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旅遊城市遭受自然威脅
⑴ 面對人類受到的各種自然災害威脅,我們應該怎麼做談談你的理解
保護環境是首要元素,其次是保護各類飛禽走獸。
⑵ 長白山自然保護區的威脅有哪些
一座傷痕累累的山
在不同的人眼裡,長白山有著完全不同的價值。
強調保護的人們覺得,這里是個寶庫。「長白山的自然資源是不可替代的。」常年埋頭於長白山研究的環保學者沈孝輝說,盡管很難對不同自然保護區的重要性排序,但長白山「的確是中國為數不多幾個最重要的保護區之一」。
沈曾經在長白山保護區工作過18年,熟悉這里每個角落。說起長白山,他像在背一篇早已熟記的作文:在北緯40度這條線上,長白山是地球上物種最豐富的地方,而在歐亞大陸北部,長白山是垂直自然帶最典型的代表。
這里有2277種植物和1225種動物。它們有的已經在這里生活了幾千萬年,還有的則是在一千餘萬年前的第四紀冰期,隨著冰川南移,從北極和西伯利亞遷移並定居在這里。
一份學術論文這樣概括:「本地種和南下的、北上的、東進的、特有的眾多植物種類、各區系成分交匯在一起,使其成為難得的生物遺傳基因貯存庫。」沈孝輝擔心,這個復雜而脆弱的生態系統,一經破壞,就無法恢復。
1960年,長白山成立了我國最早的幾個自然保護區之一,很快,又第一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與生物圈」計劃,作為世界生物圈保留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派來考察的專家曾贊嘆說:「像長白山這樣保存完好的森林生態系統,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到1986年,長白山保護區被確立為國家級保護區,也成為聯合國「自然生態環境重點保護區」,從而確認了其在中國保護區體系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不過,這並不是長白山在歷史上第一次被嚴密地保護起來。
滿人入關後,清政府下令封禁長白山,因為滿族相信長白山天池是自己的起源地。因此,在清朝末年之前,整個長白山地區被當做聖地對待,任何毀壞都要受到重罰。
當地縣志里有過記載:康熙當朝時,曾派大臣武穆納來長白山祭祖。走到訥殷部的舊址所在地——今天的白河林場,就被蒼郁的樹林阻礙,無法前進,只能遙拜而歸。
清亡後,長白山陷入戰亂和劫難。日軍佔領時期,長白山成為重要的木材輸出地,樹林成片消失。直到今天,當地人還能准確地指出日本人為了修建軍車通道而砍倒樹林的地方。
保護區成立以後,長白山能提供的經濟資源,也成為當時調研報告中的重要內容。一份官方報告詳細列出長白山能提供的經濟產品:價值達1億元的木材、各種毛皮、獸骨和中葯,以及可供食用的動植物和觀賞花卉。
天災和人禍相繼煎熬著這個物種寶庫。1976年,台風從朝鮮半島登陸,颳倒了保護區里的許多大樹。
當地獵人回憶,從1986年起的10年間,因為毛皮漲價,長白山區發生瘋狂的狩獵潮。當時,一名警察進山追捕盜獵者,對方邊跑邊回頭開槍。在這種囂張的捕殺中,據保守估計,到1998年全國收繳獵槍時止,長白山的野生動物起碼減少了一半以上。
到1990年,木材價格開始上漲,偷伐樹木又成為當地人的財路。當時的保護區管理局則以保護為借口,動用大型機械化設施進入長白山核心區,將當年被台風吹倒的樹木拖出來。長白山的木頭甚至成為著名品牌,有個日本人在附近開了家木工廠,點名收購來自長白山的柞木。
原始森林的形態已遭到破壞。一個伐木工人說,20年前,他走在森林裡,邊上是50米寬的五道白河,腳下的落葉層踩一腳就能冒出水。如今,他再走在森林裡時,腳下已經乾涸,而河水最寬的地方,也只剩下不到20米。
