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景區優勢是什麼
Ⅰ 我國鄉村旅遊景區現有的特徵有哪些
1、缺乏獨立性的生存資源
對於現代鄉村旅遊來說,大多數的鄉村旅遊資源還不能獨立的生存,多數的鄉村旅遊景區依附於其他景區而存在。鄉村旅遊在發展的初期,還沒有形成獨立的發展模式,其自身的旅遊特色還不能吸引旅客單獨的觀光旅遊。
2、經營分散且重復性大
就我國當前的鄉村旅遊景區來說,大多數的鄉村旅遊旅遊景區還沒有形成旅遊群,而且很多鄉村旅遊只是停留在「吃農家菜、住農家屋、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等簡單粗暴型的項目上,項目建設缺少遠景規劃,當遊客的獵奇心過後,對於景區的熱度就在慢慢的退化。目前很多鄉村旅遊項目之時在發展的初級階段,沒有形成品牌意識。
3、以情感為紐帶吸引遊客
對於任何地方或是物品來說,只有賦予了它足夠的情感才能打動人、感染人。能用自身的質朴打動人,能讓上一代人有回憶,同時又能感染下一代,袁家村做到了。中國目前過過快的城市化進程,讓很多傳統的東西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利用情感為紐帶來發展本地的旅遊業,用情感共享的方式,將農村旅遊景區與旅遊者緊密有效的聯系起來,促進鄉村旅遊的發展。
4、缺乏規劃和策劃
近年來政府大力發展、扶持鄉村旅遊,全國相繼出現了一大批鄉村旅遊景區,由於資金缺乏,沒有對旅遊資源進行論證、規劃和策劃就匆忙上馬,開發中只重規模,不講質量,粗製濫造,許多鄉村旅遊開發存在較大的盲目性,只考慮當前,不顧長遠,有的鄉村旅遊開發本身就是一種破壞。銘智在鄉村旅遊規劃和策劃方面有著十分豐富的經驗,並主動參與了廣元市劍閣縣姚家鄉銀溪村和沐川縣建和鄉廟坪村編制完成旅遊扶貧規劃的旅遊扶貧規劃公益行動。
5、主題不明顯,沒有核心產品
前面已經提到過很多鄉村旅遊景區只是為了追求一時的經濟效益,在形式上簡單粗暴,沒有文化氣息,只能滿足了遊客一時的獵奇心理,重遊率很低。
Ⅱ 如何管理好一個農業生態旅遊景區
人文資源占優勢的"觀賞+學習"模式
對於在農業特色和自然資源特色方面都不佔有優勢的農業地區,我們就可以走這條觀賞加學習型的模式路線。例如桂北地區,通過挖掘桂北悠久的歷史,發達的農業文化、古代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的交融歷史、鄉鎮"社日"壯族歌圩、瑤族盤王節等民族活動將本地區的人文資源和旅遊作最優的結合。這種模式不但要求人們要認同當地農業文化充滿差異的地域性特徵,還要致力於為當地這些處於弱勢的文化找到重新發揚光大的理由。
農業文化旅遊資源是不能簡單地進行自然或人文的劃分的,它綜合了自然與人文兩方面的特長。我國有一句古話叫"十里不同俗",所以這類地區在開發時應以農業生產勞動為核心,以耕作制度、勞動工具、勞動產品、生活習俗與禁忌的開發為基本方向。特色耕作制度是農業文化的重要內容,反應了當地農業文化的基本特徵。特色農產品是農業生產的果實,可以讓旅遊者充分體驗收獲的快樂、了解生活習俗特別是與農業生產有關的生活習俗及各種禁忌,以生動的形式與充滿想像的內容展示了農業文化發展的歷史與現實。從原始農業到現代農業,勞動工具發生了很大變化。從農具的使用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國農業文化每一點滴的進步,也可以看到我國農業文化現代化的快速發展。認識農具實際上就是認識我國農業現代化的歷史,如果進行適宜地開發,應該可以成為絕好的旅遊產品。這些都可以進行觀賞性和學習性的開發。
