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鄉旅遊 » 鄉村旅遊資源分析

鄉村旅遊資源分析

發布時間: 2021-01-14 08:50:21

『壹』 請問鄉村旅遊資源有哪些價值

從政府方面看,鄉村旅遊是一個發展經濟的賣點;從百姓方面看,也是農村居民就地造富的方式之一。我覺得鄉村旅遊的資源應該合理的開發,有效的運用,切不可盲從。

『貳』 求高手介紹一下我國生態旅遊的發展現狀,開展生態旅遊資源評價的意義,以及國內外在此領域中的研究現狀…

一、風景名勝觀光旅遊
風景名勝資源,系指富集著以獨特自然景物和悠久歷史文物古跡取勝,以景物環境為載體,人類實踐創造的,有普遍社會價值的優秀財富。我國山河壯麗,景觀奇特,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具有豐富的風景名勝資源。
依託豐富的風景名勝旅遊資源,以下幾種主要模式適合風景名勝旅遊資源的開發:(1)科學考察為主導的風景名勝旅遊。可以開展此類旅遊的有黃龍寺九寨溝風景名勝區、五大連池等。(2)歷史古跡類風景名勝旅遊,如古長城、八達嶺十三陵風景名勝區等。(3)文化類風景名勝旅遊,如我國的四大佛教聖地的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九華山等風景名勝區。屬古石窟藝術文化的,如我國的麥積山、龍門、雲岡、敦煌等風景名勝區。(4)自然類風景名勝旅遊,如桂林灕江山水、廬山、秦皇島北戴河、承德避暑山莊、海南三亞等。(5)民族風情觀賞類風景名勝旅遊,如內蒙古草原風光、海南黎族村寨等。(6)現代工程觀賞類風景名勝旅遊,如長江三峽大壩、南京長江大橋等。

二、紅色旅遊
「紅色旅遊」是指以革命紀念地、紀念物及其所承載的革命精神為吸引物,組織接待旅遊者進行參觀游覽,實現學習革命歷史知識、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振奮精神、放鬆身心、增加閱歷的旅遊活動。「紅色旅遊資源」指的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新中國成立以前,包括紅軍長征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等重要的革命紀念地、紀念物及其所承載的革命精神。從地域范圍上,主要是指革命老區和紅軍長征線,但以長征沿線為重點,這就形成了井岡山、瑞金、韶山、遵義、延安、西柏坡一條「紅色」主線。國家大力培育的重點紅色旅遊區包括:以上海為中心的「滬浙紅色旅遊區」;以韶山、井岡山和瑞金為中心的「湘贛閩紅色旅遊區」;以百色地區為中心的「左右江紅色旅遊區」等。圍繞著 「紅色旅遊」線路開發與挖掘沿線的旅遊資源,可以形成上下一線的旅遊鏈條,形成當地旅遊資源的整體聯動,進而促進本地旅遊經濟上檔次、上水平,促進本地經濟快速健康地發展。

三、民俗旅遊
民族旅遊以觀賞、理解以及參與地域性風土人情為目的,特別適合於較短時段、較短路途的鄉村旅遊。它主要是將旅遊區納入文化之中,進而展示區域文化特徵。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各個民族及支系,都有自己傳統的民族文化,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生活習性,各地區、各民族的服飾文化、飲食文化、建築文化、交通、宗教、節慶、婚喪、禮儀、集市等都具有特色,並富有極為強烈的可視性和獨有的觀光魅力。
根據資源的特點,民俗旅遊開發方式應該採取多種模式:(1)集錦薈萃式,如深圳的中國民俗文化村、北京的中華民族園等;(2)復古再現式,杭州和香港的宋城、無錫的唐城、吳文化公園均屬於此類;(3)原地濃縮式,如當地政府或投資商在當地覓取合適地段,建以當地民俗文化為主題的主題公園,集中呈現民俗精華,如海南中部的苗寨和黎寨風情園均屬此類;(4)原生自然式。它是在一個民俗文化相對豐富的地域中選擇一個最典型、交通也比較便利的村落對旅遊者展開宣傳。以村民的自然生活生產和村落的自然形態為旅遊內容,除了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外幾乎沒有加工改造,如廣東連南三排瑤寨。(5)主題附會式,如蘇州名園」網師」園傳統上僅白天對外開放,讓遊人欣賞江南園林的造園藝術和文化內涵,夜間不對外開放。(6)短期表現式,指一些特定的民俗文化只存在於很短的時間,激發短暫的旅遊人流,如內蒙古的「那達慕」大會、回族的「古爾邦節」、白族和彝族的「火把節」,以及松桃苗族花鼓、灘堂戲、下火海等。

