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鄉旅遊 » 鄉村旅遊和旅遊化的鄉村生活

鄉村旅遊和旅遊化的鄉村生活

發布時間: 2021-01-08 12:39:12

1. 鄉村旅遊如何突出個性化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加上城市污染與工作壓力的日益加重,鄉村旅遊也日漸成為城市人減壓的重要方式之一了。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提出,要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生態休閑、旅遊觀光、文化教育價值。為了順應鄉村旅遊快速發展的步伐,滿足人們對健康、休閑生活方式的嚮往,今天,成都銘智旅遊策劃給各位談談如何打造個性化的鄉村旅遊。
一、打造富有農家風情的鄉間居所
鄉間居所的打造不需要雍容華貴,來到這里,人們想住的不是度假別墅也不是度假酒店,人們想要體驗的是實實在在的鄉間居所。鄉間居所的呈現必須具有特色,比如民族特色的、農耕文化特色的、古鎮特色的,周圍再以湖畔、山間為配套,更能讓鄉間居所的味道躍然紙上。
二、開創不受約束的鄉村度假生活
生活在城市裡的人久了,對鄉村的嚮往無非是想要享受暫時隔絕塵世的感覺。在這里,人們需要的就是專屬的、純粹的鄉間生活,能夠獨享周圍的山林水色,不受任何人干擾。因此,開創一個安靜舒心的世外桃源,讓遊客能在心底深處發掘鄉村旅遊的魅力所在。
三、讓遊客體驗大汗淋漓的田地勞動
農耕文化的歷史悠久,對於現代都市人來說,農耕體驗是最愉悅的運動,是一種全身心放鬆的方式。在廣闊的田野上種植著花生、玉米、番薯等各種糧食,自取所需,盡情採摘,享受拿回民宅烹飪的樂趣。通過大汗淋漓的農地勞作,讓人們暫時拋開工作與生活的壓力,盡情享受收獲的喜悅。
四、還原單純快樂的父輩童年場景
兒時玩的東西很簡單,但是那時很快樂。那種單純的快樂不是玩電子游戲、買高端的電子產品可以媲美的。然而從前簡單的快樂現在已是很難體驗。盪鞦韆、玩彈弓、跳房子、捉魚捉蝦、鄉間騎游等等。這些僅留存在記憶里的東西,我們要把它們還原,嵌入鄉村旅遊里,讓孩子們騎著單車追逐日光,隨著蝴蝶翩翩起舞,收獲最單純的快樂。
五、用鄉村美食留住遊客的胃
鄉村美食對於鄉村旅遊來說,他倆是一個合作關系,鄉村美食是鄉村旅遊的一部分,而鄉村美食往往也能帶動一個鄉村旅遊產業發展。比如北京延慶的柳溝、陝西西安的袁家村,他們都是因鄉村美食而帶火的旅遊。品嘗地道的鄉村美食,不僅可以讓味蕾跟著回憶一起跳躍,更能讓我們珍惜腳下的每一寸土地,對食物獲取的不易也更加心存感激。
打造特色鄉村旅遊,就是集休閑、民俗體驗、田園風光於一體,讓都市遊客能夠過得舒適、健康。相信今天為大家支的這五招能夠帶動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從而實現休閑農業、鄉村旅遊可持續性發展。

2. 在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旅遊業,如何處理好經濟發展與傳統生活方式的和諧共榮