有人曾經坐上直升機,俯瞰長白山,看見樹林被砍之處,露出一塊塊光禿。這個中國最頂級的自然保護區,已經傷痕累累。
管委會利弊之辯
在長白山,「保護」和「開發」是永遠糾纏在一起的兩個話題。
2006年1月22日,吉林省成立長白山保護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保護」和「開發」被並置在一起,這被當地媒體稱作「長白山區域發展歷史上的一個拐點」。
管委會的級別是副廳級,地位與一個地級市相當,負責管理長白山保護區及周邊共6718多平方公里的范圍,並接管了過去的保護區管理局。
與過去單純保護的職能不同,新成立的管委會帶著更多任務。當時,吉林省一名副省長曾在講話中強調,管委會的成立,意義在於「促進全省經濟發展的迫切需求」,「促進吉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並「拉動地方經濟發展」。
盡管「先保護,後開發」,是管委會的官員喜歡掛在嘴邊的話。然而人們在管委會發布的官方講話和文件中,能看到的更多是與「開發」相關的內容。
在這些文件中,「貴賓接待中心」作為重點工程,多次出現。一起被提到的,還有長白山機場高速、環長白山公路、重要景區建設等。許多工程都與旅遊和基礎建設有關,公路、電纜、辦公樓、賓館等建設項目,在其中反復出現。
管委會駐地,在原先的安圖縣二道白河鎮,如今已更名為池北區。過去貧窮而安靜的小鎮,因為管委會的到來而發生改變。令許多居民高興的是,道路變好了。兩年多來,鎮上新修了8條寬闊的柏油路,建成了兩個「金牌小區」,道路兩旁,隨處可以看到塔吊和施工項目。
管委會的到來,也徹底改變了許多人的觀念。為了進行棚戶區改造,管委會讓一些住平房的居民拆遷,剛開始,所有人都不願意住樓房,不得不為他們專門蓋了現代化的平房。第二年再拆遷時,人們就開始搶著住樓房了,甚至根本排不上號。
過去800元每平方米的樓房,如今漲到了1700元。過去冷清的街道,如今有了城市的繁華模樣。一名負責宣傳的官員回憶,連當地的三輪車夫,要價也從兩元漲到了10元、20元。
「項目」成為一些官員津津樂道的話題。驅車走在鎮上,他們會有些自豪地告訴來訪者,哪裡是新修的車站,哪裡的路花掉多少錢。他們甚至能清楚地指出,幾位著名電視主持人,或者國家某部委的幹部在這里購買的樓房,位於哪個小區的哪一棟樓。
據介紹,近3年來,通過來自國家、省里的投資和世界銀行的貸款,管委會獲得的資金近40億元人民幣。而一名官員透露,在此期間,管委會為保護投入的資金是10個億。
建設項目中,許多直接與保護區相關。長白山的西坡,過去旅遊業並不發達,如今新修建的機場已經在這里開始運營,人們無須再轉乘6個小時的汽車才能領略長白山美景。西坡的旅遊開發,漸進高潮。
「沒有項目是很難發展的。」當地一名官員感慨。說這話時,他正經過一處緊靠著保護區的沿河地段。這里已被出售給開發商,正在建設一個投資數億元的高檔住宅區。
不過,並非所有項目都是那麼順利。一名管委會官員抱怨,盡管有省里的協調,這片土地上還是形成了三方共管的復雜局面。
除了新來的管委會,原先的行政區劃還殘留著辦事機構,而圍繞著保護區的大大小小十幾個林業局的管轄范圍,也與它們交雜在一起。
當涉及開發和利益時,各方的矛盾開始凸顯出來。
新修的公路就引發了不少紛爭。在管委會主持修建的環區公路對面,是林業局的管轄范圍,管委會相關人士說,他們只能眼看著林業局大興土木,卻又無力阻止。而林業局對管委會也有意見,據透露,有一次,某林業局的公安局長以「濫砍濫伐」為由,將管委會修路的負責人抓了起來,多虧上級領導部門出面說情才放人。