農業旅遊(Agriculture Toirism)是20世紀首先在發達國家興起的一種旅遊方式,是生態農業與生態旅遊結合催生的產物。"農業旅遊"一詞首先出現在世界旅遊發達的歐美國家。在國外,早在19世紀30年代歐洲已開始了農業旅遊。義大利在1865年便成立了"農業與旅遊全國協會",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農業與旅遊相結合的專業協會。該協的主要功能是專門介紹城市居民到農村體驗農業野趣,與農民同吃、同勞作,或者在農民家中住宿。這實際上標志著農業與旅遊業已經結合成為一個新形勢的產業。在義大利、奧地利等國興起的這種農業旅遊,之後逐步擴展到美國、法國、英國等國家和地區。20世紀70-80年代,日本、韓國、新加坡和我國台灣陸續成為農業旅遊的開發熱點國家和地區。20世紀80年代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我們大陸開始進行休閑農業的探索性研究和開發。
我國生態農業旅遊起步較晚。國家旅遊局推出"1998年華夏城鄉游"為主題的旅遊年活動,拉開了鄉村旅遊發展的序幕。2006年確定以"中國鄉村游"為主題的旅遊年,主題口號是"新農村、新旅遊、新體驗"。2009年的"中國生態旅遊年",倡導"走進綠色旅遊,感受生態文明"。這些舉措有力地助推了鄉村旅遊發展,相機出現了以農家樂、度假村、野營地、休閑農村、生態農業觀光園、教育農園、民俗文化村、鄉村俱樂部等多種形式的農村旅遊。全國農業生態旅遊逐漸成為一種新的旅遊消費方式。
折疊可持續
一般生態農業旅遊景區都處在城市的邊緣,交通方便,投資成本低,回報高,有利於可持續發展。
折疊生態旅遊
生態農業旅遊給了人們接近大自然的機會,讓人們可以親密的和農業接觸,在這個發展迅速的社會。城市已經成為主角,但是生態農業旅遊的興起給人們一種回歸田園生活的感覺。
折疊展望
農業生態旅遊是當今旅遊發展方向之一,具有強大的生機和廣闊的前景。在國外,早在19世紀30年代歐洲已開始了農業旅遊。義大利在1865年就成立了"農業與旅遊全國協會",專門介紹城市居民到農村去體現農業野趣,與農民同吃、同勞作,或者在農民家中住宿。我們對於生態農業旅遊的投入不斷在加大,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可以看出生態旅遊未來發展的前途是很大很好的
折疊趨勢
將是未來旅遊發展的的一個重要方面。發展生態農業旅遊不僅有利於農業結構的優化調整,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也有利於帶動服務業發展,推動經濟技術的合作與交流,引進資金、技術人才,帶動餐飲、旅館、交通運輸業、旅遊產品加工業、房地產業的發展,從而促進農業實現量的增長與質的飛躍。生態農業旅遊的開發還具有很高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生態農業旅遊被認為是全球性的"朝陽產業"。發展生態農業觀光旅遊時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新舉措;是推銷名優特產品的重要途徑;是築巢引鳳招商引資的好契機;是加強城鄉交流、提高農民整體素質的新思路;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環境的重要一環;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因素。
Ⅲ 美麗鄉村旅遊景區特色小鎮標識標牌應該有哪些
旅遊景區標識是隨著社會發展,標識從廣告行業分離出來,在景區等領域的專業化分工後獨立出來的一個更精細的子行業。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物質及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同步呼應,因此我們景區標識的發展是有非常廣闊的前景的。
旅遊景區標識系統是旅遊景區重要的服務設施,對展示景區文化和形象,方便遊客順利完成旅行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完善的景區標識系統應從其規劃設計入手。
那麼
旅遊景區,特色小鎮標識標牌有哪些呢?
