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鄉旅遊 » 鄉村旅遊者旅遊消費動力與潛力

鄉村旅遊者旅遊消費動力與潛力

發布時間: 2021-01-13 06:19:29

⑴ 南京鄉村旅遊消費券的如何使用

每次抵扣不超過消費總額的50%, 持身份證消費,券面登記消費者姓名。 券可累計使版用,每權次抵扣額度不能超過一次消費總額的50%,每次消費券使用最高限額為500元。需要解釋的是,券允許友情贈送,一個家庭可以擁有不只100元的消費券,使用時不要超過500元的限額就可以了。消費者須在券面登記身份證號,並持有效身份證直接消費使用,並在票面左下角身份證號碼一欄,簽下本人名字後才能用。指定消費點須核對持券者的有效身份證件,不得收取假冒、手續不全、塗改、污損、過期的「南京鄉村旅遊消費券」。券不記名、不掛失、不找零、不兌換現金,不得買賣交易,持券者須在消費券規定的期限內使用。

⑵ 近年來,以「認識自然、欣賞自然、保護自然、不破壞其生態平衡」為核心的生態旅遊已成為國際上新興的熱點

(1)學生根據自己的消費能力,組團消費屬於量入為出適度消費;(3分)面對高速公路免收通行費的利好,選擇乘坐公交車到近處的風景出遊是避免盲從,理性消費的一種表現;(3分)在生態旅遊中樹立生態文明觀念,保持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和諧。體現了保護環境,綠色消費的原則。(3分)這些都是值得提倡的消費原則。(2分)
(2)(2)①浙江旅遊企業要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實現生態旅遊的可持續發展。(3分) ② 浙江旅遊企業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依靠技術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面向市場需求,創新生態旅遊的模式,打造浙江生態旅遊的品牌。③ 公司要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浙江旅遊企業要把信譽和形象滲透在企業經營和管理的每一個環節,形成企業的競爭優勢,從而展示浙江生態旅遊的整體形象。(3分)

⑶ 為避免集中性,趨同性旅遊消費提出方法論建議

鄉村旅遊近年來備受青睞,但我國的鄉村旅遊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很多的不足,對其理論研究也剛剛開始。本文從資源、市場、產品和效益4個方面分析了鄉村旅遊的特點;比較了鄉村旅遊與一般景區旅遊在諸多方面存在的顯著差異;認為鄉村旅遊的本質屬性是鄉村文化,並從鄉村景觀、鄉村旅遊產品、鄉村旅遊的消費和需求3個方面加以說明,以期對豐富鄉村旅遊的理論體系和指導鄉村旅遊的開發實踐有所幫助和促進。

⑷ 南京鄉村旅遊消費券的如何發放

本次消費券發放通過搖號方式進行,搖號主要是從玄武區、白下區、秦淮區、建鄴區內、鼓樓容區、下關區、雨花台區、棲霞區江南八區89萬戶家庭中,選取20萬戶「幸運家庭」,每戶發放100元「南京鄉村旅遊消費券」。 居民憑券可以在建鄴區、雨花台區、棲霞區、江寧區、浦口區、六合區、溧水縣、高淳縣指定的37個鄉村旅遊點抵扣同等額度的消費費用。 此次發放活動的旅遊券消費時間為3月-6月,不過鄉村旅遊消費券標有使用月份,按月使用,有效期為當月。

