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城市旅遊開發
❶ 湖北應城發展怎樣,人口多少,經濟情況好不好
2012年應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2年,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圍繞實現「三大目標」,搶抓發展機遇,大力推進「三大板塊」建設,全市經濟保持較快增長,社會事業不斷進步,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新的成就。
一、綜合、項目
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4.87億元,剔除物價因素影響實際增長14.0%(下同)。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6.01億元,增長4.8%;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96.81億元,增長19.0%;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2.05億元,增長12.0%。三次產業比重為20.6:55.4:24.0,與上年相比,一產業下降1.5個百分點,二產業上升1.5個百分點,三產業持平。
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成績顯著。實現內聯引資74.1億元,增長73.1%;引進外資3220萬美元,增長15%。實施建設項目569個,其中新開工項目509個,新開工項目中3000萬元以上項目69個,分別增長4.9%和32.7%。在建項目中,過億元建設項目30個,比上年有新的增長。
二、農業、農村經濟
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現價總產值70.3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5.0%(下同),其中農業產值29.05億元,增長7.6%;林業產值0.69億元,下降10.3%;牧業產值26.52億元,增長4.3%;漁業產值13.34億元,增長2.2%;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73萬元,增長0.3%。
年末常用耕地面積57.31萬畝,農作物播種面積145.23萬畝。全年糧食產量35.31萬噸,增長2.9%;棉花產量0.53萬噸,下降7.0%;油料產量2.98萬噸,增長3.5%;蔬菜產量63.57萬噸,水果產量1.58萬噸,分別增長14.9%和3.3%。
人工造林面積2萬畝,育苗面積0.3萬畝,成林撫育面積2.93萬畝。茶葉產量436噸,增長16.6%。
大牲畜存欄3.92萬頭,增長5.1%;牲豬存欄45.4萬頭,出欄47萬頭,分別增長2.8%和2.6%;家禽出籠1915.65萬只,增長11.6%;畜禽肉產量7.04萬噸,禽蛋產量10.41萬噸,分別增長15.4%和2.1%。
淡水養殖面積18.6萬畝,增長5.1%。水產品產量6.3萬噸,增長19.8%,其中淡水養殖產量5.85萬噸,增長11.2%。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239噸,下降6.6%;農用化肥施用量12.74萬噸,增長2.3%;農葯使用量530噸,下降1.9%;農用柴油使用量8887噸,增長7.9%。
三、工業、安全生產、質量監督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66家,比上年新增1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04.1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22.5%;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394.86億元,增長24.7%,其中駐應中省屬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29.20億元,下降14.9%;市直工業實現總產值40.07億元,增長14.6%;辦事處和鎮辦工業實現總產值306.17億元,增長32.1%;開發區工業實現總產值19.4億元,增長23.7%,辦事處工業、鎮辦工業和開發區工業依然是支撐和拉動全市工業增長的主要力量。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電力消耗24.11億千瓦時,增長10.11%,萬元GDP能耗降低率達到5%。
工業經濟快速增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利能力繼續提高,盈利額過百萬元以上企業達到134家,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80.7%。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322.62%。
工礦企業安全事故死亡4人,財產損失額10萬元,比上年下降28.6%;損失額佔GDP比重為0.006‰,比上年下降0.003‰。
質量技術監督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建立「質量興鎮」3個,「質量興企」試點企業40家;辦理組織機構代碼300家,換證314家,年檢647家,變更72家;辦理商品注冊2家,完成工業產品執行標准注冊登記10家,審驗標准證書148家,備案企業標准18個。工業產品標准覆蓋率97%,獲證企業食品標簽認可率100%;完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國際標准和國外先進標准采標1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采標率100%。加強產品質量監管,抽查產(商)品766批次,出具檢驗報告766份;加強食品質量監管,開展瘦肉精、糕點食品、問題奶粉、食品添加劑、鄰苯二甲酸酯和濫用工業明膠等專項檢查,保證了食品生產安全;強化特種設備監管,巡查特種設備使用單位203家,開展專項整治1018台套。