1
大交通
a)旅遊交通標牌系統F桿
2
標識牌
a)入口風情特質展示標識
b)全景標識牌(全景圖)
景區總導覽圖主要內容應有旅遊景區的全部介紹文字及游覽路線圖,景區獲得相關的榮譽、獎項或稱號
c)村莊入口形象標識牌
d)景點介紹標識牌
景點景物介紹牌是介紹景區的精華和主要游覽內容必不可少的導覽服務設施。每個景區都有景區獨特的特色和吸引力,有些景點景物介紹牌壯觀,形象生動、造型特別,比較直觀的了解景區的特色特點;
e)遊客中心標識牌
f)衛生間標識牌
g)溫馨提示標識牌
揭示景區規章制度,規范遊客行為。設置在休息點與主要出入口等遊客比較集中、難以迴避的地點。通過這類標牌,提醒遊客注意自己的責任,使遊客的行為符合生態旅遊的原則。標牌的內容明確清楚,措辭明確、一目瞭然。
h)安全警示標識牌
在景區可能出現危險和安全隱患的地段、或提醒遊客應特別注意的地方設置此種標牌。這類標牌又可以分為提示性標牌和警示性標牌。
3
指示牌
a)導覽指示牌(導覽圖)
b)道路指示牌
道路導向標識是引導遊客正確到達景點游覽的重要導示牌,能正確的引導遊客到達所要到達的地方,引導遊客到達功能區的最重要標識牌。
c)公共服務設施指示牌
旅遊景區標識系統作為旅遊景區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引導遊客在全程游覽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在創造景區和諧的游覽與休閑環境,為遊客提供人性化服務上起著必不可少的作用。
Ⅳ 如何做好鄉村旅遊規劃和鄉村生態旅遊景區開發
鄉村旅遊規劃和鄉村生態旅遊景區開發,規劃是鄉村建設的前提,受村民審美意識的限制,村民對新式 洋樓推崇之至,對傳統建築卻是嗤之以鼻,顯而易見,盲目的追求新潮會讓農村脫離傳統文 化建設內涵。在「新村運動」的影響下,規劃鄉村必須以和諧美為建設目標,不僅要切實解 決新農村建設中環境與資源之間的發展矛盾,還需盡可能減少機械化生產給農村環境帶來的 環境壓力。「官民一體」是生態型美麗鄉村規劃理念的核心,在全面了解農村居民生活 需求和發展訴求的基礎上,農村政府還應以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為重點規劃項目。規劃需 要具體建設項目落實,建設項目需要在嚴格落實規劃內容的基礎上,完成鄉村發展目標,因 此,從規劃和建設兩方面來講,規劃是前提,而建設是整體生態型美麗鄉村的項目核心。 生態型美麗鄉村規劃、建設內容包括主體建築、環境優化、村莊用地布局等方面。以上內容參考天成規劃設計。鄉村的美化過程不僅體現在現代化建設上,也不僅表現在經濟增長上。鄉村是目前我國生態環境非常好的地區,在地域經濟 上雖然存在薄弱環節,但是其發展的意義和公益能力卻非常重大。因此,要創建生態型美麗鄉村不僅要注重考慮提升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還需在整頓農村經濟建設空間結構、環境上多下功夫。政府必須正確把握角色,在鄉村建設中與農村居民做好溝通,讓農村居民可以加入到建設「美麗中國」的隊伍中來。
Ⅳ 鄉村旅遊景區的規劃具體應該怎麼去做
山合水易認為鄉村旅遊景點規劃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進行科學規劃。比如採摘的景點要迎合遊客的喜好,可以設置茶亭、休息區,再如休閑的景點就要突出地方特色,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針對每個景點的特點,進行不同的規劃,找好定位。
Ⅵ 無特色鄉村旅遊怎麼樣做景區提升
鄉村旅遊景區當下火爆升溫,千篇一律成為常態,做好鄉村旅遊景區的景區提升是關鍵!抓住要點,做出創意。
一、 深挖地域特點,整體化發展
鄉村旅遊景區要想在如今競爭激烈的旅遊市場中享有佔有率,旅遊規劃找准特色是關鍵。找到特色也就是找到了景區開發的靈魂,找到了自己有別於其他景區差異化的東西。體現差異化是保持自己在市場佔有率。結合地域特點發展系列旅遊產品如觀光、體驗、購物、娛樂等多重功能。這種特色要顛覆傳統的認知,給體驗者全新的體驗。
二、 注入地域文化,尋找記憶
地域文化是旅遊景區的靈魂,景區景觀的設計沒有了文化就沒有魂。通過設計一些復興傳統工藝的創意文化,把它融入到景觀點的設計中,讓遊客在遊玩的同時尋找到兒時的記憶,體驗傳統工藝的精髓。
