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鄉旅遊 » 鄉村旅遊資源分類

鄉村旅遊資源分類

發布時間: 2021-01-11 03:33:47

1. 農家生態旅遊資源可分為哪些類型

農家生態旅遊資源可以劃分為自然資源、經濟資源、產品資源和旅遊資源四類。自然資源的基本類型分為氣候、水、土壤資源、生物資源和農村能源等;經濟資源的基本類型分為人口、勞動力與智力資源、農業物質技術裝備和農業基礎設施等;產品資源的基本類型分為農產品、林產品、牧產品、漁業產品和副業產品等;旅遊資源的基本類型分為地文景觀類、水域風光類、生物景觀類、古跡與建築類、消遣求知健身類和購物類等。

2. 拜城縣的鄉村旅遊資源類型有哪些

1,田園景觀旅遊資源(自然資源)

自然田園風光是鄉村旅遊資源中最主要的構成部分,包括大規模連片的農田帶、多種類型的經濟果林與蔬菜園區,一定面積的天然或人工水面等。

2,聚落景觀旅遊資源(聚落形態)

聚落是人類活動的中心,它既是人們居住、生活、休息和進行社會活動的場所,也是人們進行生產勞動的場所。
我國鄉村聚落分為集聚型,即團狀、帶狀和環狀村落;散漫型,即點狀村落;特殊型,表現為帳篷、水村、土樓和窯洞。
鄉村聚落的形態、分布特點及建築布局構成了鄉村聚落景觀旅遊資源豐富的內涵。這些旅遊資源景觀具有整體性、獨特性和傳統性等特點,反映了村民們的居住方式,往往成為區別於其他鄉村的顯著標志。

3,建築景觀旅遊資源(鄉村建築)

鄉村建築包括鄉村民居、鄉村宗祠建築以及其他建築形式。不同地域的鄉村民居均代表一定的地方特色,其風格迥異,給遊客以不同的感受。
如碉房,氈包,「阿以旺」,雲南農村的「干闌」,苗鄉的寨子,黃土高原的窯洞,東北林區的板屋,客家的五鳳樓、圍壟及土樓等,千姿百態,具有濃郁的鄉土風情。鄉村宗祠建築,如氣派恢弘的祠堂,高大挺拔的文筆塔,裝飾華美的寺廟等,是鄉村發展的歷史見證,反映出鄉村居民生活的某一側面。

4,農耕文化景觀旅遊資源(農耕文化)

我國農業生產源遠流長,鄉村勞作形式種類繁多,有刀耕火種、水車灌溉、圍湖造田、漁鷹捕魚、采葯摘茶等,這些都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文化氣息,體現出不同的農耕文化,對於城市居民、外國遊客極具吸引力。

3. 發展鄉村旅遊產業都是指那些方面

鄉村旅遊具有的一般特點是:
1、鄉村性。鄉村旅遊活動發生於鄉村及附近地區,以田園風光,農事活動,農業技術,農業產品,鄉土民情等旅遊資源為依託。
2、參與性。鄉村旅遊重在體驗。
3、差異性。表現為地域和季節兩個方面。
4、目標市場是城鎮居民。
5、費用低。鄉村旅遊的成本低,消費價格低。由於大眾旅遊消費觀念的轉變、現代生活壓力的增加、收入水平的提高、產業政策與制度法規的推進,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前景將非常廣闊。

鄉村旅遊產業主體:
隨著鄉村旅遊市場需求的旺盛,我國鄉村旅遊這一產業也不斷的壯大。鄉村旅遊產業中涉及的主體主要有以下幾個:
1、鄉村社區,鄉村社區的居民是鄉村民俗文化,傳統習慣,家事生產活動的載體,本身就是一種旅遊資源。同時社區居民也是鄉村旅遊的重要開發者與受益者。
2、旅遊企業,包括旅遊的經營商、交通的經營者、零售商、開發商、供應商、旅行社及咨詢公司等。旅遊企業直接參與鄉村旅遊的資源保護和開發,直接影響鄉村旅遊各方面。
3、政府是制定和實施鄉村旅遊的保護與開發規劃行動的核心。
4、非政府組織是依法建立、非政府、非營利性、自主管理、非黨派性質,並具有一定志願性質、致力於解決各種社會性問題的社會組織。

