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縣鄉村旅遊發展計劃
1. 甘肅榆中美麗鄉村充滿什麼「故事」
盛夏的到來,讓甘肅蘭州市榆中縣城關鎮分豁岔村村民周雲的農家樂每日都賓朋滿座。緊鄰國家4A級景區興隆山的分豁岔村素有「春登青山、夏避酷暑、秋打麥田、冬觀雪山」的自然景觀,而深厚的文化底蘊更是讓這個黃土高原上的村落充滿了「故事」。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便在外打工的周雲屬於分豁岔村先富起來的人。2014年蘭州開展市級美麗鄉村建設,他從中看到商機,依託於此利用自家宅院開辦農家樂。每年的「五一」小長假之後開始營業至十月底結束,六個月的經營可以為他帶來數萬元的收入。
「我們確立了『一心多景、一軸三廊、四片聯動』的發展格局。」城關鎮書記許先文表示,分豁岔村建設美麗鄉村,以「傳承九磨文化、做足山水文章」為主線,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業,依託自然資源,尤其是天然水源的優勢,打造溪水潺潺、水磨滾動、風景怡人的美麗村莊,依靠發展鄉村旅遊帶動全村致富上台階。
同時,2016年分豁岔村建成2000平方米的人造草坪球場,修建了400平方米的歷史文化藝術牆,打造了24孝文化牆,讓民眾每天都能耳濡目染傳統文化,使村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淳化家風,促使社會風氣越來越好。
分豁岔村自古就有金縣八景之一的「烽火夕照」的傳說,2016年建成烽火夕照長城牆、山神廟觀景平台和小游園,同時恢復了重陽民俗文化活動。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分豁岔村尊重歷史記憶,對於有景觀價值和文化底蘊的歷史遺存,盡可能予以保留。
在廣場建設和民宿建設中充分運用傳統道德文化元素或符號打造特色,在空間格局和景觀塑造上力求展現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留住鄉愁的田園風光,為遊客帶來有場景、有故事、有溫度的自然文化景觀。
「讓遊客感受到分豁岔村的內涵美、文化美非常重要。」分豁岔村黨支部書記羅斌仁表示,為了引領鄉風民風向善、向上,不僅要生活富裕,鄉村美麗整潔,還要民眾的精神面貌有大的變化。
為此,分豁岔村在全村開展道德培育、崇禮明信、立規樹矩、明紀普法、模範引領、環境提升、移風易俗、家風建設、志願服務、文化共享「民風建設十大行動」,繼續加大鄉村旅遊資源開發。
來源:中國新聞網
2. 榆中縣扶貧開發辦公室怎麼樣
簡介:榆中縣扶貧開發辦公室是榆中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的常設辦事機構,內又是縣政府容行使扶貧開發職能的直屬事業機構,扶貧開發辦主要貫徹中央、國務院和省、市有關扶貧開發的各項方針、政策,並結合實際,調查研究,提出相應的發展思路、具體措施和實施辦法;制定扶貧開發的中、長期規劃,編制扶貧開發年度計劃。提出具體實施內容並組織落實,負責按計劃撥付扶貧資金;對各項扶貧建設項目進行篩選、審查、上報,對扶貧資金的管理使用和項目進展情況跟蹤檢查,做好對扶貧資金的審計、監督工作;負責移民安置規劃和計劃,落實移民任務,協調解決移民安置的有關問題;研究制定全縣農村小康建設中的中長期計劃和年度計劃,指導、督促、檢查和驗收全縣農村小康建設工作,並搞好小康達標鄉(鎮)村的跟蹤管理;負責統計、匯總全縣有關扶貧開發的資料和報表。
注冊資本:67萬人民幣
3. 棲雲田園小鎮有哪些旅遊項目