四、固定資產投資、建築業、房地產
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快速增長。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8.8億元,增長33.7%。漢正工業園項目、新都化工硝鈉及亞硝鈉項目等30個億元以上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3.2億元,佔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31.1%。在全部固定資產投資中,城鎮50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105.6億元,農村50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23.2億元,農村私人完成投資6.5億元,分別增長44.9%、27.4%和6.9%,房地產開發項目完成投資3.5億元,下降46.8%。
建築市場監管進一步加強。全市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備案率達到90%以上,新建工程報建率達到90.7%,建築工程施工圖審查合格率100%。完成建築安裝工程投資69.55億元,增長68.3%;商品房銷售面積20.6萬平方米,下降5.9%;實現商品房銷售額7.8億元,增長9.2%。
五、交通、郵政、通信、電力
交通建設投資繼續增長。完成交通投資1.2億元,東城工業園區騰西大道路基路面改造、長江賽孚工業園區發展二路建設、武荊高速公路應城連接線延伸段建設、華能(應城)熱電聯產項目道路建設、四里棚鹽礦立交橋至漢宜公路段改造等一批交通建設重點工程加快推進,八湯線西十至聯豐段改(擴)建工程正式啟動;完成新建通村公路31公里,膏礦富水河大橋新建工程如期貫通。開展三項整治活動,進一步規范了中心城區客運市場秩序。更新客車12台、計程車200台,新增貨車184台。完成客運量555.5萬人次,客運周轉量30527萬人公里;貨運量600.79萬噸,貨運周轉量45436.16萬噸公里;完成裝卸量941萬噸,均實現新增長。
郵政服務業快速發展。完成業務總收入3758萬元,郵政儲蓄余額突破19.97億元;代理儲蓄業務收入2520萬元,增長27.3%;代理保險業務保費5456萬元,實現函件收入232萬元,郵資封片、報刊發行、集郵業務均實現新的增長。電子商務收入246萬元,增長27.5%;分銷業務收入90萬元,增長40%,郵政代辦點覆蓋率達90%以上。
通信行業實現新的發展。完成業務收入3976萬元,比上年增長3.1%。新增移動用戶17748戶,累計達到35746戶;新增寬頻業務用戶6154戶,累計達到35044戶;新增固話用戶5988戶,累計達到52181戶;新建C網基站2個,累計達到55個,全市通信服務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電網建設穩步推進。建成標准化變電站2座、標准化輸電線路1條、標准化10千伏線路2條、標准化配電台區57個。完成電力設施布局規劃及縣域電網「十二五」規劃;完成合埠、三合變電站增容擴建工程,投運35千伏線路25.76公里、變電容量6300千伏安;農網改造新增及改造配變台區92個,新建改造10千伏安及低壓線路96.6公里;新裝高壓客戶158戶,新增容量6.753萬千伏安。累計完成售電量8.65億千瓦時,增長9.95%,線損率6.42%,電費回收率100%。
六、商業、旅遊、外貿、物價
消費市場更加活躍。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5.08億元,增長16.2%,其中批發業完成16.71億元,零售業完成58.63億元,住宿和餐飲業完成9.73億元,分別增長8.9%、18.4%和15.9%,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
旅遊業發展加快。我市獲獎「中國最佳養生休閑旅遊城市」、湯池溫泉旅遊度假村榮獲「中國最佳養生休閑旅遊景區」榮譽稱號。累計接待遊客150.2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0.16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24.1%和27.0%。旅遊項目建設扎實推進,湯池溫泉景區設施不斷完善,應城國家礦山公園項目建設加快,八湯線農家樂產業帶發展提速,旅遊產業佔全市經濟份額繼續擴大。
外貿出口持續增長。完成各類產(商)品出口創匯6131.7萬美元,增長34.2%。化工產業集群支撐出口創匯的帶動作用凸顯,貢獻率進一步提升。
消費市場價格保持正常。全市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103.2,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103.1,分別比上年下降2.4個和2.7個百分點。
七、財政、金融、保險
財政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完成財政總收入13.62億元,增長32.9%;完成稅收收入10.02億元,增長26.9%;完成地方一般預算收入9.51億元,增長34.7%,各項稅收佔地方一般預算收入比重達到62.1%。財政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較好地保證了重點支出。