⑸ 全域旅遊的時代,鄉村旅遊該怎麼提升

鄉村旅遊在「三農」中的地位與作用愈發凸現。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在「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中提出「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遊產業」。近些年,鄉村旅遊在各地發展迅猛,正在成為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產業。鄉村旅遊逐步由快速發展期進入到提檔增效的新階段,如何更好地滿足遊客需求,同時創造更大的效益空間,是產業發展面臨的重要課題。
鄉村旅遊迫切需要提檔升級。鄉村旅遊每年吸引大量遊客,但真正能撥動心弦、激發消費慾望的產品並不多。以旅遊發展較好的浙江省為例,2015年省內遊客每天人均消費為1279元,而鄉村旅遊僅為98元。2017年全國旅遊工作會議指出,旅遊供給結構與市場需求結構不相匹配,人們對旅遊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但目前很多上馬的旅遊項目仍然是靠人海戰術、門票經濟為生的觀光型產品,靠綜合消費、體驗經濟取勝的休閑度假產品供給不足。
鄉村旅遊的經營效益亟待提高。鄉村旅遊的投資勢頭強勁,但營收模式單一、缺乏創新,導致數量增長迅速、效益相對緩慢。目前鄉村旅遊大多以餐飲、住宿、採摘為主,這些項目需投入大量資本用於餐廳、客房、設施大棚等經營場所的建設,還需聘用管理、服務、生產等類型員工維持運營,而人均百元的消費水平很難確保項目的良性運轉。2017年全國旅遊工作會議指出,對於已建成的旅遊項目的產出、供給、效率和可持續的問題關注不夠,這不僅造成大量資源浪費、要素錯配,而且成為有效供給不足、供給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
鄉村旅遊是現代農業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旅遊業的一種特色業態,產業的發展既要深入挖掘農業農村資源,也要積極匯聚旅遊、消費、文化、設計、科技等領域要素,用現代理念及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不斷激發產業發展活力,使之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
在理念方面,由物質消費向體驗消費轉變。體驗消費是以服務為舞台,以商品為道具,以環境為布景,創造能夠使消費者參與、值得回憶的消費活動。隨著體驗消費時代的到來,消費者不再停留於物質需求階段,轉而關注心理、情感等方面的需求,購買認為更有價值的體驗。旅遊與體驗有著先天的耦合性,遊客產生的休閑放鬆、探新求異、社會交往、自我完善等旅遊動機,大多需要通過體驗消費滿足。因此,旅遊不是單純提供產品與服務,而是為遊客塑造難以忘懷的旅遊體驗。
鄉村旅遊要成為具有競爭力的旅遊產品,應遵循體驗消費的經營理念。當前鄉村旅遊經營的農家飯菜、鄉村住宿、農產品等大多仍是以物質消費為主,雖然也不乏精品,但消費者無法從中滿足其精神感受。而且這些產品即便離開了旅遊目的地,消費者同樣也可以獲得,這就大大降低了產品價值。因此,經營者要轉變經營理念,以鄉村豐富的資源為載體,營造出具有鄉村特色的旅遊體驗,以獨具回味的感受吸引消費者,這才是鄉村旅遊的優勢所在。
在設計方面,由客體真實向建構真實轉變。真實性是塑造旅遊體驗的重要內容。有一種觀點為客觀性真實,關注事物原形的真實,強調展示旅遊客體固有的特性,讓遊客體驗原汁原味的產品;另一種觀點為建構性真實,關注遊客自身感受的真實,強調按照遊客的想像、偏好、理念等設計產品,讓遊客體驗其所期望的體驗。現在,越來越多的遊客不會追問客體的真實性,而是追求可以沉迷於其中的理想意境,所以很多旅遊產品會將美的元素與客體特性相結合,藉助藝術的想像和手段營造旅遊意境,滿足遊客的主觀期望。
鄉村旅遊同樣要圍繞遊客的期望設計產品。由於城鄉資源、文化、環境的差異性,鄉村的生產生活方式、民風民俗、景觀環境等確實是富有特色的旅遊資源,但旅遊產品不是客觀地體驗這些原始產品,而是要利用這些資源營造出遊客內心所期望的、在日常生活中無法得到的體驗。比如,在農業景觀中,建造景觀小品,烘托出山水田園詩的意境美;在農耕博物館中,將農耕展品與百姓生產生活變遷相結合,喚醒遊客對過往生活的回憶;在農事體驗活動中,營造熱火朝天的勞作氛圍,讓遊客感受到鄉村的農耕文化。
在功能方面,由觀光休閑向多元融合轉變。產業融合是產業間不同資源、技術、市場、功能的相互滲透、相互交叉,衍生新產品、新業態、新供給,開辟新市場的動態發展過程。近年來,旅遊業倡導「旅遊+」,在傳統的「吃、住、行、游、購、娛」基礎上,逐漸形成「文、商、養、閑、情、奇」旅遊綜合要素體系,為產業發展開拓了廣闊空間。同時,當相關功能與旅遊相結合時,不但滿足了功能需求,還通過旅遊體驗實現了功能效用的提升,由此增加了旅遊的消費黏性。
鄉村旅遊與其他產業融合具有很好的基礎。鄉村旅遊集聚了農村各類要素資源,擁有豐富的鄉村體驗載體,除了餐飲、住宿、採摘外,農業景觀觀光、農耕民俗體驗、農事節慶活動等也是鄉村獨具特色的體驗資源。但後者往往與遊客的日常消費相距甚遠,並不被關注。若能與相關產業功能融合,其價值就會得到凸現。比如,將農耕民俗體驗與親子教育、科普實踐相結合,依託農耕文化、農業知識,在寓教於樂的體驗活動中,培養孩子性格,感悟農耕智慧;將農業景觀與娛樂活動相結合,依託田園風光,舉辦燈光節、篝火晚會、演唱會、露營等主題活動,使遊客從中釋放情感、表達個性。如果想了解更多 請關注北京中景合天