我國鄉村旅遊產業組織模式分類與比較:
(一)分散、自主經營模式
就是由鄉村旅遊資源的所有者來直接經營,在自發的基礎上,由各個業戶以單體業戶為單位,分散地自主經營,項目的所有權、經營權合一,而不再通過委託或者租賃等方式交給外來企業經營。
優點:有利於調動個體戶的經營和管理的積極性,他們會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把項目經營好。可以有效避免與外來者的沖突。
缺點:首先受鄉村旅遊資源經營者自身在經營觀念、經濟實力等方面的限制,面對競爭,可能會出現無力應對的局面。第二,資金有限,可能無力擴張。
(二)「公司+業戶」模式
就是以公司(經濟實體)、科研單位、各類農民技術或專業協會為龍頭,以一系列的社會服務帶動農村千家萬戶進行商品生產的方式,公司和農戶簽訂合約,把生產環節交給農戶去做,而市場和銷售環節交給公司去處理,這樣公司和農戶兩者優勢互補。
優點:該模式可以解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過程中出現的農戶小規模經營與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大市場運作之間的矛盾。經濟實體擁有農村單個經濟組織和農民個體不具備的資金、技術、人才、設備等方面的優勢,有利於提高農業生產的技術層次,有利於提高農民的技術、文化素質。這種模式還可以克服了業戶不懂市場的弊端,也解決了公司不易打入鄉村內部的短處,還可以擴大當地村民就業。
缺點:能夠與農戶進行合作的公司的數量比較少,使得農戶對合作夥伴的選擇餘地有限;公司通常處於優勢地位,而農戶處於弱勢地位,農戶在與公司進行談判時處於不利地位。
(三)「杜區+公司+業戶」模式
「社區」是指作為社區代表的鄉村旅遊協會,由全部鄉村旅遊經營業戶參加,一戶一名代表,其職權相當於旅遊公司董事會,決定村內一切有關鄉村旅遊開發的重大事件、任命並考核、監督旅遊公司管理人員、審查財務狀況等。「公司」是指的村辦企業要接受協會委託,具體負責本村鄉村的旅遊經營。「業戶」作為具體服務的單元,接受公司安排接待遊客,定期與公司結算。
優點:第一能充分保障開發成本和利益均衡分配,村辦的企業只是管理和營銷的機構,並不從事直接接待和服務,業戶則是提供服務的主體,這就能充分地保障經營業戶收益。其次,鄉村文化能得到較好保護與傳承,再次,社區、公司、業戶間相互制約關系有利於管理過程的公平、公正,三者之間權利、責任明確後,彼此監督,相互合作,實現共贏。
缺點:村辦的企業規模有限,資金實力不足,在後續擴張與產品的更新換代時可能出現問題。公司權力的過於集中,在利潤的分配時,可能與村民間發生爭執。
(四)整體租賃模式指一個旅遊的景區內,將景區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開,授權給一家企業進行較長時間控制和管理,成片地租賃開發,壟斷性地建設和經營及管理,按約定的比例由所有者和經營者分享經營的收益。
優點:一個鄉村的旅遊景區或項目被一家企業承包經營,充分發揮企業在經營管理的優勢,將鄉村的旅遊產品較快地推向市場。缺點:地方政府、景區管理機構、景區投資企業和當地居民中,任何不合作的一方都有可能破壞和諧。它將資源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並將經營權進行較長時間的轉讓,突破了現有的管理體制和要求,在目前尚沒有明確法律規定前提下,依然要承擔較大政策風險。
(五)「村辦企業開發」模式是由村一級「村有的企業」開發、經營的模式,實際上是由村委會主持的。
優點:「自家產業」,積極性較高,開發時能把一些真正體現當地特色的東西留下來;開發過程中,「自家人」 容易溝通。
缺點:第一是資金方面的限制,如果村子不太富裕,不能募集到足夠資金,項目規模的擴大和水平的提高,會受到直接影響;其次是管理水平的有限,服務水平的可能不高,需要外界干涉。
(六)其他的鄉村旅遊經營模式
還有一些其他的產業組織模式,但都可以說是上述五種模式的變通與創新。如「農戶+農戶」的模式、「政府+公司+農村旅遊協會+旅行社」的模式和「政府+公司+業戶」的模式。

4. 生態旅遊資源有哪些類型

摘要:山地型 指以山地環境為主而建設的生態旅遊區。適於開展登山、探險、攀岩、觀光、漂流、滑雪等活動。森林型 指以森林植被及其生境為主而建設的生態旅遊區,也包括大面積竹林(竹海)等區域。