面對長白山的開發,不同立場的人們給出了不同評價。吉林省領導在管委會最近一次會議上表示,管委會的工作使「各項指標實現大幅增長,區域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值得充分肯定。
而沈孝輝則表示:管委會到來之後,長白山從局部開發變成了「全山開發」,旅遊開發進入了緩沖區,使保護區經濟化,這非常不利於保護。
「管委會是一柄雙刃劍。」沈孝輝字斟句酌道,「如果用於保護,則依靠行政力量,將比以前更加有效。但如果是用於開發破壞,同樣會被行政力量強化,造成比以前零星破壞更嚴重的後果。」
他接著分析說:「在中國,因為沒有保護區法,管理保護區的相關法規太軟,根本無法保護。而一旦像長白山地區這樣,被確立為新的行政機構以後,對保護區的管理又變得復雜了,找不到一個明確的對口部門。」
行政化造成的直接後果是,地方只需要經過重新規劃並通過批准,就可以輕易改變保護區土地的用途,從而進行合法地開發。所以,在中國全面加大開發力度的情況下,沈孝輝覺得「成立管委會弊大於利」。
「針對長白山新一輪開發的號角,已經吹響了,『保護』只是一塊遮羞布。」他憂心忡忡地說。
科學院專家之失
在沈孝輝這樣的環保人士看來,長白山因為開發而造成的破壞,已經太多了。
為了通車,這里修建了寬闊的公路。在保護區里,一共有4條這樣的公路,環繞著保護區的柏油公路也即將建成。但恰恰是這樣的人路車路,截斷了動物們的路。
沈孝輝介紹說,保護區附近的路必須是砂石路,而不能有硬質化路面,否則,不同區域的動物會被隔絕開,基因信息也無法交流。修路,「是旅遊開發影響環境的典型」。
這樣的例子還有不少。為了在景區內規范遊客活動,並保護底下和兩側的植物,自2006年起,管委會在長白山景區修建了龐大的棧道系統。沈孝輝走訪考察了所有的棧道,發現棧道下面的植物多數已經死亡。在一條棧道旁,兩群馬鹿被隔絕開,無法會合。
在他看來,這些事情的發生,是因為在決策過程中「沒有科研人員的參與,也沒有經過環評」,是不遵循科學規律的結果。而管委會相關人士的說法與此截然相反,據介紹,每一個項目「都不是亂來的,都是事先進行了專家論證的。」
當雙方各執一詞時,「專業人士」在哪裡呢?
以前,保護區管理局的科研所一直作為保護區「科研」功能的承擔者。2006年7月,原先的科研所擴展為長白山科學院,以「為保護和開發長白山提供科學依據」。
不過,科學院的成立,並未阻止開發過程中發生的破壞。在長白山保護區北坡景區,有一片溫泉群,周圍曾經生長著一種名叫「瓶爾小草」的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這片珍稀小草一直被視作特殊環境下形成的特殊群落,發現30多年來,一直是許多植物學家眼中的珍寶,有的人每過幾年就要來看一看,從未間斷。
直到2006年夏天,管委會為在景區內修棧道,對溫泉群附近進行重新規劃,不但用推土機進行了溫泉水道取直,還在附近修建了一個溫泉廣場。因為站在廣場上看去,這幾棵「雜草」有礙觀瞻,幾名工人奉領導之命,將它們全部拔掉。一名正在執勤的警察勸阻無效,眼看著他們把拔出的草根放在腳下踩爛。專家稱,這一舉動「基本上使瓶爾小草在當地絕跡了」。
「領導不懂科學,懂科學的又不出來說話。」舉報此事的長白山科學院工作人員說。
沈孝輝認為,新成立的科學院並沒有履行自己的職責,相反,由於業務骨幹流失,科學院的科研水平並不高,許多「該研究的東西」幾乎無人研究。
此外,科研管理體制也使科學院束縛手腳。不久前,科學院一位專家進行了一項「動物種群數量調查」,結果出來後,管委會的某位領導認為數量太少,影響保護區形象。最後,專家不得不按照領導的要求對數據進行了修改。
「為保護區開發提供專家意見,是科研機構的首要責任。」沈孝輝認為,不管因為什麼原因,研究人員在開發熱潮中的失聲,是「違背了科研的良知和原則」。