四、體育旅遊
近年來,體育旅遊已逐漸成為一種時尚。體育旅遊在發達國家開展得十分普遍,尤其是歐美地區,那裡的人們己不滿足於周末逛公園了,而是通過旅遊參與一些體育活動,比如騎自行車郊遊、上山滑雪、山間旅遊,周末的時候到海濱沖浪、游泳、乘遊艇出海等,既達到健身目的,又實現了對大自然的回歸,使身心徹底放鬆。
體育旅遊在我國的開展僅有十幾年的歷史。1986年成立了中國國際體育旅遊公司,先後進行了一系列大型活動,例如:絲綢之路國際汽車拉力賽、老式汽車遠征旅遊、國際馬拉松賽馬、熱氣球邀請賽等大型體育旅遊。此外,還在一些適合各項體育旅遊的地區開發了許多項目,例如:珠峰探險、大渡河漂流、黑龍江狩豬、桂林一雲南自行車游、絲綢古道汽車游、篙山少林寺武術游、沙漠一草原騎馬駱駝游、阿壩地區徒步旅行等。最近,遼闊的內蒙古草原成為體育旅遊的新熱點,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源源不斷地涌到內蒙古自治區風景名勝地,在響沙灣滑沙;在呼倫貝爾盟舉辦的」冰雕雪橇節」上人們在天然滑雪場上一展風采;夏天,遊客在海拉爾舉行全國橡皮艇漂流賽。包頭、呼和浩特先後成立射擊、攀岩俱樂部,開辟黃河漂流一爬響沙灣一登山等活動。海南則是開展帆板、海上摩托艇、海上跳傘,潛水等多種運動項目的好去處。
五、考察/探險旅遊
指旅遊者從未見過、聽過或者經歷過,既標新立異,又使人特別興奮或驚心動魄的旅遊活動。許多旅遊者把獲得各種刺激性的探險看作是一種享受。因此,探險旅遊也屬於一種享受旅遊。我國的探險旅遊資源比較豐富,碧綠的草原,茂密的森林,巍峨的雪山,茫茫的荒漠,奔騰的江河,洶涌的大海,由於偏遠與艱險,許多美景至今仍完好保存在廣闊人跡罕至的區域,被外界稱之為「凈土」。依託豐富的探險旅遊資源,能夠開發的旅遊項目繁多,主要有秘境旅遊、海底旅遊探險、沙漠旅遊、斗獸娛樂旅遊、狩獵旅遊、體育觀戰旅遊、激流探險、洞穴探險、礦井探險、高山探險、森林探險等。我國開設此項目較成功的是海南,人們在此可潛入海底欣賞五彩斑斕的珊瑚礁和各種各樣的熱帶魚,還可觀賞海底村莊、海底森林等,吸引了大批的國內外遊客。

六、觀光農業旅遊
觀光農業旅遊是旅遊市場中的一種新產品,游為主題,巧妙利用城鄉各種差異來規劃、設計是以農業資源為基礎,以生態旅、組合旅遊產品,以引起旅遊消費慾望,滿足旅遊者食、住、行、游、購、娛的需求以及參與新型農業技術與生態農業活動、感受大自然情趣的一種旅遊形式,簡稱觀光農業。
作為一種新型的旅遊開發項目,觀光農園這一旅遊新產品不僅日趨活躍,而且日漸顯示出良好的旅遊開發前景。在我國發達地區的一些大中城市周邊交通便利的農業地帶開展的」當一天農民」、」插隊落戶」等觀光農業旅遊(或鄉村旅遊)已搞得紅紅火火。游歷了名山大川的都市旅遊者,在農業旅遊中找到了一種真正接近自我、回歸自然的鄉土感覺。觀光農園以其山清水秀,花果滿山,魚躍禽鳴,荷塘萬里,涼亭竹棚,蕉林蔗林成片的農耕景觀,從另一方面圓了許多都市人的綠色夢,亦以農業生態的獨特魅力豐富了我國生態旅遊的內容。