現代鄉村旅遊是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在農村區域的一種新型的旅遊模式,尤其是在20世紀90年代以後發展迅速,旅遊者的旅遊動機明顯區別於回老家的傳統旅遊者。現代鄉村旅遊的特徵主要表現為:旅遊的時間不僅僅局限於假期;現代鄉村旅遊者充分利用農村區域的優美景觀、自然環境和建築、文化等資源;現代鄉村旅遊對農村經濟的貢獻不僅僅表現在給當地增加了財政收入,還表現在給當地創造了就業機會,同時還給當地衰弱的傳統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現代鄉村旅遊對農村的經濟發展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隨著具有現代人特色旅遊者迅速增加,現代鄉村旅遊已成為發展農村經濟的有效手段。因此非常有必要分清這種「回老家」的旅遊或者傳統的鄉村旅遊與現代鄉村旅遊的區別。我們談論的鄉村旅遊是指現代鄉村旅遊。
旅遊成為必需品的同時,鄉村旅遊也正逐漸邁入旅遊行業中的必需品之列,尤其成為城市居民日常休閑娛樂的一大主要選擇,更是鄉村旅遊脫貧致富、開放發展的一條有效渠道,同時也是旅遊業成為名副其實的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的有力證據。因此從「三農」角度出發,鄉村旅遊受到服務農民的政府的重點關注;作為旅遊投資商也應該抓住苗頭,加足火力,將鄉村旅遊這把火點旺;作為旅遊開發者,應該採用正確的理論來指導開發、合理的方式來經營,將鄉村旅遊這把火燒好;而所謂正確的理論指導,當然離不開對旅遊開發具有合理指導職能的旅遊規劃設計院,也正是基於此,我院就此專題進行了以上詳盡的探討,履行我院社會責任的同時,為旅遊投資商提供機遇,為旅遊開發商掃除盲點,為旅遊規劃同仁提供借鑒,最終由政府、投資商、開發運營商、規劃設計院四位一體、同心協力將鄉村旅遊做好,促進其持續有效的發展。
前瞻資訊顯示近5年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行業市場規模也得到快速發展。截至2012年底,全國有9萬個村開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活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經營單位達180萬家,其中農家樂超過150萬家,規模以上園區超過3.3萬家,年接待遊客接近8億人次,年營業收入超過2400億元。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 中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到2015年,休閑農業成為橫跨農村一二三產業的新興產業。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休閑農業點數量穩步增長,年營業收入500萬元以上的休閑農業點增長20%,接待人次和經營收入年均增長15%以上。總的來看,國內旅遊需求穩步增長,而同時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無論市場規模還是經營效益均呈現出向好的趨勢,發展前景向好。

3. 鄉村旅遊的功能有哪些

(1)審美享受。長期生活在城市之中,看到的都是鋼筋水泥,聽到的都是汽車喇叭,呼吸的都是渾濁的空氣,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不禁會追求一種別樣的審美愉悅,而鄉村旅遊正符合了這種需求。這種美是純自然的,是歷史遺留的。
(2)緩解壓力。之所以選擇鄉村作為旅遊地點,究其原因不是因為優美的風景或別樣的生活方式,而是因為人們想要擺脫城市中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卸下沉重的工作壓力。
(3)教育體驗。國外的鄉村旅遊,很多家長都願意帶孩子一同去,其中的原因除了娛樂之外主要是能對孩子進行最直接、最現實的教育。(銘智旅遊策劃—鄉村旅遊規劃專家)通過體驗農村生活、品嘗鄉村野味、參與農業勞動,從小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能夠領略到農村中別樣的生活方式,體味到農村人的辛苦和勤勞,學習到有關自然的知識,即寓教於樂,是一種很好的教育體驗方式。
(4)文化傳承。相比於城市,農村中往往保留了更多中國的傳統文化。通過鄉村旅遊,建設民俗文化村,舉辦民俗文化節,都市人能夠更好地了解鄉村社會文化和民俗風情,起到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作用。
(5)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旅遊業是一種投資少、見效快、收益多的高度綜合的特殊產業,通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循環周轉,不僅促進了經濟的發展,而且促進了貧困地區產業結構的優化、轉變,從而提高了貧困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縮小與發達地區之間的差距,對解決「三農」問題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6)更新社會觀念。農村地區之所以落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觀念的落後,而鄉村旅遊的發展可以吸引大量城市遊客的進入,農民在為遊客服務的同時也可以開闊視野,接收到城市中先進的思想和理念,更新陳舊的思想觀念。