聲音的缺失,並不是針對科研部門的全部指責。
一名數次參與科研課題的內部人士透露,科學院的許多課題在啟動以後,根本沒有研究過程,直到發放經費的相關部門來催成果時,才找幾位專家根據過去的數據,「做」一份報告上交了事。
另一個與科研有關的項目發生在2006年。當時,經過立項,保護區在長白山景區的小天池中放養了價值幾千元的鯉魚和鯽魚苗。
而在此之前,小天池中生長著一種極度瀕危的魚類——極北小鯢。這個物種與恐龍誕生於同一時代,因為對環境極為挑剔,生存不易。小天池上下層之間的水溫差異正好符合它們嚴格的需求,因此變成它們的重要棲息地和繁殖地。
結果,新放養的魚苗生存下來,他們在極北小鯢的繁殖期,大量吞食小鯢的卵,從而使這個珍稀物種遭受到毀滅性打擊。
兩年以後,相關部門意識到問題嚴重,連忙組織人手進行打撈。參與者回憶,他們曾經撈出過2斤4兩的大鯽魚,卻已尋不著極北小鯢的蹤影。
在長白山,科學並沒有成為庇護森林的工具。相反,關於科研機構在保護區內部「以科研為名義搞生產」的舉報,卻開始傳出。
舉報稱,2007年,科學院集資成立了「博碩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由科學院的領導人員擔任董事長和總經理。原本由保護區批給科學院研究使用的3塊科研用地,被用來種植大豆等經濟作物。此外,該公司還以研究為名,在保護區內捕捉野生林蛙。
3號地位於保護區內,緊靠著核心區。記者看到,在一個剛挖好的水塘邊上,立著「中國林蛙種源繁育基地」的牌子,這是科學院新開發的研究項目。不過,知情者透露,盡管這個項目今年剛剛開始,林蛙幼苗還沒有投放,但不久前,相關負責人卻已經捉回了許多野生林蛙。
林蛙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對森林生態系統至關重要。不過,因為可以入葯,保護區周圍的林蛙貿易十分活躍。這種生活在長白山叢林深處的動物,被捕捉後,會被殺死、曬干,製成葯材出售,一市斤能賣2000多元錢。
空盪盪的樹林
幾個月前,沈孝輝曾帶著幾名研究者,重新探訪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十幾個小時的穿行中,除了幾對腳印,他們什麼動物都沒瞧見。
樹林里空盪盪的。十幾年前可不是這樣,那時候,「還年輕」的沈孝輝每次鑽進樹林,都能看見一群群馬鹿掠過。根據一名專家制定的長白山偶蹄目動物統計,林子里能看見的動物有東北虎、遠東豹、青羊、獐子等。如今,同樣的考察不再有人進行,而林子里也沉寂下來。
沈孝輝感嘆道:「表面看來,長白山的林子還在,實際上,里頭已經沒有什麼東西了。」
空盪盪的樹林里,馬鹿稀少了,慢吞吞的熊和性子暴躁的野豬也稀少了。一個曾經遠近聞名的獵人,親手殺死過十幾頭黑熊,那時候,熊、野豬、狍子和貂,是森林裡最活躍的生物。而如今,看見其中任何一隻都已經變得困難。
那個獵人交了槍,改行做生意了。而與古老的狩獵故事一同消失的,是動物們閃過的身影。過度的獵殺,加上人工活動的影響,極大侵佔了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
在二道白河鎮一戶普通人家,打開灰舊的澳柯瑪牌冰櫃,有一隻50厘米長的黑熊屍體。黑熊大約5個月大,已經被冷凍了兩年,毛發僵硬,掛滿冰凌,僵硬的小爪子里還殘留著黑色的松油。兩年前,它因為偷吃松子被發現,一槍致命。
冰凍的熊崽子,記錄著長白山裡發生過的殺戮。而這種殺戮,並沒有絕跡。在長白山附近,與盜獵有關的私下買賣,生意仍然興隆。
盡管熊的數量大大減少,獵熊仍然是一門謀生的行當。不久前,兩名當地人用炸葯製作誘餌,企圖炸熊,結果誤將兩名工人炸死,這個案件在當地轟動一時。