七、湖泊濕地旅遊
濕地生態系統的景觀單一,景觀結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進行濕地生態旅遊開發時,要注意開發項目的特色性。開發項目包括觀鳥、水上體育運動、垂釣、捕魚等活動。重點開發項目為觀賞鳥類。青海湖鳥島是我國最著名的觀鳥勝地,新疆巴音布魯克、山東榮成、鄱陽湖、洞庭湖、崇明島、扎龍保護區,等均是觀鳥的理想之地。
但我國的觀鳥活動近年來才開始活躍起來,市場的全面發展需要培育。進行觀鳥旅遊活動的開發,要注意選擇合適的地點和掌握鳥類的生活習性,尤其是遷徙的季節,同時培養高素質的專業導游。編制觀鳥旅遊指南也非常重要,內容主要包括觀鳥時間、地點和注意事項。除專業觀鳥外,還可以舉辦鳥類鑒賞和知識講座、觀鳥夏令營、築巢引鳥、觀鳥比賽等生動活潑的參與性活動。

八、山(岳)地旅遊
山地是綜合型的極具生態價值的生態旅遊資源。山地系統本身是地球內、外應力錯綜共同作用的結果,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地質、地貌景觀的多樣性。山地系統由於土壤、植被、生物、氣候系統的垂直帶譜分布明顯,特別是我國地貌的區域的界山往往具有東西或南北自然環境的過度性質,不僅出現生態的、物種的多樣性和特殊性,而且造就了生物景觀、水文景觀、氣溫景象的多樣性與特殊性。山地的綠色植被、豐富的動植物、鮮明的垂直帶譜、新鮮的空氣等對生態旅遊者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山地生態旅遊內容十分豐富,登山、健行、森林探秘、動植物觀賞、溫泉療養、洞穴與瀑布探奇、宗教活動等,都是山地旅遊的代表項目。我國是個多山的國家,發展山地生態旅遊的潛力極大。目前開發比較成功的有黃山、廬山、張家界、九寨溝、長白山、五指山、武夷山等。西安市秦嶺山地生態旅遊的開發也很有新意。中國山地生態旅遊未來應重點開發的地區,療養類有廬山、黃山、莫干山、雞公山、峨眉山等;宗教探訪類有四大道教名山和四大佛教名山;洞穴探奇類有貴州織金縣織金洞、重慶武隆芙蓉洞、湖南張家界黃龍洞、鄂西騰龍洞、四川豐都雪玉洞、遼寧本溪水洞。

九、草原旅遊
草原旅遊是以草原生態系統為旅遊對象的旅遊活動。我國有60億畝草地,約占國土面積的40%,其中83%的面積分布在我國西部。我國不僅有大面積遼闊的溫帶草原,更有世界獨一無二的分布於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草原,還有熱帶、亞熱帶草地。比較著名的大草原、草地有十處:錫林郭勒大草原、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鄂爾多斯荒漠草地、青藏高原高寒草原、新疆山地草原、甘肅祁連山地草地、雲南香格里拉山地草地、雲南元江河谷的熱帶草地、內蒙古渾善達克沙地溫帶疏林草地以及四川紅原草甸等。

十、森林旅遊
所謂森林旅遊是指人們在林區依託森林風景資源開展的以旅遊為主要目的的多種形式的野遊活動。這種旅遊無論是直接利用森林還是間接利用森林,都屬於生態旅遊的范疇。森林具有吸碳吐氧、阻風吸塵、降低雜訊、凈化水質、調節氣溫等多種生態功能,環境質量一流,特別是森林中空氣負離子濃度高,森林植物又能產生一種精氣,也叫植特芳香氣(外國稱「芬多精」)可以殺滅有害細菌,消除病菌,具有防治高血壓、冠心病、神經官能症、哮喘、氣管炎等多種疾病的功效。所以,在世界性的旅遊熱浪中,以「回歸自然」為主題的森林旅遊業前景十分看好。我國被海內外遊客評選出的「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中就有35處與森林有關。我國森林生態旅遊資源豐富,森林面積15894.1萬公頃,從森林面積的絕對數量來講,居世界第五位。特別是我國地跨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等眾多氣候帶,林區自然景觀多姿多彩。大小興安嶺壯美的大森林;川滇雪域高原的古老原始林;東南沿海的「海底」森林(紅樹林);大漠深處的胡楊林;喀斯特地貌的石山森林;還有整齊壯觀的人工林海、竹海。