5. 生態旅遊的類型有哪些

我們根據目前國內外學者對生態旅遊類型的研究,以生態旅遊資源類型為主要依據,將生態旅遊景區分為13個基本類型。
(l)森林遊憩生態旅遊景區
森林遊憩生態旅遊景區包括天然或人工森林生態環境。森林生態環境的旅遊價值主要體現在:①森林中富含的負離子氧能使人消除疲勞,提高人體免疫能力;②一些植物分泌的植物精氣能夠殺菌和治療人體某些疾病;③森林美景能夠給予人美的享受和情操的陶冶;④森林中千姿百態的景物能夠激活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⑤森林中所蘊含的大自然的奧秘能夠激發人們更深層次地認識生命的價值。各級各類森林公園和植物園集動植物和森林景觀於一體,人們在這里享受綠色環境,品嘗綠色食品,體驗人與大自然的和諧,別有一番情趣,是理想的森林遊憩場所。
我國是世界上森林樹種,特別是珍貴稀有樹種最多的國家之一。據統計 我國有種子植物2萬分種 其中森林樹種有8000餘種,包括許多珍貴稀有樹種,如水杉、銀杏、禿杉、鐵杉、油杉、紅豆杉、望天樹、連香樹、水青樹、珙桐等。到2005年底全國已建立各級森林公園1928處,經營面積1. 513 x 107hrri2,全國森林公園共擁有旅遊道路60 382km,旅遊車船16 462台(艘),接待床位363 150張; 「十五」期間,森林公園累計為社會提供就業機會160餘萬個,帶動社會綜合旅遊收入超過3000億元。另據報道,我國第一個國家植物園秦嶺國家植物園於2007年5月30日開工建設,植物園集科學研究、生物多樣性保護、科學普及和生態旅遊於一體,總面積達458km2。可見,森林遊憩類生態旅遊景區類型在我國生態旅遊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2)草原風情生態旅遊景區
草原是指在半乾旱條件下,以旱生或半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為主的生態系統。草原在開展生態旅遊方面的價值主要體現在:①草原上的藍天、白雲和一望無際的綠色自然風光,體現了草原獨有的生態美價值,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便是其集中體現;②草原上獨特的氣候以及高質量的空氣,是夏季避暑療養的勝地;③與草原自然風光相協調的民族風情,體現了其獨一無二的文化特徵,對旅遊者也具有強烈吸引力。
我國草原的主要類型為溫帶草原,集中分布在東北地區西部、內蒙古、黃土高原北部以及海拔較高地區的高山草甸。各類草地總面積約4x108 hrr12,草地植被主要有4大類型,共56種生態系統,可開發出草原自然風光觀光、草原民族風情體驗、草原日光浴、野餐露營、滑草、騎馬長途旅行等多種生態旅遊產品。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詩篇描繪了一幅優美的草原風情圖。當你離開緊張而喧囂的生活環境,來到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面對藍天、白雲、綠草和在陽光下悠閑吃草的成群牛羊,呼吸著清新的空氣,心情一定會得到極大的放鬆。
(3)濕地觀鳥生態旅遊景區
濕地是一種多功能、獨特的生態系統。根據《國際濕地公約》定義:「濕地指不論其為天然或人工,長久或暫時性沼澤地、濕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帶,靜止或流動,淡水、半鹹水或鹹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海域」。濕地之所以成為生態旅遊的主要目的地之一,除了其一般擁有優美的自然風光外,還因為它為眾多的生物種群提供了優良的生存環境,從而擁有豐富的生物物種,堪稱世界生物多樣性的儲存庫,成為鳥類特別是侯鳥的繁育和越冬的天堂,其中不乏珍稀瀕危鳥類如天鵝、朱鸚等。濕地的生態旅遊功能主要體現在能給遊人提供的新、奇、特、曠、野等旅遊體驗。
我國常見的濕地有沼澤地、泥炭地、淺水湖泊、河灘、海岸灘塗等。截至2006年,已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470多個,已有45 %的自然濕地得到有效保護,並有30塊濕地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濕地鳥類佔全國鳥類總數的26%,種類異常豐富,「觀鳥活動」自然成為眾多濕地的最熱門的專項旅遊活動。目前,我國有代表性的濕地觀鳥生態旅遊地有青海湖高原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稀鳥類自然保護區、黑龍江扎龍丹頂鶴等珍禽及濕地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江西鄱陽湖和濕地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江蘇鹽城珍禽自然保護區等。濕地生態旅遊是我國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生態旅遊類型。
