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經濟及社會效益分析
A. 求一篇鄉村旅遊發展前景和探析開題報告
怎麼寫開題報告呢?
首先要把在准備工作當中搜集的資料整理出來,包括課題名稱、課題內容、課題的理論依據、參加人員、組織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時間、經費的估算等等。
第一是標題的擬定。課題在准備工作中已經確立了,所以開題報告的標題是不成問題的,把你研究的課題直接寫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導過一組同學對倫教的文化諸如「倫教糕」、倫教木工機械、倫教文物等進行研究,擬定的標題就是「倫教文化研究」。
第二就是內容的撰寫。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所謂課題背景,主要指的是為什麼要對這個課題進行研究,所以有的課題乾脆把這一部分稱為「問題的提出」,意思就是說為什麼要提出這個問題,或者說提出這個課題。比如我曾指導的一個課題「倫教文化研究」,背景說明部分里就是說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倫教作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她的文化發展怎麼樣,有哪些成就,對居民有什麼影響,有哪些還要改進的。當然背景所敘述的內容還有很多,既可以是社會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關鍵在於我們所確定的課題是什麼。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課題研究的內容,顧名思義,就是我們的課題要研究的是什麼。比如我校黃姝老師的指導的課題「佛山新八景」,課題研究的內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為重點,考察佛山歷史文化沉澱的昨天、今天、明天,結合佛山經濟發展的趨勢,擬定開發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氣象的文化旅遊的可行性報告及開發方案。」
三、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課題研究的目的,應該敘述自己在這次研究中想要達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結果。比如我校葉少珍老師指導的「重走長征路」研究課題,在其研究目標一欄中就是這樣敘述的:
1、通過再現長征歷程,追憶紅軍戰士的豐功偉績,對長征概況、長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艱難險阻、什麼是長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過小組同學間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說,培養合作參與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過本次活動,使同學的信息技術得到提高,進一步提高信息素養。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在「課題研究的方法」這一部分,應該提出本課題組關於解決本課題問題的門路或者說程序等。一般來說,研究性學習的課題研究方法有:實地調查考察法(通過組織學生到所研究的處所實地調查,從而得出結論的方法)、問卷調查法(根據本課題的情況和自己要了解的內容設置一些問題,以問卷的形式向相關人員調查的方法)、人物采訪法(直接向有關人員采訪,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獻法(通過查閱各類資料、圖表等,分析、比較得出結論)等等。在課題研究中,應該根據自己課題的實際情況提出相關的課題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實用就行。
五、課題研究的步驟。
課題研究的步驟,當然就是說本課題准備通過哪幾步程序來達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這一部分里應該著重思考的問題就是自己的課題大概准備分幾步來完成。一般來說課題研究的基本步驟不外乎是以下幾個方面:准備階段、查閱資料階段、實地考察階段、問卷調查階段、采訪階段、資料的分析整理階段、對本課題的總結與反思階段等。
六、課題參與人員及組織分工。