4. 旅遊行業給我省人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

旅遊業是世界公認的朝陽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第三產業的龍頭。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和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日趨增長,以「農家樂」為主要形式的鄉村旅遊正在悄然興起並迅猛發展。何謂鄉村旅遊,目前尚無統一定義。專家們比較一致的意見認為,鄉村旅遊是以農民為經營主體,以獨具特色的鄉村民俗民族文化為載體,以滿足城市 居民回歸大自然、享受田園風光的願望為目的的一種旅遊形式。 一般來說,少數民族地區是我國旅遊資源最豐富、最優越的地區之一。地形地貌、河流湖泊、植被種屬等自然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奇特,同時,這些地區也多以農業經濟為主,工業化程度較低,貧困面積大,返貧現象也比較嚴重。作為旅遊資源豐富的地區,旅遊業理應成為本地區反貧困戰略的主導力量。而在整個旅遊業中鄉村旅遊對反貧困的作用最大、最直接。因為鄉村旅遊項目和目的地所在的地區基本都是貧困地區,其居民基本都是貧困人口。鄉村旅遊的社會作用不僅僅在於增加經濟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更在於能為貧困人口創造提高文化和科技素質的機會和條件。鄉村旅遊業對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作用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貧困地區脫貧致富。鄉村旅遊以農民為經營主體,對推動經濟不景氣的農村地區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鄉村旅遊,農民可以將一般的生產和生活資料轉化為經營性資產,從中直接受益,創造財富,投資少、風險小、門檻低、經營靈活。同時,農民直接開發、經營鄉村旅遊,避免了傳統旅遊開發中因土地和資源被佔用而返貧或受益不均的問題。同時,具有高度外向性的鄉村旅遊可以調動農民自身的積極能動性,產生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資金、商品,打破這些地區的對外封閉狀態,變投資的「輸血」功能為「造血」功能。 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吸收農村剩餘勞動力。鄉村旅遊業作為勞動密集型、服務型的第三產業,具有就業門檻低、數量大、受經濟衰退影響小等特點,而少數民族地區由於經濟發展水平低,可利用資源供給有限,加上「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綠」等國家政策的推行,使本地區存在著巨大的人口壓力和就業壓力,因此發展鄉村旅遊業正好可以讓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得到有效利用。據專家測算,發達國家旅遊業每增加3萬美元收入,即能增加1個直接就業機會和2.5個間接就業機會;第三世界國家每增加3萬美元的旅遊收入,將增加2個直接就業機會和5個間接就業機會。 增加外匯收入。鄉村旅遊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的鄉村旅遊,以其特有的神秘古樸,不僅吸引了國內遊客,還吸引了大量境外旅遊者,成為重要的創匯方式,對於提高外匯儲備、彌補貿易逆差、平衡國際收支起了很大的作用。由於鄉村旅遊業經營的是「風景就地出口」,是「不出國門的勞務出口」,因而不需要直接輸出物質產品,省去了運輸費、倉儲費、保險費和有關稅金等開支和一些繁復的相關手續,同時不受貿易保護主義干擾、關稅壁壘和出口配額的限制。所以,通過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來增加外匯儲備,對提高西南地區的經濟實力和國家的國際支付能力顯得極其重要。西藏1995年國際旅遊業利潤達到2598萬元,超過工業、建築業、交通業三個行業全年的利潤總額。 帶動關聯產業的發展。少數民族地區鄉村旅遊業的發展不僅提供了許多直接就業機會,還刺激著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著許多間接的就業機會。世界旅遊組織公布的資料顯示,旅遊業每直接收入1元,相關行業就可以增加收入4.3元。因為鄉村旅遊的活動本身包括「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所以它一方面給交通運輸、飯店賓館、餐飲服務、商業網點等帶來客源,另一方面也帶動影響了輕紡工業、建築業、加工製造、郵電通訊、房地產、金融保險業、文體事業等的發展,起到了「一業帶百業」的作用。同時,鄉村旅遊還增加了農產品的需求量,使農產品可以跳過購銷體制不暢的難題直接面對消費者,推動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 帶動改革開放,擴大國際交流。少數民族地區富有獨特文化魅力的鄉村旅遊吸引了許多外國旅遊者,他們通過旅遊活動了解各地的歷史文化、風俗民情、建設成就、政策法規,因此,鄉村旅遊在客觀上促進了對外開放,為吸引外部資金和對外貿易創造了機會。少數民族地區經濟要騰飛,必須加強與發達地區的聯系協作,招商引資。開展包括鄉村旅遊在內的旅遊活動是宣傳本地區最有效的手段。鄉村旅遊業對少數民族地區社會文化的作用促進旅遊目的地的環境保護。鄉村旅遊的一個重要魅力在於清新怡人的田園風光可以使遊客身心放鬆,因此,鄉村旅遊市場要求經營者以及旅遊目的地具有優美、舒適、和諧的室內外環境。經營者如果意識到這一點,就會主動自覺地去保護、美化周邊環境。同時,與工礦業相比,旅遊業沒有原料消耗,資源可以持續利用,是「無煙工業」,在本質上與環境保護有著內在一致性。此外,鄉村旅遊對環境保護還可起到經濟支撐的作用,旅遊收入增加了維護和美化環境的資金。西南民族地區是一個自然環境優美的地區,要保護生態優勢,減輕自然環境壓力,發展鄉村旅遊業是很有效的方法。 促進民族文化的發展與保護。旅遊業是經濟文化型產業。少數民族地區許多都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有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包括民族村落、生活方式、婚喪習俗、節慶活動、音樂舞蹈、宗教信仰等各方面都是吸引外部遊客的重要因素,也是鄉村旅遊開展的重要條件。通過鄉村旅遊,民族文化產生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使當地居民認識到了歷史文化的價值,增強了自豪感,促使本民族自覺地去保護、傳承、弘揚民族文化,同時政府有關部門在鄉村旅遊的開發中也會積極深入地挖掘、拯救、復原、宣傳民族文化,由此可見,發展鄉村旅遊業,可以使不可再生的歷史文化傳承得以發揚光大。 促進文明建設。鄉村旅遊是一種高層次的消費活動,在滿足人們文化精神生活需要的同時,也成為了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最佳結合點。一方面,旅遊者在進行鄉村旅遊的過程中,通過領略這些地區的秀麗山河、民俗風情、歷史文物可以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操。另一方面,旅遊者給當地居民帶來了新的思想觀念、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信息、新的思維,使當地居民開闊了眼界,促進了當地居民物質生活水平及精神文明的提高。此外,鄉村旅遊對文化層次的高要求能夠激發當地居民自覺學習文化知識的熱情,有效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質。 促進了科學技術和文化交流。當今知識經濟時代,人們通過旅遊,特別是國際旅遊,促進了各種文化、學術信息及先進科技成果的傳遞。而少數民族地區鄉村旅遊的客源大多來自於國外或國內發達地區,這必然會推動本地區與外地的科技文化交流。如貴州省2004年舉辦「中國·貴州鄉村旅遊國際論壇」,與世界交流經驗,探討發展。另外,中國與挪威、紐西蘭、法國、愛爾蘭、奧地利等國在貴州進行鄉村旅遊示範項目合作,這對西南地區與世界的科技文化交流無疑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5. 《嚮往的生活》火了,中國鄉村旅遊如何順勢升級