「靠山吃山」仍然是許多當地人信奉的生活哲學。在二道白河,你可以聽到許多這樣的消息。兩年前,一個獵人追蹤一隻母棕熊,一直追了一天一夜,終於把她和兩只未成年的小熊全部槍殺。殺死的熊頭被製成標本,叫價7000~8000元。一年前,一隻幾個月大的黑熊失去媽媽,很快也被擊殺,熊掌被砍下來送人,至今還擺在冰箱里。
在長白山地區,熊掌是許多高檔宴席上不可缺少的菜餚,也是送禮的佳品。如今,年底到了,熊掌買賣開始活躍起來。今年熊掌價格比往年略高,一公斤由1000元漲到了1500元。如果是送禮,要講究「一前一後」,兩只熊掌,大約2公斤。
做熊掌需要很高的技術,還需要專門的工具。先用熱水將毛拔去,然後用剔刀每隔兩三厘米割開一道小口,用鑷子將熊掌的骨頭一段段取出,最後再將傷口抿住,看上去完整無缺。這樣的熊掌,用野蜜蜂的蜂巢煮去腥味,才能上桌。
一隻熊掌,往往早上開始做,晚上才能吃到。因此,各大酒店的廚師代做熊掌,每隻要收費300元。一盤做好的熊掌,價格超過2000元。
一個負責聯系熊掌買賣的線人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除了有錢人和官員,普通人很少吃得起熊掌。」這名線人負責為買方和賣方牽頭,他的手機不時接到要求購買熊掌的電話,雙方只要花幾分鍾的時間,就可以約定價格、交貨的時間和地點。而購買熊掌的人,除了二道白河鎮各大酒店的采購部門,其他多數都是用來送禮。
他清楚地記得,一名地方官員的弟弟剛剛買去一對熊掌。而另一對賣掉不久的熊掌,則是被一個亟須辦貸款的人,送給了某地農村信用社的主任。
熊掌來路廣泛。由於當地收購已完全不能滿足需求,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熊掌從俄羅斯走私到這里。不久以前,曾有當地商人一次從外面進了6000斤熊掌。這些貨物「從來不愁銷路」。
做好的熊掌,除了端上餐桌,也有可能當做禮物送到家裡。還有的被包裝整齊,送往外地。一名線人曾經在當地某大酒店的廚房,看到廚師將8碗烹好的熊掌裝在青花瓷碗里,包裝停頓,准備運去北京送禮。
在金錢的驅使下,長白山的一切動物都被人虎視眈眈。從熊、野豬、狍子到紫貂、雕鴞乃至林蛙,無不在人們的追捕之列。經過線人指引,記者見到了猞猁、鴛鴦的標本,見到剛剛打死的毛腳和正在掙扎的花尾榛雞。官方關於野生動物買賣的突擊行動年復一年,但這些保護動物並沒有擺脫噩運。
在一戶專門販賣動物標本的人家,一隻剛剛死去的金雕被擺成各種姿勢,向有意購買的人展示。這種國家一類保護動物,如今在長白山地區已經寥寥可數。
不久以後,它就會被葯水浸泡,製成展翅翱翔的樣子。這樣一隻金雕標本價值4.5萬元。而購買者往往會要求配成一雌一雄一對兒,因為這樣「吉利」。
曾經有北京某資源集團的老總,開著豪華汽車來到這戶人家,買走了兩只金雕標本。它們保持著僵硬的翱翔姿勢,離開了這片已經不適合翱翔的森林。
冬天的長白山自然保護區人跡罕至。大雪蓋住了一切不安的痕跡,只在樹林深處,才能看到松鼠或飛鳥掠過的痕跡。
但長白山下的二道白河鎮里卻躁動不安。一名政府工作人員咽了口酒,嘟囔著:「長白山是一塊肉,政府分一塊,大款分一塊,老百姓再分一塊,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分完。」
貴賓接待中心馬上就要開業了。盡管連續下了幾場雪,但裝修工人還是不停地忙活著。在長白山,冬天並不能阻止一場工程,不管它是不是面臨舉報和調查。既然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里的成片原始林,也已經因為礙事被砍倒了,還有什麼能妨礙它呢?