這屬於對本課題研究的管理范疇,但也不可忽視。因為管理不到位,學生不能明確自己的職責,有時就會偷懶或者互相推諉,有時就會做重復勞動。因此課題參與人員的組織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參與研究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通過民主選舉的方式推選出小組長,由小組長負責本小組的任務分派和落實。然後根據本課題的情況,把相關的研究任務分割成幾大部分,一個小組負責一個部分。最後由小組長組織人員匯總和整理。
七、課題的經費估算。
一個課題要開展,必然需要一些經費來啟動,所以最後還應該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課題所需要 的資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資料需要多少錢,實地調查的外出經費,問卷調查的印刷和分發的費用,課題組所要佔用的場地費,有些課題還需要購買一些相關的材料,結題報告等資料的印刷費等等。所謂「大軍未動,糧草先行」,沒有足夠的資金作後盾,課題研究勢必舉步維艱,捉襟見肘,甚至於半途而廢。因此,課題的經費也必須在開題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綢繆,才能真正把本課題的研究做到最好。
B. 發展鄉村旅遊對農民有什麼好處
鄉村旅遊對新農村建設的意義在於:
① 發展鄉村旅遊,可以充分利用農村旅遊資源,調整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拓寬農業功能,延長農業產業鏈,發展農村旅遊服務業,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為新農村建設創造較好的經濟基礎。
② 發展鄉村旅遊,可以使農村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增加價值。同時,也使農村生產的農副產品就地消費,降低了運輸成本,提高了市場價格,促進農民增收。
③ 發展鄉村旅遊,可以使農村自力更生,靠自身力量得到發展,進而減少國家對農村的扶持資金。同時,當地農民參與投資、經營旅遊業,可增加其可支配收入,實現「生活寬裕」的目標。
④ 發展鄉村旅遊,可以促進城鄉統籌,增加城鄉之間互動。城裡遊客把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意識等信息輻射到農村,使農民不用外出就能接受現代化意識觀念和生活習俗,提高農民素質。
⑤ 發展鄉村旅遊,可以挖掘、保護和傳承農村文化。以農村文化為吸引物,發展農村特色文化旅遊。同時,通過旅遊可以吸收現代文化,形成新的文明鄉風。
⑥ 發展鄉村旅遊,有利於保護鄉村生態環境。旅遊對於環境衛生及整潔景觀的要求,將大大推動農村村容的改變,推動衛生條件的改善,推動環境治理,推動村莊整體建設的發展。旅遊追求個性化、特色化、原生態、唯一性等等,形成了旅遊村莊的獨特面貌和村容,是打破目前新農村建設中千村一面的最佳模式。可以說,發展農村旅遊,有利於農村乃至全國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有利於保護資源和環境,促進農村科學規劃與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村容整潔」的目標。
⑦ 發展鄉村旅遊,有利於實現「管理民主」的目標。在發展鄉村旅遊的過程中,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提高旅遊業在當地社區的參與度,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前提下進行農村建設,提高當地農民的民主、法治意識,實現「管理民主」的目標。
C. 鄉村旅遊的優勢和劣勢
旅遊的優勢應該就是鄉村旅遊的話比較有特色吧,就是讓人們能夠融入到農村的一個牢,做好就是能夠吃到一些就是比較純天然的食品。
類似的話存在不足應該是昭通不方便的,就是過道那邊可能比較遠。
D. 鄉村旅遊的發展前景如何
談到鄉村振興戰略,在調研中發現,全國2000多個縣中,絕大多數都把發展旅遊業作為了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一環。
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地方都適合發展鄉村旅遊的,試想如果全國每個縣都發展旅遊,誰去旅遊呢?如果每個景點都一模一樣,誰願意去看呢?
專家也頻發警示:只有5%的農村具有賺取城市人「鄉愁」錢的可能……仍然擋不住各地投資鄉村旅遊的「滾滾熱浪」。