(4)沙漠探險生態旅遊景區
沙漠是在乾旱、極端乾旱的地區降水量不足200mm,蒸發量超過2 000mm的條件下,地表裸露,植物生長極為貧乏之地。一般人認為「生態」便意味著生機盎然、鬱郁蔥蔥,作為不毛之地的沙漠不可能成為生態旅遊之地。但是,沙漠生態系統憑借其蒼涼荒蕪的原始自然景色、神奇的沙漠海市蜃樓、壯觀的風蝕地貌及沙漠探險中所蘊含的冒險精神,強烈地吸引著眾多的探險旅遊者。此外,沙漠生態系統中,生命在逆境中所表現出來的驚人的環境適應能力,蘊含著深刻的生命哲理,即豐富的生態美內涵。再者,與沙漠自然景觀和諧相伴而生的人文景觀,如我國敦煌鳴沙山、月牙泉與世界文物寶庫莫高窟,羅布泊沙漠與樓蘭古城等,與自然景觀相得益彰,為沙漠旅遊增色不少。沙漠中可以開展的生態旅遊活動有沙漠探險、科考、游覽、觀光、滑沙等。值得注意的是,沙漠的自然生態環境十分脆弱,應堅持「保護為主,開發為輔,以利用促保護」的方針,防止沙漠化的擴大。
我國的沙漠面積約有1.0 x 107km:,主要分布在新疆、內蒙古、青海、甘肅、寧夏等地,著名的有塔克拉瑪干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毛烏素沙漠等,其中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最大的沙漠。在我國自古以來,大漠戈壁,就是人跡罕至、充滿神奇的地方。沙漠探險旅遊,可以觀賞連綿起伏的沙丘,大片的天然胡楊林和沙漠綠洲風光;沙漠中古城池的遺址令人有滄海桑田的歷史變遷感;沙漠探險可以鍛煉人的體魄,磨練意志,長期生活在熙熙攘攘大都市的人,很少能體會到.我國西北無邊無垠的沙漠給人的感受。黃黃的沙丘和沙梁,充滿著神秘的寂靜和荒涼,生長著特有的野生植物和動物。對一般人來說,這里是生命的禁區,但對於熱愛自然和生命的人來說,這里是生態系統的另一種色調。沙漠也是生態旅遊景區的一種重要類型。
(5)農業體驗生態旅遊景區
農業體驗生態旅遊主要包括鄉村生態旅遊和生態農業旅遊。前者是指以古樸、原始、自然的鄉野自然風光及與其和諧相伴而生的獨特的農業文化景觀、農業生態環境、農業生產活動以及傳統的民族習俗為資源所開展的旅遊活動;後者是指以生態農業資源為基礎,以生態旅遊為主趑,利用城鄉差異來規劃、設計、組合農業資源而引起旅遊者特別是城市居民的消費慾望,滿足其吃、住、行、游、購、娛的需求,並體驗生態農業成果的一種旅遊形式。農業體驗生態旅遊主要是圍繞大、中城市開展的農業生態觀光、農事參與、體驗、農家休閑等活動,可以看作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建、和諧共生的生態旅遊景區類型。
中國具有悠久的農業文明史和廣闊的農村地域,創造了各地不同的農業種植方式和獨特的農業文化景觀。不同的種植方式、耕作制度、作物搭配均是一個地區民族文化、傳統習慣、地方風俗的具體體現,具有很高的觀光價值,特別是不同顏色的作物,按不同地貌單元配置,可在空間上形成一幅優美的圖畫。這種人工形成的景色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它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激發人們熱愛大自然的情趣。同時,我國在現代化進程中涌現出不少現代化的生態農業,為農業生態旅遊的開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可以預見,農業體驗型生態旅遊將成為我國生態旅遊的一種主要類型,農業體驗型生態旅遊景區類型也將成為我國為數最多的生態旅遊景區類型。
我國政府為保護生態平衡,建立了各種自然保護區,其目的很明確,即保持基本的生態過程和生命維持系統,保存物種和遺傳的多樣性,保證物種和生態系統的永久利用。截至2006年全國共建立自然保護區2349個,總面積1. 5 x 106km:,約占陸地國土面積的15 %,形成了布局較為合理、類型較為齊全的自然保護區體系。據統計,我國80%以上的自然保護區開展了生態旅遊活動,旅遊收入已成為某些自然保護區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生態旅遊開發較好的自然保護區有長白山、武夷山、神農架、卧龍、阿爾金山等數十處。它們走出了一條以旅遊為突破口,實施開發性保護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9)地貌奇景考察生態旅遊景區