榆中縣棲雲山李家莊田園綜合體2017年7月被確定為全國首批8個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之一,也是甘肅省乃至西部地區唯一一個田園綜合體試點建設項目。項目位於蘭州市榆中縣城關鎮李家莊村,距興隆山大景區2公里,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旅遊資源和城郊區位優勢。項目規劃佔地26500畝,其中核心區8300畝,按照千畝花海區、棲雲田園小鎮、生態田園區、養生養老區、田園野趣區、親子體驗區、生態養殖區、榆興農庄體驗區、智慧農業生產區等9大功能區域規劃布局,全力打造智慧棲雲田園小鎮、西坡精品民宿、農業種植、千畝觀賞花海、特色餐飲、親子體驗、開心農場體驗、康體養生養老、休閑娛樂、盆景園、森林王國、農產品檢測中心、作坊一條街、農耕廣場、民俗街、農耕博物館、棲雲畫家村等46個重點建設項目。經過近3年的發展建設,李家莊田園綜合體成效初顯,榆興農庄、千畝花海、農業種植、智慧農業產業等多渠道齊發力,不僅拓寬當地群眾的致富路,也為周邊市民提供了一個閑暇娛樂的好去處,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
1 千畝花海即將綻放
提到花海,一定會先想到榆中縣花間田的千畝花海,百萬株顏色各異的鮮花相繼盛開。記者再次走進花間田景區,工作人員分工有序正在加緊為迎接五一小長假的到來做准備。
「現在正在進行花海的整體規劃布置,已經將部分鬱金香進行移栽,預計4月28日就可以對外開放。」景區工作人員介紹,今年花海將以鬱金香、醉蝶花、波斯菊、向日葵、虞美人、馬鞭草等為主,實現鮮花春、夏、秋三季「長跑」,將在4月28日—30日試營業,5月1日正式開園。
據了解,花海於2019年五一小長假投入運營,並根據市場需求逐步配套了彩虹橋、花間田飛索、喊泉、迷宮等網紅「打卡」娛樂景點。連續舉辦了花間田搖滾音樂節、農民豐收節暨藝術節、千人書法大賽、冰雪旅遊節等十餘場主題活動,客流量達到50萬人次,收入突破400餘萬元。
與此同時,還為當地村民提供就業平台,吸引了大量周邊就業人員務工。參與景區花卉整體布局及種植的白銀小伙林廣巍在網上看到榆中縣千畝花海建設項目相關信息後,便投入到花間田景區花海種植項目中。「我一直從事花卉種植工作,以前在其他地方打工每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現在來到這里可以拿到5000元。」林廣巍介紹,景區為當地村民提供了100多個就業崗位。正在修整鮮花的張清芳已經在花間田景區工作快三年了,來這里之前主要靠家裡的幾畝薄田為生,每年的收入不過五六千元,日子過得緊緊巴巴。而現在,在家門口就業,讓她的生活也充滿了色彩。「現在每月工資可拿到3000元左右,一邊工作一邊賞花,別有一番滋味,工作的心情和動力也跟著倍增。」
2 智慧農業大棚帶動農戶創收
恰逢周末,上午10點的榆興農庄已經接待不少遊客,大棚採摘、水上餐廳、垂釣、兒童娛樂等一站式休閑體驗,與田園風光來個親密接觸。在榆興農庄智慧農業採摘大棚,利用多項領域感測器,通過手機控制棚內卷簾、通風、澆水等日常工作,並對數據進行採集,實現不同蔬菜在同一大棚種植的場景。記者看到各類果蔬食材正享受著「日光浴」茁壯成長,碩大飽滿的草莓讓人垂涎欲滴。郭小燕一家是地地道道的榆中縣李家莊人,過去家裡經濟來源主要靠種植傳統農作物,一年收入只有4萬元左右。如今,通過「企業+農村」的經營模式,年收入可達10萬元左右。「起初是村上幫助農戶貸款建造智慧大棚,現在我家已經承包了三個智慧大棚,主要種植西瓜、西紅柿、草莓,不僅收入翻了幾番,管理也更加規范。」
4. 興隆山景區在哪啊
興隆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蘭州市東南的榆中縣境內,南靠臨洮,東臨定西,西北與蘭州毗鄰,屬祁連山的東延余脈。保護區總面積約33301公頃。興隆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類型為森林生態系統類型,主要保護對象為野生動物馬麝和天然原始老雲杉林及其生態系統。