金融業服務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力度加大。各類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48.84億元,增長21.7%,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08.73億元,增長22.7%;發放各項貸款68.06億元,增長15.5%,有力地支持了實體經濟的發展。
保險機構完成各類保費收入10004萬元,增長107.3%,其中財產險完成3515萬元,增長4.4%;人壽險完成6489萬元,增長3.4%。支付各類賠款2620萬元,賠付率26.2%。
八、城鎮建設、公用服務、環境保護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快。糧貿街路面黑化、鹽化大道、廣場大道、長荊大道改造如期完成;長荊大道與體育南路夾角、高速公路匝道入口及連接延長線綠化工程高標准建成,進一步改善和提高了城市環境水平。日處理垃圾規模350噸、佔地20畝的城市垃圾預處理項目開始啟動,日供水能力10萬噸、佔地80畝的引短入城暨二水廠項目正式開工建設。
市政公用服務功能進一步增強。維護道路面積270.47萬平方米、排水管道171.79千米,建成綠化區面積824.04公頃、公共綠地面積210.63公頃;全年處理污水1094萬噸,處理垃圾9.5萬噸,生活污水處理率8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分別消減5533噸、623噸、192噸,消減率分別為37%、7%、9.6%。強化現場環境監察,出動580人次現場檢查企業60家,檢查污染防治設施112台(套),例行檢查率達100%。加強各類污染源、建設項目及其他各類監測,形成監測數據近3600個。
九、科技、教育
科技項目申報成績顯著。申報省級以上科技項目18項,立項12項,爭取各類科技資金650萬元,申請專利150件。富邦、駿騰發等企業科技成果獲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恆天公司科技成果獲得孝感市科技進步創新獎,富邦、志誠等企業科技成果分別獲得孝感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富邦公司兩項科技成果通過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大力推廣「糯稻輕簡栽培技術」,不斷促進農業創新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有力推動了科技惠及民生。
基礎教育扎實推進。投入3262萬元進行學校標准化建設;教師補充機制進一步完善,招聘53名教師充實農村教學力量,優化教師學科和年齡結構;「關愛工程」繼續實施,資助貧困寄宿生3347名,發放高中國家助學金151萬元、中職國家助學金7.2萬元和大學生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292.6萬元;師資力量進一步提高,一批優秀青年教師參加各類競賽,獲得各級獎勵325人次;「普九」成果進一步鞏固,普通小學在校學生數28546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數24300人,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和初中階段毛入學率分別達到100%和98.3%,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達到93.5%。
十、文體、廣電、衛生
文化體育事業再上新台階。文體公園、礦山公園、文化廣場、博物館等一批文化項目扎實推進;農家書屋建設得到加強,建成22個行政村農民健身工程;文藝創作再出精品,《蒲陽花》被評為「湖北省優秀文藝期刊」,《大富水》、《大洞商》如期出版,攝影作品集《綻放應城》展出受到廣泛贊譽。進一步加強文化市場監管,檢查各類經營場所638個次,收繳非法音像製品、書報刊和盜版教輔資料3000餘盤(冊),各類文化市場經營秩序進一步規范。
廣播電影電視事業取得較好成績。《應城新聞》組稿465組共4759條,其中中央電視台用稿4條,市委、市政府重大活動及時采報率100%;開設欄目12個,攝制專題片11部,現場直播和實況24場。數字電視加快推進,城鄉用戶達到5萬多戶;鄉鎮廣電中心管理不斷加強,發展廣播電視「戶戶通」用戶6081戶;配備流動放映車7台,放映公益電影3972場,豐富了城鄉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參合新農合45.36萬人,參合率99.7%,慢性病納入門診統籌病種增加到22種。鞏固和完善國家基本葯物制度,進一步降低了人民群眾醫療費用,鄉鎮衛生院門診費用平均下降42.0%,住院日費用平均下降33.0%;村衛生室門診費用平均下降47.2%,門診葯品費平均下降45.2%。加強基層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改擴建村衛生室12個,開展醫學教育、全科醫生和護士崗位培訓1221人次。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開展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兒童保健等10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施乙肝疫苗補種等7項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投入農村孕婦住院分娩補助3975人119.25萬元,孕產婦葉酸服用率達到70.5%;防控重大疾病和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加強生活飲用水和水源水監督檢測,無甲類轉染病報告,人民群眾衛生健康權益得到保障。
十一、勞動保障、民政福利