由於外力作用的不同,世界各地發育的地貌類型各種各樣。有銀埂玉盤似的流水地貌;有山清水秀洞奇的岩溶地貌;有宛如古城堡的風蝕地貌;有礁石累累的海岸地貌;更有色彩斑讕、獨具一格的丹霞地貌……對這些不同地貌類型加以開發利用,可以成為理想的地貌奇景考察生態旅遊景區。
我國地貌類型多樣,可以開發地貌奇景考察的生態旅遊勝地眾多。例如,洞峽地貌奇觀有貴州織金縣的織金洞、重慶奉節縣的天坑地縫風景區、湘西的龍山火岩洞群風景區、雅魯藏布江峽谷等;石林、土林和沙林的地貌奇觀有雲南的路南石林、四川興文縣的興文石林、甘肅省天水的砂礫石林、雲南陸良縣的陸良彩色沙林等;火山群地貌奇觀有黑龍江德都境內的五大連池火山群;雅丹地貌有甘肅省安西縣的布隆基雅丹地貌等。這些不同的地貌類型有些已建成了著名的生態旅遊景區,如雲南的路南石林,還有些待條件成熟便可以開發建設。
(IO)冰川探險生態旅遊景區
冰川探險是極具刺激、驚險的生態旅遊項目。雖然相對而言,其旅遊者人數不是太多,但對許多年青人而言是很具吸引力的旅遊項目。冰川探險生態旅遊的形式可以是滑冰、冰雕、攀登冰山等。隨著生態旅遊的不斷發展和生態旅遊者的不斷成熟,冰川探險生態旅遊將受到越來越多的生態旅遊者的歡迎。
我國的冰川生態旅遊資源數量之多,景觀之美,舉世無雙。我國西部有不少海拔4000m以上的山區,高峰聳立,雪山連綿,北起新疆阿爾泰山的友誼峰,南抵雲南的玉龍雪山,東至四川松潘東北的雪寶頂,縱橫2500km,面積達48 651km2,佔全球山嶽冰川總面積的26%,占亞洲冰川總面積的50%。中國冰川旅遊資源分為現代冰川和古冰川兩大類。我國最美的六大冰川是西藏的絨布冰川和米堆冰川、四川的海螺溝冰川、新疆的托木爾冰川和特拉木坎力冰川、甘肅的透明夢柯冰川。
(11)江河漂流生態旅遊景區
「小小竹排江中流,巍巍青山兩岸走」。沿山谷間河流溪水進行漂流,是頗受歡迎的一種生態旅遊項目。漂流旅遊,使遊人從被動參與到主動參與,從靜態觀賞到動態觀賞,在運動中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綺麗,在驚險中觸摸大自然的脈搏。這項集生態旅遊與體育運動於一身的項目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不過,現在漂流所採用的工具除了竹筏以外,還有橡膠皮筏、木製扁舟和其他工具,應因地制宜。
目前我國比較成熟的江河漂流生態旅遊景區有湖南猛洞河漂流、廣西資源資江漂流、湖北神農溪漂流、福建武夷山九曲溪漂流、重慶芙蓉江漂流、河北張家口漂流、廣東九瀧十八灘漂流、寧夏黃河沙坡頭漂流、廣西柳州融水貝江漂流、貴州荔波水春河漂流、甘肅蘭州黃河段漂流等。
(12)滑雪(冰)生態旅遊景區
滑雪(冰)也是一種將旅遊與體育結合的、深受人們歡迎的生態旅遊項目。滑雪(冰)速度快、運動量大,能增強肺活量,並能讓腿部肌肉得到充分地有氧鍛煉,強身健體;滑行中眼、於、腿、腳的密切配合能使人的反應速度、協調性、柔韌性、靈活性得到全面的鍛煉;而且滑雪(冰)是一種對平衡性要求極高的運動,還能提高人的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作為一項戶外運動,滑雪(冰)運動最大的魅力在於人們能夠從運動中體驗到回歸自然的感覺;此外,長距離的滑行能讓人體驗超越自我的成功感,你會此而更加信心百倍地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在我國滑雪(冰)近幾年才興起,但是發展速度很快,從北方到南方開辟了不少天然和人工滑雪(冰)旅遊場地。就天然滑雪(冰)場而舀,很多在我國的東北,因為東北三省積雪厚、雪期長、雪質好,是進行高山滑雪和越野滑雪的好地方,如吉林的長白山、凈月潭、松花湖、北大潮,黑龍江的亞布力、玉泉,遼寧的輝山,河北的木蘭圍場等,其中最著名的是長白山高原冰雪基地。在南方有雲南的玉龍雪山、重慶的仙女山、四川的瓦屋山、西嶺雪山等。我國的滑雪(冰)場已經遍布全國近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滑雪(冰)場總數量達到180餘家,全國的滑雪(冰)愛好者也從1996年的不足1萬人,發展到如今的近500萬人。
(13)新興的生態旅遊景區類型
隨著生態旅遊的不斷發展,會不斷出現新的生態旅遊景區類型。例如,近幾年國內外新興的一種環境保護游便是一例。這種類似志願者行動的生態旅遊,把需要進行環保的地段作為「生態旅遊景區」。如「清潔珠峰行動」將海拔8844. 43m的珠穆朗瑪峰山腳下人類丟棄垃圾」;而「跨世紀黃河植樹行動」將黃河河岸植樹地點作為「生態旅遊景區」。上述地段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生態旅遊景區,只是生態旅遊行動的地域對象,但因體現了生態旅遊環境保護的主旨,也可以算作是一種廣義的生態旅遊景區類型。