興隆山景區項目位於興隆縣大水泉鄉迷子地村,由中景信旅遊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獨資開發建設,規劃總投資約15.61億元,一期投入約10億元。景區規劃控制面積約38平方公里,核心面積約15平方公里。景區以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為目標,以興隆生態山水為脈絡,以村落共享建設為依託,紮根地方,深謀發展,著眼趨勢,跟緊節奏,將興隆山旅遊景區打造成集生態保護育、觀光攬勝、運動休閑、避暑養生、鄉村度假、旅遊富民等多元功能效益於一體的綜合型旅遊目的地。
景區規劃打造成 「一心兩口、一帶四區」的旅遊景觀游賞布局體系,即:景區旅遊集散中心、白雲寺次入口和白馬川接駁口、恆河親水遊憩帶、風水境地體驗區、生態山林休閑區、品質鄉村度假區、有機林果採摘區。
一期工程主要建設:景區大門、遊客集散中心、遊客換乘中心、生態停車場、景區游步道、客運索道、餐廳以及A級旅遊廁所系統、景區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配套系統、標識標牌系統、智慧景區智能化系統、景區內遊客短交接駁系統等項目內容。二期工程主要建設度假休閑養生會所和高級酒店群等高檔休閑度假服務設施。
根據興隆縣旅遊總體發展規劃要求,興隆山景區項目還將整合紅河漂流,統一打造和經營管理,實現「呼吸雲水間,脈動興隆山」的旅遊新格局。項目全部建成運營後,興隆山景區年接待遊客量可達200萬人次。
(4)榆中縣鄉村旅遊發展計劃擴展閱讀
興隆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土壤主要是石質山地發育的灰褐土,此外尚有高山草甸土、亞高山草甸土、栗鈣土和新積土。陰坡林地的地帶性土壤為淋溶灰褐土。成土母質主為千枚岩、玄武岩、砂礫岩、火山岩等殘積物、坡積物以及黃土物質等。
一般肥力較高,有機質含量為1.63%,但土層較淺。陽坡次生林地和灌叢地的地帶性土壤為碳酸鹽淋溶灰褐土。成土母質與陰坡相同,但由於處地坡度較大,排水性好,光照充足,蒸發快,而碳酸鹽反應強烈,多呈鹼性,有機質含量低,肥力較差。海拔3000米以上地帶,因空氣濕度較大,氣溫低,植被多以灌叢、草本為主,故土壤由亞高山草甸土過渡到高山草甸土。
5. 甘肅榆中是如何脫貧的
蘭州市榆中縣和平鎮高營村家家戶戶攜老扶幼,參觀建在家門口的「沁園春」夢幻田園。作為該集團的工會主席,村民牟正武負責組織引導同村的村民,為田園的開業慶典做好准備。
和平鎮近年來通過探索,培育農民增收產業。「沁園春」夢幻田園項目成為集觀光旅遊、藝術花海、休閑養生、文化娛樂、農事農林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將有助於和平鎮推進「三變」改革、解決貧困問題、增強農村內生動力、發展鄉村旅遊產業。「眼紅」於榆中縣官灘溝景區旅遊產業發展帶動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牟正武相信通過打造田園綜合體,自己家鄉的旅遊資源也會吸引更多的遊客走進。他已經開始謀劃,遊客逐漸多起來之後,他要和家人開一家屬於自己的農家樂,真正當老闆。來源:中國新聞網
6. 澄邁縣發展生態旅遊的戰略分析
<澄邁縣旅遊開發前景廣闊>
海濱,咖啡,古村,古塔是澄邁旅遊的標簽。澄邁縣委縣政府根據自身的資源區位優勢,提出「調優一產,調強二產,調高三產」的發展戰略和工作思路,大力發展以旅遊為龍頭的第三產業,以打造「海口的後花園,瓊北旅遊新熱點」為目標,積極開拓國內國際市場,努力打造澄邁旅遊營銷品牌。加強軟硬體建設,強化服務意識,提高辦事效率,齊心塑造一流的旅遊投資環境,現在旅遊業呈現了一派強勁的發展勢力,且具備了深層次發展的條件。《歷史底蘊深厚 旅遊資源豐富》
澄邁縣位於海南省西北部,毗鄰省會海口市,與雷州半島隔海相望,海榆中西線國道和西線高速公路,奧海鐵路縱橫穿越境內,是海南西部旅遊走廓中的第一站;北部有海南最大的港口群,是連接中西部地區和通往的交通要地。