『叄』 鄉村旅遊的類型有哪些

1、以綠色景觀抄和田園風光為主題的觀光型鄉村旅遊。

2、以農庄或農場旅遊為主,包括休閑農庄,觀光果園,茶園、花園,休閑漁場,農業教育園,農業科普示範園等,體現休閑、娛樂和增長見識為主題鄉村旅遊。

3、以鄉村民俗、鄉村民族風情以及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鄉土文化為主題的鄉村旅遊。

4、以康體療養和健身娛樂為主題的康樂型鄉村旅遊。

(3)鄉村旅遊資源分析擴展閱讀

鄉村旅遊的設計要點:

1、鄉村旅遊要科學規劃、合理引導,堅持宜發展就發展,不要盲目發展和惡性競爭,絕不能千村一面。而鄉村千篇一律,到處都是一樣的商業化、城市化氛圍和人造景觀,就會既失去了個性,也失去了鄉村的魅力。

2、鄉村旅遊屬於一種服務業,要在保持鄉村獨有田園風光和農家文化的基礎上去引導需求。現在不少地方在發展鄉村旅遊中大拆大建,而且隨著新樓一片片崛起,承載歷史的記憶也同時被抹去。為了避免這種災難性的發生,我們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鄉村旅遊

『肆』 生態旅遊資源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東北林海雪原區——黑、吉、遼:
1.獨特的北國冰雪風光
2.自然奇景眾多①獨特的北極風光;②火山奇景:③動物奇觀:④白山黑水:
3.療養避暑勝地眾多
4.燦爛的文化古跡和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

中原古文化區——京、津、冀、豫、晉、魯、陝:
1.人文旅遊資源佔有重要地位①自然與人文旅遊資源融為一體。②以人文景觀為主體的多種旅遊資源分布密集。
2.旅遊資源開發歷史悠久
3.旅遊資源分布相對集中
4.地域組合優良

華東山水園林區——滬、蘇、浙、皖、贛:
1.在全國旅遊資源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
2.人文旅遊資源以園林、名城和宗教為代表
3.自然旅遊資源以名山勝景為支柱

華中名山峽谷區——川、渝、鄂、湘:
1.自然保護區眾多且自然風光秀麗
2.峻嶺名山各具風彩
3.三峽風光馳名中外
4.三國古跡遍布各地

華南熱帶風光區——粵、閩、瓊
1.旅遊資源熱帶特徵明顯
2.旅遊資源分布相對集中
3.以近、現代旅遊資源為主
4.人文旅遊資源的風格南北並蓄、中外兼采

西南奇山異水風土人情區——滇、黔、桂
1.岩溶景觀分布廣泛
2.民族風情別具一格
3.高山深谷蔚為壯觀

西北「絲路」文化區——新、寧、甘
1.自然景觀的特異性①以廣闊沙漠戈壁、草原綠洲、雪山森林等構成了富有變化的自然景觀;②獨特的乾旱區風貌,構成了「中國西部」的風光情趣;③自然風景反映出神秘、粗獷、奇異的特點。
2.絲綢之路引人入勝
3.民族風情意趣濃郁
4.景點集中且呈串珠狀分布

內蒙古草原風情區——內蒙
1.草原風光獨特
2.民族風情濃郁
3.文物古跡以元明清時代為主

青藏高原旅遊資源區——青、藏
1.冰雪險峰資源豐富
2.宗教文化別具風彩
3.民族風情獨具特色

台港澳旅遊資源區——台、港、澳
1.熱帶—亞熱帶特色自然風光
2.中西文化相結合的人文旅遊景觀
3.特殊社會背景下形成的特殊旅遊資源

『伍』 特色資源的鄉村旅遊如何做旅遊規劃

發展鄉村旅遊是新時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點方向之一。通過鄉村旅遊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從而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
在城市快速發展過程中,城市人群對鄉村旅遊的需求越來越大,對綠色服務與綠色產品需求也不斷增長,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發展鄉村旅遊將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點發展方向之一。而擁有特色資源的村莊應如何抓住機遇,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如何通過合理的規劃將具有文化、生態、農業等特色資源有機結合在一起,建設美麗鄉村?如何在規劃中將旅遊與農業發展、農村建設相結合,如何打造文化與生態相結合的特色景觀?這一系列問題,將成為此類村莊規劃關注的重點。
品牌塑造。按照「一村一品」的發展建設思路,強調村莊品牌塑造,依託現有的景觀資源,圍繞品牌塑造、旅遊特色策劃、產業帶動、公共空間景觀規劃、特色節點設計、民俗節慶設計等方式。打造紅色文化特色品牌,同時展現民俗風情文化、體現鄉村生態文明。銘智旅遊策劃有豐富的鄉村旅遊策劃規劃經驗。在村莊景觀的設計、營造與風格,項目的選擇、命名和內容,標識的設計、色彩、選材等方面,都要突顯村莊的「品」。
產業帶動:特色農業和鄉村旅遊相結合 在原有農業基礎上積極發展特色新型農業,諸如瓊中山雞飼養、種桑養蠶、冬種特色瓜菜等。一方面可以提升村民經濟收入,另一方面這些特色農業也可作為旅遊產品,同時也可作為生態農業觀光節點,滿足旅客購物休閑需求,帶動鄉村經濟發展、鄉村環境的培育等多重要素的協調發展,使農業發展與旅遊開發相互促進。