三、 景觀點的創意設計,引爆景區
在景區所在地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如水庫、古樹、古井、祠堂、有歷史的旅遊規劃老房子等有歷史價值的東西為依託來打造景點,尋找景區發展不曾有過的東西。讓這些不被發現的資源通過包裝成為景區有別於其他景區的亮點。
四、 主題營造,使產品有魂
通過圍繞主題氛圍的營造,讓景區和產品有文化有內涵有韻味。整個景區可以圍繞這個主題展開,讓景區更具整體性和系統性,產品具有延續性。
Ⅶ 鄉村旅遊發展宜堅持哪些原則才不走彎路
(一)前瞻性原則
在鄉村旅遊發展過程中,無論是對旅遊項目開發經營內容、途徑的取捨,還是對休閑農業生產項目開發經營內容、途徑的取捨,都應既著眼於當前社會經濟環境狀況,又較好地預測到將來社會經濟環境變化趨勢;既著眼於當前休閑旅遊消費時尚,又較好地預測將來休閑旅遊消費熱點,以使鄉村旅遊景區景點旅遊項目和休閑農業生產項目的開發經營,既能適應於當前社會經濟環境以及休閑旅遊市場需求發展現狀的需要,又能適用於將來社會經濟環境以及休閑旅遊市場需求發展趨勢的需要。
(二)個性化原則
鄉村旅遊景區景點開發若不能充分張揚自身個性就難對休閑旅遊需求市場產生較大的吸引力,就難從眾多的鄉村旅遊景區景點中脫穎而出。因此,在鄉村旅遊發展過程中,要盡量做到旅遊項目和休閑農業生產項目的開發經營規劃有利於鄉村旅遊景區景點張揚自身個性,打造特色鄉村旅遊景區景點品牌。
(三)創新性原則
"創新"符合人們選擇、購買、消費的心理需求,越是有創新性的景區景點就越容易引起廣大旅遊者的關注和青睞。"創新"是戰勝競爭對手的最有效的武器之一,在當今越來越多的產品和服務買方市場特徵日益明顯和人們消費水平普遍日趨提高的時代,無論是就影響力度而言還是就影響時間的長短而言,價格競爭的優勢已經是大大不如創新競爭的優勢和質量競爭的優勢。因此,在鄉村旅遊發展過程中,對於鄉村旅遊景區景點建設都應當講究創新性。
(四)和諧化原則
在鄉村旅遊發展過程中,對於鄉村旅遊景區景點建設須處理好以下三大關系
1、鄉村旅遊景區景點建設與經濟社會文化和諧發展的關系對於鄉村旅遊景區景點旅遊項目和休閑農業項目開發經營內容、途徑的取捨,要充分考慮將來鄉村旅遊景區景點能否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文化效益問題。
2、鄉村旅遊景區景點建設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關系鄉村旅遊景區景點建設須順應自然、延續地方文脈,使景區景點旅遊項目和休閑農業項目開發經營活動與大自然完美地融合,達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3、鄉村旅遊景區景點與其周邊區域和諧發展的關系在鄉村旅遊發展過程中,不僅要將鄉村旅遊景區景點各種旅遊經營資源要素和休閑農業經營資源要素有機地銜接起來,全面優化鄉村旅遊景區景點資源配置,還需要注意將鄉村旅遊景區景點各種資源要素與周邊區域各種資源要素有機地銜接起來。
(五)品牌化原則
在當今旅遊開發經營活動中,開發主題趨同、質量標准趨同、服務規范趨同、促銷手段趨同的現象越來越明顯,在此發展趨勢下,誰擁有景區品牌,誰就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勝,取得良好的效益。
因此,在鄉村旅遊發展過程中,應充分考慮鄉村旅遊景區景點旅遊項目和休閑農業項目開發經營實現品牌化的主要途徑
Ⅷ 什麼是生態旅遊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特別顧問、墨西哥專家豪·謝貝洛斯·拉斯喀瑞(H?Ceballos-Lascurain)在1983年首次在文章中使用「生態旅遊」這一概念。它不僅被用來表徵所有的觀光自然景物的旅遊,而且強調被觀光對象不應受到損害,是在持續管理的思想指導下開展的旅遊活動。