澄邁歷史悠久,是西漢時期海南三大歷史邑(即玳,紫貝,苟中)之一,西漢元封年(公元前11年),設置苟中縣,縣治美亭境內,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更名澄邁,縣治老城墟,清代光緒壬辰年(公元1892年)縣城遷往現在的金江鎮。
澄邁縣物產豐富,氣候怡人,人傑地靈,歷史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開發發景廣闊,是鑲嵌在瓊北大地上的一顆璀燦明珠。目前主要景點有盈濱半島旅遊度假區、福山咖啡文化休閑旅遊區、九樂宮溫泉旅遊區、紅崗濟公山風景旅遊區、金江金山寺、新吳奇石崗,老城老街、大成殿、廣德橋,羅驛李氏宗祠,加籠坪
熱帶雨林生態旅遊區、宋代美榔姐妹塔等。其中美榔姐妹塔為我國罕見的宋代建築,被文化部定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盈濱半島旅遊度假區三面環海,沙白細軟無泥,海水碧藍純凈,還有獨特的地下溫泉,現已衩步發展成為海南旅遊的新熱點。名優特產有馳名海內外的福山咖啡、萬昌苦西茶、橋頭無核荔枝、瑞溪牛肉乾、福山燒烤乳豬、白蓮鵝肉、永發乳羊、老城海鮮等幾十種風味小吃構成,讓您在瀏覽山光水色的同時大飽口福。《旅遊發展由北向南推進》
今年7月7日省旅遊局通過澄邁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據規劃,澄邁將資源類型、特點,以濱海度假旅遊、咖啡文化休閑游,歷史文化和鄉村旅遊為基礎,利用鄰近海口區域條件,大力打造瓊北品牌景區,促進與海口及西線景區的交流整合,銜接瓊東和瓊西旅遊產業帶。澄邁旅遊資源以自然生態與歷史文人並重。位於該縣北部的盈濱半島,已在全省具有一定知名度。根據規劃,澄邁旅遊將實施梯度發展戰略,即旅遊空間發展由北向南逐步推進,並與海口捆綁促銷。近中期,澄邁旅遊將以改造建設北部的歷史文化古鎮老城鎮,開發盈濱半島和福山咖啡文化品牌為重點,突出該縣「海南歷史文化村旅遊目的地」的地位,奠定「文化澄邁」的基礎,樹立海南的坎昆」的形象。
據了解,坎昆(Cancun)是墨西哥著名濱海旅遊勝地。在這個21公里長的狹長小島上,已建起80多座豪華旅館及餐館、購物中心、娛樂場所,每年吸引200多萬國際遊客。參評專家表示,盈濱半島的地形、地貌、沙灘、陽光、大海等自然元素,與坎昆相似,其周邊的歷史文化景觀在海南具有獨特影響力。《形成「一城一帶多組團」體系》
根據澄邁縣旅遊分布、交通格局城鎮布局及旅遊產業的發展趨勢,規劃確定澄邁旅遊發展空間將沿海、沿路形成「一城一帶多組團」的結構體系。「一城」即歷史文化旅遊名鎮老城鎮,使之成為澄邁旅遊格局的中心。老城鎮的形象定位為:老城、老橋、老殿。老城的古渡頭曾上是宋代大文豪蘇東坡上島和離島之地;老橋為初建於宋代的澄江廣德橋,現存橋體;老殿則包括建於隋朝的通潮閣和建於宋朝的文廟。在產品設置中,開發和修復老城鎮的古建築及古驛道和古驛站,結合老城工業開發區,開展工業旅遊項目,建設海鮮美食消費場所等。
「一帶」即北部濱海旅遊帶,以盈濱半島濱海度假區為核心,沿北部濱海地帶發展,功勇定位為度假、休閑運動和旅遊區。開發景區包括盈濱半島度假區、太陽灣假區、花場灣紅樹林休閑區、玉包港和新興港的休閑漁業區等。「多組團」則有以侯臣咖啡文化村、福山咖啡休閑館等為主要內容的福山咖啡文化休閑旅遊區,以石矍村冼太夫人文化主題公園、羅驛村和新吳老墟等為主要內容的歷史文化村鎮旅遊區,以九樂宮溫泉為主要內容的紅湖生態旅遊區。
瑞佳花園的打造者用前瞻的戰略眼光和睿智瞄準澄邁的旅遊優勢為購房者在澄邁居住、休閑、投資精心打造了這個後花園。可以說,瑞佳花園是澄邁快速發展和時代進步相結合的產物。隨著澄邁旅遊業的發展,瑞佳花園的增值潛力不言而喻
7. 榆中縣和平鎮是農村嗎
還可以吧,我朋友就是那兒的。有幾所大學在那,如蘭州交大的博文學院,蘭州商院的隴橋學院,最高的就是博文的教學樓吧,大概10層多吧。去蘭州市東崗1塊錢的車費。蘭州在城市東擴,會擴到和平,馬路都加寬了。