『陸』 生態旅遊資源的概念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特別顧問、墨西哥專家豪·謝貝洛斯·拉斯喀瑞(H.Ceballos-Lascurain)在1983年首次在文章中使用「生態旅遊」這一概念。它不僅被用來表徵所有的觀光自然景物的旅遊,而且強調被觀光對象不應受到損害,是在持續管理的思想指導下開展的旅遊活動。隨著經濟的增長、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一方面在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時,人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卻面臨下降的威脅,廣大旅遊者對回歸大自然、欣賞大自然美景、享受原野風光和自然地域文化的需求與日俱增;另一方面,卻面臨著許多旅遊區已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污染和破壞的被動局面,有些旅遊區的環境和生態污染十分嚴重,影響了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因而,如何使旅遊業的增長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怎樣既發展旅遊業,又保護好自然生態環境,既開發旅遊資源,又保證持續利用,諸如此類的問題迫切需要尋求新的解決方法和應對措施。因此,生態旅遊這一內涵豐富的概念便應運而生了。
「生態旅遊」概念一經提出之後,世界上很多組織和研究者都從不同的角度對生態旅遊進行了界定,至今尚未有一個統一認可的定義,對生態旅遊的內涵也眾說紛紜。雖然,2002年被世界旅遊組織定義為生態旅遊年,並要求各會員組織相關的生態旅遊活動,但是只是一個口號,並沒有在普通旅遊人群中獲得認可。同時,在中國,除了2004年由國家林業局主辦的范圍相對狹窄的「中國森林生態旅遊博覽會」讓業內過了一把作秀生態旅遊的癮,國內各旅遊機構並不重視生態的開發。尤其在地方政府,許多是具備豐富的生態旅遊資源的,是當地官員不重視推介,同時,國內外的主流旅遊展會均以」高、大、全「的目標為主,謝絕生態旅遊的展示。另外,各地的旅行社在組織線路上只重視熱點旅遊地區的開發,缺少前進性的戰略性眼光,不看重生態旅遊的潛在市場。
不過,隨著政府《全國生態保護「十一五」規劃》的發布,關於生態旅遊的目標已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和各部委基本的認同:生態旅遊應該保護自然資源和生物的多樣性、維持資源利用的可持續性,實現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為了更好的實現這一目標,生態旅遊應該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唯有經濟發展之後才能真正切實地重視和保護自然;同時,生態旅遊還應該突出對旅遊者的環境教育意義,生態旅遊的經營管理者也更應該重視和保護自然。
在召開的世界生態旅遊峰會上, 世界旅遊組織秘書長弗朗加利在的致詞中指出的「生態旅遊及其可持續發展肩負著三個方面的迫在眉睫的使命:經濟方面要刺激經濟活力、減少貧困;社會方面要為最弱勢人群創造就業崗位;環境方面要為保護自然和文化資源提供必要的財力。生態旅遊的所有參與者都必須為這三個重要的目標齊心協力的工作。」