⑹ 在雲掌股吧無意間看到國辦鼓勵旅遊推兩天半假,請問兩天半是一周的哪幾天

國務院辦公廳公布《關於進一步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鼓勵旅遊消費提出:1、各級政府要制定帶薪休假實施細則或計劃,抓好落實。2、在穩定全國統一的既有節假日前提下,可將帶薪休假與本地傳統節日結合,錯峰休假。3、有條件的單位可優化調整夏季作息,讓職工將周五下午與周末結合外出度假。
以下為通知全文: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
國辦發〔2015〕6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旅遊業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性產業,是國民經濟和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改革創新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對於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增加就業和居民收入,提升人民生活品質,具有重要意義。為進一步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實施旅遊基礎設施提升計劃,改善旅遊消費環境
(一)著力改善旅遊消費軟環境。建立健全旅遊產品和服務質量標准,規范旅遊經營服務行為,提升賓館飯店、景點景區、旅行社等管理服務水平。大力整治旅遊市場秩序,嚴厲打擊虛假廣告、價格欺詐、欺客宰客、超低價格惡性競爭、非法「一日游」等旅遊市場頑疾,進一步落實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制度。健全旅遊投訴處理和服務質量監督機制,完善旅遊市場主體退出機制。深化景區門票價格改革,調整完善價格機制,規范價格行為。大力弘揚文明旅遊風尚,積極開展旅遊志願者公益服務,提升遊客文明旅遊素質。
(二)完善城市旅遊咨詢中心和集散中心。各地要根據實際需要,在3A級以上景區、重點鄉村旅遊區以及機場、車站、碼頭等建設旅遊咨詢中心。鼓勵依託城市綜合客運樞紐和道路客運站點建設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遊客集散中心。2020年前,實現重點旅遊景區、旅遊城市、旅遊線路旅遊咨詢服務全覆蓋。
(三)加強連通景區道路和停車場建設。加大投入,加快推進城市及國道、省道至A級景區連接道路建設。加強城市與景區之間交通設施建設和運輸組織,加快實現從機場、車站、碼頭到主要景區公路交通無縫對接。加大景區和鄉村旅遊點停車位建設力度。
(四)加強中西部地區旅遊支線機場建設。圍繞國家重點旅遊線路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按實際需求新建或改擴建一批支線機場,增加至主要客源城市航線。充分發揮市場力量,鼓勵企業發展低成本航空和國內旅遊包機業務。
(五)大力推進旅遊廁所建設。鼓勵以商建廁、以商養廁、以商管廁,用三年時間全國新建、改建5.7萬座旅遊廁所,完善上下水設施,實行糞便無害化處理。到2017年實現全國旅遊景區、旅遊交通沿線、旅遊集散地的旅遊廁所全部達到數量充足、干凈無味、實用免費、管理有效的要求。
二、實施旅遊投資促進計劃,新辟旅遊消費市場
(六)加快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制定全國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規劃和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標准,明確營地住宿登記、安全救援等政策,支持少數民族地區和絲綢之路沿線、長江經濟帶等重點旅遊地區建設自駕車房車營地。到2020年,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建設自駕車房車營地1000個左右。
(七)推進郵輪旅遊產業發展。支持建立國內大型郵輪研發、設計、建造和自主配套體系,鼓勵有條件的國內造船企業研發製造大中型郵輪。按照《全國沿海郵輪港口布局規劃方案》,進一步優化郵輪港口布局,形成由郵輪母港、始發港、訪問港組成的布局合理的郵輪港口體系,有序推進郵輪碼頭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按程序設立保稅倉庫。到2020 年,全國建成10個郵輪始發港。
(八)培育發展遊艇旅遊大眾消費市場。制定遊艇旅遊發展指導意見,有規劃地逐步開放岸線和水域。推動遊艇碼頭泊位等基礎設施建設,清理簡化遊艇審批手續,降低准入門檻和遊艇登記、航行旅遊、停泊、維護的總體成本,吸引社會資本進入;鼓勵發展適合大眾消費水平的中小型遊艇;鼓勵擁有海域、水域資源的地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遊艇碼頭建設規劃。到2017 年,全國建成一批遊艇碼頭和遊艇泊位,初步形成互聯互通的遊艇休閑旅遊線路網路,培育形成遊艇大眾消費市場。
(九)大力發展特色旅遊城鎮。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現代旅遊產業發展有機結合,到2020年建設一批集觀光、休閑、度假、養生、購物等功能於一體的全國特色旅遊城鎮和特色景觀旅遊名鎮。
(十)大力開發休閑度假旅遊產品。鼓勵社會資本大力開發溫泉、滑雪、濱海、海島、山地、養生等休閑度假旅遊產品。重點依託現有旅遊設施和旅遊資源,建設一批高水平旅遊度假產品和滿足多層次多樣化休閑度假需求的國民度假地。加快推動環城市休閑度假帶建設,鼓勵城市發展休閑街區、城市綠道、騎行公園、慢行系統,拓展城市休閑空間。支持重點景區和旅遊城市積極發展旅遊演藝節目,促進主題公園規范發展。依託鐵路網,開發建設鐵路沿線旅遊產品。
(十一)大力發展旅遊裝備製造業。把旅遊裝備納入相關行業發展規劃,制定完善安全性技術標准體系。鼓勵發展郵輪遊艇、大型遊船、旅遊房車、旅遊小飛機、景區索道、大型游樂設施等旅遊裝備製造業。大力培育具有自主品牌的休閑、登山、滑雪、潛水、露營、探險等各類戶外用品。支持國內有條件的企業兼並收購國外先進旅遊裝備製造企業或開展合資合作。 鼓勵企業開展旅遊裝備自主創新研發,按規定享受國家鼓勵科技創新政策。
(十二)積極發展「互聯網 旅遊」。積極推動在線旅遊平台企業發展壯大,整合上下游及平行企業的資源、要素和技術,形成旅遊業新生態圈,推動「互聯網 旅遊」跨產業融合。支持有條件的旅遊企業進行互聯網金融探索,打造在線旅遊企業第三方支付平台,拓寬移動支付在旅遊業的普及應用,推動境外消費退稅便捷化。加強與互聯網公司、金融企業合作,發行實名制國民旅遊卡,落實法定優惠政策,實行特惠商戶折扣。放寬在線度假租賃、旅遊網路購物、在線旅遊租車平台等新業態的准入許可和經營許可制度。到 2020年,全國4A級以上景區和智慧鄉村旅遊試點單位實現免費Wi-Fi(無線區域網)、智能導游、電子講解、在線預訂、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蓋,在全國打造1萬家智慧景區和智慧旅遊鄉村。
三、實施旅遊消費促進計劃,培育新的消費熱點
