合理利用區位優勢,建立具有影響力,擁有核心作用的產業集群。積極的將自身與周邊范圍內的旅遊資源聯系起來,創造積聚效益。用品牌創造影響,用特色拉動效益,堅持獨有的文化與歷史要素,大力發展特色旅遊。旅遊業可以成為一個城市發展的名片,提升城市的品味,定位文化風韻。 旅遊業的發展對社會的影響:旅遊業作為一項重要的新興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為解決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為社會帶來巨大的幫助。旅遊業所需的人才類型是多樣的,大多數從業人員的技術要求較低,培訓掌握難度比較容易。因此,就能為一部分文化水平較低的失業人員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為社會的穩定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旅遊業對經濟的影響:旅遊業可以為國家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收入,擺脫地區貧困,因其投入一般較低,因此對貧困地區的幫助是巨大的;促進了商業消費,加速了經濟增長;合理和優化了產業結構部門,作為非生產性行業,帶動了其它的相關產業;跨國旅遊的飛速發展對本國的外匯收入也起到了積極作用。旅遊業並不能作為當地政府的唯一支柱產業,無論是社會動盪、經濟危機等一系列不確定因素都會對旅遊業的發展產生重大的沖擊。 旅遊業和旅遊活動對社會文化的影響:保存和發揚了當地特有的文化,對本地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要對本地文化內質、純粹性注意保護防止遭到破壞和退步;促進了各地區間的文化交流,相互學習,達到共同進步;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和改善。由於旅遊者來自於各種文化地域、旅遊者素質高低不同,要防止破壞了當地的社會風氣和安定。 發展旅遊能帶來相當大的經濟收入、社會影響,對資源合理、充分的利用,協調好人與自然的關系,能使自然資源與生存條件共同有利的發展。只有兩者相統一,才能達到和諧共建的發展。
❿ 特大城市怎麼發展旅遊業
從環境抓起。
治理好環境對旅遊業相當重要,特大城市往往污染更嚴重,只有先治理好環境才能更好發展旅遊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