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不文明旅遊的行為
1. 旅遊時,遊客的不文明行為大部分有哪些啊
中國公民國內旅遊文明行為公約
營造文明、和諧的旅遊環境,關繫到每位遊客的切身利益。做文明遊客是我們大家的義務,請遵守以下公約:
1 、維護環境衛生。不隨地吐痰和口香糖,不亂扔廢棄物,不在禁煙場所吸煙。
2 、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嘩吵鬧,排隊遵守秩序,不並行擋道,不在公眾場所高聲交談。
3 、保護生態環境。不踩踏綠地,不摘折花木和果實,不追捉、投打、亂喂動物。
4 、保護文物古跡。不在文物古跡上塗刻,不攀爬觸摸文物,拍照攝像遵守規定。
5 、愛惜公共設施。不污損客房用品,不損壞公用設施,不貪佔小便宜,節約用水用電,用餐不浪費。
6 、尊重別人權利。不強行和外賓合影,不對著別人打噴嚏,不長期佔用公共設施,尊重服務人員的勞動,尊重各民族宗教習俗。
7 、講究以禮待人。衣著整潔得體,不在公共場所袒胸赤膊;禮讓老幼病殘,禮讓女士;不講粗話。
8 、提倡健康娛樂。抵制封建迷信活動,拒絕黃、賭、毒。
中央文明辦 國家旅遊局
2006年10月2 日(完)
中國公民出境旅遊文明行為指南
新華網北京10月2 日電中國公民出境旅遊文明行為指南
中國公民,出境旅遊,注重禮儀,保持尊嚴。
講究衛生,愛護環境;衣著得體,請勿喧嘩。
尊老愛幼,助人為樂;女士優先,禮貌謙讓。
出行辦事,遵守時間;排隊有序,不越黃線。
文明住宿,不損用品;安靜用餐,請勿浪費。
健康娛樂,有益身心;賭博色情,堅決拒絕。
參觀游覽,遵守規定;習俗禁忌,切勿冒犯。
遇有疑難,咨詢領館;文明出行,一路平安。
2. 中國人在旅遊不文明的行為,要具體事例。
提高來素質做文明觀光客自
旅遊中見過的不文明的行為還真不少,例如:隨手扔果皮、亂扔食品包裝袋、隨地吐痰、在古跡上亂寫亂畫、破壞花草樹木、衣著不整敞胸露懷、語言行為粗俗等等。這些不文明的行為,有損形象,也給景區管理帶來很多困難。
提高修養素質,大家舉止文明,在旅遊觀光時,玩得才有檔次,才開心。有時遇上不文明的行為,就會讓人心裡堵得慌,沒了雅興。記得有一次在峨眉山旅遊,看見一個小夥子搶道,把一老年人撞在了地上,旁觀者都指責那年輕人。遇到這樣不開心的事,還有什麼心情旅遊?一次在都江堰,由於天氣太熱,有個男士就脫光了上衣,腆起大啤酒肚,看起來真的很不雅觀。記憶中有一次在西昌乘公交車,為了趕時間,一急之下便擠著要搶先上車,突然覺得大家都在打量我,回頭一看,原來所有乘客都在排隊,我一下就臉紅了,十分愧疚,忙站在後面去排隊上車。的確,如果沒了滋生不文明的土壤,醜陋的舉止,就會成為過街之鼠。
當然做文明的觀光客,不能只說別人,不檢點自己的所作所為,提高修養素質,還得從點滴開始,從自己身邊做起,像公益廣告說的那樣:用自己的文明行為點起一盞盞明亮的燈,大家都參與進來,就會照亮一個世界
3. 遊客「旅遊不文明記錄」是指哪些行為
遊客在旅遊活動中因下列行為受到行政處罰、法院判決承擔責任的,或造成嚴重社會內不良影響的,應當容納入旅遊部門的「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
●擾亂公共汽車、電車、火車、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秩序;
●破壞公共環境衛生、公共設施;
●違反旅遊目的地社會風俗、民族生活習慣;
●損毀、破壞旅遊目的地文物古跡;
●參與賭博、色情活動等;
●嚴重擾亂旅遊秩序的其他情形。
4. 旅行中最不文明的行為是哪些呢
墨西哥人見著我口袋鼓的自動伸手從我口袋裡拿錢,這個不能忍,還有一些黑心旅行社,給顧客介紹一些聽起來很美的國家,簡直是坑蒙拐騙。
5. 旅遊中要禁止哪些不文明行為