(十三)豐富提升特色旅遊商品。扎實推進旅遊商品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鼓勵市場主體開發富有特色的旅遊紀念品,豐富旅遊商品類型,增強對遊客的吸引力。培育一批旅遊商品研發、生產、銷售龍頭企業,加大對老字型大小商品、民族旅遊商品的宣傳推廣力度。加快實施中國旅遊商品品牌提升工程,推出中國特色旅遊商品系列。鼓勵優質特色旅遊商品進駐主要口岸、機場、碼頭等旅遊購物區和城市大型商場超市,支持在線旅遊商品銷售。適度增設口岸進境免稅店。
(十四)積極發展老年旅遊。加快制定實施全國老年旅遊發展綱要,規范老年旅遊服務,鼓勵開發多層次、多樣化老年旅遊產品。各地要加大對鄉村養老旅遊項目的支持,大力推動鄉村養老旅遊發展,鼓勵民間資本依法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舉辦非營利性鄉村養老機構。做好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醫療費用結算工作。鼓勵進一步開發完善適合老年旅遊需求的商業保險產品。
(十五)支持研學旅行發展。把研學旅行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教育范疇。支持建設一批研學旅行基地,鼓勵各地依託自然和文化遺產資源、紅色旅遊景點景區、大型公共設施、知名院校、科研機構、工礦企業、大型農場開展研學旅行活動。建立健全研學旅行安全保障機制。旅行社和研學旅行場所應在內容設計、導游配備、安全設施與防護等方面結合青少年學生特點,寓教於游。加強國際研學旅行交流,規范和引導中小學生赴境外開展研學旅行活動。
(十六)積極發展中醫葯健康旅遊。推出一批以中醫葯文化傳播為主題,集中醫葯康復理療、養生保健、文化體驗於一體的中醫葯健康旅遊示範產品。在有條件的地方建設中醫葯健康旅遊產業示範園區, 推動中醫葯產業與旅遊市場深度結合,在業態創新、機制改革、集群發展方面先行先試。規范中醫葯健康旅遊市場,加強行業標准制定和質量監督管理。擴大中醫葯健康旅遊海外宣傳,推動中醫葯健康旅遊國際交流合作,使傳統中醫葯文化通過旅遊走向世界。
四、實施鄉村旅遊提升計劃,開拓旅遊消費空間
(十七)堅持鄉村旅遊個性化、特色化發展方向。立足當地資源特色和生態環境優勢,突出鄉村生活生產生態特點,深入挖掘鄉村文化內涵,開發建設形式多樣、特色鮮明、個性突出的鄉村旅遊產品,舉辦具有地方特色的節慶活動。注重保護民族村落、古村古鎮,建設一批具有歷史、地域、民族特點的特色景觀旅遊村鎮,讓遊客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留得住鄉情。
(十八)完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配套設施。重點加強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特色村的道路、電力、飲水、廁所、停車場、垃圾污水處理設施、信息網路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強相關旅遊休閑配套設施建設。到2020年,全國建成6000個以上鄉村旅遊模範村,形成10萬個以上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特色村、300萬家農家樂,鄉村旅遊年接待遊客超過20 億人次,受益農民5000萬人。
(十九)開展百萬鄉村旅遊創客行動。通過加強政策引導和專業培訓,三年內引導和支持百萬名返鄉農民工、大學畢業生、專業技術人員等通過開展鄉村旅遊實現自主創業。鼓勵文化界、藝術界、科技界專業人員發揮專業優勢和行業影響力,在有條件的鄉村進行創作創業。到2017年,全國建設一批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形成一批高水準文化藝術旅遊創業就業鄉村。
(二十)大力推進鄉村旅遊扶貧。加大對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的規劃指導、專業培訓、宣傳推廣力度,組織開展鄉村旅遊規劃扶貧公益活動,對建檔立卡貧困村實施整村扶持,2015年抓好56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鄉村旅遊扶貧試點工作。到2020年,全國每年通過鄉村旅遊帶動200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扶持6000個旅遊扶貧重點村開展鄉村旅遊,實現每個重點村鄉村旅遊年經營收入達到100萬元。
五、優化休假安排,激發旅遊消費需求
(二十一)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各級人民政府要把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納入議事日程,制定帶薪休假制度實施細則或實施計劃,並抓好落實。
(二十二)鼓勵錯峰休假。在穩定全國統一的既有節假日前提下,各單位和企業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將帶薪休假與本地傳統節日、地方特色活動相結合,安排錯峰休假。
(二十三)鼓勵彈性作息。有條件的地方和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依法優化調整夏季作息安排,為職工周五下午與周末結合外出休閑度假創造有利條件。
六、加大改革創新力度,促進旅遊投資消費持續增長
(二十四)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符合條件的地區要加快實施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政策。設立中國旅遊產業促進基金,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政府設立旅遊產業促進基金。支持企業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投資、建設、運營旅遊項目。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大對國家重點旅遊景區、「一帶一路」及長江經濟帶等重點旅遊線路、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生態旅遊開發和鄉村旅遊扶貧村等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支持力度。讓多彩的旅遊豐富群眾生活,助力經濟發展。
(二十五)落實差別化旅遊業用地用海用島政策。對投資大、發展前景好的旅遊重點項目,要優先安排、優先落實土地和圍填海計劃指標。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優先安排給中西部地區,支持中西部地區利用荒山、荒坡、荒灘、垃圾場、廢棄礦山、石漠化土地開發旅遊項目。對近海旅遊娛樂、浴場等親水空間開發予以優先保障。
(二十六)拓展旅遊企業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上市,鼓勵金融機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加大對旅遊企業的信貸支持。積極發展旅遊投資項目資產證券化產品,推進旅遊項目產權與經營權交易平台建設。積極引導預期收益好、品牌認可度高的旅遊企業探索通過相關收費權、經營權抵(質)押等方式融資籌資。鼓勵旅遊裝備出口,加大對大型旅遊裝備出口的信貸支持。