『柒』 城市旅遊資源和鄉村旅遊資源,在開發體繫上,有什麼不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城市旅遊資源開發模式,在此基礎上,建立城市旅遊資源模糊多級綜合評價模型。
旅遊空間布局的整合是旅遊產業主體的經濟活動在區域空間上的表現,是各層級的主體在各自利益的推動下進行的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空間經濟活動。區域旅遊空間布局的主體主要有三個層次:
1、微觀層次獨立的企業
微觀層次的企業是以自身的利潤最大化為目的,進行空間企業的選址。旅遊企業主要有旅行社或旅遊公司、旅遊餐飲住宿業、旅遊車船租賃業。旅遊企業多數集中布局在旅遊依託城市中心,形成便於旅遊者接近的市場區位,使市場區最大化,從而最大化企業利潤。
2、一般層次的區域旅遊行業管理部門
旅遊行業的管理者通過制定相關的行業內部政策影響區域空間的旅遊業的布局,進行旅遊空間布局的整合。旅遊行業的管理者通過制定行業法規和旅遊政策,營造區域旅遊經濟環境,在以市場為導向的前提下進行行業內的宏觀監控,實現旅遊業區域空間布局的最優化,促進各空間要素的聯合與協調。但是,由於受到我國旅遊業管理體制的限制,旅遊部門現階段的管理許可權只是集中體現在對行業內的調整上,而旅遊業布局受到來自各相關部門與產業的影響與制約,單一的部門調整難以實現旅遊空間布局的優化整合。
3、宏觀層次的政府主體
政府管理部門對旅遊產業的宏觀布局的把握,是從區域經濟發展的角度進行考慮,因而具有更高的戰略視角,能夠從城市格局與三次產業宏觀布局的角度進行考慮,把握旅遊空間布局,因而進行旅遊空間布局與整合的相關政策往往經由政府部門控制決定。

鄉村旅遊資源是旅遊資源的一種空間劃分類型,也是監管劃分類型的一種。鄉村是一種景觀,也是具有獨立空間屬性的景觀空間。因此,鄉村旅遊資源是指在鄉村地域范圍內能夠被利用的景觀及景觀資源,是對無論是鄉村居民或城市居民都能夠產生吸引力,並滿足旅遊需求的鄉村食物、事件、過程、活動、人物、鄉村文化、鄉村民俗、口頭傳說、民間藝術、鄉土教育等資源。鄉村旅遊資源的數量、類型、品味、地方性組合特徵和鄉村居民的友善好客等居民態度構成鄉村旅遊資源的主要特徵,而鄉村旅遊資源開發程度、基礎設施建設、經濟更新條件等成為鄉村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條件。
鄉村旅遊資源的類型非常豐富,依據國家標准(GBT—2003),旅遊規劃公司將鄉村旅遊資源劃分為9個大類、51個亞類和266個基本類型,構成了鄉村旅遊資源的完整體系。

『捌』 生態旅遊資源的發展現狀

雖然生態旅遊所闡發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依稀可以在我國古代先哲們那裡找到思想的源泉,但是,作為明確的「生態旅遊」這一提法,卻是完完全全的舶來品。生態旅遊在我國的發展可以從理論界的研究發展和我國各地實踐兩個方面來概括: (一) 關於生態旅遊的研究 雖然旅遊與環境這個與生態旅遊密切相關的問題早在70年代初就引起了旅遊界的注意,但是「生態旅遊」這一概念是經由國外傳入我國並逐漸被接受的。直到1993年9月份,在北京召開「第一屆東亞地區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會議」通過了《東亞保護區行動計劃概要》的文件,才標志著生態旅遊概念在中國第一次以文件形式得到確認 。 1995年在西雙版納召開了「中國首屆生態旅遊研討會」,此次大會是由中國旅遊協會、生態旅遊專業委員會與有關單位共同組織的,有118位學者出席研討。會議就生態旅遊的定義、內涵;生態旅遊與自然旅遊保護的關系;如何在生態旅遊中開展環境教育;中國生態旅遊資源的綜合評價和持續利用的總體戰略;生態旅遊線路的優選等問題進行了研討,會上還發表了《發展我國生態旅遊的倡議》,標志著我國對生態旅遊的關注和生態旅遊研究的起點。研討會後有關生態旅遊研究的文章在各個刊物上頻頻發表,使「生態旅遊」這一概念迅速在國內被普遍地接受。 此後,在近十年中,有關生態旅遊研究的大量文獻和資料都集中在對生態旅遊概念的界定、內涵的解釋、功能的探討、特徵的描述等基礎理論研究方面,很多的專家和學者根據中國國情,賦予「生態旅遊」概念以中國特色。國內出現的「生態旅遊」的定義達幾十種之多,有些概念和定義還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甚至是爭議,一時間對生態旅遊的內涵眾說紛紜。更多的關注中國生態旅遊實踐的研究。在對實踐的研究上,大致形成了兩個熱點,一個是對我國開展生態旅遊條件的判斷和注意問題的研究,一個是針對特定區域的生態旅遊規劃案例研究。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