1.在旅遊的途中我們要禁止攀爬、損壞文物,文物象徵著文化,我們一定要版好好的愛惜,不可權以惡意的損壞。
2.我們要禁止隨手丟垃圾,隨地吐痰,隨處丟垃圾是我們在出行和旅遊過程中最常見的不文明行為,當我們離開景區時現場就會變成一地垃圾,一片狼藉。
3.旅遊時不遵守秩序,插隊是最可惡的行為,我們在旅遊時一定要遵守規章,做一名有素質有修養的文明公民。
4.我們要禁止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這樣不僅有損個人形象而且又影響他人。
6. 旅遊不文明行為出現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不文明行為在本質上還是一個教育問題。這裡面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中國是一專個發展中國家,隨著物屬質文明的不斷充實,精神文明也有一個不斷提高的過程,這是社會原因。第二、文明行為需要積極引導,這就要求我們要營造一個很好的文明旅遊的環境,這是環境原因。第三、遊客個人修養和素質也會影響他的行為。這是個人原因。
提升公民旅遊文明素質,根本的是要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關鍵是建立健全文明行為教育機制、激勵機制、約束機制和督查考核等長效機制。比如,旅遊部門要建立包括行前培訓、行中督促、行後總結等在內的一系列制度,建立導游和領隊全程文明教育責任制。管理部門要將提升公民旅遊文明素質列入文明城市、文明行業和文明風景旅遊區測評體系。而公民個人,根本的是要認識樹立榮辱觀重要意義,根除陋習,見賢思齊。
7. 如何治理旅遊不文明行為
原標題:評論:整治旅遊不文明行為 以剛性管住"任性"
網易河北訊 全國遊客不文明行為第一批記錄日前由國家旅遊局公布。4名遊客上了「黑名單」,而且對外「張榜」,體現出以制度剛性整治不文明旅遊行為的堅定態度。應當看到,「黑名單」信息公開僅是第一步,依法利用「黑名單」制度推動文明旅遊建設,還要與合理的懲戒機制相結合,與統一的社會徵信體系對接,以法治剛性,管住不文明任性。
作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遊消費國,文明旅遊不只關繫到個人形象,更關繫到整個國家的形象。向空姐潑面、打開飛機應急艙門、歷史建築上刻「到此一游」……近年來頻發的不文明旅遊行為,不斷刺激公眾神經,暴露出我國文明旅遊工作的短板。通過建立不文明記錄檔案並對全社會公示,法治和行政手段相結合重拳出擊,是治理方式的顯著突破。
整治旅遊不文明行為,記錄與公示「黑名單」僅僅是第一步,還要與具體的細則、罰則制度相結合。對不文明行為,要進行有效梳理和歸類,出台可操作性強的懲罰措施。要依據旅遊法等相關法規做出細化規定,使「黑名單」制度不斷完善,讓「上榜者」在出遊等方面受到限制。「黑名單」還要與統一的社會徵信體系對接,避免信息孤島現象,推進信息共享,發揮徵信體系強有力的社會約束效能。讓不文明者不方便,要成為「黑名單」制度應有之義。
懲前毖後、治病救人。事實上,記錄與處罰,根本目的在於警示,使「黑名單」成為「高壓線」,讓人們在旅遊過程中注意言行舉止,從而促使當事人悔改,最終通過撤銷不良記錄回歸文明。因此,有關部門應詳細向公眾說明「黑名單」建檔范圍、許可權及程度,做到統一、公平、公正。同時,抓緊做好監管工作,防止執法者濫用職權。
最終,應當通過對「黑名單」制度的完善,使個人在旅遊中的文明行為不僅僅是一種美德,更會轉化為一種社會誠信的「通行證」,讓個別旅遊者為自己的不文明行為背上更多「懲戒成本」。如此,才能提醒每個遊客,出門遊玩從點滴小事做起,踐行文明美德,不能等上了「黑名單」才想吃後悔葯。
來源:中國旅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