⑺ 南京旅遊消費券的一些問題

2009年2月16日,南京市政府舉行「南京鄉村旅遊消費券」搖號儀式,通過搖號的方式向市民發放旅遊消費券。南京市政府共拿出2000萬元,分4個月向市民派發鄉村旅遊消費券。為保證公平,他們採取搖號的方式,凡是被搖中的居民戶可獲得100元的旅遊消費券。發放對象主要集中在城市居民居住較為集中的江南八區。發放的具體操作方式為,根據公安部門提供的89萬個家庭的戶籍編號進行搖號,根據被搖中的號碼選出相應的家庭,然後各區縣旅遊局將券發放給中獎家庭所在的街道、社區,再分批送到市民手中。南京鄉村旅遊消費券分為10元、20元和50元三種,券上標明了使用月份,當月有效。金衛東說,消費券為有價抵用券,可在指定的37個消費點抵用同等額度的消費費用。消費券可累計使用,每次抵扣額度不能超過一次消費總額的50%。

⑻ 舉列論述如何增強消費者的消費體驗從旅遊觀賞,旅遊交往,旅遊模仿,旅遊中的游

旅遊消費趨勢的變化:

1、更注重美食、美景、體驗,旅遊成「幸福必需品」。業界分析,我國居民旅遊消費將延續文旅融合、品質提升、個性化增強等特徵。旅遊機構數據同樣顯示,遊客更願意在美食、美景、住宿及體驗活動上增加支出。人們日益將旅遊看作享受天倫、犒勞全家的「幸福必需品」。