隨著經濟的增長、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一方面在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時,人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卻面臨下降的威脅,廣大旅遊者對回歸大自然、欣賞大自然美景、享受原野風光和自然地域文化的需求與日俱增;另一方面,卻面臨著許多旅遊區已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污染和破壞的被動局面,有些旅遊區的環境和生態污染十分嚴重,影響了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因而,如何使旅遊業的增長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怎樣既發展旅遊業,又保護好自然生態環境,既開發旅遊資源,又保證持續利用,諸如此類的問題迫切需要尋求新的解決方法和應對措施。因此,生態旅遊這一內涵豐富的概念便應運而生了。
在世界上,並不是每個地方都具備開展生態旅遊的條件。目前,野生動物資源使非洲成為世界生態旅遊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尤其是南部非洲的肯亞、坦尚尼亞、南非、波札那、迦納等國已成為當今國際生態旅遊的熱點地區。在亞馬遜河流域的哥斯大黎加、宏都拉斯、阿根廷、巴西、秘魯、智利、美國、加拿大等國家也是生態旅遊較發達的地區。在亞洲,印度、尼泊爾和印度尼西亞以及馬來西亞是最早開展生態旅遊活動的地區。此外英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生態旅遊也有所發展。這些地區和國家開展的主要生態旅遊活動有野生動物參觀、原始部落之旅、生態觀察、河流巡航、森林徒步、賞鳥、動物生態教育以及土著居民參觀等。
我國的生態旅遊是主要依託於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等發展起來的。1982年,我國第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建立,將旅遊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結合起來。此後,森林公園建設以及森林生態旅遊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雖然這時候開發的森林旅遊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生態旅遊,但是為生態旅遊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目前,在國內,開放的生態旅遊區主要有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等。生態旅遊開發較早、開發較為成熟的地區主要有香格里拉、中甸、西雙版納、長白山、瀾滄江流域、鼎湖山、廣東肇慶、新疆哈納斯等地區。按開展生態旅遊的類型劃分,我國目前著名的生態旅遊景區可以分為以下九大類,1)山嶽生態景區,以五嶽、佛教名山、道教名山等為代表。2)湖泊生態景區,以長白山天池、肇慶星湖、青海的青海湖等為代表。3)森林生態景區,以吉林長白山、湖北神農架、雲南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等為代表。4)草原生態景區,以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等為代表。5)海洋生態景區,以廣西北海及海南文昌的紅樹林海岸等為代表。6)觀鳥生態景區,以江西鄱陽湖越冬候鳥自然保護區、青海湖鳥島等為代表。7)冰雪生態旅遊區,以雲南麗江玉龍雪山、吉林延邊長白山等為代表。8)漂流生態景區,以湖北神農架等為代表。9)徒步探險生態景區,以西藏珠穆朗瑪峰、羅布泊沙漠、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等為代表。
Ⅸ 如何發展景區農村經濟
鄉村旅遊不僅在國際旅遊中成為熱門,在宜昌也漸成時尚。近年來,宜昌加快了自然山水、民俗文化、休閑娛樂等要素的整合,以發展鄉村旅遊來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宜昌鄉村旅遊紅紅火火