⑶ 簡述東北地區水稻種植過程中可能會受到哪些自然災害的威脅
緯度高,低溫冷害,霜凍,寒潮,乾旱,洪澇等
如果只寫一個那就是旱澇或者寒潮
⑷ 指出北極收割機溫室建築在海上漂浮容易遭遇的自然威脅
路北吉他的收割機們之間都在海上漂泊,只不過容易遇到危險的自然現象很多的。
⑸ 人類破壞自然資源,會造成哪些生態災難,會給人類生存帶來哪些威脅
1、過度抽取地下水導致地面下沉。
2、過度放牧開墾田地導致土地沙漠版化。
3、亂權砍樹也會導致土地沙漠化。
4、過度捕魚就會導致魚類數量銳減。
5、瘋狂捕殺野生動物就會讓動物滅絕。
6、排放有害氣體,讓全球氣候變暖,兩極的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使沿海城市和國家遭受被淹沒的危險。
(5)哪些旅遊城市遭受自然威脅擴展閱讀
保護措施
一、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
二、保護森林。
三、汽車使用燃料狀況改善。
四、改善其他各種場合的能源使用效率。
五、對化石燃料的生產與消費,依比例課稅。
六、鼓勵使用天然瓦斯作為當前的主要能源。
七、汽機車的排氣限制。
八、鼓勵使用太陽能。
九、開發替代能源。
⑹ 自然災害常威脅哪些國家
越來越多的自然災害引發全球廣泛關注,人們開始比較每個國家受災情況及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近日,英國風險評估公司「Maplecroft」的一項調查顯示,在所有遭受自然災害的國家中,美國及日本受災最為嚴重,另外,包括中國、印度及印度尼西亞在內的亞洲新興國家也越來越多地受到自然災害威脅。
這項名叫「2011自然災害風險集錦」的調查顯示,常見的自然災害包括地震、海嘯、火山噴發、山體滑坡、洪水、暴風及野火。根據這些自然災害給一個國家帶來的經濟風險程度,「Maplecroft」公司對全球196個國家進行了評估排名,其中美國位列第一,此外,美國、日本、中國及台灣地區被評為「極度危險」之國,自然災害給它們帶來的經濟損失風險最大。此外,包括墨西哥、印度、菲律賓、土耳其、印度尼西亞、義大利及加拿大在內的7國被定為「高度危險」國家,風險程度略低於前面四國。
但如果以一個國家應對自然災害的社會及經濟能力來進行評估的話,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了。以索馬里為首的17個國家,其中大部分是非洲國家,如果以他們災後的社會經濟恢復能力來衡量,它們則成了「極度危險」國家,也就是說他們災後的社會及經濟恢復能力最差。此外,中國、印度、菲律賓及印度尼西亞是「高度危險」國家,災後社會及經濟恢復能力強於前面的17國,美國及日本則是「輕度危險」國家,恢復能力最強。
此項調查內容沒有包含乾旱對國家經濟的影響,及自然災害給農業帶來的損失,調查參考了2005年至2010年數據指標,它們由IMF、世界銀行及CIA提供。另外,「Maplecroft」公司還注意到,現在,自然災害給全球經濟帶來的損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嚴重,今年上半年,自然災害已給全球帶來了265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其中包括日本海嘯、美國龍卷風、紐西蘭克賴斯特徹奇地震及澳大利亞洪災。