通過發展鄉村旅遊促進鄉村振興的正確操作是什麼?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鄉村旅遊發展的6大建議。
2、重視鄉土人才在鄉村旅遊策劃中的作用
鄉村旅遊開發過程中,重規劃輕策劃的現象十分普遍。很多地方領導一提搞旅遊,就想到請一流的規劃公司和知名的旅遊設計師。
E. 發展鄉村旅遊有何效益
發展鄉村旅遊可以促進農村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帶動糧果種植、畜牧養殖、手工編回織、觀光農業、農副產品加工答和餐飲、住宿、娛樂等相關產業發展。
F. 如何以生態旅遊帶動農民經濟效益
常年生活在喧囂擁擠的城市中的人們,競爭激烈,生活節奏緊張。他們希望能夠返璞歸真,到潔凈、幽美、靜謐、開闊的環境中放鬆身心,去感悟大自然,考察生態,增長閱歷,這已經是社會發展的趨勢。
生態旅遊正是人們回歸大自然之旅。生態旅遊不僅是利用自然資源供人們觀賞,又是對自然環境進行保護的一種活動,也是維護當地居民正常安逸生活及對保持環境所承擔義務的旅行。 生態旅遊是既能獲得社會經濟效益,又能促進生態保護的旅遊活動和生態工程。
,它具有廣泛的經濟、文化意義。近年來,隨著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
綠色旅遊能讓人們了解我國各地的風土人情、民族文化,更能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以天津為例說明:薊縣牢固樹立「大旅遊」觀念,充分利用開發本地的旅遊資源,大力發展京東名勝游、自然生態游、山鄉風情游、素質之旅等特色旅遊,走出了一條農旅結合、商旅結合,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兼顧的新路。
念活「秀美經」,唱活「文明戲」,拓寬發展路,是薊縣「大旅遊」觀念給我們的啟示,值得借鑒學習。
自然風光優美、人文歷史悠久的天津薊縣,本著「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相結合」的原則,牢固樹立「大旅遊」觀念,促進了旅遊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在去年實現旅遊業綜合收入2.1億元的基礎上,今年更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僅「五一」旅遊「黃金周」就接待中外遊客15.18萬人次,旅遊直接收入852.54萬元,同比分別增長38%和100.4%,創歷史新高。
薊縣位於天津北部,古稱漁陽,居京、津、唐、承四市之腹,境內公路、鐵路縱橫交錯,交通快捷、便利。經過多年的生態環境建設,薊縣山區林木覆蓋率達到69%,宜林荒山全部得到了綠化,形成了冬青、春花、夏綠、秋果的綠化美化格局,被譽為天津市的後花園。近年來,薊縣在發展經濟過程中注重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先後成為全國雙擁模範縣、全國山區綜合開發示範縣、全國首家綠色食品示範縣、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國家生態環境建設重點縣。目前,全縣已擁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八仙山及九龍山國家森林公園、中上元古界國家自然保護區和被列為津門十景之首的黃崖關長城以及獨具特色的石趣園、九山頂等風景區。
為把旅遊業做大、做強、做出特色,薊縣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優化完善景區軟、硬環境建設。今年,投巨資開發建設長城龍台、九龍山梨木台景點,恢復乾隆行宮,建設天池山莊、青山嶺旅遊度假區等系列工程,積極培植旅遊名牌,提高景區、景點的載體功能,相繼推出了京東名勝游、自然生態游、山鄉風情游、素質之旅四條旅遊精品線。採取農旅結合、商旅結合的形式,開闢田園風光游,建成6個果品採摘超市,以及融參觀購物於一體的長城旅遊紀念品商店。與此同時,舉辦第三屆長城國際馬拉松旅遊活動、盤山登山大賽、長城國際書畫展、飛車跨長城等豐富多彩的旅遊活動。在開通京、津、唐至薊縣旅遊專線的基礎上,開通了馬來西亞、日本、丹麥到薊縣的旅遊專線。
圍繞唱活「文明戲」,念活「秀美經」,不斷提高景區管理服務人員的自身素質,實行持證上崗、掛牌服務,廣泛開展爭先創優活動,大力推行標准化服務、微笑服務和文明服務,積極為遊客創造安全、清新、整潔的旅遊環境。
眾多遊客到薊縣旅遊,不僅給薊縣帶來大量的財流、物流和信息流,而且大大加快了薊縣對外開放的進程,促進了薊縣經濟的發展。今年1至6月,全縣完成國內生產總值38.2億元,同比增長16.3%,三級財政收入達到3.17億元,同比增長35.4%,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2941元,同比增長14.8%。