宜昌鄉村旅遊起源於城郊「農家樂」,並以「農家樂」為主要形態逐漸擴展。宜昌城郊「農家樂」的興起,從而帶動了宜昌鄉村旅遊由城郊向縣市、由點到面的快速發展。「吃農家飯、看農家景、干農家活」等休閑活動成為「農家樂」的主要內容,「農家樂」已成為宜昌旅遊的亮點和特色品牌。
經過七八年的發展,宜昌鄉村旅遊日漸成熟,並培育出車溪民俗風景區、三峽人家風景區、柴埠溪風景區等一批特色景區。「筆筆陡陡兩座山,中間只有丈把寬,出門就是單身漢,油鹽全靠雞蛋換」。位於點軍區土城鄉的車溪,過去是一個出了名的窮山村,旅遊業的發展使車溪舊貌換新顏,很多城裡或外鄉的女子主動嫁給村裡的小夥子。
目前,我市「農家樂」已達家,鄉村旅遊景點47處,其中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3個,省級農業旅遊示範點4處,從業人員共計1.8萬人,其中農民就業1.5萬人。今年上半年,全市鄉村旅遊共接待遊客207萬人次,總收入突破6422萬元。
特色產業支撐鄉村旅遊
宜昌特色產業成為發展鄉村旅遊的有效支撐。春賞桃花、夏品仙桃的枝江安福寺萬畝桃花園、以種植梨樹為主的百里洲砂梨園、以清江奇石加工、展覽、銷售一條龍的長陽奇石村,長陽高家堰根雕盆景,都是依靠當地的資源優勢,不斷延長旅遊產業鏈條,發展成為鄉村旅遊的「特色板塊」。
漁峽口的椪柑節、火燒坪的高山蔬菜節、榔坪的木瓜節、都鎮灣的金梔節如火如荼;枝江桃花藝術節被評為省內十大桃花旅遊勝景之一;宜都青林寺謎語村開展「農家樂」特色菜評比活動;西陵區在城郊舉辦釣魚錦標賽。各地立足資源優勢,將旅遊與文化完美「嫁接」。
原始質朴的土家文化、源遠流長的峽江文化、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成為宜昌發展鄉村旅遊的重要資源和載體。車溪、三峽人家、柴埠溪等景區,對地方文化進行挖掘、整理、包裝,使歷史文化、民俗文化與旅遊相結合,成為宜昌鄉村旅遊的典範。
宜昌旅遊發展規劃中,還確定重點發展秭歸、長陽、五峰等3個鄉村旅遊特色縣,夷陵三斗坪鎮、興山高陽鎮、點軍土城鄉等10個鄉村旅遊特色鎮及猇亭區黃龍寺村、枝江市安福寺鎮秦家塝村、西陵區窯灣鄉黑虎山村等10個鄉村旅遊特色村。
旅遊開發助推新農村建設
據統計,宜昌現有23家3A級以上的旅遊景區,其中有18家分布在鄉村。在這些景區的帶動和輻射下,已呈現出發展一個景區,致富一方百姓、帶動一方經濟的效應。
秭歸縣通過發展九畹溪漂流景區,將進出景區的兩個集鎮、10個村的38公里鄉村公路全部改成了柏油路面,景區所在地的周坪鄉移動通訊網路覆蓋率達到95%以上;三峽環壩旅遊集團爭取國債資金3600萬元,修通了從三斗坪鎮到黃牛岩頂的道路,使當地的老百姓告別了世世代代肩挑背扛的生活。
隨著遊客的大量進入,加強了村民與外界的交流,促進了他們思想觀念的轉變,村民的商品意識、市場意識在旅遊的熱潮中逐漸培養起來,過去不值錢的土特產變成旅遊商品,過去熟視無睹的河灘小卵石也擺上了攤位,過去與陌生人一說話就臉紅的農民也學會了討價還價,就連原來藏在深山的民間藝人,也紛紛出山找市場。
發展旅遊業,石牌村的農民蓋起了新樓房,購置了現代化的家電和交通工具,村民用上了沼氣和太陽能等綠色能源,村民們無不感慨地說:「沒想到我們會碰上今天的好日子,這多虧了景區的開發,為我們鋪就了一條致富路。」(記者 陳 芳 通訊員 張 琰)
Ⅹ 什麼是生態旅遊景區的核心價值
什麼是生態旅遊景區的核心價值?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解析,在生態園設計中,要著重把握生態農業示範區的設計,它是生態園設計的核心。它是生態園最主要的效益來源和示範區域,也是生態園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生態農業示範區的規劃設計應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遵循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規律,園區設計所採用的生態農業類型中既包含有生產者,消費者,也要有分解者。只有充分利用多種生物的共生關系,將各生態元素以食物鏈串在一起,相互轉化,充分利用能量和物質,才能形成良性物質能量的生態循環,體現較高的生態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