6. 鄉村游的資源配置主要內容是什麼(可以從旅遊六要素方面分別說明)

鄉村旅遊的內容主要包括農業旅遊、民俗旅遊、森林旅遊、牧場旅遊、漁村旅遊和水鄉旅遊等,是我國旅遊業發展中較為獨特的專項旅遊產品,能夠突出中國旅遊特色,適合於都市各職業層、年齡層和各種興趣的旅遊愛好者,通常所說的民居旅遊也可以看作它的一種類型。鄉村旅遊是一種回歸自然和鄉村文化的體驗型、高品位的旅遊方式;是加強城鄉居民感情溝通、體驗鄉村勞作、了解風土民俗、領略田園風光和回歸自然的最佳方式之一;是國際上新興的旅遊方式,它有別於傳統旅遊的走馬觀光,而是通過體驗、感悟、參與來實現旅遊者與山水人文的和諧統一。它迎合了新世紀綠色旅遊、生態旅遊的大趨勢,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7. 鄉村旅遊的類型有哪些

1、以綠色景觀抄和田園風光為主題的觀光型鄉村旅遊。

2、以農庄或農場旅遊為主,包括休閑農庄,觀光果園,茶園、花園,休閑漁場,農業教育園,農業科普示範園等,體現休閑、娛樂和增長見識為主題鄉村旅遊。

3、以鄉村民俗、鄉村民族風情以及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鄉土文化為主題的鄉村旅遊。

4、以康體療養和健身娛樂為主題的康樂型鄉村旅遊。

(7)鄉村旅遊資源分類擴展閱讀

鄉村旅遊的設計要點:

1、鄉村旅遊要科學規劃、合理引導,堅持宜發展就發展,不要盲目發展和惡性競爭,絕不能千村一面。而鄉村千篇一律,到處都是一樣的商業化、城市化氛圍和人造景觀,就會既失去了個性,也失去了鄉村的魅力。

2、鄉村旅遊屬於一種服務業,要在保持鄉村獨有田園風光和農家文化的基礎上去引導需求。現在不少地方在發展鄉村旅遊中大拆大建,而且隨著新樓一片片崛起,承載歷史的記憶也同時被抹去。為了避免這種災難性的發生,我們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鄉村旅遊

8. 根據鄉村旅遊的特點可以分為幾類

以其體現出的特點作依據,可細分為以下8類:
1.鄉村民俗型。
指以鄉村民俗風情為載體,所開展的旅遊活動,其內容包括地方特有的風俗和風物。鄉村民俗又分歲時、節日、婚姻、生育、壽誕、民間醫葯、喪葬、交際、禮儀、服飾、飲食、居住、器用、交通、生產、職業、民間工藝、宗教、社會、娛樂、信仰、祭祀、巫卜、禁忌等近20類。擁有這些民俗資源的鄉村,可以利用自身優勢,發展民俗旅遊。
2.鄉村傳統農業類。
鄉村旅遊的限定范圍主要是在農村,因此這種旅遊與農業生產、農業發展過程等密不可分。但農業類旅遊有傳統與現代農業兩大類,故作為傳統鄉村旅遊模式之一,其類型則特指舊式的農業生產觀光活動,如舊式的農業生產過程、農耕文化、農民勞動生活場景等。
3.古村古鎮類。
這一類指以古村落、古建築、古民居、古鄉村環境氛圍為觀賞、觀光、觀看、觀覽、觀展、觀研載體的旅遊活動。
4.鄉村風水或風土類。
舊時許多鄉村是以特有的地理環境和風水結構發展起來的,有的是依據風水理論經過精心設計選址和建設的,有的是依據真山真水環境自發形成的,如利用不同的地形、水道形成多種排水、給水、避寒、避風、採光、交通等合理的村落空間布局形式。鄉村旅遊規劃專家—銘智旅遊策劃。這對發展鄉村環境旅遊、科學旅遊、體驗旅遊、文化考察和研究活動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5.鄉村土特產類。
品嘗、購買鄉村土特產是城市或外地遊客進入鄉村旅遊的重要目的之一。土特產包括鄉村生產、生活用品、鄉村風味食品、鄉村手工藝品、鄉村名特產等。這些物品大多都有廣泛的銷售市場和固有的品牌形象,歷史形成時間長,產品有較固定的風格和工藝水準,因此其信譽度、特色度、知名度比較大,旅遊者對土特產品的認知是發展這類鄉村旅遊的重要驅動力。
6.鄉村休閑娛樂類。
從需求供給角度,大多離城市較近的鄉村為城市居民在假日或閑暇時間提供了優良的休閑、度假、娛樂等場所設施,如農家樂、漁家樂、牧家樂、家庭旅館、鄉村旅店等。
7.鄉村名勝類。
指依託本村或與之相鄰的歷史文化或山水名勝資源開發的鄉村旅遊模式。這類旅遊的特點是「借景」,即借老祖宗和大自然給後代留下的古跡和名勝,其功能主要是觀光,通過其他特色景觀來帶動當地鄉村旅遊。北京的門頭溝潭柘寺村、懷柔慕田峪村、房山周口店村等就是藉助附近的名勝古跡和自然風光發展為鄉村旅遊目的地的。
8.鄉村紅色旅遊類。
此類指擁有紅色旅遊資源,並利用此優勢發展以紅色旅遊為主題、進行愛國主義傳統教育的鄉村旅遊活動。這類旅遊是我國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現在已有大量鄉村旅遊點正在全力開發這類旅遊產品,並形成鄉村旅遊的一大熱點。