2、錢多了、路通了、全球夥伴多了,供需發展相輔相成。國內更為便捷的交通更好地保障人們出行。旅遊機構數據顯示,隨著高鐵的開通,能夠大幅帶動開通地遊客量增長。

3、「升級版」需求呼喚「升級版」供給。越來越多的旅遊從業者不斷創新推出百姓喜聞樂見的文旅產品。我國將以鄉村民宿為抓手促進鄉村旅遊提質升級,推動紅色旅遊更好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有序引導和推動冰雪旅遊、溫泉旅遊、郵輪遊艇旅遊、自駕車旅居車旅遊、中醫葯健康旅遊等度假休閑旅遊產品建設。

4、以IP思維打造高品質旅遊產品。對於旅遊業而言,旅遊IP=知識產權+著名品牌+優質服務。打造IP,首先需要策劃設計IP形象,同時,需要給IP以故事和內容,IP可以讓旅遊產品「不但有顏值而且有內涵」。

5、豐富旅遊景區和旅遊目的地的業態。「業態是生命力,IP是競爭力,運營是生產力。」業態是多元素的組合,作為旅遊景區或旅遊目的地,除了有美景,還需要有美食、美宿、美玩、美物等不同的「顏值」業態。

6、文旅融合帶來升級提升。文化旅遊本身是感性與理性的結合,除了要構建消費和產業的鏈條之外,還需要在功能、服務以及體驗上去滿足以人為本的需求,其中情感的需求是最重要的,有情懷的人才能做出有情懷的文化旅遊產品。

⑼ 如何加速發展生態旅遊,文化旅遊,提高旅遊消費的層次和質量

其實做生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的工程,並不是種幾棵樹,栽幾朵花那麼簡單。要從了解生態系統結構,層次,從而去保護它,增加生物多樣性出發,這樣才是真正做生態。生態旅遊也不僅僅是呼吸呼吸新鮮空氣,看看🌸,拍拍照那麼淺層次,可以讓旅遊者了解這片生態系統的結構,成分等等,以增長知識。