G. 關於紅色景區怎樣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淺談周山紅色旅遊發展經濟效益;一、背景;周山,全稱周佳山或周家山,位於福鼎市東北部的佳陽;周山鄉村旅遊區核心區是周山村和西坑村為核心的區塊;二、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貫;三、原則;1、體現特色;以保護好現存風景資源為前提,充分挖掘文化內涵,突;2、休閑體驗;景區建設緊扣休閑度假的發展方向,在景觀營造和服務;3、就地取材;開發
淺談周山紅色旅遊發展經濟效益
一、背景
周山,全稱周佳山或周家山,位於福鼎市東北部的佳陽鄉,距城關28公里,坐落於閩浙交界的天湖山下,西北與「世界礬都」浙江蒼南礬山鎮接壤,東北與蒼南馬站鎮為鄰。周佳山因周姓族人聚居於此而得名,系閩浙邊界千年歷史文化名村,素有「進士村、秀才村」、「邊界延安」、邊界「紅色堡壘」、「南國牡丹之鄉」等美譽,是「福鼎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國小記者福鼎實踐基地」。
周山鄉村旅遊區核心區是周山村和西坑村為核心的區塊。景區距縣城車程28公里,交通較為便利,旅遊資源相對豐富,是福鼎市鄉村旅遊發展的優先開發項目,是福鼎市環太姥山旅遊帶的重要節點。
二、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貫徹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設方針,貫徹休閑度假與觀光相結合的規劃理念,通過對景點的整理修繕和重新設計以及旅遊活動項目和服務設施的建設,讓遊人多方位、多層面地接觸周佳山,體驗牡丹文化、歷史文化和紅色文化,獲得愉悅身心的旅遊體驗,把周山鄉村游打造成為閩浙交界地區的鄉村旅遊知名品牌。同時,充分考慮投資方企業經營的機會和風險,以費用——效益理念為基點,讓投資方的投入產出比達到最佳,幫助政府達到招商引資的目標,促進周山鄉村游迅速啟動,快速發展。
三、原則
1、體現特色
以保護好現存風景資源為前提,充分挖掘文化內涵,突出「鄉村旅遊」的個性特色。在尊重歷史傳統的基礎上,以概括性、藝術性的手法,加工提煉牡丹特色文化,再賦予時代的新內容,創造一個富有個性魅力的文化鄉村窗口的形象。
2、休閑體驗
景區建設緊扣休閑度假的發展方向,在景觀營造和服務設施配置中,以鄉村休閑度假為主導功能,融入鄉村旅遊活動的開展和旅遊項目的體驗。
3、就地取材
開發中充分利用當地建材,不求華麗,不求排場,但求質朴、韻味、自然。廣場、園路、坡坎的鋪砌、美化亦提倡逐步完善。以地方化和低成本原則為核心,由骨至肉有序開發,滾動發展。
4、美化環境
堅持綠化先行,加強自然生態、水土保護和環境保護的原則,盡量依山就勢進行景觀設計。同時,重點做好周山村和西坑村的環境整理,把旅遊區建成一個旅遊功能設施較為完善的旅遊村。
四、范圍與期限
1、范圍
工作范圍集中於近期開發目標中的「周佳山古村落旅遊核心區和西坑古村落生態休閑區」,具體為周山行政村管轄的周山自然村和西坑自然村所轄范圍,面積約31.04公頃。
2、期限
近期:2012-2015年,中期:2015-2018年;遠期2019-2020年。
五、依據
《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農家樂經營服務規范》、《旅遊規劃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旅遊發展規劃管理辦法》;《旅遊安全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旅遊安全管理暫行辦法》等指導文件和法律法規。
《太姥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福鼎市旅遊發展規劃》、《福鼎市城市總體規劃》、《周山村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等和其它有關規劃等。
六、目標
規劃區以「歷史文化、牡丹文化、紅色文化」為靈魂,實施旅遊扶貧戰略,調整鄉村產業結構,完善「吃、住、行、游、購、娛」功能,延長遊客的逗留時間,提升整體經濟效益,把周山鄉村旅遊區建設成環太姥山旅遊帶上的一顆新星、在閩浙邊界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紅、綠、古」相融合的省級鄉村旅遊示範點和國家3A級旅遊區。近期2015年遊客量達到8萬人次,遠期2020年遊客量達到20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