鄉村生活旅遊化的實踐其實一直都在進行,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大致分為四代:第一代是「農家樂」鄉村旅遊,第二代是以民俗村、古鎮為代表的鄉村旅遊,第三代是鄉村度假,第四代將是鄉村生活,以提高人的生命質量為終極追求的形態和階段,這將是居住和旅遊一體,生活和工作無間的生命狀態。
前瞻產業研究院歸納認為,中國未來的鄉村旅遊發展方向有以下途徑:
一、品質化的鄉村酒店模式:一個鄉村就是一座「鄉村酒店」。以現代酒店經營管理理念,推動鄉村旅遊服務的規范化與標准化。
二、個性化的文化民宿模式:有歷史的鄉村,有文化的民宿。一個鄉村就是一個鄉土文化博物館,一個民宿講述一個鄉村歷史故事。
三、高端化的度假鄉居模式:一個鄉村就是一個度假綜合體。體現在閑置農宅的整體改造與度假化利用。

6. 通山縣有幾個鎮

截至2019年7月,通山縣有8個鎮。

通山縣位於湖北省東南部,隸屬咸寧市,縣境南鄰江西省武寧、修水縣毗鄰,東接陽新縣,北連咸寧市,西部與崇陽縣接壤。

通山縣轄8個鎮、4個鄉、1個管委會。2009年通山縣常住人口總數為41.8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3.62萬人。

全縣最大橫距71千米,最大縱距60千米,總面積368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6.6萬畝,森林面積110萬畝。縣人民政府駐地通羊鎮洋都大道100號。

8個鎮分別為:通羊鎮、南林橋鎮、黃沙鋪鎮、廈鋪鎮、九宮山鎮、闖王鎮、洪港鎮、大畈鎮;

4個鄉分別為:大路鄉、燕夏鄉、慈口鄉、楊芳林鄉。

(6)鄉村旅遊和旅遊化的鄉村生活擴展閱讀:

通山縣的歷史沿革:

古籍載,通山地域在戰國時為楚地。

秦屬南郡。

漢屬江夏郡下雉縣。

三國屬吳之武昌郡陽新縣。

隋改陽新縣為永興。

唐屬鄂州永興縣。

北宋乾德二年(964),南唐(遵北宋年號)始置通山縣,以通羊、青山二鎮各取一字命名,隸鄂州。開寶八年(975)屬江南道。

太平興國元年(976)屬荊湖北路永興軍,太平興國二年屬江南西道興國軍,太平興國三年降為羊山鎮,不久復為縣。崇寧元年(1102)屬江西路興國軍,南宋紹興四年(1134)再次降為鎮,翌年復縣。