⑽ 分析材料一 分析進一步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經濟的意義

一、實施旅遊基礎設施提升計劃,改善旅遊消費環境
(一)著力改善旅遊消費軟環境。建立健全旅遊產品和服務質量標准,規范旅遊經營服務行為,提升賓館飯店、景點景區、旅行社等管理服務水平。大力整治旅遊市場秩序,嚴厲打擊虛假廣告、價格欺詐、欺客宰客、超低價格惡性競爭、非法「一日游」等旅遊市場頑疾,進一步落實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制度。健全旅遊投訴處理和服務質量監督機制,完善旅遊市場主體退出機制。深化景區門票價格改革,調整完善價格機制,規范價格行為。大力弘揚文明旅遊風尚,積極開展旅遊志願者公益服務,提升遊客文明旅遊素質。
(二)完善城市旅遊咨詢中心和集散中心。各地要根據實際需要,在3A級以上景區、重點鄉村旅遊區以及機場、車站、碼頭等建設旅遊咨詢中心。鼓勵依託城市綜合客運樞紐和道路客運站點建設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遊客集散中心。2020年前,實現重點旅遊景區、旅遊城市、旅遊線路旅遊咨詢服務全覆蓋。
(三)加強連通景區道路和停車場建設。加大投入,加快推進城市及國道、省道至A級景區連接道路建設。加強城市與景區之間交通設施建設和運輸組織,加快實現從機場、車站、碼頭到主要景區公路交通無縫對接。加大景區和鄉村旅遊點停車位建設力度。
(四)加強中西部地區旅遊支線機場建設。圍繞國家重點旅遊線路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按實際需求新建或改擴建一批支線機場,增加至主要客源城市航線。充分發揮市場力量,鼓勵企業發展低成本航空和國內旅遊包機業務。
(五)大力推進旅遊廁所建設。鼓勵以商建廁、以商養廁、以商管廁,用三年時間全國新建、改建5.7萬座旅遊廁所,完善上下水設施,實行糞便無害化處理。到2017年實現全國旅遊景區、旅遊交通沿線、旅遊集散地的旅遊廁所全部達到數量充足、干凈無味、實用免費、管理有效的要求。
二、實施旅遊投資促進計劃,新辟旅遊消費市場
(六)加快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制定全國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規劃和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標准,明確營地住宿登記、安全救援等政策,支持少數民族地區和絲綢之路沿線、長江經濟帶等重點旅遊地區建設自駕車房車營地。到2020年,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建設自駕車房車營地1000個左右。
(七)推進郵輪旅遊產業發展。支持建立國內大型郵輪研發、設計、建造和自主配套體系,鼓勵有條件的國內造船企業研發製造大中型郵輪。按照《全國沿海郵輪港口布局規劃方案》,進一步優化郵輪港口布局,形成由郵輪母港、始發港、訪問港組成的布局合理的郵輪港口體系,有序推進郵輪碼頭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按程序設立保稅倉庫。到2020年,全國建成10個郵輪始發港。
(八)培育發展遊艇旅遊大眾消費市場。制定遊艇旅遊發展指導意見,有規劃地逐步開放岸線和水域。推動遊艇碼頭泊位等基礎設施建設,清理簡化遊艇審批手續,降低准入門檻和遊艇登記、航行旅遊、停泊、維護的總體成本,吸引社會資本進入;鼓勵發展適合大眾消費水平的中小型遊艇;鼓勵擁有海域、水域資源的地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遊艇碼頭建設規劃。到2017年,全國建成一批遊艇碼頭和遊艇泊位,初步形成互聯互通的遊艇休閑旅遊線路網路,培育形成遊艇大眾消費市場。
(九)大力發展特色旅遊城鎮。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現代旅遊產業發展有機結合,到2020年建設一批集觀光、休閑、度假、養生、購物等功能於一體的全國特色旅遊城鎮和特色景觀旅遊名鎮。
(十)大力開發休閑度假旅遊產品。鼓勵社會資本大力開發溫泉、滑雪、濱海、海島、山地、養生等休閑度假旅遊產品。重點依託現有旅遊設施和旅遊資源,建設一批高水平旅遊度假產品和滿足多層次多樣化休閑度假需求的國民度假地。加快推動環城市休閑度假帶建設,鼓勵城市發展休閑街區、城市綠道、騎行公園、慢行系統,拓展城市休閑空間。支持重點景區和旅遊城市積極發展旅遊演藝節目,促進主題公園規范發展。依託鐵路網,開發建設鐵路沿線旅遊產品。
(十一)大力發展旅遊裝備製造業。把旅遊裝備納入相關行業發展規劃,制定完善安全性技術標准體系。鼓勵發展郵輪遊艇、大型遊船、旅遊房車、旅遊小飛機、景區索道、大型游樂設施等旅遊裝備製造業。大力培育具有自主品牌的休閑、登山、滑雪、潛水、露營、探險等各類戶外用品。支持國內有條件的企業兼並收購國外先進旅遊裝備製造企業或開展合資合作。鼓勵企業開展旅遊裝備自主創新研發,按規定享受國家鼓勵科技創新政策。
(十二)積極發展「互聯網+旅遊」。積極推動在線旅遊平台企業發展壯大,整合上下游及平行企業的資源、要素和技術,形成旅遊業新生態圈,推動「互聯網+旅遊」跨產業融合。支持有條件的旅遊企業進行互聯網金融探索,打造在線旅遊企業第三方支付平台,拓寬移動支付在旅遊業的普及應用,推動境外消費退稅便捷化。加強與互聯網公司、金融企業合作,發行實名制國民旅遊卡,落實法定優惠政策,實行特惠商戶折扣。放寬在線度假租賃、旅遊網路購物、在線旅遊租車平台等新業態的准入許可和經營許可制度。到2020年,全國4A級以上景區和智慧鄉村旅遊試點單位實現免費Wi-Fi(無線區域網)、智能導游、電子講解、在線預訂、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蓋,在全國打造1萬家智慧景區和智慧旅遊鄉村。
三、實施旅遊消費促進計劃,培育新的消費熱點
(十三)豐富提升特色旅遊商品。扎實推進旅遊商品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鼓勵市場主體開發富有特色的旅遊紀念品,豐富旅遊商品類型,增強對遊客的吸引力。培育一批旅遊商品研發、生產、銷售龍頭企業,加大對老字型大小商品、民族旅遊商品的宣傳推廣力度。加快實施中國旅遊商品品牌提升工程,推出中國特色旅遊商品系列。鼓勵優質特色旅遊商品進駐主要口岸、機場、碼頭等旅遊購物區和城市大型商場超市,支持在線旅遊商品銷售。適度增設口岸進境免稅店。
(十四)積極發展老年旅遊。加快制定實施全國老年旅遊發展綱要,規范老年旅遊服務,鼓勵開發多層次、多樣化老年旅遊產品。各地要加大對鄉村養老旅遊項目的支持,大力推動鄉村養老旅遊發展,鼓勵民間資本依法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舉辦非營利性鄉村養老機構。做好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醫療費用結算工作。鼓勵進一步開發完善適合老年旅遊需求的商業保險產品。