9. 生態旅遊資源和產品類型有哪些

(一)資源分類1、山地型指以山地環境為主而建設的生態旅遊區。適於開展科考、登山、探險、攀岩、觀光、漂流、滑雪等活動。
2、森林型指以森林植被及其生境為主而建設的生態旅遊區,也包括大面積竹林(竹海)等區域。適於開展科考、野營、度假、溫泉、療養、科普、徒步等活動。
3、草原型指以草原植被及其生境為主而建設的生態旅遊區,也包括草甸類型。適於開展體育娛樂、民族風情活動等。
4、濕地型指以水生和陸棲生物及其生境共同形成的濕地為主而建設的生態旅遊區,主要指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也包括江河出海口。適於開展科考、觀鳥、垂釣、水面活動等。
5、海洋型指以海洋、海岸生物與其生境為主而建設的生態旅遊區,包括海濱、海島。適於開展海洋度假、海上運動、潛水觀光活動等。
6、沙漠戈壁型指以沙漠或戈壁生物及其生境為主而建設的生態旅遊區。適於開展觀光、探險和科考等活動。
7、人文生態型指以突出的歷史文化等特色形成的人文生態與其生境為主建設的生態旅遊區。主要適於歷史、文化、社會學、人類學等學科的綜合研究,以及適當的特種旅遊項目及活動。
(二)產品分層1、大眾生態旅遊產品適應大眾化旅遊消費市場而開發形成的生態旅遊產品,主要包括在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文保單位、農業旅遊示範點等生態資源中進行的游覽、觀賞、垂釣、田園採摘及生態農業等活動形式。
2、示範生態旅遊產品主要指生態資源獨特,旅遊開發管理服務水平較高,經營發展模式具有示範效應的生態旅遊產品,主要包括在自然文化遺產、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生態功能保護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國家公園、文保單位等生態旅遊資源單位內,進行的游覽、觀賞、科考、探險、狩獵、田園採摘及生態農業等活動形式。
3、特種生態旅遊產品生態資源具有特殊優勢,在市場上形成獨特吸引力的生態旅遊產品。主要包括觀鳥、觀察野生動物遷徙、沙漠探險、自然生態考察等。這部分產品數量少、品位高、容量低,是中國生態旅遊的主要品牌。

10. 現有旅遊資源的分類

目前我國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風景學,自然沒有對風景的分類,然而有關旅遊資源的書籍頗多,其各自對旅遊資源都進行了分類。在此先介紹部分旅遊資源分類方案(按出版先後排序),並在此基礎上提出本書的風景分類方案。

1.王柯平主編《旅遊審美學》之分類

山景——如蒼山翠嶺、幽谷奇峰;

水景——如浩盪江湖、流泉飛瀑;

海景——如碧海金沙、島嶼風光;

地景——如水鄉田園、草原大漠;

雲景——如雲霞變幻、太虛萬象;

洞景——如洞天福地、鍾乳奇石;

花景——如名貴花卉;

林景——如森林植被;