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城鎮新增就業7061人,失業人員再就業2654人,幫扶「4050」人員再就業1586人,組織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586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3%,低於指標線水平。辦理參保登記203377人,綜合參保率達98.68%;參加基本養老保險67457人,參加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分別達到44340人、149197人、33997人、20004人;完成社會保險費征繳31371.56萬元,累計發放離退休養老金24495萬元。新錄用公務員47名,組織職業技能鑒定1833人、再就業培訓1203人、就業前培訓1328人、創業培訓216人。受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285件,調解218件,裁決66件,結案率達99%。
民政福利保障繼續加強。城鄉低保標准分別達到260元和110元,發放城鄉低保資金4024萬元、五保老人供養補助657萬元、孤兒生活費103.44萬元,基本解決了特殊群體的生活保障;發放城鄉困難群眾醫療救助資金299萬元、臨時生活救助金14.91萬元,發放各類救災資金376萬元,救助流浪乞討人員1983人次。落實安置政策,安置退伍軍人58名,城鄉義務兵家庭優待金標准分別提高到每人每年5600元和5900元。社會福利事業穩步發展,銷售福利彩票2522萬元,城鄉福利院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殯葬管理進入規范化、標准化軌道,火化率保持在100%,杜絕了土葬和「二次葬」。依法辦理婚姻登記6701對,登記合格率和檔案完好率達100%。
十二、計劃生育、人民生活
全市已婚育齡婦女143558人,增長0.6%;期末節育率90.5%,期末計生率97.2%。年末戶籍總人口66.65萬人,當年出生人口6600人,死亡人口3852人,人口自然增長率4.1‰。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20.5:100。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52元,凈增2216元,增長14.0%;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1216元,凈增1149元,增長11.4%。農村居民人平純收入9523元,凈增1196元,增長14.4%;人均生活消費支出5025元,凈增1072元,增長27.1%。
❷ 湖北省應城市天鵝鎮西湖渡家咀會開發旅遊景區嗎
現在的應城市天鵝鎮西湖渡家咀會成為新的開發旅遊景區。
❸ 應城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應城旅遊攻略
應城湯池溫泉
湯池溫泉位於應城市22公里的湯池鎮,由湖北湯池溫泉旅遊有限公司投資1.5億元建成的,整體佔地560畝,按國家AAAA景區標准建造,集溫泉沐浴、休閑保健、生態、紅色旅遊以及完善的住、餐、娛、購配套於一體的旅遊度假休閑景區。湯池溫泉儲量豐富,水溫高達72℃—79℃,日產量10400噸,屬國內已發現的產量最大的溫泉資源(目前國內經營的溫泉項目中,產量最大的為4000噸)。
玉女泉
玉女泉水溫高達70攝氏度,內含硫黃等礦物質,以此沐浴,對風濕病、皮膚病等有較好的療效。周圍樹木蔥寵,花草繁茂,丘陵起伏,流水潺潺,景色秀麗。唐代詩人李白寄居安陸時曾專程來此游覽,留下了「池底爍朱火,沙旁敲素煙。沸珠耀日月,皎鏡明中天」的詩句。1937年0中央委派陶鑄在玉女泉主辦「農村合作人員訓練班」,培訓抗日幹部,當年的辦公室、教室,保存完好。
應城凌雲塔
凌雲塔在應城市區南3.5公里大富水故道東岸。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興建。初為3層,以「文峰象徵」之意稱文筆塔。同治十年(1871年)重修,取「高聳入雲」之意,易為今名。七層六面,高30餘米,磚石砌築,樓閣式,門窗、柱枋、斗拱、檐角等多仿木結構,鐵鑄塔剎,凌空卓立,風格古雅。
短港水庫
短港水庫位於應城北部楊河鎮境內,是一座中型水庫。承雨面積70平方公里,蓄水量4786萬立方米,其中有效水量4141萬立方米,死水量645萬立方米,最大蓄水面積15345畝,最大水深16米。該庫於1959年10月動工興建,是在三年自然災害、國家困難、百姓艱苦的背景下修建的一座救命水庫,1964年12月配套竣工
❹ 應城有哪些旅遊景點以及各種節日的風俗習慣
簡介
應城市位於湖北省中部偏東,
孝感市區西南,位於武漢、襄樊、荊沙大三角經濟區域的中心點。應城土壤肥沃,川原秀麗,氣候宜人,物產富饒,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今有「膏都鹽海」的盛譽。
風景名勝
應城市旅遊資源豐富。有陶家湖古城遺址;門板灣遺址;蒲騷故城遺址;宋玉蒲騷著《九辯》;三槨冢楚墓群遺址;大富水故道;山行有名店;膏礦文化遺產;伍家山;伍家山下黃家灣;白龍井;207微波站舊址;短港水庫;百擔綠洲;湯池溫泉;李白詩碑;關渠道;龍賽湖;文峰塔;應城公園;千年孔廟;燒香台;紅堂舊教堂等。
最佳旅遊時間
應城市四季皆宜旅遊。應城市為中緯度濕潤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變化顯著,雨熱高峰同季出現。日照充足,雨水充沛,無霜期長。光、熱、水的地域差異甚微。年平均氣溫15.9℃。1月平均氣溫2.9℃,極端最低氣溫-15.5℃;7月平均氣溫28.2℃,極端最高氣溫38.7℃。
歷史文化
應城為古蒲騷之地。南朝·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公元454年),析安陸縣南境置應城縣,屬郢州安陸郡。應城建縣自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