(十五)支持研學旅行發展。把研學旅行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教育范疇。支持建設一批研學旅行基地,鼓勵各地依託自然和文化遺產資源、紅色旅遊景點景區、大型公共設施、知名院校、科研機構、工礦企業、大型農場開展研學旅行活動。建立健全研學旅行安全保障機制。旅行社和研學旅行場所應在內容設計、導游配備、安全設施與防護等方面結合青少年學生特點,寓教於游。加強國際研學旅行交流,規范和引導中小學生赴境外開展研學旅行活動。
(十六)積極發展中醫葯健康旅遊。推出一批以中醫葯文化傳播為主題,集中醫葯康復理療、養生保健、文化體驗於一體的中醫葯健康旅遊示範產品。在有條件的地方建設中醫葯健康旅遊產業示範園區,推動中醫葯產業與旅遊市場深度結合,在業態創新、機制改革、集群發展方面先行先試。規范中醫葯健康旅遊市場,加強行業標准制定和質量監督管理。擴大中醫葯健康旅遊海外宣傳,推動中醫葯健康旅遊國際交流合作,使傳統中醫葯文化通過旅遊走向世界。
四、實施鄉村旅遊提升計劃,開拓旅遊消費空間
(十七)堅持鄉村旅遊個性化、特色化發展方向。立足當地資源特色和生態環境優勢,突出鄉村生活生產生態特點,深入挖掘鄉村文化內涵,開發建設形式多樣、特色鮮明、個性突出的鄉村旅遊產品,舉辦具有地方特色的節慶活動。注重保護民族村落、古村古鎮,建設一批具有歷史、地域、民族特點的特色景觀旅遊村鎮,讓遊客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留得住鄉情。
(十八)完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配套設施。重點加強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特色村的道路、電力、飲水、廁所、停車場、垃圾污水處理設施、信息網路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強相關旅遊休閑配套設施建設。到2020年,全國建成6000個以上鄉村旅遊模範村,形成10萬個以上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特色村、300萬家農家樂,鄉村旅遊年接待遊客超過20億人次,受益農民5000萬人。
(十九)開展百萬鄉村旅遊創客行動。通過加強政策引導和專業培訓,三年內引導和支持百萬名返鄉農民工、大學畢業生、專業技術人員等通過開展鄉村旅遊實現自主創業。鼓勵文化界、藝術界、科技界專業人員發揮專業優勢和行業影響力,在有條件的鄉村進行創作創業。到2017年,全國建設一批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形成一批高水準文化藝術旅遊創業就業鄉村。
(二十)大力推進鄉村旅遊扶貧。加大對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的規劃指導、專業培訓、宣傳推廣力度,組織開展鄉村旅遊規劃扶貧公益活動,對建檔立卡貧困村實施整村扶持,2015年抓好56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鄉村旅遊扶貧試點工作。到2020年,全國每年通過鄉村旅遊帶動200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扶持6000個旅遊扶貧重點村開展鄉村旅遊,實現每個重點村鄉村旅遊年經營收入達到100萬元。
五、優化休假安排,激發旅遊消費需求
(二十一)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各級人民政府要把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納入議事日程,制定帶薪休假制度實施細則或實施計劃,並抓好落實。
(二十二)鼓勵錯峰休假。在穩定全國統一的既有節假日前提下,各單位和企業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將帶薪休假與本地傳統節日、地方特色活動相結合,安排錯峰休假。
(二十三)鼓勵彈性作息。有條件的地方和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依法優化調整夏季作息安排,為職工周五下午與周末結合外出休閑度假創造有利條件。
六、加大改革創新力度,促進旅遊投資消費持續增長
(二十四)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符合條件的地區要加快實施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政策。設立中國旅遊產業促進基金,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政府設立旅遊產業促進基金。支持企業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投資、建設、運營旅遊項目。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大對國家重點旅遊景區、「一帶一路」及長江經濟帶等重點旅遊線路、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生態旅遊開發和鄉村旅遊扶貧村等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支持力度。讓多彩的旅遊豐富群眾生活,助力經濟發展。
(二十五)落實差別化旅遊業用地用海用島政策。對投資大、發展前景好的旅遊重點項目,要優先安排、優先落實土地和圍填海計劃指標。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優先安排給中西部地區,支持中西部地區利用荒山、荒坡、荒灘、垃圾場、廢棄礦山、石漠化土地開發旅遊項目。對近海旅遊娛樂、浴場等親水空間開發予以優先保障。
(二十六)拓展旅遊企業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上市,鼓勵金融機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加大對旅遊企業的信貸支持。積極發展旅遊投資項目資產證券化產品,推進旅遊項目產權與經營權交易平台建設。積極引導預期收益好、品牌認可度高的旅遊企業探索通過相關收費權、經營權抵(質)押等方式融資籌資。鼓勵旅遊裝備出口,加大對大型旅遊裝備出口的信貸支持。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