⑺ 人類破壞自然資源,會造成哪些生態災難,會給人類生存帶來哪些威脅
水流污染,使人們的水資源減少
酸雨
臭氧層空洞
沙漠化
氣候變暖
沙塵暴
泥石流
厄爾尼諾現象 赤潮
空氣污染天空能見度下降
太多了。樹木砍伐,造成沙漠化。反正很多就是拉~多了去了呢~
⑻ 人類對大自然的威脅有哪些
人類對大自然的威脅有:大面積砍伐森林;過度捕獵野生動物;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造成的污染;植被破壞;無控制的旅遊;土壤、水、空氣的污染等。
據美國CBS新聞報道,近日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報告,過去50年間全球的動植物種群數量平均下降了68%。從1970年起,該機構監控了21000個動植物種群,近4400個物種 。截至至2016年,其平均數量下降了三分之二。報告指出人類活動以及如何生產糧食是對大自然最大的威脅之一。
(8)哪些旅遊城市遭受自然威脅擴展閱讀:
大自然對人類的懲罰:
懲罰一:熱帶雨林大面積被燒毀,二氧化碳讓地球變熱
在巴西的容多尼亞州(Rondonia),牛羊在一片荒蕪的牧場上游盪,這是許多大片的亞馬遜熱帶雨林被毀後的一幕。亞馬遜熱帶雨林被人為的燒毀以改建農場,在本世紀的前五年,巴西燒毀的熱帶雨林面積相當於英格蘭和威爾士國土面積的總和。
科學家認為,燃燒雨林相當於增加了17%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還造成了越來越少的樹木來吸收二氧化碳,使得最近幾年成為地球最熱的時期。
懲罰二:人口增長迅速,垃圾山「圍困」人類
一個女孩將一盤芒果頂在她的頭上,站在奈及利亞首都拉各斯的奧盧撒松垃圾山上。這是非洲最大的垃圾山,每天從拉各斯(世界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收集2400公噸的垃圾運到這兒。
在過去15年,拉各斯的人口已增至以前的三倍,但是基礎設施的增加無法與人口增長相平衡,1000多個居住地被大大小小的垃圾山圍困。這樣的情形在世界各地都存在著,垃圾山開始圍困人類原本美麗的家園。
懲罰三:水資源缺乏,旱災嚴重
在新南威爾士,一隻袋鼠倒斃在理查德沃克的農場。2006年夏季,澳大利亞經歷了千年一遇的旱災。南澳大利亞州的降雨量是自1900年以來最少的,然而氣溫是自1950年月以來最高的。澳洲許多地區正在經歷持續五年的乾旱,農作物歉收,家畜死亡。
在悉尼,如果哪戶人家被發現用水澆花園,將被處以220美元( 100英鎊)的罰款。而旱災還在世界各地威脅著人類的生存,歐洲和美洲正在經歷有史以來最大的旱災,07年在亞洲的中國,原本水量充足的長江沿岸,也遭受罕見的旱災。
⑼ 對自然環境威脅最大的五種物質,電池裡就包含了三種:()()()。
電池裡就包含了三種:(汞)、(鉛)、(鎘)。
汞是一種金屬元素,俗稱水銀,英文名稱Mercury,化學元素符號Hg,原子序數80元素周期表中IIB族金屬,熔點-38.87℃,沸點356.6℃,密度13.59g/cm³。汞是閃亮的銀白色重質液體,也是在常溫、常壓下唯一以液態形式存在的金屬。常溫下汞化學性質穩定,汞蒸氣和汞的化合物多有劇毒(慢性)。汞能溶解許多金屬(如金、銀等),形成汞合金(也叫汞齊)。