其他——如珍禽異獸等。

2.楊學峰主編《旅遊資源學》之分類

1)歷史遺跡;

2)古建築;

3)陵墓;

4)城鎮;

5)園林;

6)宗教文化;

7)社會風情;

8)地質地貌;

9)水體;

10)生物;

11)天象氣候。

3.梁明珠主編《旅遊資源開發與規劃》之分類(表3-1)

表3-1 旅遊資源分類

4.張建萍著《生態旅遊》之生態旅遊分類

(1)自然生態旅遊資源

1)陸地生態旅遊資源:①森林生態旅遊資源;②草原生態旅遊資源;③荒漠生態旅遊資源;④濕地生態旅遊資源。

2)水體生態旅遊資源:①河流生態旅遊資源;②湖泊生態旅遊資源;③海濱生態旅遊資源;④溫泉生態旅遊資源。

(2)人工自然型生態旅遊資源

1)園林文化生態旅遊資源:①中國園林;②西方園林。

2)城市生態旅遊資源。

3)科普生態旅遊資源:①植物園;②野生動物園;③世界園藝博覽園;④自然博物館。

4)景觀生態恢復生態旅遊資源。

(3)人文生態旅遊資源

1)農業文化生態旅遊資源。

2)宗教文化生態旅遊資源:①圖騰崇拜;②禁忌習俗。

3)民俗文化生態旅遊資源:①傳統民俗文化;②儉朴自然生活方式。

5.黃子燕著《中外旅遊休閑地理》之分類

1)地質地貌景觀:①按高度劃分;②按成因劃分;③按岩性劃分;④按作用力劃分(火山、流水、風沙、冰川、海洋);⑤按功能劃分(觀光休閑地貌、考察探險地貌)。

2)水體景觀:江河、湖泊、泉井、瀑布、海洋。

3)天象氣候景觀。

4)生物景觀。

6.白文明著《中國自然風景大觀》之分類

1)中華五嶽;

2)佛林禪寺;

3)道教洞天;

4)萬窟造像;

5)山嶽奇觀;

6)地質公園;

7)旅遊名山;

8)雪嶺冰峰;

9)高山峽谷;

10)溶洞天坑;

11)草原草甸;

12)沙漠戈壁;

13)森林景觀;

14)古樹名木;

15)大江大河;

16)流水清溪;

17)疊水瀑布;

18)湖泊水庫;

19)園林池沼;

20)江南水鄉;

21)沼澤濕地;

22)海島海岸。

7.1992年中國旅遊局與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主編《中國旅遊資源普查規范(試行稿)》之分類

1)地文景觀(15種);

2)水域風光(7種);

3)生物資源(6種);

4)古跡和建築(32種);

5)休閑健身(11種);

6)購物(5種)。

8.國家標准之旅遊資源分類(表3-2)

此分類顯然是在1992年中國旅遊局與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主編《中國旅遊資源普查規范》的分類基礎上發展補充而成。二者在分類的方法原則上沒有區別,只是國家標准分類的內容更加豐富全面。

所有前述分類方案,在分類方法與原則上與此也沒有區別,只是重點與簡略取捨有一定差別。因此,本書涉及現有風景分類的評述,以國標為主,其他不再涉及。

表3-2 國家標准之旅遊資源分類(GB/T 18972—2003)

續表

9.《中國森林公園游》編輯部編《中國森林公園游》之分類

1)山嶽型森林公園,如張家界、四川瓦屋山、大別山、廣西八角寨;

2)湖泊型森林公園,如浙江千島湖、廣東流溪河、西藏巴松湖;

3)火山遺址型森林公園,如黑龍江火山口、吉林龍灣、廣東西樵山;

4)沙漠與沙地森林公園,如內蒙古額濟納胡楊、新疆胡楊;

5)現代冰川與冰川遺跡型森林公園,如四川海螺溝、陝西太白山;

6)海島型森林公園,如山東長島國家森林公園、福建平潭海島、廣東南澳海島;

7)海濱型森林公園,如河北海濱、山東日照海濱;

8)溶洞型森林公園,如浙江雙龍洞、山西禹王洞、河南五龍洞、雲南靖華洞;

9)溫泉型森林公園,如廣西龍勝溫泉、遼寧大黑山、江西明月山、陝西太白山;

10)草原型森林公園,如河北塞罕壩、內蒙古黃崗梁和海拉爾;

11)城郊型森林公園,如上海余山、江蘇徐州環城、浙江蘭亭、福建福州。

這一分類方法採用森林與地貌的組合。本書的分類,正是採用這一原則,只不過擴大了范圍,以所有風景美因子的全面組合為分類依據。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