元至元十七年(1280)屬江淮行省蘄黃道,至元十九年屬江西道,至元三十年(1293)屬湖廣省興國路。

明洪武元年(1368)屬興國府,洪武九年(1376)屬武昌府興國州。

清康熙三年(1664)屬武昌府。

民國期間,通山縣始終屬湖北省轄。元年(1912)屬第一區,3年(1914)屬江漢道,16年(1927)直屬湖北省轄。1930年建蘇埃政府時,屬湘鄂贛省鄂東南蘇區轄。21年(1932),國民縣府屬第二行政督察區,25年(1936)改屬第一行政督察區。

解放後,1949年5月屬大冶專署。1952年6月屬孝感專區。1958年11月與崇陽、通城合並為崇陽縣,1959年3月恢復通山縣。1959年11月屬武漢市,1962年5月復屬孝感專區。1965年6月屬咸寧地區。

7. 城裡人到農村養老,你認為這種養老方式咋樣

01

隨著城市環境的污染,交通的擁擠,食品安全等問題的出現,城市生活的吸引力大大減弱,一些城市退休的老人開始到鄉村尋求休閑型的養老生活。

尤其對於已經見慣了城市的繁華和喧囂的老年人來說,回歸田園,過寧靜祥和生活的需求,則顯得更為迫切。


城市老人回農村養老是雙贏的局面。

其一,圓城市老人田園夢。大多數老人在城裡呆久了,希望老了以後能夠回歸田園生活。而農村的房子租金便宜,環境好,滿足城市人養老的要求。

其二,增加村民的收入。城市老人到鄉村需要住所,而閑置農房出租給城市人,可以給村民帶來一筆收益,增加村民的收入,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質量。

8. 農村將面臨三大變化,有什麼限制

農村將面臨三大變化,有什麼限制?

1、農村產業變化

除開農業發展之外,國家還在不斷推動鄉村旅遊等產業發展,其中就明確提出要鼓勵農村居民將閑置農房、閑置宅基地等用於農家樂建設、鄉村民宿建設,並鼓勵城市居民進入到農村參與農村居民房屋改造,進而推動鄉村旅遊產業發展。為了農村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國家也明確提出將會逐步完善農村醫療、養老等基礎設施建設,構建農村醫療、養老相結合的新型醫養模式!


3、農村社會風氣變化

在2021年國家還明確提出要逐步提高農村居民綜合素質和農村文明程度,杜絕農村歪風邪氣,構建和諧、安定的現代化農村,對於農村攀比風氣、賭博風氣等等都將會進行整治,除此之外,近些年國家還在加大力度,對農村涉黑、涉惡等問題進行整治,嚴查農村黑惡勢力,對於農村黑惡勢力以及黑惡勢力保護傘,將會予以嚴厲的處罰!

9. 鄉村旅遊房地產有哪幾種產品類型

平時比較關注這方面的內容,這幾家是在這方面做得最好的十家,給大家分享。
山東省旅遊規劃設計研究院

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重點推薦)

中南生態旅遊規劃設計責任有限公司

廣西旅遊規劃設計院

河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

北京城市景觀研究所
天津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大連市建築設計研究院
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上海師大旅遊規劃與發展中心

親自有合作過的是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領略過他們的這方面的實力。例如:《三亞南濱休閑小城旅遊綜合開發項目策劃》
《廣州旺地櫻花旅遊總體策劃》
《雲南開遠鳳凰谷鄉村旅遊總體規劃》
《福建龍岩新羅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還有其它很多經典案例,可以自己去了解下。
meilingzhen

10. 從經濟生活角度為推動鄉村旅遊提檔升級提出合理化建議

鄉村旅遊目前是特色旅遊的一個大方向,但是還存在著各種詬病。因此要想提升鄉村旅專游就必須從根本上屬改善農村的基礎。
首先,要加大扶持力度,扶持一批有有特色的農村旅遊項目,並將其產業結構化,讓老百姓在產業結構化中得到實惠。
其次,要提升旅遊定位,通過改變單一旅遊形式,將旅遊中加入特色活動,比如當地風俗體驗,加入文化內涵。
再次,提高農民素質,在農村中設立便民條件,使得農民能夠有生活保障,並加大對農民創辦旅遊的相關扶持力度,提升農民的精神生活水平。
總之,要從經濟生活上使農村旅遊升級就必須加大相關政策投入,並給予資金支持。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