鉛,英文名稱:Lead,元素符號Pb,原子序數82,相對原子質量207.2,是IVA族金屬。密度11.3437g/cm³,熔點327.502℃,沸點1740℃,鉛是一種略帶藍色的銀白色金屬,但是在空氣中很容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形成灰黑色的氧化鉛,所以我們看到的鉛常是灰色的。鉛的延性弱,展性強,抗腐蝕性高,抗放射性穿透的性能好。
鎘,元素符號為Cd,英文名稱:Cadmium,原子序數為是48,密度為8.65g/cm³。鎘呈銀白色,略帶淡藍色光澤,質軟耐磨,有韌性和延展性,易燃且有刺激性。熔點為320.9℃,其沸點在765~767℃之間。在自然界是比較稀有的元素,地殼中含量約為0.1~0.2mg/kg。鎘賦存在鋅礦中。鎘在潮濕空氣中可緩慢氧化並失去光澤,加熱時生成棕色的氧化層,鎘蒸汽燃燒產生棕色的煙霧。鎘與硫酸、鹽酸和硝酸作用產生鎘鹽。鎘對鹽水和鹼液有良好的抗蝕性能。
(9)哪些旅遊城市遭受自然威脅擴展閱讀:
汞污染:
汞對人體健康的危害與汞的化學形態、環境條件和侵入人體的途徑、方式有關。金屬汞蒸汽有高度的擴散性和較大的脂溶性,侵入呼吸道後可被肺泡完全吸收並經血液運至全身。血液中的金屬汞,可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組織,然後在腦組織中被氧化成汞離子。由於汞離子較難通過血腦屏障返回血液,因而逐漸蓄積在腦組織中,損害腦組織。在其他組織中的金屬汞,也可能被氧化成離子狀態,並轉移到腎中蓄積起來。
鉛污染:
1、直接污染
涉及到食品製作工藝及盛裝食品的器皿,食品在生產過程中直接接觸鉛或者由於生產工藝的原因直接加入含鉛的原料均會導致鉛污染,現在較為普遍的便是含鉛罐頭食品、皮蛋及爆米花等食品的生產均存在這種現象。
2001-2008年監測的16大類2766份食品鉛超標率為5.42%,雖然總體污染不算嚴重,但皮蛋等食品中鉛含量較高;2009-2010年對廣東省食品中鉛、鎘污染情況進行檢測,結果顯示食品中受鉛污染的食品主要是海帶、紫菜、皮蛋,其超標率分別是20%、30%、28%;另外調查表明不經常吃罐頭食品、皮蛋、爆米花等的小孩智商要高,這些調查結果顯示直接受鉛污染的食品其危害性不可小視。
2、間接污染
食品原材料在生長、生產過程中通過土壤、空氣、水等途徑導致鉛污染。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工業「三廢」的排放,使得有毒重金屬鉛能通過各種途徑進入生態系統中。有資料表明,早在1997年我國鉛污染面積已達2000萬m2,佔全國耕地總面積的20%,隨著近年來污染情況的加重,污染面積已經超過1997年的污染面積;同時關於重金屬鉛通過土壤、空氣、水等污染時有報道,2011年5月在廣州中山市發生的血鉛事件就是通過水源污染的結果。
鎘污染
長期食用遭到鎘污染的食品,可能導致「痛痛病」,即身體積聚過量的鎘損壞腎小管功能,造成體內蛋白質從尿中流失,久而久之形成軟骨症和自發性骨折。長期飲用受鎘污染的自來水或地表水,
並用受鎘污染的水進行灌溉(特別是稻穀),會致使鎘在體內蓄積,造成腎損傷,進而導致骨軟化症,周身疼痛,稱為「痛痛病」。此外,慢性鎘中毒對人體生育能力也有所影響,它會嚴重損傷Y因子,使出生的嬰兒多為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